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模块诊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2019-2020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 月模块诊
断试题
一 .选择题(共32 小题,每题 1.5 分,计 48 分)
1.以下图为商周两代行政区划变化图,据图剖析该变化带来的踊跃影响
A.致使了诸侯国的分裂与互相攻伐B.加快了宗法制度与礼乐制度的崩溃C.促使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地方落实D.推进了华夏文化的地区交融与互补
2.殷人凡遇征战、野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

周人以为天之
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数与人事息息相通。

春秋期间,“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
地位降落到了现实世界。

这些变化表示春秋期间
A. 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逝
B.儒家天数观思想影响很深远
C. 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
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
3.学者何新在《哲学思虑》中提到:儒家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
始儒家;此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类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
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

资料看法反应了
A.中央集权渐渐加强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
C.儒家的政治化趋向D.儒学的不停世俗化
4.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渐渐形成了一种邪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认识国王的权利
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惟有依靠自己力量才能生计。

以下言论与其背景邻近
A.“地方百里而能够王”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舍生而取义者矣”D.“教亦多术矣”
5.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看法发生摇动,越来越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思疑。

如郑
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有关的背景可能是
A.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周天子威望渐渐降落
C.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儒学信徒的不停增加
6.据钱穆考据,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平时操鲁语,惟于诵《诗》、
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示
A. 诸侯各国尊敬传统文化
B.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可
C. 礼法尚能保护天子威望
D.儒家思想依靠雅言流传
7.下表为先秦秦汉思想家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推知
看法出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地者,万物之父亲母亲也。

”《庄子·达生》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A.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概形成过程
B.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 先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思想家都有保护君主专制梦想
8.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初期华夏史的书写形成一种广泛的偏向,马上传说的古帝王
及其余一些有来历或无来历的部族人物,都按血缘关系的远近编制谱系,特别是大量追
本于黄帝,以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表示了当时
A. 华夏一致的意识渐渐形成
B.儒家思想影响史册记录
C. 宗法制维系统治公司稳固
D.皇位世袭权利不行转移
9. 萧公权说:“董子虽以言灾异下吏,然观汉书‘天文’、‘五师’两志所述,足知‘天
人相与’已成为西京之显学,而仲舒乃其重要之大师。

抑吾人当注意,董子言天人,其
意实重革命而轻授命,详灾异而略祯祥。

”他以为该学说
A. 受到了封建士医生的责备
B.逢迎君主牟取权位的需要
C. 限制君权以防备专制缺点
D.鼓动革命推进反专制斗争
10.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人有三百六十节,偶(碰巧)天之数也;形体骨血,偶地之厚也。

上有耳目聪慧,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穹进脉,川谷之象也。

”该主张可概
括为
A.天人感觉B.君权神授C.大一统D.天人合一
11.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尚书》说。

汉武帝
亦使吕步舒 ( 董仲舒的弟子 ) ,治淮南狱。

”这反应了汉代
A.儒家伦理道德影响司法B.确定了司法审讯独立性
C.儒学成为独一司法依照D.孝治天下儒家独尊看法
12.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提到“王者异姓授命,必慎始初,更正朔,易服色,推
本天元,顺承厥意”。

在《史记·历书》中说“敬授民时”。

这说明古代帝王们
A.以为天象直接关系皇家的命运
B.十分着重其统治的合法性解说
C.重视历法以保护封建统治利益
D.重视农业以保护封建统治綦础
13.三国时,吴国攻蜀国,用船装载茅草。

战士们每人一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焰硝,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靠近敌阵后,顺风点火,火势延伸700 里,蜀军大败。

这一
记录
A. 说明吴国有制造火药的技术
B.表示此时火药已经发明
C. 表现先人对火药资料的认知
D.反应火药开始用于战争
14.南朝道士张融临死时遗命入殓“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
华经》”。

这主要反应了
A.南朝人热中研究中外文化文籍B.道士集儒、释、道三教于一身
C.儒、释、道三教出现调合之势D.佛教已与儒学、道教鼎足而立
15.唐朝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鼻祖。

