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环评法规第二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2-

• 依据此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 局2004年7月3日颁布《关 于 印 发 〈编制环境影 响 报 告 书 的 规 划
•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 • 1 工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 ♦省级及设区的市级工业各行业规划。(黔东循环经济区岑巩工业园)
• 2 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 ♦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 ♦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 ♦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 (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
– 《规划条例》第二十条规定:
•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 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 的意见:
• (2)审查意见内容
– 《规划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 审查意见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一)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 – (二)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 (三)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 (四)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五)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 明的合理性;
– 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在作出审批专项规划草案决定 前,应将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同级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由其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对 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
–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 影响报告书之日起30日内,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 关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专项 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并在审查小组提出 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10日内将审查意见提交专项 规划审批机关。
说明:规划环评文件没有审批,是审查;规划才是审批
• 1)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草案的报送
– 《环评法》第七条中规定: •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 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一地”“三域”有 关规划 及“十个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 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在报送审批 规划草案时,将环境影 响的篇章或者说明作为规划 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第二章 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工程分析第一节工程分析概述一、工程分析的主要任务工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建设项目的一般工程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做全面的剖析,从宏观上阐述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工程分析的作用1、工程分析可以为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对于拟建项目无论是选址还是生产工艺,都应是多方案的,其中包括无项目或无行动方案。
不同方案对环境影响是不同的,通过不同方案的工程分析可以从一个角度比较出各方案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为有关部门的主管人员就环境的可行性,影响大小,从项目方案中优选出好方案并进行决策。
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建设项目的性质、产品结构、生产规模、原料路线、工艺方法、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土地利用、移民数量及产量方式等所做出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环境管理和项目的重要依据,有时甚至根据工程分析的结果立即作出判断。
在特定的环境敏感区内,如居民区,文教区、水源保护地、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等法定区,布置有污染影晌并且能构成危害的建设项目时,可以直接给出否定结论。
通过工程分析发现改建、扩建项目与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污染状况比现状能有明显改善时,则可抛出肯定的结论。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布置耗水大型建设项目时,若无妥善解决供水措施,可以做出要求改变产品结构和限制生产规模或否定建设的结论。
对自冷能力差环境容量已接近饱和的地区建设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从而增加现有的污染负荷,并无法在区域内进行调控的,原则上可以做出否定的结论。
2、工程分析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通过工程的污染特征分析可以阐明污染物的排放点、数量、种类、浓度、强度。
排放口的布局、排放的方式等。
通过这些基础数据方能确定工作等级、专题设置、评价项目等。
3、工程分析可以为生产工艺和环保治理工程提供优化设计建议工程分析过程运用物料衡算和清洁生产审核方法,可以发现拟建项目工艺过程中原材料利用和工艺技术中不合理的环节,以及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及削减其排放量的主要途径,这为改进生产工艺指出了方向。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作业指导书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4)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4)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与分类 (4)2.2 环境影响评价的原则与程序 (5)第3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5)3.1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5)3.1.1 生态系统影响识别 (6)3.1.2 水环境影响识别 (6)3.1.3 大气环境影响识别 (6)3.1.4 土壤环境影响识别 (6)3.1.5 声环境影响识别 (6)3.1.6 社会影响识别 (6)3.2 评价因子筛选方法 (6)3.2.1 生态评价因子筛选 (6)3.2.2 水评价因子筛选 (6)3.2.3 大气评价因子筛选 (6)3.2.4 土壤评价因子筛选 (6)3.2.5 声评价因子筛选 (7)3.2.6 社会评价因子筛选 (7)第4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4.1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7)4.1.1 文献资料收集 (7)4.1.2 现场踏勘 (7)4.1.3 问卷调查 (7)4.1.4 数据分析 (7)4.2 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7)4.2.1 单项指标评价 (7)4.2.2 综合指标评价 (7)4.2.3 生态分析法 (8)4.2.4 模型模拟法 (8)4.2.5 社会经济分析法 (8)4.2.6 环境风险评价 (8)第5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5.1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8)5.1.1 定量预测方法 (8)5.1.2 定性预测方法 (8)5.