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

机械制图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理解图纸的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规定。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图基本知识绘制简单零件图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

重点: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能正确绘制简单零件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

学具:绘图板、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机械图纸,引发学生对机械制图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等基本知识,结合挂图和模型进行示范。

3. 示例:以一个简单零件为例,现场演示如何运用基本知识进行绘制。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随堂练习,互相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基本知识。

2. 绘制简单零件图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轴的零件图。

2. 答案: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正确,图形清晰,符合机械制图规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绘制更复杂的零件图,提高自己的机械制图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制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了解行业动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2. 教学过程中的示例和练习环节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难点与重点(1)难点: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

详细说明:在机械制图过程中,图纸幅面、比例、字体、线型及尺寸标注的规范应用至关重要。

机械制图教案(全)

机械制图教案(全)
看技术要求
了解表面粗糙度、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及 热处理等技术要求。
08
装配图绘制与阅读
Chapter
装配图内容和要求
装配图内容
包括一组视图、必要的尺寸、技术要求、零 (部)件序号、标题栏和明细栏。
装配图要求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地表达产品的装配 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各零(部)件间的相 互位置和装配关系。
介绍调心球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的构造、工作原 理和应用场景,提供调心球轴承和调心滚子轴承 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07
零件图绘制与阅读
Chapter
零件图内容和要求
零件图内容
包括一组视图、完整的尺寸、标题栏 和技术要求四项内容。
零件图要求
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零件结构类型及表达方法选择
轴套类零件
移出断面图
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称为移出断面图。移出断面图的轮 廓线用粗实线画出,并应尽量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必 要时也可配置在其他适当的位置。
重合断面图
画在视图之内的断面图,称为重合断面图。重合断面图的轮 廓线用细实线画出,当视图中轮廓线与重合断面图的图形重 叠时,视图中的轮廓线仍应连续画出,不可间断。
画图步骤
先画主要部分,后画 次要部分;先画可见 部分,后画不可见部 分
04
检查、描深
检查底稿是否正确、 完整,然后进行描深
组合体尺寸标注方法步骤
定形尺寸
标注出各基本形体的定形尺寸
定位尺寸
标注出各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对 位置尺寸
总体尺寸
标注出组合体的总长、总宽和 总高尺寸
检查
检查尺寸标注是否正确、完整 、清晰
按加工顺序标注尺寸
符合加工顺序原则,可使加工和测量方便。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几何作图,以及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

重点在于平面图形的绘制和尺寸标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如图纸幅面、比例、线条等。

2. 学会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完成几何作图。

3. 掌握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提高读图和绘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

重点:平面图形的绘制,尺寸标注的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制图板、绘图仪器、模型等。

2. 学具:图纸、铅笔、橡皮、直尺、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机械图纸,引发学生对制图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制图的基本知识,如图纸幅面、比例、线条等。

b. 介绍平面图形的绘制方法,以正方形、圆形为例进行讲解。

c. 演示几何作图,如等分线段、画圆等。

d. 讲解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强调规范性和准确性。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分组进行平面图形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b. 学生完成几何作图,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c. 学生进行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练习,教师解答疑问。

4. 例题讲解:a. 以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为例,讲解制图过程。

b. 分析例题中的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平面图形的绘制和尺寸标注。

b. 教师挑选部分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1. 制图基本知识:a. 图纸幅面、比例、线条b. 平面图形绘制方法c. 几何作图d. 尺寸标注和符号识别2. 例题解析3.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图,并标注尺寸。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绘制和尺寸标注的掌握程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几何作图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

课时授课计划斜度的简单计算,强调其格式锥度的计算稍复杂,请学生要细心计算思考(2)由上图可知:斜度=tanα=BC:AC=1:n(3)斜度的作图方法与步骤:(老师即堂演练)2.锥度(GB/T15754-1995)(1)概念: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之比,锥度也写成1:n的形式,(见上图可知:)(2)定义式:锥度=D/L=(D-L)/l=2 tanα=1:n(3)作图方法与步骤:A 、求作如右图所示的1:5的锥度;B 、从O点开始任取五单位长度,得点N;C 、在左端面上取OM=0.5单位长度,得点M;D 、连接MN,即得锥度为1:5的圆锥(老师演练,学生即堂练习);E 、过A点作AC∥MN,即完成作图。

