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要点

合集下载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前复习必备

2018年新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前复习必备

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答: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1)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才能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严肃认真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3、如何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辨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1)在理想现实关系上的错误认识①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②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丧失为理想而奋斗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最终放弃理想。

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2)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二者的矛盾和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不能把二者割裂开。

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未来的现实。

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

那种认为“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的观点,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人生观1、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总的看法。

1) 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

Ø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之间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需要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性论。

2)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a) 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其作用在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b)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相互影响c) 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Ÿ 人生价值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Ÿ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d) 人生态度、目的和价值的关系:人生目的决定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重点-各章知识点。

大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重点-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间1人的特点:实践性和历史性2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了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人生才有价值。

4人生目的与其他的关系: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态度、价值选择。

5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什么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6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7个人与社会的关系:○1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

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人的社会性决定的人。

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8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认真务实、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9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1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2是否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10人生价值评价的普遍标准:是否用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国家和社会真诚奉献,为人民尽心尽力服务。

11如何评价人生价值○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12人生价值的实现的条件是什么○1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2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3不断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能力和本领。

13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4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

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2018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期末考试重点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一、人生观1、人生与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的观点和总的看法。

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

Ø 任何人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之间的人,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认识人的本质,需要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性论。

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a)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其作用在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b)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观和人生态度相互影响c)人生价值是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Ÿ 人生价值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Ÿ 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矛盾统一体。

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d)人生态度、目的和价值的关系:人生目的决定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大题复习提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大题复习提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大题复习提纲第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大题复习提纲1.如何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2为什么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以及如何提高? P7 3.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人生观就是人们关于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4.如何理解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了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

5.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

6.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7.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8.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机联系和统一。

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

9.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10.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基本内容)弘扬: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培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整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提纲】

整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复习提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社会公德2、依法治国3、民事主体4、故意犯罪形态5、慎独6、知识产权7、法人8、具体行政行为二、填空1、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和()。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以()为原则。

3、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4、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5、知识产权是指创造性智力成果的完成人或工商业标志的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商标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6、民事诉讼时效分为普通诉讼实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

普通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分为两类:一般诉讼实效期间为()年;短期诉讼时效为()年。

7、我国国防安全法律制度主要有《》、《》、《兵役法》、《军事设施保护法》、《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等法律法规构成。

8、处理离婚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

二是()。

()、9、《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义务有: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

10、《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治安管理处罚种类有警告、()、()、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外国人适用)等。

1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依据我国经济生活和人们思想道德状况的实际,可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具体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二是(),三是()。

12、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和()。

1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4、我国的《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二是(),三是()。

15、职业生活中最主要的法律有()和()。

16、恋爱作为一种人际交往,必然也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表现: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古人对理解的不懈追求上。

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

二、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内含: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内容: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的集体意识。

时代精神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的进步潮流,是社会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辩证统一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关联,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切民族精神都曾经是一定历史阶段中带动潮流、引领风尚推动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同时,一切时代精神都将伴随历史的变迁逐步融入民族精神的长河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民族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民族特征,时代精神赋予中国精神以时代内涵。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

2018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点及课后大题总汇

思修知识点整理绪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P1-P2(3个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知识点:1.(新时代的5个是)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3.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4.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刚过50岁。

当代大学生是民族复兴伟大进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

新时代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勤学报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无限的机遇。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

2、大学生怎样才能做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P3-P7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

(有理想)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

(有本领)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有担当)知识点: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应该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

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时代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
调节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29.道德的作用
A.道德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服务,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B.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影响;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总之,人生目的表明人的一生追求什么,人生态度表示以怎样的心态实现人生目标,人生价值判定一个具体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根据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建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47.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48.我国宪法确立的制度
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7.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8.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
家庭美德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在维系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
39.个人品德及其作用
个人品德是通过社会道德教育和个人自觉的道德修养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
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
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
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
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
(相关古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9.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作用:
A.个人品德对道德和法律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的推动作用
B.个人品德是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标志
C.个人品德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重要的主体精神力量
40.掌握道德修养的正确方法
学思并重、省察克制、慎独自律、知行合一、积善成德
41.如何引领社会风尚?
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
42.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应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一致的规范体系。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6.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C.道德是提高人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D.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和对立阶级之间开展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30.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A.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D.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E.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B.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C.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5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为什么人服务是道德核心问题,决定并体现着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所有道德现象。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践行的根本宗旨,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集中体现,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
如何做?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C.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D.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对每一项责任和义务,每个大学生都应当勇于担当,尽职尽责)
24.如何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
夯实创新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投身创新实践
34.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
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35.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广泛性、活动内容的开放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36.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加强网络道德自律、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46.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
20.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21.新时代爱国主义——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
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
必须坚持立足民族,维护国家发展主体性
必须面向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2.做忠诚爱国者——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和平统一重要性: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前途,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取得更多积极成果,努力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增进对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认识,不断拓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
4.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5.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是我们理解当前所处历史方位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1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A.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B.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C.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利思想武器。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基本形式。
4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意义
31.中国革命道德的当代价值
A.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B.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D.有利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32.如何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批判继承其他国家的道德成果。
3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28.道德的功能
认识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应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往往运用善恶、荣辱、义务、良心等范畴,反应人类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关系,从中揭示社会道德发展的趋势,为人们的行为选择提供指南。
规范功能
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社会公共领域、职业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引导并促进人们崇德向善。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7.怎样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力量
立志当高远(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立志做大事
立志须躬行
18.为何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
11.反对错误人生观
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