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基础讲义(1阶段)
(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精讲资料一
201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精讲资料一一、精讲班的特点讲课之前,我首先介绍精讲班的授课特点。
精讲班是对教材各章的详细讲解,重要考点辅之以典型的例题分析,使学员对教材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我们在每讲后面配有课堂练习(15道左右),帮助学员强化各章所学知识;课程讲完后,会给出一套模拟试题,帮助学员检测精讲班的学习效果;适合于刚开始复习的学员或者通读完一遍教材后的学员。
二、教材变化今年的教材变化比较大,我们通过下表来了解一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教材变化对比表三、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50题,每题1分,共5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选对得分,错选,不选,多选均不得分)。
2.不定项选择题。
(本部分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四、考点分析往年考试题分布表第二章、第二节: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我们先讲解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稍后我们再讲解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大纲中知识点的整体结构一、工程分析二、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三、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四、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五、环境保护措施六、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七、清洁生产八、环境风险分析九、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十、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第一部分、工程分析主要知识点讲解:由于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和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一、生态破坏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生态影响武进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内容应结合工程特点,提出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重点是施工期和运营期的影响和潜在影响因素,具体内容如下:例题:1.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的影响源包括(AD)。
A.工程行为B.人类活动C.社会活动D.污染源(二)掌握生态影响的源和强度的分析内容与方法方法: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
环评工程师考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150页最新版)word精品文档153页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精讲班第1讲讲义工程分析概述第一讲:工程分析(考试大纲)(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2)熟悉工程选址可行性和总图布置和理性分析中需要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3)掌握物料平衡法、类比法及资料复用法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方法(4)掌握使用工艺流程图分析产污环节(5)掌握污染源源强核算的技术要求及计算方法(6)掌握水平衡图分析及水平衡各指标的计算方法(7)掌握污染物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8)熟悉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内容及技术要求(二)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1)掌握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技术要点(2)掌握分析项目组成、布置和工程特点的基本方法(3)熟悉项目施工期、运行期主要生态影响途径的分析方法第一节重点内容一、工程分析概述1.工程分析的分类(熟悉)工程分析包括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和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工程分析的作用(了解)(1)工程分析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工程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技术经济先进性、污染治理措施的可行性、总图布置的合理性、达标排放可能性,确定建设该项目的环境可行性。
(2)为各专题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3)为环保设计提供优化建议(4)为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3. 工程分析的方法(掌握)(1)类比法类比法是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的常用方法,为提高类比数据的准确性,应充分注意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①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包括建设项目的性质、建设项目的规模、车间组成、产品结构、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料、燃料成分与消耗量、用水量和设备类型等。
②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包括污染物排放类型、浓度、强度与数量,排放方式与去向以及污染方式与途径等。
③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包括气象条件、地貌状况、生态特点、环境功能、区域污染情况。
类比法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PPT课件(PPT35页)
划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PPT35页)工作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服务技 术管理 培训课 件安全 培训讲 义
2.2.2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总体设计 和行动指南,在开展评价工作前编制,在充分研读有 关文件、进行初步的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后形成。
