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非动脉炎性与动脉炎性
通讯作者 : 王敏 ( E m a i l : w a n g m i n 8 3 @y a h o o . c o m . c n )
2 动 脉炎 性前 部缺 血性视 神 经病
2 ) 存在小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糖尿病 、 高胆固醇血症 、 代谢综合征等 , 或伴鼾症 、 嗜烟。 3 )突发无痛性单眼视力下 降, 多在晨起后 发现。 发病时达高峰 , 不排除进展 。
4 )视力损 害 : 视 物遮 挡 , 也 可 累及 中 心视 力 。病
损 。可伴 盘周 线 状 、 火 焰 状 出血 。黄斑 区可 有 不 全 星
1 )高龄 , 在> 5 0岁的白种人 , G C A是必须的鉴别
诊断。
芒状硬渗。健眼如存在高危视盘 , 即C / D< 0 . 3 , 是诊
作者单位 :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 鼻喉科 医院眼科 上海 2 0 0 0 3 1
注意 : N A I O N可 以双 眼 同时发病 , 但少见 。多为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双眼同时或短期内相继发病需高 度警惕动脉炎性缺血。 1 . 2 处理及预后 N A I O N无特殊治疗 , 阿司 匹林对 视力预后与对侧眼潜在风险无帮助¨ 』 。但可降低部分 患者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皮质类 固醇使用 : 我们认为 如急性期水肿严重 , 患者血压 、 血糖稳定 , 可中等剂量 短期使用 ; 高血压、 糖尿病患者必须在内科医师协助下 使用。如水肿轻微 , 视功能尚好, 不建议使用。1 5 %的 患者 5年内对侧眼发病。
见。G C A累及 睫状后 动脉导致 的前部视神经缺血 只 是其诸多系统性 损害 的表 现之一 , 后部 视神经 、 视网
膜、 脉络 膜 、 眼肌 、 脑血 管 、 心血 管均 可显示 不 同程 度 的 缺 血表现 。 2 . 1 诊 断要点
正确判读眼缺血综合征预警信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年7月第34卷第4期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Vol.34ꎬNo.4ꎬ2020收稿日期:2020 ̄05 ̄2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81870686)ꎻ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资助(首发2018 ̄1 ̄2021)通信作者:王艳玲ꎮE ̄mail:bshuang@163.comdoi:10.6040/j.issn.1673 ̄3770.1.2020.047述评正确判读眼缺血综合征预警信号ꎬ提高诊断水平黄映湘ꎬ王艳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ꎬ北京100050㊀㊀王艳玲ꎬ«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编委ꎮ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副院长㊁医学博士㊁教授㊁博士生导师ꎬ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主任ꎮ临床研究侧重于黄斑疾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ꎬ为黄斑疾病患者选择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ꎮ科研方面侧重眼与全身病的相关性研究ꎬ特别是颈动脉狭窄与视网膜血管相关性方面的研究ꎮ学术兼职:中国微循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ꎬ中华医学会神经眼科学组委员ꎬ中国医师协会眼底病学组委员ꎬ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ꎬ北京中西医结合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ꎬ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分会常务理事ꎮ学术成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ꎬ发表眼科学术论文120余篇ꎬSCI收录40篇ꎬ实用新型专利3项ꎮ摘要:眼缺血综合征(OIS)是由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系列眼前部及/或眼后部缺血性疾病ꎬ早期临床表现隐匿ꎬ详细地问诊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ꎻ因眼部供血血管堵塞位置和程度不同ꎬ患者的体征也千差万别ꎬ追根溯源十分重要ꎻ不同血管成像模式的检查方法可用来评估颈动脉供血㊁侧支循环和脑灌注ꎬ需要了解不同技术的特性ꎬ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查手段ꎬ正确判读OIS预警信号ꎬ多学科合作精准诊断ꎬ挽救OIS患者视力ꎮ关键词:眼缺血综合征ꎻ颈动脉狭窄ꎻ颈动脉闭塞ꎻ血管成像中图分类号:R771.3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3 ̄3770(2020)04 ̄0001 ̄04引用格式:黄映湘ꎬ王艳玲.正确判读眼缺血综合征预警信号ꎬ提高诊断水平[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20ꎬ34(4):1 ̄4.HUANGYingxiangꎬWANGYanling.Correctinterpretationofthepredictorsofocularischemicsyndrometoimprovediagnosticper ̄formance[J].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2020ꎬ34(4):1 ̄4.CorrectinterpretationofthepredictorsofocularischemicsyndrometoimprovediagnosticperformanceHUANGYingxiangꎬWANGYanlingDepartmentofOphthalmologyꎬ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ꎬCapitalMedicalUniversityꎬBeijing100050ꎬChinaAbstract:Ocularischemicsyndrome(OIS)isasevereophthalmicdiseasecausedbyocularhypoperfusionꎬwhichoccursduetostenosisorocclusionofthecommonorinternalcarotidarteries.TheclinicalpresentationsandsignsofOISarecomplexꎬincidentalꎬanddifferent.OISiseasilymisdiagnosedorremainsundiagnosedbecauseofitsasymptomaticonsetandcomplicatedocularmanifes ̄tations.ThereforeꎬitiscrucialtotracetheetiologyofOIS.Presentlyꎬdifferentimagingmodalitiescanevaluatethecarotidarterybloodsupplyꎬcollateralcirculationꎬandbrainperfusion.ThusꎬappropriatemodalitiesmustbeselectedforOISdiagnosisbasedontheir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FurthermoreꎬtheauxiliaryexaminationresultsshouldbeaccuratelyandpromptlyconsideredandinterpretedwhenestablishingadiagnosisofOIS.ThusꎬthemanagementofOISrequirescooperationwithophthalmologistsꎬcardiol ̄ogistsꎬandneurologists.Keywords:OcularischemicsyndromeꎻCarotidarterystenosisꎻCarotidarteryocclusionꎻangiography㊀㊀眼缺血综合征(ocularischemicsyndromeꎬOIS)是由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一系列眼前部或眼后部缺血性疾病ꎬ临床中以表现为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最常见ꎮ本病常与缺血性脑病伴随出现ꎬ目前已发展成为一类涉及眼科㊁神经科和血管外科的交叉学科疾病[1]ꎮ文献报道[2]ꎬOIS患者的5年死亡率高达40%ꎬ大多数死因以继发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主ꎮ广大眼科医师近年来已经对OIS进行了高度关注ꎬ对OIS的认知逐步提高ꎮ由于OIS的表现多样且隐匿的临床特点ꎬ我们需要正确判读OIS预警1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年7月第34卷第4期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Vol.34ꎬNo.4ꎬ2020信号ꎬ加强多学科合作ꎬ提高诊治水平ꎬ才能更准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ꎮ1㊀详细询问病史ꎬ有助于早期发现高危人群1.1㊀临床表现隐匿多样㊀OIS病例的早期临床表现隐匿ꎬ呈一过性ꎬ非特异性ꎬ若无高度警惕ꎬ很容易遗漏ꎮ而眼部表现可能是最早出现的ꎬ并对全身其他脏器的缺血性损害具有 