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pet是该个体的呼吸血液循环和代谢系统在神经体液调节下在消化吸收排泄泌尿皮肤等配合维持之下联合完成氧气代谢为核心的整体生理学主要信息的唯一临床检测方法只要运用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理论体系耐心细致地正确判读就可以为人体各系统功能状态得到一个整体客观定量的科学评估从而达到区分健康亚健康指导健康管理和疾病的诊断病情评估治疗效果评估指导运动康复及预测预后的目的31323537
瓣 反流 性杂音 , 第 三 心音 及 新发 或 者 加重的湿啰 音, 低 血压, 心动 过 速, >75 岁 胸 部 不 适 时 心 T 波 倒 置 >0.2mV;静 息 心 绞 痛 伴 有 电图 正常 或 没有改变 病 理性 Q 波 一 过 性 ST 段改 变 >0.05mV, 束 支传导阻滞 , 新 发或者可疑新 发的持续性室 性心 动过速 轻 度 升 高( 例 如 明 显 升 高 (例 如 0 . 01ng / ml < TnT< 0.1ng / ml) TnT > 0.1ng / ml)
心电与循环 2013 年 32 卷第 5 期
征患者, 其近、 远期预后较差。 1.4 血清 生 化指 标 测定 肌钙 蛋白 T (TnT) 和 I (TnI) 是目前诊断微小心肌损害的特异性血清标志 物 (尤其是 TnI) 。心肌酶谱肌酸激酶 (CK) 和肌酸激 酶 同 工 酶 (CK-MB) , 半 胱 氨 酸 C、 C 反应蛋白 (CRP) 、 血浆脑钠肽 (BNP) 和 D- 二聚体浓度等指标 也常被应用于危险分层。 1.5 多因 素分析 危险积分 临床 上可以 使 用多 种
大学、汕头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院校的兼职和名誉教 授。从服务整体人的临床医师角度反思和剖析传统 系统生理学的相对片面性,为此专程赴美学习工作 近 20 年创建整体整合生理学 / 病理生理学 / 医学 新理论体系, 是该理论体系的独立创立者。 从事人体 心肺等功能学检测临床应用和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 新理论体系的研究。
心电与循环 2013 年第 32 卷第 5 期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危险分层
孙兴国 庞军 孙兴国, 汉族, 1963 年生, 山东 潍坊人, 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 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特 聘教授, 主任医师, 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专题报道
危险分层积分系统 (如下述) 进行危险积分, 其优点 是可对 NSTEACS 患者危险分数进行定量评估。 2 NSTEACS 危险分层方法 2.1 早 期 的 NSTEACS 危险分 层 方法 上 世纪 90
病史
陈旧 性心 肌梗 死、48h 内 缺血症状 持
年代中期, NSTEACS 危险分层首 先提出 AHCPR 和 RUSH 标 准 。 AHCPR (The Agencv for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 于 1994 年发 表了 评 估 和治疗 其分类标准是根据终点死亡事件或心 UA 的指南[4], 肌梗死的可能性将 UA 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 三个层次 (表 1) 。而 RUSH 危险分层[5]是通过入院 2 周内发生心肌梗死、 住院前未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或 钙拮抗剂减慢心率; 住院期间应用硝酸甘油; 心电图 ST 段改变为判定指标, 以死亡、 心肌梗死、 充血性心 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为终点事件来评估危险性, 但由于计算繁复, 不便应用于临床。
博士后,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 分校 Harbor-UCLA 医学中心访问教授科学家及上海同济
