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加班费的成功案例2020年
主张法定节假日的加班费的相关案例

主张法定节假日的加班费的相关案例
近年来,随着劳动者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费的争议逐渐增多。
以下是一个相关案例,以供参考。
李先生是某公司的一名员工,平时工作勤奋,经常需要加班。
然而,公司并未按照国家规定支付法定节假日的加班费。
李先生在多次与公司沟通无果后,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李先生咨询了律师,并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工资单、加班记录等。
律师帮助他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法定节假日的加班费及相应的赔偿。
经过调查和审理,仲裁委员会认为李先生在法定节假日确实存在加班情况,公司未支付加班费违反了国家法律规定。
最终,仲裁委员会裁定公司向李先生支付法定节假日的加班费及赔偿。
此案例中,李先生通过法律手段成功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对于其他劳动者来说,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也可以寻求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此案例也提醒用人单位应重视劳动法律法规的遵守,规范加班管理,及时支付员工的加班费。
否则,一旦被劳动者提起仲裁或诉讼,用人单位将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总之,法定节假日的加班费是劳动者应得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应了解自己的权益,增强维权意识;用人单位也应遵守法律法规,规范管理,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主张加班费胜诉案例

主张加班费胜诉案例近年来,随着劳动法意识的增强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开始主张自己的加班费权益,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下面列举了10个主张加班费胜诉的案例,以展示劳动者维权的成功经验。
1. 案例一:小王是一家外企的销售人员,由于工作压力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然而,公司却未给予他加班费。
小王通过法律途径向公司主张自己的权益,并最终胜诉,公司被判支付加班费。
2. 案例二:张女士是一家餐饮企业的服务员,工作时间常常超过法定工时。
她向公司提出加班费要求,但遭到拒绝。
张女士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法院最终判决公司支付她相应的加班费。
3. 案例三:李先生是一家制造企业的工人,由于工作量大,经常需要加班加点。
然而,公司一直以来未支付他加班费。
李先生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诉讼,最终获得了加班费的赔偿。
4. 案例四:王先生是一家IT公司的程序员,由于项目紧急,他被要求加班工作。
然而,公司却未支付他加班费。
王先生将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决公司支付他加班费。
5. 案例五:刘女士是一家快递公司的配送员,由于工作量大,她经常需要加班送货。
然而,公司却未支付她加班费。
刘女士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最终成功获得了加班费的赔偿。
6. 案例六:小张是一家酒店的服务员,由于酒店经常举办大型活动,他经常需要加班。
然而,酒店却未支付他加班费。
小张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最终赢得了加班费的胜诉。
7. 案例七:陈先生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工程师,由于项目紧急,他经常需要加班工作。
然而,公司却未支付他加班费。
陈先生将公司告上法庭,最终获得了加班费的赔偿。
8. 案例八:赵女士是一家餐厅的厨师,由于餐厅繁忙,她经常需要加班烹饪。
然而,餐厅却未支付她加班费。
赵女士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最终成功获得了加班费的赔偿。
9. 案例九:杨先生是一家物流公司的司机,由于物流业务繁忙,他经常需要加班送货。
然而,公司却未支付他加班费。
杨先生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最终赢得了加班费的胜诉。
主张加班费胜诉案例

主张加班费胜诉案例近年来,随着劳动法的逐渐完善,加班费成为了广大劳动者争取自身权益的重要诉求之一。
下面将列举10个关于主张加班费胜诉的案例,以展示劳动者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案例一:某公司员工甲提起加班费纠纷诉讼,法院判决公司支付甲加班费。
根据劳动合同和加班记录,法院认定公司存在未支付加班费的行为,且公司未能提供合理解释,因此判决公司支付甲加班费。
2. 案例二:某餐饮企业员工乙因长期加班未得到加班费而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经过审理后认定,乙的工作时间明显超出法定工时,且公司未能提供合理解释。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乙加班费。
3. 案例三:某快递公司员工丙因长期加班未获得加班费而诉诸法律。
法院通过调查发现,公司存在将加班时间计入正常工时的行为。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丙加班费,并要求公司改善加班管理制度。
4. 案例四:某互联网公司员工丁因加班费问题与公司发生纠纷,最终向法院起诉。
法院根据丁的加班记录和劳动合同,判断公司存在不支付加班费的行为,并判决公司支付丁加班费。
5. 案例五:某制造业企业员工戊长期加班未得到加班费而提起诉讼。
法院通过调查发现,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加班管理制度,且戊的加班时间明显超过法定工时。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戊加班费。
6. 案例六:某连锁超市员工己因长期加班未得到加班费而诉诸法律。
法院通过调查发现,公司未能提供完整的加班记录,且存在将加班时间计入正常工时的行为。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己加班费。
7. 案例七:某酒店员工庚因加班费问题与公司发生纠纷,最终向法院起诉。
法院根据庚的劳动合同和加班记录,判断公司未能支付庚加班费,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庚加班费。
