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
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和影子》 (2)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钟》 (11)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昼夜交替》 (15)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看月亮》 (19)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22)第二单元光与色彩《光的行进》 (27)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照镜子》 (32)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研究透镜》 (35)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七色光》 (38)第三单元电和磁《简单电路》 (43)第三单元电和磁《导体和绝缘体》 (48)第三单元电和磁《探测暗盒里的电路》 (51)第三单元电和磁《研究磁铁》 (57)第三单元电和磁《电磁铁》 (61)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测量呼吸和心跳》 (70)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肺和呼吸》 (78)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心脏和血液循环》 (83)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解释》 (88)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建立模型》 (95)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太阳和影子》1教学目标(一)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二)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三)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四)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地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五)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与交流;乐于将太阳和影子的知识科学应用与生活实际。
2学情分析太阳的运动和影子的变化,对孩子们来说,是每天都要经历的自然现象。
但这些现象却往往使学生视而不见。
他们对宇宙间的天体运动和变化,只能感知现象而缺少相关科学知识,无法以自己的现有经验加以解释。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太阳的运动与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探索身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记录观察数据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重点难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科学知识: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关系。
2、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 、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
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二、学习新课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2 )分组活动;(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4 )游戏:踩影子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5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植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植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植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植物。
3. 课堂实践:1. 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如叶子、花朵、果实等。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4. 知识拓展:介绍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植物分类及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结构的实践能力。
3. 学生对生态保护的意识。
课题2:探索动物的世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了解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学会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3. 能够辨别常见动物。
*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生长过程。
2. 学会使用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搜集动物的相关信息。
*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动物的分类及特征。
2. 观察动物的形态结构。
教学难点1. 动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准备1. 动物标本、图片等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物标本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动物的分类及特征,讲解不同类型的动物。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课题第一单元 1、太阳和影子备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考点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精讲要点1、讲解;我们一般用方位和高度来描述太阳的位置。
描述太阳的位置首先选好参照物,然后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描述。
2、组织学生到教室外选好参照物(如旗杆、房屋、大树等。
)3、提示:(1)要站在同一地点观察;(2)学生拳头有大有小,高度可能有误差,这是正常现象。
1、组织学生交流(要求学生说出在参照物的什么方位和当时太阳的高度)4、实验探究(1)讲述:手电筒和竹蔑分别代表太阳和同样太阳运动的轨迹,在面桌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2)教师示范。
(3)组织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5、交流观测的结果小结: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互动提纲自主学习1、观看日出日落的影像资料,了解描述太阳的方法。
合作学习1、测量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温度的高低都会发生变化。
2、它们之间有无关系和规律,必须通过测量才能知道。
