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山亭夏日》李商隐《日射》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20211110042704)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20211110042704)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诗歌,达成下边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川作①(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绚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孤独,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 。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 此诗作于公元762 年。

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

② 孔父即孔子。

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闪避战乱走开长安,往荆州依赖刘表。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A.一二句描绘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的情况,从正面描绘出路上雾气浓厚,连续时间长。

B.三四句写出暖冬之景。

蚊虫飞舞,野凫少见行人,人离开才忽自觉,缄默顷刻,四散而去。

C.本诗既借景抒怀,又运用典故,寄望了深沉的感情。

D.写山中湿气浓厚,阴云层层,一如诗人心里的沉郁。

写蚊蚋集、凫鸭乱,以动衬静,那种静寂也是诗人心里的孤单的外化。

(2)请剖析最后四句中诗人表达出的感情。

【答案】( 1) A(2)孔父伤时,王粲去国,我这一世,流浪不定,不由感叹不已。

作者借此表达生不逢时的愁闷,飘零异乡的哀思,对国家命运的忧愁。

【分析】【剖析】( 1) A 项,“从正面描绘出”错误。

诗人缘溪而上,雾气蒸腾,衣裳沾雾而自湿,向来到中正午分,雾气才散尽。

“衣裳沾雾而自湿”是侧面描绘,应当是正面与侧面联合写出路上雾气浓厚,连续时间长。

应选A。

(2)最后四句的意思为突然就想到了孔子,想到了“吾道穷矣”的一声浩叹,忧时伤生之意顿生。

突然就想到了王粲,想到了“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的悲伤无奈。

而后就想到了“我”——这一世苦于飘泊,转徙江湖,不由发出一声惋惜。

已进老境的杜甫久病于飘泊,心中的悲苦一如江水漫漶。

但是,无穷江山,孤身一人,这种悲苦又能向谁倾倒呢?所以唯有一声长叹而已!连用两典,把个人不幸与家国情怀连在了一起,写出了飘零异乡的哀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愁。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9)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范成大荒园萧瑟懒追随,舞燕啼莺各自私。

窗下日长多得睡,樽前花老不供诗。

吾衰久矣双蓬鬓,归去来兮一钓丝。

想见篱东春涨动,小舟无伴柳丝垂。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第二句采用拟人手法,写燕舞莺啼与“我”毫不相关,作者没有意绪欣赏暮春美景,照应了首句中的“懒”字。

B.颔联借“日长”“花老”点出暮春时令,“多得睡”“不供诗”表现了作者无意赏春的颓废情绪。

C.颈联“吾衰久矣”化用了《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中的句子,委婉地表达了对当今久无周公这样的明主圣人的慨叹。

D.尾联借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想象竹篱东面明年春天花草繁盛的场景,情意表达委婉含蓄。

(2)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过程。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①蜀中离席(唐)李商隐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这首诗的题目本是“蜀中离席”,因为诗的风格模仿杜甫,所以加“杜工部”三字。

(1)颈联以“醉客”对“醒客”,与屈原《渔父》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认为:“此诗拟杜,既得其诗法,又得其精神。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渔家傲谢逸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

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

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表达技巧。

(2)围绕“渔事”,词人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①(唐)白居易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统编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详尽答案(优选 )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隐士,得藤字[唐]高适幕府日多暇 ,田家岁复登。

相知恨不早 ,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 ,深斋垂古藤。

边城惟有醉 ,其余更何能。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写农田今年又获丰产,自己在幕府多安闲,交代了拜见朋友的背景。

B. “乘兴乃无恒”一句 ,表达了诗人不可以够常常乘兴拜见朋友的遗憾之情。

C. 诗人感觉对待杨七隐士的招待无以回报 ,只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道谢。

D.这首诗叙事兼有抒怀 ,语言未故意雕琢 ,却能够于朴素中表达真性情。

(2)诗的颈联创造了如何的境界 ?这两句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C(2)第一问 :巷子冷清简陋 ,树木掩映 ;斋院深深 ,古藤环绕。

创造了深太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 :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加强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怀蓄势、铺垫。

【分析】【剖析】( 1) C 项误解诗意。

“无以回报”“只好用喝醉酒的方法来道谢”错误。

此项是对诗歌尾联的理解赏析。

本诗借拜见朋友来抒发心中“块垒”,尾联是借酒浇愁,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愁闷心情。

应选C。

( 2)本题中,颈联是写景,意象“穷巷”“乔木”“深斋”“古藤”,创造了古朴幽静的境界为;这两句诗在构造上点题,为尾联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伸的愁闷心情”蓄势,作铺垫。

