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论文

合集下载

精准扶贫论文1500字

精准扶贫论文1500字

精准扶贫论文摘要精准扶贫作为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以精确的视角和科学的技术手段,准确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程度,实施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有效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

本文将从精准扶贫的定义、原则和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分析其在实践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1.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问题一直是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统的扶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问题,但在提高扶贫效果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因此,精准扶贫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扶贫模式应运而生,被视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来减贫和发展贫困地区。

2. 精准扶贫的定义精准扶贫是指通过详细的贫困线标准和科学的数据分析,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和贫困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和项目,以达到减少和最终消除贫困的目标。

与传统的扶贫模式相比,精准扶贫具有明确的目标、精确的对象和精确的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聚焦贫困地区、贫困群体和贫困问题。

3. 精准扶贫的原则精准扶贫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公正性。

这些原则包括:3.1 全面性原则精准扶贫应该全面地考虑贫困地区的整体情况,不仅仅关注单一的指标或领域。

只有综合分析和全面考虑,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解决贫困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3.2 差异化原则贫困地区的差异性在精准扶贫中应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贫困原因和解决路径,因此扶贫政策和项目也应该因地制宜,提供差异化的帮助和支持。

3.3 可持续性原则精准扶贫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更应该考虑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通过提供技术培训、就业机会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和提高收入水平,从而实现贫困的根本消除。

4. 精准扶贫的步骤实施精准扶贫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精确而有效地落地。

基本的步骤包括:4.1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识别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了解贫困原因和程度。

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成效_王宁

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成效_王宁

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与成效◎王宁摘要: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扶贫开发。

本文通过对农村扶贫开发模式的实施与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此分析我国目前农村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发展模式问题成效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国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开发日益重视,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政策来帮助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1985年,我国对农村的经济扶贫已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开发与研究工作。

通过这二十多年的扶贫工作的不断摸索,我国对农村在经济方面的扶贫开发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扶贫道路,就是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行开发模式的扶贫。

在文章中通过对农村扶贫的开发模式在经济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出解决困境的措施,希望能在我国目前农村经济扶贫开发所取得的成效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一、我国农村经济扶贫开发式模式的实施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越来越大,很多经济贫困的地方至今连生活中的基本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很低,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基本靠农作物的耕种为生。

随着政府的不断发展,政府对贫困农村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关注,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是现在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在政府的决策之下,决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扶助,帮助贫困群众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贫困地方人民进行经济扶助。

我国的农村经济扶贫所采用的模式是开发式。

开发式的进行扶贫工作就是在开展的过程围绕农村的经济建设进行工作的开展,并以此为导向,帮助我国农村的群众以及干部,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改善农村经济开展的模式,以市场经营为发展方向,进行商品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进而通过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农村的自我建设力,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经济道路。

在我国的农村经济扶贫开发式模式实施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1.政府对农村的经济建设进行投资,在投资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的发展。

扶贫申论范文

扶贫申论范文

扶贫申论范文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扶贫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如何更好地开展扶贫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本文将就扶贫工作的重要性、现状及对策进行探讨。

首先,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贫困人口众多。

扶贫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通过扶贫工作,可以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其次,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水平相对较低,限制了当地居民的发展空间。

再者,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不够多元化,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针对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加强对贫困地区教育医疗事业的支持,提高当地居民的教育医疗水平,增强他们的发展能力。

再者,鼓励贫困地区发展多元化产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性,正视当前扶贫工作面临的挑战,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全力推进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扶贫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扶贫的议论文范文

关于扶贫的议论文范文

关于扶贫的议论文范文
扶贫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中国,扶贫工作已经进行了
数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仍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需要帮助。

因此,扶贫工作仍然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扶贫工作不
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帮助贫困人口摆脱贫困,
实现自我发展。

首先,扶贫工作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
政策,提供扶贫资金和资源,推动扶贫工作的开展。

政府还可以通
过建立扶贫项目,培训贫困人口的技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
条件,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

其次,扶贫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捐款
捐物,参与扶贫活动,帮助贫困人口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社会各
界还可以通过开展扶贫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社会各界还可以通过开展扶贫教育,帮助贫困人口提高
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再次,扶贫工作需要贫困人口的自我努力。

