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合集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案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1.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3 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1.4 环境影响评价的国际发展趋势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2.2 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体系2.3 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流程2.4 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和信息来源第三章: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3.1 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和步骤3.2 环境影响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3 影响预测与评估的方法3.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分析的应用第四章: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4.1 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4.2 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体系4.3 环境影响评价的量化方法4.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的预测与评价的应用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5.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5.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要求与技巧5.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实例第六章:特殊类型的环境影响评价6.1 生态影响评价6.2 社会经济影响评价6.3 健康影响评价6.4 文化遗产影响评价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7.1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2 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3 政策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案例7.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的成功与挑战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与政策8.1 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的国际公约与法规8.2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8.3 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演变与趋势8.4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责任与公众参与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创新与发展9.1 环境影响评价的新方法与技术9.2 环境影响评价的信息化与数字化9.4 环境影响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启示10.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经验与启示10.2 环境影响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问题10.3 改进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与建议10.4 案例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的实践与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难点解析:如何理解和把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全球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启示。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与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与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规范与技术方法第一章、概述环境影响评估是指在采取有可能产生重要环境影响的计划、方案与政策前,评价其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及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的一种程序。

此程序主要由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评价、公众参与三个方面组成。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是环评程序的首要步骤,必须遵循相关的编制规范和技术方法。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规范主要是指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1、编制要求1.1评价报告必须全面准确地反映方案计划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2评价报告必须具备可读性和易懂性,对于专业术语,应该加以解释和说明,避免使用不明确或含糊不清的用语。

1.3评价报告必须公开透明、信息真实可靠,尤其是必须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以确保报告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信性。

2、编制流程2.1确定评价范围和内容;2.2召集专家组,编制评价方案;2.3实地考察、调查并记录结果;2.4综合分析和评价影响;2.5编制评价意见和结论;2.6公开发布评价报告,并开展公众咨询。

3、编制内容3.1项目描述:包括方案计划的背景、环境现状、主要技术和管理方法等。

3.2环境影响预测:包括噪声、水体、大气、土地等的影响预测。

3.3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影响减轻措施、环保设施建设、应急措施等。

3.4项目对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以评价指标为基础,评价各种影响并进行量化分析。

3.5项目对环境的管理措施建议:为了防止在建设过程或者运行过程中发生环境事故,需要制定环境管理措施建议。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技术方法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技术方法是编制报告所应该采用的技术工具和方法,具体如下:1、评价指标系统评价指标系统是基于评估范围并依据方案计划的特性,设计出的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系统是评价方案计划对环境影响的主要工具。

评价指标要体现环保法规的要求,以及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1

第四章-水环境影响评价1
ISE是负值或越大,说明建设 项目排污对河流中该项水质参 数的影响越大!
cp: 建设项目水污染物的排放浓度,mg/L; cs: 水污染物的评价标准限值, mg/L; ch : 评价河段的水质浓度, mg/L; Q p——建设项目废水排放量,m3/s; Q h——评价河段的流量, m3/s;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4.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4.4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及范围 4.5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4.6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4.7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4.1 基本概念
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各种河流(包括河口)、湖泊、 水库。考虑到地表水与海洋之间的联系, 在进行地表水环境影响 评价时, 还包括有关海湾(包括海岸带)的部分内容。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表(内陆水体)
[例]一拟建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5800 m3/d,经类比调查 知污水中含有COD.BOD. Cd、Hg,pH为酸性,受纳水体为一 河流,多年平均流量为90 m3/s,水质要求为IV类,此环评应 按几级进行评价? 方法:污水排放量:为5000~10000m3/d之间 水质复杂程度:含有持久性污染物( Cd、Hg)、非持久性污 染物(COD.BOD)、酸碱(pH为酸性), 污染物类型数=3,复杂程度为“复杂” 水域规模:介于150 m3/s到15 m3/s之间,为中等河流 水质要求:IV类
( *水P污65染)源分类(重点掌握)
污染源按产生和进入环境的方式可分为点源和面源, 按污染性质可分为持久性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
非持久性污染物(如耗氧有机物); 酸碱污染物; 热污染;
4.2 相关水环境标准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地表水的污染和自净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地表水资源地球水97%的水是海水,剩余3%的淡水中2.977%是以冰川或冰川的形式存在,只有0.003%的淡水是可为人类直接利用的,包括土壤水、可开采地下水、水蒸气、江河和湖泊水等。