按照境界赏析题的答题规范整理答出即可。

故答案为:⑴ C;⑵第一问 :巷子冷清简陋,树木掩映 ;斋院深深 ,古藤环绕。

创造了深太古朴、清净幽雅的意境。

第二问:既点明标题中的“得藤字”,又加强了诗人乘兴忘归的情志,还为尾联的抒怀蓄势、铺垫。

【谈论】⑴本题考察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

主要集中对诗意理解、诗歌要旨、诗歌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查核,查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依据诗歌的内容进行剖析归纳,另一种是对诗歌特点和手法的赏析,剖析诗歌要读懂诗意,注意感情、形象、技巧等表述不妥,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点归纳不妥。

部编高三高考 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 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部编高三高考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坐池上朱槔①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②万死台。

【注释】①朱槔:南宋诗人,长年隐居,历经金兵南袭、靖康之乱。

②睢阳:唐代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坚守睢阳,巡每誓师,嚼齿穿龈。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诗人来到池塘乘凉的时间,不知不觉间已离开坐席来到池边多次,可见诗人追凉心切。

B.颌联中“鱼方乐”“雁不来”借用典故,表面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实则暗含着雁书未达的惆怅。

C.颈联想象新奇,翠树答话,红花劝酒,以拟人手法生动写出池边枝繁叶茂、红花掩映的热闹景致。

D.全诗无一“夜”字,却通过“落日”“斗沉”“月过”等意象,体现夜色渐深,从而照应题目。

(2)有人认为,尾联用典看似突兀,实则合乎情理、意味深长。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及练习题(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杨颖士西亭白居易静得亭上境,远谐尘外踪。

凭轩东南望,鸟灭山重重。

竹露冷烦襟,杉风清病容。

旷然宜真趣,道与心相逢。

即此可遗世,何必蓬壶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中的“静”“远”二字从环境和地理位置两方面突出了西亭的特点。

B.诗人登临西亭,远望重峦叠嶂,感受竹露、杉风,认为找到了人生的真趣。

C.诗人认为西亭堪比蓬莱山,适合隐居,劝杨颖士不要舍弃西亭前往蓬莱山。

D.这首古体诗以通俗明畅的语言写景、抒情,写景不事渲染,抒情有曲有直。

(2)这首诗第五,六句有何妙处?请从用字和抒情这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唐)万楚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①,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①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2)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释】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2020-2021中考语文培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赏析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忽然飘来一阵蔷薇花香,香气沁人心脾。

2.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池水”“微风”“蔷薇”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①(唐)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②鸡栖③半掩扉。

桑柘④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人们通过开展娱乐活动,表达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

②豚栅:猪栏。

③鸡栖:鸡窝。

④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

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结合全诗内容,试分析农人因何而“醉”。

【答案】1.示例:春天,鹅湖山下稻粱肥硕,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闭上眼,似乎可以闻到稻花香。

每家的牲畜圈里,猪肥鸡壮;每户的大门都半掩着,村民们都参加社日去了。

2.①因农村生活的美景而醉;②因民风淳朴而醉;③为开怀畅饮而醉;④为丰收在望,生活富足而醉;⑤为来年期盼而醉。

【解析】1.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2)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的技巧及练习题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2)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听颖师琴歌[唐]李贺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

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

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

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

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1)《听颖师琴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代表作之一,本诗前八句描写________,后八句叙写________。

(2)文字是无声的,却能够生动刻画有声的音乐,在《听颖师琴歌》中,李贺是如何表现古琴的音乐魅力的?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11110041829)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燕居即事①韦应物冷清竹林院,风雨丛兰折。

幽鸟林上啼,青苔人迹绝。

燕居日已永,夏木纷成结。

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② 阅。

【说明】①本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元年 (785 年 )夏时诗人罢任滁州刺史,闲居于滁州西涧。

燕居 :闲居。

②北窗 :语出陶潜《与子俨等疏》 : “尝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冷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紧扣”燕居”睁开描绘,竹、兰既是两种客观光景,也寄寓诗人的主观感情。

B.颔联上句以动写静,下句直接描绘静景,突出了居处环境的幽静安静,无人来访。

C.颈联感触光阴易逝,闲居之长,不知不觉中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

D. 全诗以写景为主,然在写景中奇妙达成了感情的变换,正堪称“妙在漠然不著印迹”。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思想感情?【答案】( 1) C(2)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分析】【剖析】( 1) C 项,“太阳已经下山,夏木忧如也为之郁结”赏析不正确。