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9)5.2.1 环境影响识别与筛选 (9)5.2.2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2.3 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评价 (9)第6章环境保护措施与方案比选 (9)6.1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原则与方法 (9)6.1.1 制定原则 (9)6.1.2 制定方法 (10)6.2 方案比选方法 (10)6.2.1 筛选方案 (10)6.2.2 评价指标 (10)6.2.3 比选方法 (10)第7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7.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 (11)7.1.1 基本原理 (11)7.1.2 分析方法 (11)7.1.3 技术流程 (11)7.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评价案例 (11)7.2.1 项目概况 (11)7.2.2 环境影响识别 (12)7.2.3 成本与效益计算 (12)7.2.4 评价结果 (12)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 (12)8.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结构 (12)8.1.1 封面及封底 (12)8.1.2 目录 (12)8.1.3 摘要 (12)8.1.4 引言 (13)8.1.5 总论 (13)8.1.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8.1.7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3)8.1.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3)8.1.9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3)8.1.10 结论与建议 (13)8.1.11 附件 (13)8.2 报告编制要求与注意事项 (13)8.2.1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 (13)8.2.2 数据准确、方法科学 (13)8.2.3 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13)8.2.4 文字简练、图表清晰 (13)8.2.5 严格审查、认真修改 (13)8.2.6 注重团队合作、发挥专业优势 (14)8.2.7 做好与建设单位的沟通 (14)8.2.8 按时提交报告 (14)第9章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与监管 (14)9.1 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流程 (14)9.1.1 审批主体与职责 (14)9.1.2 审批程序 (14)9.1.3 审批内容 (14)9.2 环境影响评价监管措施 (14)9.2.1 施工期间监管 (14)9.2.2 运营期间监管 (15)9.2.3 事后监管 (15)9.2.4 公众参与监管 (15)9.2.5 信息化管理 (15)第10章环境影响评价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发展 (15)10.1.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创新 (15)10.1.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体系完善 (15)10.1.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化 (16)10.2 环境影响评价政策与法规变革 (16)10.2.1 政策法规体系优化 (16)10.2.2 简政放权与监管强化 (16)10.2.3 公众参与与信息公开 (16)10.3 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6)10.3.1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环境影响评价 (16)10.3.2 环境影响评价与国际接轨 (16)10.3.3 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6)10.3.4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创新 (16)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对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五)

环境影响评价总结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一节环境1、环境的概念。
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2、环境的根本特性。
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整体性是根本特性,变动性和稳定性相辅相成,环境资源包括物质性和非物质性。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环境各组成局部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点构造和功能的系统。
变动性:指在自然的,人类社会行为的,或两者共同的作用下,环境内部构造和外在状态处于不断变化中。
稳定性。
环境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
第二节环境影响 1、环境影响。
是指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实质是单项活动影响的叠加和扩大)、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直接影响是指由于人类活动的结果而对人类社会或其他环境的直接作用,而由这种直接作用诱发的其他后续结果那么为间接影响。
累积影响是当一项活动与其他过去、现在及可以合理预见的将来活动结合在一起时,因影响的增加而产生的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效果分类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环境影响分类按影响程度分类为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
是指对拟议中的建立工程、区域开发方案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展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到达更具环境形容性的人类活动。
2、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单的说,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书面总结。
3、筛选。
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4、划分范围。
指在确定了一项拟议活动应进展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后,进一步确定影响评价应关注的问题,并识别其中的主要问题。
5、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的内容。
建立工程概况;建立工程周围环境状况;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对建立工程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二章工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

第⼆章⼯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第⼆章⼯程分析第⼀节⼯程分析概述⼀、⼯程分析的主要任务⼯程分析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建设项⽬的⼀般⼯程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态破坏的因素做全⾯的剖析,从宏观上阐述开发建设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评价⼯作提供基础数据。
⼆、⼯程分析的作⽤1、⼯程分析可以为建设项⽬的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对于拟建项⽬⽆论是选址还是⽣产⼯艺,都应是多⽅案的,其中包括⽆项⽬或⽆⾏动⽅案。
不同⽅案对环境影响是不同的,通过不同⽅案的⼯程分析可以从⼀个⾓度⽐较出各⽅案对环境影响的⼤⼩,为有关部门的主管⼈员就环境的可⾏性,影响⼤⼩,从项⽬⽅案中优选出好⽅案并进⾏决策。
在⼀般情况下⼯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度出发对建设项⽬的性质、产品结构、⽣产规模、原料路线、⼯艺⽅法、设备选型、能源结构、技术经济指标,总图布置、⼟地利⽤、移民数量及产量⽅式等所做出的分析结果可以作为环境管理和项⽬的重要依据,有时甚⾄根据⼯程分析的结果⽴即作出判断。
在特定的环境敏感区内,如居民区,⽂教区、⽔源保护地、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疗养区、⾃然保护区等法定区,布置有污染影晌并且能构成危害的建设项⽬时,可以直接给出否定结论。
通过⼯程分析发现改建、扩建项⽬与技术改造项⽬实施后,污染状况⽐现状能有明显改善时,则可抛出肯定的结论。
在⽔资源紧缺的地区布置耗⽔⼤型建设项⽬时,若⽆妥善解决供⽔措施,可以做出要求改变产品结构和限制⽣产规模或否定建设的结论。
对⾃冷能⼒差环境容量已接近饱和的地区建设污染物排放量⼤的项⽬从⽽增加现有的污染负荷,并⽆法在区域内进⾏调控的,原则上可以做出否定的结论。
2、⼯程分析可以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程的污染特征分析可以阐明污染物的排放点、数量、种类、浓度、强度。
排放⼝的布局、排放的⽅式等。
通过这些基础数据⽅能确定⼯作等级、专题设置、评价项⽬等。