探究学习1、交流实验结果, 通过今天的探究你知道了?教学流程(一)教学引人(二)科学探究(三)课外观察(四)实验探究(五)交流观测的结果(六)小结课堂训练巩固训练1.影子产生的两个条件是:(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2.一天中,同一物体的影子不仅有(长短)的变化,还有(方向)的变化。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材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6课时。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本单元通过一系列既贴近生活又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探索光与色彩的秘密。
第三单元:电和磁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范畴。
电和磁是有着密切关系的,电能转化为磁,磁也能转化为电能,所以把它们并在一个单元里教学,便于学生建立联系,且单元里还有一课《电磁铁》,就是利用电来进行磁现象的观察与研究的。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本单元是学生认识心跳与呼吸,认识自己的身体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本单元内容设计主要围绕在观察中进行解释,在解释中积极思维,区分事实与解释的差异,认同并追求合理的解释展开。
教学进度表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本单元选取的研究对象为学生常见的影子、太阳、月亮,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初步认识太阳、月亮、运动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角逐渐引向昼夜交替变化对生物以及人类的影响。
本单元涉及的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科学探究1.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2,5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利‘学知识2.1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2.2了解古代人对昼夜变化的猜想。
2.3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象。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本单元内容属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天空中的星体”部分,这方面内容在本套科学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
本单元探究活动将从观察和研究最常见的太阳和月亮开始,这也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开始。
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上册《大脑的开发与利用》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
一、说教材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人体的”司令员“第 四课《大脑的开发与利用》。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旨在 爱护大脑和科学用脑。采用递进式结构,按 照“从概念到过程,从过程到内在,从内在到爱护和使用”的逻辑编排。本课采用分列式结构, 围绕脑科学的运用,以四个活动为核心展开三个内容。第一个内容,学习图形表征。活动1:接课 文“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之后,借助大脑功能图,指导学生分析此图怎样 将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气泡图的形式和作用。活动2:用图片介绍鱼骨图的形式,指导 学生把卡片提供的“人类在不同阶段对地球的认识”,按照鱼骨图的要求填到相应的空框里,让 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此形式的作用并初步学会使用。第二个内容,认识人工智能。活动3:通过阅读 课文关于人工智能的资料,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开拓学生 的视野,增进对未来科技的向往。第三个内容,讨论大脑保护。活动4:阅读介绍大脑保护的资料 ,辨别具体做法是否合理。课文首先以资料的形式介绍大脑工作消耗能量的情况和与保护大脑相 关的一些知识,然后启发学生依据上述资料,对具体做法进行辨析,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怎样保护 大脑的知识。
你还知道大脑具有哪些功能吗? 4.播放《超强大脑》片段,谈感受: (1)这段视频中,最令你感叹的是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你是不是很好奇,视频中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这些 “特异”功能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也能拥有这样的技能吗?如何获得?)
5.(你认为)什么是大脑的开发和利用?(板书课题)
(1)指名汇报,调查学生前概念 (2)过渡谈话:人类对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经历了一些特殊的阶段。 【设计意图:结合回顾上一课教学成果,开门见山地引出“气泡图”这种图形表
(四)、讨论大脑保护 1.谈话:大脑的开发与利用永无止境,大脑需要被保护(板书:保护) 2.阅读资料,汇报:保护大脑健康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板书:睡眠、作息;空气、心情) 3.再读资料,辨析: (1)以下做法是否正确,并能说出理由;针对错误的做法提出改进建议 经常保持室内开窗通气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
单元导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能对观察证据做出解释;能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
能辨别事实与解释;能边观察边解释;
在识别不同类型模型的基础上归纳出建立模型的相同的意义;举例辨别不同类型的模型;
运用图示模型解释“看不见却想得到”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知道什么是解释;
知道解释离不开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形式);
知道解释不等于事实,许多知识就是科学解释;
了解模型的类型:物理模型,图示模型、数学模型;
知道教材例证模型的关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合理解释的快乐;认同解释有待不断完善;
乐于合作与交流;享受完成制作的乐趣;
赞赏建立模型的意义;乐于交流自己的解释和制作。
单元知识结构:。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温度计、湿度计、风向标、风速仪、雨量计等。
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气象站
活动步骤 1. 选择合适的观测场地,安装简易气象站。
2. 定期观测和记录各项气象数据,如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实践活动:制作简易气象站
3. 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了 解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
4. 根据观测结果,尝试预测未来一段 时间内的天气情况。
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应学会观 察、实验、记录、分析等方法,培 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和手段
01
02
03
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情境 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 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体。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种子发芽过程,了解植 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实验材料