颈联意为闲居的日子已经好久,不知不觉已经是夏季,树木已经结果。

应选C。

(2)“几阁积群书,时来北窗阅。

”燕居之地人迹罕至,但是诗人并无感觉孤独、丧气。

桌上、楼阁上堆满了书本,没有世务的搅扰,他正能够不时到达书斋,享受阅读的乐趣。

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故答案为:⑴ C;⑵ 橱架上堆满了书本,诗人常来坐在北窗边翻看。

诗人经过描绘闲居的平时生活,并化用陶潜的典故,表达了虽罢官闲居而念书自娱、泰然自适的旷达乐观之情。

【评论】(1)本题考察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感情和艺术手法的剖析鉴赏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掌握诗歌内容要旨和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找寻答题点;最后精读有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能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照,或许能否能依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测出来或许能否正确。

《山亭夏日》原文及阅读答案赏析-古诗-赏析

《山亭夏日》原文及阅读答案赏析-古诗-赏析

《山亭夏日》原文及阅读答案赏析-古诗-赏析(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

(意对即可)(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分)悠闲自在(2分)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山亭夏日》是唐末将领高骈的诗作。

此诗写在山间幽静的庭院里,入眼都是绿树浓阴,楼台在水池中留下倒影,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蔷薇的香气也在随之荡漾开来,充盈在庭院的每一个角落。

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七言绝句,写出了山亭夏日的悠闲之感。

首句起得似乎平平,但仔细玩味“阴浓”二字,不独状树之繁茂,且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烈日炎炎,日烈,“树阴”才能“浓”。

这“浓”,除有树阴稠密之意外,尚有深浅之“深”意在内,即树阴密而且深。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夏日中午景象,谓“烈日当空,树阴匝地”,即此意,因此,“夏日长”是和“绿树阴浓”含蓄地联在一起的,并非泛泛之笔。

第二句“楼台倒影入池塘”写诗人看到池塘内的楼台倒影。

“入”字用得极好: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就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第三句“水晶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含蓄精巧的一句。

此句可分两层意思来说。

其一,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诗人用“水晶帘动”来比喻这一景象,美妙而逼真──整个水面犹如一挂水晶做成的帘子,被风吹得泛起微波,在荡漾着的水波下则是随之晃动的楼台倒影,非常美妙。

其二,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见的是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风了。

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三)

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三)

古诗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三)【阅读理解题目】:夏日三首(其一)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__________________8.这首诗运用了反衬手法表现环境的“清”,请简要说明。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蝴蝶飞舞,蜘蛛织,反衬白天的清静;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凉。

解析:此题要通过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内容,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如“燕雀”“蝴蝶”“蜘蛛”这些都是以描写动景来反衬乡村的清净,答题时,要把这种动静结合和反衬的表现手法答出来。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试题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赏析山亭夏日高骈(唐)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比喻晶莹华美的帘子。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三、四两句的画面。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2)一、二句中的“阴浓”“入”用得好,为什么?2.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备战中考语文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1)

备战中考语文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压轴题含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赏析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忽然飘来一阵蔷薇花香,香气沁人心脾。

2.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池水”“微风”“蔷薇”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2.阅读宋代梅尧臣的《春寒①》,完成后面小题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

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妻子谢世后次子又病逝。

②“青帘”指酒旗。

1.请你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2.请你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和本诗内容,分析标题中“寒”的原因。

【答案】1.颔联运用了对偶、情景交融、一语双关等手法(1分,三种手法答出一种即可),描写了初春时节春寒料峭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凄冷。

2.“寒”的原因:①初春的阴沉沉的天气感到寒冷;②自然界的风雨让诗人感到寒冷;③作者体弱多病,毫无游兴而感到寒冷;④作者政治处境进入人生低潮;⑤妻子和次子又亡,让作者感到寒冷【解析】1.赏析诗句。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两句写出了春寒料峭的气候环境下的景物特征:蝴蝶因气候寒冷而紧缩了翅膀,不能飞舞;花朵因空气湿冷而迟迟不开。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及详细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综合练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赏析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忽然飘来一阵蔷薇花香,香气沁人心脾。

2.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池水”“微风”“蔷薇”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

春夜别友人(其二)陈子昂紫塞①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②。

(注)①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②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1.这首诗在体裁和内容.....上与下面诗歌都相同的一项是()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观沧海》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任选这首诗的一种表现手法简要赏析。

3.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A2.“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寓情于景,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山亭夏日阅读题及答案

山亭夏日阅读题及答案

山亭夏日阅读题及答案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山亭夏日的景色?
(2)有人说,“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3)这首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等景物,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表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参考答案
(1)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

