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材分析整体规划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大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大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大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分析(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2022)关于本单元的要求,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教学提示”三个方面进行课标摘抄。

(二)教材分析纵向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编排,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依次编排了以下内容。

可以看出,本单元“多边形的面积”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打下基础。

横向分析:从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将“多边形的面积”分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和解决问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五个部分进行教学。

其中例1、例2、例3属于面积公式推导计算课,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例4、例5属于解决问题应用课,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面积概念的本质,还要让学生感受与体悟到“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对于“多边形的面积”的单元知识,会什么? 还疑惑什么? 需要提升什么? 怎样根据学生的单元学习实际取舍与设计教学?只有这样,教师的“教”才能发生在学生真正需要的地方。

二、单元规划(一)单元主题:多边形的面积(二)单元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基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提出进阶单元目标。

目标的设计要做到可操作、可测评。

(三)单元评价单元评价即单元学业质量标准,是目标的细化分解,要求要聚焦核心目标。

撰述方式:1.先确定本单元属于哪个学段,如1-2,3-4,5-6,7-9年级;2.根据单元目标(教参)摘选相关学业质量标准;3.与目标一一对应细化分解,越高阶越细化;4.模仿学业质量标准陈述方式,每句话前加“能”;5.能+做哪些事(分解)+达到什么程度=单元(课时)学业质量标准,即达成评价。

(四)单元结构化活动设计方式:1.吃透教材,理清上位下位概念关系,形成知识结构;2.知识转化为学习任务(问题);3.分解大任务,建构任务(问题)串;4.把子任务一一对应转化为学习活动组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及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及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及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图形的面积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面积公式,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公式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自主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手段,辅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2.新课导入:介绍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3.例题讲解:讲解一个简单的多边形面积计算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多边形的面积公式。

4.练习与拓展: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和相关例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探究、实践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发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角等基础知识,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物体,如足球、篮球场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的面积。

2.探究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1)让学生观察多边形,发现多边形可以分割成哪些基本图形。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基本图形转换成已知面积的图形进行计算。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路和方法。

(4)教师总结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进行讲解。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计算给出的多边形面积,教师巡回指导。

4.拓展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多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校园绿化面积等。

5.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共13个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共13个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集体备课共13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单元。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计算复杂多边形面积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熟练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多边形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具。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剪刀、胶水、彩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如教室窗户、操场、房屋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多边形的特征。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不规则多边形和规则多边形的面积的算法,并能够正确应用于解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课件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准备:提前告知学生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做好预习。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多边形的面积1.导入新课内容,介绍多边形的概念和面积的定义。

2.示范计算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3.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1.回顾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引入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解释计算过程。

3.案例分析:给学生几个不规则多边形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1.综合练习:安排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验所学知识。

2.拓展训练:设计一些拓展性题目,让学生拓展视野,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通过这次教学,我们发现学生在面积计算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练习和巩固。

下一次教学可以增加实际应用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思考如何应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及教案,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次集体备课的教学中有所收获,不断进步。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而推广到一般情况。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本质,能够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运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边形的模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多边形。

2.准备剪刀、彩纸等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多边形,并计算其面积。

3.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如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让学生回顾一下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正六边形,提问:“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引导学生思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学分析一、基于数学文化的《多边形的面积》课堂教学分析数学文化的类型包括:数学史、数学与现实生活、数学与科学技术、数学与人文艺术四个方面。

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包括点缀式、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重构式五类。

数学文化的功能:包括提供背景性情境、提供应用性情境、拓展数学思维与方法、促进数学与文化交融、体验文化实践。

在《多边形的面积》一单元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文化的影子无处不在,具体分析如下:通过分析得知,在本单元中,数学文化应用有13处,且类型丰富,涵盖了数学史、数学与现实生活、数学与人文艺术三个类型;通过点缀式、附加式、复制式、顺应式、重构式应用,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情境,拓展数学思维与方法,促进数学与文化交融,通过文化实践加深体验。

通过数学文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野,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二、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分析《多边形的面积》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之“家”,指学生学习了本学科之后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它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升级、徐云鸿老师将学生的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具体包括以下要素(见下图):在本单元中的教学中,主要涉及到的关键能力包括模型思想、推理能力、空间观念,而在这些关键能力的形成过程中,处处体现着思维严谨。