3、⼯程分析可以为⽣产⼯艺和环保治理⼯程提供优化设计建议⼯程分析过程运⽤物料衡算和清洁⽣产审核⽅法,可以发现拟建项⽬⼯艺过程中原材料利⽤和⼯艺技术中不合理的环节,以及废⽔、废⽓和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及削减其排放量的主要途径,这为改进⽣产⼯艺指出了⽅向。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第1章引言 (4)1.1 编制背景 (4)1.2 编制依据 (4)1.3 适用范围 (5)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要求 (5)2.1 评价程序 (5)2.1.1 项目立项阶段 (5)2.1.2 评价准备阶段 (5)2.1.3 评价实施阶段 (6)2.1.4 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6)2.1.5 报告审查和审批 (6)2.2 评价要求 (6)2.2.1 科学性 (6)2.2.2 客观性 (6)2.2.3 全面性 (6)2.2.4 动态性 (6)2.2.5 可比性 (6)2.3 评价标准 (6)2.3.1 国家和地方标准 (6)2.3.2 行业标准 (6)2.3.3 特定标准 (7)2.3.4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7)2.3.5 社会影响评价标准 (7)第3章项目分析 (7)3.1 项目概况 (7)3.1.1 项目背景 (7)3.1.2 项目目的 (7)3.1.3 项目地理位置 (7)3.1.4 所属行业 (7)3.2 项目组成与工艺流程 (7)3.2.1 项目组成 (8)3.2.2 工艺流程 (8)3.3 项目规模与布局 (8)3.3.1 项目规模 (8)3.3.2 项目布局 (8)3.3.3 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8)第4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9)4.1 环境影响识别 (9)4.1.1 项目特征分析 (9)4.1.2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9)4.2 评价因子筛选 (9)4.2.2 评价因子确定 (9)4.3 评价范围与时段 (10)4.3.1 评价范围 (10)4.3.2 评价时段 (10)第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0)5.1 污染源分析 (10)5.1.1 污染源识别 (10)5.1.2 污染源调查与评估 (10)5.1.3 污染源排放清单 (10)5.2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 (10)5.2.1 预测方法与模型 (10)5.2.2 预测范围与时间 (11)5.2.3 预测结果分析 (11)5.3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与卫生防护距离 (11)5.3.1 防护距离计算 (11)5.3.2 防护距离设置 (11)5.4 环境保护措施 (11)5.4.1 污染源治理措施 (11)5.4.2 通风与扩散措施 (11)5.4.3 监测与管理措施 (11)5.4.4 敏感区域保护措施 (11)第6章水环境影响评价 (11)6.1 水污染源分析 (11)6.1.1 污染源识别 (11)6.1.2 污染源强分析 (12)6.2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12)6.2.1 预测方法 (12)6.2.2 预测情景设置 (12)6.2.3 预测结果分析 (12)6.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2)6.3.1 预测方法 (12)6.3.2 预测情景设置 (12)6.3.3 预测结果分析 (12)6.4 水环境保护措施 (12)6.4.1 污染源治理措施 (12)6.4.2 水环境保护措施 (13)6.4.3 监测与管理 (13)6.4.4 生态保护与恢复 (13)第7章声环境影响评价 (13)7.1 声源分析 (13)7.1.1 声源识别 (13)7.1.2 声源评估 (13)7.2 声环境质量影响预测 (13)7.2.2 预测范围与情景设置 (14)7.2.3 预测结果分析 (14)7.3 声环境保护措施 (14)7.3.1 声源控制 (14)7.3.2 传播途径控制 (14)7.3.3 接收端保护 (14)7.3.4 环境管理与监测 (14)第8章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5)8.1 生态影响识别 (15)8.1.1 生态系统类型及特征 (15)8.1.2 生态影响源识别 (15)8.1.3 生态影响途径与范围 (15)8.2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15)8.2.1 调查方法 (15)8.2.2 生态现状评价 (15)8.2.3 生态问题识别 (15)8.3 生态影响预测 (15)8.3.1 预测方法 (15)8.3.2 预测内容 (15)8.3.3 预测结果 (16)8.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6)8.4.1 生物多样性保护 (16)8.4.2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保护 (16)8.4.3 生态监测与管理 (16)8.4.4 环境友好型措施 (16)第9章社会影响评价 (16)9.1 社会影响识别 (16)9.1.1 项目对人口的影响 (16)9.1.2 项目对就业的影响 (16)9.1.3 项目对收入与经济的影响 (16)9.1.4 项目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16)9.1.5 项目对社会组织与社区的影响 (17)9.1.6 项目对文化、教育及健康的影响 (17)9.2 社会现状调查与评价 (17)9.2.1 人口现状调查 (17)9.2.2 经济现状调查 (17)9.2.3 社会组织与社区现状调查 (17)9.2.4 文化、教育及健康现状调查 (17)9.2.5 社会保障现状调查 (17)9.3 社会影响预测 (17)9.3.1 人口影响预测 (17)9.3.2 就业影响预测 (17)9.3.3 经济影响预测 (18)9.3.4 社会组织与社区影响预测 (18)9.3.5 文化、教育及健康影响预测 (18)9.4 社会保障措施 (18)9.4.1 人口保障措施 (18)9.4.2 经济保障措施 (18)9.4.3 社会组织与社区保障措施 (18)9.4.4 文化、教育及健康保障措施 (18)9.4.5 社会保险及救助措施 (18)9.4.6 社会影响监测与评估 (19)第10章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监测管理 (19)10.1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9)10.1.1 制定原则与目标 (19)10.1.2 减缓措施内容 (19)10.2 环境监测与管理 (19)10.2.1 监测方案制定 (19)10.2.2 监测设施建设与管理 (19)10.2.3 环境管理 (19)10.3 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及验收 (20)10.3.1 设计要求 (20)10.3.2 验收标准 (20)10.3.3 验收程序 (20)10.4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与后评价 (20)10.4.1 跟踪评价 (20)10.4.2 后评价 (20)第1章引言1.1 编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对项目、政策或计划等进行评估与预测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的方法。
它是环境管理的重要工具,旨在帮助决策者了解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供相关的决策支持。
本章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与实践。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项目描述与背景资料:包括项目的目标、规模、位置等基本信息,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背景资料,用于明确评价的范围和目标。
2.环境基线调查:对评价区域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土壤、气候、大气质量、噪声等环境要素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以确定评价的参照基准。
3.环境影响预测:根据项目的实施方案、技术特点和规模,预测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如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生态破坏等。
4.环境风险评估:对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因项目实施而导致的事故、灾害和污染事件,以及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
5.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计划: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管理计划,以减轻或消除项目可能带来的不利环境影响,并确保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遵守环境法规和标准。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定性评价方法:通过对环境影响的描述、分析和比较,来判断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的性质、程度和时空范围。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评价矩阵法、导向性评价法等。
评价矩阵法是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与环境质量指标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潜在的环境影响。