(提问:如何作平行线?为什么作了平行线就可完成作图?)【课堂练习】斜度、锥度练习题【课堂小结】1、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课堂拓展】椭圆的作图方法边讲解边提问(学生回忆初中的数学知识)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演练使用方法,并要求学生即堂练习)巩固练习(学生动手作图,要求独立学生完成)课时授课计划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提问)机械图样中的线有很多种(老师结合表1-3逐一详细讲解)其中重点介绍粗实线、虚线、细点画线、细实线。

三、字体(GB/T 14691-1993)1.基本要求标准规定了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

书写字体的基本要求是:(1)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 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10,14,20mm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3)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字宽一般为h/根号2。

(4)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5)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

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基准线成75°。

四、图线(GB/T 4457.4-2002)1.线型及图形尺寸图样中的图形是由多种图线组成的。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

完整版机械制图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视图的投影原理、机械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以及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重点讲解三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绘制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视图判断零件的实际形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视图的投影原理,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2. 能够根据给定的视图,判断零件的实际形状和尺寸。

3. 学会正确标注零件尺寸,提高制图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视图的绘制方法,尺寸标注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视图的投影原理,零件形状的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机械制图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

学具:绘图板、绘图仪器、制图用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机械零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何通过视图表达机械零件的形状。

2. 理论讲解:a. 讲解视图的投影原理,让学生了解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b. 通过实例演示,讲解三视图的绘制方法。

c. 分析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提高制图准确性。

3. 实践操作:a. 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给定的视图,分析零件的实际形状。

b. 每组派代表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a. 出示一道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b.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a. 布置一道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b. 教师批改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视图的投影原理2. 三视图的绘制方法3.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4. 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给定视图的机械零件,并标注尺寸。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视图(如斜视图、局部视图等)的绘制方法,提高制图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机械零件,进行观察和练习。

机械制图教学案[全]

机械制图教学案[全]

机械制图教学案 [全]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制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规则;3.能够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机械制图基础知识:–机械制图的定义和作用;–机械制图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规则;–机械制图的常用尺寸标注方法。

2.机械制图的绘制方法:–机械零件的基本绘制方法;–机械零件的投影方法;–机械零件的细节绘制方法;–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方法。

3.机械制图实践:–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设计。

三、教学过程1. 机械制图基础知识(2课时)•讲解机械制图的定义和作用;•介绍机械制图所用的工具和材料;•演示机械制图的基本符号和规则的使用方法;•示范机械制图的常用尺寸标注方法。

2. 机械制图的绘制方法(4课时)•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绘制方法,包括线段、圆弧的绘制;•示范机械零件的投影方法,包括正投影和等角投影;•演示机械零件的细节绘制方法,包括螺纹、螺孔等细节的绘制;•示范机械装配图的绘制方法,包括基本组件的布局和拆装示意图。

3. 机械制图实践(6课时)•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零件的绘制;•学生根据给定的图纸,完成机械装配图的绘制;•组织学生进行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进行交流和评价。

四、教学评估方法1.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给予积极学习的学生鼓励和奖励;2.作业评估:布置相应的机械制图练习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3.实践评估:针对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设计任务,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资源1.PowerPoint演示文稿:机械制图基础知识和绘制方法的演示;2.机械制图教材:包括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和绘制方法的详细讲解;3.机械零件和装配图的样例纸质图纸;4.计算机绘图软件:用于学生进行机械制图的实践练习。

机械制图课程教案模板6篇

机械制图课程教案模板6篇

机械制图课程教案模板篇1机械制图教案项目八装配图的表达(一)教学目标:1.熟悉装配图的内容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2.掌握装配图视图的选择和装配结构的合理性要求;3.能正确识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教学重点:1.装配图的视图选择;2.装配结构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装配图的识读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课题导入认识装配图任务引入机械行业中的机器和部件都是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起来的,这样一个表达产品及其组成部分连接装配关系的图样我们称为装配图。