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NSTEACS) 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一种,隶属于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NSTEACS 主要由不稳定型心绞 痛 (UA) 和 非 ST 段抬高 心 肌梗 死 (NSTEMI) 两部分 构成,后者 80%~90%演变为非 Q 波性急性心肌梗 死 (NQWMI) , 10%~20% 演变为 Q 波性急性心肌梗 死 (QWMI) 。NSTEACS 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 内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在一系列炎症因子刺激下 发生溃疡、 破裂, 以激活局部血小板, 使其发生聚集, 形成血栓导致血管不完全闭塞,可进一步发展为完 包括劳力后胸前区疼 全闭塞[1]。临床可有多种表现, 痛 (可 由劳 累、 情 绪激 动 、 饱食 、 受 寒引起) , 持续 性 胸前区疼痛等,其流行病学特征与冠心病一致, 患 者年龄多在 40 岁以上, 男性多于女性。在临床特征 方面, NSTEACS 的患者相对于 ST 段抬高 急性冠 状
动脉综合征 患者较 少发生 梗 死相 关 血管 完 全 闭塞 (20%~30%) , 但多支血管病变和陈旧性心肌梗死发 生率较 ST 段抬高者多见, 且更多合并糖尿病、 高血 压、 心力衰竭和外周血管疾病, 故其病死率与 ST 段 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相似, 约为 12%[2]。 NSTEACS 早期危险分层 的 主要目 的是 识 别高 危患者以进行稳定斑块强化治疗,降低死亡率和严 重心脏事件发生风险,同时评估低危患者冠状动脉 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以指导治疗[3]。由于 NSTEACS 的表现与预后呈多样化,故进行早期危险分层对其 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危险分层主要是根据患者症状、 体征、 心电图、 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 冠状动脉造影 表现、 血流动力学指标。 目前认为, UA 和 NSTEMI 是 同一病理过程的轻重两个阶段,它们在发生时常难 以诊断和鉴别, 治疗也较相似。 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危 险分层不仅可以早期排除低危患者, 节约诊治资金, 从而指导临床采取合理措施,同时也能早期发现高 危患者并给予积极药物或早期介入治疗降低不良事 件的发生率, 节约后期投入。 本文着重介绍应用较多 的完整的危险分层体系, 并就其优缺点进行评述, 以 期借鉴;同时从整体整合生理学医学角度对患者健 康进行管理以期减少疾病复发。 1 常用的危险分层评估指标 1.1 临床 症状和年 龄 老 年患者的预后通 常 较年 轻患者为差。 心绞痛伴低血压、 心力衰竭或血流动力 学不稳定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 UA,均提示患 者预后不佳。糖尿病伴 NSTEACS 时, 预后也较差。 1.2 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 ST 段压低是评价 NSTEACS 患者高危的常用指标。 发生 UA 时, 当休息时胸痛伴 血压不增高及心率不增快 (即心肌耗氧量不增加) , 心电图示 ST 段压低>0.1mV 为预后不良的表现。 入 院时 ST 段压低程度与随访期生存率相关,而孤立 性 T 波倒置或无心电图改变者则预后较好。 1.3 冠状 动脉病变 严重 冠 状 动脉 病 变或 伴 有冠 状动脉内血栓形成的 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 355 ·
2.2.2 GRACE 评 分 方法 GRACE 研究 搜 集 了 从 1999 至 2002 年 14 个国家共 68 937 例 ACS 患者的 信息。 最近 GRACE 对其研究进行了更新, 新研究截 [7] 至 2009 年, 共纳入 102 341 例患者 。 其 8 个变量分
心电与循环 2013 年第 32 卷第 5 期
心绞痛的频率、程度 静 息 心 绞痛 已 缓 解 , 但静 息 心 绞痛 (≥源自0min, 心 绞痛伴 有二 尖瓣
心 绞痛 伴 有 T 波 动 态 变化, 夜间心绞痛 在过去 2 周内新发的 CCSC Ⅲ ~ Ⅳ 级 心 绞 痛, 具有中度或高度的 冠心病可能性, 多导联 T 波 或 ST 段 压 低 ≥ 1mm, 年龄>65 岁
表1
低危 和持续时间有加重 诱发心绞痛的阈值降 低, 2 周 至 2 个月 内新发的心绞痛 心 电图 正常或 没 有 改变
AHCPR 危险分层方法
中危 冠心病 可能性很大 休息或者用硝酸甘 油可缓 解) 高危 持 续 心 绞 痛 (> 20min) ; 肺 水肿 反流性 杂音 心电图 静息心绞痛伴有动态 ST 段改变≥1mm 心 绞痛伴 有 第 三 心 音或肺部啰音; 心 绞痛伴有低血压 血液标 志物 正常
