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模拟卷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宁德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B.“你到底去不去,小明?”妈妈急切地问道。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人们在屋后的山坡上又种上了梨树、山楂树、橘子树、苹果树……
C.五星红旗伴随“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D.因为他在中国发展出色,英国王子为他颁发了英国商业大奖——“年度企业家”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各地都加强了校园安全防卫工作的力度。

B.在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所以并没有终止。

C.俄罗斯世界杯上,各国足球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奋力的呐喊,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D.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

5.对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临:面临。


B.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歌:名词作动词,写诗歌。


C.闻道龙标过.五溪(过:经过。


D.夕阳西.下(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在西边。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填空。

(1)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
是:,。

(2)《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论语》中阐述了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论语》中阐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

(5)《天净沙秋思》中的点题句是。

(6)《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写莺燕的活动突出春天生机勃勃景象的诗句
是。

(7)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请赏析“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综合性学习
8.育才中学开展“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要求: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名言。

(2)根据活动安排,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3)本次活动即将结束,请作为主持人的你拟写一段结束语。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
B.曲肱而.枕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学而不思则罔.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殆.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④博学而笃.志______
⑤回也不改其乐.______
⑥逝.者如斯夫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②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句话被选为复旦大学的校训,下面不能作为被选原因的一项是
()
A.学习要有创见,不能只学着回答问题,还要学会提问。

B.既要广博学习,又要勇于追求。

C.要多问问题,但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空想,要多想当前的事情,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D.做人要高大刚毅而自强不息,力求自我进步,永不停止。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句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

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

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

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

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作者以简明生动的句子写捕鸟过程,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三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3)“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我”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我”很讨厌他。

B.他对“我”很严厉,“我”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我”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我”对他很恭敬。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最温暖的你
①我记得她年轻时的样子,那时她刚大学毕业,一脸青涩,肆意笑起来的时候,分明还是个孩子。

②对于这个偏远而又闭塞的小山村,她仿佛天外来客。

她就站在冬日的阳光里,盈盈地看着我们笑,瞬间俘获了我们的心。

③山里的孩子生性顽劣,总是闯祸,山里人只有一个理念: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每次有谁被打得体无完肤,她总要冲上去找家长理论。

奈何祖辈传下来的观念根深蒂固,每一次她都无功而返。

④她开始教我们下跳棋,放学了把黑板架在课桌上教我们打乒乓球,还和我们做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以此来消磨我们四溢的精力。

有一次,她随口讲一个故事,当我们眼巴巴地望着她,期待她讲下去的时候,她居然假装忘记了……
⑤后来,每节课开始时,都讲一个故事,每次讲到一半就戛然而止。

对此,我们愤愤不平,她甩来一句:“想知道结局,自己看呀。

”每天放学,她扔下一堆书后,就扬长而去。

我们上去就一顿疯抢。

抢到的人兴高采烈,没抢到的人巴巴地问:“我晚上可以去你家和你一起看吗?”
⑥那些书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稀罕物,我们每天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抢到一本书。

在争抢中,我们不知不觉读了很多书,写起作文来顺畅了很多。

⑦那次被学校推选到县里参加比赛的,全是我们班的同学。

我因为在比赛中得了特等奖,被推选到市里参加比賽。

比賽的题目是“我的老师”,我很想写她,可是她在我们印象中一直是一个姐姐呀。

我绞尽脑汁回忆我看过的作文书里的老师是怎么样的,如法炮制了一篇。

毫无意外的,我铩羽而归。

⑧她的父母来过几回了。

我们想着法子对她好,时常冷不丁地往她手里塞花生、炒蚕豆,还往她宿舍的窗台放腊肉、粽子、糍粑,上学的途中,估摸着她的青菜快吃完了,专门拐去菜地里扯一把青菜,有时
还下河给她摸鱼捉虾。

⑨她终于要走了,我们追着急驰的车,一边跑一边呜呜地啼哭。

尘土飞扬,黃沙遍地,我们一直追,嘴里大声喊:“老师,你不要忘记我们。


⑩我们还沉浸在离别的哀伤中,她却回来了,我们知道她放弃了什么,父母帮着找的稳定工作,城市里优越的生活。

⑪我们小学毕业那年,她结婚了,跟一个来我们学校支教的老师。

我们听说如果有人送出999只纸鹤的祝福,收到的人会永远幸福。

我们悄无声息地一只一只给她折,每一只都是虔诚的祝福。

她回来上课的时候,我们把串成串的纸鹤挂在她的身上,绕了一圈又一圈。

她一直咧着嘴笑,可我们分明看到她眼角的泪花。

⑫我们离开她上了中学,最初的几年,我们时常回去看她。

再后来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

听说她离婚了,因为她的丈夫想回到城里,而她放不下那些孩子。

听说她去到更偏远的学校了,孤身一人带着女儿。

⑬后来,我去过她授课的学校,却没有遇到她。

那所学校在大山的深处,在公路的尽头下车后,还要走十来里的山路才能到。

问了住校的学生,学生说她去城里淘书去了,还说老师告诉他们,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⑭我想起最初她随口说的那个没讲完的故事。

有一对老夫妻进城时捡回了一个弃婴,那个孩子长到10岁时,她的亲生父母寻来把她接走了。

当她长大了,有能力回报时,老夫妻已相继去世。

到此时,我已经知道了故事的后半段,那个孩子悲伤之余发现这片曾养育过她的土地,即使经过了十几年,还是一如既往的贫穷和落后,于是,她决定留下来。

⑮我走出学校,风很大,我迎着风走,泪掉得很急。

我们一个一个走出了小山村,而她却留了下来,年复一年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桃李。

