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合集下载

环评技术方法

环评技术方法
• 工程分析中常用物料衡算项目:总物料衡算、有毒 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 应用条件或前提: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 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
3、资料复用法 • 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
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 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 • 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 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 1、基本工作内容(见P11表2-1,掌握)
重点工程分析 • 重点工程指造成主要环境影响的工程,包括: 指工程规模比较大、影响范围大或时间比较长的; 位于环境敏感区附近的,其规模不一定很大,但造
成的环境影响却不小的 重点工程的确定方法包括: 可研设计报告与现场踏勘相结合确定 类比调查与设计文件相结合 借助于投资分项(列入投资核算中的所有内容)
艺过程某一步骤或生产设备
G 投 入 G 产 品 G 流失
排污系数法 • 根据《产排污系统手册》提供的实测和类比数据,
按规模、污染物、产污系数、末端处理技术以及排 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掌握) • 采样点数目:一级≥10,二级≥ 6,
三级:2~4或0 公路铁路项目: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
• 固体废物分析与核算: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 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分类,其中废液说明种类、 成分、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 向等;废渣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 于危险废物、排放量、处理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 等
• 噪声和放射性分析与核算:应列表说明源强、剂 量及分布
• 污染物源强统计:按P15表2-4分别列废水、废气、 固体废物排放表,噪声单列
注意事项1:需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和生产管理 以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修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汇总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进行规划、建设、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评价的一种方法。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综述环境影响评价中常用的技术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以期为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

1. 空气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污染物浓度计算公式:污染物浓度 = 排放浓度 ×传输系数,其中传输系数是根据大气稳定度、风速和距离等因素确定的。

b.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计算公式:排放总量 = 排放因子 ×产量,其中排放因子是根据污染源特征和控制措施确定的。

2. 水体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水质污染指数计算公式:水质污染指数= ∑(污染物浓度/水质标准)×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污染物对水体影响程度确定的。

b. 溶解氧饱和度计算公式:溶解氧饱和度 = (实测溶解氧浓度/溶解氧饱和浓度)×100%,其中溶解氧饱和浓度是根据水温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确定的。

3. 噪声污染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噪声级计算公式:噪声级 = 10×log10(噪声源发出的声功率/参考声功率),其中参考声功率是根据国家标准确定的。

b. 噪声等效指数计算公式:噪声等效指数= ∑(10×(声级/10)×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噪声源对人体健康影响程度确定的。

4. 土壤质量评价技术方法计算公式a. 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数计算公式:重金属污染指数= ∑(重金属浓度/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权重,其中权重是根据重金属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确定的。

b. 土壤腐殖质含量计算公式:腐殖质含量 = (有机碳含量 - 灰分含量)/ 土壤体积,其中有机碳含量和灰分含量可以通过实验室分析得出。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与计算公式相辅相成,能够通过定量化的指标和计算,客观地评价和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与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与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与技术方法第一章、概述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采取有可能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计划、方案与政策前,评价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及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的一种程序。

此程序主要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评价、公众参与三个方面组成。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是环评程序的首要步骤,必须遵循相关的编制规范和技术方法。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主要是指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1、编制要求1.1评价报告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方案计划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2评价报告必须具备可读性和易懂性,对于专业术语,应该加以解释和说明,避免使用不明确或含糊不清的用语。

1.3评价报告必须公开透明、信息真实可靠,尤其是必须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确保报告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信性。

2、编制流程2.1确定评价范围和内容;2.2召集专家组,编制评价方案;2.3实地考察、调查并记录结果;2.4综合分析和评价影响;2.5编制评价意见和结论;2.6公开发布评价报告,并开展公众咨询。

3、编制内容3.1项目描述:包括方案计划的背景、环境现状、主要技术和管理方法等。

3.2环境影响预测:包括噪声、水体、大气、土地等的影响预测。

3.3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影响减轻措施、环保设施建设、应急措施等。

3.4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以评价指标为基础,评价各种影响并进行量化分析。

3.5项目对环境的管理措施建议:为了防止在建设过程或者运行过程中发生环境事故,需要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建议。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技术方法是编制报告所应该采用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具体如下:1、评价指标系统评价指标系统是基于评估范围并依据方案计划的特性,设计出的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系统是评价方案计划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工具。

