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

《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

三一文库()〔《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欢迎阅读。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

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为政举措▲政治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

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

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

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28]▲经济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关于诸葛亮的简介资料

关于诸葛亮的简介资料

关于诸葛亮的简介资料诸葛亮,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

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人物生平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诸葛亮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

”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

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文档:诸葛亮简介

文档: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2] 。

文学《前出师表》(传为岳飞所书)《前出师表》,是中国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后主的一篇表。

当时为建兴五年,蜀汉已从刘备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外结孙吴,内定南中,励清吏政,兵精粮足;诸葛亮认为已有能力北伐中原,实现刘备匡复汉室。

表文表达了作者审慎勤恳、以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忠贞之志和诲诫后主不忘先帝遗愿的孜孜之意,情感真挚,文笔酣畅,是古代散文中的杰出作品。

《后出师表》,是三国时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一月诸葛亮二次伐魏前给蜀后主上的表章,为了与建兴五年春第一次北伐前所上表疏区别,后人题曰《后出师表》,此表始见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习氏谓“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于是,自清代始,出现了关于此表真伪问题的争辩,至今莫诀。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著作诸葛亮的著作编成《诸葛亮集》。

又名‘诸葛氏集’。

《草庐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

三国正史诸葛亮

三国正史诸葛亮

三国正史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 ,隐居于隐居于湖北襄阳隆中[3]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三国正史诸葛亮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诸葛亮生平躬耕陇亩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2]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5]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襄阳隆中(今襄阳县之西二十里),隐居乡间耕种,维持生计。

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人相信他的才干。

[6] 诸葛亮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

”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

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隆中对策主词条:三顾茅庐、隆中决策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

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

此时只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

”[7] 诸葛亮又受徐庶推荐,刘备希望徐庶引亮来见,但徐庶却建议:“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

宜屈尊以相访。

”[8]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

诸葛亮

诸葛亮

上记载就足以看出:诸葛亮在音乐方面有着很全面的修养和很鬲的艺术成就。

他既长于声乐——会吟唱;又长于器乐——善操琴;同时他还进行乐曲和歌词的创作,而且还会制作乐器——制七弦琴和石琴。

不仅如此,他还写有一部音乐理论专著——《琴经》。

另外,诸葛亮在技术发明上亦有灵巧的构想,曾发明损益连弩(诸葛弩、元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诸葛亮推演兵法,作的八阵图,直至唐代名将李靖仍十分推崇。

诸葛亮-政绩都江堰都江堰《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

有堰官”。

---诸葛亮开了堰官之先河。

这份政令内容之详细令人叹为观止,详细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当年诸葛亮用于清淤维护的石标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样仿制的不锈钢标尺替换。

而武侯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21世纪初仍被原样执行。

佤族抗英远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芦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与蜀汉丞相诸葛亮签盟归顺蜀汉朝廷,发誓镇守边关,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终遵循了这个盟约,1934年的英军进攻班洪、班老地区,佤族人牢记了这个盟约,斑老王奋起抵抗,组织佤族武装,剽牛盟誓,效忠他们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诸葛亮。

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六个少数民族供奉的“茶祖”《普洱府志古迹》记载:旧传武侯遍历六山,留铜锣于攸乐,置铜鏝于莽枝,埋铁砖于蛮砖,遗木梆于倚邦,埋马蹬于革登,置撒袋于曼撤,固以名其山。

"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当地人民还把茶树称作“孔明树”,把诸葛亮尊为“茶祖”。

时至今日,基诺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壮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诸葛亮诞辰这天举行集会,称为“茶祖会”,赏月歌舞,放孔明灯,祭拜诸葛亮。

诸葛亮-主要著作自作出师表图《隆中对》《出师表》《诫子书》《诫外甥书》《将苑》(又名《心书》)《便宜十六策》相关作品《请宣大行皇帝遗诏表》《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先主传》。

《南征表》《北堂书钞》卷一百五十八。

《三国演义》诸葛亮

《三国演义》诸葛亮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 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人物简介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 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 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 世。
人物简介
为给表代 后八。蜀
第肆部分
历史评价
历史评价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 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 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 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 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 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第贰部分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 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 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 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 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 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
主要作品
著作
《《《《集诸 便将诫草》葛 宜苑子庐。亮 十》书对又的 六(》》名著 策又,,‘作 》名《《诸编 。《诫出葛成
心外师氏《 书甥表集诸 》书》’葛 )》,。亮 ,,
书法作品
都多代诸书诸
写种就葛法葛
得字进亮艺亮

