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试卷一

合集下载

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模拟综合试题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模拟综合试题解析1

语文七年级下册阅读理解模拟综合试题解析1一、七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1.文学作品阅读父亲的长笛赵文静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

她亦是非常地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地,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侍.弄(sì) 讷讷.(nè) 脚踝.(huái)B.拆.散(chāi) 熬.过(áo) 并蒂.(tí)C.攲.斜(qī) 菡萏.(dān) 步履.(lǚ)D.分歧.(qí) 徘.徊(pái) 搁.下(gē)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派遣殉职拈轻怕重不远万里B.狭隘极端麻木不仁精益求精C.热忱纯粹漠不关心微不足道D.鄙薄植民地冷冷清清见异思迁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培训,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受益匪浅。

B.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C.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下来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B.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C.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D.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

②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

③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

④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及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及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模拟试卷(附答案及解析)(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7分)1.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①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②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贾生》)③当你遭遇困境时,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困境中往往蕴藏着希望,正如陆游《游山西村》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唐朝杜牧在《泊秦淮》中借月亮创设了一种朦胧凄清的意境,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表达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杨花榆荚无才思不问苍生问鬼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名句的默写。

需要注意“杨”“苍”“笼”“沙”“近”的书写,理解型默写③抓关键词“困境中往往蕴藏着希望”,④的关键词是“朦胧凄清的意境”,⑤题抓关键词“锐意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气概”。

2.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相应的汉字。

(2分)(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 )了起来。

(2)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 )性的意见。

(3)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jīn( )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他们可以坐在挺huò( )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一个小火炉……【答案】 sǒng zhuó禁豁【解析】(1)震悚:sǒng,身体因为恐惧或者过度兴奋而颤动。

(2)商酌:zhuó,商量斟酌。

(3)忍俊不jīn:忍俊不禁,忍不住要发笑。

注意下半部分不要写错。

(4)huò亮:豁亮,宽敞明亮。

书写时注意右半部分。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试卷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试卷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模拟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1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阋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龙则灵(________)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③可以调素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仙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龙比喻室主人的“德馨”。

B.文章从陋室幽美的自然环境、室主人博学多识、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C.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诸葛亮、扬雄的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贤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志趣和抱负。

D.在语言表达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

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觇(chān):察看,窥视。

②围:指蛇的身围。

③摆扑:扭动摔打。

④审:仔细。

殊:极,很,完全,非常。

⑤攧:同“颠”,跌、摔。

⑥额(é)上革肉:头顶的皮肉。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B.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C.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D.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2023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liáng)黄晕.(yùn)发髻.(jì)碣.石(jié)B.棱.镜(líng)粗犷.(guǎng)嘹.亮(liáo)贮.蓄(zhù)C.卖弄.(lòng)池畦.(qí)莅.临(lì)草垛.(duǒ)D.花苞.(bāo)竦.峙(sǒng)窠巢.(cháo)静谧.(mì)2、选出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A.烘托陶冶束手无策呼朋引伴B.燎亮风彩花枝招展抖擞精神C.和谐荟萃名副其实咄咄逼人D.水藻朦胧繁花嫩叶迫不及待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B.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C.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D.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一起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B.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的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地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C.光明啊,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

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1

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1

七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质量检测试题1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

(2)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

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3.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家①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注释)①移家:即搬家。

(1)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精确传神,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有人认为本诗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你同意吗?为什么?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请解释诗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该诗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参考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考试(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感慨.(kǎi)窠.巢(kē)憔悴.(cùi)拆.散(chāi)B.一霎.时(shà)脸颊.(jiá) 匿.笑(nì) 菡萏.(dàn)C.静谧.(mì) 菜畦.(wā) 难堪.(kān) 确凿.(zuó)D.优雅.(yǎ) 酝.酿(yùn) 黄晕.(yùn)应和.(hé)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引人瞩目栩栩如生呼朋引伴流连忘返B.名列前矛杞人忧天汗流浃背再接再励C.笑逐眼开披蓑戴笠赏心悦目巧妙绝伦D.鳞次栉比通霄达旦按排工序鸦口无言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假了,美丽的校园一片寂静,人迹罕至....。

B.春节前,菜市场一片人声鼎沸....;购买年货的人很多。

C.班主任很善于发扬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D.最近小明买了一个创新玩意,我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半天,感觉很有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济南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C.考场上沉着、镇静,是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C.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D.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深思和遐想中,我们会有所感悟。

②这时的景与物都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景与物了,它昭示着一种道理,喻示着一种理念。

