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力的概念 三种性质力
§1·1 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
§1·1 力的概念三个性质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特性⑴物质性——任何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矢量性——力有大小和方向,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⑶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⑷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
⑸时空性——力的作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注意:物体运动状态或形态的变化量,取决于力对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效应。
3、力的作用效果⑴静力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⑵动力效果——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注意:质点、刚体等理想模型不讨论形变问题,而实际物体既要产生形变又要产生加速度。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5、力的表示方法⑴力的图示⑵力的示意图6、力的分类⑴按性质分所谓按性质分也就是按力的产生的条件,以及力的产生规律(大小、方向、作用点)特点分类。
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⑵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⑶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⑷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⑸按本质分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①长程相互作用:万有引力作用、电磁相互作用。
②短程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长程相互作用。
【例1】〖2003春季高考·江苏〗以下关于力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C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 、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解析:物体可由于惯性而保持运动状态,无需力来维持。
所以,本题答案为C 。
二、重力1、重力的产生狭义上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广义上指由于星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一般距离星球较远时谈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 mg G =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⑵在地球上除两极外,都不等于万有引力; ⑶在高空中(或忽略地球的自转)时2r Mm G mg =。
力的概念及性质
力的概念及性质
物体在受力后产生的效应可以分为 以下两种。
(1)外效应,也称为运动效应, 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内效应,也称为变形效应, 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力的概念及性质
2. 力的三要素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取决于三个要素:力的 大小、方向、作用点。
(1)力的大小表示物体相互间机械作用的强 弱程度。
(2)力的方向表示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具 有方向性,它包括力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力沿 其作用线的指向。
力的概念及性质
(3)力的作用点是指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实 际上,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其接触的部位总是占 有一定的面积,力总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方式分布于物体 接触面的各点上。当接触面面积很小时,则可以将微小 面积抽象为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的作用点,该作用力 称为集中力;反之,如果接触面积较大而不能忽略时, 则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此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 力。分布力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力的大小来度量,称为 荷载集度,用q(N/mm2)来表示。
图1-1工程力学Fra bibliotek工程力学
力的概念及性质
1.1 力的概念
力的概念产生于人类从事的生产劳动 当中。当人们用手握、拉、掷及举起物体时, 由于肌肉紧张而感受到力的作用,这种作用 广泛存在于人与物及物与物之间。例如,奔 腾的水流能推动水轮机旋转,锤子的敲打会 使烧红的铁块变形等。
力的概念及性质
1. 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相互间的一种机械作用,它能使 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改变。物体相互间 的机械作用形式多种多样,可归纳为两类:一 类是物体相互间的直接接触作用,如弹力、摩 擦力等;另一类是通过场的相互作用,如万有 引力。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必定 存在两个物体,即施力体和受力体。
力学中的三大力及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学中的三大力及力的合成与分解一、知能要点(一)对力的认识: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基本性质:(1)物质性(任何一个力必然联系着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2)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矢量性(既有大小又有方向)(4)瞬时性(力的瞬时性,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5)独立性(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
4.力的分类:(1)按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含有:电场力、安培力、洛仑兹力)、核力等。
(2)按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支持力、下滑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回复力、分力、合力、斥力、吸力等。
(二).三种常见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征:力学范围内的三种常见力指的是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这三种常见的产生条件及方向特征如下表所示:(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等效的原则: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一个力取代几个力(合成),也可以用几个力取代某一个力(分解),所有这些代换,都不能违背等效的原则。
2、一些有用的结论:(1)两个大小分别为F 1和F 2的力的合力大小F 的取值范围为21F F ≤F ≤F 1+F 2(2)当F 1=F 2=F0,两个分力的夹角θ,合力F :A:θ=0,F=2F 0 B:θ=600,F=03F C:θ=900,F=02F D:θ=1200,F=F 0 E:θ=1800,F=0由此也可以得出:当两个大小不变的分力夹角变大时,合力变小。
二、知能运用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1-4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 、B 。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C 为一固定挡板。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的概念、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三种常见力:重力、弹力、摩擦力一、力的概念:1、力:物体间接相互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加速度)3、力的性质:(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要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是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的。
即没有物体(受力物和施力物),就谈不上力的作用(2)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
(3)力的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还有方向,力是矢量,其去处遵守矢量运算法则—平等四边形定则。
(4)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同时受其他力的作用无关,这就是力的独立性作用原理。
说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并不一定要相互接触。
4、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盘、作用点。
5、力的测量:用测力计测量(最常用的测力计是测力计)6、力的单位:在SI制中,力的主单位是“牛顿”简称:牛,代号:N.7、力的分类:(1)根据力的性质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拉力、张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的力,性质可相同;同一性质的力,其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如上抛一小球,在球上升的过程中,重力是阻力,而小球越过最高点下落时,重力以成为动力,而将小球和地球看成一个系统时,重力以成为内力。
