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芾行书苕溪诗卷

合集下载

《苕溪诗帖》艺术鉴赏

《苕溪诗帖》艺术鉴赏

《苕溪诗帖》艺术鉴赏《苕溪诗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

该作品是米芾的经意之作,共394字,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以下是关于《苕溪诗帖》的详细介绍:1.创作背景米芾在元祐戊辰(1088年)八月八日从无锡去往苕溪(今属浙江湖州)时,创作了这六首诗。

此时的米芾已经离开无锡,正从苏州下船,经行江向西出发,到湖州约在重阳之前。

2.艺术鉴赏2.1用笔: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

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

2.2结体: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

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

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欹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

2.3章法:在章法的表现上,注重整体的气韵和细节的完美,在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

字与字之间没有视觉上直观的连带关系,但是行气通畅自然,如行云流水。

映带自如,章法上疏密有致,堪称一绝。

3.历史传承《苕溪诗帖》流传有绪,南宋即入内府。

明归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等收藏。

清入内府收藏,后由溥仪携至长春,又流入民间。

1963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将其购到,已失“念、养、心、功、不、厌”六字,半损“载酒”二字,稍损“岂、觉、冥”三字;失去李东阳篆首和项元汴题记拖尾。

经北京故宫博物院杨文斌补纸重新装裱,再由郑竹友依未损前的照片钩摹补全损字。

后一直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为一级文物保存。

《苕溪诗帖》是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展现了米芾独特的书法风格,也反映了北宋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水平。

《苕溪诗帖》中笔法的精妙之处体现1.丰富的用笔技巧1.1起笔收笔变化多样1.1.1重按起笔:横竖笔画大多重入轻收,以侧锋重按起笔,然后调为中锋行笔,如一些长横、竖画的起笔,给人以果断有力之感,为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其富有气势。

1.1.2 尖入轻起:部分笔画如撇捺、小的点画等,会采用尖入轻起的方式,使线条起始轻盈灵动,与重按起笔的笔画相互映衬,增加了笔画的层次感。

米芾 苕溪诗(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

米芾  苕溪诗(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

米芾苕溪诗(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诗卷)
佚名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07(000)006
【摘要】《苕溪诗》是米芾游苕溪(今属浙江湖州)所作诗,共六首,时年38岁,书时
较他的另一代表作《蜀素帖》仅早四十余天,是他风格日趋成熟时期的杰作,也是书
法史上极为著名的珍品。

此卷是米芾经意之作,用笔遒劲,浓纤兼出,笔丝连贯,纵横恣逸。

从中尚能看到二王、褚遂良等人的影响,尤其与褚遂良《哀册》用笔、间架有
许多共同点或是相似之处;但已自成家数,意境、风格、神韵已完全不同了。

此帖有
二王书法的神韵而更奇逸潇洒,猛厉的笔法中奔涌出情感的节奏,一洗晋唐以来平和、简远的书风。

【总页数】6页(P120-1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92.25
【相关文献】
1.浅析苏珊·朗格的生命形式理论r——以米芾作品《苕溪诗帖》为例 [J], 张琪
2.北宋米芾书法情感和笔法走势的阐释研究——以《苕溪诗帖》为例 [J], 鞠晓彤
3.米芾"苕溪诗卷"的临摹解析 [J], 廉文娜
4.从《苕溪诗帖》看米芾的书法美学思想 [J], 程月圆
5.米芾的审美体现——以《苕溪诗帖》为例 [J], 全美菁;潘柳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米芾书法 苕溪诗卷(可直接打印)

米芾书法 苕溪诗卷(可直接打印)

○苕○溪○诗○卷□米□芾《苕溪诗卷》,米芾书,纸本,行书,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全卷35行,共394字,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祐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

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知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此卷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

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

其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

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富抑扬起伏变化。

通篇字体微向左倾,多攲侧之势,于险劲中求平夷。

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吴其贞《书画记》评此帖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教颜鲁公化公者。

