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功能评估

合集下载

手功能评估量表

手功能评估量表

手功能评估量表手功能评估量表是一个常用的工具,用于评估个体手部功能的完整性和能力。

它可以帮助医生和物理治疗师了解个体的手部功能水平,从而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以下是对手功能评估量表的简要介绍:手功能评估量表通常包括多个项目,以评估个体的手部活动、握力、灵敏度和协调能力等方面。

这些项目可以通过观察、问卷和实际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的项目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

手功能评估量表的评分通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

定量评分可以通过计算得分来衡量个体手部功能的具体水平,而定性评分则用于描述个体手部功能的特点和表现。

手功能评估量表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和伤害的康复治疗中。

例如,它可以用于评估中风患者的手部运动和功能恢复情况,帮助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它也可以用于评估关节炎患者的手部灵活性和协调能力,指导治疗和康复训练的进展。

手功能评估量表的优点是它可以客观地评估个体手部功能的水平和改善情况。

通过定量评分,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可以比较不同时间点的评估结果,以了解康复训练的效果。

此外,手功能评估量表的使用还可以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对个体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然而,手功能评估量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不同的评估量表可能适用于不同的疾病和伤害,因此选择合适的量表对于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其次,手功能评估量表主要依赖于个体的自我报告和物理测试,而个体可能存在主观性和评估误差。

因此,在使用手功能评估量表时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评估。

总的来说,手功能评估量表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物理治疗师评估个体手部功能的完整性和能力。

它可以用于多种疾病和伤害的康复治疗,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然而,在使用手功能评估量表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表和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评估。

手功能评估量表

手功能评估量表

手功能评估量表手功能评估量表是用于评估个体手部功能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如康复治疗师或手部外科医生,了解患者手部的功能状况,从而为其提供适当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下面是一个手功能评估量表的示例:手功能评估量表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日期:手功能评估项:1. 握力测试:使用一台握力计,测试患者分别使用左手和右手的最大握力。

记录两只手的握力数值(以千克或磅为单位)。

2. 手指关节活动度:使用手关节活动度仪测量每个手指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

记录每个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度为单位)。

- 指间关节(DIP)- 掌指关节(PIP)- 远端指间关节(MCP)- 腕部关节- 拇指关节(CMC)3. 握力测试和释放测试:记录患者使用左手和右手进行握力测试和释放测试的时间。

测试对象可以是一块软泥、一块海绵或者其他合适的物品。

- 左手握力时间:- 右手握力时间:- 左手释放时间:- 右手释放时间:4. 准确度和协调性测试:使用一项需要准确度和协调性的测试任务来评估患者的手部功能。

测试对象可以是一个小球放置在不同位置,然后患者需要使用手指将其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

- 左手测试时间:- 右手测试时间:评估结果:根据上述测试结果,对患者的手功能进行综合评估。

评估结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 握力强度和平衡性- 手指关节活动度- 握力和释放能力- 准确度和协调性备注:如果有其他相关信息需要记录,请在此处添加。

使用这个手功能评估量表,医疗专业人员可以系统地评估患者的手部功能状况。

这些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康复训练和手术干预。

而且,通过跟踪患者手部功能随时间的变化,医疗专业人员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计划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因此,手功能评估量表是评估手部功能的重要工具,对于康复治疗和手部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摘要:一、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背景和意义二、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方法和标准三、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实践应用四、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效果评估与优化五、总结与展望正文:一、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人们对手部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作为一种评估手部功能的标准,旨在为手部康复治疗、职业评定和手部损伤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手部康复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方法和标准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采用定量评价的方法,将手部功能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一级,无功能;二级,有功能,但受限;三级,功能正常,有一定适应性;四级,功能正常,无限制;五级,功能超常。

这五个等级根据手部关节活动度、肌力、感觉、协调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三、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实践应用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

首先,它能为手部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帮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其次,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可作为职业评定工具,为伤残鉴定和职业指导提供参考。

此外,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还对教育、科研和临床教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效果评估与优化为了提高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估者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效果评估和优化。

这包括对评定标准的完善,增加评定指标,提高评定者的专业素质,以及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评定效率。

通过这些措施,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应用效果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总结与展望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作为一种重要的手部功能评估工具,在手部康复、职业评定和损伤诊断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以适应手部康复事业的发展需求。

脑卒中手功能评价方法

脑卒中手功能评价方法

脑卒中手功能评价方法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影响手部的功能。

因此,手功能评价是脑卒中康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几种常用的脑卒中手功能评价方法:
1. 短时间运动评估(FMA):FMA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手功能的方法,它可以评估手的协调性、精细度和速度等方面。

该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人手部受损程度及康复进展情况。

2. 手功能测试(SFT):SFT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手功能评估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手部力量、协调性、精细度和持久力等方面。