别包括年龄、 Killip 分级、 收缩压、 ST 段抬高或降低、 心脏骤停、 血清肌酐水平、 心肌酶标志物、 心率等指 标。 提示年龄大、 Killip 分级高、 收缩压高、 ST 段改变、 心跳骤停、 血清肌酐升高、 心肌酶标志物阳性、 心率 [7-9] GRACE 评分内容: 增快为预后不佳的预测因素 , (1) 年龄 (岁) : <40 为 0 分, 40~49 为 18 分, 50~59 为 36 分, 60~69 为 55 分, 70~79 为 73 分, ≥ 80 为 91 分。 (2) 心率 (次 / min) : <70 为 0 分 , 70~89 为 7 分, 90~109 为 13 分, 110~149 为 23 分, 150~199 为 36 分, >200 为 46 分。 (3) 收缩压 (mmHg) : <80 为 63 分, 80~99 为 58 分, 100~119 为 47 分, 120~139 为 37 分, 140~159 为 26 分, 160~199 为 11 分, >200 为 0 分。 (4) 血肌酐 (mg / dl) : 0~0.39 为 2 分, 0.4~0.79 为 5 分, 0.8~1.19 为 8 分, 1.2~1.59 为 14 分, 2~3.99 为 23 分, >4 为 31 分。 (5) Killip 分级: KillipⅠ级 为 0 分, Killp Ⅱ级 为 21 分, Killip Ⅲ级为 43 分, Killip Ⅳ级为 64 分。 (6) 此次发病后是否有心脏骤停: 如符合条件为 43 分, 如无为 0 分。 (7) 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 如心肌损伤标志物有 意义升高 (TnI≥0.1μg / L 或 CK-MB≥5μg / L) 为 15 分。 (8) 发作时心电图 ST 段压低: 符合条件为 30 分。 最 新研究进 一步肯 定了脑血管疾病 对于 NSTEACS 患者危险分层的作用[10]。最新研究显示生物标记物 可提高 GRACE 评分量表对于 NSTEMI 患者预后的 预测效果[11]。 目前最新研究显示: 血清中 pentraxin-3、 GDF-15, NT-proBNP 及 BNP 的 表 达 程 度 对 于 即 将 进行支架手术的 NSTEACS 患者早期分层具有着重 要作用[11-14]。 2.2.3 TIMI 评分方法 TIMI 评分是一种相对 易于 操 作的评分 方法, 其变量 包括高龄 (≥65 岁) 、 危险 因素 (包括家族史、 高血压病史、 高胆固醇血脂、 糖尿 病、 吸烟) 、 ST 段抬高或降低超过 0.05mV、 冠状动脉 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50%、 发病 1d 内有程度较 重的心绞痛发生、 发病 1 周内服用阿司匹林、 心肌酶 谱升高。根据以上数据不同积分分为不同级别, 其 中≤2 分为低危组, 3 ~4 分为中危组, 5~7 分为高危 组。随着积分升高, 患者发病 2 周后不良心血管事 件发生率增高。TIMI 评分内容: (1) 年龄≥60 岁, 为 1 分;
基金 项目 : 中国医学科学院国家 心血管病 中 心重 点 科 研开 发 启 动基金 (2012-YJR02) 作者单位: 100037 北京市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 院功能检测中心 (庞军系兰州大学医学院进修医师、 在读博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 孙兴国, E-mail:xgsun@
治疗研究 (Pursuit) 危险评分。其余还有 Braunwald、 GUSTO 研究、 ESSENCE 研究中提及的评分标准。 有 研究显示 ,前三 种评分系统能较 好预 测 NSTEACS 患者 1 年发生 全因死亡及 非致 死性心 肌梗 死 终 点 事件的准确性, 且有益于高危患者的诊疗。ACC/AHA 指 南 推 荐使 用 GRACE、 TIMI、 PURSUIT 三 种 评 分方法。 2.2.1 ACC / AHA 指南分类法 ACC / AHA 指南低 危、 中危和高危分组详见表 2[6]。
表 2 ACC / AHA 指南危险分层方法
分类指 标 低危 中危 周围 血管 或脑 血 管病 变、冠 状 动 脉 搭桥、阿 司匹 林 应用史 疼痛特 点 过去 2 周 内新 持 续 静 息 心 绞 痛 持 续 的 正 在 发 生 发 的 CCSC Ⅲ~Ⅳ级心 绞痛 伴 有 冠 心病 中 度 可 能性 (≥20min) 目前 无 发作,有 现 代 生 活 方式 或冠 心 病 高 度 可 能 性。 静息心绞痛 (< 20min, 或在休息 及 舌 下用 硝酸 脂 类 药物可缓解) 其它特 征 >70 岁 极 可能 有 缺 血相 关 静 息 心 绞 痛 伴 有 的 肺 水肿, 新 发 或 者 加重的二 尖 动 态 ST 段 改 变≥ 1mm 的静息心绞痛 (>20min) 高危 续加 重
2.2 目前常用 的 NSTEACS 危险分 层 方法 进 入 21 世纪 NSTEACS 危险分层的方法更趋完善,常见 的有 ACC / AHA 临床指南分层、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 事件注册 (GRACE) 、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TIMI) 和血 小 板 糖蛋白 受体 拮 抗剂 用 于急性 冠 状 动脉 综合征 · 35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