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

物理实验报告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1篇)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实验报告篇1实验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实验项目名称:盖革—米勒计数管的研究姓名:学号:一、实验目的1、了解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2、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坪曲线,并正确选择其工作电压。

3、测量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死时间、恢复时间和分辨时间。

二、使用仪器、材料G-M计数管(F5365计数管探头),前置放大器,自动定标器(FH46313Z智能定标),放射源2个。

三、实验原理盖革——弥勒计数管简称G-M计数管,是核辐射探测器的一种类型,它只能测定核辐射粒子的数目,而不能探测粒子的能量。

它具有价格低廉、设备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放射测量的工作中。

G-M计数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最常见的有钟罩形β计数管和圆柱形计数管两种,这两种计数管都是由圆柱状的阴极和装在轴线上的阳极丝密封在玻璃管内而构成的,玻璃管内充一定量的某种气体,例如,惰性气体氩、氖等,充气的气压比大气压低。

由于β射线容易被物质所吸收,所以β计数管在制造上安装了一层薄的云母做成的窗,以减少β射线通过时引起的吸收,而射线的贯穿能力强,可以不设此窗圆柱形G-M计数管计数管系统示意图在放射性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计数管电极上的电压,由定标器记录下的相应计数率(单位时间内的计数次数)可得如图所示的曲线,由于此曲线有一段比较平坦区域,因此把此曲线称为坪特性曲线,把这个平坦的部分(V1-V2)称为坪区;V0称为起始电压,V1称为阈电压,△V=V2-V1称为长度,在坪区内电压每升高1伏,计数率增加的百分数称为坪坡度。

G-M计数管的坪曲线由于正离子鞘的存在,因而减弱了阳极附近的电场,此时若再有粒子射入计数管,就不会引起计数管放电,定标器就没有计数,随着正离子鞘向阴极移动,阴极附近的电场就逐渐得到恢复,当正离子鞘到达计数管半径r0处时,阳极附近电场刚刚恢复到可以使进入计数管的粒子引起计数管放电,这段时间称为计数管的死时间,以td来表示;正离子鞘从r0到阴极的一段时间,我们称为恢复时间,以tr表示。

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

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

姓名实验课题实验器材次数123456次数123456M ′/g 8.110.312.214.116.218.3(M +m )/Kg 0.21000.22000.23000.24000.25000.2600a0.380.490.570.690.730.861/(M +m )4.8 4.6 4.4 4.2 4.0 3.9a0.750.720.670.660.620.60表一(小车质量一定 M =208.3g)表二(桶和砂的总质量一定 M ′=16.0g)由图3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就说明了研究对象所受作用力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日期实验步骤及结论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的质量(要用天平称量),按步骤4再做5次实验。

将每次桶和砂的总质量填入表一中。

6.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并填入表一中。

结论:由图2知,图线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这就说明了研究对象质量不变时其加速度与它所受作用力成正比。

2.按图1所示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挂小桶用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的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上垫木,反复移动垫木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从纸带上打的点是否均匀来判断)。

4.在小车上加放砝码,小桶里放入适量的砂,用天平测出桶和砂的总质量M ′并记录下来。

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桶,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批阅日期7.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即桶和砂的总重力M ′g ,根据表一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作图线,如图2。

8.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放砝码m ,重复上面的实验,并做好记录,求出相应的加速度,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内砝码总质量的倒数1/(M +m ),根据表二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图线,如图3。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力学运动的周期实验
实验目的:1. 验证太阳系内天体运动的周期性;2. 比较摆的惯
性和重力的影响;3. 观察运动定律;4. 研究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根据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动能会在物体间交换而不
会消失,所以当把物体释放时,受其初速度以及重力影响,物体会一
直运动下去,直到其能量消耗殆尽,变为怠速或者受另外一个力使其
落入最低能状态。

实验过程:1. 准备仪器:悬挂式木杆、摇摆、支架等;2. 预先
校准好摆的角度和绳子的长度;3. 将摆放放到弦支架上,并将木挂杆
的一端放在中心,另一端放在摆的节点;4. 用尺量测出摆的节点到弦
支架的距离,并记录;5. 以手或小型电机启动摆,短时间内观察摆的
运动,记录物体的运动数据;6. 根据数据重复实验,并观察此运动是
否为周期运动。