8. 案例八:某建筑公司员工辛长期加班未获得加班费而提起诉讼。
法院通过辛的加班记录和劳动合同,判断公司存在未支付加班费的行为,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辛加班费。
9. 案例九:某咨询公司员工壬因加班费问题与公司发生纠纷,最终向法院起诉。
加班费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科技公司被告:张某原告某科技公司诉称,被告张某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在原告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
根据公司规定,员工每周工作5天,每天8小时,超过规定工作时间视为加班。
原告认为,被告在上述期间内存在多次加班,但未向原告提出加班申请,也未提供加班证明,故未支付被告相应的加班费。
现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加班费共计人民币XX万元。
被告张某辩称,其在原告公司工作期间确实存在加班情况,但原告公司并未按照规定支付加班费。
被告已向原告提出多次加班申请,并提供相关加班记录,但原告未予认可。
因此,被告要求原告支付加班费共计人民币XX万元。
二、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张某在原告公司工作期间,存在多次加班事实。
原告公司虽制定了加班管理制度,但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在被告提出加班申请后,原告公司未及时给予答复,也未提供加班记录。
法院认为,原告公司作为用人单位,有义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劳动标准的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法院判决如下:1. 原告某科技公司应支付被告张某加班费人民币XX万元。
2. 原告某科技公司应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三、案例分析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加班费的计算和支付。
以下是针对本案的分析:1. 加班费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费:(1)加班工资基数:按照劳动者本人上一个月的工资收入确定。
(2)加班工资比例:根据加班时间长短,按照下列比例支付:- 工作日加班:不低于工资的150%;- 周末加班:不低于工资的200%;- 法定休假日加班:不低于工资的300%。
本案中,原告公司未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应按照上述标准计算加班费。
举证加班费成功案例

举证加班费成功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在某家互联网公司。
小张是这家公司的一名员工,由于项目紧急,公司要求他加班加点完成任务。
在一次加班后,小张发现自己的加班费并没有按照公司规定发放,于是他决定举证争取自己的权益。
首先,小张收集了自己的加班记录,包括加班的具体日期、时间以及加班的原因。
他还找到了公司的加班费发放规定,确认了自己的加班情况符合公司规定的加班费发放标准。
其次,小张准备了相关的证据材料,包括加班记录表、工资条等。
他还找到了
公司内部的相关规定文件,证明自己的加班费确实应该按照规定发放。
接着,小张向公司提出了书面申请,要求公司按照规定发放自己的加班费,并
附上了自己的证据材料。
在申请中,他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诉求,要求公司尽快处理并给予答复。
最后,小张在申请后不久收到了公司的回复,公司表示会对他的加班费情况进
行核实,并在第二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小张多次与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沟通,最终成功地拿到了自己应有的加班费。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发。
首先,员工要了解公司的加班费发放
规定,确保自己的加班情况符合规定。
其次,要及时收集和整理加班的相关证据材料,以便在需要时能够举证证明自己的加班情况。
最后,要善于与公司进行沟通,通过合理的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争取自己的权益。
总之,举证加班费成功并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员工要有明确的规定意识,
及时准备好相关的证据材料,善于与公司进行沟通,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这个案例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也希望大家都能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主张加班费胜诉案例

主张加班费胜诉案例:王某诉某公司加班费案背景王某是某公司的一名员工,从事销售工作。
由于公司业务繁忙,王某经常需要加班处理客户订单、撰写报告等工作。
根据劳动法规定,加班工作应当支付加班费。
然而,公司未向王某支付加班费,王某对此感到不满,并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过程1. 提起诉讼王某找到了一家知名的劳动法律服务机构,并委托他们代理此案。
律师与王某详细了解了王某的工作情况,并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工作记录、加班记录、工资条等。
律师认为王某有权获得加班费,并建议王某提起诉讼。
律师代表王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律师在起诉状中详细列出了加班的具体时间和工作内容,并提供了相关证据支持。
2. 庭审过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了王某的案件,并安排了庭审。
庭审过程中,律师向仲裁委员会提交了王某的证据,包括工作记录、加班记录和工资条。
律师还详细说明了劳动法对加班费的规定,并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支持王某的主张。
公司作为被告出席了庭审,并提出辩护意见。
公司辩称加班是王某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属于加班的范围,因此不需要支付加班费。
公司还提供了一些王某的工作报告作为证据,试图证明加班是王某履行职责的一部分。
3. 裁决结果经过庭审,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最终作出裁决。
仲裁委员会认为,根据劳动法规定,加班工作应当支付加班费。
