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人教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教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的宋元时期,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史的隋(581-618)、唐(618-907)两个朝代。
本单元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构建了这一时期出现的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的局面及国内各民族友好交往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历史。
可见,本单元在本册教材乃至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极为重要。
二、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知识储备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时期,他们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期待教师、同伴的赞许和认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日渐增强。
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生活经历,实践经验,其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能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掌握丰富的课程资源,巧妙设计问题,多角度引导探究。
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详实的资料;教师适时点拨、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认识历史问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大运河开通的目的、概况、作用。
②了解隋唐科举制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内容、影响。
③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④知道武则天的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内容。
⑤盛世经济的繁荣。
⑥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⑦唐诗的成就及代表人物李白、杜甫、白居易。
⑧以谴唐使、玄藏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交流的发展。
⑨安史之乱。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老师提示,找出关于隋唐的知识要点,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
(2)引导学生从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所体现的繁荣开放去领会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运用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隋唐时期政治制度创新、经济繁荣、民族和睦、社会开放、文化灿烂、对外交往,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信息技术支持导入复习出示本单元目录和单元线索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每课的知识点并回答。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推荐阅读《隋唐史》、《唐朝史》等相关的史书,以深入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
-视频资源:《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的纪录片,以直观地了解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情况。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给予学生的时间太少,导致部分小组没有充分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下次我应该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足够的时间来分享他们的想法和成果。
此外,我在引导和启发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候过于严格,可能会让学生感到压力。我应该更加注重营造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怕犯错误。
最后,我也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不够。下次我应该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板书设计
①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念和重要性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重要性: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是唐朝繁荣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②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情况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学生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鼓励学生参与历史知识竞赛、撰写历史论文等活动,以提高对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历史解释:通过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培养学生的History解释能力。
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部编版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 隋朝。
- 统一全国。
-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统一的意义重大,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 大运河的开通。
-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 概况: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 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 科举制的创立。
-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 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 唐朝。
- 贞观之治。
- 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任用贤能。
如任用魏征为著名谏臣,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房谋杜断)。
- 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 女皇帝武则天。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在位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 开元盛世。
- 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 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复习

1.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 (1)统治时间短,都是二世而亡。 (2)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开创了大一统时代(秦汉、隋唐)。 (3)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隋朝大运河。 (4)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秦: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隋:创立了科举制。 (5)都是因为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5.[东方期末]文学创作来源于社会生活。诗歌作为唐朝时期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唐朝的社会风尚。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朝盛世经济繁荣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小头鞋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白居易) D.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返回材料一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唐蕃通婚、建立深厚民族感情的史实。
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影响:有利于维持长期的和平,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举例: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任举一例即可)
返回材料二
D
8.[中考·云南]唐朝人充满自信和活力,他们以博大的胸怀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下列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 A.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 B.玄奘游学天竺带回佛经 C.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 D.文成公主入藏带去技术和书籍
B
【点拨】题干反映了唐朝的时代特征之一是学习和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据此分析,唐朝时期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推动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B正确;鉴真受邀到日本传授佛法,属于中华文化向外传播,与题干不符,排除A;白居易的诗关注人民疾苦,与中外交流并没有关系,排除C;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国内的民族交往,不属于中外交往,排除D。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的措施?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隋朝措施的政治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时间、人物、目的: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开通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原因:①、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②、以天然河道为基础。
3、大运河的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大运河的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朝大运河的影响(积极、消极):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7、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7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单元测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03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盛行B.全国户口众多C.土地兼并严重D.郡县数量过多2.为解决我国南北水资源地域分布不均匀的难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其东线是依托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而建,请问这条沟通南北的古代最长的人工运河开凿于()A.春秋时期B.秦朝C.隋朝D.元朝3.图中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
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A.南方经济发展原因B.孝文帝的汉化政策C.隋统一全国的背景D.科举制的深远影响4.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
