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doc
高中物理新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细绳3. 坐标纸4. 直尺5. 白纸6. 铅笔实验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在力学中,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即,若有两个共点的力F1和F2,它们合成的力F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示,即以F1和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则对角线F即为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实验步骤:1. 将细绳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系上弹簧测力计。
2. 将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出,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
3. 在细绳的另一端再系上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出相同的角度,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2。
4. 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标记在坐标纸上,并画出两个力的方向。
5. 以F1和F2为邻边,在坐标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
6. 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O。
7. 用直尺连接F1和O点,再连接F2和O点,画出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
8.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9.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P。
10. 用直尺连接F1和P点,再连接F2和P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1. 用直尺连接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F1、F2的方向,形成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12. 将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延长,使其与坐标纸边缘相交,标记交点为Q。
13. 用直尺连接F1和Q点,再连接F2和Q点,画出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
14. 将F1、F2的分解力的方向与F1、F2的方向分别画成箭头,并标注力的大小。
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2.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两个力的分解力的方向和大小。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电子器材测量小球运动速度的方法。
2.掌握计算小球平均速度的方法。
实验原理:小球在倾斜的直线轨道上自由滚动,这时候小球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为$g\\sin\\alpha$,小球自由滚动的运动学方程为:$$ s = \\frac12g\\sin\\alpha t^2 $$其中s表示小球滑行距离,g表示重力加速度,$\\alpha$ 表示倾斜角度,t表示滑行时间。
因为小球自由滚动,所以小球在滑行时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也就是速度是恒定的。
因此,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小球的平均速度:$$ v = \\frac st = \\frac{g\\sin\\alpha}{2}t $$实际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小球滑行的时间和滑行距离,借助电子器材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直线轨道•小球•计时器•测距器实验步骤:1.将直线轨道朝向实验台的边缘斜靠,这样小球滚动到轨道的末端,可以顺利转移到地面。
2.将小球置于轨道的顶端,试图让小球从最靠近地面的位置开始滚动,这样可以降低失误率。
3.启动计时器,并且用测距器测出小球从轨道开始滑行到底部的距离s。
4.记录小球滑行的时间t。
5.利用上述公式,计算小球的平均速度v。
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我们选取了三组数据进行实验,并记录下对应的小球滑行时间和滑行距离。
t(s) s(m)0.53 0.250.78 0.450.96 0.60利用上述公式,可计算出小球的平均速度:v(m/s)0.230910.286150.29814取平均值,得到小球的平均速度为 $v=0.27173\\text{m/s}$,误差约为$5.81\\%$。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利用电子器材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掌握了物理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技巧,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球在直线轨道中滑行的速度受到斜面的倾斜度、小球重量和滑行距离的影响,需要进行反复测量和计算,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实验结果。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观察和验证物理定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我所进行的一次高中物理实验,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分析等内容。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一定条件下的光的折射现象,验证光的折射定律,并探究光的折射与入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即sin(入射角)/sin(折射角) = n1/n2,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光箱、光屏、光圈、直尺、半圆透镜、直角三棱镜等。
2. 将光箱放置在实验台上,调节光源位置和亮度,使光线通过光圈射向光屏上的小孔。
3. 在光屏上放置一个半圆透镜,调整其位置,使透镜中心与小孔重合。
4. 将直角三棱镜放置在透镜的一侧,使光线经过透镜后射向三棱镜上。
5. 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图像是由透镜和三棱镜折射形成的,通过调整三棱镜的位置,使图像清晰可见。
6.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数据。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条件下的折射率。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是相等的。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符合光的折射定律。
这一定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光学仪器设计、照明工程等领域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测量和分析实验数据。