(一)站在整体视角,促进自主建构,建立面积计算模型。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自《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开始,就渗透着“以盈补缺”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剪拼进行新旧转化,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在此基础上寻找两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根据两个图形面积、边之间的关系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后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并将这种“新旧转化—寻找关系—推导公式--解决问题”的学习思路贯穿于整个单元,运用这种方法建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模型。

整个单元除了教学流程高度相似之外,转化方法也前后关联:平行四边形的学习用的剪拼法,即以盈补缺,在练习环节中用以盈补缺的方法将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为第二课时的转化作了铺垫;第二课时的三角形面积学生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实践以盈被缺,顺利找到了转化的方法,同时又发现了可以借助合拼将两个同样的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这种“合拼”法又为梯形面积的计算进行了方法孕伏;而第三节课梯形面积公式得出后,通过回顾找到了三个图形面积转化的共同点,进一步巩固了三个面积计算公式的模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巧转化促深度,提数学核心素养《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合教学设计一、单元主题解读(一)课程标准分析《多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平面图形面积在小学几何模块内容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在数学书中主要运用了拼接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

在进行多边形的面积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形成空间观念; 使学生通过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发展推理意识以及直观想象、空间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的面积以及解决问题。

其中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具体如下:从图中我们发现本单元起到了整理巩固又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学习,一方面让学生会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推导面积计算公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另一方面,在自主探索组合图形的面积等活动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这些也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对于图形面积的处理上,都是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这个过程,充分利用“转化”思想进行教学。

具体如下:(三)学情分析从学生知识储备来看,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对数格子法,割、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但由于此内容是在三年级习得,而四年级没有相关面积的教学,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生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面积大小的感知已处于淡忘阶段,正需要一个唤醒的过程。

从学习能力来看,小学生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处于由具象逻辑思维状态到抽象逻辑思维状态的过渡时期。

所以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等特征,使用形象生动、多样的教学模式,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广泛地参与教学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及教学标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教材分析及教学标准
2.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做统一要求。
3.在应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渗透“转化”思想。
组合图形的面积
1.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2.例4:会用多种方法解决与组合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作总结归纳。
3.帮助学生集体订正练习十六一些习题,并特别讲解第3题根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灵活应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提醒学生在根据三角形面积和高求底时,不要忘记三角形的面积先要乘2。
梯形的面积
主题图:应用分割、拼摆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例3: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练习十七: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练习十五: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教材安排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在不数方格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前提下,学生会用割补得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
③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估算、测量和计算校园绿化面积的实践机会。
1.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2.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动手拼一拼、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
3.走出教室实地估算、测量、计算面积的大小,进一步掌握组合图形计算公式和方法。
公顷、平方千米
1.认识和填表环节,并交流一下是怎样数的和数的结果;发现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
2.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并尝试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多边形的面积》(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多边形的面积》(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整体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学习内容及教学价值分析1.知识本质分析面积计量的本质是将面积单位进行密铺,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图形的面积,不能直接密铺的图形根据图形的特点运用推理,转化的方式使面积计算更加简便。

2.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4.大概念大概念:转化5.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几何直观与空间意识、推理意识、模型思想与应用意识、量感。

二.学生学习基础和潜能分析1.学习经验:前认知: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特征,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初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

思维与方法策略基础:几何直观、空间意识、对比思想、想象、推理辨析能力、归纳推理。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习基础:几何直观、空间意识、推理辨析能力、模型思想与应用意识、量感积累,归纳等探究方法的学习经验,对度量的数学结构有更深的理解,获得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用自己熟悉的物品面积,能进行估计黑板,课桌,地板砖等物体的表面积;生活中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3.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多数学生能正确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以及周长,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的面积大小。

但是部分学生对高的含义把握不清楚,缺少高和底对应的观念,对画的高和底不对应;迁移能力较弱,缺乏转化意识,不能把新图形与旧图形相关联,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三.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分析1.问题情境;如何将新图形面积转化成已学的面积进行计算?2.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与状况:学生对面积计算公式识记较好,但对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存在困难。