”道出了此书宗法颜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艺术特色。

此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

”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

据鉴藏印记,知此帖曾藏入南宋绍兴内府,明杨士奇、陆水村、项元汴诸家,后入清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释文:苕溪诗帖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误书旁注卜乃点去符号)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高清米芾苕溪诗加注释

高清米芾苕溪诗加注释

米芾《苕溪诗》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我将要前往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戏作苕溪诗呈给各位朋友。

襄阳漫仕(米芾自称,祖籍太原,因其祖父徙居湖北襄阳,曾在襄阳居住)米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误书旁注卜乃点去符号)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因为夏天的美好松竹我留在这里,如今为了领略秋天的美景,我要前往苕溪去看那儿的溪山。

平日总是歌咏白雪,现在我要到那里创作采菱的歌谣。

鲈鱼摆在饭桌上好像一缕缕的玉一样,橘子开满洲头绽放团团的金光。

在这水宫的无限美景中,让我追随着前人谢灵运(旅圣)的足迹在这里尽情地游玩一番吧。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半年的时光可以依傍在修竹林里歇憩,三个时节能够欣赏美丽的花朵。

慵懒地倾倒惠泉酒小酌,每每点杯壑源茶细细品尝。

主人贤友良多,摆席开筵,环看四周的群峰,它们也被宴会的哗闹声打破了沉静。

早起去朋友家归还书简,便不由得因思念家乡而嗟叹不已。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我在这里居住半年,接连与诸位胜友共饮。

可是我因为身体有恙,每次相约自己只是制备菜饭漫谈而已,时常还向刘、李、周三位朋友借书。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喜好慵懒闲适的生活却无法推却朋友的盛情,自知穷困哪里希冀通达。

贫穷并非道理的拙劣,得病才发觉养心的功效。

农家小院可以留客,青冥的天空任凭鸿雁们自由飞翔。

乘着秋帆追寻贺怀智的足迹,载着美酒乘船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厌倦从仕的生活到处流落,不断地驱车四处游玩。

热的时候随便找个地方住下。

快凉的季节就顺着河流往东边飘去。

到了新的地方亲近或是陌生的人聚在一块,身处异乡感觉也像在家乡一样。

米芾苕溪诗帖原文释文

米芾苕溪诗帖原文释文

米芾苕溪诗帖原文释文诗帖背景介绍苕溪诗帖是南宋文人米芾所创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书法作品。

米芾是北宋末年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

苕溪诗帖是米芾在家乡苕溪所写的一组诗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米芾与苕溪米芾字子皙,号苕溪。

苕溪是米芾的家乡,位于现今河南省洛阳市。

米芾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接触到了艺术和文化的熏陶。

他在苕溪度过了一段快乐而充实的童年时光,这对他的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苕溪诗帖的意义米芾创作苕溪诗帖时,力图通过书法与诗文相结合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家乡苕溪的深情厚意。

苕溪诗帖的意义在于承载了米芾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苕溪诗帖原文解析以下是苕溪诗帖的原文和注释:1.秋水共长天一色,–解释:这里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河水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蓝色。

2.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释:这句诗描绘了阳光下荷花的美丽,花瓣呈现出特殊的红色。

3.观音寺外月初盈,–解释:这里描绘了观音寺外的月亮初升,充满了宁静和祥和的氛围。

4.云树影入江千里。

–解释:这句话描绘了云和树的倒影在江水中,好像延伸了千里。

通过以上四句诗,米芾巧妙地描绘了苕溪秋天的景色,展示了他对家乡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表达方式。