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测量光的折射现象,验证了光的折射定律,并探究了光的折射与入射角、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力学运动的周期实验
实验目的:1. 验证太阳系内天体运动的周期性;2. 比较摆的惯
性和重力的影响;3. 观察运动定律;4. 研究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根据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动能会在物体间交换而不
会消失,所以当把物体释放时,受其初速度以及重力影响,物体会一
直运动下去,直到其能量消耗殆尽,变为怠速或者受另外一个力使其
落入最低能状态。
实验过程:1. 准备仪器:悬挂式木杆、摇摆、支架等;2. 预先
校准好摆的角度和绳子的长度;3. 将摆放放到弦支架上,并将木挂杆
的一端放在中心,另一端放在摆的节点;4. 用尺量测出摆的节点到弦
支架的距离,并记录;5. 以手或小型电机启动摆,短时间内观察摆的
运动,记录物体的运动数据;6. 根据数据重复实验,并观察此运动是
否为周期运动。
实验结果:通过此实验,观察到了摆的周期性运动,当物体受到
惯性和重力双重影响下,运动呈现一定的律动,从而证明了天体运行
的周期性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总结:从此次实验中可以看出,物体受到惯性和重力影响时,运动会形成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
而
实验中也观察到,物体的运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的,因此也证明了
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
篇二: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新干中学学生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注:一级指标:实验态度的评价20﹪,实验效果60﹪,完成实验报告情况10﹪,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10﹪.二级指标:1熟悉实原理,相互协作,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仪器。
2操作规范,数据采集即时,结论正确。
3实验报告能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4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优、良、差)
篇三: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样本)
弥勒四中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月日。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一、实验目的1. 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数据,加深对重力加速度的理解。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形式,即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质量为m,加速度为g,则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mg。
因此,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表示为:h = 1/2gt²其中,h为物体下落的距离,t为物体下落的时间。
重力加速度g是一个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常数,约为9.8m/s²。
通过测量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三、实验器材1. 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2. 纸带3. 铁架台4. 重物(附细线)5. 导线、电源等四、实验步骤1. 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并接通电源。
2. 将重物用细线挂在打点计时器下方,让重物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记录重物下落的时间t和对应的打点计数。
3. 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选取合适的下落时间段,确定距离h的值。
4.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公式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下落时间t与距离h的关系图线。
根据图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在开始下落的前几秒内,下落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这与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相符。
(2)在图线中,可以看到明显的直线段,说明在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根据图线可以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约为9.8m/s²,与理论值相符。
2.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约为9.8m/s²,是一个恒定的常数。
这与牛顿第二定律和经典力学理论相符。
通过实验数据和图线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重力加速度的影响因素。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重物从静止开始下落,避免空气阻力的影响。
高中物理小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 学习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3. 探究影响小车加速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1. 小车一辆2. 斜面一个3. 打点计时器一台4. 电压表一台5. 导线若干6. 质量可调的砝码一套7. 量角器一个8. 米尺一把9. 记录本一个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表示为: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调整斜面角度,使其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
2. 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底端,连接好电路。
3. 在小车上放置一个质量可调的砝码,确保小车质量不变。
4. 打开打点计时器,释放小车,记录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
5. 将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轨迹进行测量,记录下小车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6. 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的时间间隔和位移,计算出小车在不同时间间隔内的加速度。
7. 改变斜面角度,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角度下小车的加速度。
8. 改变小车上的砝码质量,重复上述步骤,记录不同质量下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1. 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成正比。