2024年最新仁爱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仁爱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2024年最新仁爱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试卷及答案(各版本)八、阅读理解题(20分)1. 现代文阅读理解(10分)2. 古诗文阅读理解(10分)九、写作题(25分)1. 话题作文(25分)十、语言运用题(10分)1. 病句修改(5分)2. 词语搭配(5分)十一、文学常识题(10分)1. 作者与作品(5分)2. 文学流派(5分)十二、语法题(10分)1. 词性辨析(5分)2. 句子成分分析(5分)十三、修辞手法题(10分)1. 修辞手法辨析(5分)2. 修辞手法运用(5分)十四、古诗文默写题(10分)1. 古诗文默写(10分)十五、综合题(15分)1. 综合阅读理解(10分)2. 综合写作(5分)一、基础知识题(20分)1. 词语解释:正确2. 词语辨析:正确3. 成语填空:正确4. 句子仿写:正确5. 句子改写:正确6. 句子排序:正确7. 句子衔接:正确1. 词语解释:考查学生对词语意义的理解能力。

2. 词语辨析: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3. 成语填空: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4. 句子仿写: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5. 句子改写: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和语法的掌握能力。

6. 句子排序: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句子理解能力。

7. 句子衔接:考查学生的语言连贯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古诗文默写题(20分)1. 古诗文默写:正确1. 古诗文默写: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积累能力。

三、阅读理解题(40分)1. 现代文阅读理解:正确2. 古诗文阅读理解:正确1. 现代文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2. 古诗文阅读理解: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鉴赏、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写作题(25分)1. 话题作文:正确1. 话题作文: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语言运用题(10分)1. 病句修改:正确2. 词语搭配:正确1. 病句修改:考查学生对句子结构和语法的掌握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模拟试卷一命题:邹爱斌审题:刘发平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吞噬(shi) 畸形(qí) 酝酿(niànɡ) 忍俊不禁B、元勋(xūn)眼睑(lián) 尴尬(ɡà) 无动于仲C、镶嵌(qiàn) 媲美(pì) 抽噎(yē)锲而不舍D、恻隐(zè) 绽出(zhàn) 磐石(pán) 强聒不舍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乖巧玲珑,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长。

C、从风格上看,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各有千秋。

D、如今的南昌红谷滩新区,交通四通八达,高楼此起彼伏,人民安居乐业。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迄今为止,我一直认为这是我所听过和看到过的最美的纯天然的交响乐呢!B、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C、通过游览夏天的庐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和去处。

D、我们能否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扎实干,是实现十二五末江西铁路达5330公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绝灭,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

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

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

”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

A.④①③⑤②B.①④⑤③②c.①③④⑤②D.①②④⑤③5.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大江网讯由江西省教育厅等几部门联合编制的《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正式发布。

按照计划,江西每年将新增400所幼儿园,到2013年,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建设1200所幼儿园。

《计划》明确了在新城开发、新住宅区建设、旧城改造时,要按规划建设好配套幼儿园,并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或组织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依托江西省现有师范教育和艺术教育体系,支持师范类本专科院校办好学前教育专业。

从今年起,幼师培养列入全省“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每年按岗位需求,为贫困边远地区培养幼儿教师。

A.江西省教育厅等几部门联合编制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B.江西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C.到2013年,江西省将通过各种形式建设1200所幼儿园D.幼师培养列入全省“定向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计划”6.将下列三个长句改成一个短句。

(2分)你是茂密森林中挺拔的一株树;你是群芳争艳花园中普通的一朵花;你是芳草如茵绿地中的默默的一棵草。

改成的短句: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渔家傲①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②眠似听朝鸡③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④。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王安石二次罢相之后隐居金陵时所写。

②欹(qī):倾斜。

③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

④邯郸道: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起首二句的“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B.“茅屋数间窗窈窕”中,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

“尘不到”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尘”即实指“尘土”。

C.“午枕觉来闻语鸟”和“欹眠”句,写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的“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

D.“忽忆故人今总老”二句,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只贪爱闲居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做的黄粱幻梦。

8.关于这首词的主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人描写了隐居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自己晚年生活的困窘,表达了一种伤怀之感。

B.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C.作者在词中写道“闻语鸟”好似“听朝鸡”,足见其“虽然归隐,但仍想积极用世”。

D.全词在写景叙事中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王彦章死节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率五百骑守捉①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

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释】①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分)彦章武人不知书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活( ) (2)谢( ) (3)见()11.说说“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的意思。

(2分)答:12.选文记叙他“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有什么作用?(2分)答:13.选文主要表现了王章彦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2分)答:(三)古诗文积累(8分)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1)山际见来烟,。