王某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曾经加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加班费。
而公司提供的工作报告并不能证明加班是王某履行职责的一部分。
仲裁委员会裁定公司支付王某加班费共计人民币10,000元,并要求公司在裁决生效后的15个工作日内支付。
公司对此裁决不服,提出上诉。
4. 上诉及终审公司对仲裁裁决不满,决定向法院提起上诉。
上诉程序中,律师代表王某提交了上诉状,并详细列出了仲裁裁决的错误之处,并提供了更多证据支持王某的主张。
法院受理了公司的上诉,并进行了终审。
在终审过程中,法院对王某和公司的证据进行审查,并听取了双方的辩论意见。
主张加班费胜诉案例

主张加班费胜诉案例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工作时间合理性的重视,加班费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劳动者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寻求加班费的赔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关于加班费胜诉案例的详细情况,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和影响。
在这个案例中,一位名叫小李的劳动者因加班问题起诉了其雇主公司。
小李在公司工作期间每天加班2-3个小时,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加班费。
小李认为加班费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公司应当依法支付。
于是,小李通过律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公司支付其加班费。
在庭审过程中,小李出示了加班记录和工资条等证据,证明自己确实存在加班情况,并且公司没有支付加班费的情况。
在判决结果出来之后,法院判决公司向小李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并且要求公司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的判决结果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为其他劳动者在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加班费的支付有具体规定。
根据《劳动法》,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在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费。
同时,《劳动合同法》也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工资应当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等。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劳动者存在加班情况,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相应的加班费,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这个加班费胜诉案例的判决结果,为劳动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过程中树立了信心,也提醒用人单位在管理劳动者的加班问题上要注意遵守法律规定。
加班费作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保障和尊重。
只有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建立公平、合法的劳动关系,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通过这个加班费胜诉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有力度的。
在实际工作中,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如何解决加班工资纠纷——来自法院的六个真实判例(2020)

如何解决加班工资纠纷——来自法院的六个真实判例判例一摘要:原告(员工)与被告(用人单位)因加班费等问题产生纠纷,原告提请仲裁,但原告依仲裁裁决只获得两千多元,于是向法院起诉。
法院一审判决被告支付原告共计约一万七千元。
双方未上诉。
本案的焦点是:原告称其工资构成为底薪8000元加提成,加班另算。
原告提供了微信转账记录截图、工资单照片、微信收藏工资条及考勤汇总表(打印件)等为证据。
被告抗辩称:原告的工作岗位为销售,月工资标准为2200元加提成,不需要加班。
被告提交了工资表原件(无原告签名)、微信转账记录截图复印件及银行个人明细对账单等证据。
因此,原被告双方的证据均不充足,法官于是参照行业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来确定原告的工资标准,这有利于原告。
另外,法院对仲裁中未予确认的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给予了确认,这是对原告合法权益的认可,也是对被告不注重防范劳动法律风险的教训。
原告:洪某坚。
被告:广州拉某服饰有限公司。
原告洪某坚与被告广州拉某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拉某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一案,法院于2017年11月7日受理后,依法适用简易程序,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原告诉称:自2016年12月12日起在被告处工作,工作岗位为招商运营总监,原告未与被告签订劳动合同,月薪固定底薪为8000元加公司业绩提成,原告于2017年3月3日因被告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购买社保而离职。
被告未与原告签订劳动合同,未向原告发放2017年2月份、3月份工资及加班费,故请求法院判令:1、撤销穗云劳人仲案字【2017】833号仲裁裁决书;2、被告支付原告未签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27136元(24064元+3072元);3、被告支付原告加班工资3072元;4、被告支付原告2017年2月份工资8000元、3月份工资1152元;5、本案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被告辩称:1、原告于2017年3月3日离职,原告每月工资是2200元,被告已支付原告2016年12月的工资2280元(其中80元是提成)及2017年1月的工资3941元(2200元+1741元提成),被告未支付原告2017年2月的工资2504元及3月的工资220元,我方认可仲裁裁决的事实;2、我方认为剔除春节放假期间,原告工作50余天,但原告并没有加班,我方不同意支付加班工资;3、原告自动离职,被告没有辞退原告,也未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故被告不同意支付原告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