苕溪诗帖的书法风格米芾的书法作品以苍劲有力、气韵雄浑著称,苕溪诗帖也不例外。

他在书写苕溪诗帖时,运用了横披、斜弯、点画等技法,使得每个字都有独特的笔画和线条之美。

同时,他的字体刚柔相济,既有力量感又不失柔美。

米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米芾离开家乡苕溪后,一直怀念着家乡的风土人情。

他通过创作苕溪诗帖,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融入到书法作品中。

他用文字和笔画表达出家乡的美景和自己的情感,让读者在观赏他的作品时,能感受到他对家乡的深情厚意。

苕溪诗帖的艺术价值苕溪诗帖是米芾的一种独特创作形式,而且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不仅将诗歌和书法结合起来,展示了文学艺术与书法艺术的结合,还凸显了米芾独特的艺术风格。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米芾(1051年-1107年),字苕溪,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米芾是北宋画院的画师,擅长书法、绘画和诗词。

他的诗文作品广泛流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

米芾的诗中融入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独到观察和思考,表达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思索和感慨。

以下是一首米芾的《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的参考内容。

《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注释:《苕溪诗卷》是米芾创作的一部由许多诗歌组成的长篇诗卷,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慨。

译文:诗卷章句不拘束,阳光斑驳倚溪谷。

苕水奔流穿石壁,群山峻拔镇青绿。

山鸟高飞来往观,有情有义心自足。

青翠盎然映画廊,溪水逶迤绕斜树。

诗意苕溪何所寄,千年流水情无边。

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苕溪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诗卷章句不拘束”抒发了作者创作诗卷的自由心态和对诗歌的热爱。

接下来的两句“阳光斑驳倚溪谷,苕水奔流穿石壁”描绘了苕溪幽深的山谷和奔腾的溪水,给人一种自然清新的感觉。

后面的两句“群山峻拔镇青绿,山鸟高飞来往观”突出了山水的壮丽景色和鸟儿的自由自在,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能像山鸟一样高飞的愿望。

下面的两句“有情有义心自足,青翠盎然映画廊”则是作者对自己生活态度的宣示,他希望自己能有情有义,心态自足,青葱的自然景色一直影响着他的心灵。

最后两句“溪水逶迤绕斜树,诗意苕溪何所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永恒流动的感叹和对苕溪的情感依恋。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苕溪的美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赋予的魅力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视觉和心灵的震撼。

以上内容为《苕溪诗卷》的注释及译文的相关参考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

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米芾苕溪诗卷注释及译文》1. 诗卷的背景介绍:米芾(1051年-1107年),字芾甫,号米苏,宋代著名画家和文人。

他精通文学、书法和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著称。

米芾的作品充满激情和力量,对后世影响深远。

米芾的《苕溪诗卷》是他在中年时期创作的一组诗歌作品,共计七首。

这组诗歌以苕溪为背景,描绘了苕溪的山水景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展示了米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独特感悟。