导向性评价法是根据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制要求,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判断,从而确定环境保护措施。
2.定量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量化的方式衡量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这种方法主要包括生态承载力评估、生态风险评估、风险分析等。
生态承载力评估是对生态系统的容量进行定量评估,从而判断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压力。
生态风险评估是对生态系统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流程

2.3.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的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依据 《环评法》第十九条: 接受委托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经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审查合格后,颁发资质证书,按照资质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评价范围,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服务,并对评价结论负责。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的资质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2.2.4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工程分析、清洁生产评述 (在第3章讲授) 2.2.5 环境影响预测 预测的原则 :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方法等应根据相应的评价工作等级、工程与环境的特性、当地的环保要求而确定,同时还考虑预测范围内的规划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预测的方法:数学模式法、物理模拟法、类比法、对比法、专业判断法。
2.1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2.1.1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按一定的顺序或步骤指导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 分类: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与管理的为管理程序;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进程的为工作程序。
2.1.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流程图 : 流程图1,流程图2 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正式工作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开展公众参与; 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上阶段工作得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经济损益分析、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选址可行性论证、拟定环境监测与管理计划,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特别指出:如对所选项目地址给出否定结论,则对新地址的评价应重新进行。地址的优选,须对各地址分别进行预测和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整理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方法环境影响评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研究有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目,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编制评价工作大纲。
第二阶段正式工作阶段: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
第三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汇总、分析各种资料、数据,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1. 建设项目工程特点2.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3.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1. 总则。
包括任务由来编制依据,污染物控制和环境保护目标采用的评价标准,评价项目及工作等级和重点等。
2. 建设项目概况。
3. 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方法。
5. 环境现状调查。
6. 环境影响预测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7.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包括拟提出结论和建议内容。
8. 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
9. 经费概算。
10. 附件:附属及参考文献。
污染源评价评价方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等标污染指数ii j i jC C N 0=Nij ——第 j 个污染源的第 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指数,一个无因次量; Cij ——该污染源中第 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 ——为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等标污染负荷 P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C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Qij-----第j 个污染源中第i 种污染物的排放流量;C0i-----第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等标污染负荷比污染源评价方法ijiijij Q C C P 0=∑∑∑∑∑∑∑∑========⎪⎪⎭⎫ ⎝⎛=======n i m j ij i ij m j j n i i m j ij i ijm j iji n i ij iijn i ij j Q C C P P P Q C C P P i Q C C P P j 11011101101负荷评价区内的总等标污染荷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评价区内第荷个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第P P K P P K P P K j j ii jijij===主要污染源确定: 按评价区域内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比从大到小排列,将累计百分比大于80%左右的污染源确定为主要污染源。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环境影响预测
在了解环境系统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运 用那些依据过去和现在掌握的知识,对拟议行动 产生的未来影响的范围、程度、性质和状态及其 后果进行估计和推测。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预测方 法
数学 模式法
物理 模拟法
类比法
专业 判断法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数学模式方法 数学模式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环评大纲的编写
大纲包括的内容: ▪ 总则; ▪ 建设项目概况; ▪ 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 环境现状调查; ▪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 ▪ 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 ▪ 经费概算。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编写基本要求
▪ 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 基础数据可靠; ▪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 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 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
如牛顿第二定律:F=ma。
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数学模式方法
灰箱模式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充分,虽从机 理上知道各种因素之间存在一定函数关系,但尚 不掌握确切定量关系,需要经验系数才能定量化。
如滑动摩擦力F=μ·FN,摩擦系数μ不能由推 理得到,只能由试验得到。
环评工作中,应用最多的是灰箱模式,如高斯
例如:中粮制罐项目中废水排放量的计算