加班费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于2018年7月1日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一职。
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张某的月工资为8000元,工作时间为标准工作时间制。
合同中并未明确约定加班费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标准。
在工作期间,张某因公司项目需求经常加班,平均每周加班时间为20小时。
张某多次向公司提出要求支付加班费,但公司以张某的工作性质特殊、项目紧急为由,一直未支付加班费。
张某于2020年9月1日向公司提出书面辞职,并在离职前要求公司支付其从2018年7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的加班费,共计人民币10万元。
公司拒绝支付,张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
仲裁过程: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张某的仲裁申请,并依法进行了审理。
仲裁庭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张某在仲裁期间提供了工作期间的考勤记录,证明其加班情况。
仲裁庭根据张某的工资水平、加班时间以及国家规定的加班费计算标准,判决某科技公司支付张某加班费人民币10万元。
公司上诉:某科技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认为,张某的工作性质特殊,加班是工作的一部分,不应支付加班费。
此外,公司还提出,张某在离职前未履行通知义务,导致公司无法对其加班时间进行核实。
法院审理:人民法院依法受理了某科技公司的上诉,并进行了审理。
法院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本案中,张某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存在加班事实,且公司未提供证据证明张某的加班不属于工作范畴。
加班费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由:劳动争议案情简介:张某于2018年7月1日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开发工程师。
入职时,双方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约定张某的月薪为人民币10000元,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合同中未明确约定加班费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标准。
自入职以来,张某因公司项目需求,经常加班至深夜。
张某多次与公司沟通要求支付加班费,但公司以工作性质特殊、加班为自愿为由拒绝支付。
张某遂于2020年6月30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公司支付其自2018年7月起至2020年6月的加班费。
仲裁审理过程:1. 证据提交:- 张某提交了劳动合同、工作证、考勤记录、加班记录等证据,证明其自2018年7月起至2020年6月期间加班的事实。
- 公司提交了张某的工作总结、项目进度报告等证据,以证明张某的工作性质和加班为自愿。
2. 争议焦点:- 张某是否加班?- 公司是否应支付加班费?- 加班费的计算标准及数额。
3. 仲裁委员会调查:- 仲裁委员会对张某的工作环境和加班情况进行了调查,证实张某加班情况属实。
- 仲裁委员会查阅了公司规章制度,发现公司未对加班费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标准作出明确规定。
仲裁结果:仲裁委员会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实行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张某自2018年7月起至2020年6月期间加班的事实清楚,公司应支付张某加班费。
关于加班费的计算标准,仲裁委员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费:……(二)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结合张某的月薪10000元,仲裁委员会判决公司支付张某加班费共计人民币15000元。
一审判决:科技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加班争议法律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原告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与被告张某(以下简称“张某”)于2018年1月1日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张某担任公司软件开发岗位,劳动合同期限为三年。
合同中明确约定,张某的工作时间为标准工作时间,每周工作40小时,加班需经公司批准。
张某在科技公司工作期间,由于项目进度紧张,经常需要加班完成工作任务。
2020年12月,张某向科技公司提出离职,并要求公司支付其在职期间的加班费。
科技公司认为,张某加班未经过公司批准,不属于法定加班,故拒绝支付加班费。
张某遂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其在职期间的加班费。
二、仲裁委员会裁决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认为,张某在科技公司工作期间,虽然加班未经过公司批准,但考虑到其加班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项目进度紧张,且张某在加班期间完成了工作任务,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了积极影响。
因此,仲裁委员会认为,张某的加班行为应当视为事实加班,科技公司应支付张某在职期间的加班费。
三、法院审理科技公司不服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科技公司认为,仲裁委员会的裁决违反了法律规定,请求法院依法改判。
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加班费。
本案中,张某在科技公司工作期间,由于公司项目进度紧张,确实存在加班现象。