741 年,唐玄宗正式命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

道举
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
及第者称道学举士。

道举的建立旨在
A.摇动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D.推进文化的多元发展
16. 唐宋儒生学者有借住寺院念书的民风,据学者统计,“念书山林寺院,论学会友,蔚
为风俗,及学成乃出应试以求闻达,而宰相大臣、朝野名师亦即多出此中”。

这一现象
主要说明
A.儒佛思想交融趋向明显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快速
C.寺院开放随俗偏向显然D.山林寺院表现文人追求
17.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归纳论》中说道:“唐朝此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可是
足隶属品,音律亦重形式,罕有模拟动作的意思。

宋朝此后,跟着杂剧的流行,模拟事
物一类平常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尝较唐朝的音乐降落。

”据此可知
A.唐朝音乐形式比宋朝的更受欢迎B.唐朝舞乐仅供皇族赏识
C.宋朝此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偏向D.宋朝音乐多模拟唐朝
18. 宋朝词人柳永常常进出秦楼楚馆,与乐伎、乐工往还,没心于仕进,自称“白衣卿相” ,固然他此后考中了进士并做了屯田员外郎,仍是小看功名,沉迷街市,能够说是把所有
身心投入适应街市需要的词的创作。

柳永这类种类的文人的出现,说明
A.文学的世俗化偏向日趋显然B.政府不限制词人的创作
C.宋朝词人多沉迷于街市生活D.唐诗宋词并称古典文学顶峰
19.有学者研究发现,宋朝妇女有财富继承权,法律也同意妇女改嫁、离婚,甚至丈夫出
门三年不归,女方就能够主动提出离婚。

这说明宋朝
A. 妇女地位不停提高
B.儒家伦理已法律化
C. 三纲五常还没有出现
D.理学影响范围有限
20.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

这在当时
A.背叛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朝的考据学术之风
C.推进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约束中解脱出来
D.确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21.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感情、欲念等世俗价值,而明末
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必定“财之与势固英豪之所必资,而大贤人
之所必用”,是“吾人天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致使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以为人性违反公理D.明末市民文学获取发展
22.“公安三袁”和“临川四梦”是明朝文学流变中的突出现象。

湖北公安散文家袁氏三
兄弟以为“出自性灵者为真诗”,应该“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可以言,言人之所
不敢言”;江西临川人有名戏剧家汤显祖则在其四大戏剧中怀疑政治权利的意义,怜悯
妇女的社会处境。

这反应了明朝文学
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省B.追求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C.开始宣传民主自由的启发思想D.男尊女卑的思想基础摇动
23. 明清期间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当官的女
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
时机。

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取较高的地位及财
产的继承权。

资料的要旨是
A.理学纲常开始成为约束女性的枷锁B.贞节旌表制度存在必定的社会基础
C.商品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妇女的地位D.君主专制的加强阻挡了社会的进步
24.明朝许仲琳在《封神演义》中以姜子牙的口吻表达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
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呼吁诸侯“除暴安良”,哪吒剔骨还肉、黄飞虎反商归周等重
申了“父逼子反”、“君逼臣反”而不得不反的精神。

这从侧面反应了
A.理学失掉了社会拘束力B.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快速
C.市民阶层追求自由生活D.士人对同等自由的盼望
25.清朝学者戴震以为:“公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贤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
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

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谓理者,同于
苛吏之所谓法。

苛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

” 资料
A.否定“公理”的存在B.拥有朴实唯心主义色彩
C.表现了初期民主启发思想D.以为“理”“欲”相一致
26.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念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迫要求土司应
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念书,不然就禁止承继土司之职。

这些做法
A.促使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可
B.反应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
C.促使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
D.标记着中央政府实行改土归流
27清初,颜元等人以为“秦之因此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

将地方
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于充足的政治权利,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忌惮;山有虎豹,
藜藿不采”。

资料反应出当时
A. 主张恢复周朝的分封制
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
C. 社会动乱国家堕入分裂
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
28.开初,关羽不过在佛教中被济度成神,宋徽宗时封关羽为忠惠公、武安王,明清期间被
一路加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帝”,与此有关的关公戏持久不衰。