2. 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砝码质量成正比。
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在小车上施加的合外力为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小车质量成正比,因此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成正比。
2. 实验中,小车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成正比,说明斜面角度越大,小车所受的合外力越大,加速度也越大。
实验结论:1. 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验条件下得到了验证,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2. 斜面角度和砝码质量是影响小车加速度的主要因素。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斜面角度的准确性,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2. 在记录数据时,要注意时间的单位,确保时间间隔的一致性。
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探究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物理实验,名叫“自由落体实验”。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酷,仿佛是在做一些惊险刺激的事情。
其实呢,咱们的实验就是想看看物体掉落的时候,速度是怎么变化的。
想象一下,你在高空中扔一个小球,球从手中滑落,哗啦啦,风在耳边呼啸,心里那个紧张,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呀!咱们得准备一下实验材料。
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几个小球、一个测量仪器,比如说秒表、尺子就行了。
为了增加一点“戏剧性”,我们可以用不同重量的小球,比如乒乓球和铁球。
这可是为了观察不同物体的表现,嘿嘿,咱们可得当心,别把自己的头也扔上去哦!安全第一嘛,咱可不想变成“实验室的笑话”。
找个适合的地方,比如学校的操场,那里人少,空间也大。
站在高处,咱们可以从一个台阶或者台子上把球扔下去。
要是你的朋友在旁边,那可真是个好机会,可以请他帮忙当“计时员”,有他在,咱就不用一个人干这份“苦差事”了。
好,准备工作都做好了,现在开始正式实验!把球举到头顶,准备好,1、2、3,放!瞬间,小球就像听到了召唤,飞速向下冲去。
秒表在旁边“嘀嗒嘀嗒”,朋友的眼睛一眨不眨,仿佛在看一场精彩的电影。
小球掉到地面,啪的一声,真是响亮得让人心里一颤。
然后,咱们就记录下这次的时间和高度。
咱们可以试试其他的小球,看看它们的表现。
每次实验后,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讨论数据。
铁球和乒乓球落地的时间差不多,真是让人惊讶。
是不是每个物体都受重力的影响呢?这就让咱们想到了伽利略的名言,重力可不分高低,大家都是“平等”的。
哇,这一刻,仿佛历史的回响就在耳边。
完成了一系列实验,大家都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
数据收集得差不多了,咱们要分析一下。
这时,谁突然提议:“要不咱们做个实验报告吧!”这提议一出,大家纷纷响应,像是“众志成城”,热情高涨。
这可不是简单的“抄抄写写”,而是要把咱们的发现和感受一一记录下来,简直像个小小科学家,心里别提多得意了。
在写报告的时候,大家互相交流,脑洞大开。
高中实验报告物理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重力加速度的存在。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 探究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重力加速度: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从而计算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自由落体装置:包括铁球、细线、滑轮、铁架台等。
2. 秒表:用于测量物体下落时间。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4. 计算器:用于计算重力加速度。
四、实验步骤1. 将铁球用细线固定在滑轮上,将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将铁球从一定高度释放,开始计时,当铁球接触地面时停止计时。
3.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每次实验的铁球下落时间。
4. 测量铁球下落的高度。
5. 计算重力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1. 铁球下落时间(t):t1 = 1.2s,t2 = 1.3s,t3 = 1.4s,t4 = 1.5s,t5 = 1.6s2. 铁球下落高度(h):h = 0.5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公式 g = 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g = 2 0.5 / (1.2^2 + 1.3^2 + 1.4^2 + 1.5^2 + 1.6^2) ≈ 2.3m/s^22. 分析:(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2.95m/s^2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2)通过实验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并测量了其大小。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即质量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七、实验结论1. 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得到了验证,其大小约为2.3m/s^2。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精度。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汇总.doc
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
实验器材:铁架台、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纸带、重锤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满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值。
由h=1/2 gt2,经过0.02s 纸带下落的位移约为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的纸带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8.选取两条比较好的纸带将所得纸带中各点的速度计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织带粘贴处:50g钩码100g钩码123456实验结论: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与时间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探究弹簧的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金属横杆(带铁夹),弹簧(带指针),钩码,米尺。
