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饮黎简有鉴赏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那么下面小编带大家来鉴赏白居易的《村夜》吧。
村夜白居易诗歌赏析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译文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2注释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苍苍:灰白色。
切切:虫叫声。
绝:绝迹。
独:单独,一个人。
野田:田野。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3赏析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
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
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
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
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
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
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对练一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专练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答: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5.[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桃源·赠卢长笛》原文赏析
《醉桃源·赠卢长笛》原文赏析《醉桃源·赠卢长笛》原文赏析1沙河塘上旧游嬉。
卢郎年少时。
一声长笛月中吹。
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
相看两鬓丝。
断肠吴苑草凄凄。
倚楼人未归。
——宋代·吴文英《醉桃源·赠卢长笛》译文及注释译文我们曾在沙河塘上游玩,那时候的你还是少年。
月中吹起长笛声声,曲调轻快如和云和雁一起飞翔。
惊叹那物换星移,岁月流逝。
我们对视着,两鬓都已斑白。
吴苑的迷离芳草是那样令人心碎,倚着小楼,还有未归的人。
注释醉桃源:词牌名。
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
卢长笛:系一下层社会的乐工,据词中透露,是词人的一位老相识,极有可能还是词人的一位老乡。
沙河塘:杭州的一条街道。
在余杭门内,南宋时为繁华之处。
物换星移:景物改换,星度推移。
谓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吴苑(yuàn):指苏州。
苏州为春秋吴地,有宫阙苑囿之胜。
后因以吴苑为苏州的代称。
鉴赏词的上阕忆写旧游沙河塘上的情景。
与卢长笛一起追忆年少时在家乡无忧无愁的天真生活,往事有多么美好,同时对卢氏的长笛吹奏艺术的高妙也记忆犹新,当时卢郎还年少,一声长笛在月下吹奏,曲调轻快若“和云和雁飞”。
词人从简单的生活中截取了一个既真又幻的横断面,把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时光刻写得极其微妙,直接触及到心灵深处,乍看起来似意随言尽,反复咀嚼则别有感慨。
下阕一转,写时光流逝,转眼已老,由年少怀想转入现实记述。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直接点明时间的变化之快。
少年已然变成了白发老叟。
“相看两鬓丝”,寥寥五字,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
而如今吴苑草长凄凄,两人相见也伤心断肠。
倚楼远眺的人盼望我们回去,可是我们还未归。
词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有思乡不能归的感伤。
韵味浓醇,思致渺远。
思乡情浓,是历经坎坷之后重新想回到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是一种慰抚心灵创痛的愿望和追求,也是为了解脱现实生活的苦涩情状。
当然,如能回乡归去,则无疑又可和卢长笛同游了,又可去“沙河塘上旧游嬉”的地方重拾旧梦,再创新的乐趣了。
村夜原文赏析及翻译
村夜原文赏析及翻译村夜原文赏析及翻译《村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
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
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村夜原文赏析及翻译,参考一下。
村夜原文赏析及翻译1原文夜泊水村陆游〔宋代〕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译文腰上佩带的羽箭已长期凋零,只叹未到燕然山刻石记功名。
想老夫我尚能横越那大沙漠,诸位何至于新亭落泪空悲鸣。
我虽有万死不辞的报国之志,却无奈双鬓斑白不能再转青。
应牢牢记住常年江湖泊船处,卧闻寒州上新雁到来的叫声。
注释1.夜泊水村:夜间把船停泊在临水的村庄旁。
2.羽箭:箭尾插羽毛,称羽箭。
3.太息:叹气。
燕然:山名,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勒铭:刻上铭文。
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车骑将军窦宪大败匈奴,追击单于至燕然山,班固写了一篇铭文,把铭文刻写在巨石上,记载这次成功。
此句作者借喻自己未能建立战功。
4.老子:陆游自称,犹言老夫。
《晋书》:“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大漠:古瀚海,亦称大碛。
在蒙古国与我国内蒙古之间,西接新疆,四月间狂飙屡起,沙砾飞扬,故号为流沙。
绝大漠:横度大沙漠。
绝,横度,跨越。
5.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
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众人闷闷不乐,相对涕泣。
