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报告讲解

合集下载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引言:田野调查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实地观察、讨论和交流,深入了解特定社会群体和环境,以收集有关信息和数据,进而揭示真实情况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田野调查的实践经验展开,深入研究并展示关于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活的见闻和观察。

第一部分: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在田野调查中,我对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农民工群体进行了深入观察和访谈。

在与一位姓王的农民工交流中,他向我讲述了他在城市工作的生活状况。

他表示,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是为了给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

他每天要在工地上艰苦劳作,工作时间长,工资却相对较低,且经常面临拖欠工资的问题。

他的工作环境也非常恶劣,缺少安全保障和福利待遇。

这个例子展示了农民工群体在现代化城市中面临的较为普遍的问题。

第二部分:农业发展的挑战在田野调查中,我还关注了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农田面积的减少、农业用地过度开发、土地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化肥和农药,这种方式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也对土壤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损害。

此外,农产品的销售和物流问题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形象的建立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第三部分:农村社会发展的观察田野调查还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我发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工作和生活。

这导致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农村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要改变。

另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传播的普及,农村社会网络的拓展也引起了我的关注。

农民通过互联网和手机应用程序,更容易获取农业信息和市场变动,这有助于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增加收入。

结论:田野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交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特定社会群体和环境,揭示问题与挑战,并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田野调查报告。doc(二)

田野调查报告。doc(二)

引言: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数据收集等手段,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是田野调查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对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进行介绍,并分析了田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还对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进行了详细讨论。

通过田野调查,本文旨在提供有关特定社会现象的深入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概述:本文是田野调查报告的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田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探讨,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加详尽和深入的了解。

正文内容:一、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1.调查对象的身份背景2.调查对象所在的社会环境3.调查对象的特征和特点二、田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1.田野调查的目的和研究问题2.田野调查的意义和价值3.田野调查与其他研究方法的比较三、调查方法1.田野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步骤2.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3.实施调查的具体步骤和流程四、数据收集1.数据收集的目标和方法2.访谈的准备和技巧3.观察的方法和记录4.现有数据的搜集和分析5.数据的整理和归纳五、结果分析1.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2.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3.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4.将结果与相关理论进行比较和讨论5.结果的局限性和深化研究的方向总结:通过对田野调查的介绍,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对特定社会现象的深度了解,并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对象的背景信息、研究目的和意义、调查方法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调查现象,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虽然田野调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通过不断深化的研究,可以获取更加丰富和全面的调查结果,为社会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更多的支持。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报告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报告

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报告民间文学田野调查报告一、引言民间文学是指由普通民众创作的文学作品,它承载着民间的智慧和情感,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为了深入了解民间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田野调查。

本报告旨在呈现调查结果,并探讨民间文学的价值和未来发展。

二、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的农村和城市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民众对于民间文学的认知程度和阅读习惯。

而通过访谈,我们深入了解了一些民间文学作家的创作动机和经验分享。

三、调查结果1. 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民间文学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其具体的定义和范围仍存在一定的模糊。

这可能是因为民间文学的概念相对宽泛,包含了许多不同形式的作品,如民间故事、谜语、歌谣等。

2. 阅读习惯调查显示,尽管现代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对于传统文学的关注度下降,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人保持着阅读民间文学的习惯。

他们认为民间文学能够传承历史文化,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根源。

3. 创作动机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民间文学作家的创作动机。

他们表示,创作民间文学是为了记录和传承民间智慧,同时也是表达自己情感和思考的一种方式。

他们认为民间文学是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能够触动人心,引起共鸣。

四、民间文学的价值1. 传承历史文化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口头传统,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瑰宝。

通过民间故事、歌谣等作品,人们可以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价值观。

这些作品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和传承。

2.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单一和浅薄。

而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能够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

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3. 传递智慧和道德民间文学作为一种智慧的结晶,包含了许多道德故事和寓言。

通过这些作品,人们可以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智慧。

它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道德教育的载体。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田野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以及探讨当地农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二、调查地点。

本次田野调查选择了湖南省岳阳市的一个农村村庄作为调查地点。

该村庄地处湘赣边界,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庄,以种植水稻和茶叶为主要农产品,村民以农业为生。