关羽地位的提高反应

A. 儒家汲取佛教思想发展
B.历史人物的脸谱化偏向
C. 理学价值观的宽泛流传
D.佛教因中国化兴隆不衰
29.从明朝后期开始,一些儒生一改“束手谈心性” ,转而研究外国史、蒙元史、科技史,一大量对于农业技术、军事武器、医学制药的著作问世。

这反应了
A. 儒家开始关注现实问题
B.有识之士责备君主专制
C. 程朱理学失掉主流地位
D.时代特点推进学风转变
30.易中天《中华史·国家》中写道“从西周祥明清都这样。

国是放大的家,家是减小的
国。

君臣官民都是父子,四海以内皆为兄弟。

因此当年海瑞骂皇帝,司法部门就依照‘儿子骂父亲’来量刑。

”这主要表现出古代中国
A. 法律制度的不合理性
B.家国同构看法的宽泛影响
C. 家国一体思想融入法制的特点
D.君权的至高无上性
31.据《礼记·王制》记录:“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
庶老于虞庠。

”汉代,统治者重申以孝道治理天下。

唐宋此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风
俗,称为“观醣”。

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

这类
现象反应出,中国古代
A.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
C.社会活动拥有鲜亮的等级差异D.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看法
32.清乾隆五十五年 (1790) ,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 ( 三庆班 ) 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
十诞辰庆贺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 : “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
三庆。

”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出生了
A. 昆曲
B.元曲
C.秦腔
D.京剧
二 .资料剖析题(共 3 小题,计52 分)
33.( 15 分)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桓谭,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

在其著作《新论》中,他列
举很多案例责备各样宣扬天存心志的虚妄语论。

当时,谶纬学家宣传说鹳鸟是“天”的宝
鸟,假如杀取此鸟就会惹起天的大怒,而发出雷声。

桓谭反驳说:人杀死鹳鸟和天打雷以
前在时间上先后发生,那不过有时偶合,并不是天的大怒。

他还以为万物都是阴阳之气相
合而生,万物的存亡如同四时的运转相同,是一种纯粹的自然过程,假如不按自然
的原来相貌认识自然,就犯了迷不知返的错误。

桓谭指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燃烛矣” ,精神不可以离开形体而存在,好像烛光依靠烛脂相同。

烛脂焚烧完成,灯火没法复燃,人
的形体衰败死亡,精神也随之消亡。

——改编自张岂之《中国思想史》( 1)依据资料,指出桓谭的思想主张。

(6 分)
( 2)依据资料联合所学知识,剖析两汉谶纬迷信思想流行的原由。

(9 分)
34.(25分)阅读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资料一
拂晓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齐。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宗祖虽远,祭祀不行不诚;后代虽愚,经书不行不读。

与肩挑贸易,毋占廉价;见贫困亲邻,须加温恤。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见荣华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困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即是大恶。

国课早完 ( 完粮纳税 ) ,即囊橐 ( 粮仓 ) 无余,自得至乐。

念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节选自 ( 明)
朱柏庐《朱子家训》
资料二中国的近代家庭教育起步较晚。

1903 年,张百熙等人编订《奏定蒙养院章程及
家庭教育法章程》,重申了家庭经过现代科学的方法抚育和教育未成年儿女的责任。

民国
初年,广东省省长朱庆澜撰写《家庭教育》一书,书中除继承了对未成年子弟教育的
优秀传统外,还依据当时公民的短处和近代国家发展的要求重申了“制苟且的教育” “公德的教育”“军公民的教育”等理念。

南京公民政府于20 世纪 40 年月先后公布了《家
庭教育实验区设备方法》等法例踊跃实专家庭教育,内容波及政治、经济、教育、卫生
等四个方面,此中家庭教育实验区在政治方面的目标为“认识并崇奉三民主义;拥有注
意时势的习惯;能踊跃参加地方自治活动及各样公众组织”。

《实专家庭教育方法》中
特别规定“各级学校实专家庭教育,教职员学生均应参加,并以女教职员学生为主体,
实行各项工作。

别的,南京公民政府规定在各级政府组织均应设置家庭教育组织机构,
负责实专家庭教育”。

——摘编自吕雯慧《略论近代政府对家庭教育的改造》(1) 依据资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特点并剖析其成因。