预警 作用ꎬ因此ꎬ详细地问诊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ꎮ眼部表现[3]可为一过性黑矇㊁畏光㊁幻视㊁视物变形㊁视力下降㊁视野缺损㊁眼前有漂浮物㊁复视㊁眼痛和眶周疼痛ꎬ严重者突发视力丧失ꎮ可伴有头痛㊁晕厥㊁心悸㊁偏瘫㊁跛行等神经系统症状ꎬ也可完全无全身表现ꎮ发病早期往往症状可自行消失而被患者和医师忽略ꎬ易误诊为颈椎病和体位性低血压ꎮ例如眼部不适㊁眼痛是OIS早期表现之一ꎬ在无青光眼的情况下ꎬ5%~10%的OIS患者有眼眶不适或疼痛主诉[4]ꎬ推测是由于三叉神经眼分支的缺血性损伤所致ꎬ当平卧时眼痛可减轻ꎮ因此在问诊中不要忽略任一看似 不相关 的主诉ꎮ1.2㊀体征特点千差万别㊀因眼部供血血管堵塞位置和程度不同ꎬ患者的体征也千差万别ꎮ前节体征包括结膜水肿㊁巩膜血管扩张㊁角膜水肿㊁前房细胞和明显的房闪(缺血性假性炎性葡萄膜炎)㊁中度扩张的瞳孔㊁白内障㊁虹膜萎缩㊁虹膜新生血管形成ꎬ伴或不伴有房角新血管形成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ꎮ虹膜新生血管形成预示着远期视力预后不佳ꎮ发现异常体征需细致寻找原因ꎬ如巩膜上血管扩张可能是同侧颈内动脉(internacarotidarteryꎬICA)闭塞时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ꎮCountee等[5]报告了7例患者表现为巩膜上血管扩张ꎬ伴有同侧ICA闭塞ꎬ没有其他OIS证据ꎬ动脉造影证实了眶内扩张的颈外动脉侧支血管通过逆行血流充盈了扩张的眼动脉ꎬ作者推测患有ICA闭塞的患者中ꎬ同侧巩膜上动脉扩张可能是重要的体征ꎬ并且提示颈外动脉是向同侧脑半球供应血液的主要来源ꎮ有学者[4ꎬ6]认为ꎬ视乳头深层毛细血管内的灌注压力不足可能导致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ꎬ这可能是一种罕见与OIS相关的颈动脉阻塞并发症ꎮ单侧严重的颈动脉狭窄还可以解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双眼眼底病变程度的不对称性ꎮ无论是大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ꎬTIA)ꎬ或短暂性单眼失明(黑矇)ꎬ或视网膜中央/分支动脉闭塞ꎬ还是慢性缺血严重时表现的低灌注性视网膜病变和OISꎬ可能只威胁了视力ꎬ但它们代表着威胁生命的颈动脉狭窄的最初迹象[4]ꎮ因为在严重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同侧脑半球可有侧支循环建立ꎬ从而保护脑组织ꎮ当患者有反复发作的TIAꎬ但没有脑梗死ꎬ不能除外OISꎮ大部分OIS是单眼发作的ꎬ但有20%病例是双侧受累ꎮ双侧OIS多出现在主动脉弓综合征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Takayasu动脉炎患者中[7]ꎮ糖尿病(56%)㊁高血压(50%~73%)㊁缺血性心脏病(38%~48%)和脑血管疾病(27%~31%)都与OIS密切相关[8]ꎮ对于伴有高血压㊁糖尿病㊁缺血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患者ꎬ详细询问既往症状ꎬ更加重要ꎮ详细询问病史ꎬ不放过任一症状ꎬ结合既往体征ꎬ追根溯源可帮助早期发现OIS高危人群ꎮ2㊀及时准确解读辅助检查结果ꎬ有助于早期发现OIS危险因素2.1㊀OIS的眼部检查㊀除了常规眼科检查ꎬ如裂隙灯㊁眼底镜和眼压等检查外ꎬ眼底血管造影是早期发现OIS的重要诊断性检查ꎮOIS的发病基础为眼部血流量灌注不足和(或)血液循环障碍ꎬ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缺血ꎬ尤其是发现虹膜新生血管ꎬ需详查眼底ꎮOIS患者眼底多表现为视网膜静脉扩张但不迂曲ꎬ多在中周视网膜上出现斑点状出血ꎬ很少出现硬渗ꎮ荧光血管造影发现臂 ̄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是其主要诊断依据之一ꎮ脉络膜造影显示血管充盈延迟ꎬ呈现斑片状ꎮ当眼底表现符合低灌注视网膜病变时ꎬ急性期就应尽快安排眼底血管造影检查ꎬ关注造影早期ꎬ臂 ̄视网膜循环时间㊁动脉充盈时间ꎬ在静脉期寻找无灌注区ꎬ若眼底有大片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ꎬ及时给予眼底激光治疗是避免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关键ꎮ2.2㊀放射科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不同特性㊀寻找OIS的病因是确诊和治疗的关键ꎮ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ꎬ多种检测方法应用于临床[9]ꎮ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ꎬDSA)被公认为是评估解剖学改变的 金标准 ꎬ特别是软脑膜和颈外动脉血液循环的观察ꎬ以及对侧支循环的认定ꎬ但DSA是有创检查ꎬ具有侵袭性ꎬ风险高ꎬ成本高ꎮ2.2.1㊀CTA与CTP㊀基于CT的方法ꎬ即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ꎬCTA)和灌注CT(perfusionCTꎬCTP)ꎬ被广泛用于测量脑血流动力学参数ꎮCTA是一种非介入性血管成像技术ꎬ可以较准确的评价脑动脉狭窄的程度以及发生的部位和侧支循环2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20年7月第34卷第4期JournalofOtolaryngologyandOphthalmologyofShandongUniversityꎬVol.34ꎬNo.4ꎬ2020等情况ꎮ它对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性较高ꎬ据文献报道CTA与DSA相关性很高(r=0.987)ꎬ重度狭窄患者CTA与DSA比较ꎬ敏感性㊁特异性㊁准确性分别为92%~100%㊁93%~100%和98%~100%ꎬ对完全闭塞者CTA和DSA检测结果基本吻合[10]ꎮCTA㊁DSA作为经典检测方法ꎬ均能准确显示颈内动脉狭窄程度[11]ꎮ但肾功能衰竭和静脉造影剂过敏者不能做CTA/CTP检查ꎮ与CT技术相似ꎬ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的MRI技术有助于识别脑缺血ꎬMRI的定量分析可以提供对脑梗死面积的客观测量ꎮ灌注核磁(MRperfusionꎬMRP)可评估如果侧支循环建立不良ꎬ随后发生脑梗死的风险ꎬ对于有症状的颈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ꎬMRP帮助确定手术时机ꎮCTA和核磁血管造影(MRangiographyꎬMRA)主要用于观察颅内血管ꎬ可观察到眼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㊁睫状后长动脉的供血情况ꎬ但需要适当调整检查参数ꎮ2.2.2㊀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DopplerꎬTCD)㊀TCD可为我们提供颈总动脉㊁颈内动脉颅外段以及虹吸部前后颅内段的颈内动脉狭窄引起的眼动脉血流变化的信息ꎬ是一种实时可靠评价眼动脉㊁颈总动脉㊁颈内动脉㊁锁骨下动脉和颅内脑动脉㊁前后循环等血管血流模式的诊断方法ꎮ但是由于它采用多普勒技术ꎬ要求探头与血流方向一致ꎬ方可测量到血流实时的最大速度ꎬ若眶外侧壁骨缝闭合ꎬ或血管斜行弯曲ꎬTCD均无法探测到真实的血流速度ꎬ如眼动脉的血流ꎮ来自不同地区㊁不同年龄组患者㊁不同操作者的研究所报道的TCD测量的血流速度结果有一定差异ꎬ目前尚无统一的检测标准ꎬ这些因素都影响了TCD诊断的准确率[10]ꎮTCD方法对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1]ꎮ2.2.3㊀颈动脉双重超声㊀颈动脉双重扫描中使用的两种超声分别是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ꎮ常规的b型超声利用从血管反射的声波来提供血管结构的图像ꎮ多普勒超声是使用声波来跟踪移动的物体而测定血流速度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操作者手法㊁血管走行方向㊁有无骨性遮挡密切相关ꎮ以重度狭窄率70%作为切分点ꎬDSA㊁彩色多普勒超声㊁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一致性较好[12 ̄13]ꎮ彩色多普勒超声因具有快速㊁简便㊁无创和重复性好的优点ꎬ可作为临床筛查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方法ꎻ而CTA更适用于进一步明确诊断[12]ꎮ2.2.4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Dopplerima ̄gingꎬCDI)㊀CDI检查发现颈内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ꎬ是确诊眼缺血原因的重要指征ꎮ然而ꎬ颈动脉多普勒只能对部分颈动脉进行评估ꎬ而不能测量颈内动脉颅外段的虹吸部分ꎬ此处狭窄同样可引起眼部缺血ꎬ所以ꎬ单纯CDI未发现颈内动脉狭窄不能除外OIS[14]ꎮ眼部彩色多普勒成像(CDI)是研究球后血管循环参数和评价视网膜及脉络膜血流灌注最常用的方法ꎮ测量参数包括收缩期最大流速(Vmax)㊁舒张末期最小流速(Vmin)㊁平均流速(Vtamx)㊁搏动指数(PI)㊁阻力指数(RI)ꎮ可检测眼动脉㊁视网膜中央动脉ꎬ也可测量到睫状后短动脉㊁睫状后长动脉的血流ꎬ但变异较大ꎮ反向眼动脉血流图像是重度颈内动脉内膜狭窄或栓塞的高度特异性指标ꎬ具有极好的阳性预测价值ꎬ可为预测颈内动脉内膜狭窄或栓塞提供85%的准确性ꎬ然而其敏感性仅为55%[15]ꎮ随着检查技术不断提高ꎬ越来越多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用于眼部供血的检查ꎬ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技术的优劣性ꎬ不可无目的过多检查ꎬ浪费医疗资源ꎬ建议有针对性的选择检查手段ꎮ在脑动脉狭窄的筛查中ꎬ我们更多地关注TCD/CTA/MRA/DSA检查[16]ꎬ为了解颈动脉和眼动脉供血情况ꎬ建议TCD联合CDI检查ꎬ必要时使用CTA检查[12]ꎮ3㊀小㊀结㊀㊀OIS作为一类涵盖眼科㊁神经内外科㊁血管外科等多学科的疾病ꎬ它的诊疗需要眼科㊁心内科㊁神经内科㊁神经外科㊁血管外科以及介入放射科等多个学科共同合作ꎬ打破分科诊治ꎬ形成一个全新的多学科整合诊疗工作模式ꎬ取长补短ꎬ其治疗也整合了药物㊁介入和外科手术ꎮ正确判读OIS预警信号ꎬ及时进行诊断和精准治疗ꎬ才能挽救患者视力和生命ꎮ参考文献:[1]王艳玲.建立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ꎬ提高眼缺血综合征诊治水平[J].中华眼底病杂志ꎬ2013ꎬ29(3):233 ̄236.doi:10.3760/cma.j.issn.1005 ̄1015.2013.03.001.WANGYanling.Establishmentofmultidisciplinarydiag ̄nosisandtreatmentpatternsforocularischemicsyndrome[J].ChineseJournalofOcularFundusDiseasesꎬ2013ꎬ29(3):233 ̄236.doi:10.3760/cma.j.issn.1005 ̄1015.2013.03.001.[2]SivalingamAꎬBrownGCꎬMagargalLEꎬetal.Theocu ̄larischemicsyndrome.II.Mortalityandsystemicmorbid ̄ity[J].IntOphthalmolꎬ1989ꎬ13(3):187 ̄191.doi:10.1007/BF02028208.[PubMed][3]杨秀芬ꎬ李红阳ꎬ赵露ꎬ等.眼缺血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ꎬ2019ꎬ333。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因患者后睫状动脉循环出现障碍,致使视神经乳头无法有效供血,造成眼部出现急性缺氧现象,最终引发水肿病变。
此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发病较急,会对视功能以及双眼造成严重影响[1]。
现阶段,未有相关研究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方案。
部分医师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认识程度不够,造成致盲率偏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
本研究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102例作为A 组,男62例,女40例;年龄42~84岁,平均(61.03±11.02)岁;单眼患病18例,双眼患病84例;双眼发病间隔0~11年。
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B 组,男78例,女122例;年龄44~83岁,平均(60.16±12.36)岁。
排除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白内障、mtDNA 显示阳性患者,排除梅毒以及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
两组患者的性别以及年龄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详细询问两组病史,并完善相关检查,记录检查结果,统计、分析、监测相关危险因素。
内容包括: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眼压、肝肾功能、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心电图、空腹血糖、视杯形态等。
统计学方法:借助意向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随机选取其中的10%,利用SPSS 19.0软件实施单因素分析筛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为避免出现干扰因素,数据筛选后再次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计算出OR 值,将相关暴露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疾病发生的影响进行分析,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借助单因素结果分析可知,A 组患者与B 组体检人群的既往患有冠心病、无视杯形态、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脑血管疾病的检测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及抗炎型小胶质细胞神经修复研究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及抗炎型小胶质细胞神经修复研究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既可诱发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又可导致谷氨酸大量释放,促使神经元细胞死亡。
在缺血性疾病中,“神经血管单元”的概念强调神经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疾病的神经与血管修复过程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内皮祖细胞(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具有高度增殖的潜力及血管内皮的特性,能够聚集到不同的缺血组织中促进血管内皮的修复,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作用。
小胶质细胞在不同的条件下呈现不同的活化状态,经不同刺激因素活化后可表现为促炎型M1和抗炎型M2。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多,小胶质细胞通过在低氧条件下使神经细胞表达和释放细胞因子参与视网膜神经细胞死亡调控。
基于此,本研究将EPCs注射到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玻璃体腔内,观察其对视网膜血管的作用,并体外培养小鼠视网膜神经元并使用海人藻酸(KA)(谷氨酸结构类似物)诱导建立兴奋毒性神经元损伤的体外模型,与不同激活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共培养,观察小胶质细胞对损伤后的神经元的作用,为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细胞治疗及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探讨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玻璃体腔移植的EPCs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视网膜血管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激活的不同亚型小胶质细胞对KA介导的视网膜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的免疫调控机制。
方法:(1)用60%Percoll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人脐带血中EPCs,用5μmol/L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EPCs。
应用混合气体(75%氧气:25%氮气)制作C57BL/6J小鼠OIR模型。
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NC组)24眼、高氧组(OIR组)48眼、EPCs组30眼和磷酸盐缓冲液组(PBS组)18眼,其中EPCs组和PBS组分别与OIR小鼠玻璃体腔内注射CFSE标记EPCs或PBS。
分时段处死各组小鼠,行视网膜石蜡切片、冰冻切片、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伊文思蓝心腔灌注视网膜铺片等检查,比较EPCs移植前后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及示踪EPCs。