专业判断法
依靠在一定领域内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专家有 关见解:
§ 对受影响后的未来状况作出预断; § 对影响的类型和强度提出定性或定量判断; § 提出各种可供比选的方案; § 推荐优化的决策方案。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

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课后题答案环境评价教程(徐新阳版) 课后题答案第⼀章环境评价概述1、什么是环境、环境要素?环境有哪些功能?A环境:环境是以⼈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是影响⼈类⽣命和发展的各种⾃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B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的、性质不向⽽⼜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构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光、热、⽔、⼟、⽓、动植物以及这些⾃然要素与⼈类长期共处所产⽣的各种依存关系。
C环境功能有:⼀⽅⾯,它是⼈类⽣存和发展的最终物质来源;另⼀⽅⾯,它承受着⼈类活动产⽣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的结果2、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有哪些价值?A环境质量:有⼈认为:环境质量就是环境的优劣程度.是对⼈类的⽣存和繁衍以及社会发展的适宜程度。
也有⼈认为:环境质量是外境系统客观存在的—种本质属性,是能够⽤定性和定量的⽅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B环境质量的价值:a⼈类健康⽣存的需要b⼈类⽣活条件改善和提⾼的需要c⼈类⽣产发展的需要d维持⾃然⽣态系统良性循环的需要3、什么是环境评价?开展环境评价⼯作有什么意义?A环境评价:环境评价就是按照⼀定的标准和⽅法对环境质量给予定性或定量的说明和描述。
B开展环境评价⼯作的意义:环境评价是⼀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性强的学科,它为环境管理、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环境标准的制定、⽣态环境制定、⽣态环境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技术依据,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是环境保护的⼀项基础⼯作,是贯彻“预防为主、预防结合、综合治理“环境管理原则的具体体现。
同时,环境评价⼯作中,尤其是对⼀些以前没有遇到过的建设项⽬进⾏环境影响评价时,必然要开展⼀些基础研究或专项研究,从⽽促进了环境科学的发展。
4、环境评价的主要⽅法有哪些?指数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经济学评价法运筹学评价法5、简述环境评价的基本⼯作程序第⼀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作为研究有关⽂件,进⾏初步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筛选重点评价项⽬,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等级,编制评价⼤纲;第⼆阶段为正式⼯作阶段,其主要⼯作为详细的⼯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并进⾏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环境影响;第三阶段为报告书编制阶段,其主要⼯作为汇总,分析第⼆阶段⼯作所得各种资料数据,给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6、什么是环境标准?中国的环境标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A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政府为保护⼈体健康、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从⽽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制定的环境保护技术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

环境影响评价复习知识点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基本概念:A.自然因素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称为社会环境B.环境的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和价值性C.环境影响:人类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的效应。
环境影响的概念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D.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按评价对象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按环境要素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功能:预测、选择、导向(核心)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法律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制度A.第一个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年)B.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时,必须提出对环境影响的报告书,经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79年) C.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确立环评制度D.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环境影响评价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E.2004年,人事部、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
F.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G.《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它是指导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极为重要和可操作性强的行政法规。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类管理(针对建设项目环评)、分级审批、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可编写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可只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规划、建设和改造项目前,对项目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和预测,以便在决策和实施阶段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全面、系统的环境管理工具,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帮助决策者充分了解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包括对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预测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避免环境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可以引导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能耗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绿色技术和清洁生产的应用,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另外,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增强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公众参与的过程,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增强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信息的公开透明,向社会公众公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决策依据,增强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知情权,推动环境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最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法定的环境管理程序,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加强对环境影响的监管和管理,保障环境利益和公众利益,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还可以促进环境管理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提高环境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促进环境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注册咨询工程师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