三、调查内容。

1.农民生活状况。

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艰苦。

由于农业收入不稳定,许多农民生活水平较低,部分农民甚至还存在着贫困现象。

农民的居住条件也比较简陋,许多农户的房屋还是土坯结构,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

2.农业生产情况。

调查发现,当地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和茶叶为主。

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农业生产方式比较落后,农民种植和管理水稻和茶叶的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耕种方式上,导致产量低下,农产品质量也较差。

同时,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渠道,农产品销售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3.农村发展问题和对策。

基于以上调查内容,我们认为当地农村发展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民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二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产量低下,质量差;三是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二是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的建设,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和农业生产情况,发现了农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农村发展问题,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

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态度和行为,以及他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通过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为今后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二、调查地点。

我们选择了某市的城乡结合部作为调查地点,该地区既有城市化的特点,又保留了一定的农村风貌,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状况比较多样化。

三、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份涵盖环境保护知识、行为习惯、对环境问题的看法等方面的问卷,然后选择了100名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同时,我们还对一些居民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访谈,以了解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和看法。

四、调查结果。

1. 知识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知识水平较为薄弱,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够正确回答有关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平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问题。

这表明在环境保护知识普及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空间。

2. 行为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很多人在购物时并不注意环保标志,随意丢弃垃圾,浪费食物等行为比较普遍。

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环境问题看法。

在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方面,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层面,对环境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解决办法缺乏深入的思考。

很多人认为环境问题与自己无关,对环境保护缺乏积极性。

五、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发现了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环境保护知识普及不足,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

其次,居民的环保行为习惯有待改善,需要引导和培养居民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最后,需要加强对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使他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六、建议。

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 加强环保知识宣传,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田野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本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地居民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表现。

通过调查,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广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调查地点和时间。

本次调查选择了某市区的几个社区作为调查地点,时间为2021年10月。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是为了了解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访谈则是为了深入了解居民的态度和行为。

四、调查结果。

1. 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认为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对环境没有太大影响。

2. 居民的环保行为表现。

在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会注意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环保行为,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环保行为缺乏积极性,认为环保行为与自己的生活质量无关。

3. 对可持续发展的态度。

调查发现,大部分居民对可持续发展持支持态度,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有一部分居民对可持续发展缺乏认识,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矛盾的。

五、调查结论。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程度不够,需要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 居民的环保行为表现存在差异,需要引导和激励居民更加积极地参与环保行动。

3. 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态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和普及。

六、建议。

基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认知水平。

2. 鼓励居民参与环保行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3.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七、总结。

通过本次田野调查,我们对当地居民的环保认知和行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为今后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广提供了重要参考。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

大学生田野调查报告摘要: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田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态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得出结论。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田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较低,但对其重要性有一定的意识和态度。

同时,大多数大学生也表示愿意参与保护田野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一、研究目的:田野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生物多样性。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扰动,田野生物多样性逐渐遭受到破坏和减少。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田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和态度,进一步调查大学生对保护田野生物多样性的态度和意愿,为提高大学生环保意识和促进田野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主要涉及大学生对田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了解途径、重要性认知和参与保护活动的态度。

另外,我们还实地调查了田野景观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了解人类活动对田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调查结果:1、大学生对田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较低。

仅有30%的受访者对田野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大多数人只是基本认知,并不深入。

2、了解途径有限。

大多数受访者是从学校或者生物课程中获得了一些相关知识,一部分人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了解相关信息。

3、大多数受访者意识到田野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为其在维护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保护田野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其中,有35%的人愿意做志愿者,参与相关的社区活动和宣传宣传工作。

5、实地调查显示田野景观的变化较大,尤其是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土壤污染和化学物质会影响到生态系统稳定性。

四、结论和建议: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田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较低,但普遍意识到了其重要性。

大学生也表示愿意参与保护活动。

建议在教育和宣传方面,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环保意识,提高其对田野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水平,同时,加强保护田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进一步促进生态保护提供保障。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背景: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关注本土优质商品的种植,因此,我们决定调查本地区的本土农产品的种植状况和销售情况。