绿豆种子、水、棉花、培养皿、 放大镜等。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实验步骤 1. 在培养皿中铺入一层棉花,加水湿润。
2. 将绿豆种子均匀摆放在棉花上。
观察实验:种子发芽过程记录
01
02
03
04
3. 将培养皿放在温暖、阳光 充足的地方,每天定时观察并
模型制作步骤
讲解模型的制作步骤,包括如何塑造板块、模拟板块运动等。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模拟板块运动的过程,记录板块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加深对板块运动原理的理解。
07
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生态系统及其组成
学生应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 和非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1. 单元一:生命科学基础1.1 课时一:观察裸露种子的发芽- 目标:通过观察裸露种子的发芽过程,了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 教学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发芽需要的条件。
- 教学准备:裸露种子(如豌豆或玉米种子)、水、、土壤。
- 教学过程:1.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裸露种子的外观特点。
2. 将裸露种子放入中,加入适量的水,放置在光照充足的地方。
3. 观察种子在适宜条件下的发芽过程,记录观察结果。
4. 结合观察结果,讨论种子的基本结构和发芽需要的条件。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2 课时二:植物的养分与吸收(一)- 目标:通过探究植物吸收养分的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养分。
- 教学重点:植物的养分需求及吸收方式。
- 教学准备:小麦或玉米种子、硬纸板、保鲜膜、、水、土壤。
- 教学过程:1. 提供小麦或玉米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观特点。
2. 制作一个简易的水培装置,将种子置于水培装置中,注意保持适当的湿度。
3. 观察种子在水培装置中的生长情况,记录观察结果。
4.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以及植物的养分需求。
5.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1.3 课时三:植物的养分与吸收(二)- 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过程。
- 教学重点: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
- 教学准备:小麦种子、密封袋、黑纸、棉花、水、高锰酸钾溶液。
- 教学过程:1. 将小麦种子分成两组,每组10颗。
2. 在两个密封袋中分别放入一片潮湿的棉花,放入5颗小麦种子,并封好袋子。
3. 在其中一个密封袋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4. 每天观察并记录两组种子的发芽情况。
5. 结合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讨论植物通过根系吸收水和养分的方式。
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 单元二:物质的分离和组成2.1 课时一:物质的三态和混合物- 目标:通过实物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和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1.了解哥白尼“日心说”的贡献。
2.知道昼夜变化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3.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
4.了解昼夜变化对人及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5.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
6.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7.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8.知道月球基本情况,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9.从各种媒体上了解更多的有关月球的知识。
单元分析第一部分:从引导孩子们观测太阳和影子开始通过探究影子产生的原因,影子变化的长短人手,进而组织孩子用一天的时间去观测太阳及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
第二部分:在发现了影子变化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运用这个规律制作太阳钟,这既是对原理的运用,也可以让孩子投身到实际的天文观测中。
第三部分:昼夜交替现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从古代的埃及人到中国的神话传说,从托勒密到哥白尼都为此做出许多的探索。
第四部分:在夜晚,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看月亮,并给月亮记下日记,就能发现月相的变化规律。
而在白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太阳的影子;在夜晚组织学生看月亮、研究月相变化的规律,这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这需要经过一整天、一个月或者更长时间的连续观察记录,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第五部分:第五课是综合地去研究因为昼夜现象而引起的一系列的生物变化和反应。
第1课、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师准备:标杆、粉笔。
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影子的变化和移动。
*能够观察并描述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并建立太阳的运动模式。
*能够用仪器观察记录太阳的高度和当时的气温。
*会做用太阳的影子表示时间的“钟表”。
*能够模拟月相变化。
*能够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变化,记月相日记。
*能够观察一天中月亮的移动,建立月亮的运动模式。
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影子和物体之间的关系。
*知道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移动和变化的规律。
*知道太阳一天当中的运动模式。
*能够发现太阳高度和当时气温之间的关系。
*知道太阳的影子能够表示时间,了解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认识日晷等古代的计时工具,了解其他的古代计时工具。
*认识月相变化,知道月相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知道月亮一天的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持久(为期一天的太阳观察和为期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地进行观察。
*体会到长期收集的数据的价值,因为数据中会隐藏着一定的规律。
*体会到看似平常的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和变化中包含着大自然神奇的规律与联系。
*意识到掌握利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
*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本单元的内容:1、太阳和影子2、太阳钟3、昼夜交替4、看月亮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第一单元单元调查班级姓名日期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3、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4、是什么引起了昼夜交替?5、每天晚上看到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6、昼夜对动植物有什么影响,请说两点。
