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关注空气质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注空气质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一、认识空气——混合物(N2、O2、Ar. CO2)各组分的含量(O2)?污染?作用(O2、CO2)?二、应用空气——重要的资源分离液态空气三、改造空气——空气质量报告防治污染《空气的成分——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关注空气质量》学情分析1.学生特点:初三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再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由于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初三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还不是很强,有些实验操作还有可能出现一些问题,对探究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能估计不足,因此对于本节课的资料分析及实验探究等,尽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设计好引导性的梯度问题,教师须辅以适当的指导,但总的探究过程可放开让学生大胆去做。
2.教学方法:(1)问题导入法:“如今的大气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在本课教学中,我着力于问题的导入,力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知识、能力全面提高的目的。
(2)直观演示法:采用多媒体平台进行教学。
图片能在学生的视觉上造成冲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有效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3)实验探究法: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探究不同气体样本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及“分离液态空气”等实验,充分给学生自己体验的机会。
(4)讨论交流法: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能互相补充思想,发现自己的不足,修正别人的意见,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任务理解得更为透彻,同时也能促进他们原有知识的整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东社中学赵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却是学生从化学角度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教材把空气作为初中化学认识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
本节课通过空气的研究及氧气的发现史实及实验事例,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同时受到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思维方式、实验方法、探究方法,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展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1.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欲望,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但他们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
2.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探”、“疑”、“用”。
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分组实验,提出问题或疑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3号作品得分【教材分析】《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可以分为两个课时教授。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组成;而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空气的用途和大气污染问题则可以留在下一课时讨论。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活实际来捕捉空气,又能进一步合作交流,通过对实验进行探究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形象思维的想象能力,已初步了解了空气的组成,已经接触了不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正处于急切想要验证自己的方法科学性、正确性的阶段,也正处于对新鲜事务易接受,求知欲强的时候。
因此应将教材和课堂处理的亲切、自然,围绕着化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展开教学,并引入对科学方法的探究,顺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设计的探究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程序,培养科学探究、自主学习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意识。
2.通过资料展示和实验探究,培养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和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资料展示以及实验探究,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
【教学难点】用实验证明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关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在科学史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实用性、创造性三元思维,同时了解人类认识事物的曲折过程以及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1 空气 (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经有过介绍,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表格、讨论交流,归纳空气的主要用途,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空气各成分的用途。
难点: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讲述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以及我们身边的空气污染和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介绍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由学生搜集、讲述一些身边的大气污染的事件,通过讨论“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培养学生建立环境保护的常识。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空气罐头”,如果真的有出售空气罐头的你会购买吗?从这则新闻中可以看出空气真的是非常宝贵,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成分,谁能来说一说都有哪些?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各有什么样的性质,并有哪些用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板书】课题1 空气(二)(一)氧气的用途【导语】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
【设问】你知道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同学们结合图2-5自主学习教材P28 。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纵观氧气的各种应用领域,可知氧气的用途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氧气的用途: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初中化学_【课堂实录】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们周围的空气有一种物质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无处不在,我们依靠它生存,但是当它以考试题形式出现的时候,我们又对它感到陌生。
同学们知道是什么么?我们这节课将我们周围的空气进行专题复习,这是本节课的复习目标、复习重难点。
复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掌握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和用途;3、通过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及防治,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4、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复习重难点:重点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难点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装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2、氧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室制法在我们开始本节课的知识探索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行问你们:你对空气知多少?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你对空气的了解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告诉我们。
(学生五六分钟小组讨论)有请2位学生到讲台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
刚才这两位位同学分别用不同的思维联系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对空气的了解,我们现在处于初四总复习阶段,要求将知识进行系统的认识。