调查目的:为深入了解本地区本土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情况,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指导,为农业产品的销售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逐一了解当地农户对本地区本土农产品的种植意愿、现有种植情况、销售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调查结果1. 种植情况问卷调查显示,本地区主要种植的本土农产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烤烟、棉花、蔬菜等。

其中,小麦是最主要的作物,占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

蔬菜种植面积也较大,占总种植面积的20%左右。

2. 销售情况调查显示,本地区农产品的销售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当地的农贸市场,占总销售量的60%左右,二是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占总销售量的25%左右,三是网络销售和电商平台,占总销售量的15%左右。

3. 遇到的问题和困难1.稳定的销售渠道不够。

许多农户反映,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他们只能通过零散的销售方式来将自己的产品卖出去,这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难以保证销售的价格。

2.病虫害防治成本高。

许多农户反映,由于缺乏专业的防治技术和设备,他们无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只能通过药物喷洒等简单的手段来进行防治,这使得成本大幅度增加。

3.农副产品加工能力不足。

许多农户反映,由于缺乏农副产品加工的技术和设备,他们无法对自己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只能直接将其销售给销售商或者其他单位。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产量。

3.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品牌化建设,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4.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5.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检测和保险体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五、结论通过对本地区本土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本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为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田野调查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田野调查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际生活场景的观察、访谈、记录等手段,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生活方式等。

本报告以我国某农村地区为调查对象,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究。

二、调查背景与目的1. 背景介绍我国农村地区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下、教育资源匮乏等。

为了解农村地区的真实状况,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我们选择了我国某农村地区进行田野调查。

2. 调查目的(1)了解该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其产业结构、农民收入等情况。

(2)探究该地区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分析其传承与发展现状。

(3)总结农村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与过程1. 调查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政策背景。

(2)实地观察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村庄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

(3)访谈法:与当地村民、村干部、专家学者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4)问卷调查法:设计调查问卷,对农村地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需求等。

2. 调查过程(1)前期准备:确定调查对象、制定调查方案、准备调查工具等。

(2)实地调查:按照调查方案,对农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访谈、问卷调查等。

(3)资料整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1. 社会经济状况(1)产业结构:该农村地区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

(2)农民收入: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收入水平较低,生活条件较差。

2. 文化传统与民俗风情(1)文化传统:该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2)民俗风情:当地居民热情好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等。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田野调查报告是一种社会学研究分析方法,常用于了解社会现象、探究社会问题,获得社会数据等。

通过对现场的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背后隐藏的规律和原因,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一、背景介绍本次的田野调查对象是一家位于城市边缘的小型企业,主要业务是销售文具和办公用品。

该企业成立于十年前,由一名创业者创办。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企业体系,并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家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市场竞争力,我们选择了田野调查这种方法进行研究。

二、调查方法1、实地观察田野调查的一项基本方法是实地调研,我们深入该企业的生产制造车间、仓库、办公室等各个部分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观察。

通过观察,我们了解到该企业生产制造的过程和销售渠道。

2、深度访谈针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销售情况等问题,我们采取了深度访谈的方法,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管理模式、产品质量等信息。

在访谈中,我们向企业相关老板、管理人员和员工提出了关于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等的问题,掌握了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市场推广策略。

3、问卷调查我们还通过发放问卷的方法,向该企业的客户和潜在客户收集了相关信息。

问卷主要包含了客户对企业产品质量、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的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了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

三、调查结果1、市场竞争分析在采访中得知,该企业主要客户群是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同时还有一些企事业单位的采购需求。

在观察中发现,公司生产的产品以价格低廉、样式新颖、质量可靠为主要特色,且主要销售通过互联网和线下两种方式展开,以互联网渠道为主。

而且该企业在市场中拥有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得到了一定的口碑和信任。

但是该企业面临着同类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

同类产品的价格比他们更低廉;其他文具企业通过市场推广,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等手段提高企业知名度;线下渠道比网上售卖更有亲和力,更容易得到客户信任。

因此,该企业市场竞争力不容乐观。

初中生田野调查报告

初中生田野调查报告

初中生田野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背景初中生田野调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探索田野环境对初中生的影响,并通过调查结果提出相关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二、调查范围和方法本次调查的范围是以我所在的初中为中心,包括周边的田野环境。