实验结果:通过此实验,观察到了摆的周期性运动,当物体受到
惯性和重力双重影响下,运动呈现一定的律动,从而证明了天体运行
的周期性和能量守恒定律。

实验总结:从此次实验中可以看出,物体受到惯性和重力影响时,运动会形成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种规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特性。


实验中也观察到,物体的运行是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的,因此也证明了
能量守恒定律的存在。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3篇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3篇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第一篇: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中的一项重要实验。

该实验基于洛伦兹力的作用机理。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电子束在不同强度的磁场中的偏转情况,验证了洛伦兹力的存在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当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它所受到的洛伦兹力为F=q(v×B),其中F为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q为电子的电荷量,v为电子的速度,B为磁感应强度。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在磁场中,电子的运动轨迹会被打偏。

如果电子束的速度、电荷量和磁场的磁感应强度都已知,那么通过测量电子束的偏转角度就可以计算出电子的质量。

实验步骤1.将阴极和阳极接通电源,使阴极发射电子束。

2.在电子束发射器的出口处放置一个铁环,其作用是增强磁场强度。

3.在电子束传输管中放置一个磁铁,这个磁铁的作用是在管内产生一个横向的匀强磁场。

4.测量电子束在磁场中的偏转角度。

5.根据偏转角度和其他参数计算电子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需小心操作,防止高压和射线辐射的危害。

2.铁环和磁铁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相互干扰。

3.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减小外部干扰。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到电子荷质比的近似值为:e/m = 1.76×10^11C/kg。

结论本实验验证了洛伦兹力的存在和电子荷质比的测量方法。

实验结果表明电子的质量非常小,电子所受到的洛伦兹力很大,这也是电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原因之一。

此外,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源如温度变化和实验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尽量控制这些误差因素。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

实验器材: 铁架台、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纸带、重锤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满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值。

由h=1/2 gt2,经过0.02s 纸带下落的位移约为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的纸带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8.选取两条比较好的纸带将所得纸带中各点的速度计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织带粘贴处:50g钩码100g钩码123456实验结论: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与时间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探究弹簧的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金属横杆(带铁夹),弹簧(带指针),钩码,米尺。

实验原理: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直尺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根据实验所测量实验数据,探索弹簧弹力和弹簧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由下垂。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名称:
篇二: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新干中学学生物理分组实验报告
注:一级指标:实验态度的评价20﹪,实验效果60﹪,完成实验报告情况10﹪,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10﹪.二级指标:1熟悉实原理,相互协作,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实验完毕后自觉整理仪器。

2操作规范,数据采集即时,结论正确。

3实验报告能真实反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书写规范。

4实验设计的创新与性合理.(优、良、差)
篇三: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样本)
弥勒四中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班级:姓名: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签字:
20 年月日。

高中实验报告物理

高中实验报告物理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验证重力加速度的存在。

2. 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3. 探究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1. 重力加速度: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量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从而计算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自由落体装置:包括铁球、细线、滑轮、铁架台等。

2. 秒表:用于测量物体下落时间。

3.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下落的高度。

4. 计算器:用于计算重力加速度。

四、实验步骤1. 将铁球用细线固定在滑轮上,将滑轮固定在铁架台上。

2. 将铁球从一定高度释放,开始计时,当铁球接触地面时停止计时。

3. 重复实验多次,记录每次实验的铁球下落时间。

4. 测量铁球下落的高度。

5. 计算重力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1. 铁球下落时间(t):t1 = 1.2s,t2 = 1.3s,t3 = 1.4s,t4 = 1.5s,t5 = 1.6s2. 铁球下落高度(h):h = 0.5m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公式 g = 2h/t^2,计算重力加速度:g = 2 0.5 / (1.2^2 + 1.3^2 + 1.4^2 + 1.5^2 + 1.6^2) ≈ 2.3m/s^22. 分析:(1)实验结果与理论值2.95m/s^2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空气阻力、测量误差等因素的影响。

(2)通过实验验证了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并测量了其大小。

(3)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即质量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七、实验结论1. 重力加速度的存在得到了验证,其大小约为2.3m/s^2。

2.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3. 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差,需要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精度。

八、实验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重力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高中生物理研究报告全集10篇

高中生物理研究报告全集10篇

高中生物理研究报告全集10篇1. 光的折射现象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利用斯涅尔定律和折射率的概念,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了解释。