下面来看一下老师设计的思维导图【师】老师直接是将空气的成分给出:78%氮气、21%氧气、0.034%二氧化碳、0.934%稀有气体、0.002%其他气体。
我们先来看一下氮气,关于氮气的性质你们都知道哪些?【生】一起回答练习题【师】关于氮气的性质我们在做题当中接触过,比如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生】回答原理【师】继续带领学生做完练习题【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氧气,我们从性质、制法和用途三方面来研究一下氧气。
关于性质我们化学是从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形式来研究物质的,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你们知道哪些?【生】简单概括【师】关于氧气的化学性质你知道哪些呢?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比如单质中的金属单质:铁丝,铜粉,单质中的非金属单质:木炭、硫磺,还可以和化合物反应,比如:一氧化碳,甲烷等。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讨论交流,归纳出空气中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2、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各成分的用途及培养环保意识。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憋气活动首先,我们来做个小活动好不好?我说你做。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吸气——呼气;吸气——憋气我们无法长时间憋气,如果没有空气生物将无法呼吸,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
可见,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板书)二、复习提问(ppt)请同学们说一说空气的组成(过渡)空气中的各成分有什么重要作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三、探索新知1、氧气(板书)(电子课本)氧气曾叫做“养气”,说明了氧气的重要作用看图,总结用途(板书)(ppt)呈现氧气的用途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大家能不能总结出氧气的性质呢?(板书)氧气的性质多媒体上呈现(过渡)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又有哪些用途呢?2、氮气(板书)(电子课本)阅读教材,呈现课本中的图片总结出用途(板书)(讨论):(ppt)1、回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学生回答)2、呈现讨论内容,学生归纳总结(深入探究)实验:验证讨论的内容中氮气不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总结)(ppt)氮气的性质(板书)并完成课本中的表格3、稀有气体(板书)(电子课本)阅读性质和用途(板书)(介绍)稀有气体曾叫惰性气体,说明其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知识拓展)稀有气体通电呈现不同颜色的光4、二氧化碳(板书)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内容介绍其性质和用途(板书)(过渡)空气中的许多成分都是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播放视频:雾霾对许多地区造成的影响三、保护空气(板书)(电子课本)展示图,在图中指出三大环境问题(板书)学生畅所欲言:说说对各问题的认识,对环境的影响(板书)我们如何保护空气,防止污染,先要了解污染的来源(ppt)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板书)(ppt)组织讨论: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3、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ppt)归纳防治空气污染的办法。
初中化学_课题1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尝试探究空气中气体的组成,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空气组成的探讨培养抽象思维及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1.知识水平:空气是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学生在过去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等。
这些为本课题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
2.能力水平:学生刚刚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还不够,还不具备完善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的实验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心理特点:鉴于九年级的学生处于善于发问,善于质疑的阶段,在教学中,通过教材实验与个人改进实验的对比,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心中悄然设疑,引发求知欲望。
三、重点难点重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难点: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原理及分析课本中装置可能产生的测定误差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提供集气瓶,让学生想办法证明氧气的存在,继而向学生提问空气中氧气的组成?在水槽中简单实验让学生再次感受下氧气的真实存在活动1【实验】空瓶吞蛋,激趣引人;【讲授】变换装置,集气瓶连接盛水的烧杯,点燃酒精,让水进入思考:酒精燃烧消耗了氧气,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但是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呢?活动2【讲授】引发思考【引发思考】一起来、想一想、动一动怎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呢?(设问)取出氧气?----不可能消耗掉氧气?----物质燃烧那怎么看出气体消耗了多少呢?----用水进入,进入水的体积就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PP T上做一个集气瓶)活动3【活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原理分析】1.选何种物质?供你参考:点燃①木炭(固体) + 氧气→二氧化碳(气)②硫(固体) + 氧气→二氧化硫(气)③红磷(固体) + 氧气→五氧化二磷(固)④石蜡(固体)+氧气→二氧化碳(气)+ 水⑤酒精(液体)+氧气→二氧化碳(气)+ 水⑥铁(固体) + 氧气→四氧化三铁(固)(纯氧中发生)(小结)实验药品必须满足什么条件呢?----所选药品能够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且不产生其它气体。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以生活中的空气现象为例,引导学生关注空气的重要性。
2.提问:“空气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各占多少比例?”引发学生思考。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三、实验探究
1.教师演示空气成分实验,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7.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其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责任感。
8.课后作业,巩固提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以空气污染案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探讨空气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
八、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小论文,探讨空气保护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空气的基础知识,如大气层、气压等,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其性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学习。
1.完成课后练习题: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等方面,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撰写小论文:以“空气保护,从我做起”为主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探讨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措施以及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5.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运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学习方法,提高知识整理和总结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空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学目标 是单一物质,而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结合生活中 的实例进一步理解纯净物与混合物等相关概念。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描述实验现象,能更深刻 的理解有关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等相关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过程,学会总结与归纳。 进一步树立尊重客观事实的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三的学生目前对于化学的认识仅局限于区分化 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知道实验室的一些基本的实验操 作,认识一些基本的实验仪器,知道探究实验的基本步
约占空气总体积 15 的结论。 【过渡】拉瓦锡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空气中含有氮