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见《晋书·王导传》。
6.“一身"句:意谓自己有不怕死万次的报国决心。
7.青:黑色。
再:第二次。
8.记取:记住,记着。
9.新雁:刚从北方飞来的雁。
汀:水边平地,小洲。
鉴赏此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古今诗人感叹岁月不居、人生易老者颇多,但大都从个人遭际出发,境界不高。
村饮黎简赏析
村饮黎简赏析《村饮》黎简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塘边。
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赏析:“黎简诗往往锤炼过甚,失之幽涩。
此诗则较为秀丽自然。
”(钱仲联、钱学增《清诗三百首》)这首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描写了村民在春季农闲时间聚餐饮酒的情形,表现了淳朴可爱的民间风习和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但也含蓄地反映了当时物价倍涨和农民生活的艰难,在微带甘甜的诗味中掺和着苦涩。
《村饮》是清代诗人黎简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农闲时节乡村聚餐饮酒的情景,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社会情况。
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揭示了物价飞涨和农民生活的艰难。
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每上句与下句转关接缝,皆机窍所在也。
”这首诗在描写村饮时,显著特点是把客观的描述与村民们的交谈,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转关接缝”,且叙且议,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村饮的场面,生动感人,而且还深入地揭示了村民的心理,透视隐忧,从一个侧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农村的社会情形。
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前两联直接入题,写村民们聚餐饮酒的场面。
首联“村饮家家醵(ju,凑也)酒钱,竹枝篱外野塘边”,是诗人的叙述。
春天农闲时节,乡村向有聚饮的习惯,于是,村民们家家都凑点钱,来共同备办一顿酒席,大家趁闲共饮。
这酒席就设在村旁篱笆外的水塘边,竹枝掩映,塘里正荡漾着一泓碧绿的春水,说不定塘中还有几只鹅鸭正在游水嬉戏哩,它们高高兴兴,时而拍翅鸣叫,似与饮者相乐。
这是多么具有田园风光的优美景象啊!两句交待了村饮的筹备经过和酒席的地点,十分切合农村情况。
“家家醵酒钱”,与“一掷千金”的豪饮相比,未免显得小家子气,但这正是村饮的特点。
钱要一点一点地凑,凑足了才能做酒席,这一方面说明农民收入甚微,经济拮据;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在艰窘情况下家家也都自愿来凑,见出民风的淳朴,以及大家对聚饮兴趣的浓厚,村饮的欢乐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
意境类古诗试题解答技巧及练习答案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又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鉴赏古诗的意境,要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意象),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情景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ば燮婀謇霆せ趾敫咴丢ず棋?辽阔?げ┐笮缕妾ど铄淦驷泉る?胧渺远?た樟楦咴丢た彰擅悦*ば榛闷?渺?げ粤贡?壮?τ琶烂匀霜で逍旅骼霆で寰挥脑丢つ?静恬淡?ぐ糙酌篮锚で寰挥葡歇?冷森幽僻?て嗲謇渎? 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或指出描写的具体景象、意象)。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要注意两点:一要忠实于原诗,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常见失误】一是描摹景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偕、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特别提示】题目中如要求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一定注意结合原诗中的意象进行具体阐释。
(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情感(练习)-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学生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把握主旨情感(练习)考点1.体会情感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陋室铭[唐]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书巢记[宋]陆游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②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
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③,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
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④,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乃引客就观之。