同时,研究了折射率与介质性质的关系,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2. 电磁感应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磁感应现象。

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了电磁感应电流的产生和大小。

同时,探讨了电磁感应的逆过程,即电流产生磁场。

3. 力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本研究通过对力学系统的观察和分析,验证了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说明了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动能、势能的变化关系。

同时,探讨了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4. 重力加速度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重力加速度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推导了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

同时,探讨了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质量和距离的关系。

5. 热力学第一定律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热力学第一定律。

说明了系统内能的变化与外界对系统做的功和系统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同时,研究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6. 电流的热效应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

利用焦耳定律,解释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同时,探讨了电流的热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7. 电容器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电容器的基本性质和功能。

利用电容器的定义和公式,解释了电容器的电容和电压、电荷的关系。

同时,探讨了电容器在电子电路中的应用。

8. 交流电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交流电的基本性质和测量方法。

利用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频率和相位等概念,解释了交流电的变化规律。

同时,探讨了交流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9. 分子运动论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探讨了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原理。

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以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实验桌上,连接电源。

2、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复写纸压在纸带上。

3、先通电等待1~2s,释放物体。

4、先切断电源,后取下纸带。

5、再取2~3条纸带,重复2~4步2~3次.。

6、选取纸带,找一个适当小点作为起始点。

7、选测每隔5个时间间隔的时间T,在选好的起始点上标下标0第6点标1,第11点标2以此类推,记相邻两个测量点的位移分别为、、…用刻度尺测量距离,记录数据,保留纸带。

8、整理实验器材。

9、计算出个测量点的瞬时速度,做出v-t图像,完成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实验原理:将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系重物穿过计时器。

启动计时器后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通过纸带可研究重物的运动情况。

实验器材:纸带、打点计时器、铁架台、重物实验步骤:(1)按上图实验装置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并接好电路。

(2)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竖直向上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接通电源,然后松开纸带,让重锤带着纸带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4)更换纸带,重复作3~4次实验。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表1 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取一计数点,时间间隔=∆t 0.1s位置 相等时间内的位移x (cm )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cm )x ∆1 1x =54.82x -1x =9.72 2x =64.53x -2x =9.63 3x =74.14x -3x =9.64 4x =83.75x -4x =9.755x =93.4由实验发现,连续相当时间间隔内位移差相等且有:x ∆==9.65cma==9.65m/注意事项:1、当我们打开打点计时器时,要保持纸带和重锤静止,保证纸带上的第一个点清晰。

2、要先通电后才放开手让重锤自由下落。

实验结论:自由落体运动实际上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0121416180.250.300.350.400.45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m=0.025kg 小桶质量m 0/表一: m= 0.025 Kg F= m /g= (m 0/+ m X /)g次数 a F 110.10.252 12.1 0.3 3 14.2 0.35 4 15.9 0.4 518.00.45表二:F= 0.4 N24681012141618051015202530354045a1/m次数m(kg)a(m/s 2) 1/m(1/kg)1 0.025 15.9 402 0.075 5.3 13.3 3 0.125 3.2 84 0.175 2.3 5.7 50.2251.84.4注意事项:(1)要使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 /<<m )(2)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3)调节木板上的滑轮使拉小车的细线要与长木板平行(4)起始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 (5)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实验结论:研究平抛运动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研究平抛运动实验目的:(1)描绘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2)求出平抛运动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成是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⑵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等于平抛物体的初速度;⑵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有孔的卡片确定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运动时的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运动轨迹,测出曲线上任一点的坐标x和y,利用和可求出平抛运动初速度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实验步骤:1.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2.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3.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铅垂线在纸上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即y轴4.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5.描绘运动轨迹: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00.020.040.060.080.100.120.14hXBH/m x/m /m/s 0.138 0.025 0.49 0.126 0.035 0.48 0.111 0.045 0.50 0.081 0.059 0.51 0.039 0.0730.49=0.494m/s注意事项: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实验结论:平抛运动的运动路径是一条曲线。

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目的:1 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实验原理:利用向心力公式测量向心力的大小,利用圆锥摆的合力计算公式F合=mgtanθ求出F合,比较两者的大小。