附: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图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环境影响后评价(对建设项目)
《环评法》第二十七条: 在项目建设、运行过程中产 生不符合经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情形的,建设
单位应当组织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并 报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和建设项目审批部门 备案;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部门也可以责成建设 单位进行环境影响的后评价,采取改进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
主讲教师:陈孟林
第 二 章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所决定,世界 上没有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也就没有统一的环境影 响评价程序,但一致的环境影响评价目的又规定了环境影 响评价程序所遵循的共同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程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PPT35页)工作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服务技 术管理 培训课 件安全 培训讲 义
环境影响评价培训讲义(PPT35页)工作 培训教 材工作 汇报课 件PPT 服务技 术管理 培训课 件安全 培训讲 义
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包括的内容 (5)环境现状调查:根据已确定的各评价项目工作等级、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与方法(一)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有利影响程度分级:
微弱有利影响
轻度有利影响
中等有利影响 明显有利影响 非常有利影响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
具有环境影响识别功能的方法有核查表法、矩阵法、图
形叠置法、网络法等。由于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 还具有综合评价功能,故放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中予 以介绍,这里仅介绍核查表法。
EI wi (vi1 vi 2 )
i 1 m
或
EI Vi 1Wi Vi 2Wi
式中:EI为环境的净影响;(Vi)1和(Vi)2分别为有无工程项
目情况下第i种环境参数的环境质量值;Wi为参数的相对权
重。
Go back
第二节 环境影响预测方法
影响预测方法:
以专家经验为主的主观预测法 以数学模式为主的客观预测法(黑、灰、白) 以试验手段为主的试验模拟方法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概念: 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 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对环境影响进行定性或定 量的评定。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
指数法
• 矩阵法
• 网络法
• 图形叠置法
• 动态系统模拟法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一、指数法 具体有单因子指数评价、多因子指数评价和环境质量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1.相关矩阵法 将横轴上列出各项开发行为的清单,纵轴上列出受 开发行为影响的各环境要素清单,从而把两种清单组成 一个环境影响识别的矩阵。
第三节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2.迭代矩阵法 迭代矩阵法的步骤: (1) 首先列开发活动(或工程)的基本行为清单及基本环境因素清 单。 (2) 将两清单合成一个关联矩阵。把基本行为和基本环境因素进
环境影响评价基础方法技术
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弥补“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产污环节和
源强估算的不足,为预测评价提供基础数据 为环保设计的优化提供依据 为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建议指标和科学数据
主要内容
一、工程分析 二、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三、清洁生产
一 工程分析
✓全面分析开发建设活动一般工程特征 和污染特征
量 cD—单位产品分解转化的污染物量 dD—单位产品被净化处理掉的污染物量
特点:
✓对生产工艺、化学反应、副反应和管 理等情况必须全面了解
✓计算工作量较大,所得结果偏小
3、资料复用法
✓适用条件:拟建项目与建成项目是同 类工程,在评价工作等级较低的建设 项目中使用
✓特点:方法简便,但所得数据的准确 性差
2.类比法也常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来计算污染物排放 量。
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最好是有两种以上的方法进行综合对 照分析。
第一节 工程分析
例题: 1.某厂上报的统计资料显示新鲜工业用水0.9 万t,但水
费单显示新鲜工业用水1.2 万t,无监测排水流量, 排污系数取0.7,其工业废水排放( )万t。
化建议
二. 工程分析方法
类比分析法 需注意相似性和可比性 如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某种污染物排放系数(P47式4-5)
物料平衡计算法 G 投 入 G 产 = 品 G 流 + 失
根据质量守恒,以理论计算为基础,但结果常偏低
G 排 G 投 放 - G 回 入 = G 处 收 G 转 理 - G 产 化
4、污染源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 普查:对区域内所有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为普查 详查:重点污染源调查 重点污染源定义: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量占调查区域或
流域内总排放量的60%以上。
《环境影响评价》课堂讲义
