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

姓名实验课题实验器材次数123456次数123456M ′/g 8.110.312.214.116.218.3(M +m )/Kg 0.21000.22000.23000.24000.25000.2600a0.380.490.570.690.730.861/(M +m )4.8 4.6 4.4 4.2 4.0 3.9a0.750.720.670.660.620.60表一(小车质量一定 M =208.3g)表二(桶和砂的总质量一定 M ′=16.0g)由图3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就说明了研究对象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日期实验步骤及结论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
将每次桶和砂的总质量填入表一中。
6.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填入表一中。
结论:由图2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就说明了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2.按图1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用天平测出桶和砂的总质量M ′并记录下来。
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批阅日期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桶和砂的总重力M ′g ,根据表一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如图2。
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m ,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1/(M +m ),根据表二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如图3。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力学运动的周期实验
实验目的:1. 验证太阳系内天体运动的周期性;2. 比较摆的惯
性和重力的影响;3. 观察运动定律;4. 研究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根据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动能会在物体间交换而不
会消失,所以当把物体释放时,受其初速度以及重力影响,物体会一
直运动下去,直到其能量消耗殆尽,变为怠速或者受另外一个力使其
落入最低能状态。
实验过程:1. 准备仪器:悬挂式木杆、摇摆、支架等;2. 预先
校准好摆的角度和绳子的长度;3. 将摆放放到弦支架上,并将木挂杆
的一端放在中心,另一端放在摆的节点;4. 用尺量测出摆的节点到弦
支架的距离,并记录;5. 以手或小型电机启动摆,短时间内观察摆的
运动,记录物体的运动数据;6. 根据数据重复实验,并观察此运动是
否为周期运动。
实验结果:通过此实验,观察到了摆的周期性运动,当物体受到
惯性和重力双重影响下,运动呈现一定的律动,从而证明了天体运行
的周期性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总结:从此次实验中可以看出,物体受到惯性和重力影响时,运动会形成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
而
实验中也观察到,物体的运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的,因此也证明了
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3篇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第一篇: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该实验基于洛伦兹力的作用机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电子束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中的偏转情况,验证了洛伦兹力的存在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当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它所受到的洛伦兹力为F=q(v×B),其中F为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q为电子的电荷量,v为电子的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磁场中,电子的运动轨迹会被打偏。
如果电子束的速度、电荷量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都已知,那么通过测量电子束的偏转角度就可以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实验步骤1.将阴极和阳极接通电源,使阴极发射电子束。
2.在电子束发射器的出口处放置一个铁环,其作用是增强磁场强度。
3.在电子束传输管中放置一个磁铁,这个磁铁的作用是在管内产生一个横向的匀强磁场。
4.测量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角度。
5.根据偏转角度和其他参数计算电子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需小心操作,防止高压和射线辐射的危害。
2.铁环和磁铁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
3.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外部干扰。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子荷质比的近似值为:e/m = 1.76×10^11C/kg。
结论本实验验证了洛伦兹力的存在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的质量非常小,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很大,这也是电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原因之一。
此外,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如温度变化和实验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控制这些误差因素。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
篇二: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新干中学学生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注:一级指标:实验态度的评价20﹪,实验效果60﹪,完成实验报告情况10﹪,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10﹪.二级指标:1熟悉实原理,相互协作,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仪器。
2操作规范,数据采集即时,结论正确。
3实验报告能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4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优、良、差)
篇三: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样本)
弥勒四中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月日。
高中实验报告物理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重力加速度的存在。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 探究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重力加速度: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从而计算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自由落体装置:包括铁球、细线、滑轮、铁架台等。
2. 秒表:用于测量物体下落时间。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4. 计算器:用于计算重力加速度。
四、实验步骤1. 将铁球用细线固定在滑轮上,将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将铁球从一定高度释放,开始计时,当铁球接触地面时停止计时。
3.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每次实验的铁球下落时间。
4. 测量铁球下落的高度。
5. 计算重力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1. 铁球下落时间(t):t1 = 1.2s,t2 = 1.3s,t3 = 1.4s,t4 = 1.5s,t5 = 1.6s2. 铁球下落高度(h):h = 0.5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公式 g = 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g = 2 0.5 / (1.2^2 + 1.3^2 + 1.4^2 + 1.5^2 + 1.6^2) ≈ 2.3m/s^22. 分析:(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2.95m/s^2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2)通过实验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并测量了其大小。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即质量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七、实验结论1. 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得到了验证,其大小约为2.3m/s^2。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精度。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高中生物理研究报告全集10篇