(13分 )
(2)依据资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家庭教育出现的变化,并剖析其影响。

(12 分)
35. ( 12 分)资料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川画最为突出。

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精练。

作画
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 斧劈 " ,水墨挺秀,境界深沉清远,标记着南宋山川
画的时代特点。

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 全景式 " ,而是在取景上擅长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光景以表现广大空间。

故人称" 马一角 " ,点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 " 残山剩水 " ,赞美他的独到画风。

《梅石溪凫图》是马远的一幅传世精选。

画面采纳对角线式构图,正是山不见巅、树不见顶的边角截景。

图中画山崖侧立,腊梅
倒垂,薄雾蒙蒙的涧水中,一群野鸭正在游戏。

山石以斧劈皴法画之,方硬峭拔,与用
笔轻盈、毛羽松蓬的野鸭形成鲜亮的对照。

岩石、梅树都偏居画面的左上部分,梅树枝
条的走势更重申了此种布局的形式感,右下方的野鸭既起到了均衡画面的作用,又是全
图的画龙点睛,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情景,无穷生趣,跃然绢素。

依据上述资料,联合所学的知识,环绕“南宋绘画艺术的特点”提取一条信息,并进行
说明。

(要求:看法明确;史实正确;逻辑谨慎。


高二 10 月考试历史参照答案
二 .选择题(共32 小题,每题 1.5 分,计 48 分)
1—— 5: DCCAB 6 —— 10:BAACD 11 —— 15:ACCCB 16 —— 20:CCADC
21—— 25:AABDD 26 —— 30:ADCDC 31 —— 32:AD
二、资料剖析题(共 3 小题,计52 分)
33.( 15 分) (1) 主张:否定天存心志;以为“阴阳之气”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形体
是精神的基础。

( 6 分)
(2)原由: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觉,君权神授的思想;汉武帝此后儒学
被推为正统;统治者利用谶纬迷信思想;社会动乱,百姓困苦。

(随意 3点 9分)
34.(25分)(1)特点:重申修身,重视德育;着重培育社会责任感;纲常伦理色彩鲜亮;
重申节俭教育;以家训的形式历代传承。

(随意4点8分)
成因:农耕经济占有主导地位;宗法制度和宗法看法的影响;理学人心所向;科举制度
的影响;士医生阶层的推进。

(不一样角度,随意 3 点 5 分)
(2)变化:政府的重视和推进,拟订有关法律;运用现代科学制度;成立家庭教育实验区,设置家庭教育组织机构;重视公民教育,带有政治色彩,男女同等看法渐渐浸透。

(任
意3点6分)
影响:提高了公民素质;培育了新式人材;流传了近代思想;推进了社会进步。

(不一
样角度,随意 3 点 6 分)
35.( 12 分)示例:南宋绘画艺术折射了南宋偏安东南政治场面(南宋绘画艺术在必定
程度上表现了南宋偏安东南的政治场面)( 3 分)
南宋绘画艺术在构图上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 " 全景式 " ,而是在取景上擅长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光景以表现广大空间,人们把这类构图不追求对称,把
光景放在画面一侧的艺术风格称为“残山剩水”,这类风格诚然与南方山川和北方高峰
大川不一样有较大的关系( 3 分),但从写意的角度下手,境界隐喻着社会上的沧海桑田,客观反应了南宋统治者偏安东南,不思进步的政治现状,表达了文人的不满。

南宋文学上也有相同的表现。

( 3 分)
综上所述,一准期间的文化是必定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反应,南宋绘画艺
术在必定程度上表现了南宋“半壁河山”的政治场面。

( 3 分)
【详解】
资料简述南宋马远的绘画经历和绘画特点,绘画艺术即是一种社会心识,环绕主题“社
会存在决定社意识”并联合所学,正是南宋偏安东南的政治场面影响了“残山剩水”这
般的绘画艺术。

提取论题后,联合资猜中所述的艺术风格论述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