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钦州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24分) (共5题;共24分)
1. (10分) (2017八下·海宁月考)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最能体现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________。


②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

③________ ,欲上青天览明月。

④在王维的《终南别业》中表明作者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⑤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 ,________”这两句诗气势豪迈,意境开阔,体现了作者的旷达胸怀。

2. (4分)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①上面的10层房屋是用两品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的。

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这绝妙之作便出自世界顶级建筑大师、美藉华人贝聿铭先生之手。

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③两人配合,相得益章,是一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④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建造成功,便已垫定贝聿铭作为世界建筑大师的地位了。

________改为________
3. (3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你将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倾听使人_______ ,你会知道孤独和苦难并非只莅临你的屋檐;倾听使人 __________ ,你会觉察此时此刻有多少大脑飞速运转,有多少巧手翻飞不息。

A . 谦虚安宁警醒丰富
B . 丰富谦虚安宁警醒
C . 警醒丰富谦虚安宁
D . 安宁警醒丰富谦虚
4. (3分) (2019七下·福田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音乐节目,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感感受。

B . 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性,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 .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D .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 (4分) (2016八上·澄迈期末) 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例句:读书就像农民耕地,只有耕耘,才有收获。

二、(46分) (共4题;共46分)
6. (10.0分) (2017八下·邹平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

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

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

②釜:锅子。

③齑(jì):腌菜或酱菜。

④啖:吃。

⑤留守:官职名称。

(1)
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字词。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________
②礼愈至________
(2)
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 . 不敢出一言以复(来)遗以食物(把)
B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 . 俟其欣悦(他,指老师)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 .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辍耕之垄上(去)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5)
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

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7. (9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

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

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从先主就刘表。

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

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

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

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

②曹公:指曹操。

③孟起:马超的字。

④益德:张飞的字。

(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先主于乡里合徒众合:聚集
B . 先主斜趣汉津趣:奔赴
C . 适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D . 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拒:抵御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 .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 . 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 . 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 . 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8. (10.0分)(2012·菏泽)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说到读书,似乎是很明白的事,只要拿书来读就是了,但是并不这样简单。

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

所谓职业的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员因为要讲功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的就是。

我想在座的诸君之中一定有些这样的经验,有的不喜欢算学,有的不喜欢博物,然而不得不学,否则,不能毕业,不能升学,和将来的生计便有妨碍了。

我自己也这样,因为做教员,有时即非看不喜欢看的书不可,要不这样,怕不久便会于饭碗有妨。

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的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有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

你爱做的事,偏不给你做,你不爱做的,倒非做不可。

这是由于职业和嗜好不能合一而来的。

倘能够大家去做爱做的事,而仍然各有饭吃,那是多么幸福。

但现在的社会上还做不到,所以读书的人们的最大部分,大概是勉勉强强的,带着苦痛的为职业的读书。

现在再讲嗜好的读书吧。

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

﹣﹣我想,嗜好的读书,该如爱打牌的一样,天天打,夜夜打,连续的去打,有时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之后还是打。

诸君要知道真打牌的人的目的并不在赢钱,而在有趣。

牌有怎样的有趣呢,我是外行,不大明白。

但听得爱赌的人说,它妙在一张一张的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

我想,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_______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他在每一页每一页里,都得着深厚的趣味。

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些倒都不计及,一计及,便等于意在赢钱的博徒了,这在博徒之中,也算是下品。

(1)
给下面划线的字注意;在横线上填写汉字,将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
嗜好手不________卷
(2)
文中把“职业的读书”比作________,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把“嗜好的读书”比作________,阐述的观点是________。

(3)
下面表达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 . 学生和教师的读书都是职业的读书,因此他们都很苦痛,都很可怜。

B . 职业和嗜好的合一现在的社会还做到,将来是一定能做到的。

C . 嗜好的读书前行是在中获得乐趣,扩大精神和增加知识是次要的。

D . 作者主为职业的读书是下品,所以应该尽可能地去追求嗜好的读书。

9. (17.0分)阅读张迪安《碗》,完成小题。

①我家的瓷碗,已经很久没有换过了,它不甚惊艳,但看起来却很有家的味道。

沾过胖乎乎的饭粒,装过令人垂涎欲滴的黄焖鸡,挨过竹筷子的碰,受过铁调羹的敲,淋过柠檬味道的洗洁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

②端起碗吃饭的时候,眼睛从碗的弧形边缘处打量着同桌吃饭的家人们,有的吃得慢条斯理,有的狼吞虎咽,有人嗜辣,有人爱甜,虽然形态各不相一,然而饭香氤氲,洋溢在每个人脸上的都是幸福。

③七月的一天,新闻里播报了一起火车追尾事故,死亡惨重。

端着饭碗的我,浏览到相关信息时,忽然觉得饭菜难以下咽。

有多少正在家里守候儿女归来的父母在听到这则消息时,震惊地摔碎了手中的碗;有多少家庭从此都要空上一副碗筷出来,等待那个永远回不了家的人……碗中的饭在此时变得格外冰凉。

