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一-粤教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7课宋词四首应用体验之旅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维设计】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17课 宋词四首应用体
验之旅训练 粤教版必修3
(时间:40分钟 分值:47分)
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尊.
还酹江月(酒杯) B .怎敌.
他晚来风急(对付,抵挡) C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损害) D .凭.
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解析:C 项,损:极,表示程度高。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B.⎩⎪⎨⎪⎧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
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D.⎩⎪⎨⎪⎧ 故.垒西边故.国神游
解析:D 项,都为旧。

A 项,英雄的流风余韵/有功业,有文采;B 项,旧地/国家;C 项,长江/江河。

答案: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 .便纵有千种风情..
B .念去去..
千里烟波 C .满地黄花..堆积 D .梧桐更兼细雨..
解析:A 项中“风情”指情意;今指流露出来的男女相爱的感情,含贬义,也指风土人
情;B项中“去去”指行程遥远,今多指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C项中“黄花”指菊花,今指金针菜的一个品种;D项中“细雨”古今义均指很小的雨。

答案:D
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6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2)__________________,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4)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5)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暮霭沉沉楚天阔(2)羽扇纶巾(3)乍暖还寒时候(4)梧桐更兼细雨(5)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二、阅读鉴赏(20分)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5~6题。

(10分)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5.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

6.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7~8题。

(10分)
摸鱼儿①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②,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①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62)。

当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

②汉武帝时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

7.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

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

“惜春长怕花开早”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至害怕春天花开得太早的心情,因为开得早凋谢得也早;“怨春不语”等句,借助屋檐下勤勤恳恳的蜘蛛沾惹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来留住春天,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

8.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片主要借用典故,先用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

又用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
的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不平。

作者借助这些典故,表达自己“蛾眉人妒”的情怀,表达对个人遭际的感慨和对前途黯淡的担忧。

三、表达交流(12分)
9.请按照提示句内容及格式,仿写一句,要求意思相对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6分)
提示句:苏轼,赤壁岸边,一阕《念奴娇》,词采传千古。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柳永,都门帐外,一曲《雨霖铃》,离情断人肠。

(或:“屈原,汩罗江畔,一篇《离骚》赋,忠心动日月。

”或:“辛弃疾,北固亭中,一首《永遇乐》,悲愤满山河。

”)
10.一天晚上,云淡风轻。

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对月赏梅。

小妹轻吟一联:“轻风扶
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黄二人细细品味,顿时为之绝倒。

请用简练的语言描摹该联的意境。

不超过50字。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纤弱的柳枝因风儿的轻拂相偎而摇曳生姿,素雅的梅花与朦胧轻笼的淡月相融一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