如果时光倒流,我多想在当初的作文比赛里,在《我的老师》里,写下你的样子——神采飞扬的你,坚定执着的你,最温暖的你。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5年第5期,有删改)
1)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说说标题中“温暖”一词的含义。

2)文中③④两段写了哪些事?从中可看出“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中的“她”为什么没有名字?文章在前面叙事一直用第三人称“她”,而在末尾却变为第二人称,这是为什么?
4)第⑫段中介绍“我们”“断断续续听到她的消息”,这些消息既有关于她的家庭的,也有关于她的工作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童年河
赵丽宏
①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②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

③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

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味。

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

树上的鸟在唱歌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在忙着,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

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

④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小舢板、大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

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

⑤亲婆对他说:“雪弟,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

我的孙子最听话了,去吧。


⑥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眼泪就像小虫子
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
⑦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

⑧一支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

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

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是这幅画的中心。

⑨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

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他呢。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雪弟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
⑩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

等放暑假,你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

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
⑪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

他喜欢这种感觉。

他一边点头,一边问阿爹:“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
⑫“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

上海的新家现在什么也没有,等家里都安顿好了,一定想办法把亲婆接来。


⑬雪弟看着在河岸上浮动的芦苇和树梢,不再说话。

他在想,上海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

阿爹说的那条苏州河,和身边这条河,是不是一样呢?
1)选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按要求,回答问题。

(1)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2)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味。

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

(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3)结合文章,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对文章末句的理解。

七、作文
13.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自定立意.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诗歌鉴赏
7.1)两只袖子都沾湿了,诗人的眼泪还没有擦干。

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为下文捎口信回家报平安做了铺垫。

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时的思乡怀亲之情。

四、综合性学习
8.(1)示例: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能相聚在一起,就是缘分,就是幸福。

希望大家踊跃参与,积极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成长故事和兴趣爱好。

(2) 示例:伴着生活的优美旋律,我们荡起双桨,迎接新的朝阳;带着美
好的憧憬,我们走向明天。

我们坚信:友谊永存我心,友谊地久天长!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3)示例:老师们、同学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本次活动即将结束。

大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或唱或跳,或说或演,或弹或奏,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不同的一面。

希望我们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建设好我们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五、文言文阅读
9.1)C
2)①迷惑②疑惑③以……为乐④坚定⑤乐趣⑥往、离去
3)①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②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有志气的人)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4)D
5)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

10.1)表现了对儿童捕鸟时的兴奋惊喜,突出了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2)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结构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D
六、现代文阅读
11.1)“温暖”在文中是指“她”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稳定的工作,来到偏远的山村任教,教孩子读书,改变他们的命运;“她”的这种牺牲和坚守,让那些山村里的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无私的爱。

2)所写事情有:劝阻家长打孩子;教“我们”下棋和打乒乓球;和“我们”一起做游戏;给“我们”讲故事,由此看出,“她”是一个有爱心、和学生关系融洽的好老师。

3)因为文中的“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类人的代表;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是因为情感抒发的需要:用第二人称,感情更强烈、更真挚,更能抒发对“她”的钦佩和赞美之情。

4)侧面描写。

突出了“她”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而不计个人得失,将全部精力放在山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12.1)叙述了7岁的雪弟随父亲乘船依依不舍离开老家的故事。

2)(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摇动的手臂比作风中的芦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伙伴们和雪弟依依不舍的情形。

(2)这段话属于景物描写,语言朴实优美,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乡下老家优美宁静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家的留恋与热爱。

3)结构上:以问句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意蕴悠长。

内容上:这是雪弟的心声,表现了雪弟对老家、对亲婆、对玩伴的依恋不舍,同时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七、作文
13.这天我回家晚了
当暮色染透了苍穹,一轮孤月,倒映在冰冷的河水中。

而,此时的我却在小河边独自生闷气。

妈妈取钱时,突然发现少了50元,变不分青红皂白的推在我身上。

明明不是我,为什么不相信我?我可是您女儿呀?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不相信我?我捡起河边的小石子就往河里仍。

望着那平静的河面荡起浪花,扩起涟漪一层层的往外拨。

我的心情平和了很多。

带水面平静后,那轮明月又现身影,河水是一片蓝色的汪洋,月亮是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航行。

没有伙伴,没有指南针,更没有航海册,他孤独的飘着,飘着,菊花的芬芳漫天遍野,桂花的醇醉痴痴缠缠。

我的奋怒却无人理会。

美丽的月亮,温柔的月亮,忧郁的月亮,奋怒的月亮,哭泣的的月亮,她在太阳无私光辉的照耀下,圆了缺,缺了又圆但他始终是唯一的,是独一无二的。

夜虽忧伤,但有了月的清辉,忧伤就会淡一些。

夜空虽美,但有了月的存在,夜空会更美。

有月的星空是否让你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是否让你心中充满了希望?
仰头望着月,我想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突然觉悟‘家人多么的重要’,李白身在远方,思念着故乡。

思念着家人,却不能相见,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秋天的风轻轻地飘,树上的叶子轻轻地撒落,飘落在水面上,无声无息。

风很干净,蜷在月华的温柔里,飘在这一季最美的温存里。

月影中晶莹剔透的露,是我悔恨的泪水,他静静地流淌。

我顿悟了。

面对皎洁的月光,我们回望阴影的存在,享受到欢乐和宁静。

背对月光,我们只会看到自己的背影,看到黑暗。

我转过身去,面对回家的小路,当月光重新沐浴着我的面容时,我的心已经宁静到高原的湖水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它是我明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