尽管张某加班未经过公司批准,但考虑到张某加班的原因系公司生产经营需要,且张某在加班期间完成了工作任务,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了积极影响。
因此,法院认为,张某的加班行为应当视为事实加班,科技公司应支付张某在职期间的加班费。
四、判决结果法院判决科技公司支付张某在职期间的加班费,包括加班工资和未休年假工资。
肖才元律师经典案例

肖才元律师经典案例一、劳动者权益保卫战:“超长加班案”肖才元律师遇到一位在一家公司工作的小李。
小李那可是苦不堪言啊,公司总是让他加班,每天工作时长严重超标,一周下来几乎没什么休息时间。
但公司却没有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相应的加班工资,小李多次和公司反映,结果就像石沉大海,一点动静都没有。
肖律师接手这个案子后,就像一位勇猛的战士一样。
他先是仔细地收集证据,找小李的同事做证人,调出公司的打卡记录,甚至还找到了小李和公司领导关于加班安排的聊天记录。
在法庭上,肖律师那是慷慨激昂啊。
他指出公司这种超长加班又不给足额报酬的行为,不仅违反了劳动法,更是对劳动者基本权益的践踏。
肖律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把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解释得明明白白,让法官和陪审团都能深切感受到小李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法院判决小李胜诉,公司不仅要补足所有的加班工资,还被要求整改加班制度呢。
这可真是大快人心啊,小李高兴得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个劲儿地感谢肖律师是他的“救星”。
二、房产纠纷的逆袭:“被霸占的祖屋”有这么一个家族纠纷,涉及到一座祖屋。
老张的祖屋被他的一个远方亲戚强行霸占了。
这个亲戚可真是无理取闹,说什么自己在祖屋里住久了就归他了,还编造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
老张心里那叫一个气啊,可是自己又不知道该怎么把祖屋要回来。
肖才元律师接下这个案子后,就开始深入调查。
他先到当地的村委会去了解这座祖屋的历史归属情况,又找了村里的一些老一辈人做见证。
原来,这座祖屋在老张家族的族谱上都有明确记载是老张家族的财产。
在法庭上,对方亲戚还在强词夺理,肖律师则不慌不忙地拿出一份份证据。
他说:“这祖屋就像一棵家族的大树,树干树枝都是老张家族种下的,您这外人怎么能随便说是自己的呢?”肖律师巧妙地把复杂的房产归属关系比喻成大家都能理解的种树和收获果实的关系。
法院判决老张胜诉,那个霸占祖屋的亲戚灰溜溜地搬走了,老张也重新拿回了属于自己家族的祖屋。
三、商业机密保卫战:“泄露的配方”一家小有名气的食品公司找到肖才元律师,说他们公司研发的一款独特食品配方被泄露了,而且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仿冒品。
上海主张加班费的劳动仲裁案例

上海主张加班费的劳动仲裁案例一、案例背景最近,上海市一名IT公司员工因为加班费问题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
这个案例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加班费问题的讨论。
二、案例过程1.员工提出申诉该IT公司员工在工作期间经常需要加班,但是公司并没有给予相应的加班费。
因此,他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
2.调解失败在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调解下,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员工坚持认为自己应该得到加班费,而公司则认为他们已经按照法律规定支付了相应的薪资。
3.庭审进行由于调解失败,该案件进入庭审阶段。
在庭审中,双方进行了充分的辩论和证明。
最终,劳动仲裁委员会做出了判决:公司需要给予员工相应的加班费。
4.公司不服判决然而,公司并没有接受这个判决结果,并向法院提起上诉。
在上诉过程中,法院维持了原判,并要求公司按照判决支付加班费。
三、案例分析1.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在这个案例中,员工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虽然公司一开始拒绝支付加班费,但是在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和庭审过程中,员工成功地证明了自己应该得到加班费。
最终,他获得了应有的补偿。
2.法律法规的作用这个案例也反映出了法律法规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和劳动仲裁制度,员工可能无法获得应有的加班费。
3.企业应该遵守相关规定企业在管理人力资源时应该遵守相关规定,并给予员工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如果企业不遵守规定,可能会面临劳动纠纷和诉讼风险。
四、结论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劳动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企业也应该遵守相关规定,并给予员工合理的薪资和福利待遇。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加班费仲裁胜诉案例

加班费仲裁胜诉案例最近,有一起加班费仲裁胜诉案例备受关注。
该案例涉及一名职工在公司加班工作但未获得相应的加班费,最终通过仲裁获得胜诉,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起案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于加班费问题的深入思考。
在这起案例中,职工在公司加班工作了大量时间,但却未得到相应的加班费报酬。
据了解,公司在招聘时承诺了加班费的支付,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违背了这一承诺。
职工多次向公司提出加班费问题,但却未得到有效解决,最终不得不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在仲裁过程中,职工充分举证并提供了相关的工作记录和证据,证明自己确实进行了大量的加班工作。
而公司方面却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职工未进行加班工作,也未能提供合法的解释和理由。
最终,仲裁机构依法做出裁决,要求公司支付职工相应的加班费。
这起案例的胜诉,不仅为职工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对于加班费问题提出了一定的警示和借鉴意义。
加班费作为职工的合法权益,应当得到充分的保障和支付。
公司在招聘时承诺的加班费报酬,应当得到严格执行,不得有任何变通和篡改。