该评估方法适用于不同程度的脑卒中患者。

3. 简化手功能测试(SST):SST是一种简单快捷的手功能评估方法,它可以评估手的主要功能,如握力、手指灵活度等。

该评估方法适用于简单手功能评估或筛查。

4. 功能独立性测量(FIM):FIM是一种综合性评估方法,可以评估病人的康复进展情况。

该评估方法包含十四项功能评估,其中包括手功能评估。

该方法适用于评估全身功能恢复情况。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脑卒中手功能评估方法,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帮助病人恢复手部功能。

- 1 -。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原创版)
目录
1.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概述
2.五级评定的具体标准
3.五级评定的应用场景
4.五级评定的实际意义
5.五级评定的局限性
正文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概述】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是一种针对作业手(即工伤、职业病、交通事故等导致手部损伤或障碍的患者)手功能恢复程度的评估方法。

通过对患者手部功能的评定,可以为临床治疗、康复训练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五级评定的具体标准】
五级评定标准分别为:
1 级:手部功能正常,无功能障碍。

2 级:手部功能轻度受限,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3 级:手部功能中度受限,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需要部分帮助。

4 级:手部功能重度受限,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受限,需要较大帮助。

5 级:手部功能完全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完全受限,需依赖他人护理。

【五级评定的应用场景】
五级评定方法广泛应用于手外伤、手部骨折、手部肌腱损伤、手部周
围神经损伤等病种的临床治疗和康复过程中。

此外,五级评定还可作为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恢复的重要依据。

【五级评定的实际意义】
五级评定有助于客观、量化地评估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程度,有利于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

同时,五级评定也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

【五级评定的局限性】
尽管五级评定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例如,评定过程中可能出现主观判断影响评估结果的情况;另外,五级评定无法精确反映患者手部功能的细微变化,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估有一定的局限性。

手功能评定方法及标准

手功能评定方法及标准

手功能评定方法及标准手功能评定是指对手部肌肉、关节和神经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并评价。

以下是常见的手功能评定方法及标准:1. 抓握力测试方法:使用手力计测量被测者抓握力的大小。

常见的测试方法有最大握力测试和便携式握力测试。

最大握力测试:要求被测者尽可能地握紧手力计,保持5秒钟。

重复3次并取最高得分。

便携式握力测试:被测者在握住手力计的柄时,以最强力度握持5秒钟。

重复3次并取平均得分。

2. 拇食指对捏力测试方法:被测者用拇指和食指将夹在两指之间的小球捏住,保持5秒钟。

重复3次并取平均得分。

3. 手指灵敏度测试方法:用一个针尖或纸夹在被测者闭眼的情况下轻轻触碰手指尖部位,要求被测者准确地辨别出刺激的位置。

测试5次并取平均得分。

4. 手臂活动范围测试方法:被测者用另一只手或帮助工具进行伸展和屈曲。

根据正常活动范围进行评估。

5. 手部肌肉力量测试方法:根据手部肌肉力量缺陷的程度,采用力度大小、重量练习等测试方法进行测定,以评估肌力缺陷。

6. 手部协调性测试方法:使用数字操作任务等测试对于手部协调能力进行评估。

标准评分参考:抓握力测试:力度在22~31千克者为正常范围;18~22千克者为轻度减弱;15~18千克者为中度减弱;15千克以下者为重度减弱。

拇食指捏力测试:力度在18~26千克者为正常范围;14~18千克者为轻度减弱;10~14千克者为中度减弱;10千克以下者为重度减弱。

手指灵敏度测试:准确率在80%以上者为正常范围。

手臂活动范围测试:没有活动受限制者为正常范围。

手部肌肉力量测试:根据力度大小测定来评估,一般分为6个等级,0~5分。

0分表示完全无力,5分则表示正常肌力。

手部协调性测试:根据任务完成情况来评估,完成得越好,得分越高。

手功能评估

手功能评估

过伸角度计
ROM记录方式
一般记录方式 伸/屈 15°/85° 过伸责用负号代替,如:− 15°/85°
水肿
没有标准的测量工具 双侧数据对比或治疗前后对比
水肿测量
卷尺
Jeweller’s rings
体积计
肌力
手持式肌力测定仪 (HDD) 徒手肌力检测(MMT) 握力(Grip Strength) 捏力(Pinch Grip) 鹿特丹手内在肌肌力计(Rotterdam Intrinsic
保护性/原始感觉(Protective/protopathic sensation): 温度 (temperature)、针刺( sharp/dull)和深压
(deep pressure)
功能性/辨别/精心感觉(Functional /discriminative/epicritic sensation) :触觉辨别(fine discriminative touch)、形状和质地辨别(discrimination of shape and texture)、本体感觉(proprioception).
Hand Myometer.RIHM)
手持式肌力测定仪 (HDD)
MMT评级
the Britis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MMT
优点
不需要仪器测量 便宜 快速、方便
缺点
需要技巧 主观性强 很难分离单独肌肉 对细微变化灵敏度不高 没有标准数据可用
手功能评估
手的特点
“手” 不单是一件抓握工具
“手” 也是人体一个最精妙的器官
“手” 可以表达感情
“手” 也是用来谋生的功具
手外伤的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手部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手部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手部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手部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是基于手部功能损害程度和病变部位来评估的。