2. 诗卷的注释和译文:注释:苕溪诗卷是米芾创作的一组七首诗歌作品。

苕溪,位于今天的江苏省苏州市,是一条自南北朝时期就有名的小溪。

诗卷以描绘苕溪的山水为主题,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物的独特感悟。

译文:①《苕溪图》卷·扇头题诗昨日溪桥人似鬼,大堤风起可相赠。

山深偶寄青云叶,石怪曾抛朱紫泽。

龙门欲动鹿如胶,人傻岂知今更邀!岁晏故人空髯胡,日日相忆饯秋羔。

昨天,过桥的人们像鬼魂一样。

大堤上的风起来了,可以互相赠送起来。

山深处偶然寄托着绿叶,岩石怪异曾经抛弃着朱紫颜色的河泽。

龙门欲动时,鹿就像胶一样被困住了,傻瓜们又怎么会知道如今是什么情景!岁月已经晚了,故友已经没有兴趣了吗?天天相互怀念着饯行秋羔。

②《苕溪图》卷一首白家溪上见书老,诗为粧崂客满袍。

嘉庆年间出三伏,坐直杳无光誊稿。

家有失簪山曙鸟,眼看悬瓦雨稠藳。

多病薄薄稀红寇,山山路度哭流波。

龙闲鹰隼如墨出,初叶堪应诺相邀。

岂道春风自巢辈,何堪岁月阻黄交。

花迎翠蚁细游客,竹怯红蛾蜡脱皱。

此生一握黑休明,明时岂复登江遥?白家溪上见到高年纪的书老。

他的诗离弃像崂山的客人装满了袍子。

嘉庆年间,出了三伏天,坐在那里,不见光亮地誊书稿。

家中丢失了帽子,山间曙光迎向鸟鸣,眼看着屋顶上下的雨水黏糊在一起。

疾病很多,面黄肌瘦,像是红色的寇战士,山山路度给哭得泪水滚滚。

龙已经不理鹰隼,如墨一样出现,初叶堪应诺相邀。

难道说春风都在自己那一代人里面吗?怎么堪受岁月的阻拦,不能多交友。

米芾苕溪帖全文释文

米芾苕溪帖全文释文

米芾苕溪帖全文释文《苕溪帖》全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用“卜” 点去)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

注释:•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

•襄阳漫仕黻:米芾自称“襄阳漫仕”,“黻” 是他的名。

米芾祖籍太原,因其祖父徙居湖北襄阳,曾在襄阳居住,所以有此称呼。

•赓:继续、连续。

•缕会:此处“缕会” 二字有误书,旁边用“卜” 点去做标记,表示写错了456。

•玉鲈堆案:鲈鱼摆在饭桌上好像一堆玉一样。

•团金橘满洲:橘子结满枝头,呈现出一团团金色。

•惠泉酒:一种很有名的酒。

•壑源茶:宋代的一种名茶。

•蠹简:被虫子蛀过的书简,这里代指书籍。

•贺老:指贺怀智,唐玄宗时期的著名乐工。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四处漂泊。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家贫好学,崇尚气节。

这里米芾以梁鸿自比,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剡: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州一带。

•戴:指戴逵,东晋时期的名士、画家、雕塑家,曾隐居剡县。

•鲁公:指颜真卿,他曾被封为鲁郡公,米芾在此将与自己同游的林舍人比作颜真卿。

释文:我将要前往苕溪,戏作这些诗呈给各位朋友。

我是襄阳的闲散之人米芾。

因为夏天的美好松竹我留在这里,如今为了领略秋天的美景,我要前往苕溪去看那儿的溪山。

米芾《苕溪诗帖》——“尚意书风的代表,千古之名篇”

米芾《苕溪诗帖》——“尚意书风的代表,千古之名篇”

米芾《苕溪诗帖》——“尚意书风的代表,千古之名篇”苏东坡曾认为,米芾随手写的几行字,就足以媲美王羲之,他说:米书超逸入神。

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米芾的笔法是极为完备的,在米芾的行书当中,你能学到真正的魏晋笔法,能知道什么是纯正的“八面出锋”,在用笔的完备程度上,书法史上没有几个书家能与之比肩。

米芾的《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风貌,是米芾从无锡去往苕溪时所作的六首诗,是他的经意之作。

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

尺寸:197.89cm*30.35cm《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

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此帖是米芾经意之作,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笔法清健,结构潇丽,有晋王献之的笔意。

其书写风格最近《兰亭序》。

吴其贞《书画记》评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效颜鲁公;书者,绝无雄心霸气,为米老超格,妙书。

”当你去一个字一个字认真临摹和揣摩米芾的用笔的时候,就能真正体会到古人用笔的高妙之处。

如何变锋?如何换面?如何力送笔端?如何“变起伏于锋杪”?这些古人用笔的特点都能在《苕溪诗帖》当中找到答案。

为了方便广大墨友临摹和研习,特意为大家推出了高清原大微喷1:1复刻的《苕溪诗帖》。

此卷为高清扫描,采用高清艺术微喷制作而成,按照原作1:1复刻,保持原作细节。

既适合临摹、欣赏,又可以作为礼品馈赠之选。

硬笔临帖之二一五米芾《苕溪诗帖》

硬笔临帖之二一五米芾《苕溪诗帖》

硬笔临帖之二一五米芾《苕溪诗帖》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宋四家”之一。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