诸葛亮的十个经典故事

诸葛亮的十个经典故事

诸葛亮的十个经典故事一、三顾茅庐想当年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那可费了老鼻子劲了。

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就像追星族追大明星似的,三次跑到诸葛亮住的茅草屋去。

第一次去,诸葛亮不在家,小弟诸葛均在,刘备那叫一个失落啊。

第二次又扑了个空,张飞都不耐烦了,就想把诸葛亮家给拆了,还好刘备拦住了。

第三次去的时候,诸葛亮在睡大觉呢,刘备就恭恭敬敬地在外面等着,等诸葛亮醒了,一看这人这么有诚意,就答应出山辅佐他啦。

这刘备啊,可算是把诸葛亮这个超级智囊给请到手了。

二、草船借箭周瑜这小子,心里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就想给他使绊子。

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这明摆着是刁难人嘛。

诸葛亮倒好,他不慌不忙地说三天就行。

他算准了江上的大雾天气,弄了些草靶子绑在船上,然后让士兵在船上敲锣打鼓。

曹操那时候看不清啊,以为敌军来犯,就拼命射箭。

这箭就跟下雨似的,全射在草靶子上了。

等雾散了,诸葛亮就带着插满箭的船回去交差了,把周瑜惊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

三、舌战群儒刘备被曹操打得像个丧家犬似的,跑到东吴想联合孙权一起抗曹。

诸葛亮就跟着去了。

东吴那些谋士啊,一个个都想给诸葛亮难堪,七嘴八舌地来质问他。

诸葛亮呢,那口才就像机关枪似的,把那些人怼得哑口无言。

这个说刘备不行,诸葛亮就说刘备是汉室宗亲,仁义满天下;那个说曹操强大,诸葛亮就分析曹操的弱点,什么名不正言不顺啦,后方不稳定啦。

最后说得东吴的谋士们都心服口服,也为孙刘联盟打下了基础。

四、智激周瑜诸葛亮到了东吴,想让周瑜下定决心和曹操干一架。

他就跟周瑜说啊,曹操这老色鬼,修了个铜雀台,还说要把江东的两大美女大乔和小乔弄去放在铜雀台里呢。

周瑜一听就火冒三丈啊,因为大乔是孙策的老婆,小乔就是他周瑜的老婆。

周瑜那暴脾气,哪能忍得了这个,当场就拍桌子说要和曹操决一死战,诸葛亮这一招可真是绝了。

五、借东风孙刘联军要和曹操在赤壁大战了,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啊。

这时候诸葛亮就闪亮登场了。

他说自己能借来东风。

他在南屏山搭了个七星坛,然后在上面装神弄鬼地做法。

《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

《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

《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诸葛亮简介及典故,欢迎阅读。

诸葛亮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幼年丧父,同叔父到南阳躬耕,后追随刘备,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

蜀汉开国后,被封为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缺乏良将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为政举措政治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安抚百姓、遵守礼制、约束官员、慎用权利,对人开诚布公、胸怀坦诚。

为国尽忠效力的即使是自己的仇人也加以赏赐,玩忽职守犯法的就算是他的亲信也给予处罚,只要诚心认罪伏法就是再重的罪也给予宽大处理,巧言令色逃避责任就是再轻的过错也要从严治理,再小的善良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小过错都予以处罚。

他处理事务简练实际,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计较虚名而重视实际,贪慕虚荣的事他都不做;终于使蜀国上下的人都害怕却敬仰他,使用严刑峻法却没有人有怨言,这是因为他用心端正坦诚而对人的劝戒又十分明确正当的缘故。

可以说他是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其才能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

经济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诸葛亮——个人简介

诸葛亮——个人简介

诸葛亮——个人简介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诸葛亮——个人简介,欢迎大家阅读!个人简介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轶事典故吃瓜留子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

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

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诸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

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

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

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

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

如今,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

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神机妙算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

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 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