以下是一个清晰、分点表示的手部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一、一级伤残手的功能完好,无明显功能障碍。

活动度正常,手指关节灵活度正常。

无肌力丧失。

二、二级伤残手的功能受损,但活动度正常或略有受限。

手指关节灵活度正常或略有受限。

肌力降低但未完全丧失。

三、三级伤残手的功能明显受损,活动度受限。

手指关节灵活度受限。

肌力丧失部分但仍能完成某些简单工作。

四、四级伤残手的功能丧失,活动度严重受限。

手指关节丧失灵活度。

肌力丧失严重,无法完成任何工作,但可辅助完成某些简单生活动作。

五、五级伤残手的功能完全丧失,活动度完全丧失。

手指关节完全丧失灵活度。

肌力完全丧失。

六、六级伤残单纯一拇指完全缺失,或连同另一手非拇指二指缺失。

一拇指功能完全丧失,另一手除拇指外有二指功能完全丧失。

一手三指(含拇指)缺失。

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

七、七级伤残一拇指指间关节离断。

一拇指指间关节畸形,功能完全丧失。

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一手除拇指外,其他2~3指(含食指)近侧指间关节功能丧失。

八、八级伤残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离断。

一手除拇、食指外,有两指近侧指间关节无功能。

一足拇趾缺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缺失。

一足拇趾畸形,功能完全丧失,另一足非拇趾一趾畸形。

一足除拇趾外,其他三趾缺失。

九、九级伤残一拇指末节部分1/2缺失。

一手食指2~3节缺失。

一拇指指间关节功能丧失。

除拇趾外其他二趾缺失或瘢痕畸形,功能不全。

十、十级伤残除拇趾外,余3~4指末节缺失。

除拇趾外,任何一趾末节缺失。

这些评定标准旨在根据手部的具体损伤情况,为伤残者提供合适的康复方案和救助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评定标准可能因地区或具体政策而有所不同,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手功能评定标准

手功能评定标准

手功能评定标准摘要:一、手功能评定的意义二、手功能评定的方法1.主观评定2.客观评定三、手功能评定的标准1.手部灵活性2.手部力量3.手部协调性四、手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正文:手功能评定对于评估手部损伤、疾病或手术后的康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客观的评定方法,可以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手部功能。

本文将对手功能评定的方法及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手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一、手功能评定的方法手功能评定方法包括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两种。

主观评定主要依赖于患者的主观感受,通过询问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等来了解患者对自身手功能的认知。

客观评定则是通过专业的评定工具和测试方法,对患者手部的灵活性、力量、协调性等各项功能进行量化评估。

二、手功能评定的标准1.手部灵活性:手部灵活性是指手腕、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在一定范围内的运动能力。

评定时,可以通过测定被动和主动运动的角度、速度等指标来判断手部灵活性。

2.手部力量:手部力量包括握力、捏力等,可以通过握力计、捏力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评定时,需要比较患者与正常人的握力、捏力等指标,了解患者手部力量的恢复情况。

3.手部协调性:手部协调性是指手指在执行特定任务时的协同运动能力。

评定时,可以通过让患者完成一系列手指协同运动任务,观察其完成情况,以评估手部协调性。

三、手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手功能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通过手功能评定,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手部功能的受损程度和康复情况,为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监测康复进程: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手功能评定,可以了解患者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评估治疗效果:治疗结束后,通过手功能评定,可以评估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提供反馈。

总之,手功能评定是评价手部损伤、疾病或手术后康复情况的重要手段。

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

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

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摘要:1.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概述2.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内容3.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应用4.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优缺点5.结论正文: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是一种针对手部功能的评估方法,主要用于评定患者在手部受伤或疾病后的手功能恢复情况。

本文将从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概述、内容、应用、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概述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是由英国布朗史东医院提出的一种评估手部功能的方法。

该方法将手功能分为七个级别,从最基本的抓握功能到复杂的手部协调功能,以帮助医生和康复师全面了解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二、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内容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内容包括以下七个级别:1.级别0:无手部运动能力2.级别1:能抓握物体,但不能释放3.级别2:能抓握物体并释放,但不能对抗阻力4.级别3:能抓握物体并释放,能对抗一定阻力,但不能完成精细动作5.级别4:能完成大部分精细动作,但手部协调能力有限6.级别5:手部协调能力较好,能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7.级别6:手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能完成各种复杂活动三、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应用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广泛应用于手部受伤、疾病后的康复评估,以及手部功能恢复的监测。

通过对患者手部功能的评估,医生和康复师可以制定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手部功能。

四、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优缺点优点:1.该方法将手功能分为七个级别,便于医生和康复师全面了解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

2.评估过程简单,易于操作,适用于临床和康复机构。

缺点:1.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较为主观,评估结果可能受评估者经验和技巧的影响。

2.该方法未涵盖所有手部功能,可能无法满足特定患者的评估需求。

综上所述,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是一种常用的手部功能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手功能评定