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吾侪⑤未造夫道之堂奥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
【丙】杏园⑦花下酬乐天见赠[唐]刘禹锡二十馀年⑧作逐臣,归来还见曲江⑨春。
游人莫笑白头醉,老醉花间有几人。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陈:陈列。
③觌(dí):相见。
④槁枝:枯树枝。
⑤侪(chái):同辈、同类人。
⑥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
⑦杏园:园名。
每年三月杏花怒放时,新科进士都要在此举行曲江宴,亦称杏园宴,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
⑧二十馀年:刘禹锡于唐永贞元年(805年)被贬,到唐大和元年(827年)奉召还京,共经历了二十三年。
⑨曲江:即曲江池。
为京城人士节日游赏之地。
1.请运用所学的文言知识,理解词义。
2.下面句子断句准确的一项是()A.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B.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C.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
早发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早发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早发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
译文及注释:译文等到天亮便越过闽地的山障,乘风向粤进发。
宿云如落鹏之翼,残月如开于蚌中之珠。
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台。
桂花带露开放,香气袭人,流水击打溪石,叮咚有声。
黑猿抱叶啼叫,翡翠鸟衔花飞来。
南中的景象虽娱心悦目,但我留恋北方的思绪却更长了。
黑发忽然变成了白发,赤心已经化作冷灰。
仕进的路已绝,不如回头返故乡去剪来草过日子罢了。
注释1、早发:早上进发。
2、始兴:即曲江,在韶州府。
3、虚氏村:地名。
4、候:等候,等待。
5、晓:天亮。
6、逾:逾越。
7、闽:福建。
8、嶂:山障。
9、越(yuè粤):广东。
越台:昔尉陀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10、宿云:隔宿之云。
11、鹏:大鸟。
12、际:天际。
13、残月:夜阑之月。
14、蚌中开:明月之珠,藏于蚌中,故见晓月,如珠在蚌中开也。
15、薜(bì)荔:香草。
16、桄榔(guāng láng):桄榔树,大四五围,长五六丈,无枝,至头生叶。
17、翳(yì):遮蔽。
18、裛(yì):通“浥”,沾湿。
19、玄猿:黑猿。
20、啸:啼叫。
21、南中:中国南部。
22、思:思绪。
23、悠:时间之长。
24、鬒(zhěn诊)发:黑发。
25、俄(é):忽然。
26、素:白色。
27、灰:冷灰。
28、首:向,朝。
29、行:去。
30、莱(lái):草名,即藜。
赏析从诗中所写景物表现出来的新鲜感看来,似为他初贬岭南时所作。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这里用以借指从始兴县的江口地方至虚氏村途中经过的高山峻岭。
2024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诗人篇(黄庭坚)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次元明韵寄子由黄庭坚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①?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脊令各有思归恨,日月相催雪满颠。
【注】①凌烟:阁名,在唐代长安太极宫内。
唐太宗曾令著名人物画家阎立本将功臣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的像画在阁内,以表彰他们的勋劳。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人认为半辈子的交情和亲情都如同流水般逝去,有谁的画像能被画在凌烟阁上永垂不朽呢?B.颔联只是具体说春天到来,风吹雨落,花开花谢,江北江南,波浪滔天,无一字涉情,但令人感到兴象高妙,情深无边。
C.颈联转入议论,以虚词领句,以作转折。
一方面表示自己对苏轼的人品仰慕,并恰到好处地进行颂扬,一方面又表明自己的心意志向。
D.这首诗中间两联,一写景,一议论,写景时流丽绵密,议论时疏朗有致,轻重虚实,对比分明。
2.“凌烟阁”在黄庭坚的这首诗中具体代表了什么意义?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注]黄庭坚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
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遇赦,从江安登舟,顺长江下三峡出川。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两个问句:“何处是”即“是何处”,“几许愁”实形容愁多。
B.上片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
C.六年的放逐给词人留下了太深的伤痕,故他仍自称“羁人”。
D.这首词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深沉。
4.这首词词人情感抒发较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次韵寄上七兄①黄庭坚学得屠龙长缩手,炼成五色化苍烟。
谁言游刃有余地,自信无功可补天。
《夜饮》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饮》原文及翻译赏析《夜饮》原文及翻译赏析作者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接下来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饮》原文及翻译赏析夜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夜饮》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法华寺西亭夜饮祇树夕阳亭,共倾三昧酒。