于是,隋炀帝()A.南下灭陈B.营建东都C.开通大运河D.创立科举制5.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6.唐高宗时,宰相薛元超曾感叹自己虽然富贵,但非进士出身,这是人生最大遗憾;唐宣宗也羡慕进士,曾在官宫题“乡贡进士李道龙”。
这说明()A.殿试制度成为定制B.科举制是唐朝唯一的选官制度C.进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层民众成为进士的主要来源7.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8.读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9.唐太宗武则天和塘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①房玄龄②杜如晦③魏征④姚崇⑤宋璟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④⑤10.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官。
4、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五代十国 的更迭
形 成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 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与分立 特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 征 不安,南方相对安定;分立中始终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627-649年)
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原 因
(2)革新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唐朝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经
的
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
表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社会稳 现 定,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相似点
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家。所创各项制度, 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秦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 等)。都不惜民力,连年大兴土木,秦修长城,隋开运河,劳师远征。都 历二世而亡。 灭亡根本原因不是修筑长城、开凿运河,而是暴政
2.汉朝、唐朝相似点 (1)都吸取前朝衰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局面(汉武帝大一统、“贞观 之治”“开元盛世”)。 (2)都注重农业生产,减轻人民劳役负担、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3)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易错提示】 1. “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 2. “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吐蕃民族关系友好的表现,唐朝时期吐蕃( 今西藏)并没有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续表)
主题
具体内容
(1)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
复习教案: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部编版】

课题: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考考点】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2、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3、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4、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5、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流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复习重点】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及课本重要图片的认识。
2、注重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比较,唐太宗、唐玄宗的统治与当今重视民生问题、官员选拔问题的联系。
3、以隋唐的民族交往、对外关系方面的史实,说明民族团结、对外开放的进步性。
【复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图片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迭、时代特征,引入本节复习内容,明确本节课的中考考点。
隋唐是一个繁荣、开放的社会,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特别是唐代,更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大放异彩的一个时代,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这时期之所以成为鼎盛,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
二、用年代尺梳理隋唐历史大事(一)隋朝兴亡1、隋朝的建立者、建立时间、统一时间和意义。
完善年代尺来思考隋朝与秦朝的相似处?(《全能提分》23页)2、哪些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秦朝、西晋、隋朝、元朝)3、识图形式复习“隋朝大运河”的概况、影响。
4、材料题形式复习“科举制的创立”的情况和作用,填表格形式拓展科举制度的演进过程。
5、归纳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成效?灭亡的原因、时间、从隋朝获得认识?(二)唐朝兴亡1、唐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有作为的皇帝有哪些?以及统治的治世局面。
2、安史之乱的背景、概况、影响;3、结合史实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以及唐朝灭亡后的格局。
(三)盛唐气象1、材料题和连线题形式复习盛唐气象政治方面的表现。
2、展示实物图片,归纳盛唐气象经济方面的表现。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知识点整理总结最新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隋朝的特点:繁荣却短命)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
3.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隋朝的强盛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等。
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人物:隋炀帝。
3.中心和起始点(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4.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
5.长度及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6.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雏形: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正式成立: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3.科举制度创立的意义(影响):(1)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2)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3)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4)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3.李春主持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隋朝称今天台湾为流求)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特点:繁荣与开放)(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二)“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对比表项目皇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思想上吸取隋速亡教训,勤于政事,以民为本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整顿吏治,裁减冗员;用人上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K12教育资料
17
相关史事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 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 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 成为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K12教育资料
18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 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 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 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
K12教育资料
19
1.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原 因
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 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 入各级政府任职。
据统计,唐玄宗开元年间,科举出身的 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K12教育资料
1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 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 及的是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 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
K12教育资料
”。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
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胭脂井
K12教育资料
7
3.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
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这一系列措施,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新人教版

2. 鉴真东渡:学生将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
3. 遣唐使:学生将了解遣唐使的背景、组成、任务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作用。
4.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学生将了解唐朝与周边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情况。
3. 价值观:通过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国家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时空观念: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考虑到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历史知识,我们需要分析所教年级的学生层次、知识储备、能力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
5. 唐朝的对外贸易:唐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 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他如何将佛经带回中国?