设计人员在设计机器或部件时,也是先根据设计思想绘制出装配示意图,然后再根据装配示意图绘制出装配图,最后根据装配图绘制出零件图。

可见,装配图在机械生产行业中所处的重要地位,要绘制装配图或识读装配图,首先我们必须对装配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讲授要点一、装配图的内容(教师可结合图7-1进行讲解说明)1.一组视图表达机器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连接方式和主要零件的结构形状。

2.必要的尺寸表示机器或部件的性能、规格及装配、检验和安装时所必须的尺寸。

包括(1)规格(性能)尺寸表示机器或部件的规格(性能)尺寸,是设计、了解和选用该机器或部件的依据(2)装配尺寸表示零件间装配关系的尺寸,一般包括:配合尺寸:表示两零件间具有配合性质的尺寸相对位置尺寸相对位置尺寸表示装配或拆画零件图时,需要保证的零件间或部件间比较重要的相对位置的尺寸(3)安装尺寸表示将部件安装到机器上或将整机安装到基座上时所需要的尺寸。

(4) 外形尺寸表示机器或部件整体轮廓大小的尺寸,即总长、总宽和总高。

它为包装、运输和安装时所占的空间大小提供了依据。

(5) 其他重要尺寸如零件运动的极限位置尺寸,主要零件的重要尺寸注意:以上五类尺寸并不是孤立的,有的尺寸具有几种含义。

因此在标注装配图的尺寸时,不是一律都要将上述五类尺寸注全,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3.技术要求用文字或符号说明机器或部件的装配、安装、检验、运转和使用的技术要求。

机械制图教案精选

机械制图教案精选

机械制图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机械制图》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为机械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

重点探讨轴类零件、齿轮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技巧,以及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示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视图表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视图表达技巧,正确绘制机械零件图样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识图、读图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类零件、齿轮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视图表达的基本原理、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示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机械零件实物模型、挂图、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绘图板、绘图仪器、机械零件图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机械零件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将这些零件用视图表达出来。

2. 基本概念与原理讲解(15分钟)讲解视图表达的基本原理,如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以及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示方法。

3. 例题讲解(20分钟)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轴类零件、齿轮类零件、箱体类零件的视图表达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绘制机械零件图样,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学习。

六、板书设计1. 视图表达基本原理2. 轴类零件视图表达方法3. 齿轮类零件视图表达方法4. 箱体类零件视图表达方法5. 标准件和常用件表示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一个轴类零件、一个齿轮类零件和一个箱体类零件的视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机械制图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互动环节5.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教学内容应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机械零件进行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制图》教学设计方案一课程描述1、课程名称:《机械制图》2、总学时:60学时3、授课对象:机电工程系电气专业电子信息专业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6、课程要求:必修7、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机械制图》张景耀编《机械制图》人民邮电出版社王冰编《工程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刘力编《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机械制图是机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也是机械行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必需掌握的一项职业技能。

本课程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投影理论的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分析问题能力、空间想象构形能力以及对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识读和绘制常见机械类专业图样的基本技能;通过计算机绘图能力的培训,掌握应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制工程图样的技能。

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训职业实用技能。

教学对象是高职高专普高机电专业等机械类专业的学生。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1.三种基本能力:绘图、读图和查阅国家标准的基本能力。

2.三种分析能力:空间分析及投影分析的能力、二维图形与三维图形间的相互转换能力。

3.两种技能:具有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技能。

4.工程文化素质: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达到使学生既具有工程基础又有较高的工程文化素质,既有丰实的工程设计绘图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又有较熟练的绘图和读图能力,还有较敏捷的灵活思维和创新意识,能视野开阔、善于自学,创新思变,跟上时代的步伐,能自觉按照国家标准用各种手段较快地、准确地绘制、阅读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图样。

三《机械制图》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思路l、理论知识要求(1)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了解轴测投影的基本知识,掌握绘制简单组合体正等测图的基本方法。