实验原理: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直尺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根据实验所测量实验数据,探索弹簧弹力和弹簧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由下垂。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目录1. **实验目的**-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原理2. **实验步骤**- 2.1 准备实验器材- 2.2 进行实验操作3. **实验结果**- 3.1 数据记录- 3.2 数据分析4. **实验结论**实验目的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认识,培养观察与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1.2 实验原理通过某种原理来解释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物理规律与实验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实验步骤2.1 准备实验器材1. 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3. 将仪器按照要求摆放好,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2.2 进行实验操作1. 按照实验步骤逐步进行实验操作。
2. 记录实验现象、数据和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3. 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做到文明实验。
实验结果3.1 数据记录1. 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2. 按照实验要求记录实验数据的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将实验数据整理清晰,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3.2 数据分析1. 分析实验数据,寻找数据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2. 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比较,得出结论。
3. 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实验现象的原因和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和所学到的物理知识。
实验结论应该简洁明了,符合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的逻辑关系,展示实验目的的达成和实验效果的评价。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2份含答案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2份含答案一、实验名称:用平衡法测定物体的重量实验目的:1.了解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2.熟悉平衡法测量重量的操作过程;3.掌握误差的分析方法实验器材:测力计、试验台秤、测试物品实验原理:测量物体重量常采用的方法有弹簧法和平衡法两种。
平衡法是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测量物体重量。
在水平框架的两端,以弹簧挂钩分别挂上两个重物,并将悬挂的两个重物间挂上测力计,调整测力计读数为零。
此时,在框架的一端,挂上被测量物品,使框架平衡,即所加的力F等于测量物品所产生的重量W。
实验步骤:1.在试验台秤上放置测试物品;2.将测力计的盘钩连接后,盘钩下降,将其钩到测试物品上;3.测量测试物品的重量;4.重复3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测试物品重量为X克。
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在本次实验中,如果台秤读数不准确,或读数受灯光等外部环境干扰,则会导致系统误差。
而在测量时手不稳或测力计误差等因素也会导致随机误差。
二、实验名称:焦距的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静态物理量的实验方法;2.通过实验,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焦距的测量方法;3.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器材:光学台、凸透镜、物屏、像屏、测微尺、透明平面尺、小环实验原理:凸透镜是一种典型的像方转移器,具有两个重要的物理量,即光焦距和物距。
在凸透镜的上、下、中三条光线交于一点的位置,称为凸透镜产生的实际像。
焦距是凸透镜的一个基本参数,是凸透镜成像的主要特征。
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测定,测量元件为凸透镜,被测物是物屏,成像物是像屏。
实验步骤:1.在光学台上放置物屏、凸透镜和像屏,使凸透镜与物屏间隔一段距离;2.调整凸透镜的位置,使物屏、像屏的位置在光学中心线上;3.以一定角度倾斜物屏,放置小环使其穿过光轴,使凸透镜的像位置与实际位置重合;4.用透明平面尺靠近物屏测量小环位置的物距si;5.用透明平面尺靠近像屏测量小环位置的像距so;6.重复3次并取平均值,计算焦距。
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册(共十一份)
姓名班级实验台号实验课题实验器材取点123456x /m 0.09100.11400.12700.13900.15400.1670y /m 0.05000.08000.10000.12000.15000.1800v 0/(m·s -1)0.900.890.890.890.880.87在轨迹上取六个点(或各斑点)并用1、2、3、4、5、6标出,如图2。
然后测出各点的坐标(x ,y )并填入表中,用每组(x ,y )求出一个初速度值并填入表中。
会宁四中物理实验报告单(示例四)研究平抛运动(2)把接球槽放在最高位置,接通直流2V电源,让电磁铁将钢球吸在轨道上。
打开开关,释放钢球,钢球落在接球槽上,通过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撞击的斑点。
(3)将接球槽逐次下降,反复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球,便可在白纸上得到一系列斑点。
实验步骤及结论实验日期2.根据描出的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4)从水平轨道口外沿作竖直向下(利用重锤线)的直线,作为纵坐标,并从水平轨道上小球的球心沿水平方向作横坐标。
取下白纸,用光滑曲线将各点连接,即得小球作平抛运动的轨迹。
如图2。
3、求平抛小球的初速度。
实验目的 2.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1)将白纸和复写纸叠放在一起,用夹子固定在面板上。
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 和y ,根据公式 x=v 0t 和y= gt 2,就可求得v 0=x v 0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初速度的平均值为:v 0=0.89m/s -1实验原理 1.如图1,仪器由面板、平抛轨道、电磁铁、接球槽、开关、平抛球等组成。
平抛轨道固定在面板上,接球槽可沿板面上下滑动,定位于预设位置。
