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我院在山东省教改项目“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基础上,依托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教
学内容,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整合校企优质教学资源,开发虚拟仿真软件,搭建
产教融合的立体化实践平台,开展互联网与信息化结合的教学改革,经过6年的
持续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提高制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字:实践教学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1研究背景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
本的基本方针,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围绕国际化、生物制药、大健康和“互联
网+”进行突破,企业正向形成新的生产方式,全面提升研发、生产、管理和服
务的智能化水平发展,对一线人才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而高职制药类专业培养人才与行业企业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一是职业
教育对医药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认识不足,“智造”产业前端职教资源配置不足,产教融合不够;二是高职制药类专业的校内实践条件不足,智能制造和信息化实
训设备更新不及时,实训内容跟不上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要求;三是实践
教学模式单一,特色实践改革的覆盖面小,新时代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增多;四
是培养的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不够强。

因此,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和实
践教学创新,强化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无疑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
关键环节和突破点。

2.研究内容
2.1对接医药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构建了立体化全程式“4563”实践
教学体系
适应医药行业智能制造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岗位需求加速对接,
我院生物制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内容优化设计,按照
“平台+方向”技能差别化发展的理念,构建了制药专业“4563”实践教学体系。

即:由校内实训基地、虚拟仿真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外实习基地构成的
4层平台;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实结合”“个性与普适
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产学研结合”等6个结合方式,完成制药专业基础
实训、综合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科研创新、顶岗实习等5个实训教程,在夯实
专业基础上加强“能综合-擅专长-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了学生专业能
力与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2.2开发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搭建立体化实践教学平台。

2.2.1校内实训基地。

由基础化学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等构成的专业基础
实训平台,满足了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药品生产、检验及仿真实训室等可满足
专项及综合实训,校内实训基地由22个实训室构成,面积2000余平方米,所有
实训室皆配有多媒体系统,可实时链接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下线上教学和学习。

2.2.2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自主开发了“发酵罐结构与使用”“青霉素生产
虚拟工厂”等3D仿真软件,整合升级“制药设备与原理”“GMP车间”“仪器分析”等仿真软件;制作了动画、微课、图片、音视频等直观教学素材近万个,建
立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集成于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和网络教学平台,
为学生提供不同难度、不同内涵、不同呈现方式的学习和训练,创新实境学习和
在线仿真相结合的学习环境,支持完成互动性强、协作性高的任务驱动式实践教
学任务,实现全程可视化生产实训的反复练习,虚拟仿真教学与现实实践的互补,全方位满足了学生学习实训。

2.2.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我院建有山东省曲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
东省应用生物技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淄博市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淄博市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构成的产学研平台,以教师科研和横向项目为载体,开展专项技能训练和创新实验,实现了以“研”促用、以“研”促教、以“研”
育人”,有效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2.4校外实习基地。

与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省内外近30余家企业
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大部分为规模企业,有许多大型企业、国际化企业,为
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条件,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实习、培训
和就业。

3.“六结合”“五教程”,实现“能综合-擅专长-可创新”的能力培养。

3.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与省内外医药企业多方位紧密联系,企业通过建立如“新
华现代学徒制班”“订单班”等形式,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组建兼职教
师库、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开发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了产教供需的双
向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与企业所需的契合度。

成果实践以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了生物制药技术等相关专业职业能力课程
28门,建成了《发酵制药》等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药物分析检验技术》等3门省级精品资源课,编著出版了“十二五”规划教材《发酵制药技术》《生
化工艺》,开发了特色校本教材3部,完成了国家教学资源库中2个子项目,主
持建设了山东省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3.2“工学结合”,技能与素质同步培养。

“工学结合”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

创造更多对应不同年级、不同
技能层次的实践机会,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总课时56%。

包括专业认知
实习、专业基础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全方
位建立工学结合的实践培养体系。

3.3“理论与实践结合”,加速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融合和转化。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专业课程实训,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
践教学环节,而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
速了知识的融合转化与运用。

3.4“普适与个性结合”,实现专业特长培养,差别化发展。

精确对接用人单位的需求,成立了“制药直通车”、“QC社团”、“绿十字”社团。

学生依据自身兴趣及特长,选择加入不同专业社团,结合职业资格的考核,开展“药品生产技术”“质量控制”“营销服务”等专门化的技能培养,因“才”施教,为不同需求学生个性化职业能力提升提供了专业支持,为未来实现精准就业,奠定了基础,实现了个性化培养、差异化发展。

3.5“互联网与信息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创设课堂新生态,拓展教学
时空。

应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和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利用《发酵制药》《药物分析
检验技术》等国家、省级、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省级药品生产专业教学资源库
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实施互联网与信息化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设
课堂教学新生态和碎片化学习新模式,拓展了学习时空,满足了学生多元化学习
和实践需求,新华制药公司的“山东新华学院·云学堂”亦成为学生分享实践学
习成长的新社区,拉近了学生与职场的距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持
续有效提升。

3.6“产学研结合”—激发学生科研创新潜质。

建设了由山东省曲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应用生物技术研发工程
技术中心,淄博市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淄博市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
成的产学研平台,以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专业特长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开展科研
小组科技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企业横向技术服务项目等,实现了“研”以致用、“研”以致教、“研”以育人”,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潜质,由此孵化
培养的学生在全国省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优秀成绩,被企业抢先录用,实现了
高质量就业。

4.实践效果
成果获得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研究实践过程获得国家、省级精品资源共享
课5门,建设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了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构成的产学研平台,开发的虚拟仿真软件等获得全国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等奖2项,师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奖近20项,药品年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评为了省级教学团队,并取得了其他系列物化成果。

制药类专业近6年为社会培养优秀毕业生近2000 名,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99.6%以上、就业率在99%以上,专业对口率82%,就业质量不断提高。

1.结语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开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需要多方面的参与,要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专业和产业的互动,课程和岗位的互动,及时吸收行业发展新成果,做好行业成果到教学内容的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