(2)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当属十分清晰。

这个“入”字化静为动,正好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

(意对即可)
(3)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2分)悠闲自在(2分)
二:
(1)“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入”字用得极好,你能说出好在哪里吗?(5分)
(2)“水精帘动微风起”,明明是微风先吹起,作者为什么先说“水精帘动”?(6分)
【参考答案】
(1)“入”是映入之意,夏日午时,晴空骄阳,一片寂静,池水清澈见底,映在池塘中的楼台的影子十分清晰,这个“入”字就写出了此时楼台倒影的真实情景。

(2)烈日照耀之下的池水晶莹剔透,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观赏景致的诗人先看到池水波动,然后才感觉到起了微风。

参考译文
盛夏时节,绿树葱郁,树阴下显得格外清凉,白昼比其它季节要长,清澈的池塘中映射出楼台的倒影。

微风拂过,水晶一样的帘子轻轻晃动。

蔷薇花开满了蔷薇架,满院都可闻到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

初一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溪早春①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

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

【注】①本诗是作者晚退职家居期间所作。

(1)诗人通过写柳树和桃树的什么特点来表现南溪早春的?(2)这首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龙钟”和“泪不干”描绘了诗人怎样的神态?(2)想象一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南宋)吕本中①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②。

【注】①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②东风:春风。

(1)“雨后霜前着意红”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_______的自然属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唐)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

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1)本诗主要表现了清溪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2)尾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解析(1)

备战中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篇及答案解析(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赏析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忽然飘来一阵蔷薇花香,香气沁人心脾。

2.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池水”“微风”“蔷薇”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2.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阅读)中吕·普天乐·别怀[元]张可久故人疏,忧心悄。

愁云淡淡,远水迢迢。

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词写遍芭蕉。

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选自《新编元曲三百首》,俞为民孙蓉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1.这首曲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2.请赏析“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答案】1.与故人离别、疏远而感到忧伤;满眼都是秋天萧瑟的景象而感到凄凉;无人可以交流而感到孤独。

2.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了秋天景物的凄清、萧条,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及跟友人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怀。

【解析】1.这首曲,借写景抒写羁旅忧怨,暗含抑郁不得志之恨。

开篇直抒作者的伤怀心境。

首一句是化用孟浩然的“不才名主弃,多病故人疏” (《岁暮归南山》)之句,活画出作者凄凉身世,为下文留下伏笔。

中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1)

中考语文备考之诗歌鉴赏压轴突破训练∶培优 易错 难题篇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赏析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烈日照耀下的池水,晶莹透澈;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

忽然飘来一阵蔷薇花香,香气沁人心脾。

2.文章写出了夏日池塘的悠闲之感。

【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池水”“微风”“蔷薇”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诗写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这一切都是由诗人站立在山亭上所描绘下来的。

山亭和诗人虽然没有在诗中出现,然而当人在欣赏这首诗时,却仿佛看到了那个山亭和那位悠闲自在的诗人。

2.《登快阁》黄庭坚痴儿①了却公家事,快阁②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⑤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指作者自己。

②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③朱弦:古琴的琴弦涂成朱色,所以又叫朱弦。

④佳人:知心朋友。

⑤青眼,指瞳孔,即正眼相看,表示喜爱。

1.这首诗颔联中能表现深秋时节景物特征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诗句,简要谈谈诗人的哪些行为是照应“归”字的?3.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落木天远大2.①自称痴儿,称处理官事为了却,表明诗人厌烦官场事务;②“倚”字表明自己更喜欢欣赏自然风物;③“绝”表明世无知音,自己已无意仕途;④弄长笛、与白鸥盟指诗人远离世俗,过悠闲忘我与世无争的生活。

这些地方都体现了一个归字。

3.①对公事(官场生活)的厌倦;②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③因世无知己(缺少知音)、怀才不遇而借酒浇愁的苦闷和感慨;④还有辞官还乡、回归自然过那种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的流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10分)
山亭夏日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日射李商隐
日射纱窗风撼扉,香罗拭手春事违。

回廊四合掩寂寞,碧鹦鹉对红蔷薇。

【注】水精帘:形容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

日射:太阳光的照射。

10、《山亭夏日》和《日射》所描写的环境
..各有什么特点?(4分)————————————————————————————————
11、请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中的“蔷薇”各自在表情达意
....上的作用。

(6分)
————————————————————————————————
10、(4分)高诗写出了夏日蔷薇院中环境清幽、淡雅、明丽的特点,李诗写出了春日蔷薇院中空寂、冷落、凄清的环境氛围。

11、(6分)高诗中的“蔷薇”花开满架,一院飘香,为幽静的景致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全诗洋溢着夏日特有的生机,表达了作者闲适情感;李诗中女主人公置身于空寂的庭园中,红艳的蔷薇、生趣盎然的景物与冷寂、凄清的氛围构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凸显了女主人公孤寂、落寞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