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

诸葛亮个人简历

诸葛亮个人简历

诸葛亮个⼈简历 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智者,你想更深⼊的了解⼀下他吗?那不如⼀起看看店铺⼩编为⼤家精⼼整理的“诸葛亮个⼈简历”,欢迎⼤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诸葛亮个⼈简历 诸葛亮(181年8⽉10⽇⺒时,即⾟⾣年丙申⽉癸丑⽇丁⺒时—234年10⽉8⽇),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名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东汉末期徐州琅琊阳都⼈(今⼭东省沂南县)。

⻘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地⽅上称其卧⻰、伏⻰。

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和建⽴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

刘备死后,诸葛亮受封爵位武乡侯,辅佐刘禅,成为蜀汉政治、军事上的实际领导者。

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追谥为忠武侯。

后世常尊称诸葛亮为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后已”,是中国传统⽂化⾥忠⾂与智者之代表。

⽣平事迹 躬耕南阳 诸葛亮⽗亲诸葛圭早逝,诸葛亮与其弟诸葛均便由叔⽗诸葛⽞抚养。

后来朝廷选朱皓代替诸葛⽞之职,⽽诸葛⽞⼜与荆州牧刘表有旧交,便带同诸葛亮前往依附。

诸葛⽞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隐居南阳卧⻰岗,晴耕⾬读。

诸葛亮平⽇好念梁⽗吟,常以管仲、乐毅⽐拟⾃⼰,当时的⼈对他的⾃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韬相信他的才干。

东汉末年,天下⼤乱,中原地区军阀混战,⼠⼤夫⼤批来到荆州避战。

诸葛亮与当时荆州名⼠司⻢徽、庞德公、⻩承彦等结交。

⻩承彦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有丑⼥,⻩头⿊⾊,⽽才堪相配。

(听闻你选择妻⼦;我有⼀丑⼥⼉,⻩头发、⿊⽪肤,⽽才华堪相配于你。

)”诸葛亮答应这⻔亲事后,⽴即迎娶⻩⽒。

当时的⼈都以此作笑话,乡间有谚语为证:“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

” 草庐对 主条⺫:草庐对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

后来司⻢徽与刘备会⾯时,表⽰:“儒⽣俗⼠,岂识时务?识时务者为俊杰。

此间⾃有卧⻰、凤雏。

(那些儒⽣乃⻅识浅俗之⼠,岂会认识时势事务?认识时势事务者才能成为英俊豪杰。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

诸葛亮的故事关于诸葛亮的故事(通用14篇)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诸葛亮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诸葛亮的故事篇1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远扬盛名,名传古今。

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而且一生忠贞于她。

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得到黄硕温柔的照顾。

诸葛亮和黄硕夫妻情感的亲密,世上恐怕无人可比。

诸葛亮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

当时关中混乱,中原鼎沸之际,襄阳是各地达官贵人、商贾士子避难的地方。

诸葛亮一家来到襄阳城外20里的隆中,以耕种为生。

诸葛亮25岁时,叔父故去。

他的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诸葛惠远嫁到南漳,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

诸葛亮当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古代,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和小媳妇成双成对。

像诸葛亮这样25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他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了一些鸡皮疙瘩,让人瞧见身上就发凉发冷,但她的善良远近闻名。

黄硕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的一段情节:蜀国与东吴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领死的死、亡的亡,刘备也在此战役中病死在白帝城。

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

为挽救危局,设下八卦连环阵,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

在千钧一发之时,就是这个黄承彦突然出现在八卦阵内,把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领出阵外。

他破了诸葛亮的连环阵,救了几十万条性命。

这里有一段笑话,是调侃诸葛亮与黄硕的。

笑话说诸葛亮与黄硕成亲是黄承彦做的大媒。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三篇】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三篇】

【导语】诸葛亮,中国三国时期蜀汉丞相,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家、发明家。

207年,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随刘备转战四⽅,建⽴蜀汉政权,官封丞相。

下⾯是⽆忧考整理的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诸葛亮故事1:诸葛亮三⽓周瑜的故事】 孙刘联合破曹,周瑜⽓量狭⼩,多次设计害诸葛亮不得。