调查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分析1. 田野环境对初中生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田野环境对初中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环境的美好:大部分初中生表示,在田野环境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绿色的植物,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2)减轻学业压力:田野环境可以提供一个放松心情的场所,初中生可以在这里缓解学业压力,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果。

(3)培养动手能力:田野环境中有很多实践机会,初中生可以通过种植蔬菜、养殖小动物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田野环境缺乏规划和管理:一些田野环境存在乱倒垃圾、缺乏整洁等问题,建议加强对田野环境的规划和管理,提高环境质量。

(2)田野环境安全隐患:一些田野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如水域深浅不一、植物有刺等问题,建议加强安全警示和教育,提高初中生的安全意识。

(3)田野环境利用不充分:一些田野环境利用率较低,建议加强对田野环境的开发利用,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初中生更好地享受田野环境的益处。

四、调查结论初中生田野调查结果表明,田野环境对初中生有重要的积极影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更好地发挥田野环境的作用,我们建议学校和相关部门加大对田野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力度,加强安全教育,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让初中生能够更好地享受田野环境的益处。

本次初中生田野调查为我们了解田野环境对初中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为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希望这次调查能够引起学校和相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改善田野环境,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田野调查调研报告

田野调查调研报告

田野调查调研报告田野调查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际交流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

本次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某村庄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该村庄位于山区,环境优美,资源丰富,而乡村旅游是该地区的新兴产业,对村庄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活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本报告将从村庄的自然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基础设施和人文特色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二、自然环境该村庄地势起伏,山水相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村庄周边有多条清澈的小溪,山间古树参天,空气清新。

其中,有一个美丽的瀑布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此外,村庄还保留了传统的农耕文化,农田与山水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农村风貌。

三、旅游资源该村庄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特色农业等。

作为山区村庄,其自然景观非常吸引人,有山脉、山溪、瀑布等多个景点可供游客观赏。

除了自然景观,村庄还有传统的村落,古老的建筑和乡村文化深深吸引着游客。

此外,该村庄还开展了一些特色农业活动,如茶园、果园等,为游客提供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四、旅游基础设施该村庄的旅游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虽然有一些农家乐和民宿提供住宿服务,但数量较少,且档次一般。

交通方面,虽然有公交车到达该村庄,但车次较少,不够便利。

同时,村庄周边道路状况较差,需要加强改善。

此外,该村庄的旅游服务设施也比较欠缺,缺乏专业的导游服务和文化交流活动。

五、人文特色该村庄拥有丰富的人文特色。

村庄保留了传统的乡村文化,村民们穿着传统的服饰,喜欢唱歌跳舞,展示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此外,村庄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如染布、编织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学习和购买。

通过将这些人文特色融入旅游开发中,可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并促进村庄的经济发展。

六、问题与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旅游基础设施薄弱,需要加强交通建设,改善道路状况,并提供更多更好的住宿和服务设施。

其次,村庄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团队,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培养,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安徽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安徽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安徽田野调查报告范文《安徽田野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及背景为了全面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及农民生活状况,我所组织了一次田野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活动主要关注安徽省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情况,旨在了解农民的生产水平、经济收入、生活条件以及他们的思想意识和对农业发展的期望。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共设计了20道问题,包括农民的基本信息、农业种植和养殖情况、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在安徽省农村地区随机选择了200个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并进行了详细的访谈和记录。

三、调查结果1. 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调查结果来看,近半数的农民每年的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只有少数农民的年收入超过5万元。

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地区的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

此外,农民的土地面积有限,生产规模较小,也限制了他们的经济收入。

2. 农业种植和养殖情况调查发现,安徽省农村地区的主要农业种植作物是水稻、小麦和玉米,养殖业以猪、鸡、鸭为主。

其中,水稻的种植面积最大,而猪是农民养殖的重要收入来源。

3. 生活条件和农民意识大部分农民的住房条件较差,房屋老旧且面积较小。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农民基本上没有受过现代化的教育。

同时,调查发现农民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低,他们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接受程度有限,对农业发展的期望也不高。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主要原因是土地有限和农产品价格波动大。