贫困人口要树立信
心,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克服困难,实现自我发展。

同时,贫困人口要积极参与扶贫项目,学习相关技能,提高自身素质,为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贫困人口的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扶贫工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让更多的贫困人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金融扶贫开发农民权益保障论文

金融扶贫开发农民权益保障论文

金融扶贫开发与农民权益保障摘要: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

扶贫开发与三农问题解决,关键在于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保障农民权益。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获得基本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农民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权利。

本文将从农民权益保障的权利机制、主体体系以及制度创新三个角度,探讨如何保障农民发展权,保障农民权益。

而且,在探讨如何保障农民权益时,郁南县的金融扶贫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农民权益保障农民发展权金融扶贫开发普惠金融一、问题的提出:金融扶贫的现实必要性(一)三农问题与金融”贫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落后、农民增收困难,”三农”问题至今仍然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保障农民权益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重视保护农民权益。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农业的产业化升级、农民的市场化经营,都需要货币的投入、金融的支持。

然而,农户的”贷款难”问题依然存在,广大的低收入贫困农户长期得不到充足的金融服务和支持,农村金融市场”金融贫血”依旧严重。

(二)一个值得关注的实践在思考农村金融改革、农民权益保障的问题时,广东省郁南县的制度创新实践或许能给予我们有益启示。

郁南县地处广东省西部,现有23个贫困村和确定被帮扶的贫困户4497户,其中3621户贫困户有意愿贷款发展生产,需求资金达1120多万元。

从2009年4月开始,郁南县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工作。

在广东省”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政策下,郁南县广泛发动社会募捐1000万多元,设立郁南县”双到”金融扶贫基金。

郁南县农信联社按扶贫基金总额放大5倍,为全县4497户贫困户整体授信5000万元,实现金融扶贫授信100%全覆盖。

截至8月15日止,郁南县农信联社已为全县563户贫困户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61.1万元。

金融扶贫的制度创新,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起步资金,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

扶贫 申论作文

扶贫 申论作文

扶贫申论作文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扶贫工作一直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困问题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生活困难。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必须加大扶贫力度,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为扶贫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当将扶贫视为全局工作,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并确保这笔经费得以真正用于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条件。

其次,要注重产业扶贫,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培育和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培训等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解决贫困问题。

此外,要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教育,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打破贫困代际传递。

同时,通过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此外,要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能够真正拥有土地,增加农民的土地财产收入。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等形式,让农民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其收入水平。

最后,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保障贫困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确保贫困地区居民能够获得基本的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
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综上所述,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方齐心协力,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

只有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共同富裕,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富强、和谐稳定的社会。

浅谈国家扶贫政策论文范文(最新)

浅谈国家扶贫政策论文范文(最新)

一、中国农村扶贫政策(一)贫困的含义。

贫困一词自古有之,但是何为贫困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之相对的便是富裕,两者之间有一个界限,在此界限之上为富裕,在此界限之下则为贫困。

关于贫困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下了定义,笔者认为真正的贫困应当是生存说。

主要是从物质生活水平和经济、社会、文化水平等方面进行描述和概括贫困地区的生存状况,正如于同申教授所说:“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落后的总称,是由低收入造成的缺乏生活必须的基本物质和服务以及没有发展的机会和手段的一种生活状况。

”由此而言,当一个人的温饱以及基本的社会需求无法满足时,那么便可以定义为贫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贫困线的确定会受到不同标准的影响,具体的数据也在不断变动,但是无论如何,贫困问题仍然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一大难题,想要攻克这一世界性难题,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二)中国农村的扶贫政策。

中国农村的扶贫政策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也在不断的做着调整,每个阶段会根据国情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扶贫政策,从整体上来讲,中国的扶贫政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以前。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贫困在当时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农村人的温饱问题都无法得到解决,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更是有很多的人因此被饿死。

当时贫困是一种普遍现象,加之实行的平均主义政策,并没有严重的贫富差距。

当时的扶贫手段主要是以救济为主。

一旦出现自然灾害等情况,国家便会进行救济,这种救济一般来说都是暂时性的,以当时的国情来讲,需要救济的人口太多,国家的实力又有限,所以扶贫对国家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后到21世纪初。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摸索中前进,人们的思想变得活泛,不再拘泥于自己的几亩田地,开始寻找新的赚钱手段,一部分人变得愈来愈富裕,因此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就不断地被拉开,扶贫变得更加必要。