《环境影响评价》课堂讲义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教学重点:1.环境影响及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特征;3.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教学内容: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内容: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讲授:环境、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法律依据内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法律依据;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重点讲授: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和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第三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体系内容:环境标准的概念和作用,环境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重点讲授:中国环境标准体系第四节环境影响评价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内容: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及实施情况重点讲授: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断完善的过程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1环境1.1.1环境的概念环境的定义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是相对于主体的客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目然遗迹,人文遗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和乡村等。
”在环境科学领域,环境的含义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
按照这一定义,环境包括了已经为人类所认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理世界的所有事物。
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过的众多自然要素,如阳光、空气、陆地、天然水体、天然森林和草原、野生生物等等;也包括经过人类改造过和创造出的事物,如水库、农田、园林、村落、城市、工厂、港口、公路、铁路等等。
它既包括这些物理要素,也包括由这些要素构成的系统及其所呈现的状态和相互关系。
(补充材料)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概念也在变化。
以前人们往往把环境仅仅看作单个物理要素的简单组合,而忽视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第 三 章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技术(教案)PPT课件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核查表法(列表清单法) 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等。
6
3.2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般方法
3.2.1指数法
普通指数法(等标型指数)
环境影响评价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 3 章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具有多样性和交叉性,从其功能上
可分为:环境影响识别方法、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环境影响 评估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使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得以进一步发展。
• 兼顾极值法
PI
12maPxi21ni n1
Pi 2
10
函数型指数
采用函数曲线作图的方法,把环境参数转换成某种指数 或评价值来表示开发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同时进行多方案 的比较。 巴特尔(Battele)指数法 (1)建立质量指数函数图:一个给定的因素,其估计值一 般有一定的范围,把环境质量值与之相对应的范围转换成由 好至差用1~0表示的质量等级指数(指标),以给定因素的 变化范围为横坐标、环境质量指数为纵坐标作图而得到。
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 的影响性质,通过核查在一张表上一一列出的识别方 法。具有代表性的有巴特利清单法,其由17个组分的 62个不同的环境因素(参数)组成。
简单型清单:仅是一个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表,不 做其他说明;
描述型清单:增加环境因子如何度量的准则。“例子” 分级型清单: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级。“例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讲义一
第三科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一、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二、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的筛选五、环境保护措施——环境风险六、总量控制七、环境经济损益分析前言(一)授课的原则1.工程分析及总量控制的重要性a)环评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b)考试中获得高分的瓶颈2.讲课的原则与方法a)首次考试规律(则)之不确定性深度要求,四科题型分布b)针对性学员情况,时间短,划重点c)实用性应试备考(研究考试规律、理解大纲条目、复习应考兼备)。
分享工作经验,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d)重点性以教材为蓝本,补充其无内容,注意听讲及笔录。
画龙点睛,启发思路,抛砖引玉。
e)系统关联性考试大纲条目相关性(1)第二科目(P14)环评技术导则4、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2)第四科目(P30)二、项目分析(一)、(二)、(三)四、环评基本方案的确定(一)、(二)六、环保措施分析(三)八、结论分析(五)培训教材的相互关联性(1)案例分析上、导则与标准(2)推荐参考书《化工、石化及医药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二)备考复习的指导原则1.以考试大纲为准绳2.以现行环保法律法规、技术导则及标准为依据3.以培训教材为重要参考(但不是唯一参考(三)备考应试的准备原则(应知应会)1.全面了解各方面环保及环评知识2.着重熟悉环评相关知识3.重点掌握并灵活运用环评中工程分析等必备技术方法(推荐参考书)结合案例分析,尤其是要掌握物料衡算、污染源强核算、水平衡计算等。
(四)工程分析考试题型分析1.考试大纲样题5种题型(单项选择题、不定向选择题、计算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无判断题。
2.侧重于计算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1)计算题一定要列出参数、计算公式。
(2)简答题回答要点不能遗漏,熟悉各公式和相关参数的意义及要点。
(3)案例分析题需注意答题的完整性、宁多勿缺,一定要结合背景材料。