同时,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加班费支付制度,明确规定加班费的计算标准和支付流程,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对于职工而言,加班费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在工作中,职工应当合法合规地进行加班工作,并保留好相关的工作记录和证据。
一旦发生加班费未支付的情况,职工应当及时向公司提出申诉,并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只有通过合法的手段,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获得应有的加班费报酬。
综上所述,这起加班费仲裁胜诉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借鉴和反思。
加班费问题不容忽视,公司和职工双方都应当加强对于加班费问题的管理和维护,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工作环境。
希望通过这样的案例,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加班费问题的关注,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加班费仲裁案例

加班费仲裁案例近年来,加班费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劳动法规定的加班费支付标准之外,一些企业或者雇主往往会存在违法不支付加班费的情况。
而对于这种情况,劳动者可以通过仲裁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下面,我们就以某公司员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加班费仲裁为例,来探讨一下加班费仲裁的案例。
某公司员工小张在某次劳动合同纠纷中,提出了加班费的仲裁申请。
小张在公司工作期间,因工作需要经常加班,但公司却未按照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费。
小张认为公司的行为违法,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出了仲裁申请。
在仲裁过程中,小张首先提供了自己的加班记录表和工资单等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确实存在加班情况,但公司未支付加班费。
其次,小张还提供了劳动合同和公司规章制度等文件,证明公司未能履行劳动合同约定和相关规定。
最后,小张提供了其他证据,如同事证言和通讯记录等,进一步证明公司存在违法不支付加班费的情况。
在仲裁庭上,小张和公司代表进行了充分的辩论和举证。
经过仲裁委员会的审理和调解,最终裁定公司需向小张支付相应的加班费,并给予公司相应的行政处罚。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加班费仲裁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加班费仲裁是一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
劳动者在申请加班费仲裁时,需要充分准备相关证据,如加班记录、工资单、劳动合同等,以证明自己的加班情况和公司的违法行为。
同时,劳动者还可以通过仲裁庭的审理和调解,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最终获得应有的赔偿和补偿。
总之,加班费仲裁是一种重要的法律保护途径,劳动者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可以通过仲裁方式来解决加班费等劳动纠纷问题。
希望通过这个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并使用加班费仲裁这一合法维权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加班费仲裁胜诉案例

加班费仲裁胜诉案例最近,我成功地通过仲裁程序,最终胜诉获得了加班费。
这是一段辛酸的经历,也是一次对自己权益的坚定捍卫。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起案件的经过和胜诉的原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
这起案件发生在我所在的公司,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加班加点,但是公司却一直拖欠我的加班费。
起初,我选择了私下协商,希望能够得到公司的理解和支持,然而公司却以种种借口拒绝支付。
面对公司的无理拒绝,我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包括加班记录、工资单、通知公告等,证明了自己确实存在加班情况并且公司未能支付加班费。
其次,我咨询了相关的法律专家,对于劳动法中关于加班费的规定和相关的仲裁程序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最后,我向劳动仲裁委员会递交了申请,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在仲裁过程中,我坚持了自己的立场,充分陈述了自己的诉求和理由,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
同时,我也积极配合仲裁委员会的调解和审理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合作态度。
最终,在仲裁委员会的公正裁决下,我成功获得了加班费,并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这起案件的胜诉,不仅仅是对我个人权益的保护,更是对劳动法律的尊重和维护。
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了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性,也更加坚信只有通过法律途径,才能够获得公正和合理的对待。
在此,我希望能够借此案例,呼吁更多的劳动者要有自己的权益意识,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益。
同时,也希望企业能够严格遵守劳动法律,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劳动环境。
总之,这起加班费仲裁胜诉案例,不仅是我个人的一次胜利,更是对劳动法律的尊重和维护。
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让更多的劳动者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劳动关系。
加班相关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班现象日益普遍。