3.条件支持:课件、小视频、教具(各种图形纸片、剪刀、直尺)、学具、学习单4.教师的支持程度:用主题图呈现思维过程,启发思考,对比分析,组织探究,渗透转化。

四.单元目标的确定:1.通过几何直观和操作(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运算等活动,学生探索并学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材分析整体规划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材分析整体规划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材分析整体规划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就基本学完。

组合图形的面积在教材中是选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因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联系比较紧密,本单元教材把它们编排在一起。

教材编排注意突出以下特点。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认识这些图形时是按照四边形和三角形分类编排,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则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安排顺序:(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

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要求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到梯形面积的计算,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每一种图形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本单元内容包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估算。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对平面几何知识的深化,也是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周长、角的概念。

在上一学年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分类、特点等知识,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对于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操作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梯形的面积计算。

2.难点: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原理,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彩纸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上述教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如足球场、教室地面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课题:《多边形的面积》。

呈现(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和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要介绍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多边形面积的定义2.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3.不同类型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4.多边形面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几何知识,如线段、角、三角形等。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多边形面积的定义,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不同类型多边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计算不同类型多边形的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不同类型的多边形模型或图片,供学生观察、操作。

3.练习题: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实例,如公园里的花坛、教室的地板等,引导学生关注多边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能够观察和描述多边形的特征,也能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感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但部分学生对于较为复杂的多边形面积计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自主探究并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复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生活动材料。

2.学具:学生分组活动材料、计算器、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多边形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多边形有什么特点吗?它们的面积又是怎么计算的呢?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多边形的图片,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求解。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分析一、单元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多边形的面积,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掌握计算多边形面积的方法,了解不同多边形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够应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理解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

3.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原理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2.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及应用实例的解决。

五、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1.面积计算方法–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a \\times a$。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S=l \\times w$。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dfrac{1}{2} \\times b \\times h$。

2.面积计算方法的应用–根据实际问题求解面积。

–小组合作,探讨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利用图形的特点进行面积计算。

–练习多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几何图形的面积,引发学生对面积计算的思考。

–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探讨如何计算面积。

2.讲授:–分别介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简单练习。

–详细讲解多边形面积计算原理,引导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技巧。

3.练习:–针对每种多边形进行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组织小组合作,解决多边形面积计算问题。

4.拓展:–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计算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其他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

5.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面积计算方法的重点。

–带领学生复习并掌握重点难点。

七、教学评价1.布置相关练习,检查学生对面积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给予评价,督促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集体备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主要让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计算多边形面积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多边形边长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情境图、实践活动等。

2.学具:为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多边形模型。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多边形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多边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如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这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安排的。

全单元内容在编排上有四个特点。

第一,先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以它为基础教学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因为把三角形、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比较化成长方形简便,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理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比较容易。

第二,加强练习,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

为了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全单元安排了三个练习,分别巩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在简单的情境中应用这些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设计了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除了知识的巩固性练习和应用性练习外,突出了对知识的整理和结构的建立,并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学习评价,小结自己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方面、学习活动的开展方面、习惯与态度等情感方面的表现与收获,力求把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落到教学的实处。

第四,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在本单元结束时,利用已经掌握的五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割、补等操作活动,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计算稍复杂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从而提升对常用面积公式的掌握水平。

“你知道吗”介绍了我国古代把一个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历史记载。

不仅弘扬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还让学生体会转化策略的具体应用是多样而灵活的。

在此基础上,编排了第25页的思考题,让有兴趣的学生学习使用。

1.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经历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材希望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等图形的面积公式。

因为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价值,不只是知道几个公式和进行求积计算,更在于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研究并推导三角形等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途径是多样的,教材选择了把平行四边形割补成长方形、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教材分析整体规划一、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和组合图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进一步学习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就基本学完。

组合图形的面积在教材中是选学内容。

本单元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因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联系比较紧密,本单元教材把它们编排在一起。

教材编排注意突出以下特点。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认识这些图形时是按照四边形和三角形分类编排,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则以长方形面积计算为基础,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