气和氧气,证实了空气的成分并不是单一的,并且利用 压强差的原理,证实了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那么,今 天同学们想不想用类似的方法研究空气的成分呢?那 么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下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 实验。现在同学们花几分钟时间阅读课本 P27 页关于测 定空气中氧气的实验。
更精确的数据和结论光靠实验是不够的还要加上我们 的正确处理。
4.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等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 神。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导入】我们都知道,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 教学过程 的物质,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它与我们的生活最密切。 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例子证明空气是确实存在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①空的集气瓶倒放入水中,水无法占满集气瓶。 ②用注射器抽一下,再向水中推挤,有气泡产生。 ③用扇子朝面扇一下,有风的感觉。 ④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 ⑤把塑料袋压紧,发现里面总有空隙。等等 【讲述】在很早之前人们一直以为空气就是一种单 一的气体,两百多年前,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 气的成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中所出示的拉瓦锡的 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且阅 读课本 P26 页的文字。 【学生】看书。 【提问】既然大家已经将课本中这个实验阅读了, 拉瓦锡的著名的定量实验中,加热汞,得到了红色的氧 化汞,而空气的体积减少了 15,当,加热红色的氧化 汞放出的空气和减少的空气体积几乎一样,根据这个实 验现象,他认为,空气是而是由两部分弹性流体组成的, 一部分同金属化合,另一部分在他 1778 年发表的论文 修订本中,提到这一部分是碳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 也不能助物体燃烧。1791 年沙普称它为氮。这一发现, 就证实了空气并不是单一的物质。那么,通过上述实验, 拉瓦锡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学生】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
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空气》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测,并能利用教师提供的简单仪器和药品,对空气的成
分进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实验
设计、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 教学目标
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方法,在进行“空气
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能提出问题,并
设计简单实验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
些大工业城市的空气质量比较差?⑦为什么有的物质
在空气中燃烧?……
(在学生描述提出的问题时,及时对不规范的语言 加以更正)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交流,再描述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以头脑风暴的探索形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将一起探究空气的成分。主 要解决你们提出的下列问题:②怎么证明空气确实存 在?③空气由什么物质组成?④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 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⑤如果空气是有多种 物质组成的,那么这些物质是什么?又分别有多少?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 设计意图 设疑,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探究 1】想一想,根据你日常生活中的经验, 还有哪些办法能证明空气确实存在?请同学们设计一 个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设计方案:提供学生水槽(装有大半槽水)、小烧 杯、一杯饮料(配吸管)及其他仪器若干,引导学生设 计方案,并进行交流,比较各种比较好的方案进行实验。
质的观念;
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空气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但是空气的组成学生不
能合理解释,用已有经验开展探究并能主动与与人交 学生学习能
流、讨论。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保持对生 力分析
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空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概念、组成成分及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主要成分的特性和用途,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比例;2.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3. 实验操作流程和观察分析。
难点内容:1. 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2.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准确记录实验数据;3.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作用、相关实验等内容;2. 实验器材:集气瓶、导管、烧杯、酒精灯等;3. 安全防护用品:实验服、护目镜等;4. 相关知识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资料。
通过安全培训。
该培训将详细介绍这些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重要性。
在培训中,将详细解释实验服的设计原理和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穿戴和保养。
同时,也会讲解护目镜的防护原理和在不同实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镜片。
对于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资料,将进行全面的阐述。
将会指出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如呼吸道疾病、生态破坏等。
同时,也会详细介绍防治空气污染的各种措施,如工业排放控制、绿色出行、植树造林等。
这些知识的普及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积极的行动。
通过这次培训和学习,参与者将更加了解安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空气。
教师可以先提问:“同学们,你们每天呼吸的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随后通过PPT展示空气的图片或短视频,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节课的主题,同时引出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空气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的
设
计
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结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出示空杯子,提出问题
思考、回答问题,酝酿化学思维
描述空气的什么样子
用语言进行精炼的描述,对学生进行概括思维的能力训练。
操作探究环节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观察现象
及时记录
讨论交流环节
出示问题 引导分析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化学设计者周醒民单位(学校)高庄镇三中授课班级九一班
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空气》
学时
一课时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一第一课时
本节(课)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空气的组成。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对空气组成的探究,培养学生能够善于观察和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
道具
ppt
ppt
演示实验视频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展示概念
出示例题
B
C
C
E
D
E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观察实验
分析研讨
交流讨论
得出结论
学生分析,
得出结论
3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原创
网络
原创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空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
《空气--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学设计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炎陵县水口镇学校的孟军,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第一课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七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空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物质,教材选择学生最熟悉的空气入手,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又能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比较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