(2),关山度若飞。

(3),现在却常是忧郁。

(4)故园东望路漫漫,。

(5)《木兰诗》中表现军营生活艰苦的句子:,。

(6)碧、绿、青,这些色彩往往带给人春意,让人心情愉悦。

请写出含有这些色彩的诗句:,。

(所写诗句为上下句,只要含有其中一种颜色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5—19。

(20分)在冬夜里歌唱的鱼①天空是一片灰蒙蒙的苍茫,鸟儿去了沉寂的北方。

火烧云沉到山那一边,山岗上,风一阵冷过一阵,蒿草在风中萧瑟。

目光越过一道道山梁,一个人的影子在昏暗中挟裹着晚风,逐渐清晰。

我和妹妹就在这样的黄昏,在这样的山梁上等待父亲,还有父亲手中的鱼。

②父亲手中提着一尾胖头鱼。

这种鱼头重尾轻,是乡村廉价的鱼,很适合我父亲的购买能力。

父亲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六口,只能偶尔买这种鱼。

他很少笑,只在递给我们拴鱼的草索时嘿嘿几声,在夜色中,他的牙齿很白,这是他留给我最深的印象。

③我飞跑着,把鱼交给母亲。

妹妹在身后摇摇晃晃地追赶。

母亲接过鱼,刮鳞、剔腮、破肚,整条的鱼被分成小块,娴熟而又忙乱。

当菜籽油的香味混合着松枝腾起的浓烟弥散开来时,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召集一家人围拢到一起,催促着母亲往炉膛添柴。

火舌从灶口舔出来,母亲的影子贴上后墙,忽大忽小,斑驳摇曳。

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④锅中的水,沸腾起来了。

咕噜咕噜,鱼开始在水中歌唱,由一个声部转入另一个声部。

这是世间最美的音乐,传递口福的信息。

大姐在这时也不忘记做弟妹们的表率,装模作样地伏在灶台上做作业;二姐的眼睛随着腾起的蒸气升高,用桃木梳梳她又黑又粗的长辫;妹妹和我,绕着灶台打架,虚张声势,有别于平日里泄愤的争斗,而是在幸福的预感中,矫揉造作,故作娇嗔。

父亲黝黑、冷峻的脸上露出慈爱和笑容,虽然沉默独坐,而他内心必然掠过一阵阵瞬间的喜悦,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⑤不知道时间过了多久,母亲撅起嘴,吹锅盖上的蒸气。

揭开锅盖,如同揭开一个谜底。

鱼怎么样了?母亲撒下大把翠绿的葱丝,鲜红的辣椒。

锅盖合上时,她用毛巾环绕地盖住锅与盖的缝隙,让蒸气闷在锅里,但仍挡不住渗出异香。

⑥鱼熟了,母亲只吃鱼汤泡饭。

她拨开我们几个孩子贪婪的交叉着的筷子,挑出一块大而少刺的鱼肉,放在一只小碗中,在我们茫然的眼神里走出异香氤氲的房间。

⑦寒冷跟随着温暖的小碗,跟随母亲推开那间草屋的门。

温暖的鱼,让瞎老爷爷冰冷的小屋同样获得了温度。

老人边吃边有泪水涌出,不知道是不是太辣的缘故?⑧同样是一个冬夜,这位孤寡老人孤单地走了。

临终前,他告诉在场的人,他庆幸最后的时刻是在这个冬夜,因为他吃到了我母亲送给他的鱼。

他用手摸着胸口,说:“这里,很暖!”⑨另一个冬天,黄昏我们不再去那个山岗张望。

我父亲在这年的秋天去世了。

妹妹的黄发已经扎成了小辫,我们渐渐长大成人。

温暖只会在寒冷中感知,冬夜是我人生最初的一门课程。

⑩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15.从全文来说,题目中的“唱歌”指的是什么?题目表达了哪些感情?(4分)16.理解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4分)(1)厨房成了温暖的心脏。

(2)眼前的景象是他的成就。

17.第③段中写道:“罡风缠绕窗棂发出呜咽的叫声,屋里的温度升起来,热量向着寒冷四散突围。

”这句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请分析它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2分)18.第④段写了孩子们的表现,请分析他们此刻各自心里活动。

(6分)(1)大姐:(2)二姐:(3)我和妹妹:19.结尾写道:“严寒来袭时,需要取暖,并且不让一个人孤单。

”这句话含义深刻,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20—24。

中国,最贫穷的挥霍者①就水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挥霍者。

②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全球现有12亿人面临中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80个国家水资源不足,20亿人的饮水得不到保证。

预计到2025年,形势将会进一步恶化,缺水人口将达到28亿至33亿。

世界银行的官员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③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主,或者两种水源混合使用,有些城市因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有的城市形成了几百平方公里的大漏斗,使海水倒灌数十公里。

由于工业废水的肆意排放,导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专家们警告:“20年后中国将找不到可饮用的水资源。

”美国民间有影响的智囊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中国的黄河在过去的10多年间,年年断流,其中1997年断流226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