只要人类不过度开采和滥用并适当的保护,这些淡水资源通过水循环和自净过程还是可以满足人类对水的需求的。

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如图4-1.二、水体污染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按排放形式不同,将水体污染分为点污染源和非点污染源。

1.点污染源是指由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和工企业通过管道和沟渠收集排入水体的废水。

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s计算式(4-1):Qs =86400sqNK(4-1)式中:Qs——居住区生活污水量,L/s;q ——每人每日的排水定额,L/(人.d);N——设计人口数Ks——总变化系数(1.5~1.7)。

]工业废水Qs按式(4-2)估算:Q =tmMK i3600 (4-2) 式中:m ——单位产品废水量,L/t ; M ——该产品的日产量,t;K i ——总变化系数,根据工艺或经验决定; t ——工厂每日工作时数,h. 某些工业的污染物排放系数见表4—1。

2. 非点污染源又称面源,是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1) 城市非点污染源负荷估计:不同区域径流系数见表4-2 (2) 农田径流污染负荷估算 3.水体污染物由点源和非源排入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可分为:耗氧有机污染物、营养物、有机毒物、重金属、非金属无机毒物、病原微生物、酸碱污染物、石油类、热量和放射核素等。

2015环评师技术方法第四五章知识点整理

2015环评师技术方法第四五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第一节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要求一.环境影响的概念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就是指拟建项目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对环境各个要素的影响。

在采取了减缓措施后,环境影响则为消除或者减缓环境影响之后的剩余影响。

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1)定义:通过系统地检查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因子、影响对象(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影响的方式。

(2)分类:按照拟建项目的“活动”对环境要素的作用属性,环境影响可以划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短期影响、长期影响,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等。

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与拟建项目的“活动”特征、强度及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有关(3)影响程度的划分表环境影响程度划分级别判断标准极端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替代、恢复和重建的损失,这种损失是永久的、不可逆的非常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严重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幸建非常困难和昂贵,并需很长的时间中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损害和破坏,其替代或恢复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且可能要较高的代价,并需比较长的时间轻度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因子的轻微损失或暂时性破坏,其再生、恢复与重建可以实现,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微弱不利外界压力引起某个环境困子的暂时性破坏或受干扰,环境的破坏或干扰能较快地自动恢复或再生,或者其替代与重建比较容易实现拟建项目的“活动”按四个阶段划分:①建设前期(勘探、选址选线、科研与方案研究);②建设期;③运行期;④服务期满后。

三.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识别,一般考虑以下方面:(1)项目的特性;(2)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保护功能区划、环境保护规划等);(3)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4)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5)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第四章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复习要点

第四章_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复习要点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一、概论1.了解大气环评的任务和特点,熟悉评价工作程序。

(P100)(1)工作程序分三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和报告书编制阶段;(2)正式工作依次包含调查、预测和评价三大部分;(3)调查主要包括污染源、气象条件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三个方面。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研究有关文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初步工程分析、环境空气敏感区调查、评价因子筛选、评价标准确定、气象特征调查、地形特征调查、编制工作方案、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等。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包括污染源的调查与核实、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气象观测资料调查与分析、地形数据收集和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包括给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编写等。

二、评价等级的划分阶段1.掌握评价等级划分的判别方法,了解各等级的评价范围和工作内容。

三、大气污染源调查1.掌握污染因子筛选原则;(1)按影响时段划分建设阶段影响:指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运行阶段影响:指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和使用期间产生的影响。

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指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后仍继续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