雾暗水连阶,月明花覆牖。
莫厌樽前醉,相看未白首。
翻译夕阳斜照着幽静的法华寺的西亭,我们抛开心头的杂念而开怀畅饮。
朦胧的雾色里池水漫上西亭的台阶;皎洁的月光在窗上投下了美丽的花影。
何须担心害怕今夜樽前沉醉,看头上的青丝就不必为悲苦所幽禁。
注释祗树:即祗树给孤独园,释迦往舍卫国说法时暂居之处。
此处指法华寺。
夕阳亭:即永州法华寺西亭。
三昧:佛教语,即心神平静,杂念止息之意,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
水连阶:本意指池水漫涨,连接西亭的台阶。
实意是坐在西亭中,一眼望去,潇水绕城而过,远接天际。
牖:窗户。
莫:不要。
厌:厌恶、害怕、担心。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赏析据柳宗元的《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构法华寺西亭》、以及《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等文章,可以看出该文应写于元和四年。
《法华寺西亭夜饮赋诗序》曰:“间岁,元克己由柱下史亦谪焉而来。
无几何,以文从余者多萃焉。
是夜,会兹亭者凡八人。
既醉,克己欲志是会以贻于后,咸命为诗,而授余序。
”元克己于元和四年谪永,柳宗元于元和五年五月移居愚溪侧旁。
因此,该诗与《序》作于元和四年无疑。
柳宗元何以能逃逸出昔日的苦闷心境,进而步入一种少有的旷达境界呢?我想大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至元和四年前后,柳宗元对江南的梅雨湿热气候有所适应,身体有所好转,不再是“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的那种初来永州的感觉。
其二,相继被贬谪来永的官员与慕名求教的学子的不断增多,使柳宗元的心里也渐渐淡化了初来永州时的那种被抛弃、被荒废、被折磨、被摧残的孤愤心态。
其三,母、妻病亡的惨痛,王叔文之死的阴影也随时间的流逝而渐趋平缓,压抑、苦闷的心理有所缓解。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缲通:缫)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赏析这首《浣溪沙》词是苏轼43岁在徐州任太守时所作。
公元1078年(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
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
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共五首,这是第四首。
作品描述他乡间的见闻和感受。
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着特色。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需要指出的是,这首词中所写的景,并不是一般情况下通过视觉形象构成的统一的画面,而是通过传入耳鼓的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诗人意识的屏幕上折射出的一组联续不断的影象。
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在今江苏省)作官的时候写的。
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
夏日李公见访诗词鉴赏
夏日李公见访诗词鉴赏夏日李公见访诗词鉴赏作品介绍《夏日李公见访》的作者是杜甫,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6卷第32首。
这首诗是杜甫写景诗中的极品之作。
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令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
原文夏日李公见访⑴作者:唐·杜甫远林暑气薄⑵,公子过我游。
贫居类村坞⑶,僻近城南楼。
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⑷。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否?墙头过浊醪⑸,展席俯长流。
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
巢多众鸟喧,叶密鸣蝉稠⑹。
苦遭此物聒,孰谓吾庐幽⑺?水花晚色净,庶足充淹留⑻。
预恐樽中尽,更起为君谋⑼。
注释⑴李公,李炎,时为太子家令。
⑵此句点明公子来游的原因是为了贪凉。
⑶村坞,村庄。
村外筑土为堡叫做坞。
⑷此句是说有所需要也容易求得,不似都市中富贵人家的吝啬。
⑸这句很有意思。
一来显得是贫居,墙低,故酒可以打墙头递过来;二来也显得邻家的淳朴,为了顾全主人家的面子,不让贵客知道酒是借来的,所以不打从大门而打从墙头偷偷地送过来。
杜甫之憎富人,穷人,是有他的体验作基础的。
按王建《宫词》:“天子下帘亲考试,宫人手里过茶汤。
”又李山甫《柳》诗:“寻常送别无徐事,争忍攀将过与人?”则过,应是唐人口语。
⑹稠,众多。
⑺此物,指蝉。
聒音括,吵闹。
此二句反用南朝梁王籍诗“蝉噪林逾静”。
⑻此二句颇幽默。
无物款侍,只好抬出景色。
水花,莲花。
⑼西家的酒,也许没有了,不能不更想个办法,总之委屈不了你。
从这里也显示了杜甫的淳朴、豪爽。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写景诗中的极品之作。
此诗描写的是农家风光,盛夏作者在农舍邀请李炎畅饮。
全诗层次鲜明,结构严谨,更令人惊奇的是此诗部分所写只见顿挫而不见沉郁。
“远林”即远郊的林子,下文“僻近”相互呼应,说明此处离闹市甚远,幽远深静。
此处虽是贫居,但“淳朴”,有“浊醪”,有美景,有乐音,杜甫极力邀请客人留下饮酒,有挽留之意。
“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
乡饮升歌小雅赋第九段赏析【北宋】刘敞骈体文
• 《乡饮 酒》《燕礼》并注云:“乡饮酒升歌小雅,礼盛者可以进取。燕合乡乐,礼轻者可以逮下。”似为礼有轻重, 故上取、下就。与此不同者,彼以燕礼,诸侯之礼,乡 饮酒,大夫之礼,工歌《鹿鸣》,合乡乐,故郑解其尊卑不同, 用乐得同之意,因言由礼盛可以进取,礼轻可以逮下,所以用乐得同。彼言解燕礼与乡饮酒礼异乐同 之意,其实不由 飨、燕有轻重也。此用乐之差,谓升歌、合乐为例。
THANK YOU!