2. 鉴真东渡的原因是什么?他的努力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 遣唐使的作用是什么?通过遣唐使,唐朝与周边国家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交流?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具体知识点如下:
1. 玄奘西行:了解玄奘西行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印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多年到达印度,学习佛法,并将所学的佛经带回中国,对中印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鉴真东渡:了解鉴真东渡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日文化交流的贡献。包括他如何五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对日本佛教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案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知识与能力了解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思考并认识外交的开放与唐朝国力强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识读《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感知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鉴真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矢志不渝而六次东渡日本远播中华文化的品质,学习玄奘西行和译经追求真知的精神;感受开放交流、包容吸收外来文化对于世界各国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师:(配乐展示一组图片:唐朝曲辕犁、筒车、科举图、仕女图、唐三彩、敦煌莫高窟等).教师: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唐朝的历史,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对唐朝的印象吗?学生:繁荣昌盛、强大统一、盛世繁华、博大宏伟、昂扬进取等。
教师:大唐的气息如同春风般扑面而来,盛唐的大门向着四方来者迤逦大开,高度的繁荣造就了它的自信和从容.现在世界各地很多地区都有“唐人街”,为什么外国人会将中国人称为“唐人"?唐朝时期与外国友好往来的情况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一起去见证唐朝的开放与交流。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一)遣唐使1.概况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遣唐使?(2)为什么日本要派遣唐使来中国?(3)日本共派遣唐使多少批?(4)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回答)(1)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进行学习交流,当时称为“遣唐使”。
(2)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3)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
(4)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师:(总结)当时的日本人对中国的评价是“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正值“大化改新”,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唐朝封建经济高度发展,自然吸引了日本的注意力。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2016·南京中考)“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
之际。”“进士科”的作用是( B )
A.巩固了西周统治
B.改善了选官制度
C.加强了经济交流
D.妨碍了中外交往
2.(2016·聊城学业考)如图是东晋 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 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 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
安史之乱
根本原因:唐朝_政_治__腐_败___。 直接原因:节__度__使__势力日益强大 经过:755年,安_禄__山__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将史思 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763年被平定。 影响:对_社__会_经__济__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__由_盛__转__衰__。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 成_藩__镇__割__据__的局面。
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 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1()1材)料唐一玄中宗的唐诗励描精写了图唐治朝,开重元用时贤期繁能荣;富整庶顿、吏天治下太,平裁的 盛世减景冗象员,;当时发的展统经治济者,是改谁?革这税一制盛;世注局重面的文出教现,与编他修采经取的藉。 哪些(措答施对有任关?意两点)
材料二: (2)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 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二中唐
朝(出现2)的两曲种辕新犁农、具筒分车别叫什
么?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 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 武(则33)天)材对科料这举三一制中制的度唐的殿诗完试体善和现作武了出举我了国怎古样代的史贡上献哪?种选官制度?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022-2023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高频考点复习资料(部编版

每课重点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2.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3.列举唐朝中印友好交往史实及相关著作。 4.唐朝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特点? 5.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1.唐朝时期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
• 来:遣唐使 (目的:为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 往:鉴真东渡(最有影响,6次东渡)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等 不同: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看重门第,隋朝科举制看重才能
4.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灭亡标志?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5.评价隋炀帝。
正面: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负面:好大喜功、不恤民力、营建东都、三征辽东等
每课重点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2.列举唐朝的两大盛世及其开创者。 3.唐太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要做法。 4.列举唐朝著名贤臣。 5.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及其贡献。 6. 总结唐朝盛世开创的原因。
总结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1.民族关系:对内 举例: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对外交往:对外 举例: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每课重点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安史之乱的背景、发动者、影响? 2.唐朝后期爆发的农民起义及其影响? 3.唐朝灭亡的标志是什么? 4.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五代”指哪五个 政权?
•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农本)
4.列举唐朝著名贤臣。
• 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进谏、“镜子”) 房玄龄(善于谋略) 杜如晦(敢于决断)
• 唐玄宗时期:姚崇、宋璟
5.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及其贡献。 • 武则天(唐高宗的妃子) • 贡献: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 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和开放的年代 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知识梳理:(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隋炀帝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长达2700多千米的大运河。
(3)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两个端点,五大水系)(4)意义: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科举制的建立:①隋文帝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场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4.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暴政体现为: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教材问题解答: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教材P5“课后活动”)参考答案:(1)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打击了腐朽的士族势力。
(2)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有机会通过考试参政,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也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
(3)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4)把选オ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强收归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开放性设问:1、大运河的开凿是好事还是坏事?参考答案:我们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
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即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也有消极的一面,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2、大运河在今天仍有很重要的价值,我们该如何保护它?参考答案: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特别是水资源;维护沿河名胜古迹,防止建设性破坏。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统治者
治国措施
唐太宗 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完善制度,制定法律,减省刑
(李世民) 法;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武则天
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唐玄宗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币
(李隆基) 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效果
贞观之治
河 示 意
洛阳
通 济渠
邗
图
淮河
沟 江
南
长江
余杭 河 钱塘江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不同时代的诗人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盏
皮日休的诗充分肯定了茶 大运河的作用
汴河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
繁
开放
民族政策
荣
与 开
中外交往
放
的
时
代
科举制 和亲、册封等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史料说史 真题演练
隋朝
唐朝
581
589
618 627
649
713
741
755
907
隋
隋
朝
朝
建
统
立
一
全
国
唐
朝
贞观之治
建
立
安
唐
开元盛世
史
朝
之
灭
乱
亡
思维导图 时序坐标 课标解读 图说历史 知道隋朝的统一及隋朝灭亡的原因。