(2)按影响方式划分直接影响:污染物通过大气环境产生的直接因果关系。

间接影响:污染物通过大气环境产生的间接因果关系。

2.掌握大气污染源的一般调查方法和内容。

调查方法:(1)现场实测法(已投产的污染源)(2)物料衡算法(3)经验估算法调查内容:5.3.1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2)点源调查内容(3)面源调查内容(4)体源调查内容(5)线源调查内容5.3.2 二级、三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四、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了解现状监测的目的;2.掌握大气质量现状监测的布点原则、布设方法及监测制度等;(1)布点原则:在评价区内按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匀分布性的原则布点;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重点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环境的概念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和,包括:自然因素的总体:自然环境社会因素的总体:社会环境2、环境影响的概念环境影响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此引起的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效应。

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两个层次。

环境影响的分类影响:直接、间接、累积影响效果:有利、不利影响程度:可恢复、不可恢复影响方式:污染影响和非污染影响3、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关于环境影响评价1、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①按照评价对象分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②按照评价时间分类: 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预测评价③按环境要素分类大气环境评价水环境评价声学环境评价1土壤环境评价生态环境评价经济学环境评价…………………………2、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对象规划、开发建设项目3、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符合流域、区域功能区划、生态保护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合理符合清洁生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生物化学、生物多样性等生态保护的法规和政策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问题控制要求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三、管理程序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分类管理(一)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二)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专项评价;(三)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环评文件的介入时序及审批要求介入时序: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但是,铁路、交通等建设项目,经有审批权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在初步设计完成前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报批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其中,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前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四章 环境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四章  环境评价方法与技术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第一节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有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一、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是指建设项目在施工兴建、竣工后正常生产中和服务期满后对环境产生的、诱发的环境质量变化或一系列新环境条件的出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找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不利的环境影响,定性的说明环境影响的性质、程度、可能的范围,为环境影响预测指出目标,为综合防治指出方向;通过污染综合防治,控制不利影响,使其减少到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人们可以接受的程度。

从而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发展。

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一)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对人类某项活动(如某项建设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识别,首先要弄清楚该工程影响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状况,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范围。

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组成、特性及其功能,结合工程影响地区的特点,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选择需要进行影响评价的环境因子。

自然环境影响包括对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地表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草原森林、陆生生物与水生生物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环境影响包括对城镇、耕地、房屋、交通、文物古迹、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人群健康以及重要的军事、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影响。

各个影响方面又由各环境要素具体展开;各环境要素还可由表达该要素性质的各相关环境因子具体阐明,构成一个有结构、分层次的因子空间,此因子空间具有通用性。

为了入选的环境因子尽可能地精练,并能反映评价对象的主要环境影响和充分表达环境质量状态,以及便于监测和度量,选出的因子应能组成群,并构成与环境总体结构相一致的层次,在各个层次上通过回答“有”、“无”(可含“不定”)全部识别出来,最后得到一个某项工程的环境影响识别表,用以表示该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项目
内容
地理位置
项目所处的经度、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距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机场、港口等的距离
地形地貌与地质
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海拔高度、地形特征、地貌类型等
气候与气象条件
所在地的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月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量极值、日照等。
第三节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一般原则 结合规划或建设项目的性质特质和特点、评价等级、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特征筛选所需要调查的有关参数。调查范围应大于规划覆盖的区域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特别指出: ⒈调查范围以外的附近区域有重大污染源,这些重大污染源与规划或建设项目产生同类污染物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将这些污染源纳入调查范围。 ⒉调查范围以外的附近区域存在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时,调查范围应适当扩大,将这些敏感点纳入调查范围。
⒊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污染物分布(有组织排放)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尤其是重金属、硫)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分布及源强统计分析、风险排污源强统计及分析; ⑴有组织排放应按建设期、运营期分别列出各种污染源(主要是三废)源强,有些建设项目还应列出退役期的污染源源强。 ①对运营期应根据污染源分布流程图逐点统计; ②对于新建项目应分别统计废水、废气污染源排放总量,固废分一般固废和危险固废统计总量最后给出两本账(治理前和治理后); ③ 对于改扩建、技改项目应算清新老污染源的三本帐 (改扩建技改项目前、改扩建技改项目本身、以新带老消减量)。
3
2
1
4
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分析: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分析是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核心,需要用定量、半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源项(影响原或影响因素)的强度、范围、方式等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建设项目占地面积及类型(湿地、滩涂、耕地、林地)植被类型和破坏量(范围和程度),可能淹没的面积、水土流失量,移民搬迁规模及安置地点的生态环境条件等。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6学时)教学重点:熟悉环境目标、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概述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地面水环境污染的控制与管理第一节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教学重点:掌握水质污染因子的分类;熟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教学难点:1.掌握水质污染因子的分类;2.熟悉水环境保护目标及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