米芾行书名帖苕溪诗技法详解

米芾行书名帖苕溪诗技法详解
此帖是米芾精心之作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米芾行书名帖苕溪诗技法详解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此帖是米芾精心之作, 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笔法清健,结构潇丽,有晋王献之的笔意。 其书写风格最近《兰亭叙》。吴其贞《书画记》评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效颜鲁公;书者,绝无雄心霸气,为米老超格,妙书。”
点击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帖米芾《苕溪帖》高清。

手帖米芾《苕溪帖》高清。

手帖米芾《苕溪帖》高清。

展开全文简·介《苕溪诗帖》澄心堂纸本墨迹卷。

高三十三点三厘米,横一百八十九点五厘米。

书于元祐三年(1088),是应湖州知州林希之邀往苕溪(在湖州)时书呈诸友的诗笺。

清吴其贞《书画记》云:“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效鲁公(真卿)化出者,绝无雄心霸气。

”洒脱流利,跌宕恣肆,诡奇莫测,为米颠超格妙迹,现藏故宫博物院。

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

襄阳漫仕黻。

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误书旁注卜乃点去符号)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佑戊辰八月八日作。

《笤溪诗帖》历史掌故《苕溪诗卷》米芾书,澄心堂纸本墨迹卷。

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

全卷35行,共394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知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戊辰(公元1088年),时米芾38岁。

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

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五篆字。

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友仁鉴定恭跋。

”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

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此帖是米芾经意之作,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

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

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蜀素帖》米芾自言: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

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由集古到创新,自成一家,别人不知其何为祖也,米芾狡黠自傲之情溢于言表。

《蜀素帖》恰为其蜕去“集古字”的痕迹,自我风格呈现的优秀作品,可做为学习米字的最佳范本。

《蜀素帖》乃是四川的一种丝织物,《蜀素帖》的最大的价值是,它作为米芾传世真迹而存在。

《蜀素帖》书写在丝绸织品上,由于吸水性弱不易受墨且书写迅疾,故而出现较多的枯笔。

《蜀素帖》通篇墨色浓淡相兼,笔墨形态丰富。

或完全以枯笔为之,干而不燥,枯中见润;或顿挫分明且迅疾“刷”出,形成痛快淋漓之势,如渴基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

《苕溪诗帖》《苕溪诗帖》虽然与《蜀素帖》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但是这两幅作品风格面貌却有所不同。

一个流畅如行云流水,一个沉着如磐石之重。

《苕溪诗帖》就更加自由奔放,天然烂漫,完美的契合了整体的气韵和细节表现,大小相宜,映带自如,犹如行云流水。

《苕溪诗帖》的内容是米芾从无锡去往苕溪时所作的六首诗,是他的经意之作。

在章法上,米芾虽喜欢“集古字”,但是他的书法并不是只对古人书法的照抄照搬,而是经过深入积累,将自己的风格与古人的风格融会贯通,从而自成一家。

《苕溪诗帖》通篇八面生锋,笔力雄浑老辣,潇洒自然,创造了一种天真活泼、激越昂扬的意境。

米芾重视整篇的气韵,兼顾各处细节,严于法度。

《苕溪诗帖》字字呼应、行行连贯。

全篇接应之处有连有断,而并非追求笔笔相连、字字相连,这便使字与字、行与行在形式上达到了笔断意连。

《苕溪诗》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风貌,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

