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型服务模式推进医养融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新型服务模式推进医养融合
陈芍;朱珂函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院长》
【年(卷),期】2016(000)002
【总页数】1页(P80)
【作者】陈芍;朱珂函
【作者单位】成都市慢性病医院;成都市慢性病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探索“医养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让医院走出一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人群面临着综合医院难进、养老机构无力、家庭负担沉重的尴尬局面,老年医疗、康复、专业照护等需求日益凸显。

成都市慢性病医院通过多年探索“医养结合”的创新服务模式,让医院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让疾患老人找到了依靠,帮助众多家庭减轻了负担。

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在“医养结合”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院内医护康复一体,打造特色专科,推动医养结合。

从2005年始,医院探索并推行针对老年、慢性病失能患者的“医护养康复一体”的医疗服务模式,医院床位迅速供不应求。

这种模式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社会和媒体的关注及政府的肯定,在2011年获原卫生部“公立医院改革创新提名奖”。

医院分析老年疾病谱,针对老年人群患病率较高,对人群、家庭及社会造成压力、急需改善和关爱的病种,将老年康复医学科、老年痴呆科、临终关怀科作为医院的三个特色专科重点打造。

第二阶段:专业医护走出去,结盟社区养老机构,升级医养结合。

2014年,医院
积极思考、探索“新型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提出“走出去,用医疗资源覆盖养老机构和社区,推进医养融合”的发展思路。

一是横向形成“医养协作”联盟,开展专业“医养融合”服务。

二是成立护工培训鉴定基地,向外输送专业照护人员。

针对老年患者特殊性,医院成立护工管理办,将护工纳入医院一体化管理。

三是老年大学走进医院。

设立老年大学分校,配有书法绘画、功娱治疗、心理咨询室等设施,开设音乐、太极、养生等课程,以丰富老年患者的精神生活。

四是建设特色中医药种植园区。

利用自身环境优势,弘扬中医药文化。

五是利用“互联网+”,建社区“智能健康小屋”。

与专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携手,尝试在多家社区共建“智能健康小屋”(现建成2家),通过互联网实现远程健康管理。

利用便携式仪器采集社区老年人有关监测数据,通过健康指导服务与健康指标数据之间的交互达成个人健康管理目标,实现医院对社区和养老院老人的动态健康管理。

六是实行跨领域科教联动,提升人才素质和保障。

老年人健康与医疗的迫切需求,使老年医学和老年管理面临巨大挑战,需尽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康复、照护及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鉴于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在老年健康、医疗、护理、康复、照护、临终关怀和培训等方面的探索和所取得的成效,成都市政府给该院增挂“成都市老年服务示训中心”,以培养更多的老年健康及管理所需各类人才。

对内,医院倡导培养员工爱心。

老年医疗的特殊性,除基本医疗保障外,更需要医护人员的爱心;对外,携手成立爱心助老基金。

2014年医院携手市慈善总会,共同成立以“成都市慢性病医院”冠名的爱心助老基金,向社会各届募集基金专门用于助老、助医等慈善项目;面向社会,招募成立志愿服务联盟。

目前已拥有一支超过5千名长期稳定的志愿服务队伍,
定期和不定期来医院为住院老人进行志愿服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倡导正能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