教学内容:一、地表水环境的基本概念二、环境目标三、水环境标准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一、地表水资源1地表水环境的基本概念地表水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池塘)、海洋和湿地等各种水体的统称,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地表水体的环境质量是由水质、底部沉积物和水生生物等三部分的状况决定的。

人类开发活动常影响地表水体水量和水质并引起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破坏水资源的正常功能。

本节重点介绍由于开发行动排放污染物对地表水体水质的影响。

2 水体污染水和大气一样有一定的组成成分。

一般来说,天然水中含有三大类物质:一是溶解物质,包括钙、镁、锰、铁、硅、铝、磷等的盐类或其它化合物;二是胶体物质,包括硅酸、腐植酸胶体等;三是悬浮物质,包括粘土、微生物等。

未受污染的天然水体所含各种成分(即所谓“本底含量”)也会由于地区、季节的不同有一定的变化。

适于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水质,对其各种成分的要求都有一定范围,超过一定限度,特别是有毒物质超过一定数量,就会给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小知识※※(1)水体污染的概念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影响可使水的感官性状(色、嗅、味、透明度等)、物理化学性质(温度、氧化还原电位、电导率、放射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组分等)、水生物组成(种类、数量、形态和品质等),以及底部沉积物的数量和组分发生恶化,破坏水体原有的功能,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手册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手册

环境生态部工作人员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手册第一章:引言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是环境管理领域的重要工具,旨在评估开展特定项目或计划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与管理建议。

作为环境生态部全体工作人员,正确理解和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手册至关重要。

本指导手册将从相关法规、流程和技术准则三个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章:相关法规2.1 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法规是指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相关法律法规。

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我们需要熟悉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法规,包括但不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

通过了解这些法规,我们可以准确判断特定项目或计划是否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2.2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是指对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标准和要求的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法规是指导我们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在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时,我们需要遵守国家和地方的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包括但不限于《环境影响评价公告与批复管理办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

第三章:流程指南3.1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环境影响评价流程是指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活动。

在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前,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流程,包括项目申报、环境调查、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等步骤。

通过执行规范的流程,我们能够高效、准确地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3.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指南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成果。

报告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与实用性。

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导则的要求,包括报告结构、内容要点、评价方法等。

对于报告的编制,我们需要做到准确、规范、可操作性强。

第四章:技术准则4.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是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具体技术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原则与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一、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应全面考虑项目对环境各个方面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健康等方面。

评价应从多个维度、多个角度进行,以全面了解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2. 可行性原则:评价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可行的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信度和可操作性。

评价方法应具备科学性、可行性和实用性,能够为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可比性原则:评价应具备可比性,即不同项目的评价结果可以进行比较。

为了实现可比性,评价应采用一致的评价指标和标准,确保不同项目在评价结果上具有可比性。

4. 可持续性原则:评价应关注项目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强调可持续发展。

评价应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从规划、建设、运营到拆除等各个阶段,综合评估项目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的方法1. 环境影响预测:通过建立环境影响预测模型,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常用的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统计分析和专家经验等。

2. 环境风险评估:通过对项目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

评估方法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等。

3. 环境敏感性分析:通过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敏感性,确定项目对环境的敏感程度。

分析方法包括环境质量评估、环境容量分析和环境承载力评估等。

4. 环境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分析项目的环境效益和成本,对项目的环境可行性进行评估。

分析方法包括环境效益评估、环境成本评估和环境影响修复成本评估等。

5. 环境管理计划: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对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管理和控制。

管理计划包括环境监测、环境管理措施和环境监督等。

6. 公众参与:将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纳入评价过程,增强评价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众参与可以通过听证会、问卷调查和公众会议等方式进行。