• 正义曰:飨、燕用乐,皆推《礼》、传而知。事 不详悉,是其著明质略,其大校见在於书籍也。其馀笙、间、管、舞 之诗,无以言焉,由礼乐崩坏,不可得详审也。故《仪礼》注“天子约诸侯於国君燕用乐”之下 云“其笙、间之篇未 详闻”,是也。案《乡饮酒》及《燕礼》升歌小雅,其笙、间之篇亦小雅,则此笙、间之篇宜与所用升歌同。而云未 详闻者,以其虽知同在小 雅、大雅,仍不知是何篇,故曰“笙、间之篇未得详闻”也。
国学 骈体文
乡饮升歌小雅赋 第九段
北宋 刘 敞
作品赏析
• 升歌:“设席于堂廉,东上。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后首,挎越,内弦,右手相。乐正先升, 立于西阶东。工入,升自西阶。北面坐。相者东面坐,遂授瑟,乃降。工歌《鹿呜》,《四牡》、《皇皇者华》。卒 歌,主人献工。工左瑟,一人拜,不兴,受爵。主人阼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使相祭。工饮,不拜既爵,授主人爵。 众工则不拜,受爵,祭,饮辩有脯醢,不祭。大师则为之洗。宾,介降,主人辞降。工不辞洗。”
• 燕礼、乡饮酒礼和乡射礼均有各具特色的合乐升歌表演。据《礼记·仲尼燕居》载,大飨礼的歌诗表演是由升歌《清 庙》、堂下管吹《象》乐和大舞《武》《夏》构成的。又《仪礼》载,燕礼和乡饮酒礼的升歌曲目主要选自《小雅》 《国风》,表演期间仅正乐环节就要表演十二首升歌(有目有辞),而无算乐环节的升歌艺术表演则是无次无算,尽 欢而止,这客观反映出西周歌诗艺术形态的定型与成熟。《礼记·乐记》谓先王“制《雅》《颂》之声以道之……感动 人之善心而已矣”。合乐升歌艺术表演为君子风雅气度的全面养成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艺术空间,歌诗言志也成为君子 必备的艺术修养。
《庄居野行》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答案
《庄居野行》译文鉴赏及注释赏析答案《庄居野行》是由姚合所创作的,这首诗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庄居野行》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居野行》唐朝:姚合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官家不税商,税农服作苦。
居人尽东西,道路侵垄亩。
采玉上山颠,探珠入水府。
边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来一人耕,三人食犹饥。
如今千万家,无一把锄犁。
我仓常空虚,我田生蒺藜。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庄居野行》古诗简介《庄居野行》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作品。
此诗描述了作者在田地间行走时与路人的对话,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重商轻农的风气进行了正本清源,对受侮辱受损害的农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拓宽了唐诗创作的题材。
全诗叙写精要简练,遣词精当贴切,在赋的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上颇具特色。
《庄居野行》翻译/译文在田间行走,无意中发现村庄中的很多人家空无一人。
向路过的村人打听才知道,这些屋子里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官家不向商人征税,偏偏征税于劳役辛苦的农民。
在这里居住的人,纷纷做生意谋出路去了,以致这里的土地无人耕种,任由行人往来,变成了道路。
这些经商的人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采玉,下水求珠。
可边疆士卒要吃要穿,这些珠宝如同泥土,无法充饥御寒。
古来一人耕种,三个人还吃不饱。
现在成千上万的人家,竟没有一个人拿着犁锄耕田。
我们的粮仓已经空虚了好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田园已经完全荒芜。
上天不落下粮食,有什么办法去养活众多的老百姓呢?《庄居野行》注释⑴比屋:一作“比邻”,相连接的许多人家。
⑵借问:请问。
⑶税商:征税于商人。
“税”用作动词。
⑷侵垅亩:一作“侵垄亩”,侵占了庄稼地。
⑸山颠:一作“山巅”。
⑹水府:神话传说中龙王的住处,这里指水的深处。
⑺此物:指上文的珠宝玉器。
⑻把:持,拿。
⑼蒺藜:长有细刺的野生草本植物。