论文] 精准扶贫的论文

论文] 精准扶贫的论文

论文] 精准扶贫的论文摘要: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不仅仅需政府的整体把控,更需要全社会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因地制宜,共同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点工作。

精准抚贫是要根据不同的扶贫对象,制定不同的扶贫方针,不论是资金还是项目都要高效的分配和使用,而贯穿始终的更应该是“教育扶贫”,《学记》有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一语中的揭示出教育在育民为善,改良思想中的重要作用。

当下,精准扶贫更是要教育先行,完满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均衡发展;技能培训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是对接经济新常态要求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和发展质量提升的政策回应。

一、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二五”期间,甘肃省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精准扶贫,联村联户等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使得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贫困发生率由%下降到15%。

同时该省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三五”时期的“一号工程”,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促进脱贫攻坚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融合联动。

“三五”规划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就是补短板,促平衡的阶段。

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是攻坚克难的重中之重,难度大,任务巨,其结果直接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

全文结束》》年6月9日,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省政府制定的“‘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为甘肃扶贫准确发力再次提供了指导。

在“1+17”中“1”指1个意见――《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17”,指17个一揽子专项配套《实施方案》。

在17个配套方案中从异地搬迁,饮水安全,交通,信贷,教育等17个方面提供了实施方案,同时今后5年甘肃省投向扶贫领域的财政资金将多达1500多亿元。

二、精准扶贫,教育先行从xx年甘肃省J县R镇的数据来看全镇一年脱贫406人,返贫141人,这说明我们在扶贫过程中通过资金的投入,项目的支持,无疑是给我们的精准扶贫注入了大量的强心剂,但是因病、因灾返贫是单靠资金的支持是无法真正做到从长期的贫困中脱离出来,需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方式即“教育扶贫”。

以扶贫攻坚为题的论文扶贫论文

以扶贫攻坚为题的论文扶贫论文

以扶贫攻坚为题的论文扶贫论文扶贫论文扶贫论文打好扶贫资金“预防针” 当前全国扶贫攻坚工作正在紧张开展,大量的资金在保证项目和工作的运行,许多人便盯上了扶贫资金,套项目、刮零头、拿回扣成了他们“发家致富”的途径。

为了遏止这些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也出台了许多政策,但大多都是隔靴搔痒,效果不明显。

笔者认为,要管理好扶贫人员,保证扶贫资金的落实,重要的是要防范于未然,及时消灭恶劣的苗头,打好“预防针”——从审核、监督、复查等环节全面掌控扶贫资金,使群众能够真正、完全地得到实惠和便利。

打好审核预防针。

要预防,要防范,首要的就是管理好资金出口。

在扶贫地区报请资金输出的时候,就要严格把关,根据报请的材料,指派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查,杜绝套项目的情况出现。

当然,也要根据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对所报项目进行评估,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的同时避免多报资金。

打好监督预防针。

对于扶贫资金,更要做好监督工作。

在时间和程序上,对申报、审批、划拨、运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监督,实时监督、实时公示,让每个环节都能公开透明。

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方式——上级监督、同级监督、群众监督——结合使用,尤其是群众监督,更要广泛听取,让想要偷拿、偷摸的人无计可施。

打好复查预防针。

在经过审核、监督后,扶贫资金是否真正用到群众身上,是否真正让群众受益?这就需要进行复查。

一些人侥幸以为资金已经经过严格监督和审核,不会再有人来调查,便放开胆子,对扶贫资金“大展拳脚”。

因此,复查是最重要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做好资金的复查,也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听取各方声音,进行调查。

一旦发现和确定资金被动,便要及时给予打击,对其他企图动手者“杀鸡儆猴”。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免费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免费

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免费扶贫政策属于公共政策的范畴,应发挥公共政策所应有的作用。

扶贫的形势与政策论文是怎样写的。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希望你们喜欢!2017形势与政策扶贫论文篇1建国以来我国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