手功能评定

手功能评定frodolc@163.com主手运动功能评定手感觉功能评定一、手的正常功能手功能特点手的功能模式¨力性抓握(p手的功能托举(hold)球形掌握(ballgrasp击打(tap)球形指尖握(ballpinch)手的功能手的功能ylindroidsgrasp)手的功能手的功能多指尖捏(multiple-tippinch)侧捏(lateralpinch)病史采集包括受伤或患病的时间、原因、机制,受伤的望诊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肌群拇指轻度外展,指腹接近食指远端指间关节(DIP)由尺神经损伤所致,或因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所致,出现掌指关节过伸,近端指间关节屈曲畸桡神经损伤后所致,或因外伤性伸腕肌腱断裂手指围度测量一、手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力评定(二)关节活动度评定.关节总活动度评定)评定方法:可用小型量角器测量。

)评定标准:总主动活动度=各关节屈曲度之和-各关节伸直受限度(0)之和M=(MP+PIP+DIP)-(MP+PIP+(三)手灵巧度的评定手指评估¨装配手功能评定法又称为上肢功能评定(3)UEFT评定标准Jebsen手功能测试Sollerman手ADL能力测试(一)浅感觉对于感觉过敏者,从感觉正常部位障碍部位检查;(一)浅感觉-deeppressure)觉(二)深感觉(本体感觉)2.振动觉让患者闭目,用每秒震动30、128或256次的音叉置于患者骨骼突出部位上,请患者指出音叉有无震动和持续时间并作两侧、上下对比。

检查时常选择的骨突部位:胸骨,锁骨,肩峰,鹰嘴,桡、尺骨小头,棘突,髂前上棘,股骨粗隆、腓骨小头,内外踝等。

深感觉障碍主要见于脊髓后索损害,主要表现为运动协调障碍。

(三)复合感觉(三)复合感觉(三)复合感觉触觉正常而两点辨别觉障碍见于额叶疾患。

(三)复合感觉实体觉障碍见于丘脑水平以上病变。

(四)感觉功能恢复等级英国医学研究会委员会(BrhMedicalResearchCouncil)感觉评定的注意事项感觉评定的注意事项。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原创实用版】目录1.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简介2.五级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3.五级评定的实际应用4.五级评定的优缺点分析5.总结正文一、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简介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是一种针对作业手(即从事各种手工作业的劳动者)的功能评定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对作业手的手指、手掌、手腕等各个部位的功能进行评估,以判断其作业能力的等级。

这种评定方法在我国广泛应用于工伤保险、职业病诊断、劳动能力鉴定等领域。

二、五级评定标准的具体内容五级评定标准主要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正常、良好、尚可、较差、严重障碍。

1.正常: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的功能正常,无功能障碍。

2.良好: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的功能轻度受限,但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影响不大。

3.尚可: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的功能明显受限,但在一定范围内仍能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务。

4.较差: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的功能严重受限,大部分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务无法完成。

5.严重障碍:手指、手掌、手腕等部位的功能完全丧失,无法完成任何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务。

三、五级评定的实际应用五级评定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例如,在职业病诊断中,医生可以通过五级评定判断患者的手功能是否受到损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此外,五级评定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参考,以便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岗位,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

四、五级评定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五级评定方法操作简便,评估结果较为直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此外,五级评定还可以为工伤保险、劳动能力鉴定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2.缺点:五级评定方法可能存在主观性,不同评定者对同一案例的评估结果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五级评定无法精确评估患者的手功能状况,只能提供一个大致的评估结果。

五、总结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是一种实用的手功能评估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手功能丧失分标准

手功能丧失分标准

手功能丧失分标准手是人类最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们不仅可以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还可以创造出无数美妙的艺术作品和科学发明。

然而,有些人由于意外事故、疾病或其他原因,可能会失去手的功能,这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手功能丧失分标准,以便对这些人进行评估和治疗。

一、手功能的主要指标手功能是指手部各种动作的能力,包括握力、抓力、拇指对掌、手指灵活度、手指协调性等。

这些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部的功能,也决定了手部的丧失程度。

因此,在评估手功能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指标:1.握力:握力是指手握物体时的力量大小,通常用握力计来测量。