高中生物理研究报告全集10篇1. 光的折射现象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利用斯涅尔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解释。
同时,研究了折射率与介质性质的关系,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2. 电磁感应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了电磁感应电流的产生和大小。
同时,探讨了电磁感应的逆过程,即电流产生磁场。
3. 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本研究通过对力学系统的观察和分析,验证了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说明了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动能、势能的变化关系。
同时,探讨了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重力加速度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重力加速度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推导了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同时,探讨了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说明了系统内能的变化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研究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6. 电流的热效应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
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同时,探讨了电流的热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 电容器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容器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利用电容器的定义和公式,解释了电容器的电容和电压、电荷的关系。
同时,探讨了电容器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8. 交流电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交流电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
利用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频率和相位等概念,解释了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同时,探讨了交流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9. 分子运动论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原理。
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以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2份含答案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2份含答案一、实验名称:用平衡法测定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1.了解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2.熟悉平衡法测量重量的操作过程;3.掌握误差的分析方法实验器材:测力计、试验台秤、测试物品实验原理:测量物体重量常采用的方法有弹簧法和平衡法两种。
平衡法是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测量物体重量。
在水平框架的两端,以弹簧挂钩分别挂上两个重物,并将悬挂的两个重物间挂上测力计,调整测力计读数为零。
此时,在框架的一端,挂上被测量物品,使框架平衡,即所加的力F等于测量物品所产生的重量W。
实验步骤:1.在试验台秤上放置测试物品;2.将测力计的盘钩连接后,盘钩下降,将其钩到测试物品上;3.测量测试物品的重量;4.重复3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测试物品重量为X克。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在本次实验中,如果台秤读数不准确,或读数受灯光等外部环境干扰,则会导致系统误差。
而在测量时手不稳或测力计误差等因素也会导致随机误差。
二、实验名称:焦距的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静态物理量的实验方法;2.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焦距的测量方法;3.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光学台、凸透镜、物屏、像屏、测微尺、透明平面尺、小环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典型的像方转移器,具有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即光焦距和物距。
在凸透镜的上、下、中三条光线交于一点的位置,称为凸透镜产生的实际像。
焦距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参数,是凸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
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测定,测量元件为凸透镜,被测物是物屏,成像物是像屏。
实验步骤:1.在光学台上放置物屏、凸透镜和像屏,使凸透镜与物屏间隔一段距离;2.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屏、像屏的位置在光学中心线上;3.以一定角度倾斜物屏,放置小环使其穿过光轴,使凸透镜的像位置与实际位置重合;4.用透明平面尺靠近物屏测量小环位置的物距si;5.用透明平面尺靠近像屏测量小环位置的像距so;6.重复3次并取平均值,计算焦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 由x=V0t y= 得:V0=x
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
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
3.线水平。
在纸上记录O点,
4.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调整卡片的位置,
8.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9.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
10.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
多次实验,
11.描下多个点。
12.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
13.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4.以O为圆点,
15.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
16.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
17.的点,
18.测出它们的坐标,
19.记在表内。
根据公式v0=x 求出每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实验记录
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
A
B
C
D
实验分析
1.实验注意点:
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b.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c.小球每次从槽上滑下。
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2.实验误差:
(1)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
实验
练习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
(g=9.8m/s2)
h (m)
5.00
11.25
20.00
24.20
x (m)
.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答:
.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枪子弹速度的方法。
(1)器材:
(2)步骤:
(3)手枪子弹速度V0= 。
(用字母表示)
教师评语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