低氧诱导因子-1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基 因表 达 时 , 离 和 克 隆 了 被 低 氧 诱 导 的 、 接 在 分 连
E O基 因 H E上 的 H F1 P R I 一。H F1是低 氧条 件下 广泛 I.
的转录 因子 , 激活许 多低 氧反应 性基 因 的表达 , 们 能 它 是在低 氧条件 下维 持氧 稳 态 的关 键 性 物 质 , 为 低 氧 称
C X) 凋亡前基 因 N p 、 响 细胞 凋亡 因子 P 3 等 O 、 i3 影 5
H nMe, hn S n .Ci clC lg f O hh l o g , in n Mei lU i r t, in n E eH si l a i C e og l i ol eo p tam l y Taf dc nv sy Taj y o t , na e o i a ei i pa
诱导 因子一 ( yoi- d c l fc r , I一 ) 1 hp x i u i e at 一 H F 1 。H F1 an b o 1 I一 是一种 转录 因子 , 低氧 和低糖状 态下 , 过与靶基 因 在 通 特定序 列 D A结合而 调控 , N 以维 持机体 氧 的 自我平 衡 与氧稳 态 。本 文就 H FI的结构 功能 和调 节机 制及 其 I. 在缺血 性视 网膜 病 变 中的重要作 用做 一综 述 。
1 HI 1的 发 现 F・
19 9 1年 B c 等 通 过 对 促 红 细 胞 生 成 素 ek ( rtrp i i, P 基 因 的研究 发 现 在 该基 因 3’端 ey ooen E O) h t
存在 有低 氧诱 导增 强 子 序列 , 而 界 定 出低 氧 诱导 转 从
录所需 要 的缺 氧 应 答 元件 ( y oi rso s lm ns h p x ep nee et, a e H E 。在此 基础上 ,e ez R ) S m na等 在研 究低 氧 诱导 的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精品PPT课件
病因病理
一支或数支后短睫状动脉阻塞或灌注不足 (Hayreh,1974~1981),使视乳头及巩膜筛板前 后视神经全部或部分失去血供所致。
这是由于急性缺血性视盘发病后,视盘局部组 织缺血而致视神经纤维损害,即可出现相应的视野 缺损。
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眼底荧光造影和视野检查 全身检查:血流变学检查、血压、血糖,头
颅CT检查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非进行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突然开 始的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病情稳定。
(2)进行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突然开始 的视力下降和视野缺损,数日至数周后,有 再次的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
【其他体征】 传入性瞳孔运动障碍。弓形或 扇形视野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可为象限 性或占一半视野,但不以水平或垂直中线为 界,常无中心暗点。血沉正常。FFA早期视 盘弱荧光或充盈迟缓,晚期有荧光素渗漏。 此区与视野缺损区相对应。脉络膜充盈迟缓。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眼血流减少。
1.血管炎类 巨细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全 身性红斑性狼疮,Buergers病、过敏性血管炎、病 毒后血管炎、接种免疫后、梅毒、放射性坏死。
2.全身性血管病变 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 病、偏头痛、大动脉炎、颈动脉阻塞性病变
3.血液性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病、 急性低血压(休克)、G-6-P评指导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引起 筛板前后视 神经 纤 维束 传导 功能 障碍 。本组 病 例 以高血
压、 动 脉硬化 、 糖尿病、 高脂 血 症为 主要 病 因。A I O N常 表 现 为
例6 5眼。男 3 4例 3 5眼 , 女2 8例 3 0眼 ; 年龄 3 1— 6 6岁 。脑血
配合治疗全身疾 病 , 静脉滴注盐酸 川芎嗪 、 维 生素 、 胞 二磷胆碱 ,
球 后注射 5 m g山莨菪 碱 、 5 m g地 塞 米松 加 2 % 利多 卡 因 0 . 5 m L , 1 0 ( / 2 d , 3— 5次 。复方樟柳碱 2 mL颞浅 动脉旁皮下注 射 , 1 次/ d , 1 4 d 为一 疗程 。盐 酸噻 马洛尔 滴 眼液滴 眼 , 2次/ d 。口
则 缺损 1 5例 1 5眼 。F F A早期 视盘荧 光充 盈延 迟 、 晚期 强荧 光
首先控制全身疾病 , 积极 治疗高 血压 、 高脂 血症 、 糖 尿病 等
危险因素。全 身应 用血 管扩张 剂 、 神 经营 养剂及 活血化 淤药 物
改善眼部微循 环。局部应用糖皮 质激素减轻视神 经水肿 、 渗 出, 保护和恢 复视功能 , 并预 防另眼发 作 _ 2 J 。山莨菪 碱主要 是解 除
漏。
脂、 血压 。眼底检查 。视盘苍 白水 肿 3 2例 3 5眼, 苍 白不水 肿 8 例 8眼 , 充血水 肿 2 l例 2 1眼 , 水肿 并视 盘周 围线状 出血 l 5例
1 5眼 , 正常眼底 1例 1眼。糖尿 病 1 6例有 视 网膜 病变 6例 , 高 血压 2 l例有眼底动脉硬化 1 8例。视 野与生理 盲点相连缺 损 2 1 例2 4眼 , 向心性缩小 1 0例 l 0眼 , 偏盲性缺损 1 6例 1 6眼 , 不规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目前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很多,因为其机制的复杂性导致了对其保护的多元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方法的研究的文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机制、保护的进展作了较为详尽的综述。
标签: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保护;细胞因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etinal ischemia reperfusion,RIR)损伤主要发生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和青光眼及各种影响眼内压的手术操作中。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缺血性损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再灌注可以使可逆性缺血损伤加重,甚至转化为不可逆性损伤。
所以RIR损伤会对视网膜的生理功能产生极大的破坏。
因此探索RIR损伤机制,减轻或防止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保护视网膜功能,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和青光眼的防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RIR损伤的主要机制和RIR损伤的保护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减轻或者阻断刺激性氨基酸神经毒性的药物研究已经证实,在RIR损伤动物模型中有刺激性氨基酸的增多,刺激性氨基酸主要是指谷氨酸和天冬氨酸。
特别是谷氨酸的增多[1-2],在RIR损伤中有很大的毒性作用。
RIR过程中,由于神经细胞缺血低氧,神经元及轴突的能量代谢出现障碍,这时能量依赖性的递质(如谷氨酸)重新摄取途径被切断,使突触间谷氨酸递质含量明显升高,刺激性氨基酸与后突触膜受体结合后可以改变膜的通透性,引起Na+、Ca2+等内流增加,造成细胞的损伤。
在视网膜中,刺激性氨基酸主要通过与受体的结合而发挥作用,视网膜中至少有5种可区分的不同的刺激性氨基酸受体存在,其中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和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唑丙酸(AMPA)2种亚型可以引起神经细胞的损伤,所以阻断刺激性氨基酸的作用受体就可以阻断刺激性氨基酸的作用,从而可以减轻视网膜的损伤。
1.1 NMDA受体拮抗剂MK-801[3]是NMDA受体的拮抗剂,由于阻断了NMDA与刺激性氨基酸的结合而对视网膜发挥了保护作用。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出生时身体未发育完全,导致眼睛内部结构未完全形成,从而引起视网膜发育异常的一种病变。
这种病变可能会导致婴儿失明,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分区、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分期分区1.分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是由美国儿科学会提出的,分为5个分期,分别是:(1)Ⅰ期:表现为视网膜三叉神经轨迹区内小白点。