2. 农村地区的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以小规模为主,需要进一步提升生产水平。

3. 农民的生活条件较差,缺乏现代化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对农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 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能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2.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交通条件,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田野调查是一种实地考察的方法,可以用来了解某一问题、现象或情况。

它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并作出更准确的结论。

以下将列举三个案例来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

案例一:社区科学社区科学是一种田野调查方法,旨在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科研过程中来。

这种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居民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采用社区科学的方法调查了纽约市的空气质量问题,并与当地居民一起开展了改善空气质量的行动。

案例二:人类学研究人类学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田野调查方法,它通常用于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研究者会到当地实地观察和参与他人的文化活动,了解不同的习惯和信仰使他们之间产生的差异。

例如,英国人类学家鲍德莱尔曾经到毛里求斯进行田野调查,描述了该国的神话和仪式。

案例三:社会学实地研究社会学研究也常使用田野调查方法。

研究者会到某个社会实地进行观察和访谈,了解当地人民的生活和观念。

例如,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麦克·畅达曾经前往英国北部的一条矿区研究工人阶级的生活和文化。

他所做的田野调查研究成为了社会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田野调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者更加深入地了解研究对象并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以上三个案例展示了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情境下,田野调查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田野调查的价值并不仅在于收集数据和事实,更重要的是了解人们的观点和态度,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动因。

它可以辅助理论研究,验证和完善已有的理论,也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支持和指导。

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客观性和科学性,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导。

常用的田野调查工具包括问卷调查、面谈、观察和实验等。

这些工具需根据研究对象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进行可靠、有效的数据采集。

正因为田野调查的价值和重要性,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和教育等。

它不仅可以启迪研究者的思考,增加知识储备,更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目录
1. 背景介绍
1.1 调查的目的
1.2 调查范围
1.3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农民生活状态
2.2 农田耕种情况
2.3 农产品销售情况
3. 问题和建议
3.1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3.2 农产品销售难题
3.3 培训需求提升
背景介绍
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田野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农民的生活状态及耕种情况,为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奠定基础。

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覆盖XX县XX乡镇的农田及农民家庭,共计XX个样本。

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与农民交谈和观察田地的情况,获取详细信息。

调查结果分析
农民生活状态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生活状态一般,收入来源主要为农田种植和养殖等农业产出。

农田耕种情况
农田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占比较大,但部分地块存在土地退化情况。

农产品销售情况
农产品主要销售给附近的农贸市场或中间商进行流通,价格波动较大,部分农民存在销售难题。

问题和建议
土地资源利用问题
部分农田存在土地退化现象,建议采取措施进行土壤修复和科学施肥,提高土地产出。

农产品销售难题
建议农民可以组织成农民合作社,共同销售农产品,并寻找更为稳定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培训需求提升
针对目前农民的技术水平较为有限,建议加强农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业产出。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近期,我和一些志愿者一起进行了一次关于当地农村田野的调查。

我们深入到农户生产现场,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状况和对未来的展望。

以下是我们的田野调查报告。

一、农村地区生产状况在我们调查的村庄中,多数农户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其次是蔬菜、果树和油料作物。

除此之外,还有部分养殖家禽和鱼虾。

我们发现在与农民交流中,他们普遍抱怨土地品质,土地垄断率高,土地面积不足。

劳动力和机械化程度也是他们关注的问题,需要更好的支持。

唯一的借口是很少有农民与他们合作,让他们对农业发展不够年轻化。

当然,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天气、雨季气候也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二、农民的生活和口粮问题我们了解到,村民多数依靠种植水稻为生,年收入大约在5000-15000元左右,这些工资可能需要支持两代人的生活。

由于天气因素、人力和农业机械化的滞后,生产收益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导致了家庭生活困难。

种植作物和家禽繁殖大多自给自足,也未能形成质量和效率上的竞争优势,导致总体消费成本较高。

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许多农民通过外出赚钱或者在城市上班的方式来增加收入。

三、未来展望在我们的调查中,农户对未来的展望形态千差万别。

一些农户望眼欲穿,希望政府和企业能够多加关注引进更好的农业科技、种植更有效的作物等等。

然而,相当多的农民则认为创业和赚钱在城市更加容易和自由,看不到在农村长远发展的可能。

对于未来,我们建议,首要的是政府、投资者和农村社区要协同努力,着眼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和农民敬业精神的启发等等。

