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1.定义不合格品: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和标准,包括产品规格、外观、功能等方面,并根据相关法规和客户要求进行规定。
2.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品的严重性和后果,将不合格品分为主要不合格品和次要不合格品,并对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制定相应的处理和控制程序。
3.不合格品的识别:建立不合格品的识别流程和方法,包括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中的检查和测试,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等环节。
4.不合格品的处理:制定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包括不合格品的隔离、退货、返工修复、报废等方式,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
5.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每个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通过改善工艺、加强培训、优化设备等方式,从根本上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6.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纠正措施,防止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发生。
7.不合格品的记录和报告:建立不合格品的记录和报告制度,对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型、原因等进行记录,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管理层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8.不合格品的预防:通过开展各种预防措施,如培训员工、制定良好的工艺控制标准、建立供应链质量管理体系等,进一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参考以下程序:1.不合格品的检查和测试流程:包括原材料的检查、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检查、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等,确保不合格品被及时发现。
2.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包括不合格品的隔离、标识、记录、退货、返工修复、报废等方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3.不合格品的识别和记录: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在现场进行识别和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型、产生原因等。
4.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对于每个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不合格品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针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

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1.引言对于任何制造企业来说,合格的产品是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有一些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或不合格。
为了确保客户满意度和公司声誉,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
2.定义和分类不合格产品-类别A:严重不合格,可能对用户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类别B:中等不合格,可能对产品功能和性能造成一定影响,需要及时处理。
-类别C:一般不合格,不会对产品功能和性能产生重大影响,但仍需要进行记录和纠正。
3.不合格产品处理流程(1)不合格产品报告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工作人员应立即填写不合格产品报告,并详细描述不合格问题和数量。
报告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次编号、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
(2)评估(3)处理措施根据不合格产品的分类-类别A:立即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如召回产品、修理或更换等。
-类别B:暂停生产该产品,进行进一步调查和分析,修复和更新产品,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类别C:记录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和原因,并进行纠正措施,以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4)不合格产品追踪对于所有的不合格产品,必须进行追踪和记录。
质量部门应建立不合格产品数据库,并及时更新产品的处理和纠正情况。
同时,质量部门应定期进行审查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措施。
(5)培训和改进为了防止不合格产品再次发生,必须进行员工培训和改进措施。
公司应定期组织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质量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合作,改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流程,降低不合格产品的风险。
4.结论通过建立不合格产品管制作业程序,制造企业能够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减少对客户的影响,并提高公司的声誉和竞争力。
不合格产品的分类和处理措施应根据质量要求和影响程度来确定。
同时,公司还应加强员工培训和改进措施,以预防和避免不合格产品的发生。
不合格管理程序

不合格管理程序1. 简介该文档旨在规定和描述不合格管理程序,以确保公司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的问题。
此程序适用于所有部门和工作岗位。
2. 定义2.1 不合格不合格指产品或服务未能达到预期标准或未满足客户要求的状态。
2.2 不合格管理不合格管理是对不合格产品或服务进行控制、处理和解决的过程,旨在防止不合格问题的发生并确保对问题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
3. 不合格管理程序3.1 检测和确认- 在进行各个环节的产品或服务交付前,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测和确认。
如果发现不合格问题,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并进行进一步调查和确认。
3.2 不合格记录和报告- 所有不合格问题应立即记录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
- 不合格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信息:- 不合格产品或服务描述- 发现问题的时间和地点- 不合格问题的影响和可能的风险- 不合格报告应明确问题的严重程度,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3.3 处理和解决- 不合格问题应尽快进行处理和解决。
相关部门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以确保不合格问题不再发生。