⼀⽓,周瑜在孙刘破曹战中受伤,被诸葛亮调赵云先夺城池,周瑜怒⽕攻⼼; ⼆⽓,周瑜孙权⽤美⼈计,⽢露寺招亲,骗刘备⾄吴,企图谋害,被孔明识破,周瑜赔了夫⼈⼜折兵; 三⽓,周瑜⼜⽣⼀计,明取西川,暗夺荆州,⼜被诸葛亮识破,差点被活捉。

周瑜⽓急⼜加之旧伤复发,不治⾝亡,被⽓死前⼤呼:"既⽣瑜,何⽣亮!"【诸葛亮故事2: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很妒忌。

有⼀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上交战,⽤什么兵器?”诸葛亮说:“⽤⼸箭。

”周瑜说:“对,先⽣跟我想的⼀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负责赶造⼗万⽀。

这是公事,希望先⽣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万⽀箭什么时候⽤?”周瑜问:“⼗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天造好,必然误了⼤事。

”周瑜问:“先⽣预计⼏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受惩罚。

”周瑜很⾼兴,叫诸葛亮当⾯⽴下军令状,⼜摆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到江边来般箭。

”诸葛亮喝了⼏杯酒就⾛了。

鲁肃对周瑜说:“⼗万⽀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迟延,造箭⽤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 鲁肃见了诸葛亮。

三国人物之诸葛亮简介

三国人物之诸葛亮简介
• 一、个人简介 • 二、人物生平 • 三、艺术造诣 • 四、主要文学作品 • 五、个人发明 • 六、(拓展)相关歇后语
一、个人简介
• 别名: 孔明,伏龙,卧龙,武侯 • 出生: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 • 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
录尚书事、假节 • 爵位:武乡侯、武兴王(东晋
追封)谥曰忠武侯
主要文学作品
《后出师表》
téng
五、个人发明
诸 弩时射杀主守塞称伤,间十要城。葛作力在内支用池连元很较 能 箭 来 和弩戎强短 发 , 防 营馒回 需 葛 头,朝 要 亮 状头,拿用顶:过面替49诸泸粉人缺个葛水合头点人亮而面用:头平不裹以但祭得名。定得以祭是祀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孟,肉祀体,获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按做积单蛇(螣蛇)为四奇。次即幌力器。班讯息,其后果然脱险。另一习成、兵木日( 白 虎 ) 、 鸟 ( 朱 雀 ) 、木动步具师俗 人重无诸头飘 浮 的 纸 灯 笼 , 系 上 求 救 的制 货 行 。为 四 正 , 龙 ( 青 龙 ) 、 虎量法的 箱 式流得 救 。 他 算 准 风 向 , 制 成 会八 阵 中 , 天 、 地 、 风 、 云偏使带 的 运马被 司 马 懿 围 困 于 阳 平 , 无 法八阵图共 计 六 十 四 个 小 阵 。大用有 人 输孔明灯又 叫 天 灯 。 诸 葛 孔 明,。
绘画篇:
诸葛亮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他的画作既取材于 现实生活(如南中少数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丰富 的想象(如神龙等),而且构图宏伟,场面博大。
书画篇 :
诸葛亮喜爱书法能写多种字体,篆书、八分、草 书都写得很出色。
《前出师表》
诸葛亮的主要 文学作品主要有:
《后四出师、表》
《前出师表》 《诫子书》

诸葛亮的故事【8篇】

诸葛亮的故事【8篇】

诸葛亮的故事【8篇】诸葛亮(181—234),中国百姓心目中能掐会算、聪明绝顶的人。

他生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世,受刘备三顾茅庐知遇情,辅佐刘备干得一番大事业,成为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诸葛亮幼丧双亲,跟随叔父诸葛玄移家豫章,后至荆州(今湖北襄阳城西),在隆中躬耕读书,隐居十余年。

207年后,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功勋卓著,官拜丞相。

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而且善于治国治军。

他也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家庭教育,为人师表。

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治军,而且严于律己,注重家教。

诸葛亮择妻不重外貌,而重德才;他虽权倾朝野,却从不贪财。

他在成都郊区的田产,是刘备得了益州后赐赏给他的金银购买的,后来未增置田产。

诸葛亮上表于后主说,臣家在成都,有桑树800株,薄田15顷,一家可以温饱。

臣随身衣食都是官府供给,决不别作经营,增长私产一寸。

臣死以后,如查出有多余的财物,那就是对不起国家。

诸葛亮一直以俭朴治家,临终前家里家外没有多余的财产,也给后辈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诸葛亮经常告诫家人要注意修身、善德、明志、致远、勤学、励精、冶性,不能依靠父辈的权势搞特殊化,并要孩子们到艰苦的地方去接受锻炼、考验。

