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分析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方案。

方法收集我院诊断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分别对其进行保守治疗及带线锚钉固定修复术修补韧带的手术治疗。

结果保守治疗组中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90.4%,手术治疗组的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9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在韧带完全断裂患者中,保守治疗组的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52.7%,手术治疗组的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韧带的损伤程度具体进行分析判断,如患者仅为韧带部分断裂,则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患者为韧带完全断裂,采用手术治疗疗效更佳。

标签: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运动损伤中患病率最高的类型[1]。

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由于其关节面较小,同时承受体重较大,因此较易受到损伤。

同时由于踝关节是人体运动过程中经常进行的各种活动的重要支点,更增加了其受到损伤的可能性。

踝关节内侧韧带及外侧副韧带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的重要韧带,内侧韧带较为坚韧不易损伤,外侧副韧带则容易在踝关节位于跖屈位时突然进行内翻运动出现明显损伤。

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及距腓后韧带组成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三条韧带中以距腓前韧带损伤较为常见。

目前针对本病的治疗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本次研究的目的即为通过前瞻性研究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而了解其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因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治疗效果较差导致的长期疼痛、踝关节失稳等并发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诊断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均为单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年龄15~51岁,平均年龄为(28±6.1)岁。

病因:运动损伤61例,正常行走时扭伤31例,车祸外伤18例,高处坠落伤10例。

1.2方法统计本次研究所收集的患者,了解患者的详细病史,详细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专科体格检查,行伤侧踝关节内翻应力位X线片检查,确诊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部分难以确定的患者行踝关节MR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如患者为I度及II度损伤,则认为为韧带部分断裂,如患者为III度损伤,则认为为韧带完全断裂。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保守治疗组及手术治疗组,分别对其进行保守治疗及带线锚钉固定修复术修补韧带的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组患者为70例,其中韧带部分断裂患者为55例,韧带完全断裂患者为15例;手术治疗组患者为50例,其中韧带部分断裂患者为38例,韧带完全断裂患者为12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韧带断裂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根据其治疗分组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韧带部分断裂患者,进行制动,避免踝关节继续内翻,导致韧带进一步
撕裂损伤,可采用绑带缠绕或护踝制动2~3w,适当使用消肿药物,在一定治疗时间后进行有控制的功能锻炼;对于韧带完全断裂患者,则需要局部冷敷后采用石膏固定,4~6w后方可进行有控制的功能锻炼。

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患病后7d内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带线锚钉固定修复术修复受损外侧副韧带,暴露受损韧带后,切除失活韧带,在患踝保持在背伸60°轻度外翻位时使用带线锚钉与韧带紧密缝合,固定踝关节6w后,行有控制的功能锻炼。

在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分别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Good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疗效评分进行比较。

同时分析韧带完全断裂及部分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

规定Good评分为1级、2级者为恢复优良,评分为3级、4级者为恢复较差。

1.3统计学分析2 结果
2.1韧带部分断裂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分析比较韧带部分断裂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后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发现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时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在出院后12个月时保守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手术治疗组更高(P<0.05)。

见表1。

2.2韧带完全断裂患者不同治疗方式治疗效果分析比较韧带完全断裂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后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发现两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时,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患者(P<0.05)。

见表2。

2.3不同治疗方式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12个月时的治疗效果,发现在出院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

见表3。

3 讨论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3条韧带中,以距腓前韧带较为重要[2]。

其生理走行为起自外踝的前缘,向前内侧走行,止于距骨颈,因此在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踝关节迅速内翻并跖屈位着地时,距腓前韧带极易损伤。

目前对于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认为应当早诊断,早治疗,从而避免遗留踝关节不稳等后遗症,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

既往对于本病患者及部分医务人员认识不够,通常难以接受手术治疗而选择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方式:保护患踝,将裸关节固定在轻度外翻位;制动,避免不恰当运动导致患者韧带再次损伤以及局部肿胀的加重;冷敷,在发病后马上进行冷敷有利于肿胀的消退;抬高患肢,有利于患者局部肿胀的减轻;控制性功能训练,通常在发病后4~6w起即进行有限度的功能训练,以达到尽早康复的目的。

既往对本病治疗方案的部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保守治疗即可明显缓解患者
症状,达到减轻疼痛,缓解肿胀,同时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但研究并未对外侧副韧带损伤严重程度进行明显区分,因此对于韧带完全断裂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保守治疗并不十分理想。

手术治疗能够恢复距骨的位置,同时能够积极修复损伤的韧带,恢复韧带功能,尽量避免出现踝关节失稳。

本次采用带线锚钉修复术修复损伤韧带,能够达到修复简便、创伤较小、强度长久、手术快捷等目的。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对于韧带部分损伤的患者,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在出院后12个月时,保守治疗效果优于手术治疗,提示韧带部分断裂时采用保守治疗患者的韧带功能多能得到较好恢复,若采用手术治疗,由于其可能会造成局部软组织进一步损伤,因此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对于韧带完全断裂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提示韧带完全断裂后采用保守治疗时韧带并不一定能完全恢复,极有可能导致长期疼痛及踝关节失稳,采用手术治疗则能够恢复初带的长度及强度,避免出现一系列并发症。

在比较所有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后,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3],也同时提示在今后的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到患者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根据其病变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高松年,王培民.急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诊疗现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9,02:89-91.
[2]王敏,石仕元,赖震.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伤,2010,07:522-523.
[3]寇冬权,王伟,林忠勤,等.缝合锚钉治疗Ⅲ度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断裂[J].浙江创伤外科,2011,02:160-1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