8、力的表示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可完整地把力的三要素地表达出来,带有的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示意图:不需要画出力的标度,只要用一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方向。
说明:①用力的图示法表示力时,标度的选取是任意的,实际问题中可根据实际力的在大小作恰当的选择,尽量使画出的力既容易分度,以使整个图面匀称、美观,不仅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还是要将线的长短按标度严格画出。
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力的概念、重力、弹力
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弹力【力的概念】1.力的本质(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必然涉及到两个物体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有力时物体不一定接触。
(2)力的相互性:力是成对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属同性质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力的矢量性:力有大小、方向,对于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运算,用正负号表示同一直线上的两个方向,使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这时符号只表示力的方向,不代表力的大小。
(4)力作用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它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力对物体作用有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这两种效果可各自独立产生,也可能同时产生。
通过力的效果可检验力的存在。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完整表述一个力时,三要素缺一不可。
当两个力F1、F2的大小、方向均相同时,我们说F1=F2,但是当他们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或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点时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
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也可通过定理、定律计算,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4.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图示,用带有标度的线段长短表示大小,用箭头指向表示方向,作用点用线段的起点表示。
(2)力的示意图:不需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5.力的分类(1)性质力:由力的性质命名的力。
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等。
(2)效果力:由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
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下滑力、分力:合力、动力、阻力、冲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例题】【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才会产生力的作用B.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一个力既有施力物体,又有受力物体C.一个物体先对别的物体施加力后,才能受到反作用力D.物体的施力和受力是同时的【分析与解答】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不一定发生在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直接接触而发生的作用叫接触力,如弹力、摩擦力;通过场发生的作用叫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
力的概念和分类有哪些
力的概念和分类有哪些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下面我们将介绍力的概念和分类。
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作用: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使物体变形,或者使物体发生其他变化。
二、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分子力: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力。
(5)电磁力:电荷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2.按效果分类:(1)拉力:物体被拉伸时产生的力。
(2)压力:物体受到垂直于其表面的力。
(3)支持力:物体受到垂直于支持表面的力。
(4)推力:物体被推动时产生的力。
(5)吸引力: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以上就是力的概念和分类的详细介绍。
掌握力的概念和分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一个向右的力,另一个向左的力,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求物体的运动状态。
解题思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由于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们构成一对平衡力,因此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答案: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2.习题:一个弹簧被拉长5cm,弹簧的弹力为10N。
求当弹簧被拉长10cm时,弹力为多少?解题思路: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
设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的比例系数为k,则有 F=kx。
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得到 10N=k5cm,解得k=2N/cm。
物理学霸笔记06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弹 性 绳 的 中 点 , 平 衡 时 弹 性 绳 的 总 长 度 为 100 cm ; 再 将 弹 性
绳的两端缓慢移至天花板上的同一点,则弹性绳的总长度
变 为 ( 弹 性 绳 的 伸 长 始 终 处 于 弹 性 限 度 内 )(
)
A . 86 cm
B . 92 cm
C . 98 cm
D . 104 cm
答案: B
解析:将钩码挂在弹性绳的中点时,由数学知识可知钩码
两 侧 的 弹 性 绳 ( 劲 度 系 数 设 为 k) 与 竖 直 方 向 夹 角 θ 均 满 足
( 2 )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①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 断。 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 向。 ( 3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 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弹力。 5 .几种典型接触弹力的方向确认: ( 1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 2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接 触面的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 3 )球与面接触的弹力: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 受力物体 ( 4 )球与球接触的弹力: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 指向受力物体 6 .含弹簧类弹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 有如下几个特性: ( 1 ) 弹 力 遵 循 胡 克 定 律 F=kx , 其 中 x 是 弹 簧 的 形 变 量 。 ( 2 )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重力可视为零。 ( 3 )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 线 ), 橡 皮 绳 只 能 受 拉 力 , 不 能 受 压 力 。 ( 4 )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一章《力》的知识点归纳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 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 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பைடு நூலகம்
(一)、弹性和塑性
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一、力
第一章知识归纳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①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
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5.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