诸葛亮早年无子,便把哥哥诸葛瑾之次子诸葛乔过继为嗣子。

诸葛乔入蜀以后,诸葛亮注意对他从多方面教育培养,要求孩子从小要立下志向,刻苦读书,沉稳安静,勤俭朴素,并且把这些要求都一一写下来经常对照检查。

后来,诸葛乔做了“驸马都尉”,这本来是京城里既坐享清福又地位显赫的官位,但诸葛亮却不允许他在成都过这种优越的生活。

那时候,诸葛亮常领兵屯驻汉中,部队给养需要从蜀地输送,诸葛亮便令诸葛乔参加押运粮草的工作。

此间,诸葛乔常年奔走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千里运输线上,其艰苦是可想而知的。

诸葛亮在给兄长的信中解释说:诸葛乔按理本来是可以回到成都去的,但是诸将弟子都在押送军需物资,大家理应同甘苦,共荣厚,所以我命令他带五六百兵士,同诸将子弟一直在山谷中运送粮草物资。

人物小传-诸葛亮

人物小传-诸葛亮

人物小传-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奇才之一。

他出生于今天的中国四川省绵竹县,家境贫寒但家教严谨。

少年时期,诸葛亮勤奋好学,善于琴棋书画,尤其熟悉儒家经典和军事战略。

诸葛亮之名早在东汉末年已闻名于世,而他真正展露才华的时候是在蜀汉刘备来到巴蜀时。

刘备听说诸葛亮有睿智过人的才能,亲自上山相见。

两人一见如故,结下了深厚的师徒之谊。

刘备称赞他为“卧龙先生”,并把他招致身边,从此,诸葛亮开始为刘备效力。

在蜀汉的历史上,诸葛亮被誉为“诸葛武侯”,是刘备的重要谋士,被尊为军国之师。

他给刘备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军事战略和对策,使刘备成功建立了蜀汉政权。

他提出“以民为本”,推行土地改革和减轻赋役等政策,使百姓得到了更好的生活。

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外,诸葛亮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他的代表作《出师表》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这篇表述他为了争取增援而致使刘备的辞表,形容十分激昂动人,充满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之情。

然而,在蜀汉后期,诸葛亮的一系列征战并未取得太大成功,甚至在攻打南方时因病去世,享年53岁。

然而,他的政治智慧和聪明才智,使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诸葛亮被后世各界公认为智慧的象征,他的修养、胸怀、智慧和勇气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

他为人谦逊、宽厚,乐于助人,备受百姓爱戴。

诸葛亮逝世后,后世称呼他为“卧龙先生”,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成为儒家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我们研究历史和思考未来的过程中,诸葛亮的故事告诉我们:知识和智慧是改变命运的力量,以智取胜,比任何武力都更加重要。

他成为了人们永远敬慕和学习的楷模,也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的资料

诸葛亮的资料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人物之一。

诸葛亮以智谋高绝、胆略过人而享有盛誉,被后世尊称为“军师神算”。

诸葛亮出生于河北涿郡涿县,家境贫寒。

他自幼聪慧过人,渴望学习,常常挑灯夜读。

他经过勤奋努力,掌握了儒家经典文化和历史知识,成为一位博学而才华出众的士子。

早年,他曾游历名师门下,广泛学习各种学问,尤擅长兵法、计谋等军事领域。

在刘备起兵蜀地抵御东吴和曹魏的战乱时期,诸葛亮出任了刘备的军师和重要谋士,协助刘备建立起了蜀汉政权,并为之出谋划策。

他的军事才能和治国策略使得蜀汉国力得以恢复和发展。

诸葛亮领导蜀汉政府的时候,实行温良恭谦的政策,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在对抗曹魏的战争中,诸葛亮经常运用计谋出奇制胜,令人赞叹不已。