米芾,一位颠逸狂放、天资高迈,于书、画造诣皆高的人物。

他自言善书者只有一笔,而我独有四面,指其书法中、侧、露、藏等手法多样,使得作品姿态万千。

米芾的意趣和个性在宋四家中尤为突出。

米芾神作《苕溪诗》鉴赏

米芾神作《苕溪诗》鉴赏

米芾神作《苕溪诗》鉴赏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

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藏研网分享一则米芾《苕溪诗》高清大图请您赏析点击下方或搜索藏研直达高清大图赏鉴▼米芾《苕溪诗》清代董浩楷书题:此米芾蜀素真迹卷为大学士傅恒旧藏,壬寅冬其子额附福隆安家不戒於火,而是卷适以付装获全,因进入内府,即提什纪其事。

今春其孙丰伸济伦家复遭祝融之厄,传是卷不早入石渠焉,知不为丁甲下取洵乎。

翰墨因缘,流传有数,艺林名迹,当有神物护持,不可思议耳。

戊申孟夏御识。

臣董浩奉敕敬书。

米芾《苕溪诗》局部图米芾《苕溪诗》局部图米芾《苕溪诗》局部图米芾《苕溪诗》局部图米芾《苕溪诗》局部图米芾《苕溪诗》局部图米芾《苕溪诗》局部图《蜀素帖》内容包括他自作的各体诗八首,故此帖又名《书诸体诗卷或》或《拟古诗帖》。

全卷依序为五言古诗《拟古》二首、七言绝名《吴江垂虹亭作》二首、七言律诗《入境寄集贤舍人》与《重九会郡楼》各一首、五言古诗《和林公岘山之作》一首与七言古诗《送王涣之彦舟》一首。

《蜀素帖》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字形秀丽颀长,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

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刀斫削,悬针收笔处有正有侧,或曲或直;提按分明,牵丝劲挺;亦浓亦纤,无乖无戾,亦中亦侧,不燥不润。

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

总之,率意的笔法,奇诡的结体,中和的布局,一洗晋唐以来和平简远的书风,创造出激越痛快、神采奕奕的意境。

米芾《苕溪诗》。

李东阳行书跋《米芾苕溪诗卷》

李东阳行书跋《米芾苕溪诗卷》

李东阳行书跋《米芾苕溪诗卷》
李东阳行书跋《米芾苕溪诗卷》,书于明正德十一年(丙子 1516年),纸本,纵30.3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右米元章诗翰。

有绍兴及睿思殿图印。

其子友仁题其后。

称先臣芾。

盖君前臣名之义也。

元章书极精妙。

而友仁亦有家法。

父子并美。

自献以后亦鲜闻之。

书法真赝每相混淆。

如米氏者江南伪本不知其入。

此卷妙处望而可知。

太宰水村陆先生检诸故箧。

重加裱饰。

物之显晦固自有数哉。

先生方采黜陟之独。

振幽起滞。

天下之士赖以不没于世者多矣。

识者幸毋以一事观之。

正德丙子二月十二日。

长沙李东阳题。

米芾苕溪诗帖章法特点

米芾苕溪诗帖章法特点

米芾苕溪诗帖章法特点
米芾的《苕溪诗帖》在章法上具有独特的特点。

总体上,该作品体现了米芾的意趣和个性,用墨燥润相间,用笔多元,痛快淋漓,妙趣横生。

结构方面,整体上险峻奇崛,婀娜多姿。

具体来说,米芾在《苕溪诗帖》中通过不同的笔法、结构、布局等展现了自己的风格与古人的风格融会贯通的特色。

通篇体现出了字与字之间的顾盼呼应,产生“相称”的整体效果。

在结构上,结体舒畅,中宫微敛,保持了重心的平衡。

同时长画纵横,舒展自如,通篇字体微向左倾,于险劲中求平夷。

另外,《苕溪诗帖》在章法上的一大特点是米芾善于运用“集古字”的方法进行创作。

尽管米芾并非只是照搬古人,而是将自己的风格与古人的风格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

总的来说,《苕溪诗帖》的章法特点主要体现在米芾个人的书法风格与古人书法的融合上,通过其独特的用笔、结构、布局等展现出一种天真活泼、激越昂扬的意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