对角线的交点)
质量
重力
概念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符号
m
G
区 量性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且方向
三、重力
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
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2.重力的实力物体:地球
3.大小:G=mg(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 是重力跟质量的比值,为
2024年★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为动力、阻力、压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5. 单位:牛顿(N)、千克力(kgf)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分类及作用效果,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讲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分类及作用效果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方法及单位换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测力计、天平、实验用物体(如钩码、小车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实验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推门、拉抽屉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分类:按性质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为动力、阻力、压力等。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测量:介绍弹簧测力计、天平等测量工具,讲解使用方法。
(5)单位:牛顿(N)、千克力(kgf)等。
3.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计算、单位换算等典型例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 力的分类:(1)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等。
3.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
200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力的概念三个性质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3.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讲重点:1.弹力、摩擦力2.受力分析本讲难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考点点拨:1.弹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2.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3.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第一课时一、力的概念及三个常见的性质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4)力的表达:力的图示.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大小:G=mg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4.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三种性质力知识讲解
三种性质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一、重力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3、方向竖直向下,不指向地心,不垂直地面向下4、力的作用点:重心二、弹力1、弹力的产生:相互接触的物体由于挤压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形变而产生的力。
2、大小:F=kx(胡克定律)3、方向: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1)支持力和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或被压得物体。
(2):沿着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且同一条绳子内各处的弹力相等(3)杆产生的弹力方向比较复杂,可以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也可不沿杆,与杆成一定的夹角。
4、弹力有、无的判断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
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法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
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
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
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弹力。
例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解析】图a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
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
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
总之,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
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弹力。
例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解析】水平面ON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
例3:如图1—6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1)小车静止;(2)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3)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3、6km/h 。
一、力的作用效果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二、惯性和惯性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三、功1、力学中的功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2、功的计算: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 功的单位“焦”(牛米 = 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力的概念三种基本力
力的基本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性质(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概念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把握住力的物质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对形象的物体的研究而达到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的。
(2)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
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3)瞬时性:力作用于物体必将产生一定的效果,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
把握住力的瞬时性特性,应可以在对力概念的研究中,把力与其作用效果建立起联系.(4)独立性: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
把握住力的独立性特征,就可以采用分解的手段,把产生不同效果的不同分力分解开分别进行研究。
(5)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A施力于物体B的同时,物体B也必将施力于物体A。
而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互,作用线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关系。
把握住力的相互性特征,就可以灵活地从施力物出发去了解受力物的受力情况。
3、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
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
高考物理力学中三种常见的力1
弹力的判断:a、找接触点或接触面:
b、判断接触处有无挤压, 相互 接触的物体间是否存在挤压或有无弹力 作用,可利用假设法。
M N G A
N
如图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 上的均匀圆球A紧靠着挡板MN, 这里圆球只受到重力G与水平 面对它的支持力N的作用。球 与挡板虽然接触,但没有弹力。 因为,假设MN对球有向右的弹 力,则球将会向右加速而不会 静止,所以,MN对球不会有弹 力。
弹簧的串联和并联
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两根轻质弹簧串联, 当弹簧系统受到拉力F时,每根弹簧伸长分别为 △x1和△x2而系统的总伸长量△x1+△x2,则对每 根弹簧而言:F1=K1△x1,F2=k2△x2, 对两根弹簧而言:F1=K串(△x1+△x2) 串联后的两根弹簧系统的劲度系数:
串联后的两根弹簧系统的劲度系数变小。 n根完全相同的弹簧并联使用,同理可以证明: k并=nk.