⑽雨粟:落下粟米。
“雨”用作动词,落下。
⑾烝黎:百姓。
《庄居野行》创作背景姚合在元和十一年(816年)登进士第后授武功主簿,任此职后曾在农庄闲居一段时期,写了一些反映农村情况的诗,较有社会意义。
赠刘蓝田古诗翻译赏析
《赠刘蓝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
其古诗全文如下:篱间犬迎吠,出屋候荆扉。
岁晏输井税,山村人夜归。
晚田始家食,馀布成我衣。
讵肯无公事,烦君问是非。
【前言】《赠刘蓝田》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王维题赠给好友刘蓝田的诗作。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穷苦百姓的同情、怜悯之心。
【注释】①篱间:篱笆中;篱笆里面。
②荆扉:即柴门。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③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
唐白居易《观刈麦》诗:“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④讵肯:岂肯。
《后汉书·仲长统传》:“彼之蔚蔚,皆匈詈腹诅,幸我之不成,而以奋其前志,讵肯用此为终死之分邪?”【翻译】篱笆中家犬在对人狂吠,诗人走出屋倚着柴扉等候着刘蓝田的到来。
年末了村里的农夫们却还要奔赴城里交纳田租,奔波劳碌到深夜时分方才归来。
仅剩下那晚收的庄稼留给自家食用,交纳剩余的'残缺布料就是新的衣裳了。
岂敢不管公家之事,只是想烦请眼前的好友辩辩个中是非。
【鉴赏】这是一首替赋税压身的农民向当权者控诉疾苦的诗篇。
该诗是对朴实的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首句“篱间犬迎吠,出屋候荆扉”,写的是篱笆中家犬在对人狂吠,诗人走出屋倚着柴扉等候着刘蓝田的到来。
年末了村里的农夫们却还要奔赴城里交纳田租,奔波劳碌到深夜时分方才归来。
仅剩下那晚收的庄稼留给自家食用,交纳剩余的残缺布料就是新的衣裳了。
这是对繁重赋税之下穷苦百姓是生活的真实写照,亦是对现实社会赤裸裸地揭露与控诉。
这是何等的悲哀呵,日出而作,夜深而归,辛勤劳作,却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无力自食。
但是又岂敢不承担“公家之事”。
只是想烦请眼前的好友辩辩个中是非。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穷苦农人带有深厚的同情之心,倚荆扉而候,聆听他们的心声,这与诗人半官半隐的作风相符;且与末句“烦君问是非”对应。
刘蓝田是与诗人要好的官场之人,末句的话语是委婉的控诉,并未直接点明赋税之重,却也是更深层次的讽谏。
曹植《名都篇》原文译文赏析
曹植《名都篇》原文|译文|赏析《名都篇》是曹植非常有名的五言诗,此诗主要的篇幅都在写京洛少年的游戏与饮宴,反映了当时纨绔子弟们的一种生活状态。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名都篇》原文魏晋:曹植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值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译文及注释译文名都盛产艳丽的美女,洛阳更有风度翩翩的少年。
我佩带的宝剑价值千金,身着的衣服奢华鲜艳。
斗鸡在东郊的道路上,赛马于长列的楸树间。
我骑马驰骋还不到半路,一双野兔就蹦到了跟前。
于是立即弯起gōng弩搭上了响箭,扬鞭策马追上了南山。
我左手挽弓,右手发箭,只一箭就把双兔射倒了。
别的技巧还没有施展,又迎头射中空中的飞鸢。
观猎的行人齐声喝彩,旁边的射手为我赞叹。
归来大宴于平乐古观,美酒一斗便值十千钱。
细切了鲤鱼烹煮虾羹,爆炒甲鱼再烧烤熊掌。
呼朋引伴地前来入座,长长的筵席顷刻坐满。
蹴鞠和击壤忙个不停,身手敏捷,花样翻新。
太阳永远疾驰在西南,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
盛宴后我们如云骤散,明天清晨再来此畅饮游玩!注释名都:著名的都会,如当时的临淄、邯郸等。
妖女:艳丽的女子,这里指倡伎。
京洛:指东京洛阳。
少年:指贵族纨绔子弟。
洛阳是东汉的国都、是贵族麕集之地,从东汉的乐府和文人诗中就常有写洛阳纨绔生活的作品了。
此篇中心是写少年,上句写妖女是为此句作陪衬。
直:同值。
被服:指衣著。
被,同披。
服,穿。
斗鸡:看两鸡相斗以为博戏,这是汉魏以来直到唐代盛行的一种习俗。
长楸间:指两旁种着高楸的大道。
楸,落叶乔木,也叫大樟。
捷:抽取。
南山:指洛阳之南山。
左挽右发:左手拉弓向右射去。
