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练习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必背古诗词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4.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45.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46.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47.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48.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49. ,学诗谩有惊人句。

(李清照《渔家傲》)5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5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52.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相见欢》)53.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浣溪沙》)5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55. ,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二、古诗词理解性填空1. 《行路难》表现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句子是:2. 《赤壁》中既是名句,又是想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饮酒》中描写傍晚山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悠闲、恬静、自由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使至塞上》诗人借两种景物自况,写出了飘零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 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 李煜的《相见欢》中用丝缕比喻愁思的千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剪不断,理还乱7.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抒发诗人归思难禁的愁绪的句子:,。

8. 《黄鹤楼》极写黄鹤楼远处环境之美的句子,。

9.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以“,”两句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及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及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题-带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及课外古诗词》默写练习题-带答案《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表明文章的中心论点句子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5、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之势。

(用《孟子》三章)中两句话填写。

6、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7、“战必胜”的条件是:。

《富贵不能淫》1、《富贵不能淫》一文探讨的是“?”的问题。

2、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

景春认为、张仪是大丈夫,因为他们具有“”的威力。

而孟子则针锋相对,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否定景春的观点,紧接着用男子成人、女子嫁人进行类比,以“,”从反面指出张仪之流奉行的不过是“妾妇之道”。

接下来,从正面提出自己心中的大丈夫标准:第一,,,;第二,,;,;第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句(中心论点)是“,”。

2、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只有这样,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3、文中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这六个人物及其事例是。

(也是事实论据)4、联系全文,在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5、从个人推论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6. 课文中哪些语句反映了孟子重视人才成长的主观因素? ,,;,,。

《愚公移山》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2、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3、愚公解决困难的方法是,。

4、愚公是这样开始工作的:,,。

5、最能体现移山艰辛的句子是寒暑易节,。

6、最能体现愚公移山得到众人拥护的句子是,,。

7、最能体现愚公移山的信心的句子是,,?8、愚公认为移山定会成功的理由是:,。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 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复习专题《古诗十九首》其九•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赏析】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全诗八句,可分作两个层次,每四句为一个层次。

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

但首句中的''庭中"就暗示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

自第五句发生转折,进入第二个层次。

“馨香盈怀袖”一句紧承上面“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两句,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

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的。

诗的最后两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

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鲜花,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

1.“馨香盈怀袖”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

“盈”字用得好。

“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

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

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

2.赏析“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3,这首诗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华;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敢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附习题)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附习题)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诗 《浣溪沙》晏殊
词 课 《采桑子》欧阳修
题 总
《相见欢》朱敦儒
览 《如梦令》李清照
浣 溪 沙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 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 情、诗酒优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 适的生活。晏殊与其子晏几道,在当时 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 晏”。有《珠玉词》等存世。
全词写登楼的所见所感,表达 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 国精神。
北宋灭亡,改变了许多文人的命运,转变了 他们的生活,转换了他们的情思,也使爱国成为 南宋时代诗词创作的主旋律。朱敦儒早年过着锦 衣玉食的生活,词作柔美婉约。国破家亡的残酷 现实警醒了他,加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这首
词上片写景,写夕阳、大地、长江,视野宽广, 气魄宏大,苍凉沉郁。残阳仿佛在抗议,长江好 像在诉说,大地似乎在哭泣。下片转为抒情,用 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词人的亡国之痛,以及其 渴望收复中原的心志。一个“乱”字,概括了中 原沦丧的现实;一个“散”字,揭露出统治阶级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颍州 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上片主要写堤岸风 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 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出由湖心经
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 西湖的欢乐情调表现出来,“隐隐”和“处 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qìnɡ
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今属 河南)人。宋代词人。其词语言流畅,清新自然, 多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放浪;南渡后,也有感怀、愤 激之作。朱敦儒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 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今存词集《樵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画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故乡景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援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豪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专项复习题精选命题热点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一)赏析字词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2“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1)叠词。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古诗词鉴赏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鉴赏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野望》2《黄鹤楼》3《使至塞上》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5《钱塘湖春行》6《庭中有奇树》7《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

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表现了作者,当时这是难能可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

“壮心不已”表达8《赠从弟》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 ,第二个“一何”。

2.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猛烈,而松枝又如此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诗人采用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

3.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

作者,并. .9《梁甫行》10《饮酒》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

“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xian”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 下列对《浣溪沙》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此句中蕴含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B.“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为天然对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声韵和谐,寓意深婉,缠绵哀感,抒发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感悟。

D.本词描写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徘徊于小园中的词人等,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心情愉悦的氛围。

2. 下列对《采桑子》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的一项是()A.上阕第一句“轻舟短棹西湖好”总摄全篇,点明颗意,直抒赞美之情。

B.上阕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提、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C.下阕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三、四句以静衬动,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的动态美。

D.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词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3. 下列对《相见欢》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清秋”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4. 下列对《如梦令》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容上说,“常记”一词表现出作者非常怀念当初的美好生活,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B.“沉醉”二字流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四首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上·课外古诗词四首【笔记区】注释⑴浣溪沙: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沙,一作“纱”。

⑵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一曲,一首。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

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

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

去年天气,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

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旧,旧时。

⑷夕阳:落日。

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

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⑸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⑹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

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

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⑺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

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

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

徘徊:来回走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原词】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和归燕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

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感时伤春情怀,这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2、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两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孤寂伤感情感;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4、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带答案解析)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

B.角.(jiǎo)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

C.折戟.(q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mó)洗认前朝。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学诗谩.(màn)有惊人句。

2.下列各句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风休住,篷舟吹取三山去!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D.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学诗谩有惊人句同, 。

