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2)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说课稿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政治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一、说教材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

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说学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地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高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于抽象的哲学原理不易理解。

所以要求不宜过高,要尽可能从形象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哲学原理,这样学生较易接受。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三、设计理念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以课标为依据,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通过学习,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7.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5.注重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哲学的魅力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呈现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认识联系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思考。选择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通过具体案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内化抽象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互动交流中能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二)媒体资源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在联系观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收获;
2.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联系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联系与因果、条件等关系;
2.对联系客观性和多样性的理解存在困难,难以运用联系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3.部分学生可能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联系观的区别模糊不清。
(2)引导学生树立辩证思维,摒弃形而上学思维;
(3)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联系的含义及其特点;
(2)联系的种类及其表现;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说课稿-word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 生活与哲学 7.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说课稿-word

必修4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下面我将围绕课标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我将从教材的地位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对课标与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内容本框题主要讲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论,此前,学生经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相关知识。

本框题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作为起始点,旨在之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辩证唯物主义,起到了很好的衔接效果,这同时也能为之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矛盾观以及辩证否定观的的学习做好铺垫,因而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根据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与内容分析,以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为基点,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有:(懂得)1.识记联系的含义。

2.理解联系的特征及其方法论要求。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则是: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联系的有关理论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和思辨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联系的特征,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全面准确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因为它是本框题教学的一个基点,同时,只有掌握了该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而我将本框题的教学难点确定为联系的客观性以及人为事物的联系,有此确定则是依据该理论较为抽象复杂,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高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说课稿

高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说课稿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展示课件)本课我从说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预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说教材。

说教材(展示课件)说教材就要明确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示课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而联系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发展的观点是联系观点的逻辑延伸。

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一起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二者是我们认识事物和观察事物的根本方法。

发展的观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学中的关键部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联系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展示课件)(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识记:发展的实质②理解:发展的普遍性③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巧设情境,活动探究,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展示课件)①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确立重点的依据: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发展的实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本质的考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②教学难点: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确立难点的依据: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判断新旧事物有不同的标准,有些标准还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为此,学生难以把握。

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范文

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范文

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202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中学社会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国际关系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中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对于学生了解世界的现状、培养国际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全球化与当代世界的联系,掌握国际组织的作用和重要性。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全球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国际合作与共同发展的意识,培养他们的世界公民意识。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全球化的概念,认识国际组织的作用。

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全球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我相信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综合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中更主动地参与,更深入地理解,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准备了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分析,以便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和掌握。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提倡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我将通过展示一张世界地图,引起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兴趣。