这种白点有时难以分辨,需要医生进行检查。
(2)Ⅱ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锥状凸起,但没有断裂。
(3)Ⅲ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大的锥状凸起,且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和增生组织。
(4)Ⅳ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网状纤维组织,且视网膜有完全或部分脱离。
(5)Ⅴ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血管瘤。
2.分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区是指视网膜内的区域,按照部位分为3个区,分别是:(1)区1:包括视神经盘周围和黄斑中心区域。
(2)区2:包括黄斑内侧和外侧区域。
(3)区3:包括黄斑外围区域。
二、治疗方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观察对于Ⅰ期和Ⅱ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生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情况不严重时,一些病变可以在数周甚至数月内自行愈合。
2.激光治疗对于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尝试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可以帮助减缓视网膜的增生和出血情况,从而减少病变的严重程度。
3.手术治疗对于Ⅳ期和Ⅴ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玻璃体切除术、巩膜瓣移植术和视网膜手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减轻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从而预防失明。
三、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较快,因此有早产史的婴儿需要从出生后的第一周开始定期接受眼科医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2.预防感染对于出生时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3.保持营养均衡良好的营养可以增强早产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早产儿的饮食和营养。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高压氧治疗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高压氧治疗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高压氧,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2~3疗程。
结果: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底改变恢复正常,视野有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高压氧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手段。
关键词高压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为本院眼科确诊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60例(60只眼),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5~71岁,平均53岁,病程不超过1个月。
排除糖尿病、颞动脉炎、视网膜脱离、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高压氧加基础治疗,对照组仅为基础治疗。
治疗方法:基础治疗,每位患者都给予舒血宁注射液400m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滴,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妥拉唑林12.5mg+地塞米松2.5mg球后注射,均每日1次,14天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再给予营养神经药物及激素,酌情应用降眼压药物。
治疗组高压氧采用入舱加压至2.2ATA,戴上面罩吸入纯氧90分钟,中间间隔10分钟,减压出舱,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一般2~3疗程。
同时做各种高压氧入舱前检查,本组病例均为全身情况许可患者。
结果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均作视力和眼部检查。
将治疗前和治疗后检查的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27%,对照组总有效率22%。
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眼底改变恢复正常,视野有不同程度改善。
讨论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盘弱荧光与强荧光,以及视盘荧光不均等特征,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又由于发病急骤,短期内易造成视功能永久性损害,故在治疗上应争分夺秒,力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传统治疗方法有:扩血管药物的应用,激素的应用,其他如减压疗法、抗凝疗法等。
高压氧治疗在医学上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在多种眼病治疗中发挥作用,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钝挫伤、视神经炎、中毒性视网膜神经病变,临床报道不多。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概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多种原因所致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短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
曾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后部缺血性病变。
现多统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视盘轻度肿胀呈淡红色,视力下降不明显。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会造成视神经损害,不及时治疗者还可导致视神经萎缩。
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应用神经营养药物、血管扩张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
大部分积极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眼科是否医保是英文名称optic ischemic neuropathy,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疾病别称缺血性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否常见否是否遗传否并发疾病视神经萎缩治疗周期长期治疗临床症状突然发病、视盘轻度肿胀、视力下降不明显好发人群老年人、女性常用药物泼尼松、维生素B1、维生素B12、醋氮酰胺、右旋糖酐常用检查视野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疾病分类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前部缺血累及到视盘,由于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造成视神经盘供血不足,使视神经盘急性缺氧水肿。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后部缺血累及视盘以后的视神经,筛板后至视交叉间的视神经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因缺血导致视神经功能损害的疾病。
以上为传统分型,目前多统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病因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为多种原因所致供应视盘筛板前区及筛板区的睫状后短血管的小分支发生缺血,致使视盘发生局部梗死。
此病不具有传染性,好发于45岁以上人群,年龄增大、不良饮食造成的血液黏稠可能也会诱发此病。