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飞鸟相与..还(相伴)B.我报路长嗟.日暮(叹息,慨叹)C.浑.欲不胜簪(全部)D.黑云压城城欲.摧(将要)5.下列作品与作者及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春望》——杜甫——唐代B.《赤壁》——杜牧——唐代C.《雁门太守行》——李贺——宋代D.《渔家傲》——李清照——宋代课内品读(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6~7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诗中的“结庐”“日夕”分别是什么意思?7.“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都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

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给加点字注音: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簪.()燕脂.()提携.()折戟.()殷.勤()长嗟.()【答案】zān zhīxié jǐyīn jiē【解析】学习古诗首先要读准,注意积累这些易错词语。

2. 文学常识填空:(1)陶渊明(365—427) 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又自号“”。

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隐居田园。

(2)杜甫(712—770)字,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代表作有《》《》《》等。

(3)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

【答案】(1)东晋靖节先生五柳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2)子美现实李杜三吏三别春望(3)诗鬼昌谷集【解析】了解文学常识,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

因此对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知识,平时应注意积累。

3. 古诗默写填空:○1问群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3白头搔更短,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欲辨已忘言。

○5《春望》中写诗人思亲之深情的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中采用议论方式曲折地反映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心远地自偏○2感时花溅泪○3浑欲不胜簪○4此中有真意○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问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古诗默写填空书写要工整,错一字该题不得分,因此要格外注意同音字不要用错。

理解性默写要对整首古诗内容有所了解,按题目的要求确定需要默写哪一句,之后正确书写。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专项练习及答案《三峡》1.自三峡七百里中,,;2.重岩叠嶂,,,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

4.或王命急宣,,,5.其间千二百里,,。

6.春冬之时,,。

7.绝巘多生怪柏,,,清荣峻茂,。

8.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9.故渔者歌曰:“,!”10.《三峡》中描写群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是:11.《三峡》中描写两岸悬崖陡峭、雄伟险峻的句子是:12.《三峡》中描写水势凶险的句子是:13.《三峡》中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14.《三峡》中描写春冬时期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是:15.《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答谢中书书1.山川之美,。

高峰入云,。

2.两岸石壁,。

,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4. ,,实是欲界之仙都,5.自康乐以来,。

6.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7.《答谢中书书》中统领全文的句子是:8.《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9.《答谢中书书》中描写景物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10.《答谢中书书》中写晨昏景物变化之美的句子是:记承天寺夜游1.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

3.《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美景的句子是:4.《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句子是:5.《记承天寺夜游》中点名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豁达情怀的句子是:与朱元思书1.风烟俱净,。

从流飘荡,。

2.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水皆缥碧,。

,直视无碍。

4.,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5.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6.蝉则千转不穷,。

鸢飞戾天者,;经纶世务者,。

横柯上蔽,;疏条交映,。

7.《与朱元思书》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8.《与朱元思书》中描写水之“异”的句子是:9.《与朱元思书》中描写山之“奇”的句子是:10.《与朱元思书》中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的两组对偶句是:11.《与朱元思书》中写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其爱慕自然,鄙弃名利的句子是:野望1.东皋薄暮望,。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附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古诗词】一、《黄鹤楼》*崔颢1.直接默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

,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理解默写。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 , 。

(2)崔颢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 , 。

(3)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 ? 。

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二、《使至塞上》*王维1.直接默写。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 。

, 。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理解默写。

(1)由名句“ , ”,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

(2)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 ,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 , 。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直接默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理解默写。

(1)《钱塘湖春行》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 。

(2)抓住早春特点,分别从仰视和俯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 , 。

(3)(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 , 。

四、《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

2.理解默写。

(1)《饮酒》(其五)一诗中“ ? ”两句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的哲理。

(2)《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恬静闲适的生活方式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怀的诗句是: , 。

(3)《饮酒》(其五)中巧用象征,表现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归宿的句子是: ,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随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随堂练习

习题《庭中有奇树》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

(2分)答案:卒章显志,点明诗旨;(1分)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1分)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6分)。

答案:①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分)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2分)③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

(2分)3.前四句诗描绘了这样一幅怎样的图景:答案: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

春意盎然。

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4.《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5.《庭中有奇树》中写出女主人公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但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的句子是: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6.《庭中有奇树》中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的句子是: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7.《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语句是: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龟虽寿》1.表达作者人老志仍在的诗句是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答案: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外古诗词(共13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课内古诗词目录《唐诗五首》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春望(杜甫)雁门太守行(李贺)赤壁(杜牧)渔家傲(李清照)课外古诗词目录课外古诗词诵读(一)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龟虽寿(曹操)赠从弟(其二)(刘桢)梁甫行(曹植)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浣溪沙》晏殊《采桑子》欧阳修《相见欢》朱敦儒《如梦令》李清照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复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复习

八上语文课外古诗词理解选择题1.下列对《庭中有奇树》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

B. 前两句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描绘一幅春意盎然的大自然的优美图景。

C.“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两句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D.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书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

2.下列对曹操的《龟虽寿》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龟虽寿》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观沧海》是一致的。

但《观沧海》是写景诗,以景抒情。

此篇则完全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抒怀言志之作。

B. 诗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开头,作者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

C.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四句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

“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D.诗中告诉我们:虽然人的寿命长短由上天安排,但是,只要身心和悦,还是可以延年益寿的。

3.下列对刘祯的《赠从弟(其二)》一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A.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运用对比手法,让“山上松”和“谷中风”进行较量,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诗中一问一答中,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

C.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

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

D.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

用语华丽,显得情深意长。

4.下列对曹植的《梁甫行》一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篇写自然现象,其实意在提醒最高统治者普降恩泽,施惠于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