中考总复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1-13课知识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建立三要素及灭亡时间和原因?启示?581年、隋文帝杨坚、长安; 618年、炀帝的暴政隋灭亡的启示:关注民生,爱惜民力,以民为本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大运河的中心、自北向南起止地点、有哪几段组成?连接了哪五大水系?(三点四段五河)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影响)?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三点:洛阳(中心)、涿郡(北)、余杭(南);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或影响?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作用(影响):(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提高了官员的素质。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也可记课堂总结的)4.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唐太宗年号?618年、李渊、长安、贞观5.贞观时著名宰相:敢于直言的是?善于谋略的是?敢于决断的是?用人原则: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用人原则: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知人善任6.贞观时期的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用人上:完善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官吏考查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互市。
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安西都护府)。
7.武则天时统治措施及其贡献?政治上:打击敌对官僚贵族用人上:发展科举制(殿试、武举)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军事上:开拓巩固边疆(北庭都护府)贡献: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8.唐玄宗前期(开元年间)重用的贤相有?治国措施?姚崇、宋璟(1)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1)农业方面:发明推广重要生产工具: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2)手工业:丝织(蜀锦);制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唐三彩(3)商业:国际大都会(长安),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严格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考纲要求】
(1)知道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以大运河、赵州桥为例,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4)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自主学习,完成练习】
一、.科举制度
1.概念:科举制度指从隋唐到清朝的封建王朝采用方法选拔官吏的制度。
强调以作为选官的标准和原则。
2.诞生
(1)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2)时开设进士科,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3.完善(唐朝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科目有明经、进士。
)
(1)时大大地扩充国子学规模国学、扩建学舍、增加学员;进士科第一名为。
(2)时开创和。
(3)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这一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4.僵化
明清时期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实行,科举制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5.废除
__ ___ ____(1905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6.影响:
(1)、积极影响:科举制度使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改善了用人制度;的权利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2)、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忽视了学问,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发展。
【易错易混】科举制产生于隋文帝时期,在隋炀帝时期正式形成。
相关史料图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二、大运河
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皇帝:
(3)路线:以为中心,北达(今北京),南至
(杭州),是古代世界史上最长的运河。
(4)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交流。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
大动脉,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巩固国家统一局面。
★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三、.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2)评价: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出现繁荣景象,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 ”。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著名的皇帝,杰出的政治家。
他在位期间,吸取隋亡的教
训,注意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虚心纳柬,知人善任。
相关史料图片: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
她当
政时期,继续实行 ,发展农业生产和重视选
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的政策,使唐朝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史称她
的统治“ ”。
她死后,留下无字碑,功过是非由后人评说。
4.开元盛世
(1)含义: 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治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
“ ”。
(2)表现:
A 、农业上:铁器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 ,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产量大大增加。
B 、手工业上:生产技术有了很的进步。
南青北白(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唐代制陶业的突出成就。
C 、商业上:出现许多商业城市,有从事商业活动的“ ”。
相关史料图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
”
四、知道文成公主入藏;以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1.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实行 的民族政策,7世纪中期,唐太宗将
嫁给吐蕃赞普 。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吐蕃经济文化的发
展与进步,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⑵8世纪中期,唐中宗将
嫁给吐蕃赞普 ,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上书说与唐朝关
系“ ”。
⑴主要内容 政治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在任期间最著名谏臣是 。
发展科举 经济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戒奢从简。
军事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把 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相关史料图片:
※“不要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百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百匹驯良的牦牛欢迎您。
”这首民歌中的您是指文成公主。
※★唐太宗(天可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体现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密切各族人民之间关系。
2.以谴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1)中日交流: A、唐朝时期,日本政府先后13次派出来中国学习,回去后进行改革。
B、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2)中印交往:唐太宗时期,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今印度),把亲身见闻写成《》,成为今天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论述题观点】1、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同时也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和平交往是古代对外交往的重要方式;和平使者(玄奘、鉴真)推动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目标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三元极第”所反映的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将进士科考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的皇帝是():
A.隋炀帝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
3.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
因此他()
A.重视教育
B. 虚心纳谏
C.轻徭薄赋
D. 倡导节俭
4.小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他研究的人物是()
A唐高宗 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5.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
其中有一个少数民族生活在我国的高原地区,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建筑是今天闻名于世的布达拉宫。
这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是()
A.突厥
B.匈奴 C.南诏 D.吐蕃
二、辨析题
6.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贞观盛世”。
三、材料解析题:
7.仔细观察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试卷于2013年5月在河南举办的某文化展中展出。
状元卷
材料二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
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
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
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
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
”另一位观
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
赏和模仿的。
”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1)材料一中试卷与哪一制度有关这一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理解“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含义。
(写出两点)
(3)英格尔斯说该制度是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然而这一制度却于1905年被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被废除的原因。
四、材料论述题
8.唐太宗登位以后,启用魏征、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等宰相,辅助处理国家政事。
太宗皇帝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工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优秀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
在短短的数年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闻“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请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