加班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引发了诸多劳动争议。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加班法律案例为切入点,分析加班相关法律问题。
案件简介:原告张三(化名)于2018年1月1日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
根据劳动合同约定,张三的月工资为人民币10,000元,试用期三个月。
在试用期内,公司因项目需求,要求张三加班。
张三在试用期内累计加班时间超过法定加班时间,但公司未支付加班费。
试用期满后,张三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此后,张三继续加班,公司仍未支付加班费。
张三遂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加班费。
二、案件焦点本案的焦点在于公司是否应当支付张三加班费。
三、案件分析1.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生产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加班费: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2. 案件事实分析(1)张三在试用期内和试用期满后的工作期间,均存在加班现象。
(2)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
3.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加班应当支付加班费。
本案中,张三在试用期内和试用期满后的工作期间,均存在加班现象,公司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费,侵犯了张三的合法权益。
因此,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张三加班费。
四、案例分析1. 加班费的计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加班费的计算标准如下:(1)延长工作时间: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加班: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加班: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盐城主张加班费案例

盐城主张加班费案例处理加班费争议,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基本案情林某于2020年1月入职某教育咨询公司,月工资为6000元。
2020年7月,林某因个人原因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简称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林某主张其工作期间每周工作6天,并提交了某打卡APP打卡记录(显示林某及某教育咨询公司均实名认证,林某每周一至周六打卡;每天打卡两次,第一次打卡时间为早9时左右,第二次打卡时间为下午6时左右;打卡地点均为某教育咨询公司所在位置,存在个别日期未打卡情形)、工资支付记录打印件(显示曾因事假扣发工资,扣发日期及天数与打卡记录一致,未显示加班费支付情况)。
某教育咨询公司不认可上述证据的真实性,主张林某每周工作5天,但未提交考勤记录、工资支付记录。
申请人请求请求裁决某教育咨询公司支付加班费10000元。
处理结果仲裁委员会裁决某教育咨询公司支付林某加班费10000元(裁决为终局裁决)。
案例分析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如何分配林某与某教育咨询公司的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法释〔2020〕26号)第四十二条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但劳动者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
”从上述条款可知,主张加班费的劳动者有责任按照“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提供证据,或者就相关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提供证据。
用人单位应当提供而不提供有关证据的,可以推定劳动者加班事实存在。
本案中,虽然林某提交的工资支付记录为打印件,但与实名认证的APP打卡记录互相印证,能够证明某教育咨询公司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
加班费追讨案例

加班费追讨案例
加班费是一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许多公司和部门中,由于加班时间过长或者公司管理不善,造成了加班费不能及时结算的情况。
加班费追讨案例时有发生,下面介绍一案例。
案例介绍:
小张是一家生产型企业的技术工程师,由于生产任务繁重,经常需要加班,每个月能够累计超过20个小时的加班时间。
然而,企业一直没有对其加班费进行结算,其几次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均未得到回应。
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小张选择了向劳动仲裁部门进行申诉。
案件分析:
在劳动仲裁部门,小张提交了自己的工资单和加班时间记录等诸多证据,并提供了自己的加班费计算表,显示出未得到加班费的情况。
经过调查核实,劳动仲裁部门确立了小张权益受到了侵害的事实。
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管理不善是导致加班费不能及时结算的主要原因。
企业在员工加班时缺乏相应的管理措施,没有进行适当的预算和安排,加班费结算工作也缺乏有效的流程。
由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不到位,导致员工加班费无法及时结算,给员工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也给企业自身的声誉和管理形象带来了重大影响。
案件结果:
经过劳动仲裁部门的调解,企业同意向小张支付其加班费用,并承诺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做出改进。
小张也同意了双方的调解方案,并表示满意。
总结:
此案例说明加班费追讨案件中,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合法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企业应该加强对员工进行管理和承诺,落实与员工的合同,保障员工的法意付。
这样才能让企业员工享有更加稳定、可靠的职业环境,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证加班费的成功案例2020年
家住黄石的王先生2010年5月来到武汉市江夏区,在一家服装