政府在扶贫上的一系列政策不仅为13亿中国人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全球反贫困事业的发展。

回顾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历程,有助于我们认识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新挑战,并为今后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一、我国农村扶贫政策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扶贫政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体制改革推动式扶贫始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于缓解农村贫困,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

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使农民收入迅速增加。

此外,国家还采取措施使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步向农民倾斜。

(二)大规模开发式扶贫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对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进行综合开发,以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温饱问题,为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我国专门性的扶贫开发领导机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从此,我国在全国农村范围内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

政府扶贫的指导方针改变了以往单纯救济的扶贫方式,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方针。

(三)重点攻坚式扶贫从1991年起针对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脱贫致富难度较大的地方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帮扶行动。

在这一期间,中央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扶贫开发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

为落实扶贫攻坚计划,中央多次召开扶贫工作会议。

关于中 国扶贫政策的论文

关于中 国扶贫政策的论文

关于中国扶贫政策的论文《关于中国扶贫政策的论文》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扶贫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扶贫政策不仅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中国扶贫政策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始终将扶贫工作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加大投入,完善政策体系,创新扶贫方式。

从早期的“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再到如今的“精准扶贫”,中国的扶贫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阶段的贫困特征和发展需求。

精准扶贫是中国扶贫政策的一大创新。

它强调精准识别贫困对象,通过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将真正的贫困人口找出来,并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扶贫方案。

这种“一户一策”的方式,使得扶贫资源能够更精准地投向最需要的人群,大大提高了扶贫的效果。

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中国政府还注重发挥产业扶贫的作用。

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为贫困地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例如,在一些贫困山区,政府扶持农民种植特色水果、中药材等,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实现了脱贫致富。

教育扶贫也是中国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还实施了一系列教育资助政策,如免除学杂费、提供生活补贴等,确保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因经济原因而辍学。

许多贫困地区的孩子通过教育改变了命运,成为了家庭脱贫的希望。

健康扶贫同样不容忽视。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政府通过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等措施,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在一些贫困地区,政府还组织医疗队伍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贫困人口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

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工作的重要支撑。

精准扶贫论文1500字

精准扶贫论文1500字

精准扶贫论文1500字精准扶贫论文1500字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监测管理,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和扶贫目标,精准扶贫论文1500字[专题]。

” 实行精准扶贫,确保到村到户,这传递出我省扶贫开发方式创新转变的新思维、新思路,必将对我省扶贫开发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怎么定义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

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合规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谁的贫困程度深对谁的扶持就应多。

今年,全省减少120万农村扶贫对象是省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实事办得“实不实”,关键看精准扶贫“准不准”。

各地各部门应牢牢把握省委对扶贫开发的最新部署要求,牢牢把握全省全面小康建设的紧迫形势,将扶贫开发方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扶贫资金使用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

二、为什么要精准扶贫我国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来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全国农村贫困居民8249万人(其中四川为602万人),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

这个数据对于研究贫困居民规模、分析贫困发展趋势比较科学,但在具体工作中却存在“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怎么针对性帮扶”“帮扶效果又怎样”等不确定问题。

由于全省乃至全国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贫困居民、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就存在许多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农户和贫困居民没有得到帮扶。

精准扶贫的背面是粗放扶贫。

长期来,由于贫困居民数据来自抽样调查后的逐级往下分解,扶贫中的低质、低效问题普遍存在,如:贫困居民底数不清,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估”(推测估算),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人情扶贫、关系扶贫,造成应扶未扶、扶富不扶穷等社会不公,甚至滋生腐败。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准扶贫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准扶贫

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准扶贫开展扶贫对象识别到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很具体实在的工作,更是实施精准扶贫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准扶贫,希望你们喜欢!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精准扶贫篇1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准确把握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精准发力突破重点难点,以精准施策促进脱贫致富,确保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扶贫开发攻坚战。

今年九月,我作为市教育局派驻云县栗树乡扶贫帮扶工作队长、大村帮扶工作队员驻村开展工作已过百日,按照“挂包帮”“转走访”和“回头看”等工作要求,现已完成4轮遍访。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全面加快脱贫摘帽步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云县作为全省12个试点县之一,将于全面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自己深知扶贫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大村距云县城138公里,距栗树乡10公里,是典型低热河谷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产业及经济发展滞后。

