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菌剂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应用的影响
作者:韩荣华,林淑敏
来源:《中国果菜》 2016年第9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种不同微生物菌剂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上的应用效果试验,筛选
出在生产中增产增收效果最突出的微生物菌剂。

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的精微菌粉在提高地温、增加黄瓜产量以及缩短黄瓜生育期方面较其他两种微生物菌剂效果显著,总体表现为增产增收
效果显著,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中首选的微生物菌剂。

关键词:菌剂;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黄瓜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1038(2016)09-0015-03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on Application
of Straw Bio-reactor Technology
HAN Rong-hua, LIN Shu-min
(Wafangdi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Dalian 116300,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ree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in the straw bio-reacto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effect test, screened microbial agents which had the most prominent effects of increasing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ine powder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had better effect for ascending temperature,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cucumber and shortening the cucumber growth period aspect than the other two microbial agents. Overall performance is that the microbial agents increased yield significantly and were straw bio-reactor technology promotion preferred microbial agents.
Key words: Microbial agents; straw bio-reactor technology; cucumber
瓦房店市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现有日光温室蔬菜生产面积为7240hm2。


由于生产高度集约化、规模化、土壤养分不均衡、地温偏低以及二氧化碳亏缺问题,造成了生
产成本的提高,品质降低,产量产值下降,制约了该市设施蔬菜生产的发展[1]。

自2007年以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所引进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该市的设施蔬菜主产区进行试验示
范推广,改善了设施内土壤理化性状、提高了作物光合效率、促进了作物生长发育及提早成熟、减少了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是一项能够获得高产、优质、早熟农产品的现代农业生物工程创新
技术[2,3],为设施蔬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途径。

但应用实践证明,该项技术的
应用效果与配套使用的微生物菌剂关系密切,且不同微生物菌剂的使用效果不尽相同[4]。

实际生产中,用于该项技术的微生物菌剂品种纷杂,仅辽宁省就存在七八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
专用微生物菌剂。

因此,选用合适的微生物菌剂是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关键。

为此,本研究
选择了辽宁省应用广泛的三种微生物菌剂,进行了不同菌剂在设施蔬菜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上
的应用效能对比试验,以期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辽宁省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设计
1.1 试验材料
供试菌剂:秸秆腐熟菌,大连益众生物提供;
精微菌粉,辽宁圭谷科技提供;
秸秆分解菌,辽阳宏阳生物提供。

1.2 试验设计与方法
1.2.1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在大连瓦房店市祝华办事处孙屯村某日光温室(瓦房店市城区东部郊区,东与元
台镇接壤,与岭东街道临接[5]。

东经121°39’,北纬39°48’),面积667m2。

试验作物为黄瓜,品种为中农26。

1.2.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同一温室内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Ⅰ:秸秆腐熟菌,处理Ⅱ:精微菌粉,处理Ⅲ:秸秆分解菌,每个处理54m2,一个对照,不设重复,进行对比试验。

常规施肥见参考文献3,即底肥农家肥2000kg/667m2,复合肥(45%)50kg/667m2,硫酸钾20kg/667m2,追肥尿素100kg/m2(分10次),硝酸铵30kg/667m2。

2015年10月4日整床,
挖沟、放秸秆、撒菌种、覆土、打孔[7],三天后结束。

定植日期为2015年10月10日。

通过对不同微生物菌剂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上的应用,对其在不同处理对地温的影响、
始花期、始收期、末收期以及产量、产值的综合性状的田间测试分析。

地温测试以定植后一个月,秸秆反应堆技术增温效果最明显的时期10d内进行6次测定;产量测试为整个生育期的总
产量;产值测试为整个生育期的总产值。

本试验数据处理均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每667m2增加产值见下述公式(1)。

每667m2增加产值=(处理产量-对照平均产量)×产品市场平均价-处理区技术投入(600元)-挖沟人工投入(800元)(1)
2 试验结果及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地温的影响
表1显示了不同处理对地温的影响。

由表1知,温室内3个处理20cm处土壤的地温均高于对照,处理Ⅰ、Ⅱ、Ⅲ提高地温明显,处理Ⅰ较对照平均提高2.28℃、处理Ⅱ提高2.30℃、处理Ⅲ则提高2.2℃。

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2.2 不同处理对作物发育的影响
金海洋[8]在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中分析,秸秆应用纤维素分解菌剂还田后,分解秸秆的能力增强,对土壤生物性状具有改良作用。

同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和应用菌
剂处理扩大土壤增生物群体,调节土壤菌群结构,增加土壤生物肥力。

2.2.1 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
从表2可知,三种处理开花期、始收期均比对照提前3~4d,末收期延后了10~12d,整个采收期比对照长13~16d。

2.2.2 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见,各处理均可以提高黄瓜产量,其中Ⅰ、Ⅱ、Ⅲ增产效果明显,均达到6000kg
以上,明显高于对照。

三个微生物菌剂处理中,较对照的增产幅度分别是35.4%、38.2%、
37.9%,以处理Ⅱ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幅度达到38.2%,处理Ⅰ、处理Ⅲ的增产幅度稍低于
处理Ⅱ。

结合2.2.2对作物生育期的影响,三个处理的始收期没有大的差别,均比对照提前
3~4d,但表现在末收期,处理Ⅰ、处理Ⅲ的末收期较处理Ⅱ提前,综合表现不如处理Ⅱ。

按照公式(1),秸秆不计入成本,进行计算。

2015年秋季黄瓜按照市场平均价5元/kg计算。

由表3可知,处理Ⅲ每667m2增加产值幅度最大,黄瓜每667m2产值增加7440元,处理Ⅱ每667m2增产值7505元,处理Ⅰ每667m2增产值6845元。

从整体增加产值分析,处理Ⅰ、处理Ⅲ的新增产值均低于处理Ⅱ。

3 结论
据上述试验可知,用于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不同菌种,效果差异明显。

其中以处理Ⅱ效果最显著,处理Ⅲ效果次之。

建议在今后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应用中,以辽宁圭谷科技提供的精微菌粉为首选微生物菌剂。

参考文献:
[1] 林淑敏, 张红玲, 宫文超, 等. 温室茄子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试验总结[J]. 蔬菜, 2010, (6): 38-40.
[2] 徐全辉, 赵强.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的应用对温室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4): 129-130.
[3] 刘杰才, 崔世茂, 杨文秀, 等.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大棚黄瓜光合性能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 31(3): 85-88.
[4] 袁冬贞, 廖允成, 赵建兴, 等. 不同菌种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温室黄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42(5): 171-176.
[5] 瓦房店市史志办公室. 《瓦房店年鉴》 [M]. 1997: 247-248.
[6] 顾荣魁. 秸秆腐熟剂对温室番茄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 2007, (6): 56-58.
[7] 林淑敏. 设施园艺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一)[J]. 蔬菜, 2011, 12: 32.
[8] 金海洋. 秸秆还田对土壤生物特性的影响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06, 22(1): 39-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