k1k2 k F /(x1 x2 ) k1 k 2
摩擦力 :
1、概念: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或 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处产生的阻碍物 体相对运动的力。
2、产生条件:(1)有粗糙的接触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有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方向:
(1)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和接触面相切,和相对运动 方向相反 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但不一定和运动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总是起着阻碍 相对运动的作用,但不一定起阻碍运动的作用。 (2)静摩擦力方向:总是和接触面相切,和相对运动 趋势方向相反。 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及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有两种: ①利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来判断(假设法) ②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 来判断。(牛顿第三定律)
常见的三种力
L1=L2=L3=L4
2、区别弹簧与刚性绳
弹簧,发生的是宏观形 变,恢复需要时间 刚性绳,发生的是微小 形变,外力消失时,形 变能立即消失
A
B
剪断1绳瞬间A球 所受合力?
剪断1绳瞬间B球 所受合力?
F Gtgθ
F' G sin θ
3、区别一根绳和两根绳
(1)同一根绳中张力处处相等
光滑 挂钩
分析图中物体所受到的弹力
★常见的三个理想化模型
(1)轻绳:绳对物体的拉力是沿绳收缩的 方向。同一根绳上各点所受拉力都相等。
(2)轻杆: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方 向;杆对物体既可以施加支持力也可以施 加拉力;如果轻直杆只有两端受力而处于 平衡状态,则轻杆两端对物体的弹力方向 一定沿杆方向。 (3)弹簧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弹簧的轴 线指向弹簧恢复原长的方向.
说明: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作 用在物体上的力 。 在不考虑地球自转影响的条 件下,可以认为是地球对物 体万有引力。 式中g是地球表面处的重 力加速度,G是万有引力恒 量,M是地球的质量,R是地 球的半径。 GMm F1 F2 R2 F1 m g
GM g 2 R
★重心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 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 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1. 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 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 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 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例2】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由于重力的作用而 拉紧电线,使电灯和电线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电灯 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电线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 这就是电灯对电线的拉力;电线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 对电灯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电线对电灯的 拉力.
力的概念和性质
刚体静力分析力,我们可以
用带有箭头的直线段表示(如图)。该线段的长度按一定比例尺绘 出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始端(图 a)或终端(图b)表示力的作用点;矢量所沿的直线(图中的虚线) 称为力的作用线。规定用黑体字母F表示力,而用普通字母F表示力 的大小。
FN
F'N
这个定律概括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关系,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应该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它们不
构成平衡力系。
目录
刚体静力分析基础\力的概念和性质 5. 刚化原理 如果把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该
物体的平衡状态不会改变。 由此可知,作用于刚体上的力系所必须满足的平衡条件,在变形
目录
刚体静力分析基础\力的概念和性质 分布力的集度通常用q表示。若q为常量,则该分布力称为均布力;
否则,就称为非均布力。 图a表示作用于楼板上的向下的面分布力;图b表示搁置在墙上的
梁沿其长度方向作用着向下的线分布力,其集度q=2kN/m;它们都 是均布力。
目录
刚体静力分析基础\力的概念和性质 图c表示作用于挡土墙单位长度墙段上的土压力,图d表示作用于地 下室外墙单位长度墙段上的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它们都是非均布 的线分布力。
证明:设力F作用于在刚体上的A点。
根据加减平衡力系公理,可在力的作用线
上任取一点B,并在B点加上两个相互平衡 的力F1和F2,使F2=–F1=F。 由于力F和F1又组成一个平衡力系,故可 以除去,于是只剩下了一个力F2 。 这样就把原来作用于A点的力F沿其作用线 移到了B点,而且没有改变对刚体的效应。
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的作用线也通过该汇交点,且此三力的作用 线在同一平面内。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三章—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w
质量均匀分布是指物体内密度处处相同。
质量均匀分布的三角形的重心在哪里?