受自然条件约束,没有较好的经济产业支柱,农民经济收入始终无法提升,有点存款的农户都是近年来没有改造过房屋的农户,也就是说农民辛苦劳作一辈子或者两代人攒下的辛苦钱不够一次的房屋改造花销,目前仍有部分农户住着土木或者石木瓦结构的老式房屋,少部分还住着爷爷辈留下的年久失修的危房。

究其贫困原因:一是群众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极积主动性差,“等靠要”和观望态度较为普遍。

全村332户农户,砖混结构新民居房仅有13户。

建房大多数采取自己供材料,请大工方式建房,一般130平方米需投入14万多元,平方米均价1100元,但发生建材二次搬运的需增加投入1万元左右。

村“两委”班子成员还没有建盖新房,经过动员,他们表示要抓住当前好的政策机遇抓紧建房,同时,积极动员群众建房。

二是思想观念落后,缺乏科学种田知识,无支柱产业支撑。

关于扶贫的议论文范文

关于扶贫的议论文范文

关于扶贫的议论文范文扶贫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脱贫攻坚工作也进入决胜阶段。

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首先,政府在扶贫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加大对扶贫项目的支持力度。

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扶贫政策体系,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监督和评估,确保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水平,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其次,社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组织和引导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

社会组织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同时,社会组织还可以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提供更多的帮助。

再次,企业在扶贫工作中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开展扶贫捐助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同时,企业还可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力度,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提供更多的帮助。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展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最后,个人在扶贫工作中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个人可以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同时,个人还可以通过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此外,个人还可以通过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提供更多的支持。

总之,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让更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农业扶贫申论作文

农业扶贫申论作文

农业扶贫申论作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农业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举措,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和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然而,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首先,农业扶贫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

传统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引导农民采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其次,农业扶贫要注重农民的培训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

政府要加强农民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要鼓励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特色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农民的收益。

另外,农业扶贫要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生产需要土地、水源和气候等资源的支持,但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不均衡和浪费的现象。

政府要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生态福祉。

最后,农业扶贫要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和公共服务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改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条件。

同时,要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综上所述,农业扶贫是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关键之举。

我们要注重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民培训、合理配置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共同努力,促进农业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目标,让全体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论文:浅析万州区扶贫开发资金运行现状

论文:浅析万州区扶贫开发资金运行现状

论文:浅析万州区扶贫开发资金运行现状【摘要】万州区是重庆市集山区、库区和第二大城市于一身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区,“十一五”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通过深入扶贫、农业、统计等区级部门、贫困乡镇和农户调查,分析了扶贫资金投入、监督管理和使用效益现状。

【关键词】扶贫资金运行现状1.引言在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下,拯救穷人、反对贫困,已成为国际性话题,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和共同行动之一。

缓解贫困、消灭贫困,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同目标。

从多年和各地区反贫困的实践经验上看,资金是反贫困的重要因素。

万州区是一个集山区、库区和重庆第二大城市于一身的国家级扶贫开发区,幅员面积3457万平方公里。

2010年,全区总人口为173.3万,农业人口111万,其中贫困人口为1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1%。

万州区贫困人口所占比重大,基础设施、通讯设施落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

因此,分析万州区扶贫资金运行现状,对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扶贫资金的投入现状2006—2009年,万州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61351.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9759.8万元、以工代赈资金2758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5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7380万元、生态移民资金265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8598.6万元,实施扶贫项目531个,117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

3.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现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既是国家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也是确保扶贫目标实现的基础,万州区通过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的运作、规划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提高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性和安全性。

3.1建立专门班子,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做到该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区扶贫部门成立以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分管业务工作的副主任和纪检组长为副组长,综合科、项目科、审监科为成员的扶贫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审计监察科,由审监科负责扶贫资金监管的日常工作。

浅谈扶贫政策论文(2)

浅谈扶贫政策论文(2)

浅谈扶贫政策论文(2)浅谈扶贫政策论文篇二《浅析扶贫现状及其政策实践困境》【摘要】本文以近年提出的“精准扶贫”概念为切入点,指出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提出完善扶贫政策,提升政策实施效果的对策:明晰帮扶对象;明确保资金的精准投放及使用;建立扶贫效果的评估及反馈机制;提高社会参与度。