前概念调查统计1、你知道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吗?请详细说明。
所有学生都知道太阳和影子是有关系的,但大部分学生只关注到太阳和影子方向之间的关系,对于长短的关系能够意识到的只有少数同学。
2、我们可以利用太阳来推算时间,你能说出一种方法吗?有的同学知道用日晷,大部分学生也知道根据太阳方向判断大概的时间,但不知道怎么样推算精确的时间。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刺激与反应的原理,以及大脑的功能
科学思维:
能提取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了解人接受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大脑的分工和怎样保护大脑。
探究实践:
能通过体验,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大脑的轻重、模样、功能和分工。
态度责任:
意识到学习需要讲究方法,好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
5、单元总结复习1
总课时6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知道刺激与反应的原理,以及大脑的功能。
难点:能通过体验,感受什么是刺激、什么是反应,以及大脑的轻重、模样、功能和分工。
教学方法措施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
教学具
准备
PPT、实验材料包、多媒体
课时安排
课题课时
1、刺激与反应1
2、从刺激到反应2Fra bibliotek3、我们的大脑1
4、大脑的开发与利用1
第 五 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四课组成,采用递进式的逻辑结构编排。学习内容可分成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围绕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方式展开,揭示神经系统从接受刺激到做出反应的过程,为第二个层次的展开做好铺垫。第二个层次以第一个层次为基础,围绕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作为人体“司令部”的大脑展开。其中,第三课从介绍脑的组成入手,将学生的视角引向大脑,引导学生认识大脑的轻重、模样、功能和分工,并为下一课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第四课紧接第三课,展现脑科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导学生爱护大脑和科学用脑,增进其智慧,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强烈推荐】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四有”课堂教学模式教案学校:第二片区教师:学科:科学年级:五年级日期:年月日。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第五单元 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对太阳能知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知道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并能根据这个原理,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2.本单元本着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通过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课堂上要多动脑,多实践,给他们相对充裕的时间,相信学生在课堂上一定会有所收获。
7.7.有趣的太阳能加热产品----------------------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太阳能热水器,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制作简单的太阳能热水器,研究怎样使热水器的水热得快,温度高,
难点:课内外相结合,大胆设想,自探自悟求新异,科学素质尽发展。
核心素养
通过探究太阳能热水器工作原理,让学生根据原理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方案,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实践使抽象的知识显得具体,从而体验设计中的成功与失败
3.集热管为什么要倾斜--------------------------1课时
4.为什么要有反射板----------------------------1课时
5.制作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1课时
6.改进与交流,展示与交流-----------------------1课时
了解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太阳能热水器的简单工作原理,能根据太阳能热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时安排
1.认识太阳能热水器----------------------------1课时
2.太阳能热水器有哪些特点----------------------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用多种方法,对事物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思考、分析。
知识与技能
2、知道什么是解释,理解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知道解释与假设一样,也是科学探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并且,一个正确的解释,需要人们经过长期的验证。
3、激发学生运用解释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滤纸、水、盛水的塑料瓶、水性笔、实物展台、教科书。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上课时间:
一.指导学生知道解释是怎么回事。
1、讲述:看图,你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看想)
2、学生回答。
(教师不作判断)
3、提问:雪地上留下了很多脚印,看过之后,你是怎样想的?
4、学生回答。
(教师同样不作判断)
5、提问:这是三年级一位同学的油菜生长记录表,你有什么想法?
6、讲述:看到这三幅图之后,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以前科学课我们曾经学习过,比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信息呢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叫做观察到的事实,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事实,我们的大脑就会思考这些事实,并会在这些事实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和你们还没来得及说的想法,其实就是对这些事实所做出的……解释(板书:解释)
二.指导学生认识事实与解释之间的关系。
1、提问:解释与事实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出示腐烂苹果)
2、谈话:这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儿有五句话,在这些语言中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解释?
3、学生汇报。
4、讲述:苹果变坏只是因为温度太高吗?(学生反应)由此来看,对某一现象的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为了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你认为还应该怎样做?