然后我会向学生出示一些全球化现象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进行讨论。

环节二、探究新知我将向学生介绍全球化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全球化的影响和意义。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探究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环节三、拓展练习我将为学生提供一些全球问题的案例,让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合作能力培养。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正式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正式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一、教材分析一本框主要内容: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联系的普遍性.第二目联系的客观性.第三目联系的多样性.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联系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还揭示了矛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立统一关系;为以后学习发展矛盾打下基础;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二、从对人的生活实践来看;联系的观点是人们正确地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框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特点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较弱..而哲学是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热点;用学生身边的例子;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联系的含义(2)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2、能力目标:1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把握事物之间联系的能力和形成辩证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处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三、重点难点1、重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特点依据:联系的三大特点是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的精髓;是学生正确理解把握联系观点;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做事情的必需..解决办法:我主要采用了典型案例、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2、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依据: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改变物;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这两者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就成为了难点了..解决办法: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特别设置了三个探究活动四、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相关形象的素材;如图片、视频、音乐、漫画等;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哲学;激发学生的情趣;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生活处处皆哲学..2、用直观教学法结合内容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视频、故事图片、以及漫画等多种手段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3、用黑板图示法根据内容需要;利用黑板设计知识结构图;形成网络体系..4、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强化"热点"、澄清"盲点";本课时对"联系的特点"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训练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学法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通过一系列案例;将教材观点与具体材料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2、思维训练法:在解决本节课每个内容时;我都引用了一些事例;要学生由事例归纳出观点;用观点统帅事例;既分析又综合;培养自已思维的主动性、独立性与灵活性..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以养成自学习惯;实现自学达标..五、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我以小品“五官新说”视频;引导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二讲授新课1、联系的含义我们通过“小品五官新说”得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引出联系的含义以及在含义中找出它的特点之―普遍性..设计学生活动:谈一谈我们身边有哪些联系能否找到一事物和周围的事物没有联系的呢由此引出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请学生分析多媒体展示的食物链并结合教材归纳出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通过让学生对食物链的逐一的来分析;以增加学生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进而;得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教师进行总结提问: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能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呢”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进而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3、联系的客观性课件展示:12星座图探究一::星座真的能预测你的未来和命运吗真的是喜鹊报喜;乌鸦报丧、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吗;518我要发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总结:不是;联系是客观的;上述都是人主观臆造的联系;缺乏科学的依据..探究二:根据相关理论解释“森林破坏、沙尘暴、水土流失”;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学生讨论:总结:联系是客观的;违背联系的客观性;必将受到惩罚..其实通过这个问题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利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探究三: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呢请举出例子进行说明播放歌曲‘天路’;人为事物的联系图片根据实践与事物联系的关系;联系又分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的联系;让学生通过例举实例来消化理解此知识点..学生讨论:教师:分析原因:1人为事物的联系的产生需要主客观条件2就联系的产生过程需要人类的实践活动3就实践的结果来说;这种人为事物的联系一旦建立就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总结: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第三;联系具有多样性经过学生的探究得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4、联系的多样性通过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成语;让学生体会联系的多样性..并在教材中找出联系的多样性原理..教师总结提问:提出问题:这些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发展的作用一样吗学生讨论回答:得出结论;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让学生概况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意义..学生总结本课;教师补充..课堂小结:略课堂巩固:略五、教学板书: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2联系普遍性的表现2、联系的客观性1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的关系2联系客观性的方法论3、联系的条件性1联系多样性的表现2联系多样性的方法论六、教学反思: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自主探索、领会道理;增强参与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演示法、合作探究法、集体讨论法;体现新课改精神和“双自主;双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整节课以“道德课堂”的教学理念进行设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知行统一;学以致用..。

高三政治说课稿案例-事物是普遍联系

高三政治说课稿案例-事物是普遍联系

高三政治说课稿案例-事物是普遍联系高三政治说课稿案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教材分析(一)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也可以说是唯物辩证法的浓缩、结晶,是从总体上表达辩证法和唯物主义内在的有机统一的重要内容,因而在本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是讲解并描述世界的状态是普遍联系的问题。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这个问题是辩证法部分的规律起点,也是第二课内容的规律出发点。

第一框主要内容讲解并描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其中,联系是客观的,但人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去转变事物,建立新的详细联系。

这两种说法好像自相冲突,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初学者来说,当然就成犯难点了。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方法论意义,对于同学正确地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从现实角度讲,它也是特别重要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联系的概念。

理解:①事物的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是人们正确地观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②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定性。

但是,并不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联系就无法转变,而是可以依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转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详细联系。

运用:用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

[技能目标]①培育同学从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去观测和分析问题的辩证思维技能。

②培育同学的创新技能和积极参加社会的实践技能。

培育同学归纳总结的技能,提高同学辩证思维的技能。

[情感、立场、价值观目标]高中同学思维活跃但缺乏辩证思维,遇到问题不会变通。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同学认识到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普遍联系的,引导同学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和方法观测和分析问题,培育同学辩证思维的技能和积极参加社会的实践技能。

(三)教学重点为什么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讲稿(黄玉丹)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讲稿(黄玉丹)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下面我主要通过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我对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材内容,我是这样分析的,本框题涉及的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联系的方法论,并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掌握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以下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要让学生熟透联系的两层含义和学会列举生活中的有关联系的具体实例;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堂中我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习中,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增强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新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我设置了以下教学重点1.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因为这是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理论基础,也是高考常考点。

2.难点:联系的客观性与条件性。

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至于难点,我认为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比较复杂,似乎矛盾,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学情从宏观上看:我们三十三中的学生基础都比较好,经过第一课的学习,都对哲学知识有一定的储备,而且高二的学生,心智都有发展;但他们都不够成熟,加上90后的他们生活阅历少,对人生的认识还不全面。