【关键词】贫困;政策;扶贫;精准扶贫一、现状1、我国的贫困状况及现行政策实施效果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状态,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至2014年,累计减贫约7亿人,但我国的贫困状况依然很严峻。

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六省份的贫困人口数量最多,属扶贫攻坚的主要区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我国的反贫困政策主要通过“救济”及“扶贫”两种手段共同发挥作用,反贫困政策也历经了一个变迁的过程,如80年代后,由单纯的救济式扶贫转为开发式扶贫,摒弃了“以鱼养渔”式的做法,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及贫困人口自身的能力,但“许多地方出现‘越富越扶,越贫越漏’的马太效应。

”此外,区域间的差距也很明显,究其原因与扶贫政策本身的功利性、扶贫政策缺乏针对性以及执行不力等因素有关。

2、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贫困的鉴别是扶贫工作开展的首要及关键问题,近些年,一些地区申请国家的政策支持与贫困补助,但却未将申报下来的资金用于扶贫项目上,而是将年度工作重点设置为城市建设,用扶贫补贴款项来扩宽道路、新建政府办公大楼等等。

新年度,在贫困区考察及工作会议中多次提出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的新要求;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要求地方要优化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精确识别扶贫对象,建立可查询、追踪的管理数据库,将对象的识别深入和准确到“具体”层面。

二、扶贫政策的实践困境1、对扶贫对象的界定贫困的标准主要依靠人均收入来判定,标准线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年上调,因此需要对贫困人口数量进行动态观测,精确统计人均收入,划定贫困范围是一项复杂的项目,且需要耗费高昂的成本。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论文(2)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论文(2)

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论文(2)精准扶贫政策论文篇三《精准扶贫与地方扶贫立法创新思路》【摘要】消除贫困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力量协调一致,通过立法防止扶贫资源的浪费,无疑是最佳的路径。

当下的紧迫任务是如何通过制度设计落实精准扶贫,提高实效。

文章认为,地方扶贫立法的创新,一是扶贫对象应当瞄准到户,二是应当实行综合立法普惠各类贫困群体,三是各项措施有效衔接,提升扶贫实效。

【关键词】精准扶贫地方立法创新地方法制贫困是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努力消除贫困更是各国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2000年9月,联合国召开全体成员国会议,189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千年宣言》,庄严承诺:“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们十亿多男女老少同胞摆脱目前凄苦可怜和毫无尊严的极端贫困状况”。

①如何实现承诺考验着各级政府和学者的智慧。

总结我国几十年的扶贫经验,借鉴发达国家的扶贫措施,实现扶贫目标的最佳路径应包括以下方面:依法扶贫,长久发力贫困意味着缺少和获得困难,它指一个人及其家庭不能满足生存和发展所需基本条件的状况。

贫困群体的产生,既有个人获取资源能力缺失的原因,也有社会分配制度不完善,导致他们获取资源的机会被剥夺、被忽视或者被挤占的因素。

资源的有限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长期面临的客观现实,通过人为的平衡机制,使得资源获得缺失的人群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条件,这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之所在,给予贫困群体更加公平的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必要资源,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应有的良知。

法律所固有的明确性、稳定性和强制性特点,促使各国普遍选择立法的路径,从制度上保障贫困人群获取必要资源和发展机会的条件。

有关消除贫困的立法,各国各有建树,如英国颁布的《工业分部法》,美国颁布的《地区再开发法》,德国制定的《联邦改善区域结构共同任务法》,日本制定的《北海道开发法》等。

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于增加贫困地区的发展机会无疑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精准扶贫800字议论文

精准扶贫800字议论文

精准扶贫800字议论文引言在中国,扶贫工作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扶贫工作存在着效果不理想、扶贫资金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

精准扶贫的目标是通过精准定位贫困群体,精准施策,精准退出,提高扶贫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精准扶贫的意义和对扶贫工作的影响。

意义精准扶贫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提高扶贫工作的精确性过去,扶贫工作通常采用“铺天盖地”的方式,无论是财政投入、政策支持还是人力资源都无法精确到达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