主要病因•视盘局部血管病变,如眼部动脉炎症、动脉硬化或栓子栓塞;•血粘度增加,如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眼部血流低灌注,如全身低血压、颈动脉或眼动脉狭窄、急性失血、眼压增高。
流行病学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好发于40~60岁、70~80岁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类型,发病率可达0.23/万~1.02/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5 岁以上者占89%,危害中老年人视觉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
复方血栓通联合复明片治疗缺血性眼病的临床分析
复方血栓通联合复明片治疗缺血性眼病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复明片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缺血性眼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的方式,并予以相应治疗干预2个月后,通过视力、血液流变学、眼底血管造影等改善情况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
结果:各实验组在视力、血液流变学、眼底血管造影各项指标比较,均有所改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结论:复方血栓通联合复明片对缺血性眼病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缺血性眼病;复方血栓通胶囊;复明片引言缺血性眼病系由颈动脉阻塞或狭窄所致脑和眼的供血不足而产生一系列脑和眼的症状[1]。
1963 年Kearns 和Hollenhorst 首次报道缺血性眼病,其起病隐匿,缺血严重程度不一,导致眼部及全身表现复杂多样,如一过性黑矇,对光反射消失,视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多因继发其他全身疾病致使其5年病死率高达40%[2],本研究拟通过临床病例对照的方法研究两药联合对于主要由颈动脉狭窄导致的中、重缺血性眼病的作用效果。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11 - 01 /2015 - 01 在本医院眼科住院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并愿意接受随机对照临床治疗的患者200例,其中男120 例,女80例,年龄45 ~ 70 岁,平均年龄男性为57 ± 5.5 岁,女性为52. 3± 5.8 岁,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进入受试程序。
1.2 方法1.2.1 本研究选择确诊100例缺血性眼病患者,试验组100例,采用复明片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缺血性眼病;对照组100例,采用复方丹参片口服。
总结、分析两者治愈率及复发率。
实验分组及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随机数字表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进行分组。
试验组:复明片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作为治疗组;对照组:复方丹参片单纯口服。
各组视力、血液流变学、眼底血管造影等比较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在视力、血液流变学、眼底血管造影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性(P > 0. 05),具有可比性。
青光眼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分析及诊疗
青光眼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分析及诊疗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分析及诊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20例青光眼并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0例青光眼并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患者中,10例患者为视网膜静脉阻塞,6例患者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例患者为低灌注视网膜病变。
行头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显示双眼眼动脉的血流速度未有明显差异,未有明显的颈内动脉阻塞及颈总动脉阻塞。
结论青光眼眼压升高可导致眼压、视网膜中央动脉压、睫状后动脉压平横失调,致使眼部的血流灌注不足,引发缺血性的视神经、视网膜病变。
所以,当患者出现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时,极有可能是青光眼所致,临床应加以重视。
标签:青光眼;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分析;诊疗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发展,临床分科的细化,临床诊断眼科疾病的分组也更加明确,这种情况增加了误漏诊的可能[1]。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青光眼与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分析及诊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20例青光眼并视网膜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1例,女9例。
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0±6.5)岁。
均因眼底疾病来院就诊,均为单眼发病,均无青光眼家族病史,均无青光眼大发作(眼胀痛、头痛等)病史。
临床诊断如下:10例患者为视网膜静脉阻塞,6例患者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4例患者为低灌注视网膜病变。
1.2方法1.2.1检查方法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应用血流成像技术对双眼眼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颈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分析,使用频率设定为10MHz,对受检者的眼动脉及其他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测量记录,包括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各项指标均进行3次测量,取平均值[2]。
1.2.2治疗方法青光眼并视网膜静脉阻塞者,给予降眼压、活血药物治疗。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者,给予降眼压、颞侧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等处理,并监测眼压。
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护理
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护理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太阳穴)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护理要点。
方法:遵医嘱采用复方樟柳碱为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进行颞浅动脉旁(太阳穴)注射。
结果:接受注射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且疗效显著。
结论:在精心的评估与准备下,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变换注射部位等原则,对病情变化做好监管以及相应的健康教育,对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复方樟柳碱;缺血性眼底病变;护理缺血性眼底病变作为眼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涉及的范围较广,危害性大,经常会导致失明。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中主要含有樟柳碱和普鲁卡因,主要在颞浅动脉旁皮下的自主神经末梢发挥作用,不仅能够对脉络膜的神经活动进行调节,还能够稳定脉络膜血管活性物质,促进眼部血液的循环,对眼部的供血状况进行改善,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有一定的疗效。