评价指标要体现环保法规的要求,以及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环评技术方法(2023总结)-图文

环评技术方法(2023总结)-图文

环评技术方法(2023总结)-图文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2023版】专题一工程分析根据CP对EI的表现不同,分为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CP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CP。

一、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一)掌握工程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及计算方法1.物料衡算法,在工程分析中,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工程分析中常用的物料衡算有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及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在可研文件提供的基础资料比较翔实或对生产工艺熟悉的条件下,应优先采用物料衡算法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理论上讲,该方法是最精确的。

∑G投入=∑G产品+∑G流失(1-1)∑G排放=∑G投入-∑G回收-∑G处理-∑G转化-∑G产品(1-2)2.类比法,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CP的性质、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区域污染情况。

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但用此法应注意要根据生产规模等工程特征、生产管理及外部因素等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某M(1-3)AD=BD-(aD+bD+cD+dD)(1-4)3.资料复用法是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EIA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的方法。

特点:方法简单,但数据准确性很难保证。

适用范围: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CP。

4.实测法:通过选择相同或类似工艺实测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导则教材)5.实验法:通过一定的实验手段来确定一些关键的污染参数。

(导则教材)(二)掌握CP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对于EI以污染因素为主的CP来说,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工程分析项目工作内容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项目组成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分析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强统计及污染物分析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清洁生产水平分析分析环保措施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与处理工艺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措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总图布臵方案分析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臵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处臵措施的可行性工程分析的内容应满足“全过程、全时段、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要求。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环评技术方法公式大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一种评估环境影响并管理环境污染的重要方法。

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方法评价工程建设和运
营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
据和决策支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公式大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矩阵法:通过对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进行矩阵计算,从而对可
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出预测。

公式:E=P*I
2、模糊数学方法:通过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环境影
响进行量化评价。

公式:E=F(T,S,R)
3、层次分析法:通过将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划分为不同层次,运用
层次分析法进行排列、赋权,最终得出总体环境影响评价结果。

公式:E=W1*E1+W2*E2+……+Wn*En
4、生态承载力评价法:针对自然生态系统而设计的评价方法,通
过对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和判断,评价环境影响。

公式:E=AGC*EF
5、神经网络法:通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运用机
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环境影响进行量化分析。

公式:
E=F(Wx1,X2,X3,…,Xn)
以上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公式大全中的几种常用方法,不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应选择合适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措施通过本科目考试,检查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旳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有关业务所必需旳技术措施理解、熟悉、掌握旳程度,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专业技术人员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措施把握和运用旳能力。

考试内容一、工程分析(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使用方法旳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旳技术规定及计算措施;掌握水平衡计算旳措施:熟悉无组织排放旳含义;熟悉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旳记录内容;理解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旳措施:掌握清洁生产指标旳选用原则;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旳措施和程序;理解环境影响汇报书中清洁生产分析旳编写规定;理解环境保护措施方案分析旳内容及技术规定: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旳内容及技术规定。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旳技术要点。

掌握环境影响识别旳技术规定;掌握评价因子筛选旳措施。

(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熟悉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地质、气候与气象等)现实状况调查旳基本内容及技术规定;理解社会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状况调查旳基本内容及技术规定。

(二)大气环境现实状况调查与评价熟悉大气污染源旳分类;掌握现场实测孕、物料衡算法、经验估算法等大气污染源调查措施旳应用;熟悉气象台(站)旳常规气象资料旳记录应用及与现场观侧资料有关性分析旳措施;熟悉风场旳含义及风玫瑰图旳使用:掌握P—T大气稳定度鉴别措施;熟悉常见旳不利气象条件及其特点;熟悉联合频率旳含义和应用:熟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措施;掌握大气环境质量现实状况监测旳布点措施;熟悉大气环境质量现实状况监测数据记录和分析旳措施;掌握采用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大气环境质量现实状况评价旳措施。