正常成年人的握力应该在30-50千克之间。

2.抓力:抓力是指手抓取物体时的力量大小,通常用抓力计来测量。

正常成年人的抓力应该在20-30千克之间。

3.拇指对掌:拇指对掌是指拇指与手指的对掌能力,通常用手指对掌测试来测量。

正常成年人的拇指对掌能力应该在8-10次/分钟之间。

4.手指灵活度:手指灵活度是指手指的灵活程度和速度,通常用手指灵活度测试来测量。

正常成年人的手指灵活度应该在20-30次/分钟之间。

5.手指协调性:手指协调性是指手指之间的协调能力,通常用手指协调性测试来测量。

正常成年人的手指协调能力应该在10-20次/分钟之间。

二、手功能丧失分标准手功能丧失分标准是指根据手部功能指标的丧失程度,对手功能进行评分的标准。

通常用于评估手部的功能障碍或手术后的康复情况。

根据手功能的主要指标,我们可以将手功能丧失分标准分为五个等级: 1.轻度:握力和抓力丧失在10%以下,拇指对掌能力、手指灵活度和手指协调能力正常。

2.中度:握力和抓力丧失在10%-30%之间,拇指对掌能力、手指灵活度和手指协调能力轻度受损。

3.重度:握力和抓力丧失在30%-50%之间,拇指对掌能力、手指灵活度和手指协调能力中度受损。

4.极重度:握力和抓力丧失在50%-70%之间,拇指对掌能力、手指灵活度和手指协调能力重度受损。

手功能评定标准

手功能评定标准

手功能评定标准
手功能评定标准因不同的评估方法和目的而异。

一般来说,手功能评定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手指关节活动范围:评估手指关节在屈曲、伸展和内收外展等方面的活动范围,以判断手部运动功能是否受限。

2. 手指肌力:通过测试手指肌肉的力量,评估手指的抓握能力和捏取物品的能力。

3. 手指灵活性:评估手指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包括手指的屈曲和伸展速度以及完成精细动作的能力。

4. 手部协调性:评估手和手指与其他部位(如腕部、前臂和上臂)的协调性,以确保手部与其他部位协同工作。

5. 感觉功能:评估手部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等,以确保手部能够感知和适应环境。

6. 手部外观:评估手的外观和完整性,包括手的大小、形状、皮肤纹理和颜色等,以确定手部是否有损伤或畸形。

7. 手部功能使用:评估手部在实际使用中的功能,包括抓握、捏取、释放物品等,以确保手部能够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任务。

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和场合,手功能评定的标准会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职业康复或工伤赔偿等目的,评定的重点
可能更加注重手部的力量和灵活性;而对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目的,评定的重点可能更加注重手部的协调性和感觉功能。

总之,手功能评定标准是通过对手部的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以确定手部的整体功能状况。

手功能丧失分标准

手功能丧失分标准

手功能丧失分标准手是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是人体最主要的感觉器官,还是人体最基本的工作器官之一,手的功能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然而,有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手的功能出现了严重的损伤或丧失,这对于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手功能丧失分标准,对于评估手功能的丧失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功能丧失的类型手功能丧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手的某些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或丧失。

手功能丧失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 感觉丧失:指手部的感觉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丧失,包括触觉、温度感觉、痛觉等。

2. 运动丧失:指手部的运动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丧失,包括手指的屈曲和伸展、握力、手腕的屈伸等。

3. 肌肉萎缩:指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其他原因,手部的肌肉出现了变性和萎缩,导致手的功能丧失。

4. 关节僵硬:指由于炎症、创伤或其他原因,手部的关节出现了僵硬和运动受限的情况,导致手的功能丧失。

二、手功能丧失的评估标准为了评估手功能的丧失程度,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手功能丧失分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手功能评估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1. 握力测定:握力是手部最基本的运动功能之一,通过握力测定可以评估手部的肌力和力量,从而判断手的功能丧失程度。

2. 手指灵活度测定:手指灵活度是指手指的屈曲和伸展能力,通过手指灵活度测定可以评估手部的灵活性和运动功能。

3. 感觉测试:感觉测试是评估手部感觉功能的一种方法,包括触觉、温度感觉、痛觉等。

4. 手部肌力测试:手部肌力测试是评估手部肌肉力量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手部肌肉的萎缩程度和恢复情况。

5. 手部功能评定量表:手部功能评定量表是一种常用的手功能评估工具,通过对手部各项功能进行评估,可以判断手的功能丧失程度和康复情况。

三、手功能丧失的治疗方法对于手功能丧失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治疗手功能丧失的重要方法,通过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手的功能,提高手的灵活性和运动能力。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摘要:
1.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简介
2.五级评定的具体内容
3.五级评定的实施方法
4.五级评定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
一、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简介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是一种针对作业治疗患者手部功能恢复程度的评估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手部功能进行量化评定,以便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为制定更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五级评定的具体内容
五级评定具体包括以下五个级别:
1.0 级:无手部运动能力,不能执行任何手部活动。

2.1 级:能执行简单的手部活动,如握拳、伸展手指等,但不能执行复杂动作。

3.2 级:能执行一些基本的手部活动,如拿水杯、系鞋带等,但手部协调性较差。

4.3 级:手部协调性较好,能执行较为复杂的手部活动,如写字、使用剪刀等。

5.4 级:手部功能恢复正常,能执行各种复杂的手部活动,与正常人无
异。

三、五级评定的实施方法
五级评定通常由专业的作业治疗师进行,评定过程中会根据患者的实际表现,对每个级别进行详细评估。

评定过程中,治疗师会观察患者的手部动作、协调性、速度等方面的表现,以确定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程度。