具体上看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完备其知识体系。

五、说教学理念我主张的教学理念是,教学回归生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学法和教法针对本课,我主要通过设问置疑,让学生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学习联系的含义及其表现,最重要的是:我认为哲学来源于生活就应该回归生活,因此我想培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来分析生活事例,而这方法本身就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最好诠释。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德尔塔来袭)议题式说课稿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德尔塔来袭)议题式说课稿高二政治(部编版必修4)
3.预习任务:布置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提前预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的布局,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联系的含义与特点、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形式以及联系的客观性。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以关键词和线条为主,突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识点的逻辑关系。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采取以下措施: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案例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理解联系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供多个案例,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联系观点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评估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3)联系的客观性:如何让学生理解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人的意志影响。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高二学生,年龄大约在16-18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社会现象和哲学问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可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仍需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激发。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一、说课题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教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说教材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题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对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学好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能力目标: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剖析生活实例,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确立其为重点是因为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确立其为难点是因为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

但学好这个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三、说教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材料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讨论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学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联系的含义2.说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导入:情景导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基础。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2024高二政治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2024高二政治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认识观,提高学生对事物联系与发展规律的认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学生为高二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年龄特征上,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开始对抽象概念和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兴趣上,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对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内容更感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但可能存在学习自觉性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
2.视频资源:播放相关视频,如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联系的观点。
3.电子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讨论内容和思维过程,方便学生回顾和总结。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资源的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
-提供丰富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一定的前置知识或技能,如基本的哲学概念、逻辑思维等。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联系和发展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理解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2.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将联系的观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误解,如将联系视为简单的因果关系。
3.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具体的建议。
4.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说课稿

说课稿

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政治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框是第一框的理论归宿,也是认识论的重要理论之一,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要重视发挥人的自身能力,即主观能动性,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除了要了解本课的基本观点之外,重点要理解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主客观条件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关系。

2、能力方面:着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觉悟方面:初步进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即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益于人类,有益于国家,有益于集体”,从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与其所受的客观规律制约之间的关系。

首先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是这一问题的正确理解,才能区别于唯心主义对主观能动性的夸大与机械唯物主义对它的否定。

其次,这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要顺利进行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必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

2、难点:“客观条件的制约恰恰要求人们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认识和利用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又给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余地”,按形而上学的思维习惯,制约就意味着纯粹的“限制”看不到限制中所存在的自由。

四、教学方法:本框可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事例论证法解决理论重点与难点,尤其是难点的突破,更要选取典型事例证明,另外,应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效果。

五、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多媒体播放“三峡水库”建设的一系列技术、实践难关的图片或画面,提出问题:“这些技术,实践难关的突破靠什么?从而引导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一、为什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板书)] 通过举例说明:得出第一个原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 [1、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板书)] 在此,选取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美国攻打阿富汗、伊拉克、南联盟等,以及其他的一些外交政策。

比如,对台湾问题、反恐问题双重标准,我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这些眼花僚乱的现象抓住其本质:即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一.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一)本框在全课中的地位作用本框主要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它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这个基本观点去看问题,办事情。

本框着重从世界观角度阐释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及条件性,为下一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奠定基础。

(二)本框主要内容:本框共设三个目题:第一目论证联系的普遍性,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第二目论证了联系的客观性,证明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三目说明联系的多样性.(三)教育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识记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含义(2) 理解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多样性(3) 运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 能力目标:(1) 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的观点。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培养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处理好日常人际关系、处理好学习各科知识的内在联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 难点 : 1)如何理解“自在事物”的联系与“人为事物”的联系2)把握联系的多样性的现实意义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具:多媒体教学四、教学方法:(1)收集相关材料,让学生在分组探究中体验并展示观点(2)讨论交流、并提出疑难问题,解决问题(3)教师创设情景并引导、点拨五、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尝试实践新课程自主合作学习理念,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题”进行教学设计。