一般都用右手拉弓,这里故意用左手,以卖弄“巧伎”,与下文之“余巧未及展”相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饮
黎简
村饮家家醵酒钱,竹枝篱外野棠边。
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
细雨人归芳草晚,东风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长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注】①黎简:清代乾嘉年间岭南著名诗人,亲历广东连续三年大旱,后又连降大雨,禾稻毁坏严重,物价飞涨。
②醵(jù):凑钱喝酒。
(1)诗歌第三联选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诗歌鉴赏】
古代的习俗,在春秋两季的社日里,村民们凑钱备了牲酒,先祭土神,祈求丰年,然后聚在一起欢饮,有时还热闹一番,开展各种娱乐活动。
晚唐诗人王驾的名篇《社日》曾从一个侧面含蓄而生动地写出了春社之日的欢乐景象: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黎简的这首诗看来也是写春社之日的村饮,但意境和写法都不相同,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诗的前面两联写村饮时情景。
诗人—开篇便点明题意。
“家家”,表明村民凑钱聚饮的普遍。
“竹枝篱外野棠边”,是对村饮地点的素描,不仅缴足了“村饮”的题面,而且给诗的意境增添了野趣。
从首联所写来看,似乎村民们开怀畅饮的场面即将出现。
然而第二联两句,诗人用笔来个奇蜂突起:不提如何饮酒,却写村民们围绕物价飞涨进行话苦忆甜的场面。
“谷”和“丝”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吃饭穿衣,这些东西的价格长久以来成倍地上涨,谁家能够承受得了?怪不得父老们要回忆过去的日子,对康熙时代的东西便宜絮谈不止。
可年轻人听听以后有些不耐烦了,他们觉得老谈这些有什么用!还能叫谷价丝价跌下来?于是站起来说:“老人家,你们不要再谈年轻时候过的好日子了。
”父老们的絮谈和年轻人的厌听,不同的情态,其实是反映了共同的心理:对“谷丝久倍寻常价”的现实深表不满,读者由此可以想见当时“家家”所过的苦难日子。
“父老休谈少壮年”,这一句真可说是生趣飞来,余味无穷。
诗的下面两联写村饮后景象。
村饮结束时天色已“晚”,诗中只说“人归”,而不是王驾诗中所写:“家家扶得醉人归”,说明这次村饮时间虽长,大家都没喝醉。
原因不言而喻:“谷丝久倍寻常价”——一来各家没多少钱好凑,打来的酒只能“意思意思”;二来物价飞涨像一团阴云压在村民们的心头,谁还有豪兴贪杯?在第三联中,诗人转以较轻松的笔调描写村饮结束后即目所见:细雨濛濛、芳草萋萋、东风拂拂、落红无数、牛垫花眠,一派寒食节来临时的村野暮春景象,字里行间硫露出欣赏、赞美之情。
另一方面,诗人在这一联中所描绘的妍秀景色与村民们在归来路上稍稍宽慰的心绪也是融洽的:东风化雨,老天给安排了插秧的大好时节;牛眠养神,正可作春种的得力助手。
可以想见,此对此刻,在村民们阴沉的心田透出了亮色,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夺取今年的好收成上。
结尾二句再拓展一步,写到了“村饮”之后。
此时,田里秧苗已初长,还需辛勤护育;桑树则才出短芽,更当着力培养。
看来,在春分、寒食两个节令之间,正有一场大忙在等待着乡人们,这一场聚饮,只是让他们暂且松一口气罢了。
“忙甚(忙得厉害)”二字,也透露出这样的意思:“村饮”看似是“闲”,其实正是大忙的前奏。
所以,这一句虽然表面上与上文不同调,其实正是上文的自然延续,也是上文的总结。
这首诗中“谷丝久倍寻常价,父老休谈少壮年”两句乃一篇之警策。
就思想内容而言,这一联尖锐而深
刻地反映了所谓乾隆盛世时代物价飞涨、百姓不堪承受的现实。
就艺术表现而言,这一联平中见奇,隽妙峭异,被凌扬藻称为“绝妙”之句(见《国朝岭海诗抄》卷十四)。
黎简的诗往住千锤百炼而出,近体多奇崛之作。
这首《村饮》描绘风土人情,却写得纾徐婉挚,秀丽自然,代表他诗歌创作的另一种风格,故受到评论家们的特别注意.屈向邦在《粤东诗话》中就赞美此诗“工丽绝伦,深类晚唐名作”。
(陈少松)
(注]①醵(jù):凑钱喝酒。
②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的三月二十、二十一或二十二日。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天或二天。
春分、寒食期间正是插秧大忙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