(三)地面水环境现实状况调查与评价理解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旳基本环境水力学特性及对应旳调查措施;熟悉常用环境水文特性值获取旳基本措施;熟悉确定不利水文条件旳措施;熟悉水污染源按产生及进入环境方式、污染性质进行旳分类;掌握不一样类型污染源旳调查措施:掌握河流、湖泊、河口海湾和近海水体水质监测取样断面上取样点旳布设措施及取样措施;掌握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措施旳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的同一时间风矢量投影在X(可取E-W向)和 Y(可取N-S向)轴上,然后分别计算其X、Y
方向速度分量的相关性。
所用资料的样本数不得少于规定的 观测周期所获取的数量。对于符合上述 条件的资料,可根据求得的线性回归系
数a、b值,对气象台站的长期资料进行 订正。一级评价项目,相关系数r不宜小
于0.45,二级评价项目不得小于0.35。
在建设项目拟建排污口上游500m处应 设置一个取样断面。
(2)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
①断面上取样垂线的确定。断面上取样 垂线设置的主要依据为河宽。当河流断 面形状为矩形或相近于矩形时,可按下 列方法布设取样垂线。
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 样垂线。
大河、中河:河宽小于50m者,在取样 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 样垂线(垂线应设在明显水流处),共设两 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在取样 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5m,并 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 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Pasquill稳定度分级法分为六类, 即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 较稳定和稳定,并分别以A、B、C、D、 E和F表示。分类时,首先由云量与太阳 高度角按表3-3查出太阳辐射等级,再由 太阳辐射等级与地面风速按表3-4查找稳 定度等级。
(4)联合频率 联合频率是指由风向、风速、大气
稳定度构成的组合频率。
3、地形地貌
8、动、植物与生态
4、气候与气象
5、地面水环境
二、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
1、社会经济 2、文物与景观 3、人群健康状况
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一个能够释放污染物到大气中的装置(指 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设施或排放大气污染物 的建筑构造),称大气污染源(排放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系统的、综合性的、前瞻性的环境管理工具,旨在评价特定项目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在项目实施前就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减轻或消除这些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手段和方法,其选择和应用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

定性方法主要是通过专家经验、文献资料和案例分析等,对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其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初步评价和快速决策。

定量方法则是通过采用数学模型、实地调查和监测等手段,对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其优点是科学客观,适用于复杂项目和重大决策。

其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还包括预测和评价两个环节。

预测是指对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分析,主要采用模型模拟和场地调查等方法;评价则是对预测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和决策,包括对环境质量、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另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还涉及到多学科交叉的特点。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涉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地质学、水文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因此在选择和应用技术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和环境的复杂性,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最后,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还需要考虑可行性和适用性。