我院眼科门诊于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为40例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患者采取复方樟柳碱患眼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缺血性眼底病变患者29例(40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双眼发病11例,单眼发病18例;男21例,女8例;年龄25~76岁;发病时间最长2年,最短1个月。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视力下降,黑影遮挡,严重者仅仅剩下光感,或伴眼部胀痛、偏头痛等症状。
1.2 方法对于患者的缺血性眼底病变的治疗包括药物和注射治疗。
①注射药物选择:每支2毫升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其中每支内含有0.2毫克的氢溴樟柳碱和20毫克的盐酸普鲁卡因。
②注射部位选择:眉弓与外眦角连线的交叉部分,在相交部分的4cm×5cm内使用复方樟柳碱2ml于患侧颞浅动脉旁(太阳穴)皮下注射。
③注射方法:使用安尔碘对患眼颞侧皮肤进行消毒,4号半针头呈30°~40°进行注射,血液没有回流后再将注射液缓慢推进,拔针后使用无菌棉签压迫5分钟。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PT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主要病因包括血管病变、血液流变学 异常、眼压过高等。
病理机制
由于视神经的供血血管发生阻塞或血 流灌注不足,导致视神经缺血、缺氧 ,引发视神经损伤。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视力急剧下降、视野缺损、色觉 异常等。
诊断
根据患者年龄、视力下降程度、视 野缺损等临床表现,结合眼底检查、 视觉电生理等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视力下降的眼部疾病进行 鉴别,如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
02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
药物治疗
血管扩张剂
通过扩张血管,改善眼 部血液循环,缓解视神
经缺血症状。
抗炎药
减轻眼部炎症反应,缓 解疼痛和肿胀等症状。
神经营养剂
促进视神经修复,改善 视力。
抗凝剂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血 液黏稠度,改善眼部血
物质的食物。
适度运动
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 散步、慢跑等,以促进血液循
环。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对血管的损害。
日常护理与注意事项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以便早期 发现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眼部不适及时就医
如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 症状,应及时就医。
避免长时间用眼
减少长时间使用电脑、手机等 电子设备的时间,以免加重眼 部疲劳。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康复训练
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如视觉训练、眼球运动等,以促进视功能 的恢复。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04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案例 研究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与治疗PPT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恢 复视神经功能,
改善视力
手术方式:包 括视神经减压 术、视神经管
减压术等
手术适应症: 视神经病变严 重,药物治疗
无效
手术风险:可 能出现视神经 损伤、视力下
降等并发症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预防与 护理
第四章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眼部疾病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注意用眼卫生,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鉴别诊断
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动脉或静脉阻塞,导致视网膜缺血 视神经炎:视神经炎症,导致视神经功能障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缺血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导致视网膜缺血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
第三章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抗凝血药物等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护理人员 02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 03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 04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预防与护理 05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06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案例分析
单击护理人员:XX医院XX科室-XX
第一章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
预后情况
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
避免过度用眼,适当休息和放松
定期检查视力和眼底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等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 虑
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病因与 病理机制
第五章
病因分析
血管阻塞:视神经供血动脉阻塞,导致视神经缺血 血管痉挛:视神经供血动脉痉挛,导致视神经缺血 血管炎:视神经供血动脉炎症,导致视神经缺血 血管畸形:视神经供血动脉畸形,导致视神经缺血
IRVAN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
IRVAN综合征的治疗及护理IRV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其特征是视网膜静脉阻塞、非动脉狭窄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和大体上正常的视网膜动脉。
目前对于IRVAN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IRVAN综合征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视网膜出血、栓塞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和进一步的视网膜损伤。
-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物:由于IRVAN综合征导致视网膜血流不畅,使用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物,如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可以帮助恢复视网膜血供和改善症状。
-光凝治疗:对于出血和视网膜水肿较重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光凝治疗,通过激光技术阻塞异常的静脉和减轻视网膜水肿。
2.手术治疗:-硅胶油注射:对于严重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硅胶油注射治疗。
硅胶油注射可以将视网膜重新固定到眼球的后表面,从而恢复视网膜功能。
-玻璃体切割术:当患者出现严重的玻璃体积血或玻璃体出血时,可以考虑进行玻璃体切割术。
该手术可以清除视野的障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1.视力保护:要避免长时间用眼,尤其是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和阅读。