世界是普遍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

世界是普遍联系说课稿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第⼀框世界是普遍联系说课稿⼀、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教版⾼中思想政治必修4《⽣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框题的内容。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法。

联系的观点贯穿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全过程,揭⽰了⽭盾内部错综复杂的对⽴统⼀关系。

把握这⼀点,是开启唯物辩证法的钥匙。

从教材结构安排看,本框内容既是从唯物论向辩证法转变的思维节点,也是辩证法各部分的枢纽,在全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

(⼆)说教学⽬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标:1、知识⽬标:识记联系的含义。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结合⽣活实例,运⽤相关原理,分析⽣存环境和⼈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切事物都不是孤⽴存在的。

2、能⼒⽬标:通过阅读⽂字材料、观看⾳像资料,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培养⾃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树⽴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觉抵制形⽽上学的孤⽴观。

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觉维护⼈类的⽣存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三)说重点和难点重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难点:1、联系是普遍的,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直接联系。

2、⼈的实践活动是有⽬的的,因⽽⼈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学习者特征分析我校⾼效课堂改⾰的深⼊推进,学⽣的预习习惯基本养成能够根据导学案提前预习课本知识,希望在课堂上更多的展⽰⾃⼰,适合开展讨论和辩论。

哲学是⼀门思辨的学说,要求学⽣具备⼀定的逻辑思维能⼒,⽽⾼⼆学⽣学⽣⼤多数习惯于感性思维和⾮此即彼的线性思维,并且运⽤所学哲学观点分析社会⽣活中⼀些具体现象和事例的能⼒亟待提⾼。

三、说教学⽅法(⼀)教学模式:⾼效课堂“三段六步”教学法1.第⼀阶段—课前:预习⾃学,收集疑惑2.第⼆阶段—课堂:(1)诠释⽬标(2)⾃主学习(3)探究讨论(4)展⽰点评(5)当堂检测(6)总结反刍3.第三阶段—课后:学后反思,训练应⽤(⼆)说教学⽅法:坚持⽣本教学理念,以学⽣为主体,重视学⽣体验,利⽤多媒体展⽰经济发展、⽣态退化和污染、病毒、建设美丽中国⽅⾯等图⽚和材料资源引发学⽣思考,开展讨论、展⽰、辩论、点评等教学活动,使学⽣积极主动建构知识,提⾼能⼒,学会⽤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四《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和策略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

在讲授环节,我将通过PPT、图表等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在讨论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究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将结合当今时政和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环节,我将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

其中,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为主要内容,多样性为辅助内容。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大家的聆听!由于世界的普遍联系无处不在,学生对此比较熟悉。

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这一点,我采用了目标教学方法,并贯穿了“读-议-讲”的基本形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具体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探讨法、图表归纳法、联系实际法等,以启迪学生思维。

研究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具有对知识的研究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

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了学法指导,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法、思维训练法和读-议-讲研究法。

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思考的能力,以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2017年九寨沟地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析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归纳出联系普遍性的三个主要表现,并设计了两个教学情境,即《蝴蝶效应》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让学生逐一分析以增加对联系普遍性的理解。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是人教版必修4“哲学生活”模块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单元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一主题,在全书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单元“我们如何看待周围的世界”,下启“如何认识社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进行价值选择和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

从科学逻辑的角度看,本单元属于辩证法的范围,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是我们认识和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领悟联系的观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理性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处理好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理解联系的多样性2、能力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明确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正确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二、【说课标】新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是: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三、【说学生】高中阶段学生看问题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但因没有实际的体验而无法理解哲学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身边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善于利用学生身边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创造教学情境。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一切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中的第一节的内容“一切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说教材(一)教材作用《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哲学与人生》一书中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指导学生用哲学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考虑到本节内容对幼师专业学生的应用价值,我将《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分为两课时进行讲解,本节课的侧重点是“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

本节课也是连接教材第三、五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及其心理特征,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联系、人际关系的含义;掌握联系、人际关系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用联系的思维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感受学习哲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教学重点:联系的含义、人际关系的含义教学难点:联系的特征、人际关系的特征关键点: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难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一谈。