三、总结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一种系统性、科学性的评价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测定 1
2
3
4
5
次数
COD 14.1 15.2 19.7 17.8 16.5 (mg/l)
n 水质现状评价
4 评价方法
·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标准型指数单元)
单因子指数: Ii= i/Si
(第三章为Pi=Ci/Csi)
对溶解氧:
对pH:
式中:
- 溶解氧的评价标准
评价: Ii值越小水质越好,
Ii > 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本章在介绍水体受污染的形式及其自净过程、水质 模型的基础上, 论述地表水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和评价
(重点为地表水体的水质)。
J 地表水体的污染和自净 J 河流和河口水质模型 J 湖泊(水库)水质模型 J 水质模型的标定 J 开发行动对地表水影响的识别 J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
在此区域内进行的调查,能全面说明与地面水环境相联系的环
境基本状况,并能充分满足环境影响预测的要求。

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
照将来污染物排放后可能的达标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
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后决定。

河流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
明确包括水质要求和环境效益在内的环境质量目标。

2)根据国家污染源排放标准, 对建设项目可能带来的污染性
质和污染赖宁嘎进行预测和评估

3)选择合理的水质模型, 建立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目标之间的
输入响应关系。改变设计情景进行各种条件下的情景计算和分析,
得出建设项目的各种环境影响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6.07.02•【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施行日期】2016.09.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第三条编制本法第九条所规定的范围内的规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照本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条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客观、公开、公正,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条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六条国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必要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

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操作规程手册

环境影响评价操作规程手册

环境影响评价操作规程手册第一章介绍1.1 目的和背景1.2 适用范围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2.2 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原则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3.1 项目可行性研究3.1.1 项目背景和目标3.1.2 项目可行性分析3.1.3 环境影响预测3.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3.2.1 报告的内容和结构3.2.1.1 项目概述3.2.1.2 社会经济环境描述3.2.1.3 环境基线调查结果3.2.1.4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3.2.1.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3.2.1.6 环境管理措施与监测计划3.2.1.7 评价报告附件3.2.2 报告的编制流程3.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审查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和监督4.1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机构4.2 环境影响评价的监督措施4.2.1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4.2.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4.2.3 环境影响评价的监测与监督4.2.4 对评价不合格项目的处理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 5.1 相关法律法规5.2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的政策支持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经验和启示6.1 典型的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6.2 经验总结与启示第一章介绍1.1 目的和背景环境影响评价操作规程手册(以下简称“手册”)的编制目的是为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可靠性,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手册适用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项目,包括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项目等。

1.2 适用范围本手册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过程,涵盖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和管理要求,旨在提供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指南。

第二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1 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开展各类项目前,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研究和评价,评估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以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9.08.17•【文号】国务院令第559号•【施行日期】2009.10.01•【效力等级】行政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国务院令(第559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已经2009年8月12日国务院第7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九年八月十七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和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以下称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以下称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订,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第三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遵循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建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共享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资料实行信息共享。

第五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费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严格支出管理,接受审计监督。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或者对规划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大不良环境影响,有权向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