5、学生汇报。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获得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思考。
三.指导学生做“毛细现象”的实验。
1、谈话:(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滤纸、水性笔,用水性笔在滤纸上画一朵小花,然后用笔的另一端蘸点水,滴在花的中心,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实验。
3、提问:对于刚才你们观察到的现象,你怎样来解释呢?
4、学生回答。
5、教师小结:看来,我们要对刚才这些现象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还需要查阅资料,你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第二课时上课时间:
四.指导学生认识一个正确的解释是要经过不断的修改完善的。
1、谈话: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一个正常人的眼睛能看到很多东西,人眼睛是怎样看到东西的呢?你是怎样解释的?“通过反射光看到东西”这一结论现在已经被我们接受了,那么在这个结论得出之前,人们对“人眼是怎样看到东西”是怎样进行解释的呢?(教师出示课件。
)
2、提问:看了这个资料,你认为一个正确的结论的得出,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3、学生回答。
4、提问:你知道日心说、板块说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吗?
5、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
6、讲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某些现象的结论,是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五.指导学生了解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解释分布于众。
1、谈话:怎么知道我们对某一现象的解释是合理的呢?
2、学生汇报。
3、提问:怎样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呢?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解释公布于众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讲述:看来,我们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你需要做很多事情。
但是,我们对某些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六.组织学生活动。
1、教师提出要求:做一架小飞机,详细写下制作的步骤,然后与别人交换记录,再按照他人的步骤进行制作,你会有什么感受?
2、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进行活动。
3、成果展示。
4、学生谈感受。
5、教师小结:看来,让别人接受你的解释,你还需要表达清楚,而如何进行表达,也有一定的技巧,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科学学习中,能用清楚的表达,告诉别人你更多的科学发现。
2.建立模型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学生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模型解释的方法、作用。
2、知道利用模型解释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形式;了解简单模型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的解释。
3、体会做成模型后的乐趣;意识到利用模型进行解释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黑匣子探秘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解释,这节课首先就请同学们来解释这只黑匣子。
这是一个密封的盒子,盒子里有一个滚珠和一些用厚纸板做的障碍物。
厚纸板粘在盒子的某个部位,不许打开盒子,想办法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并做出解释。
现在考虑一下怎样才能知道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以及怎样做出解释。
2.学生汇报。
(板书学生提供的方法)
3.谈话:同学们已经知道怎样找障碍物的方法,而我们今天就采用画图的方法进行“解释”。
4.提供给学生同样的,包括里面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正面四角标有A、B、C、D的黑匣子。
并提供标有A、B、C、D的图纸。
5.学生分组搜集有关盒子的事实。
6.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7.全班交流。
(学生将各组研究结果粘贴在黑板上)
二、用模型解释
1.谈话:同学们是不是非常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可惜的是我们并不能够打开这个盒子,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与“黑匣子”的事物,我们人类并不能直接观察它而获得结果,只能依靠这样那样的方法去推测。
你们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科学家又是如何解释的?
2.教师出示DNA模型(图)、三球仪(模型)、自然界水的循环(课件)。
让学生说说对这些模型的认识以及作用,还可以说一说根据这些模型懂得了什么。
3.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释了“黑匣子”,又知道用图可以解释DNA的样子,用模型可以解释太阳、地球、月亮之间的关系,用动画可以演示自然界水的循环,这些都是科学研究中很重要的方法——“用模型解释”(板书)。
4.思考并交流:用模型解释事物或现象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5.谈话: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还想知道盒子内的障碍物究竟是什么样的?能否根据本课所学,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
三、继续进行“黑匣子探秘”。
1.提问:想到采用画图以外的方法解释盒内的障碍物的方法了吗?
2.谈话:这节课我们用一个盒子和厚纸板,通过收集到的有关“黑匣子”的信息,再造一个“黑匣子”,用这样的模型去解释盒内的障碍物。
(这一环节最好引导学生自行讨论得出)
3.学生依据图画制作模型。
4.学生依据自制模型对“黑匣子”做出解释。
5.依据各组的研究结果,推测盒内的障碍物最有可能是什么样的和在什么位置。
四、作业:做一个肘关节模型,并解释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