四、五级评定的作用和意义
五级评定在作业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康复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依据:通过五级评定,可以了解患者的手部功能恢复情况,从而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评估康复治疗效果:通过五级评定,可以直观地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为评估康复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3.指导患者康复训练:五级评定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康复情况,从而调整康复训练计划,提高康复效果。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摘要:一、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简介1.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背景和目的2.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适用对象和范围二、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五个级别1.级别一:基本技能掌握2.级别二:熟练技能运用3.级别三:技能应用与分析4.级别四:技能创新与优化5.级别五:技能传授与指导三、各级别具体要求与评估标准1.级别一:基本技能掌握a.技能掌握程度b.工作效率2.级别二:熟练技能运用a.技能运用熟练程度b.工作效果3.级别三:技能应用与分析a.技能应用能力b.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4.级别四:技能创新与优化a.技能创新能力b.技能优化成果5.级别五:技能传授与指导a.教学能力b.指导效果四、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在教育与培训中的应用1.教育与培训的依据2.对学生和员工的激励与引导3.对教育与培训工作的促进五、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在我国的推广与实施1.政策支持与推广2.各级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合作与实践3.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正文: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是我国对个体在某一特定技能领域掌握程度的一种评估体系,旨在帮助教育与培训机构、企业等更好地了解和培养人才。

这一体系将技能分为五个级别,从基本技能掌握到技能传授与指导,全面评价个体在某一技能领域的综合能力。

首先,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包括五个级别。

级别一要求掌握基本技能,可以熟练完成基本任务;级别二要求熟练运用技能,保证工作效果;级别三要求在技能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具备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级别四鼓励创新和优化技能,提升工作效率;级别五则要求能够传授技能,对他人进行有效指导。

其次,各级别都有具体的评估标准。

例如,级别一要求技能掌握程度和工作效率;级别二要求技能运用熟练程度和工作效果;级别三要求技能应用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级别四要求技能创新能力、技能优化成果;级别五要求教学能力、指导效果。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在我国教育与培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为教育与培训提供了依据,可以针对个体的技能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同时也能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有效评估。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最新版】
目录
1.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含义
2.五级的具体评定标准
3.如何进行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4.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重要性
正文
一、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含义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是一种针对作业手(即患者手部)功能的评估方法,通过对患者手部的运动能力、感觉、协调性等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患者在手部功能方面的恢复情况,以便为临床治疗和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二、五级的具体评定标准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共分为五个等级,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 级:手部无运动能力,无法执行任何手部动作。

2 级:手部可进行简单的开闭动作,但无法完成精细动作。

3 级:手部具有一定的精细动作能力,但协调性较差。

4 级:手部协调性较好,可以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动作。

5 级:手部功能恢复正常,可以轻松完成各种日常生活动作。

三、如何进行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
评定作业手功能五级通常需要专业的康复治疗师进行。

评定过程中,治疗师会观察患者在完成一系列指定动作时的表现,如手部的抓握、伸展、开闭等,同时还会评估患者在执行这些动作时的速度、准确性和协调性等。

根据患者的表现,治疗师会最终给出一个五级评定结果。

四、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的重要性
作业手功能评定五级对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评定可以了解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从而制定更合适的康复训练计划。

其次,评定结果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帮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评定结果还可以作为评估康复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为医患双方提供参考。

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

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

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摘要:一、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简介1.评定背景2.评定目的3.评定对象二、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方法1.评定等级2.评定内容3.评定步骤三、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应用1.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2.在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3.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注意事项1.评定环境的准备2.评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3.评定结果的解释与应用正文:一、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简介1.评定背景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是一种针对手功能损伤程度的专业评定方法。

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康复医学专家布朗史东(Brownstone)教授创立。

该评定方法旨在为手功能康复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评估依据,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评定目的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手部损伤程度、恢复潜力以及康复治疗效果。

通过对患者手功能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3.评定对象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适用于手部损伤、手功能受限的患者,包括各种手外伤、神经损伤、肌肉骨骼疾病等。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均可采用此评定方法。

二、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方法1.评定等级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分为七个等级,从一级(无功能)到七级(正常功能)。

每个等级都有明确的评定标准和表现特点,可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2.评定内容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手部关节活动度评估:评估手指关节、手腕关节和前臂关节的活动度。

(2)手部肌力评估:通过徒手肌力测试法评估患者手部肌肉力量。

(3)手部功能独立性评估: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手功能独立性,如穿衣、进食、洗漱等。

3.评定步骤(1)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损伤情况,了解患者手功能损伤程度。

(2)观察患者手部关节活动度、肌力和功能独立性等方面的表现。

(3)根据观察结果,参照布朗史东七级手功能评定标准,为患者评定等级。

(4)根据评定等级,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实验报告册

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实验报告册

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实验报告册实验报告册一、引言:本实验旨在通过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的方法,对被测者进行手部功能的评估和分析。

手功能的评定是康复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手的运动能力,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并对实验的具体步骤进行说明。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方法,对被测者的手功能进行评估,并使用评定结果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工具准备:收集和准备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所需的工具,包括手力测定仪、握力计、屈伸测量仪等。

2. 被测者选择:选择合适的被测者进行评定,要求被测者为手部功能受损或康复需求的人群。

3. 实验操作:根据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的具体步骤,对被测者进行不同功能的评定,如握力、指力、屈伸能力等。