他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军事才能,多次击败了曹魏的大军,保卫了蜀中边疆。

他巧妙利用地形和气候条件,设下连环计,使得敌军无计可施。

在火烧赤壁之战中,他主导了东吴蜀汉联军的胜利,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策划。

除了军事才能,诸葛亮还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理论家。

他提出了“兴义治权”的治国思想,主张以德治国,以政治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以人民为中心。

他努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推行农田利用政策,兴办水利工程,招才纳士,打击贪官污吏,倡导节俭和廉洁。

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蜀汉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诸葛亮在政治事务之外,也是一位文学家和学者。

他广泛涉猎文化领域,写有众多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诸葛亮集》。

他的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包括诗歌、文章、演讲等多种形式,文笔优美,情感深沉,被后世誉为文学家兼军事家。

诸葛亮一生为国家和人民奋斗,直到智取荆州后不久因体弱而去世,享年53岁。

他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尊奉为“草木皆兵”的卧龙军师。

他智勇过人、忠诚无比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至今被后人称颂和敬仰。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

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介绍
摘要:
1.诸葛亮简介
2.诸葛亮的才能和智慧
3.诸葛亮的军事和政治成就
4.诸葛亮的历史影响和文学形象
正文: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被誉为千古奇才。

他精通军事、政治、文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诸葛亮的才能和智慧被广泛认可。

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对战争、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

在军事上,他发明了木牛流马等军事器械,提出了八阵图等作战方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在政治上,他提倡法治,重视民生,实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政策,使蜀汉国家强大、人民安居乐业。

在文学上,他的散文、诗词都有很高的成就,被誉为文学巨匠。

诸葛亮的军事和政治成就得到了历史的肯定。

他成功地协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并在刘备死后,独自撑起了蜀汉的江山。

他多次北伐中原,虽然未能最终实现统一中国的梦想,但他的军事才能和坚定信念得到了世人的敬仰。

他在政治上实行的一系列政策,为蜀汉国家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的历史影响和文学形象深入人心。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他成为了智慧的化身,被誉为“三国第一谋士”。

他的故事和形象被广泛流传,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战争经济对蜀汉百姓带来的灾难——兼评诸葛亮的历史责任论战争经济对蜀汉百姓带来的灾难——兼评诸葛亮的历史责任作者:范文琼本文摘自:《高等函授学报》2006年10月期长期以来,诸葛亮是受到人们普遍尊崇的历史人物。

这除了他神一样的智谋外,还在于他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执着精神和清廉正直无私的人品。

但是,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仅仅只看他的人品,而应从大处着眼来看他对历史的作用。

作为蜀汉政权的政策制定者,诸葛亮治蜀期间执行的是一条一切为战争服务的治国策略,其结果是给蜀汉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蜀汉政权的稳定留下了隐患,使得蜀治政权仅有13的短命历史。

下面试从诸葛亮执行的经济政策、对少数民族的政策等方面加以论叙。

一、“民不怨”的实质所在自战国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后,四川就成了中国旱涝保收的大粮仓。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赞四川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郦道元写得更清楚:“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世号陆海,谓之天府。

”(《水经注》)可是,这样一个富饶的天府之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按诸葛亮自己的说法,竟是“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太平御览卷八百一十五》)我们知道,蜀锦以质精闻名于世,左思在《蜀都赋》中赞美蜀锦曰:“阛阓之里,伎巧之家。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而当时“江东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妙”(《丹阳记》),所以,“三国时,魏则市于蜀,而吴亦资西道。

”(《太平御览》卷一百八十五布帛条)由此可知,蜀锦已成为蜀汉对外贸易的主要经济来源。

面对已被战争搞得“民贫国虚”的蜀汉,诸葛亮当时只有把目光转向唯一可创收的蜀锦上了。

这决非耸人听闻,由于连年战争,蜀汉从上至下,大多数人生活都十分清贫。

身为丞相的诸葛亮仅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大将军费祎“家不积财,儿子皆令衣素食,出入不从车骑,无异凡人”(《三国志•费袆》);大将军姜维“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三国志•姜维传》);曾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的董和“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三国志•董和传》);车骑将军邓芝终不治产业,妻子不免饥寒,死之日,家无余财(《三国志•邓芝传》)。