④餐桌对面的空饭碗里是否会有这样看不到的留言:我从远方赶来,特意坐了动车,只是为了能早一点看到你,握住你温暖的手,和你坐在一桌吃饭,相互对望,筷子会在夹菜时碰到一起,我想要尝尝你的手艺有没有进步,我的妻子。

然而抱歉,我无法归家,原本热乎乎的饭菜凉了又热,你还是等不到我,原本给我盛饭用的小白碗,如今是否接满了你的泪水?
⑤碗筷坠地时破碎的声音中是否能追寻到这样触不到的思念:我放假第二天就跳上了火车,一学期没有见到您了,我想您包的茴香饺子想得要发疯,坐在动车上每过一座城市就给您发一条短信,我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我的妈妈。

天遂人愿的事情总是如此少,原谅我,妈妈,这顿饭又要您自己吃了,我的灵魂永远停在这铁轨上了。

家里地上那个打碎的碗,您收拾的时候可千万要小心啊,不要被碎片划伤了手,我知道您的心在滴血。

⑥冷冰冰的陶瓷碗里有没有留下这样一段温热的话语:终于能见面了,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这次我给你买了很多的礼物,吃的、玩的,还有一只很漂亮的小碗,以后用这个喂你吃饭吧,我不在家的时候,你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如果我回来发现你没有长胖,我可就生气啦!对不起,对不起,宝宝,妈妈……回不来了,是妈妈不好,以后再没有妈妈给你端你最爱吃的鸡蛋羹了,宝宝的小碗再没人能暖热了,以后……以后……再也看不见汤匙那边妈妈的脸了……宝宝,你别哭呀,我和你道歉好不好?
⑦死亡人数至今未明的事故,牵挂着多少人的心,上面的故事会在多少家庭里发生?打破的碗有多少?空出来的碗筷有几双?原本盛满佳肴的小碗,如今被苦涩填满,原本幸福的家庭聚餐,成为了最煽情的催泪晚会。

⑧最近的新闻上报道说,故宫也打破了一只碗,一只价值连城、举世无双的宋代哥窑碗。

霎时间举国上下的媒体都把闪光灯对准了故宫。

给予追尾事故的目光就此被转移。

同样是碗,王公贵族家的和平民百姓家的果然是不能比,有哪家媒体统计过,时至今日,追尾已经欠下了多少顿团圆饭?
⑨宋代的哥窑碗自然很贵重,然而平民家庭里的碗也很贵重。

一餐一饭,一只碗也可能陪伴人终老,看到碗角的磕碰也许就能想起某次晚餐上发生的趣事,摸到碗沿的弧度就能回想起母亲盛饭时手掌的温度,一只碗里的记忆又是多少钱可以换来的呢?
⑩打破一只碗,咣当一声,惊醒了多少美梦?一地碎片划破多少现实?捡起碎片,手掌划破,流出的是多少人
的泣血哀歌?触感冰凉,多少家庭从此以后就要冰冷度日?打破的碗,你我都无法再将其焗上,只有午夜梦回时,那只碗才会回到当初的温暖。

(1)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 . 作者从细小的“碗”入手,巧妙联系,以小见大,角度新颖。

B . 第⑦段和第⑩段中一连串的问号表达了作者的无比哀痛,同时也引发读者的深深思考。

C . 第⑨段两个“贵重”的含义不一样,前者指举国上下对它很关注,后者指它满载亲情。

D . 文章语言自然流畅,一些排比句式和排比段落的使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
联系文章和生活,谈谈你对“我家的碗敛藏了所有生活的味道”的理解。

(3)
把第④段中的“我”改为“他”,“你”改为“妻子”可以吗?为什么?
(4)
说说第⑧小节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联系文章内容,理解第⑩小节划线句的深刻含义。

三、(50分) (共1题;共50分)
10. (50分) (2019八下·农安期末) 以下两个文题,任选其一。

作文(一)题目:因为有你
作文(二)题目:,其实很简单
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幸福、快乐、超越……),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表现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四、附加题 (共1题;共10分)
11. (10.0分)(2016·阳山模拟)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

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
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乙】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1)
两个选段分别出自哪部作品?其中的人物是谁?
【甲】出自《________》,其中的“我”是________。

【乙】出自《________》,其中的“她”是________。

(2)
联系原著,说说两部作品选材有何相似之处?【甲】文和【乙】文中的“我”对“她”分别怀着怎样的感情?
(3)
联系原著,说说为什么【甲】段中的“她”在“我”的心中是“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与“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参考答案一、基础(24分) (共5题;共24分)
1-1、
2-1、
3-1、
4-1、
5-1、
二、(46分) (共4题;共46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7-4、
8-1、
8-2、
8-3、
9-1、
9-2、
9-3、
9-4、
9-5、
三、(50分) (共1题;共50分)
10-1、
四、附加题 (共1题;共10分)
11-1、
11-2、
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