目录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1)一、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和标准体系 (1)(一)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体系 (1)(二)环境标准体系 (2)(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6)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6)(一)环境影响的程度 (6)(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 (7)(三)不同等级单项因子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 (7)(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8)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8)(一)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8)(二)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内容要求 (8)第二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11)一、环境现状调查的原则和方法 (11)(一)建设项目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11)(二)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11)二、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1)(一)普查与详查 (11)(二)污染源评价 (12)(三)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的确定 (13)三、污染物工程分析法 (13)(一)类比分析法 (13)(二)物料平衡计算法 (14)(三)资料复用法 (14)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14)(一)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要求 (14)(二)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步骤 (14)(三)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15)五、环境影响预测 (16)(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16)(二)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及内容 (17)六、建设项目的环境治理 (18)(一)环境治理措施 (18)(二)环境治理方案的优化比选 (19)第三章项目用海的环境影响评价 (20)一、海洋环境敏感区及其保护 (20)(一)海洋环境敏感区的界定 (20)(二)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22)二、海洋开发及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23)(一)海洋开发使用的主要类型 (23)(二)主要涉海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 (23)三、涉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的内容与方法 (25)(一)海洋水文动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5)(二)海洋水质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6)(三)海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27)第四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8)一、规划环评概述 (28)(一)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范围 (28)(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28)二、规划方案及其分析评价 (29)(一)规划方案分析 (29)(二)现状调查及分析评价 (30)三、环境影响识别及分析评价 (31)(一)规划环境影响的产生及类型 (31)(二)规划环评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方法 (34)(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确定 (37)(四)规划环境影响预测 (39)(五)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39)四、环境减缓措施及对策建议 (40)(一)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40)(二)结论性意见与建议 (40)第五章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 (42)一、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及内容 (42)(一)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类型 (42)(二)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 (42)(三)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44)二、开发区规划及环境状况分析 (45)(一)开发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45)(二)开发区环境状况调查与评价 (47)三、开发区规划方案分析 (47)(一)开发区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48)(二)开发区行业准入分析 (52)(三)主要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53)四、开发区资源需求与污染源分析 (53)(一)开发区需水量预测 (53)(二)开发区热负荷预测 (54)(三)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5)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59)(一)开发区环境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概念和分类 (60)(二)开发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60)六、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对策 (62)(一)开发区规划的综合论证与环境保护措施 (62)(二)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63)第六章环境风险评价 (64)一、环境风险及其调查 (64)(一)环境风险 (64)(二)环境风险调查 (64)二、各类环境风险的识别 (65)(一)易燃、易爆物质的识别 (65)(二)毒性物质识别 (66)三、环境风险类型的确定 (66)(一)火灾 (66)(二)爆炸 (67)(三)毒物泄漏 (67)(四)生产设施风险识别 (68)四、风险防范与减缓措施 (68)(一)选址、总图布置和建筑安全防范措施 (68)(二)危险化学品贮运安全防范措施 (70)(三)工艺技术设计安全防范措施 (70)(四)其他措施方案 (71)(五)应急预案 (72)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74)一、公众参与的性质、目的及范围 (74)(一)公众参与的性质和目的 (74)(二)公众参与的范围 (74)(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主体 (75)二、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76)(一)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76)(二)公众参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78)三、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组织形式 (79)(一)调查公众意见和咨询专家意见 (79)(二)座谈会和论证会 (79)(三)听证会 (79)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方法[1]BR>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是投资项目外部性影响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审查项目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投资项目前期论证咨询中占有重要地位。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章节一:引言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是厘定项目或政策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的一种评估工具。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方法分类以及常用的评价技术。