同时,保持室内光线明亮,避免过度疲劳和眼部损伤。
2.饮食调理:患者饮食应健康、均衡,多食用绿叶蔬菜、水果和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以促进视网膜的健康。
3.定期复查:需要定期复查视力、眼底和眼压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4.维持眼部清洁:保持眼部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发生。
经常洗手,并注意不要揉搓眼睛。
5.心理支持:对于IRVAN综合征患者来说,眼部症状可能对其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关怀,帮助其积极应对病痛。
总之,IRVAN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发生。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包括视力保护、饮食调理、定期复查、眼部清洁和心理支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斑水肿护理查房
T:36.9℃ P:78次/分 BP:141/81mmHg R:20次/分
辅助检查
血管造影(本院10.12):双眼黄斑拱环形态尚可,双眼黄斑 区各层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左眼视盘上方、颞侧表层毛细血管 密度下降,各主干血管形态尚可;右眼视盘周围毛细血管迂曲 、扩张,部分视盘周围血流信号缺失(可能为出血遮蔽所致) ,各主干血管略迂曲。
知识缺乏
整性、有无发绀、有无水
➢ 1.加强该病的专科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的肿相,关详知细识记,录发液病体特出点入、量
治疗方法等配合医生治疗。
➢ 2. 指 导 患 者 及 家 属 应 遵 医 嘱 坚 持 给 药 。
护理措施
焦虑
➢ 1.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焦虑程度,耐心听病人的诉说,予对以病监人测提患出者的生命体征及
无吸烟、饮酒史,无家族史。
护理评估
护理 评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ADL评分:100分(无需依赖) 跌倒风险评分:0分 Braden评分:23分 心理状况:良好 社会支持:良好
专科查体
:右眼:视力眼前手动。眼压TnmmHg。眼睑睑缘无异常,无上睑下垂,无红肿。泪器 无红肿,挤压无脓,泪道通畅。睑结膜无充血水肿。球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 KP阴性。巩膜无黄染。轴心部前房2.5CT,Tyndall阴性。周边房角:见特殊记录。虹 膜:色泽正常,纹理清,余正常。瞳孔:圆 对光反射:直接+,间接+,余正常,直径约 3.0mm。晶状体:混浊,核II级混浊,皮质轻度混浊,后囊下混浊。玻璃体:混浊。视网 膜:平伏,A:V=2:3。视乳头边界清,C/D<0.3。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眼眶无畸形。 眼外肌各向运动正常。眼球震颤无。特殊记录无。左眼:视力0.5,眼压TnmmHg。 眼睑睑缘无异常,无上睑下垂,无红肿。泪器无红肿,挤压无脓,泪道通畅。睑结膜 无充血水肿。球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KP阴性。巩膜无黄染。轴心部前房 2.5CT,Tyndall阴性。周边房角:见特殊记录。虹膜:色泽正常,纹理清,余正常。瞳 孔:圆 对光反射:直接+,间接+,余正常,直径约3.0mm。晶状体:混浊,核II级混浊, 皮质轻度混浊,后囊下混浊。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平伏,A:V=2:3。视乳头边界清, C/D<0.3。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眼眶无畸形。眼外肌各向运动正常。眼球震颤无 。特殊记录无。 辅助检查:OCT:与2019.9.30相比,右眼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未见 明显改变,左眼黄斑视网膜厚度稍下降。
治疗方法等配合医生治疗。
➢ 2.指导患者及家属应遵医嘱坚持给药。
4 知识拓展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概述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为供应视神经的动 脉血供急性障碍引 起视神经缺血、缺 氧,造成视神经的 损害。
由于血液中成分的改变和血液 黏稠度增加,以致血循环变慢 ,携氧量减低,致使视盘缺氧 。
分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后部 缺血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发病,双 眼发病时间可有间隔。
Hale Waihona Puke 2 护理诊断护理诊断
➢ 1.感知改变、有跌倒的危险:与视力模糊有关。 ➢ 2.知识缺乏:与缺乏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专科知识有关。 ➢ 3.焦虑:与知识缺乏、视力下降,疾病反复发作及对预后的
关心有关。 ➢ 4.睡眠形态紊乱:与使用激素治疗有关。 ➢ 5.潜在并发症:眼压升高、晶状体混浊、感染等,与疾病反
护理查房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目录
病例介绍 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 知识链接
1 病例介绍
个人信息、 主诉、诊断
病例介绍
现病史、既往史 个人史
护理评估
专科查体、辅助检查
个人信息
➢李xx 女 58岁 已婚 ➢职业:农民 ➢医保:新农合 ➢责任护士:xxx 经管医生:xxx
主诉、诊断
➢主 诉 : 右眼视力突然下降半个月2020 年 10 月 12 日 15:03步行入院 ➢诊断:右眼视神经病变
复发作或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3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感知的改变
➢ 评估并协助病人完成各项生活护理,生活用品放置于易取处,满足病人的 予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
生活需要,经常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帮助,多巡视,多观意察识。变夜化里,睡观觉察应痰拉液的颜
起床栏,上卫生间及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启动预防跌倒色预、案性,状加及强量宣,教观。察皮肤 的温湿度、皮肤粘膜的完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原因
急 性 大 出 血 引 高血压、动脉硬化、 严 重 的 贫 血 使 血 青光眼的眼压增
起 的 失 血 性 休 糖尿病、颞动脉炎 克 使血压过低, 等血管性疾病 使 以致视盘上的 小 血 管 供 血 不 血管壁发生变化, 足 , 发 生 血 循 血管狭窄或闭塞,
环 碍 , 从 而 发 视盘的小血管也因
意识变化,观察痰液的颜
疑问做简单明了的回答。
色、性状及量,观察皮肤
的温湿度、皮肤粘膜的完
➢ 2.帮助患者消除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使患者树立信心,整积性极、配有合无治发疗绀。、有无水
肿,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
睡眠障碍
➢ 1.保持病房安静,保持心态平和。
护理措施
感知的改变
➢ 评估并协助病人完成各项生活护理,生活用品放置于易取处,满足病人的生 予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
生 梗 死 , 局 部 之发生改变,引起
液 带 氧 量 减 低 , 高 使视盘小血管
血液的黏稠度增 加,如红细胞增
受压,而引起血
多 症 、 白 血 病 等 , 流不畅,供血不
因 血 循 环 变 慢 , 足。
活需要,经常询问病人是否需要帮助,多巡视,多观察意。识夜变里化睡,觉观应察拉痰起液床的颜
栏,上卫生间及外出时需有人陪伴,启动预防跌倒预案色,、加性强状宣及教量。,观察皮肤 的温湿度、皮肤粘膜的完
知识缺乏
整性、有无发绀、有无水
➢ 1.加强该病的专科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的相肿关,知详识细,记发录病液特体点出、入量
现病史
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力下降,无眼红、眼痛、 异物感、分泌物增多、头痛, 无虹视、雾视、闪光感、视物变形, 今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以"右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收入院治疗。
既往史、个人史
既往史
既往史:2020.03.30因左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 变住院治疗,现左眼视力尚可
个人史、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