3.题型分析(1)知识型题该类题比较简单,一定要记住关键知识点(如计算公式、大纲中需要掌握及熟悉的要点)。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复习资料(1)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复习资料(1)工程分析工程分析的内容(重点)工程分析项目工作内容工程概况工程一般特征简介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项目组成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工艺流程及污染物产生环节污染物分析污染源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物料平衡与水平衡无组织排放源统计及分析非正常排放源强统计及分析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清洁水平分析环保措施方案分析分析环保措施及所选工艺及设备的先进水平和可靠程度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分析环保措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和车间布置的合理性分析环境敏感点处置措施的可行性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工艺流程图有别于工程设计流程图,环境影响评价关注的是工艺过程中产生污染物的具体部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
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用方块流程说明生产过程,必要时列出化学反应式和副反应式。
污染分析(1)污染源分析调查及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掌握)污染源分析调查及污染物排放量一般按照建设过程、生产过程和服务期满后三个时期分别进行,并按要求分专题绘制污染流程图。
①对于新建项目要求算清“两本帐”:生产过程中污染设计排放量和实施污染防治措施后污染物消减量,二者之差为污染物最终排放量。
②对于技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要求算清“三本帐”:即技改扩建前、工程中和完成后污染物排放量,三者代数和作为评价所需的最终排放量。
物料平衡和水平衡Q+A=H+P+L(2)无组织排放源地确定方法(熟悉)没有排气筒或者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定位无组织排放。
方法:物料衡算法、类比法、反推法。
更多: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培训。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方法》考试精讲讲义(一)
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方法》考试精讲讲义(一)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技术方法》考试精讲讲义(一)提纲1、基本介绍2、考试特点3、题型分析4、教学安排5、考试变化一、基本介绍考试时间:2016年5月21、22日分数及合格标准:总分为150分,90分合格。
题型:1~50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51~100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二、考试特点1.技术方法源于导则:导则和标准是学习或复习的基础。
尽管有些人今年不考导则,但《技术方法》考试实际上也会考很多导则中的内容,因为导则本身就是方法。
参加两科考试的同学可以一起复习,导则和技术方法的很多内容都是相同的。
例如,2010年第25题、2011年第50题(同一题连续考了两年)考查考生对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井点的布设原则的掌握,就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中9.2.2的内容。
所以,考技术方法也是在考导则。
因此,考试和做环评截然不同,主观的经验方法≠导则标准。
例题(2010年第25题、2011年第50题):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重点区有()。
A.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B.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C.湿地退化、土壤盐渍化区D.污水储存池(库)区【答案】ABC【解析】要求型。
导则9.2.2,预测重点包括:(1)已有、拟建和规划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区;(A)(2)主要污水排放口和固体废物堆放处的地下水下游区域;(3)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敏感区域(如重要湿地、与地下水相关的自然保护区和地质遗迹等);(4)可能出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主要区域。
(5)其他需要重点保护的区域。
D选项污水储存池区不是预测重点区。
除了直接考导则内容之外,技术方法在导则的基础上还会有一定的外延,技术方法的外延多是专业人员熟悉的或在大学期间曾经学习过的,更多的侧重于导则和标准具体条款的应用。
同时,技术方法的考点更加具体化,更加灵活,通过正反分析、设定情境、增加冗余信息等方式,因此,相比导则和标准较为刚性的考试风格而言,其准确性要求有增无减,其融会贯通性也凸显,因此,其考试中常识性判断法和排除法在某些场合不完全适用。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文档资料154页
4、气象资料调查分析方法
常用的扩散模式中需要的气象参数主 要有风速、风向、环境温度、稳定度、扩 散参数、混合层高度等。
(1)风场 风场是指局地大气运动的流场,包括 风速、风向等参数。
风速统计量还包括不同时间的风廓线
图,即风速随高度的变化,以研究大气边
界层内的风速规律。一般情况下,建议选
用幂律,即:
热效应:造成受纳水体的水温变化
污染源分类
(1)点源调查 ①调查的原则 ②调查的内容 a.污染源的排放特点。 b.污染源排放数据。 c.用排水状况。 d.废水、污水处理状况。 (2)非点源调查 ①调查原则 ②非点源调查内容
6、河流水质采样
(1)取样断面的布设
在调查范围的两端、调查范围内重点 保护水域及重点保护对象附近的水域、水 文特征突然变化处(如支流汇入处等)、水质 急剧变化处(如污水排入处等)、重点水工构 筑物(如取水口、桥梁涵洞)等附近、水文站 附近等应布设取样断面。还应适当考虑拟 进行水质预测的地点。
3、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内容
(1)地面气象资料 一级评价项目应至少包括以下各项:
①年、季(期)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 量;
②风玫瑰图; ③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曲线图); ④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⑤年季(期)各风向,各风速段、大气稳定
度联合频率及各级大气稳定度出现频率。
按产生及 进入环境 的方式分
污 染 源
按污染性 质分
点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和进入环境的方式 为点源
面源(非点源):污染物产生的源点为面,进入环境 的方式可为面、线或点,位置不固定
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不易降解的污染物 (如重金属) 非持久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容易降解的污染 物(如有机物) 水体酸碱度:常以pH值为表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基础讲义(1阶段)