章节二: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前期评价和后期评价。
前期评价是在规划决策和项目立项阶段进行的评价,旨在预测规划或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程度。
后期评价是在项目实施后进行的评价,以评估实施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管理对策。
章节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类1. 定性方法定性方法是一种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的评价方法。
它通过描述和比较不同方案或策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程度,得出环境影响程度的相对排序。
这种方法适用于评估环境问题的大致趋势和指导初期决策。
2. 定量方法定量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值分析和模型计算的评价方法。
通过采集环境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预测指标进行量化和计算,得出环境影响的具体数值。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精确评估和量化比较不同方案或策略对环境的具体影响程度的情况。
3. 综合方法综合方法是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这种方法能够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情况下,兼顾评价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章节四:常见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1. 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环境质量评价技术用于评估项目或政策对周围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
它利用环境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和比较环境参数的变化,判断项目或政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否达到规定的标准。
2. 生态系统评估技术生态系统评估技术用于评估项目或政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它通过调查和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预测和评价项目或政策可能导致的生态风险和破坏。
3. 社会影响评价技术社会影响评价技术用于评估项目或政策对社会因素的影响程度。
它通过调查和研究项目或政策可能引起的社会变化和社会风险,对其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07.0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施行日期】2016.09.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方案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3)1.2 研究范围与内容 (4)第2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概述 (4)2.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类 (4)2.1.1 按评价对象分类 (4)2.1.2 按评价方法分类 (5)2.2 常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简介 (5)2.2.1 环境影响识别与矩阵法 (5)2.2.2 生态机理分析法 (5)2.2.3 数学模型法 (5)2.2.4 类比分析法 (5)2.2.5 生态红线法 (5)2.2.6 经济损益分析法 (5)第3章项目概述与分析 (6)3.1 项目基本情况 (6)3.2 项目工程分析 (6)3.2.1 主体工程 (6)3.2.2 辅助工程 (6)3.2.3 公用工程 (6)3.2.4 环保设施 (6)3.3 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6)3.3.1 大气环境影响 (6)3.3.2 水环境影响 (6)3.3.3 噪声与振动影响 (6)3.3.4 固体废物影响 (7)3.3.5 生态环境影响 (7)3.3.6 社会影响 (7)第4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选择 (7)4.1 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7)4.1.1 模型选择 (7)4.1.2 参数确定 (7)4.1.3 预测与评价 (7)4.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7)4.2.1 模型选择 (7)4.2.2 参数确定 (7)4.2.3 预测与评价 (8)4.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 (8)4.3.1 模型选择 (8)4.3.2 参数确定 (8)4.3.3 预测与评价 (8)4.4.1 模型选择 (8)4.4.2 参数确定 (8)4.4.3 预测与评价 (8)第5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5.1 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5.1.1 预测方法 (8)5.1.2 评价标准 (9)5.1.3 预测结果与分析 (9)5.2 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2.1 预测方法 (9)5.2.2 评价标准 (9)5.2.3 预测结果与分析 (9)5.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3.1 预测方法 (9)5.3.2 评价标准 (9)5.3.3 预测结果与分析 (9)5.4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9)5.4.1 预测方法 (10)5.4.2 评价标准 (10)5.4.3 预测结果与分析 (10)第6章环境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10)6.1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 (10)6.1.1 针对大气污染 (10)6.1.2 针对水污染 (10)6.1.3 针对固体废物 (10)6.1.4 针对噪声和振动 (10)6.1.5 针对生态环境 (10)6.2 环境保护措施效果分析 (11)6.2.1 大气污染治理效果 (11)6.2.2 水污染治理效果 (11)6.2.3 固体废物处理效果 (11)6.2.4 噪声和振动治理效果 (11)6.2.5 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11)第7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1)7.1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方法 (11)7.1.1 成本效益分析法 (11)7.1.2 损害补偿法 (12)7.1.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 (12)7.2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实例 (12)7.2.1 项目概况 (12)7.2.2 环境成本分析 (12)7.2.3 环境效益分析 (13)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3)8.1.1 生态环境影响 (13)8.1.2 水环境影响 (13)8.1.3 大气环境影响 (13)8.1.4 声环境影响 (14)8.2 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14)8.2.1 生态环境保护 (14)8.2.2 水环境保护 (14)8.2.3 大气环境保护 (14)8.2.4 声环境保护 (14)第9章环境监测与管理 (14)9.1 环境监测计划 (14)9.1.1 监测目的与任务 (14)9.1.2 监测范围与点位 (15)9.1.3 监测因子 (15)9.1.4 监测方法 (15)9.1.5 监测频次 (15)9.1.6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15)9.2 环境管理措施 (15)9.2.1 环境保护组织与管理体系 (15)9.2.2 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5)9.2.3 运行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5)9.2.4 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 (15)9.2.5 环境保护培训与宣传教育 (16)9.2.6 环境应急预案 (16)第10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16)10.1 案例介绍 (16)10.2 案例分析与启示 (16)10.3 对本项目的借鉴意义 (17)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各类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凸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
▪ 是否要大量开采和利用矿物资源、水资源和土地
等自然资源?