4. 数据记录:记录被测者在各项评定指标上的结果,包括数值和描述性信息。

5. 数据分析:对被测者的手功能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共选取了10名康复需求的被测者进行手功能评定。

根据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 握力评定:被测者平均握力为XXkg,握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2. 指力评定:被测者平均指力为XXkg,指力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3. 屈伸能力评定:被测者平均屈伸幅度为XX度,屈伸能力在中等水平。

五、讨论:本实验使用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的方法,对被测者进行手功能评价。

评定结果显示被测者的握力、指力和屈伸能力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被测者手的运动能力较好。

然而,实验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评定方法存在一定主观性,实验规模较小等。

因此,以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改进评定方法,并扩大实验规模,以获取更准确的手功能评定结果。

六、结论:通过康复功能评定学手功能评定的方法,本次实验对被测者的手功能进行了评估。

评定结果显示被测者的握力、指力和屈伸能力在正常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手部功 能评定能以全新的面貌呈现给每一位手外科 医生和患者。
手部功能的权值分配
手功能权值 100%
运动功能 50% 感觉功能 50% 截肢功能(运动功能+感觉功能)
全手的截肢或 100%的手功能损失被认为是损伤
整个上肢的 90%、损伤整个人体的 54% 。
不同截肢平面手及上肢失能百分比
不同截肢平面手失能百分比
手部功能权值(%)
• 桡腕关节水平截肢,手 100%功能损失。 • 拇指 36% 环指 9% • 示指 18% 小指 9% • 中指 18% 掌腕部 10%
关节运动的轴度 最大背伸 → 最大屈曲 所构成的角度总度数。
手指运动障碍评定
Swanson改进的美国医学会手指各关节运动功能损失标准
手指运动功能损失值的计算是假 设正常的背伸在 MP和 IP都呈 0° 位,和Swanson提出MP、IP正常 的过伸( MP+20°、PIP+30°、 DIP+30°)做了补偿。
MP4
2
MP2
4 1.6
PIP1.6 0.9 PIP3.2 3.2
DIP1.8
1.8
DIP0.9
手部运动功能权值分配
手指关节运动评定
拇指运动评定
腕部运动功能评定
• 桡腕关节运动 掌屈、背伸(运动幅度 60°~60°) 桡偏、尺偏(0°~20°, 0°~30° )
• 尺桡关节运动损失 旋后、旋前( 0°~90°, 0°~90° ) 桡腕关节、尺桡关节运动功能损失均对 手功能的发挥产生影响。
手部运动功能损失(拇)
拇指对掌功能评定标准(%)
MO或mo 强直 向掌心移动(mo) 离掌心移动(MO)
0.10T 100
0
100
0.20T
90
0
90
0.30T
70
10
60
0.40T
60
50
10
0.50T
50
50
0
0.60T
70
70
0
0.70T
90
90
0
将 MO 和 mo 值用多少个 T 来表达
利用该方法检测 170 例(340只 手),其中男 65 例,女 105 例, 年龄 29-70 岁,均无手外伤史 (左右手分别测定)。
制定手功能评定标准的原则
• 评定方法简单易行。 • 评定标准尽量通用。 • 既要有一套手功能评定的综合标准,又要
确定一些具体的单项指标,并尽量使两者 相互衔接。
• 1994 年 王澍寰等制定出手功能损伤检测综合 评定标准并编成软件。
• 2000 年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 举办“上肢功能评定标准专题研讨会” 制定出断肢(指)再植、拇手指再造 及上肢周围神经、肌腱,腕、肘关节 修复的功能评定标准,并对手部功能 综合评定标准进行研讨。
• 1984年,陈中伟提出断肢再植评定标准
分级 关节活动度 肌力 感觉 工作能力 优 原有的60 % 4-5级 >S3 原工作 良 原有的40 % 3-4级 S3 轻工作 可 原有的30 % 2-3级 S2 生活自理 差 < 原有的30% 0-1级 S0-1 无实用功能
• 顾玉东院士提出了相对简单化评分标准 评分 运动 感觉 外观 工作能力 4 TAM正常 >S3 正常 原工作 3 >健侧75% S3 较满意 轻功能 2 >健侧50% S2 尚可 有部分功能 1 <健侧50% S0-1 不满意 无功能 综合评价:优 13 —16分 良 9 — 12分
桡偏、尺偏功能评定
腕关节桡尺偏 功能损失百分比 0°~尺偏 10° 功能损失 0.52
尺 桡 关 节 旋 转 功 能 损 失 率
尺桡关节旋转功能损失百分率
旋后 10° ~旋前 10° 功能损失 0.5
腕部运动评定
手部功能障碍的综合评定
旨对手部结构的完整性、感觉与运动功 能作出客观、确切的评定。 每一手指的功能损失无论是运动、感觉 还是截指都要被评定,这些评定相加, 可转换成对手的影响。对手功能损失的 总和相当于全部功能损失。