可以说本课题是本单元的乃至整个初中化学的一个引子。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是研究空气成分的一个基本实验,这个实验对于认识空气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初次接触体验探究实验的过程。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根据新课程理念,在熟知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难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学习兴趣的培养。
(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他们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乐于动手。
因此本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针对学生的现状,对问题进行分层设置,逐步引导,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等。
3. 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木条复燃等。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PM2.5检测等。
3.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初中化学_课题1 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一《空气》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手拿一个空杯子,问学生:这里面有什么物质?学生回答:空气。
有的会回答:什么都没有?教师追问:对于空气,你们了解有多少?【设计意图】:问题式教学法是启发式教学的良好形式。
本节课的设计,本人意在以问题的形式贯穿教学的全部过程。
问题的设计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是本节课的设计特点。
引出新课也不例外。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的起点,可以随时把握教学的方向和有效性。
2.提出问题,实验分析教师问:既然里面是空气,那么怎样证明它是真实存在的呢?学生举例:飞舞的树叶;飘扬的红旗;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拉注射器活塞,将针头处放在水中,推动活塞,可见水中有气泡冒出;在往空瓶中灌水时,有气泡冒出。
教师用鼓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维度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关注和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的现象,能够从简单的事物中发现问题。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多数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体现“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想一想,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吗?学生若鸦雀无声,教师提示:试试将一个小烧杯向下压入水中,会怎样?学生探究实验1,用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并思考问题:①原先烧杯里有什么物质?②水为什么不能充满整个的烧杯?③为什么烧杯内有气泡产生?学生:压下去感觉有压力,小烧杯口有气泡冒出,水无法到达底部,说明确实存在空气。
【设计意图】:证明空气真实存在的实验,其教学价值在于,突破了部分学生固有的错误认识,认为空杯中没有任何物质,同时为后续的微粒观的建立奠定基础。
教师:以上事实说明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还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呢?何以见得?【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更好地引出了教学重点,还能继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探究分析,学习新知教师提出问题:众所周知,我们的呼吸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学生回答:氧气教师继续追问:那么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是多少呢?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在200多年前让当时的人们争论不休。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反思
课题:化学空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
2. 掌握空气成分的比例和氧气的性质;
3. 知道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的成分及性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影响。
难点:氧气的性质及存在方式。
教学准备:
1. 课件、实验器材;
2. 相关化学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问答的方式引入空气的概念,让学生感知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及性质(10分钟)
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和微量气体等成分,以及空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实验展示(15分钟)
展示实验,让学生感受氧气的存在和重要性,同时讲解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四、讲解氧气的性质(10分钟)
详细讲解氧气的性质及其存在方式,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生物呼吸和燃烧中的作用。
五、小结与反思(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对空气的重要性和气体污染有一定的认识和反思。
【反思】
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对空气的成分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不够专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注意事项的遵守。
同时在讲解氧气的性质时,有些抽象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需要多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讲解,以增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下节课需要更加注重实践和案例的运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课前准备:打开多媒体,学生拿出学案,目的让学生做好准备:一、导入(师口述)(2分钟)上课!(教师鞠躬还礼,同学们坐下。
)同学们,我们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那么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播放一段视频(师口述)视频中的大气就是我们周围的空气,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题一《空气》,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组成-----引出课题《空气》。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要求学生朗读)(1分钟)三、学生学习过程(40分钟)阅读课本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⑴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⑵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师:通过以上问题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展示第三、四张PPT。
学生先自主填写学案。
得到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空气的组成:【师生互动】--------展示第六张PPT探究空气成分实验装置图【师生互动】--------展示第七张PPT讨论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实验结论【师生互动】--------展示第八张PPT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师:实验成功的关键有哪些【学生】学生自己思考,讨论总结。
【教师】----------------------配合展示第九张PPT师:拓展延伸,一些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及其原理【教师】----------------------配合展示第十张PPT大试管中的氧气与白磷反应,反应后容器内压强减小,打开弹簧夹,注射器内的活塞向前移动,最后会停在某一刻度处,由此读出注射器内减少的气体体积,就是大试管中氧气的体积。
【教师】空气的组成【学生自主学习】-----------1分钟记忆空气组成。
【教师】像空气这种物质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我们称之为混合物。
--------------引出混合物纯净物概念【小结】-------------------------------展示第十一、十二张PPT【教师】总结混合物纯净物,强调注意事项【学生自主学习】-填学案----------1分钟【小结】-------------------------------展示第十四张PPT【制作单位】-------------------------------展示第十五张PPT【教师】下课!结束本节课。
学情分析化学学习之前,学生对空气、氧气并不陌生,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零散的、简单的化学知识,因此以空气为主题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身处空气中,周围环境的恶化,初中生有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及环境忧患意识,从周围环境的污染能够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的重要性。