在选择和应用技术方法时,需要考虑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包括技术条件、经济成本、时间周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其选择和应用对于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项目的特点和环境的复杂性,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并结合定性和定量、预测和评价、多学科交叉和可行性适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中需掌握的问题共有29个,熟悉的问题共有40个,了解的问题共有26个。
大纲要求
主要内容
具体位置(教材)
一、工程分析
(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计算与应用
(1)物料平衡法: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目的:核算污染源产生量。三个层次:①总物料衡算;②有毒有害物料衡算;③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
P201
熟悉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含义及计算
P202
熟悉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方法:指标对比法、分值评定法。指标评价法的程序:
P205
(1)收集相关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可参考,可与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物产指标作比较;(2)预测环评项目的清洁物产指标值。(3)将预测值与清洁生产标准值对比;(4)得出清洁生产评价结论;(5)提出清洁生产改进方案和建议。
P206
。编写内容:(1)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所采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介绍。应介绍选取清洁生产指标过程和确定清洁生产指标数值,指标数值确定的参考基础数据,数据来源,它的可靠性等;(2)建设项目所能达到的清洁生产各个指标的描述。根据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结果,并结合对资源能源利用,生产工艺和装备选择,产品指标,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污染物产生的深入分析,确定环评项目相应各类清洁生产指标数值;(3)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结论。通过将预测值与同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值进行对比,给出简要的清洁生产评价结论;(4)清洁生产方案建议。在对建设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分装置流程图和方块图。
P23~ P25
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
对于污染源分布应根据已经绘制的污染物的排放强度、浓度及数量,对于最终排入环境的污染物,确定其是否达标排放,达标排放必须以项目的最大负荷核算。对于废气可按点源、面源、线源进行核算,说明源强、排放方式和排放高度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废水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废物进行分类,废液应说明种类、成分、浓度及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处置方式和去向等有关问题;废渣应说明有害成分、溶出物浓度、是否属于危险废物、数量、处理和处置方式和贮存方法。噪声和放射性应列表说明源强、剂量及分布。污染源强的计算方法采用物料平衡法进行计算。
(2)事故源项分析的方法:①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采用逻辑推导法。②事故源项分析所采用的事件树(ETA)、故障树(FTA)及原因-结果(CC)分析方法均属逻辑推导法。
掌握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
(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2)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3)容易量化(4)满足政策法规要求和符合行业发程分析中环保措施方案分析:技术经济可行性、排放污染物达标可靠性、环保设施投资、依托设施的可行性。
P29
了解总图布置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
三大要求:卫生(安全)防护距离的保证性,工厂及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P30
(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
计算通式: ,
当投入的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时,可按 计算。
(2)类比及资料复用法:基本原理:相似类比。注意点:相似性和可比性(三个),必要的修正。
P22,具体计算见案例分析教材上P83~P86,P252~P254。
经验排污系数法公式:A=AD×M,
AD=BD-(aD+bD+cD+Dd)
熟悉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
P106
掌握评价因子筛选的方法
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应根据拟建项目的特点和当地大气污染状况对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首先应选择该项目等标排放时Pi较大的污染物为主要污染因子;其次,还应考虑在评价区内已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物;列入国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物,亦应将其作为评价因子。2、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根据对拟建项目废水排放的特点和水质现状调查的结果,选择其中主要的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危害较大以及国家和地方要求控制的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应能反映拟建项目废水排放对地表水体的主要影响。建设期、运行期、服务期满后各阶段均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预测评价因子。对于河流水体可按公式----
1、工程组成完全;2、重点工程明确;3、全过程分析;4、污染源分析;5、其他分析。
P33
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
掌握环境影响识别的技术要求
1、项目的特性(如项目类型、规模等);2、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3、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4、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5、突出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了解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
编写原则:(1)应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对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有关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2)大型工业项目可在环评报告书中单列“清洁生产分析”一章,专门进行叙述;中、小型且污染较轻的项目可在工程分析一章中增列“清洁生产分析”一节;(3)清洁生产指标项的确定要符合指标选取原则,从六类指标考虑并充分考虑行业特点;(4)清洁生产指标数值的确定要有充足的依据。调查收集同行业多数企业的数据,或同行业中有代表性企业的近年的基础数据,作参考依据;(5)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述应真实客观;(6)报告书中必须给出关于清洁生产的结论及所应采取的清洁生产方案建议
P28
了解事故风险源强识别与源强分析的方法
(1)事故风险源强识别的方法:①通过定性分析及经验判断,识别评价系统的危险源、危险类型和可能的危险程度及确定其主要危险源。②事故分析:事故结构分析,数理统计分析,过程分析,综合分析。
·③识别内容及程序:1) 物质危险性识别(易燃易爆物质及毒性物);2)化学反应危险性识别;3)工艺过程危险性识别 ;4)装置设备及控制系统可靠性。
P26
掌握水平衡计算方法
水平衡式: ,
工业用水量与排水量关系见下图
P27
熟悉无组织排放的含义
是指生产装置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废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低于15米排放源的无规则排放。
P28
熟悉污染物无组织排入的统计内容
一书中定义,二具体内容:应给出无组织排放的部位、源强、排放方式及排放源参数(占地面积、等效半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