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教育对改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伴教育对改变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制定同伴教育资料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8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
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为期6个月的同伴教育,包括日
常生活方式、健康行为、服药行为、遵医行为等教育,6个月后进行评价,观察两组患者同
伴教育前后血压控制情况、自我管理能力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和舒
张压较教育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提升(P<0.05);危险因素显著
下降(P<0.05)。

结论:同伴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质量依从性有提升作用,能有效控制血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892-02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88例,患者均在我院住院接受降压治疗、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和咨询。

血压控制稳定后在2013.6-2014.8月出院,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其诊断符合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男48例,女40
例,年龄34~75(58.5±13.6)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人选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体重指数、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来源、并发症、家族遗传史、病情、病情和先前接受的健康教育与否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均无
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和普通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
为期6个月的同伴健康教育:成立高血压同伴教育小组,成员包括专科医生、护士、小组长
和组员。

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8组,每组11人,采取自荐或民主推荐的方式选出同伴教育
小组长,入选要求包括高血压病程≥1年、文化素养较高、人际关系好、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热心并乐于参加同伴教育工作等。

由医生或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对同伴教育小组长进行强
化培训,采用示教、讲座、幻灯、放录像、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图片等多种形式,每周2次,每次60分钟,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同伴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自我管理的内容、平
衡饮食、合适运动、遵医行为、自我血压监测、情绪调控和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要求教
育小组长以电话、短信、e—mail、面对面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联系小组成员,交流高血压防治
和自我管理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每周由专职护士组织一次分享活动,
活动主题由同伴教育小组长选定,并将相关内容传授给同伴教育对象,然后所有参与活动的
成员围绕主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中有争议或不确定的内容由护士给予详尽解答。

1.3观测指标:
(1)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采用美国Stanford大学慢性病教育研究中心研制的与高血压有
关的相关内容及杨碧萍的《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评价表》相结合,量表信度为0.804;效度
为0.641-0.871。

共有11个项目,每个问题分为5个等级:即完全有信心、基本没信心、不
确定、基本有信心和完全有信心。

分别以0-4分进行测量,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效能越好。

(2)糖脂代谢指标采用酶法在日立7170生化仪上检测患者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
固醇(TC)和血糖(Glu)水平。

判断标准:TC>5.72 mmol/L 为异常;TG>1.70 mmol/L 为异常;Glu >6.3 mmol/L 为异常。

(3)高血压病病人健康知识调查,内容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健康信念、健康行为等。

1.4 统计学方法
进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评价干预效果。

应用 SPSS17.0 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
计学分析。

连续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 t 检验,组间计数
(非连续)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运动、饮酒、服药、睡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在血糖、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3.1同伴教育对建立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有一定的效果同伴教育是一种可
以改变人们知识和行为的方法[3] 。

同伴教育者的可信度和模范作用是影响同伴教育对象学习
效果的重要因素[4] 。

当同伴教育者的身份、文化程度、健康问题相同时,同伴教育者的成功
经验就会被被教育者采纳和模仿,最终导致同伴教育对象开始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


研究结果显示,在健康教育患者6个月后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定时服药的意识显著
提高,提示同伴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健康状况有一定的效果。

这与国内外多
项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的结果相似。

傅东波[5]等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患者在耐力锻炼、健康状况等方面的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

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适蕈的有氧运动、合理的膳食习惯、戒烟限酒及用药依从
性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方式。

参考文献:
[1]韦微光,黄萍芳. 同伴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
学报..2014,35(18):2777-277.
[2]Goldfinger JZ,Kronish IM,Fei K,et a1.Peer education for secondarystroke prevention in inner-city minorities!design and methods of theprevent recurrence of all inner-city strokes through educa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ontemp Clin Trials.2012,33(5):1065-1073.
[3]来小彬,万巧秦,尚少梅,李玉玲.社区护士主导同伴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
力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12-14.
[4]Tuner G,Shepherd J.A method in search of theory: peereducation and
healthpromotion[J].Health Education Reseach,1999, 14(2) : 235-247.
[5]傅东波,丁永明,杨柯君,等.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评价[J].复旦学报
(医学版),2005,32(3):284-2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