而精准扶贫则通过数据和科技手段的运用,帮助政府更加准确地了解贫困群体的情况,从而制定更加精确的扶贫政策和措施。

2. 有效避免扶贫资金浪费在过去的扶贫工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不透明,一些扶贫项目可能没有真正惠及贫困人口,导致扶贫资金的浪费。

通过精准扶贫,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贫困人口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将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对扶贫工作的影响1. 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帮扶精准扶贫将政府的关注点从贫困地区转移到了贫困人口身上。

通过精确地了解每个贫困人口的情况和需求,政府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并通过培训、就业等方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

这种个体化的帮扶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贫困人口的需求,提高脱贫的成功率。

2.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贫困地区的主要经济来源。

精准扶贫不仅仅关注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和教育需求,更加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产业,政府能够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实现可持续脱贫。

3. 推动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贫困地区的贫富差距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精准扶贫,政府能够帮助贫困人口改变命运,实现社会公平。

这不仅减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总结精准扶贫的推行为中国的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理论研究论文作者姓名:张彩琴单位: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联系电话:电子邮箱: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前言一定要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帮助贫困群众尽快改变落后面貌,与全省人民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要动真情,真心关爱贫困人口,真情关心贫困地区,带着真挚的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要充分认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帮助贫困群众尽快改变落后面貌。

要真扶贫,针对贫困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出发,从基础性、关键性的事情做起;要认真调研,进一步摸清实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扶贫规划;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关心群众生活、帮扶困难群众、保障群众福利这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扶贫开发新突破。

要扶真贫,让贫困群众通过扶贫开发真正受益得实惠,真正脱贫致富;要瞄准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扶贫开发,把资金、项目落实到人。

公司各级负责人要转变作风,多用身影和行动指挥,用脚印和实效来落实,真抓实干,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一、扶贫开发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扶贫开发任重道远、意义重大。

扶贫开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承担着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大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大任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承担着缩小发展差距、关爱弱势群体的重大任务;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进程中,承担着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加大扶贫政策力度,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加快发展,应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因势利导地完善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加快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努力推进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持之以恒地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没有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就不可能有全省农村乃至全省人民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小康。

必须继续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有效对接,确保制定的每项政策、安排的每笔资金、实施的每个项目真正用于最贫困的群众。

在国家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施行统一的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绝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目标。

进一步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

面对扶贫标准提高后我省贫困人口成倍增加的新挑战,应以专项扶贫政策的实施为基础,加快形成“大扶贫”工作格局,推进专项扶贫计划和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动员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扶贫领域。

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并重,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的基本素质并重,政府主导和社会广泛参与并重,努力形成多方位、大范围、齐抓共管的扶贫开发工作新格局。

同时,各涉农部门应把我省贫困人口占全国比重最高作为争取国家部委支持的重要依据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

整合力量、加大投入,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当前,我国正逐步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向“三农”倾斜,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

需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应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原则,整合好各项扶贫项目资金,重点解决好与贫困群众温饱最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问题。

统筹整村推进和片区开发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做到各部门间政策上相互对接,力量上相互配合,专项扶贫开发投入与农村综合开发建设投入的密切配合。

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增强贫困地区持续增收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要靠发展产业来支撑。

要积极探索无偿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的倍增机制,使资金补助在贫困农户产业发展、生产能力提高、收入增加等方面等发挥作用。

坚持市场导向,在贫困山区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既要因地制宜抓好一村一品,又要连片成线,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带;既要讲产品数量、质量,又要讲产品的精深加工,切实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确保眼前增收有保障,将来增收有潜力。

应把开发丰富的山地资源作为广东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抓住国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的契机,科学开发山地资源,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宜药则药、宜牧则牧。

同时,注重发挥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而返乡创业的农民工的作用,引导和扶持他们依托山地资源开发转“危”为“机”,努力变家乡的莽莽群山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抉择。

经济发展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一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定的经济体制下,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除了包括经济增长方式所指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和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外,还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以及分配结构、社会结构、环境生态、人口资源、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内容,经济发展方式比经济增长方式的涵盖面要广得多。