安排顺序:(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

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要求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到梯形面积的计算,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每一种图形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

(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习题的探索性加强,例如过去直接要求量出图形底和高的长度求出面积,现在则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图形的面积。

另外本单元还安排了两个“你知道吗?”,介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和数学家对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和计算方法,丰富学生对我国数学史的认识。

二、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加上这些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十分广泛。

学生学习是并不陌生。

2、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

3、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四、《多边形的面积》总体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式来探索规律,认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会拼、摆、拆分各种组合图形,并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拼摆、割补等方法,使学生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2、应用面积的计算公式,使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多边形的面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通过探索活动,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

六、《多边形的面积》教学策略: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

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忌由教师带着做。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

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切忌由教师直接演示讲给学生。

利用讨论和交流等形式,要求学生把自己操作——转化——推导的过程叙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教师注意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

七、八、各课时教学内容分析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第80、81页的内容】这是一幅街区图,下部是学校的大门内外,中部是街道,上部是住宅区。

由小精灵提出观察的要求:“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这样把本单元教学与已有图形的认识联系起来,同时引入面积计算的教学。

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去发现图形,巩固和加深了对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同时可以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的空间就是一个图形的世界。

教学中可以利用主题图作为新旧知识过渡的桥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发表意见。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主题图做成多媒体课件。

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编排意图教材分三个步骤安排。

1课时共计9课时整理与练习复习巩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和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1课时练习十九(1)引入。

从主题图中学校大门前的两个花坛(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引入一个实际问题:两个花坛哪一个大?也就是要计算它们的面积各有多大。

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计算,从而提出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

(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这是一种直观的计量面积的方法,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学生已经使用过,但是像平行四边形这样两边不成直角的图形该如何数?对学生讲是一个新问题。

教材给出提示,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教材安排同时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再对它们的底(长)、高(宽)和面积进行比较,暗示这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寻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3)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提出“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找出两个图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最后把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

教学建议(1)结合引入环节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复习。

(2)数方格和填表环节要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交流一下是怎样数的和数的结果。

有的学生可能用把斜边上的不满一格的两个格拼成一个方格的方法,也应给以肯定。

要组织学生对填表的结果进行讨论,学生比较容易发现两个图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和面积分别相等。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根据你的发现你能想到什么?培养学生联想、猜测的能力,同时为下一步的探究提供思路。

(3)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本课的重点。

可以用提出假设——动手实验——推导——概括的步骤开展探究活动。

第一步根据上面的讨论提出假设:是否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来计算出它的面积?第二步组织学生动手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把剪刀。

教师注意巡视和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一般会出现以下两种割补的方法,都应给以肯定。

第三步小组讨论: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有些学生可能不知怎样去思考。

可以出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③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第四步进行全班交流,要求学生叙述出自己的推导过程。

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如第81页的图),注意在演示过程中显示平移的方法。

边演示边推导: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2、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可以先让学生试做,再通过集体订正检查掌握情况。

3、关于练习十五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4题是应用问题,第1题直接应用公式计算。

第4题要进行面积单位的化聚和除法计算。

可在分析讨论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做法和结果,强调注意面积单位的变化。

第2题要求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一定的探索性。

学生需要先画出平行四边形一边上的高,再量出底和高的长度,最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再计算,也可让学生先独立做,再交流方法和结果。

注意引导学生知道可以以不同的边作底来求出面积。

第3题是逆用公式的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底,求高。

引导学生依据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学会灵活运用公式或列方程解答。

第5题认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先不要学生计算,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并说明理由(两个平行四边形共底,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它们的高也相等)。

第6题与第5题的道理相同,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

已知正方形的周长,可以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正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再解答。

第7题借助课本上的示意图或做实物教具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

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了。

还可以进一步讨论,面积怎样变化?什么情况下面积最大?第8*题是选作题。

根据A、B是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中点,可以证明阴影部分也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鉴于学生还没有这方面的知识,题中直接说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要求出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它的底和高的长度,题中没有给出。

但从A、B是大平行四边形上下两边的中点,可以推出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大平行四边形底长的一半,它们的高相等,所以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48÷2=24(cm2)第二课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第84、85页的内容】1、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