公司找了一份职位为生产组长的管理工作,2010年5月10日入职,5月27日签的合同,合同签订的期限是3年,但是合同签完之后,
公司并没有给王先生一份合同,而是以合同统一由公司管理为由将
合同收走。
自入职至今,公司一直没有给王先生缴纳过社会保险,平常每个月基本上都工作在26天以上,加班费也基本上没有给过,工资每个
月3000元,均是以现金形式发放,没有办理工资卡,现在由于王先
生对公司经常加班不满,向公司提出辞职,并要求公司以现金形式
补缴,支付离职补偿金和加班费,在2013年6月12日办理了离职
手续。
王先生自己与公司交涉多次,仍没有到达想要的结果,后来公司干脆对王先生不理不问,无奈之下,王先生来到了湖北尊而光律师
事务所,找到了竹永海律师帮忙解决问题,经竹律师和程芳律师两
位调查了解到,目前王先生只能提供最近三个月的工资表和考勤记录,并无其他相关证据。
另外据王先生说明,合同中约定每工作满一年就加一次工资,后来也没有兑现;2012年12月至2013年4月份,一直没有休息过,
公司也没有额外支付相关劳动报酬。
竹律师也出面找过公司协商,
最终公司解决此事的态度并没有转变,于是竹律师就决定通过劳动
仲裁来解决此事。
2013年7月20号,竹律到江夏区劳动仲裁委立案;经过1个半月,最终依据《武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第八条“职工
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并按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职工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规定。
江夏区仲裁
委员会终于做出了裁决,裁决驳回王先生经济补偿金以及加班工资
的请求,只是补缴工作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同时指出,如果补缴社保,社保局只能补进王先生的养老保险账户,并不能以现金的方式发放。
结合该案例,竹律师指出:个人在应聘工作时,应该注意在入职后一个月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该合同应该一式两份,劳动者和公司双方各执一份;合同内容中应该对劳动报酬的给付方式、加班工资计算、社保的缴纳等条款约定明确,以便出现劳动纠纷时,能更好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随着无偿加班现象的泛滥,加班费已经严重威胁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本应互利双赢的关系,由此而引发的诉讼数量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针对加班费争议案件数量大,事实认定难,举证责任难分配的司法现状,笔者以个案为切入点,审视加班费争议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多名劳动者长期无偿加班,起诉到法院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但除了劳动者之间相互作证外没有任何的书证物证,用人单位未制作考勤记录,法院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此案虽然形式上十分简单,但体现出了加班费争议案件的审理中最为棘手的问题,即劳动者举证难。
此处引出的问题主要有:劳动者证明加班负何种程度的举证责任?仅有证人作证是否可以认定加班?用人单位是否有责任提供考勤记录?
案例二:劳动者称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几乎每天都有延时加班的情况,故根据下班的打卡记录统计了一份加班时间表,表上显示一年半的时间内劳动者加班共1000余小时。
此外,劳动者还提供了一名证人为其加班作证。
由于用人单位不认可劳动者有加班事实存在,故劳动者向法院起诉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费,法院判决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主要问题包括:打卡记录的效力如何认定?如果打卡记录显示劳动者下班后仍在单位停留,那么劳动者是否有责任证明在这段停留时间内仍在工作?
上述案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出了一些典型且普遍存在的问题,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加班费争议审判实践中的诸多困惑,主要体现在举证责任分配的问题上。
2010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开始施行,其中第9条规定了劳动者应当就加班事实
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然而,实践中的情况纷繁复杂,例如案例一
中的劳动者是否可视为已经证明了加班事实的存在?这就需要在适用
法律之前首先明确劳动者是否已经提供了足够的证据,以及劳动者
应该承担何种程度的举证责任。
因此,我们需要对加班费争议的举
证责任分配进行多层次的细化,需要明确加班费争议的举证责任分
配应遵循何种理论基础及原则,具体分配时是否应对劳动者进行倾斜,倾斜尺度如何把握,特殊工种的加班费争议如何分配举证责任,若要解决此问题法律还应作出哪些具体规定。
诸如此类的问题一直
困扰着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们,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班费是用加班时间乘以每单位工资标准(即加班天数乘以日工
资标准,或者加班小时数乘以小时工资标准),再按《劳动法》第四
十四条的规定乘以相应的倍数。
但从《劳动法》第四十四条里,我
们只能知道加班加点相对于正常工资的“倍数”,即:用人单位安
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以及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应分别按照工资的150%、200%和300%支付加班工资,而没有每单位
工资标准(即日工资标准或小时工资标准)的规定。
这也是有些用人
单位随意克扣,少发劳动者加班费的根源所在。
所以,我国还应出
台相关规定,明确加班费的计算标准,以免用人单位钻法律不尽完
善的空子,而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班费(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
1、延长时间的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资)÷8(小时)×1.5×加班时间
2、休息日的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
资)÷8(小时)×2×加班时间
3、法定休假日加班工资计算:加班工资=日标准工资(或计件工资)÷8(小时)×3×加班时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