由匀速圆周运动合力提供向心力可知,向心力大小应该等于物体的合力,在试验允许误差范围内,发现所测量的这两个力总是近似相等,从而验证了向心力公式的正确性。

实验器材:铁架台、实心小铁球、细绳、画有同心圆的白纸、刻度尺、托盘天平实验步骤:1.先用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做好记录。

2.将细绳连接的小球一端固定铁架台上。

3.将画有同心圆的白纸平铺在桌面上,调节铁架台的支架,使小球竖直悬挂静止时刚好位于同心圆的圆心。

4. 带动小球,让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当运动相对稳定时用秒表测量钢球运动若干圈所用时间(一般测量5圈左右)。

同时从铁架台的上方竖直向下观察小球的圆周运动与哪个同心圆重合,标记下这个圆。

5.用直尺测量标记圆的半径r ,利用测量的时间求出圆周运动的周期nt T =,带入公式:2224Tr m r v m F π==向 6.根据由重力与绳子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的原理,由受力分析计算拉力与重力的合力。

如图:F 合=mgtan θ ,质量已经测量,重力加速度取g=9.8m/s 2。

Tan θ可以测量小球距离悬挂的的长度和圆周运动的半径,利用22R L h -=,Tan θ=LR L Lh 22-=。

代入公式LR L mg F 22-=合 7.重复上述实验过程,比较合F 与向F 的大小。

8.得出试验结论: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的关系实验目的:1 探究弹簧弹性势能与形变关系实验原理:让弹性势能转换为物体的动能,然后通过测量物体的动能来比较原来弹性是能带饿大小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气源等。

实验步骤:1、把两弹簧一端与滑块连接另一端固定在导轨的两端。

在滑块上装上一个挡光框,待滑块静止后,将光电门放在平衡处,使挡光门正好挡住光线。

2、毫秒计的功能开关置档,时间选择开关用最小的一档,使滑块偏离平衡位置10.0cm,由静止开始释放,滑块经过光电门时,毫秒计记下挡光时间t,如果挡光框两前沿之间的距离为d,则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v=d/t。

若滑块质量为m,则滑块的动能=。

3、改变滑块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x,重复操作2,得到若干组(x,)值。

4、作图。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M=0.1kgd/m 0.05 0.05 0.05t/s 0.1 0.08 0.069x/m 0.1 0.12 0.150.01 0.0144 0.02251.25 1.82.790.0240.0220.0200.0180.0160.0140.0120.0101.2 1.4 1.6 1.82.0 2.2 2.4 2.6 2.83.0与成正比关系。

注意事项:1、在改变滑块位置时要注意保持在弹簧弹性限度之内。

2、2、时间开关选至最小一档。

实验结论: 作图,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它的行变量的平方成正比。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得出质量一定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的动能关系。

实验原理: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当我们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第-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一次实验时橡皮筋所做的功记为W各次做的功就是2W、3W……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W为单位,作出W-v曲线即功一速度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实验器材: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小车、纸带、复写纸、电源、导线、刻度尺、木板、钉子,实验步骤:1.按图组装好实验器材,由于小车在运动中会受到阻力,把木板略微倾斜,作为补偿.2.先用一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把橡皮筋拉伸一定长度,理清纸带,接通电源,放开小车.3.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相同.4.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第1次实验获得的速度记为v1,,第2次、第3次……记为v2、v3……5.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大致判断两个量可能的关系,然后以W为纵坐标,以v2(或v,v3,v)为横坐标作图.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橡皮筋条数 匀速车速 W/v W/ W/1 0.460 2.174 4.725 10.273 1.4742 0.665 3.008 4.523 6.800 2.452 3 0.835 3.594 4.304 5.153 4.283 4 0.938 4.261 4.536 4.831 4.1275 1.057 4.726 4.466 4.221 4.861 61.140 5.2594.609 4.0385.617注意事项:1、木板的倾斜程度应满足重力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分力等于小车受到的阻力.2、增加橡皮筋时要保证每根橡皮筋的有用长度相同实验结论:W 与v 成正比1234561 2 3 4 5 6 789 10 11 Y Axis TitleWVW/v W/W/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实验目的: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一个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原理:利用导电纸中的恒定电流场模拟真空中的静电场,当在场中与导电纸接触的两探针尖端的电势差为零时,与探针相连的电流计中电流强度为零.从而可以通过探针找出电流场中的等势点,并依据等势点描出等势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