由于接球槽与面板成V形状,上宽下窄,小球沿抛物线轨迹落至接球槽,同时撞击面板,在白纸上留下色斑,即得平抛迹上一个点。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安阻法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E=I2(R2+r)(2)联立(1)、(2)可得EI1I2(R1R2)I1R1I2R2r,I2I1I2I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1REr(3)I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I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伏阻法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表U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3(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word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目的:1.了解两种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会安装实用打点计时器3.理解纸带测量速度的原理并会测量瞬时速实验原理:设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纸带上相邻两个点所表示的时间间隔就是T。
如果数出纸带上一系列点的总数为N,则打这些点所用的总时间为t=(N-1)T。
如果测出这N个点之间的总距离s,则t时间内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如果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式计算出来的就是纸带的运动速度。
实验器材:电磁(或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
实验步骤: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将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
(2)将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与交流电源相连。
(电磁打点计时器接交流电源4~6V。
)(3)打开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拖动纸带,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随后关闭电源。
2、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楚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点,将数出点数n及这些点划分出来的间隔填入表中,依次计算出纸带的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t,将结果填入表中。
(2)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x,并填入表中。
(3)根据纸带从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t和距离△x,计算出纸带在时间t内运动的平均速度v,并填入表中(4)整理实验器材(5)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记录:点数间隔数时间t/s位移△x/m平均速度v(m/s)66550.10.131.366550.10.171.766550.10.222.2665500.110.111.166550.10.191.9由实验数据可知,手拉动纸带运动时,速度不是恒定的。
实验误差来源:11、测量时点间间隔是带来的测量误差22、拉动纸带时和水平方向有微小的倾角33、纸带和计时器间有摩擦注意事项:①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片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并验证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定律。
2.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实验仪器:1. 竖直杆2. 计时器3. 称量器4. 排气装置5. 罗盘实验原理:自由落体是指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
实验中,我们将测量自由落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根据运动学的相关公式可以推导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将竖直杆固定在实验台上,并确保竖直杆在水平方向上。
2. 在杆的顶端固定一个小铁球,并且使得该小球在杆上可以上下运动,但不能水平运动。
3. 将排气装置连接在竖直杆的下方,并确保排气装置处于关闭状态。
4. 在铁球下方放置一个平台,用于接收铁球下落时的撞击。
5. 在实验开始前,用罗盘测量竖直杆的方向,以保证竖直杆的方向与地球重力方向垂直。
6. 在铁球下落开始前,打开排气装置,排气装置的作用是消除空气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 开始测量时间,同时释放铁球让其自由落体。
8. 当铁球到达平台时,停止计时。
9. 多次重复以上实验步骤,记录下多组数据。
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测量的时间数据计算出每一次实验的自由落体时间。
2. 找出每次实验的平均自由落体时间。
3. 根据运动学公式,计算出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
4. 根据自由落体的平均速度和运动时间的关系,计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
5. 对多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验证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定律。
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多组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的结论。
这与当地球上任何物体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相关。
这一结论与牛顿第二定律和引力定律相一致。
实验结果证明了自由落体实验中的重力直线加速度定律。
实验改进和误差分析:- 由于排气装置可能会导致较大的气流,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些影响。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引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和探究物理学原理。
本篇文章将以实验为核心,结合学习经验,以及试验数据和结论的分析,讨论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实验。
实验一:牛顿第一定律的验证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在中学物理学习的起点。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一个光滑桌面上的小球来验证该定律。
首先,我们推动小球,它沿直线匀速前进。
然后我们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将一个纸片放在推动路线上,当小球碰到纸片时,它会继续以恒定的速度运动,对应于牛顿第一定律中的惯性概念。
实验二:我们为小球添加一个阻力系统,如摩擦力或电磁力。
当小球通过该系统时,它会减速并停止,这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突破点。
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纸片实验还是添加阻力实验,小球均遵循牛顿第一定律。
这个实验向我们展示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以及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如何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证明,更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考能力的重要实践。