- 处理和解决过程应记录,并包括以下内容:- 对不合格问题的具体处理措施- 对产品或服务进行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处理结果的评估和验证3.4 审查和改进- 不合格管理程序应定期进行审查和改进,以确保其持续有效性。
- 审查和改进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对不合格问题处理的效果评估- 对不合格管理程序的有效性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4. 操作指南- 所有员工应熟悉和遵守不合格管理程序的要求。
- 如果发现不合格问题,应立即报告给相关部门并按照程序要求进行处理。
- 不合格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过程应记录和归档,以备将来的参考和审查。
以上是不合格管理程序的简要说明,旨在帮助公司及时处理和解决不合格产品或服务的问题。
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指导,请联系质量控制部门。
---。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1.0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防止不合格的原料、半成品、成品投入生产或交付使用。
2.0范围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不合格品之处理。
3.0权责3.1品管:负责产品品质的制定及检验状态的标识。
3.2责任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理。
4.0定义(略)5.0内容5.1公司所有不合格品由品管依《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进行标识。
5.2公司所有不合格品均需予以记录。
5.3所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须分开存放、予以隔离。
5.4来料不合格品之评审与处理方式:1. 4.1.来料不合格品之评审由品管负责。
5. 4.2.来料不合格品之处理方式:1)、不合格品管记录于《进料检验报告》中并由品部门负责人审批,品管员按部门负责人最后审批的结果做相应的标识。
2)、品管员开出《不良通知书》经部分负责人确认后传给供应商或客户,将不良信息反馈给供应商或客户,要求其进行改善。
3)、如客户提供的素材,则要求客户在《不良通知书》中注明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公司依客户的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4)具体的处理方式有:a退货:在物料外包装的适当位置贴红色“不合格标签”,并注明不良明细,如:品名、批次或订单号、来料日期、不良原因等。
仓管填写《退货单》,由采购或PMC与供应商或客户协商进行退货处理。
b让步接收:品管在物料标识票上加盖“QC印章”后入库,但品管在物料标识票上注明“让步接收”,并跟踪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状况,如品质有异常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做相应的处理(如:退货等)。
C返工或挑选:1、由客户或供应商派人来本公司进行处理,本公司品管员跟踪处理情况,返工完成后经品管员检脸合格后更改送货单的数量入库。
不足的数量由采购或PMC通知供应商或客户补回。
2、如由本公司派人协助客户处理的,由公司品管记录返工工时,并由采购或PMC反馈给供应商或客户确认,由供应商或客户承担相应的工时费用。
5.5生产过程及成品不合格品之评审与处理方式:5.5.1.生产过程及成品不合格品之评审由品管负责。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及处理流程一、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和处理流程,以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二、定义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公司产品规格、性能、质量要求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
2. 不合格品管理:指针对不合格品的定位、控制、追溯、整治和预防等管理活动。
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1. 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可以通过内部检验、客户投诉、供应商反馈或其他质量检测渠道发现。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不合格品确认:由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并进行分类、分级。
确认不合格品后,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表,并通知相关部门。
3. 不合格品追溯: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不合格品的追溯,追踪其来源、加工流程、流通过程等相关信息。
同时,保留相关记录以备查验。
4. 不合格品整治:对不合格品进行整治,包括修复、调整、返工或报废等处理措施。
整治过程要符合相关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并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记录。
5. 不合格品预防: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这包括对生产工艺、供应商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改进。
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接收不合格品:相关部门接收不合格品后,立即通知质量管理部门。
2. 不合格品确认: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确认,并填写不合格品报告表。
3. 不合格品整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合格品的修复、调整、返工或报废等处理措施。
整治过程要符合质量管理标准和流程。
4. 不合格品记录:质量管理部门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
5. 不合格品预防: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和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不合格品再次出现。
6. 不合格品整改:负责不合格品发生的相关部门进行整改,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五、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对于造成严重影响或重复出现的不合格品,相关责任人将被追究相应的责任,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六、不合格品管理的监督和评估管理部门定期对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和处理流程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一、概述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良品产生所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流程。
该流程包括不合格品的发现、处理、分析和改进,旨在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不合格品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二、流程步骤1. 不合格品发现1.1 质检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即将住手生产,并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
1.2 质检员将不合格品标记,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将其送至不合格品区域,确保不合格品与合格品分开存放。
2. 不合格品处理2.1 不合格品责任人接收不合格品,并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是否为真正的不合格品。