事故风险源强识别:1、风险识别的围和类型风险识别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2)物质风险识别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风险识别容(1)资料收集和准备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2)物质危险性识别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知识点:此处主要包括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及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采样四个知识点。
1.监测因子(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2.监测制度(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对于评价围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故风险源强识别:1、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风险识别范围包括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及的物质风险识别。
(1)生产设施风险识别范围:主要生产装置、贮运系统、公用工程系统、工程环保设施及辅助生产设施等;(2)物质风险识别范围: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燃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以及生产过程排放的“三废”污染物等。
风险类型:根据有毒有害物质放散起因,分为火灾、爆炸和泄漏三种类型。
2、风险识别内容(1)资料收集和准备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环境资料:利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有关厂址周边环境和区域环境资料,重点收集人口分布资料。
事故资料: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2)物质危险性识别按附录《建设项目风险评价导则》对项目所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进行危险性识别和综合评价,筛选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3)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生产特征,结合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附录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布点方法:知识点:此处主要包括监测因子、监测制度及监测布点方法及监测采样四个知识点。
1.监测因子(1)凡项目排放的污染物属于常规污染物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
(2)凡项目排放的特征污染物有国家或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或者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中的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应筛选为监测因子;(3)对于没有相应环境质量标准的污染物,且属于毒性较大的,应按照实际情况,选取有代表性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因子,同时应给出参考标准值和出处。
2.监测制度(1)一级评价项目应进行二期(冬季、夏季)监测;二级评价项目可取一期不利季节进行监测,必要时应作二期监测;三级评价项目必要时可作一期监测。
(2)每期监测时间,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性的7天有效数据,采样时间应符合监测资料的统计要求。
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特征污染物,可监测其一次浓度值,监测时间须满足所用评价标准值的取值时间要求。
3.监测布点(1)设置依据:根据①项目的规模和性质;②地形复杂性;③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
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
(2)监测点位数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
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
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本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
(3)公路、铁路等项目应分别在各主要集中式排放源(如服务区、车站等大气污染源)评价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4) 城市道路项目可不受上述监测点设置数目限制,根据道路布局和车流量状况,并结合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位。
(5)监测布点原则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依项目评价等级和污染源布局的不同,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监测布点:①一级评价项目a)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45°、90°、135°、180°、225°、270°、315°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在主导风向下风向距离中心点(或主要排放源)不同距离,加密布设1~3个监测点。
具体监测点位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
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各监测期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监测点位置应重合。
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监测点位,应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进行调整。
②二级评价项目a) 以监测期间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90°、180°、27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
具体监测点位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
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如需要进行2期监测,应与一级评价项目相同,根据各监测期所处季节主导风向调整监测点位。
③三级评价项目a) 以监测期所处季节的主导风向为轴向,取上风向为0°,至少在约0°、180°方向上各设置1个监测点,主导风向下风向应加密布点,也可根据局地地形条件、风频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功能区、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所在方位做适当调整。
各个监测点要有代表性,环境监测值应能反映各环境空气敏感区、各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以及预计受项目影响的高浓度区的环境质量。
b) 如果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可不再安排监测。