▪ 是否要耗用大量的不可更新能源? ▪ 对电力的生产、传输和使用有何影响? ▪ 是否影响石油的开发、精炼、运输和使用? ▪ ……
自然环境灾害影响
▪ 对土壤质量有无显著影响? ▪ 对该地土壤和地质稳定性有何影响? ▪ 是否加重水土流失? ▪ 是否增加火灾危害? ▪ ……
原 原 原原 反 反
反反反反反反反反
原原原原
反反 反反
反反 反反
反反反反
奉化南海药化集团有限公司年产8500吨 粉末涂料助剂项目 701特殊助剂系列工艺流程图
项目水平衡图
报告书编写阶段
汇总、分析第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 得出结论,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工 作 程 序 流 程 图
报告书编制原则
▪ 报告书应全面、客观、公正,概况地反映环境影
响评价的全部工作;
▪ 文字应简洁、准确,图表要清晰,论点要明确。
编写基本要求
▪ 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 基础数据可靠; ▪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 ▪ 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 ▪ 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
工作程序 准备阶段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报告书编制阶段
准备阶段
▪ 研究有关文件; ▪ 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 ▪ 筛选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 确定各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工作等级、评
价标准;
▪ 编制评价大纲。
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
▪ 进一步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 ▪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调查公众意见; ▪ 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
列表清单法
一览表法
一般工业建设项目的初步核查用表
一般工业建设项目的初步核查用表
一般工业建设项目的初步核查用表
简单核查表示例
典型工程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 案例1:飞机场
案例1:飞机场
按重要性顺序,通常包括5个部分:
▪ 噪声
飞机起降噪声,由此引起对周围土地利用的调 整等。
▪ 大气质量
建设期间影响,空运带来地面运输的增加等。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
评价工作等级分为三级,划分依据如下:
▪ 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 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 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 作业题
▪ 请仔细阅读《杭州妙洁日化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
万吨日化用品生产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找 出各单项环评的工作等级,下次课上请同学讲。
第二节 环境影响报告书
览价值的地区有何重大影响?
▪ ……
环境影响程度识别
不利影响
极端不利 非常不利 中度不利 轻度不利 微弱不利
有利影响
特有利 大有利 中等有利 轻度有利 微弱有利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核查表法
将环境评价中必须考虑的因子,如环境参数或 影响以及决策的因素等一一列出,然后对这些因 子逐项进行核查后作出判断,最后对核查结果给 出定性或半定量的结论。
编制要点
▪ 总论 ▪ 建设项目概况 ▪ 环境现状调查 ▪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 结论及建议 ▪ 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 环境影响预测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
是指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 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 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案例2:渔业——捕捞渔业
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 过度捕捞导致水生生态系
统、物种种群数量和结构 变化;
▪ 使用的捕捞方法和器械伤
害非捕捞目标的物种;
▪ 捕捞船的动力染料泄露和
冲洗水排放造成水污染。
案例2:渔业——养殖渔业
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 修建鱼塘,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 改变水流量,影响局地水文状况; ▪ 鱼塘排水污染; ▪ 不适当引入外地物种,引起本地物种资源退化; ▪ 鱼塘会引起以水为传播媒介的疾病。
案例3:采矿和矿石加工
对环境的影响包括:
▪ 勘探、采矿和矿石加工设施的建设会大面积清除
植被,导致天然植被丧失,地形改变,水土流失;
▪ 尾矿堆积和河流污染造成土壤污染,农作物牲畜
受危害,产品品质下降;
▪ 水生生物受污染或产生毒害效应,生物对污染物
富集;
案例3:采矿和矿石加工
▪ 交通和爆破的噪声、震动,干扰人类和野生动物
社会经济影响
▪ 是否破坏现有的土地利用? ▪ 是否改变该地的经济基础? ▪ 是否增加交通量、加剧交通拥塞? ▪ 是否增加人口密度? ▪ ……
美学、文物和名胜古迹保护以及休闲娱乐的影响
▪ 是否损害该地特有景物?是否改变当地美学质量? ▪ 对名胜古迹是否有不良影响? ▪ 对休闲娱乐场地、公园和其他具有重大景观和游
生存;
▪ 恢复植被时,引进非本地生物物种,引起物种间
▪ 水质
建筑跑道造成大面积的构造平面,对地表径流 的影响,以及机场的用水废水问题。
案例1:飞机场
▪ 社会影响
若涉及到附近居民和单位的迁移,则需估计要 迁移的住宅数,确定对地面交通的影响,估计被 迁移的单位对当地经济影响。
▪ 继发性社会经济效益
包括人口流动形式和增长形式的改变,公用事 业需求及经济活动的变化。
LOGO
第二章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31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程序
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3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程序
管理程序 编制环评大纲
编制环评报告书(表) 评估环评报告书(表) 审批环评报告书(表)
环评大纲的编写
大纲包括的内容:
▪ 总则; ▪ 建设项目概况; ▪ 拟建项目地区环境简况; ▪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 环境现状调查; ▪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 评价工作成果清单,拟提出的结论和建议; ▪ 评价工作组织、计划安排; ▪ 经费概算。
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类
污染影响
▪ 大气质量; ▪ 水质; ▪ 环境噪声; ▪ 环境辐射; ▪ 土壤污染和破坏; ▪ 健康和安全; ▪ ……
植被和野生生物
▪ 会不会导致植被、野生生物或海洋生物的严重破
坏?
▪ 是否改变鸟类的觅食、营巢和繁殖地? ▪ 会不会改变鱼类、哺乳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
昆虫类的生活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