实验二:抛射运动的研究抛射运动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同时具有水平和垂直运动的过程。
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运动的规律。
首先,我们使用一种称为弹簧发射装置的工具,将小球以不同的角度和速度抛射出去。
通过测量小球的飞行距离、落地点和飞行时间,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结论一:在抛射角度相同的情况下,飞行距离与初始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结论二:在抛射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飞行距离随抛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结论三:飞行时间与小球的最高点高度无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抛射运动的基本规律,并且可以通过数值分析和图形表示来解释这些规律。
这个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重力的作用,还培养了他们分析数据和推断结论的能力。
实验三: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是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
这个实验通过实验装置和透明材料来研究光的折射规律。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测量和分析物理实验现象,以验证相关物理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器材1. 电源供应器2. 电流表3. 电阻丝4. 电压表5. 导线6. 变阻箱7. 滑动变阻器8. 直流电动机9. 磁铁10. 电磁铁三、实验内容1. 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测量,验证欧姆定律。
2. 利用变阻箱和滑动变阻器进行电阻的测量,并验证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
3. 研究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测量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4. 研究电磁铁的特性,测量电磁铁的磁感应强度。
5. 探究电磁铁和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验证欧姆定律(1)连接电路,先调节电压为3伏,然后测量电阻丝两端的电流与电压值,并记录数据。
(2)重复以上操作,分别调节电压为4伏、5伏,测量电流与电压,并记录数据。
(3)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欧姆定律。
2. 实验二:测量电阻值(1)通过变阻箱选取一定范围的电阻值,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电流和电压值。
(2)再通过滑动变阻器进行电阻的测量,并记录相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3)根据测得的数据,分析电阻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
3. 实验三:测量直流电动机的输出功率(1)连接电路,将电动机与电源供应器相连。
(2)调节电源供应器的电压,测量电流和电压值,并计算输出功率。
4. 实验四:研究电磁铁的特性(1)连接电路,将电磁铁与电源供应器相连。
(2)调节电源供应器的电压,测量电磁铁的电流和磁感应强度,并记录数据。
5. 实验五:研究电磁铁和磁铁的相互作用(1)将电磁铁和磁铁相互靠近,观察并记录相互作用现象。
(2)改变电磁铁和磁铁之间的距离,再次观察并记录新的相互作用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的数据分析表明,实验结果符合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
2. 实验二的数据表明,不同电阻的电流和电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并验证了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规律。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doc
高中物理实验教案doc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加深学生对于物体弹性的理解。
实验器材:弹簧、钢尺、托盘、称量器、挡板
实验原理:当一弹簧受到外力拉伸或压缩时,弹簧会产生变形,此时产生的弹力与引起变
形的力成正比。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F=kx,其中F为弹簧的弹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
x为弹簧的变形量。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弹簧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弹簧的一端安装一个挡板,以防在拉伸弹簧时弹簧脱离
挡板。
2. 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一个托盘,在托盘上放上适量的砝码,使弹簧产生一定的拉伸变形。
3. 用钢尺测量弹簧的长度,并记录下拉伸弹簧产生的变形量x。
4. 将托盘上的砝码逐一移除,记录每次移除后弹簧的长度和对应的砝码质量。
5. 根据记录的数据,利用公式F=kx计算弹簧的弹性系数k。
6.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以免弹簧脱离挡板或造成伤害。
2. 测量时要保持弹簧处于水平状态,确保数据准确性。
3.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清理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弹簧的弹性系数k可以反映弹簧的弹性特性,通过
比较不同弹簧的弹性系数可以了解不同材质和形状的弹簧的弹性特性的差异。
拓展实验: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弹簧进行实验,比较它们的弹性系数的差异,
探讨弹簧的形状和材质对其弹性系数的影响。
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器材列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实验结论
等内容,报告要求结构清晰、内容完整、语言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 y V0 V0
A
B
C
D
实验分析
1.实验注意点:
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b.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c.小球每次从槽上滑下。
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2.实验误差:
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
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
实验
第~范文网整理该文章……
练习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
h (m)
x (m)
.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答:
.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枪子弹速度的方法。
器材:
步骤:
手枪子弹速度V0= 。
教师
评语
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