同时,我们还需要多加关注农村人口流动的问题,通过带动农民的就业和创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甚至引领国民经济实现更高效的升级换代,实现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

定义:田野调查是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常用的一种实地调查手法,通过田野调查来了解某个社会群体的自然环境、文化、经济、政治等情况。

寿县田野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寿县田野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

寿县田野调查报告总结与反思引言田野调查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入交流,以获取真实数据和信息,从而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本次寿县田野调查报告主要对该地区的农村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原因和问题,以期能够为改善农村教育提供参考建议。

调查目的本次田野调查主要目的是了解寿县农村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通过与农村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深入交流,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为改善农村教育提供依据。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通过向农村学生和家长发放,了解他们对农村教育的看法和评价。

同时,我们还与多位农村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最后,我们还通过实地观察校园环境和教学过程,获取更多直观的信息。

调查结果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 设施条件不足:寿县农村教育场所的硬件设施普遍较为简陋,教室设备老化,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

2. 教育资源不均衡:寿县农村教育仍然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仍然存在师资匮乏、教材缺乏、教育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3. 家庭经济状况限制: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农村学生面临着教育资源获取的困难和学习机会的不足。

4. 教育观念滞后:一些农村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仍然滞后,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和价值意识不足,缺乏对教育的正确引导。

反思与建议本次田野调查对农村教育问题进行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时间有限,无法对寿县所有农村学校进行全面调查。

因此,结果的代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在以后的调查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样本的选择和覆盖面,努力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其次,我们在调查方法上还可以更加多样化和深入化。

虽然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但仍然有一些调查对象未能覆盖到。

未来的调查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为详细和深入的访谈方式,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意见。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在此报告中,我们将探讨一项关于某个特定问题的田野调查。

首先,需要提供关于调查问题的背景介绍和目的。

背景介绍应该包括问题的重要性和当前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方法
接下来,将介绍调查所采用的方法。

这包括样本选择、数据收集、研究设计和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每个步骤以确保调查过程可重复。

第三部分:结果
在这一部分中,将报告调查的结果。

这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图表或其他可视化工具完成。

确保结果与调查问题相关,并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信息。

展示数据的同时,也应从整体上分析和解释结果。

第四部分:讨论和结论
最后,将讨论结果,与现有研究进行比较,并得出结论。

讨论部分应集中讨论研究发现与之前研究之间的差异、类似之处和解释。

并提出有关未来研究的建议。

请记住,田野调查报告应该清晰、准确地回答调查问题,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

在报告编写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和流畅性,确保读者能够清晰理解报告内容。

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

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

人类学田野调查报告一、引言人类学田野调查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通过深入观察和体验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文化,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社区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

二、调查地点和时间调查地点位于中国的某个乡村社区,调查时间为2023年5月至7月。

三、调查方法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观察法、访谈法和文献法等方法。

通过观察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通过访谈当地居民,了解他们的家庭、职业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四、调查结果1. 生活方式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和蔬菜等农作物。

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传统的木结构房屋中,房屋内部布局简单,以火塘为中心。

当地人饮食以大米为主,同时也会食用一些当地的特色食品,如糯米糍粑等。

2. 文化习俗当地人有着丰富的文化习俗,如婚丧嫁娶、节庆活动等。

在婚丧嫁娶方面,当地人注重家庭和血缘关系,婚姻多由父母安排,嫁妆和彩礼是婚姻中重要的习俗。

在节庆活动方面,当地人会举行各种传统节日活动,如龙舟比赛、庙会等。

3. 社会结构当地的社会结构以家族为单位,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当地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地位、权利和财富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4. 影响因素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传统文化、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等。

传统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深远,他们注重家庭和血缘关系,尊重长辈和传统习俗。

社会制度对当地人的影响也很大,等级制度和社会地位对人们的生活和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此外,自然环境也对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产生着影响。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了当地社区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深受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影响,同时自然环境也对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产生着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当地人的行为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社会变迁田野调查报告一、前言我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