二、说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如下教法达到教学目标。

1、运用图示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知识对于处在职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图片、案例、flash短片资料,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工具,把教学内容生动的展示出来。

其目的就是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启发学生思维,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形象化,更加容易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说课稿(统编版必修4)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中的3.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部分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是学生理解哲学基本原理的关键所在。主要知识点包括:联系的概念、普遍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联系的概念、普遍联系的特点、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
2.教学难点: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联系的客观性需要摆脱主观臆想的束缚,认识到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理解联系的多样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把握联系的各种形式和内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首先,我会播放一段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短片,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地感受到联系的存在;然后,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如:“你们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吗?为什么?”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是高二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能够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对于哲学这样的抽象学科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他们在学习兴趣上,可能对一些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更感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联系实际,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可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但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需要我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普便联系的。

接下来我将从以牺牲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设计理念:
我根据新课程核心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说教材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是普遍联系》是人教版思想品德高中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本节课也是联系教材第八、九、十课的关节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根据教材节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联系的含义;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理解联系具有多样性;
(3)懂得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
(4)结合生活实例,运用相关原理,分析生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2、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普遍性,客观性
教学难点: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我之所以这样设是因为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去改变事物,建立新的联系。

这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对于初学者,自然你就成为难点。

为了将请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1、教法:
我们都知道郑智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是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为主题,又为课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信息容量大,也有利于弥补单纯语言描述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

2.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体验式学习、交流合作式学习、分析归纳式学习。

本课的教法与学法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教师创设情景,举例说明能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相互间交流合作地学习。

突出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四说学情
高二阶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从总体上看,正处于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过程,形象思维比较强,抽象思维在逐步发展,但不成熟且在变化。

这学生一种思维哲学,理论比较抽象,学生没有实际的体验无法理解抽象的理论,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身边的具体事例和当今时政,利用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经验的例子,创造愉悦的教学情境。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向同学们展示“六度空间理论”并带领同学们感受该理论,进而使学生通过讨论自然得出世界是联系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想通过六度空间这个陌生的词语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吸引学生
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对联系特征产生初步映像。

2、讲授新课:
展示多媒体,回忆20XX年农产品物价上涨出现的流行词,分析导致农产品涨价的原因,以及农产品物价上涨出现的一系列后果,从而推出联系的含义,这一环节需要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完成,教师必须积极引导,帮助理解。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通过同学们所熟知的流行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

接下来通过提问学生世界上是否存在孤立的事物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师通过举太平洋中的孤岛和真空状态的石头的反例来帮助学生理解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教师继续提问周围存在哪些联系着的事物,学生对这一问题不陌生,这时候通过提问不同的学生得出联系的第一个特征,联系的普遍性。

引导学生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学习完联系是普遍的,继续引导学生们探讨是不是任意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讨论推出联系的建立是需要条件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获取新知,生动而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提问既然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那么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还是人主观臆造的?从同学们的回答以及教师的引导得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向同学们出示日本核泄漏的案例,并提问学生日本政府这种做法是否正确?隐瞒了真相,核污染就不存在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设身处境的分析情景,并且通过探讨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牢记知道点。

通过以上的分析已经得出体现了联系的第二个特征,联系的客观性,引导学生分析客观性的含义,从而使学生了解联系的客观性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并且联系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再次引出日本核泄漏的案例,从而使学生明白人为事物也是客观的。

接下来提问学生面对联系的客观性,我们是不是对待任何事物都无能为力?并通过韩红的天路来分析此问题,进而得出结论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熟知韩红的歌,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课堂气氛,是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接下来通过人们乱扔废电池等一系列问题引出联系的多样性,多媒体展示多种联系多样性的例子使学生明白联系是丰富多样的,以及正确理解联系的多样性的重要性。

并通过提问学生下雨是好还是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得出面对联系的多样性应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做法一切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知道的自然现象引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更好地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课堂小结:通过学习,使我们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多样性,要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做法一切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演绎式板书,该板书调理清晰、结构清楚,更方便学生对本课知识结构的理解与把握。

七说教学理念
我根据新课程核心理念,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把哲学林理论简单化,让学生体会到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精心设置疑问,让学生根据事例得出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思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