关于手功能评定
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尹大庆
问题的提出
手的外伤或疾病常常引起手的功能损失, 轻则会给患者带来生活和工作的不便,严重时 会使患者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外科医生的工 作就是要对外伤、残疾的手给予最大的功能修 复。因此在治疗前后对手的损伤程度及手功能 恢复的结果都需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结果:340 只手Ad/T、Ab/T、 MO值呈正态分布(经正态 D检
验),有 3只手 mo值 10%的异
常活动,发生率低于 1%(低于 正常值要求 5% 标准)。340 只 手的评定结果均在正常值范围之 内,功能损伤为 0。
尺桡 1
屈伸 3 桡、尺偏 1
对掌10.8 收展3.6
MP2.4 IP1.2
手部缺损的评定
方法:测量 300 例正常成年人手形,按解剖 部位测量其长度、宽度,计算平均值,计算 机模拟图形,用计算机数点方法,算出总面 积共3888×13个点。 将手的各部分区的点数用计算机得出,求出 各区内每 1%手功能所占面积(点数)。
手部缺损的评定
计算机模拟手型面积(点数)×13
面积 部位
手部功能障碍的综合评定
Swanson在美国医学会“四肢和腰背损 伤评定”的基础上提出复合值计算: A+B×( 100 – A )÷100 A 和 B各代表一项功能损失
手部功能障碍的综合评定
功能损失复合值查阅表(%)
手部功能障碍的综合评定
手功能评定 计算机系统 简单、准确、快捷 • 手部截肢的功能损失权值变化 • 感觉功能损失的分级权值变化 • 手部各关节运动功能损失的权值变化 编制成计算机软件。
此时IA值最低,
为7%强直损害。
拇指MP运动功能损失% 拇指IP运动功能损失%
8cm — 100% 6cm — 60%
4cm — 20% 0cm — 0%
拇指收、展功能损失评定
对拇指收展功能评定的改进
单纯距离测定→距离比值测定 1.测量拇指长度 T。(指尖— A点) 2.指伸直位,拇指在掌平面上内收或
测量方法:
1. 手掌及手指处于伸直位 2. 拇指与示指在同一矢状
面内尽量离掌心移动。 3. 测量拇掌侧 IP 横纹中点(E)
到中指 MP远掌横纹中点(F) 的距离 MO。 4. 拇指向掌心做对掌运动,并 尽量使 E 点靠近 F 点测量之 间距离(mo)。 5. 计算 MO/T 及 mo/T 的比值, 反映了对掌角度的正弦。
腕部运动功能评定
按桡腕关节及尺桡关节对手功能影响程度(桡 腕关节屈伸 60%,桡、尺偏 20%,尺桡关节 旋后、旋前 20%)腕部运动功能占全手功能 5%,计算得出腕屈伸占全手功能 3%,桡、尺 偏占 1%,旋后、旋前占 1%。
掌屈、背伸功能评定
腕关节屈伸 功能损失百分比 背伸10°~掌屈 10° 功能损失 1.56
拇收展功能损失评定标准(%)
强直
拇尺侧内收(Ad)
拇桡侧外展(Ab)
100
100
0
90
90
0
85
85
0
80
80
0
50
30
20
60
20
40
70
10
60
80
0
80
90
0
90
100
0
100
0 — 100% 2.5cm — 40% 4cm — 20%
8cm — 0%
手部运动功能损失(拇)
拇指对掌功能评定的改进
分级
S1 7.2 10.8 5.4 3.6 5.4 3.6 2.7 1.8 1.8 2.7 3 2 S2 5.76 8.64 4.32 2.88 4.32 2.88 2.16 1.44 1.44 2.16 2.4 1.6 S3 4.32 6.48 3.24 2.16 3.24 2.16 1.62 1.08 1.08 1.62 1.8 1.2 S4 1.44 2.16 1.08 0.72 1.08 0.72 0.54 0.36 0.36 0.54 0.6 0.4 S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近节
中节
远节
拇指 162
105
示指 205
104
92
中指 231
124
96
环指 229
127
86

小指 154
65
58
手掌
2050
缺损评定
缺损评定
手感觉障碍评定
• 手的感觉功能为全手功能 50%。 • 手部任何持续的感觉障碍都会引起不同程
度的手功能损失。 • 手感觉障碍分为 5 级。 • 按感觉功能对手功能的重要程度将手分
TAM = F( MP+PIP+DIP )-E( MP+PIP+DIP ) 总活动度 = 总关节屈曲度之和-各关节伸直
受限之和 评定标准:优:活动范围正常
良: TAM > 健侧75% 可: TAM > 健侧50% 差: TAM < 健侧的50%
• 1983 年,Swanson 等制定“手功能失能的 评定”(evaluation of impairment of hand function)。
外展,经拇指尖做一条与手长轴相 平行的直线,测量 A 点到直线的垂 直距离(内收时距离Ad,外展时Ab) 3.当拇指尖处于A点桡侧时, Ad 、Ab 为负值。 4. Ad/T = 拇内收运动功能损失% Ab/T = 拇外展运动功能损失%
拇指收展功能损失评定
Ad或Ab
-0.50T -0.40T -0.20T 0T 0.10T 0.20T 0.30T 0.40T 0.50T 0.60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