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

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

目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

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

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

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

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

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

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

“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

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勐约乡。

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

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总人口的54.9%,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7.4%,为全国景颇族和阿昌族人口最多的县。

陇川历史悠久,是西南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其西与缅甸联邦共和国毗邻,国境线51公里,新县城章凤为国家二类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雷基口岸对应开放,可直通缅甸八莫、伊洛瓦底江至东南亚、印巴次大陆及世界各地,是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地口岸;南与全国旅游城市——瑞丽市相连;东与州府所在地——芒市相连;北与盈江、梁河两县相连。

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三、调查点选取原因及所使用的方法此次田野调查之所以选择德宏州陇川县是基于以下原因考虑:首先,居住在陇川的景颇族,可以说是占中国境内景颇族总数的32%,占陇川县人口的23%,除了户撒乡只有个别寨子外,全县其他八个乡镇都有景颇族村寨,而且有的乡镇景颇族村寨还占绝大多数,生产生活所占的地盘也可以说占绝大多数:其次,陇川又是目脑纵歌之乡,“目脑文化”是在景颇族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的文化现象,这就为我的的调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最后,陇川县又是德宏州景颇族贫困人口较多的县份,在陇川调查景颇族可以很好的将景颇族的文化变迁体现出来。

此次调查我是以陇川县清平乡广外村为个案,调查方法主要采用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相结合。

四、田野点介绍清平乡位于陇川县东北部,陇川坝头、南宛河上游,距县城44公里,三面环山,南北平均长14.3公里,东西平均宽13.8公里,国土面积196.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62,4%,最高海拔2618米,年平均气温18.9度,全年无霜期289天,全年日照数237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753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境内山峰奇峻、河流纵横;清澈的南宛河水涓涓流淌,青山翠竹,清泉甘甜;气候凉爽,风景秀丽,引人向往,素有:“孔雀之乡”的美称。

这里依山傍水,资源丰富;山有摇钱树,坝有吨粮田,春天山中草花黄,金秋坝中稻谷香。

是古丝绸之路和中缅通道必经之地,无数商贾往返不绝,曾在贺宛设驿站,后成为土司的“避暑山庄”,目前,陇梁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贺宛温泉,游客常年不断,椿花塘梁子高耸云端,可观德宏和邻邦缅甸山川,沿途奇数灵石丛生,是春季登山观光旅游的好去处。

清平乡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农业乡,全乡共辖9个村委会,55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507户,10922人;农业人口10922人,占总人口的96.3%,非农业人口524人,占总人口的3.7%。

按民族分:景颇族8117人,占总人口的57.5%,傣族3272人,占总人口的23.2%,汉族2248人,占总人口的15.9%,傈僳族411人,占总人口的2.9%,其他71人,占总人口的0.5%;全乡共有森林面积20万亩,国有林5万亩,集体林15万亩;耕地面积28944亩,水田11664亩,旱地17280亩,以粮食生产为主,主要经济作物:甘蔗、水稻、麻竹、茶叶。

“广外村”的名称来源据村里的税务局退休老干部祈勒乔老先生讲述是这样得来的:大约在200年前,广外村这个地方发生了一次战争,傣族士兵对居住在广外的景颇族发起了侵略战争,广外景颇人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发组织起来,和傣族战斗。

“广外”一词原为傣语,在汉语里的意思是“枪丢失的地方”。

1954年建乡,当时广外山官和陇川土司经过开会协商讨论,将“广外”改为“拱外”。

之所以改名是因为有两层含义:①“广外”傣语意思为坝撇(不要骗你),带有歧视的含义;②“广外”因为山官所在,有山官寨的,要用山官名字“拱外”。

广外村现居住有300多户,共1304人,现在村里的姓氏主要有,祈姓(寨子)、石姓(占大头)、董姓(第二)、张姓、孙姓、尹姓、杨姓、徐姓、刀姓和郑姓。

在以上这些姓氏中,祈姓是广外村的主体,约占80%之多,其中尹姓,杨姓和徐姓是汉族,其余都是景颇族。

尹、杨、徐由于长期居住在广外村,很多风俗习惯也已经与景颇族融合。

广外村的家庭结构类型主要为:主干家庭占大多数,扩大家庭共有7家,其中祈姓就占了5家,还有少量的核心家庭。

五、经济生活据资料记载,景颇族是中国境内最早实行刀耕火种的民族之一。

景颇族祖先最早发源于青藏高原,之后逐渐向云南边境的亚热带雨林迁徙。

在这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他们不断改变生活生产方式,以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经历了游牧——狩猎——采集——刀耕火种的物质文化变迁,形成景颇族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