②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直角尺。
③用支点支撑或用细绳悬挂的物体,当物体静止时,其 重心一定在过支点或细绳的竖直线上。
应用:用悬挂法来确定薄板物体的重心。
(3)重心位置与稳度: ①相同形状的物体,重心位置越低,物体越稳定,稳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⑶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力的 作用效果不仅与力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
⑷力的瞬时突变性:力是可以发生突变的。即力可以瞬 间产生,也可瞬间消失,还可突然变大或变小。
(与速度进行比较)
⑸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共称 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由力的三要素共同决定。
⑵、力的作用效果是由受力物体表现出来。
⑶、任何一个力都会产生作用效果。且力的作用效果由 力的三要素决定。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3、恒力与变力: 恒力:大小、方向均保持不变的力。
变力:大小或方向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力。
4、力的单位、力的测量 ⑴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
⑵力的符号有:F、f;单位的符号:N ⑶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又叫弹簧秤)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电荷与磁体间 的作用本质上是同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所以称为 电磁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 (1)原子核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质子之间存在斥力. (3)强相互作用:能使质子和中子紧密保持在一起,组
成原子核的强大作用力.
4、弱相互作用 (1)放射现象:原子核能够自发放出射线的现象 (2)弱相互作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
力的定义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弹力(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对下面的弹簧,初态的弹力为F=(m1+m2)g,末态的弹力为F/=m2g,故Δx=ΔF/k2=m1g/k2。
即:10t2+t22=11解得:t2=1秒(t2=-11秒舍去)
所以,t=t1+t2=1+1=2秒,B选项正确。
拓展与思考:①皮带不传时与哪种情况类似?
②皮带逆时针转时,若μ=0.8,物体从A到B需多长时间?
③求上述(1)、(2)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注意:在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判明是滑动摩擦,还是静摩擦,若是滑动摩擦,可用f=μN计算.但要注意N是接触面的正压力,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若是静摩擦.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静止、匀速运动或加速运动),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定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1)大小:fm=μ0N,(2)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运动趋势无关,而只跟μ0N有关,它比滑动摩擦力略大一些,在许多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往往将其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
翰林汇翰林汇翰林汇翰林汇diyizhang第一章力 物体的平衡
考纲要求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Ⅱ
2.重力是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所受到的地球对它的引力。重心。Ⅱ
3.形变和弹力,胡克定律。Ⅱ
4.静摩擦,最大静摩擦力。Ⅰ
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Ⅱ
说明:摩擦力的方向的判定:“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是判定摩擦力方向的依据,步骤为:①选研究对象(即受摩擦力作用的物体);②选跟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为参照物。③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的速度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④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速度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假设法判断同样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答案:ABC
点评:要正确解答该题,必须对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有深刻正确的理解.
【例9】如图所示,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0并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着,在传送带的A端轻轻放一小物体,若已知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AB间距离S=16m,则小物体从A端运动到B端所需的时间为:(1)传送带顺时针方向转动?(2)传送带逆时针方向转动?
说明:研究的弹簧是下面的,劲度系数为k2,力的变化是m1g。
4、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与应用
【例7】如图所示,小车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人用恒力F拉绳,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不计绳和滑轮质量、车与地面的摩擦,则车对人的摩擦力可能是()
A、0;B、 F,方向向右;C、 F,方向向左;D F,方向向右
解析:由于车与人相对静止,则两者加速度相同,即a=2F/(M+m),若车对人的摩擦力向右,人对车的摩擦力向左,则对人:F-f=ma,对车:F+f=Ma,必须M>m。则D正确;若车对人的摩擦力向左,人对车的摩擦力向右,则对人:F+f=ma,对车:F-f=Ma,必须M<m。则C正确;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规律方法
1、对重力的正确认识
重力实际上是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物体绕地球旋转所需要的向心力)重力是非接触力。非特别说明,凡地球上的物体均受到重力。
C.重力的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D.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
解析:物体无论是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其重力不变,只是视重发生了变化,物体的重力随在地球上的纬度变化而变化,所以 A错.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可说为垂直向下,垂直往往给人们一种暗示,与支承面垂直,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很支承面垂直,如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就不跟支承面垂直.所以DB错.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c对.