这些蜀汉“中央级”官吏们的生活尚且如此清苦,一般老百姓的日子之苦就可想而知了。

造成天府之国贫困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连年战争。

诸葛亮27岁出山, 54岁去世,他的后27年是在战争中渡过的。

特别是蜀汉建立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几乎打的都是大仗、恶仗,特别是以弱小的蜀汉,硬要不自量力去攻击强大的曹魏,不倾全国之力,难以支撑这沉重的战争,而战争的结果也势必造成“民贫国虚”的局面。

由于蜀汉未设史官,没有史书明确记载蜀汉百姓的悲苦史实,但仔细查找,还是能找到不少佐证。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了张俨《默记》说蜀汉国小力微,又常主动攻打强大的曹魏,连年北伐的结果,造成了“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

“荒残”的是什么?是天府之国肥沃的土地,“苦其役调”的是谁?当然是天府的百姓。

至于那些上层豪绅富户是不是“苦其役调”呢?让我们来看一则史实: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

云驳之曰:“霍去病以为匈奴未灭,无用家为。

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须天下都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及其宜耳。

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

”先主即从之。

(《三国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这则史料清楚地说明,为了换取当地豪绅地主及官吏对蜀汉政治的支持,对他们的网开一面是暂时的,待到安定后,“然后可役调”了。

为了战争,蜀汉政权是“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三国志•杨洪传》),把全民都发动起来,这是典型的全民皆兵之战。

不过正因为如此,官民同苦,与贪官污吏腐败所造成的民苦不同,所以老百姓的怨言就少些。

史书赞蜀汉是“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袁子》),多么好的赞美词,但赞美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民尽其力”。

何谓“民尽其力”?全民皆兵也,老百姓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拿出来用于战争。

而“行法严而国人悦服”也值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蜀记》),这说明诸葛亮在“刻剥百姓”,老百姓的怨恨自君子与小人都有,是普遍的怨恨而非一部分人。

二、蜀汉政权对少数民族的剥削与压榨为了战争,诸葛亮可以说调动了国内的一切力量和物资,其掠夺也是不择手段。

蜀中多盐井,以广都县为例,“有盐井、渔田之饶,大豪冯氏有鱼池、盐井,县凡有小井十数所。

”(《华阳国志》卷3《蜀志•广都县》)这说明在蜀汉政权建立之前,其地的盐井多为私人经营。

盐井之利是十分可观的,诸葛亮治蜀后,改变了盐井的性质,“定芖、台登、卑水三县去郡三百余里,旧出盐铁及漆,而夷徼久自固食。

嶷率所领夺取,署长吏焉……遂获盐铁,器用周赡”(《三国志•蜀书•张嶷传》)。

这段记述明白无误地说明,蜀汉政权把私人的盐井收归国有,是无偿的“率所领夺取”,是明目张胆的掠夺。

史称诸葛亮七擒孟获最终感动了孟获,“赦孟获以服南方,故终亮之世,南方不敢复反”(《三国志•马良传》,注引《襄阳记》)。

但史实并非如此: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讨,鉏尽恶类。

(《三国志•蜀志•李恢传》)亮至南……以凯为云南太守,封阳迁亭侯。

会为叛夷所害。

(《三国志•蜀书•吕凯传》)越嶲郡自丞相亮讨高定之后,叟夷数反。

(《三国志•蜀书•张嶷传》)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

征W降都督张翼还,以忠代翼。

忠遂斩胄,平南土。

(《三国志•蜀书•马忠传》)越嶲蛮夷数反,杀太守,是后太守不敢之郡。

(《资治通鉴》卷七十四,正始元年)三年春,使越嶲太守张嶷平定越嶲郡。

……是岁,汶山平康夷反。

……秋,涪陵属国民夷反。

(《三国志•后主传》)上述记载说明,从降服孟获到诸葛亮去世,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事与愿违的局面呢?答案只有一个:诸葛亮的战争经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压榨太甚。

《三国志•蜀书•李恢传》中记得很清楚:“南土平定,……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是费用不乏。

”《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中也有相同记载:“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牛提孟琰、及获为官属。