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依法调查处理。

第二章评价第七条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第八条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以下内容:(一)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二)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三)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除 应详细叙述上面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 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中 的规定,增加有关内容。
如果建设项目不进行地面水环境的单项影 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 或全部内容:概要说明地面水状况,地表 水各部分之间及其与海湾、地下水的联系, 地表水的水文特征及水质现状,以及地表 水的污染来源。
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 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 调查。
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现有资料概要说明大 气环境状况,如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主要 气候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 均气温,极端气温与月平均气温,年平均 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降水天数,降水 量极值,是照,主要的天气特征等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土壤直接有关的环境 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或部 分的简述下列内容:
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土壤的肥力与使用情况,土壤污染的主要来 源及其质量现状,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水土 流失现状及原因等。
当需要进行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时,除应详 细叙述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 据需要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土壤的 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成分与结构,颗粒 度,土壤容重,含水率与持水能力,土壤 一次、二次污染状况,水土流失的原因、 特点、面积、侵蚀模数元素及流失量等, 同时要附土壤分布图。
• 若建设项目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时,地质现状可不叙述。
• 评价生态影响类建设项目如矿山以及其它与地质条件密
切相关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对与建设项目有直接 关系的地质构造,如断层、坍塌、地面深陷等,要进行 较为详细的叙述。一些特别有危害的地质现象,如地震、 也应加以说明,必要时,应附图辅助说明,若没有现成 的地质资料,应做一定的现场调查。
精度不高,不宜用于微 观环境状况的调查,受 资料判读和分析技术的 制约
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组成部分,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 特点、结合环境要素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 状调查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包括: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社会环境现状调查
• 环境现状调查中,对环境中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建设项目建在海边,又无需进行海湾的单 项影响评价时,应根据现有资料选择性叙 述部分或全部内容:
概要说明海湾环境状况,即海洋资源及利用 情况,海湾的地理概况,海湾与当地地面水 及地下水之间的联系,海湾的水文特征及水 质现状,污染来源等。
如需进行建设项目的地面水(包括海湾) 环境影响评价,除应详细叙述上面的部分 或全部内容外,还应增加水文、水质调查、 水文测量及水利用状况调查等有关内容。 地面水和海湾的环境质量,以确定的地面 水环境质量标准或海水水质标准限值为基 准,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选定的评价因子 分别进行评价。
(如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等)应全面、详细调查,对这 些部分的环境质量现状应有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 价;
• 充分收集和利用评价范围内各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的
近三年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查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 满足要求时,应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1.地理位置 2.地质环境 3.地形地貌 4.气候与气象 5.地表水环境 6.地下水环境 7.大气环境 8.土壤与水土流失 9.生态调查 10.声环境 11.其它
若建设项目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但项目 规模较大时,应根据现有资料简述下列部 分或全部内容: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植被 情况,有无国家重点保护的或稀有的,受 危害的或作为资源的野生动、植物,当地 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及现状。若建设项目 规模较小,又不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这 一部分可不叙述。
若需进行生态影响评价时,除应详细叙述 上面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 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本地区主要的 动、植物清单,特别是需要保护的珍稀动 植物种类与分布,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稳 定性状况,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以 及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素调查。
当建设项目不进行与地下水直接有关的环 境影响评价时,只需根据现有资料,全部 或部分地简述下列内容:
包括当地地下水的开采利用情况、地下水埋 深、地下水与地面的联系以及水质状况与污 染来源。
若需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除要比较 详细地叙述上述内容外,还应根据需要, 选择以下内容进一步调查:水质的物理、 化学特性,污染源情况,水的储量与运动 状态,水质的演变与趋势,水源地及其保 护区的划分,水文地质方面的蓄水层特性, 承压水状况等。当资料不全时,应进行现 场采样分析。
收集资料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法
特点
应用范围广,收效大,较
节省人力、物力、时间
应首先通过此方法获得现 有的各种有关资料
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可 弥补收集资料法的不足
从整体上了解环境特点, 特别是人们不易开展现 状调查的地区的环境状 况
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往 局限性
往不全面,需要补充
工作量大,耗费人力、物 力和时间,往往受季节、 仪器设备调节的限制
一般情况,只需根据现有资料,简要说明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海拔高度,地形特征, 周围地貌类型以及岩溶地貌、冰川地貌、 风成地貌等地貌情况。
崩塌、滑坡、泥石流、冻土等有危害的地 貌现象,若不直接或间接危害到建设项目 时,可概要说明其发展情况。
若无可查资料,需做一些简单的现场调查。
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 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 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的地形图。
Ξ4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
1.环境现状调查 2.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3.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4.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一般原则
▪ 确定调查范围
(调查范围应略大于评价区域)
▪ 筛选调查参数
调查方法
▪ 搜集资料法 ▪ 现场调查法 ▪ 遥感法
政府 部门
建设 单位
搜集资 料途径
环境 监测站网站源自其他方法• 包括建设项目所处的经、纬度,行政区位置和交通位置,
项目所在地与主要城市、车站、码头、港口、机场等的 距离和交通条件,并附地理位置图。
• 一般情况,根据现有资料,选择下述部分或全部分内容,概要
说明当地的地质状况,即:当地地层概况,地壳构造的基本形 式以及与其相应的地貌表现,物理与化学风化情况,当地已探 明或已开采的矿产资源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