扶贫方式是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实现脱贫致富目的方法、途径和模式。

既包括专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也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

从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经济发展方法、途径和模式由传统的、旧的发展方式向现代的、创新的发展方式转变。

扶贫开发方式的转变就是扶贫开发的方法、途径和模式由传统的、旧的开发方式向新的、更好的开发方式转变。

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也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

金融危机,既是对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虚拟化的冲击,也是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模式过于粗放的冲击;既是对过度负债消费和过度依赖资源消耗方式的冲击,又是对有增长无发展的冲击。

联合国1996年对“有增长无发展”概括了几种情况:一是无业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但就业不增加;二是无情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但绝大多数人的收入不增长;三是无未来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但生态、资源和环境负增长;四是无根的增长,就是经济增长但文化、教育等不增长。

就我们的发展来看,虽然不能简单地说是有增长无发展,但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增长与发展不成正比,在发展中付出了很多代价。

所以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经济发展方式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扶贫开发也存在有投入无产出、投入多产出少、“有开无发”、“开而不发”的情况。

突出表现在“十重十轻”:即:重建设、轻管理,重投入、轻产出(效益),重当年、轻长远,重部署、轻落实,重政府资源、轻市场资源,重部门开发、轻利用开发政策机制吸引资金,重政府扶贫、轻社会扶贫,重项目评估论证、轻项目实施绩效评价,重工程自身效益、轻项目综合效益发挥,重自我纵比、轻与发达地区横比。

因此,转变扶贫开发方式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需要。

善谋局者必争先,欲争先者须图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抉择。

在这一关键节点上,如果我们思想和认识跟不上,就会漠视压力,难以形成加快推进的强大动力;如果工作和措施跟不上,就会丧失转变的活力,难以形成加快推进的强大合力;如果我们稍有懈怠,不尽快取得大的突破,就难以抢占发展的主动权和制高点,在新一轮竞争中必然陷入被动落后的境地,就难以实现幸福广东的目标。

“转变”,有可能“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一要转变观念,二是转变途径,三是转变机制,四是转变目的。

观念问题是思想问题,思想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总开关。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观念能不能转变、思路能不能拓展、头脑是不是清醒至关重要。

转变到不到位首先是认识到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不重视、被忽视的恰恰是认识问题。

现在有些干部比较浮躁,坐不住,成天都在“动”。

好像只有跑来跑去、走来走去、颠来颠去、吃来吃去,那才叫工作;坐下来研究些问题、思考些问题,就不算工作。

这是不对的。

坐下来研究些问题、思考些问题,观念更新了,思路开阔了,办法就有了。

下去调研,总会有一些同志抱怨资金不够、项目太少,实际上,相同的经费、同样的项目,放在不同的地方、叫不同的人去干,效果可能大不一样。

为什么?就是观念有差距,思路有差距,素质有差距。

有的等米下锅,有的找米做饭,结果当然不同。

扶贫开发给经费给项目要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则有着广阔的空间。

三、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核心是解决要不要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没有发展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民生怎么办、粮食怎么保”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发展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这就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的持续性摆在了突出位置。

做到重在持续,一方面,要持续我们各项工作取得的好经验、好举措、好做法。

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快转变的力度和韧劲,做到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充分利用各种优势,使扶贫开发在河南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最根本的途径是创新。

一靠解放思想,二靠体制机制创新,三靠科技创新,四靠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

解放思想是个持续推进的过程,往往是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来了,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

领导干部要做到谋划多一点、服务多一点、创造条件多一点、依法依规多一点、求实求效多一点,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必须统筹协调。

只有坚持统筹协调,才能真正形成全社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最广泛的共识,凝聚起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

要统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要统筹“三化”进程,努力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和扶贫开发方式转变需要有效运作。

要立足于学、立足于实、立足于做、立足于效。

想好了再说,说了就要做,做好做到位。

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

要强化效益、效率、效果、效能的概念,在效上见转,在效上见调,在效上见快,在效上见好。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在十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快优化投资结构,为经济结构调整打牢基础;二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三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四是加快城镇化步伐,构建现代城镇体系;五是加快技术进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六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七是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八是加快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九是加快推动文化发展繁荣,不断提升软实力;十是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着力保降和改善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