解放前,景颇族社会处在一种带有部落痕迹的封建社会领主社会经济形态,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景颇族的社会面貌、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总体上仍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特别是在整个中华民族总体达到小康社会,进一步迈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越来越落伍掉队。

我们可以先来看广外村的经济变迁,从中来分析景颇族经济的现状。

广外村的老人介绍,广外村的经济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50年代到60年代主要农作物为稻谷,稻谷又分为水稻和旱地。

因为景颇族贫穷落后生产技术不发达,因此,水田少,仍然是以刀耕火种为主的生产方式。

旱地就是我们所说的刀耕火种,刀耕火种有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称为“于劝格罗”就是无轮作刀耕火种,实行不挖不犁耕作,一块地只种一年就弃耕休闲,形成一个有序的垦休循环圈,可栽种棉花、大豆和小米;第二种类型称为“于遮格罗”即轮作刀耕火种,其耕作方式为第一年砍伐焚烧、播种、收割,第二年使用锄头先铲草挖地或使用牛犁后播种、除草、收割,可栽种包谷。

除此之外,当时旱地还大量的种植大烟,饲养牲畜。

直到1957年禁种大烟,敌我矛盾发生了变化,一家只留一亩地种植大烟,其余全部铲除,到了1958年,开始了“三禁”运动,即禁种、禁吸、禁卖,这样,才彻底废除了大烟。

第二阶段为70年代到90年代,主要经济农作物为小麦、稻谷、包谷和蚕豆。

第三阶段从90年代至今,除了小麦、稻谷等一般性农作物外,开始大面积种植甘蔗,同时还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种植麻竹和茶叶等新型产业。

据祈老所说,现在德宏州由于陇川景罕糖厂的扩建,为了保证糖厂的供应,政府要求农民大量种植甘蔗,这样将原本种水稻的很多田地都占用了,无法保证粮食的供应,现在的粮食很多都是从缅甸的南坎运输过来的,如果政府不从长远考虑,为了一时的经济效益,一再扩大甘蔗的耕地面积,很难想象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什么?据乡镇府的资料统计,2011年底,广外村年初实有耕地面积为4798亩,年内增加耕地面积为139亩,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793亩,其中水田932亩,旱地3861亩。

农用土地面积合计4793亩,经营耕地10亩以下的农户为310户。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现在广外村仍然是旱地为多,水田少的局面,不光是广外村,在陇川很多景颇族的村寨现在甚至有的经济出现了倒退的现象。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农耕经济汉族老大哥走了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到建国初期已经走到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而景颇族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或者说刚刚进入刀耕火种的农耕经济状态,或者说才处在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观念根本没有形成过,在这样的状态下,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同时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景颇族同样也跟着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从互助合作、人民公社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景颇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贫富差距就越来越远,景颇族普遍贫穷这一社会矛盾就不可避免的暴露出来了,这是历史的因素之一,因为景颇族的思想观念,社会阅历还比较肤浅,商品经济的思想意识还没有根本形成,认识还比较淡薄,在这种情况下,要跟着社会发展潮流,同其他民族一道迈入市场经济的浪潮肯定会迷失方向,不知东西南北,这是历史的原因造成的;其次是政策因素导致景颇族的相当一部分农户倒退落后,因为,中央、省、州所制定的政策都是一刀切,特别是在体制改革的政策上都是一刀切。

没有适当的考虑有些少数民族地区是否能够接受和适应,全国一盘棋,对大多数民族来说是有用的,是能够启发、引导、鼓动人心的,用好、用活、用足这些政策来促进发展,脱贫致富,但是对景颇族来讲,就是有点难以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