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教材以此为基础,空气这个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节课主要探究第一部分和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安排了实验2-1,通过实验,一则可以学习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二则通过领会该实验设计的意图,以便加深体会二百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的实验思路。
认识了空气的组成后,结合空气的例子,给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初步概念,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在此只能给出最基本的知识,不宜拓展。
待第三单元学习分子时,在从组成上认识这两个概念。
效果分析空气成分方面学生掌握的比较好,能做到当堂背诵记忆;探究空气组成的实验掌握的也很好,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动手实践,对于实验现象中的温度变化没有切实感受,实为不足。
类似原理一些改进装置由于时间紧,没有做太多介绍,因此掌握的不是很好,打算下节课复习时再做补充。
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问题不大,学生自主预习时就掌握的很好。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随着知识量的逐渐增多,会有更好的巩固。
在课堂上的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热烈的讨论,课堂效果较好。
但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需要多鼓励,增强他们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个中不足以后改进。
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通过小学自然课的学习,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教材以此为基础,空气这个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内容,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的组成”和“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节课主要探究第一部分和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让学生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本课题的第一部分安排了实验2-1,通过实验,一则可以学习实验操作,培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二则通过领会该实验设计的意图,以便加深体会二百多年前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时的实验思路。
本课题中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涉及物理学科的相关知识,如气压等,而在此前,学生并没有理化综合的学习经历。
实际教学中应做好学生学情的前期调查,并依此做好知识的铺垫,让学生自然地将物理知识迁移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去。
认识了空气的组成后,结合空气的例子,给出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初步概念,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在此只能给出最基本的知识,不宜拓展。
待第三单元学习分子时,在从组成上认识这两个概念。
二、知识框架【课堂练习】1.空气的成分以 和 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 ,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 .二氧化硫B .稀有气体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④冷却到室温 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A .⑦⑥②⑤④③①B .⑦⑥③②⑤①④C .⑦⑥①③④⑤②D .⑦⑥①③②④⑤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B .雪碧饮料C .河水D .洁净的空气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C.生锈的铁钉、海水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中考直通车】1.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休2.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 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课后反思1、本节课从日常生活经验和第一单元的知识出发,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学生应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进行大胆探索,自主完成了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
但由于实验条件限制,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水······太阳光 图2 图1观察,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效果好。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
今后还要加强学习新课程理论,让学生知道查阅资料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2、在自主学习环节:要求具体明确,任务具体,自主学习的内容可操作性强并且充分课前延伸,学生充分预习、思考、讨论。
同时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写并进行相关的讨论,落实效果比较好。
3、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和点评以及总结的舞台都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4、利用多媒体科技对概念、知识点进行了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5、不足:还应该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防止前松后紧。
6、预设:在引入空气、温故而知新中有些话重复,浪费了时间,对于拉瓦锡实验的处理时间较长。
[评课]优点:1、思路清晰。
通过对空气的介绍,引导学生从实验视角认识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通过空气学习,介绍给学生一种物质的分类方法。
2、巧用视频导入。
本节课介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朱丽丽老师巧用视频导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3、紧扣中考。
中考对本部分主要以选择的形式进行考查,所以朱丽丽老师多采用判断、选择的性质对学生进行跟踪训练。
建议:1、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部分的教学用时稍显长,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来加快课堂节奏。
2、若教师加以板书,学生的理解记忆效果会更好。
课标分析(一)本专题的地位和作用1.规范学生对空气的认识。
本课题前,学生通过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第一单元的探究活动,对空气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如大多数同学都能说出空气中有氧气,物质的燃烧与氧气有关,等等。
但学生对于空气中还有什么、这些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等问题,却不能说清楚。
甚至有些同学脑海里还有一些错误的想法,如空气中最多的是氧气,等等。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各气体在空气中所占的体积分数也不相同。
2.使学生对于化学中的定量实验有初步的认识。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意识地利用化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这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到,化学在研究客观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也是学生初次在化学课上接触定量实验,正确结果的得出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定量化学实验的作用;而错误结果的得出则使学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正确的操作会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误差。
3.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对物质进行初步的简单分类。
世界是物质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对物质进行杂乱、无序的研究不仅会增加研究难度,有时也会导致研究步入歧途。
本课题以空气组成这一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初步的简单分类(即混合物和纯净物),使学生初步意识到分类也是一种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有效的分类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方便人们对事物进行研究。
(二)课标要求在新教材中的具体体现新版教材在编排上是以三部分内容来实现课标要求的。
首先,教材以拉瓦锡的实验和改进实验为载体,向学生介绍了空气的组成以及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在学生对空气成分有所了解之后,又分别介绍了空气中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用途,使学生意识到空气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最后教材通过图片和资料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常见的环境问题及常用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