(2)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有关基本规定,会查阅有关国家标准和手册,养成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的各项规定的良好习惯。

2、技能要求(1)能够较正确而熟练地使用常用绘图工具和仪器进行手工绘制仪器图和草图。

(2)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图面整洁美观、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

(3)能够识读和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4)使学生学会用一种典型绘图软件绘制机械图样,掌握计算机绘图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绘图能力。

3、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本课程教学按以下3个层次进行要求:1、了解:要求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般的了解。

2、掌握:要求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在掌握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3、熟练掌握:对于今后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重要内容,要求熟练掌握。

这些内容,不仅要深入理解,还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及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专科的必修技术基础课。

学生必须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并具备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一定基本能力,并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中继续提高。

为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各种实训课乃至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四教材选择与分析目前,国内有关机械制图的教材很多,其中统编教材以刘力主编、王冰等主编和张景耀主编的《机械制图》为代表。

下面对这些教材进行分析:1. 刘力《机械制图(第3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2004年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部制订的《高职高专教育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适用)》修订而成的。

教材体系采用传统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合的形式,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AutoCAD基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轴测投影图及三维实体造型,机件的基本表示法,常用机件及结构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图,装配图。

全书采用了我国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与《机械制图》及与制图有关的其他国家标准。

《机械制图(第3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及成人院校机械类各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2. 王冰《工程制图》从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制图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依据机械制图的知识点构成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制图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基本立体的投影、组合体、机件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轴测图、AutoCAD简介、金属结构图共十一章内容。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机械制图及测绘实训(第2版)》多数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采用了直观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并且向使用本教材每年达到200册以上的教师,免费提供和《机械制图及测绘实训(第2版)》配套的“机械制图及测绘实训多媒体资源库和教学系统”、“机械制图试题库”和“机械制图学习自测系统”。

《机械制图及测绘实训(第2版)》可作为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机类、近机类专业的机械制图教材,也可作为其他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同时出版由王冰主编的与《机械制图及测绘实训(第2版)》配套的《工程制图习题集》,在随书配套的光盘中,提供了习题集的全部电子稿,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利用AutoCAD绘制作业,并用内置的答案图块校核答案。

3. 张景耀主编的的《机械制图》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专业适用)编写而成的。

全书内容包括:绪论,图样的基本知识,正投影基础,回转体的三视图及表面交线,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装配图8章及附录。

在每一章前增加章前导读内容和基本要求,在每一章最后增加本章小结内容。

本书配有《机械制图习题册》。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工程专科学校、成人高等院校机械类或近机类专业机械制图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五课程基本内容教学设计任务一、绪论教学内容:1.本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其作用2.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3.学习方法简介教学要求:1.了解图样在工程中的作用2.了解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二、制图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1.制图的基本规定2.尺寸注法3.常用的几何图形的作图基本原理及方法4.平面图形的画法5.手工绘图的技能训练6.用AutoCAD绘制平面几何图形教学要求:1. 掌握国家标准《技术制图》中图幅、比例、字体、图线、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定2. 了解制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 掌握线段等分、圆周等分、斜度、锥度、圆弧连接的画法;了解椭圆的画法4. 掌握带有尺寸标注的圆弧连接平面图形的手工绘图5. 掌握AutoCAD的基本操作和平面图形的绘制三、投影法基础知识教学内容: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2. 物体的三面投影图3. 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4. 基本立体的投影5. 轴测投影6. 用AutoCAD绘制基本体及其投影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正投影法的投影原理、投影特性及在第一角投影的三面投影图的投影规律、作图方法及其规定;了解工程上常用的投影图。

2、掌握各种基本体的形成、投影及其表面取点的方法,为组合体打下基础;3、了解轴测投影的形成、画法及应用,熟悉轴测投影的特点,掌握徒手绘制正等测轴测草图的基本技法;4、较熟练地运用CAD绘制基本立体的实体模型和观察手段,并自动生成标准或辅助的二维投影轮廓图,为正确而迅速绘制复杂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和投影图打下基础。