③面与面,点与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面(若是曲面则垂直于切面),且指向受力物体.
④球面与球面的弹力沿半径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⑤轻杆的弹力可沿杆的方向,也可不沿杆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利用平行条件或动力学规律判断.
【例4】如图所示中的球和棒均光滑,试分析它们受到的弹力。[P1]
说明:分析弹力:找接触面(或接触点)→判断是否有挤压(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方向
2、大小:G=mg(说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处的状态都无关)
3、方向:竖直向下(说明:不可理解为跟支承面垂直).
4、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5、重心: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
说明:(l)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
(2)有规则几何形状、质量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随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的不同而不同。
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7、力的单位:是牛顿,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力的大小为1牛顿.
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它并不就等于地球时物体的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旋转所需的向心力。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很小,所以计算时一般可近似地认为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重力的大小: G=mg ,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9.8m/s2,且随纬度和离地面的高度而变。(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离地面越高,g越小。在地球表面近似有:
【例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重力大,当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物体的重力小。
B.重力的方向跟支承面垂直
5、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与应用
【例8】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两物体ml、m2经一细绳相连,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连结两物体绳中的张力可能为(ABC)
A.零;B.F/2;C.F;D.大于F
解析:当m2与平面间的摩擦力与F平衡时,绳中的张力为零,所以A对;当m2与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F/2时,则绳中张力为F/2,所以B对,当m2与平面间没有摩擦力时,则绳中张力为F,所以C对,绳中张力不会大于F,因而D错.
【例5】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轻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试分析下列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①小车静止;②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加速运动.③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加速运动?
答案:(①mg,竖直向上;② ,与竖直方向夹角 ;③ , 与竖直方向夹角 ;)
3、弹簧弹力的计算与应用
A、2.8s;B、2.0s;C、2.1s;D、4.0s;
【分析与解】(1)对物体受力分析如图,沿皮带所在的斜面方向有a=gsin370-μgcos370=2m/s2,因物体沿皮带向下运动而皮带向上运动,所以整个过程物体对地匀加速运动16m,据s= at2得t=4.0s,D选项正确。
(2)当物体下滑速度小于传送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1,(此时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则:a1= =gsin370+μgcos370=10×0.6+0.5×10×0.8=10米/秒2
试题展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Ⅱ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力的概念、三个性质力;力的合成和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其中重点是对摩擦力和弹力的理解、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难点是受力分析。
§1力的概念三种性质力
知识目标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例2】下面关于重力、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筝升空后,越升越高,其重心也升高
B.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时,其重心位置不断变化
D.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
解析:实际上,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重心的说法是从宏观上研究重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时而引入的一个概念,重心是指一个点(重力的作用点)。由此可知,重心的具体位置应该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决定,也就是说只要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情况不变,重心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就保持不变。重心可能在物体外,也可能在物体内,对具有规则集合形状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物体位置升高,其重心也跟着升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判断选项A、C是正确的,选项B是错误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要注意“竖直向下”与“垂直于地面”并不完全相同,所以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
解:人平直伸出腿后,身体重心所在的竖直线必过与台面接触的脚,即重心仍在台面内。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故应选C。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1)根据物体的形变方向判断: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①弹簧两端的弹力方向是与弹簧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方向;
②轻绳的弹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离开受力物体;
【例3】一人站在体重计上称体重,保持立正姿势称得体重为G,当其缓慢地把一条腿平直伸出台面,体重计指针稳定后读数为G/,则(C)
A.G>G/B.G<G/C、G=G/’D.无法判定
【错因分析】以为人的一条腿伸出台面,压在台面上的力将减少,错选A;以为人腿伸出后人将用力保持身体平衡,易错选B,无从下手分析该题易选D。
说明:定义中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定义中的作用是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独存在。
②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③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④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其它力作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