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

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

”也就是说,凡一些可用于战争的物资,都统统搜刮来以作军用,在这样沉重的剥削下,南方少数民族能不叛乱吗?在蜀汉灭亡前夕,当后主刘禅见魏兵已快兵临城下时,曾计划退守南中,光禄大夫谯周不同意,认为“南方远夷之地,平常无所供为,犹数反叛。

自丞相亮南征,兵势逼人,穷乃幸从。

是后供出官赋,取以给兵,以为仇怨,此患国之人也。

今以穷迫,欲往依恃,恐必复反叛。

”(《三国志•谯周传》)这里直接点明诸葛亮以“兵势逼人”,南方屈于兵势,不得不“穷乃幸从”,也明确点出蜀汉政权逼迫南方少数民族“供出官赋,取以给兵”,所以结下了“仇怨”。

三、蜀汉战争带来的民生凋敝刘禅在走投无路时,只好向魏投降。

他遣尚书郎李虎送士民薄给邓艾,上面记载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甲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资治通鉴》卷七十八,景元四年)《三国志•蜀书•后主传》注引王隐《蜀记》也有类似记载:“领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吏四万人。

”笔者很难相信这个数字,因为它给人的震惊实在无法形容。

刘备入川前,“今益州户口百万,土沃财富”(《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建安十六年)。

益州有多大呢? 1915出版的《辞源》有如下解释:“益州:州名,汉置,今四川省地,后汉益州刺史治雒,即今四川省广汉县,后徙治成都。

蜀治以后因之,北周废。

”由此可知,有户口百万的益州所辖之地,仅只四川成都平原的一部分,而蜀汉政权统治的地盘,除了今天的四川全省外,还包括今云南和贵州以及广西的大部分以及陕西的南部地区,面积扩大了10倍有余,在这么大的区域内,仅只剩下“男女九十四万”,还不及刘备入川前益州这一小块地方的三分之一。

仅仅经过十几年的战争,人口却锐减到如此骇人听闻的程度,能不令人震惊吗?在封建时代,人口的增减是衡量社会安定与否及经济状况的标尺,那么蜀汉的人口都哪里去了?这里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从蜀汉建立,除了最后灭亡时是“外敌入侵“外,其它的战争都是诸葛亮的主动出击,也就是说,都是发生在蜀汉境外。

所以,蜀汉人口锐减的原因只有一个答案:死于战争。

这个数字还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蜀汉战争经济给百姓造成的深重灾难。

想想看,区区九十四万人,要养活十万二千将士及四万官吏,老百姓身上负担之重压迫之惨不是很清楚了吗?何况,我们也知道,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兵力都在十万以上,战线长,路途崎岖,后勤保障和物资供应所需人数,更是远远超过作战部队的人数。

一般的战争规律,像这种长距离作战,后勤人员的人数大约是作战兵力的六倍,诸葛亮的北伐,即使有所谓的“木马流牛”,即使在汉中采取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但后勤人员也不会少于作战兵力的2到3倍。

这样一个令人震惊的人口比例,再次证明了蜀汉政权实际上是一架速运转的战车,而连年高速运转使这架战车磨损过度,所以,蜀汉政权的垮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说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描叙的“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只是一个梦想。

诸葛亮以毕生的精力把他非凡的才智像赌注一样投向这个梦想,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历史的悲剧,更是蜀汉政权统治下百姓的悲剧。

刘备在称帝后的第三年就去世了,蜀汉“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而后主刘禅不过是个傀儡,他“以亮为丞相,委以诸事,谓亮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亮亦以禅未闲於政,遂总内外”,所以诸葛亮实际上是蜀汉政权的决策者,是蜀汉战争经济的缔造者和执行者。

一个素以富饶而著称的天府之国,被搞得“民贫国虚”,使得“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人口锐减到仅剩二十八万户,造成这一切深重灾难的是谁?不正是蜀汉战争经济的缔造者和执行者诸葛亮吗? 对于这种把一切经济都纳入战争的轨道、一切为战争服务的政策,笔者称之为“战争经济”。

对于诸葛亮的战争经济给蜀汉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历史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我们。

我们不能因为诸葛亮为政清明、为官清廉、为人无私,甚至因为有非凡的才智,就忽视他对历史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就对他辅政下的老百姓的深重苦难视而不见,更不能因为他个人的完美人格而不能清醒认识他所造成的历史灾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