④城市道路评价项目对于城市道路等线源项目,应在项目评价范围内,选取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设置监测点。
监测点的布设还应结合敏感点的垂直空间分布进行设置。
⑤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条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置的周边环境应符合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
a.监测点周围空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夹角小于30°;b.监测点周围应有270°采样捕集空间,空气流动不受任何影响;c.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20米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d.避开树木和吸附力较强的建筑物,一般在15~20米范围内没有绿色乔木、灌木等。
最后还应注意监测点的可到达性和电力保证。
4.监测采样环境空气监测中的采样点、采样环境、采样高度及采样频率的要求,按相关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执行。
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规定。
习题:1.每期监测时间,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取得有季节代表的(D)有效数据。
A.4天B.5天C.6天D.7天2. 大气环境三级评价项目的现状监测布点原则是在评价区内按( D )布点。
A.环境功能区法B.平行线法C.同心圆法D.极坐标布点法清洁生产指标的选取原则:1、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考虑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是清洁生产指标选取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它是从一个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全过程地考察其对环境的影响,如从原材料的采掘,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再到产品销售,直至产品报废后的处置。
“生命周期评价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总和评价”。
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的关键和与其他环境评价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它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来评估它对环境的总影响。
2、体现污染预防为主的原则清洁生产指标必须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完全不考虑未端治理,因此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污染物离开生产线时的数量和浓度,而不是经过处理后的数量和浓度。
清洁生产指标主要应反映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量及产生的废物量,包括使用能源、水或其他资源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反映出项目的资源利用情况和节约的可能性,达到保护自然资源的目的。
3、容易量化清洁生产指标要力求定量化,对于难于定量的也应给出文字说明。
清洁生产指标涉及面比较广,有些指标难以量化。
为了使所确定的清洁生产指标既能够反映项目的主要情况,又简便易行,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因此,应尽量选择容易量化的指标项,这样,可以给清洁生产指标的评价提供有力的依据。
废气监测技术要求:⑴有组织排放。
①监测断面:布设于废气处理设施各处理单元的进出口烟道,废气排放烟道。
监测点位按《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要求布设。
②监测因子:处理设施进出口的监测因子根据设施主要处理的污染物种类确定,废气排放口监测因子的确定参见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
但需根据具体情况按验收标准所述原则进行调整,同时测定烟气参数。
③监测频次:1对有明显生产周期的CP,对污染物的采样和测试一般为2~3个生产周期,每个周期3~5次;2对连续生产稳定、污染物排放稳定的CP,采样和测试的频次一般不少于3次、大型火力发电(热电)厂排气出口颗粒物每点采样时间不少于3min:3对非稳定排放源采用加密监测的方法,一般以每日开工时间或24h为周期,采样和测试不少于3个周期,每个周期依据实际排放情况按每2~4h采样和测试一次;标准中如有特殊要求,则按标准中的要求确定监测频次。
⑵无组织排放。
①监测点位:SO2、NOx、颗粒物、氟化物的监控点设在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2~50m范围内的浓度最高点,相对应的参照点设在排放源上风向 2~50m范围内;其余污染物的监控点设在单位周界外10m范围内浓度最高点。
注:监控点最多可设4个,参照点只设1个。
工业炉窑、炼焦炉、水泥厂等特殊行业的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执行相应排放标准中的要求。
②监测因子:根据具体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种类确定。
③监测频次:监测一般不得少于2d,每天3次,每次连续1h采样或在1h内等时间间隔采样4个;根据污染物浓度及分析方法、灵敏度,可适当延长或缩短采样时间。
④对型号、功能相同的多个小型EP设施,可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进行监测,随机抽测设施比例≮同样设施总数的50%。
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的要求:1、测量量:a. 环境噪声测量量为a声级及等效连续a声级;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测量量为最大a声级及噪声持续时间;机场飞机噪声的测量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
b. 噪声源的测量量有倍频带声压级、总声压级、a声级、线性声级或声功率级、a声功率级等。
c. 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及脉冲周期。
2、测量时段:a.应在声源正常运转或运行工况的条件下测量。
b.每一测点,应分别进行昼间、夜间的测量。
c.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如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飞机机场噪声),应啬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3、采样或读数方式:a.用积分声级计或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仪器测量,仪器动态特性用“快”响应,采样间隔不大于1s,每次测量持续时间应根据有关测量方法标准确定(如铁路噪声每次测量持续时间为1h)。
b.若用非积分式声级计,仪器动态特性用“慢”响应,读数间隔可为5s,每次测量数据不少于200个。
4、记录内容:a.测量仪器。
b.声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