四、组合体教学内容:1.组合体的形成及分析方法2.截切体的投影3.相贯体的投影4.用AutoCAD实现截切体和相贯体的生成及其投影5.组合体的投影6.组合体的正等测轴测图7.用AutoCAD绘制组合体实体模型及其投影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组合体的组合形式,掌握各种表面邻接关系的画法;2、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体被截切的基本形式、截交线的基本形状及求截交线投影的方法;3、掌握正交圆柱相交的基本形式和相贯线的变化趋势,熟练运用简化或近似画法绘制相贯线的投影,较快地绘制相交立体的投影;4、学会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进行组合体的画图、读图和尺寸标注。

做到投影正确、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

进一步提高空间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和构型能力。

5、学会徒手绘制组合体的正等轴测图和尺寸注法的技法6、理解截切体和相交体是布尔运算的交、并、差集合运算的具体应用,学会并掌握用AutoCAD 绘制组合体实体模型和二维投影轮廓图和标注尺寸。

五、图样的基本表示法教学内容:1.视图2.剖视图3.断面图4.局部放大图5.常用简化画法6.图样基本表示法的综合应用7.第三角投影简介8.用AutoCAD绘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教学要求:1、掌握基本视图、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的画法、规定标注和各种表示法的应用范围。

2、学会运用常用的简化画法及标注。

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读多面正投影的能力,为读绘零件图装配图奠定较好的基础;3、了解第三角投影的画法4、掌握用用AutoCAD绘制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的方法、步骤六、零件图教学内容:1.概述2.零件上的螺纹结构(标准功能工艺结构)及尺寸注法3.零件上常见的标准工艺结构画法和尺寸标注4.常用标准件和弹簧、齿轮特殊表示法及标记5.一般零件的零件图视图选择及其尺寸注法6.零件图的技术要求7.用建块方法绘制标准件和表面粗糙度代号8.读零件图9.零件的测绘10.用AutoCAD绘制零件及零件图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零件与机器、零件图与装配图之间的关系;2、掌握零件上标准功能结构、标准工艺结构的画法、尺寸注法;3、了解常用标准件与一般零件的不同,掌握常用标准件的规定标记及图示特点;4、掌握直齿圆柱齿轮、蜗轮杆零件图的画法,了解弹簧、滚动轴承的画法规定;5、掌握零件图的内容和专用零件的零件图画法和阅读,掌握零件图的表达方法及技术要求的给定,能比较熟练地查阅有关手册。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零件测绘工具进行零件测绘并画出零件草图;6、学会用建块的方法绘制标准件、和表面粗糙度代号,以提高用CAD绘图效率;学会用AutoCAD绘制零件及零件图的全过程。

七、装配图教学内容:1.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3.装配图的视图选择4.装配图的尺寸5.装配图的零件序号、明细栏和技术要求6.常见的合理装配结构7.画装配图的步骤8.读装配图9.用AutoCAD绘制装配图教学要求:1、掌握装配图的一般画法、规定画法、特殊画法、标准件及齿轮、弹簧的装配画法和阅读;2、掌握绘制和阅读简单装配图的方法步骤,能够从简单的装配图上拆画零件图;3、掌握用CAD绘制装配图和拆画零件图的方法步骤;八、其他工程图介绍教学内容:1 电子线路图2 展开图3 焊接图教学要求1、了解与机械制图有关的电子线路图、展开图、焊接图,以便对机械制图有更深的理解附录1 书中所用AutoCAD命令附录2 零件上标准功能工艺结构和标准工艺结构附录3 常用标准件附录4 极限与配合附录5 形位公差附录6 常用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方法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章)讲课学时实验(训)学时习题时数第一章制图基本知识 4 2第二章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6第三章立体的投影 6 2第四章立体表面的交线 6第五章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标注法8 2第六章轴测图 4第七章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 6 2第八章标准件和常用件 6第九章零件图8 2第十章装配图 6 2合计60 14六信息交流,教学相长1、建议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性教学,用示教模演示,或利用多媒体虚拟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投影理论,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