2.2 若不合格品为误判或者可修复的缺陷,责任人将其送至维修区域进行修复,并在修复后进行再次检验,确保质量达标。
2.3 若不合格品无法修复或者无法满足产品质量要求,责任人将其进行报废处理,并填写相应的报废记录。
3. 不合格品分析3.1 不合格品责任人对每一个不合格品进行分析,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3.2 不合格品责任人将分析结果进行记录,并提交给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和改进措施的制定。
3.3 相关部门根据不合格品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实施。
4. 不合格品改进4.1 根据不合格品分析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4.2 责任人按照计划进行改进工作,并记录改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措施。
4.3 改进工作完成后,进行效果评估,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
4.4 改进措施的效果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进行总结和归档,为以后的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5. 不合格品预防5.1 不合格品责任人根据不合格品分析和改进结果,提出预防措施,并进行实施。
5.2 责任人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问题的预防和再次发生的几率降低。
5.3 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预防措施进行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并进行知识分享,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和技能水平。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及方法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及方法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QMS)建立一个符合ISO9001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QMS)是控制不合格品的基础。
QMS将帮助企业明确质量目标、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和程序、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纠正措施的可持续性。
2.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企业应对不合格品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通过分析过去的不合格品情况和其产生的原因,识别可能导致不合格品产生的关键环节和因素。
然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添加额外的质量检查步骤、加强员工培训等,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3.质量检验和测试质量检验和测试是不合格品控制的关键步骤。
企业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和测试标准,并建立合适的实验室和设备。
质量检验和测试可以分为原材料检验、中间产品检验和最终产品检验等多个层次,确保产品在各个制造环节中都符合质量要求。
4.管理供应链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因此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共同制定质量要求和标准。
对供应商进行筛选和评估,并建立供应链审核机制,以确保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
5.过程控制过程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企业应对制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管理和控制,如机器设备的校验和维护、工艺参数的调整和监控、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等。
通过有效的过程控制,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
6.强化质量意识和培训不合格品的控制不仅仅依靠设备和流程,还需要通过全员参与和质量意识的强化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企业应加强员工的质量培训,提升他们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
员工应了解质量控制的流程和方法,并积极参与到质量控制的过程中。
此外,企业还可以开展内部审计和质量培训活动,以不断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总之,不合格品的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风险评估、质量检验和测试、过程控制等措施来控制不合格品的发生。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NO
修改日期修Biblioteka 时版本状态修改内容页数
修改人
审核人
修改后版
本状态
签
署
栏
编制﹕
审核﹕
批准﹕
1.目的
对不合格项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项的非预期提供、使用、交付。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运行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的控制。
3.职责
3.1行政部负责不合格项的归口、控制、管理。
3.2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的不合格项的识别、控制,并跟踪验证处理结果。
4.2对不合格项的评审和处置
4.2.1对不合格品采购的评审和处置
a)对采购设备经验收发现不合格或交付后运行中发现不合格,应及时做出标识或采用挂牌隔离存放,由业务部采购填写《不合格项报告》。写明产品名称、不合格事实、日期、单价、数量等。行政部评审,提出处理意见,进行处置,作好记录。与供应商联系采取拒收、退货、换货、降价、索赔等,对供方加强控制。
b)对客户财产,由业务部组只主管部门验收,做好标识、记录,发现不符即与客户联系。
4.2.2不合格项的评审、处置。
4.2.2.1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对体系运行过程、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对一般不合格项,部门负责人签署评审处置意见并立即由责任人予以纠正、改正。
4.2.2.2对严重不合格项,由检查人员填写《不合格项报告》、《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报告行政部,由总经理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调查确认不合格事实、性质、责任,决定处置办法,责成责任部门,负责人采取纠正措施,杜绝类似不合格项再次发生,并通报全公司,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4.3各职能部门保存本部门的不合格项的评审、处置记录。行政部保存严重不合格项的评审、处置记录。
5.相关文件和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一、目的与范围1. 目的: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损害企业声誉。
2. 范围:适用于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情况。
二、术语解释1. 不合格品:指在生产过程中或产品检验过程中出现不符合产品技术标准、规范、法规的产品或材料等。
2. 检验:指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
3. 检验员:指被授权进行产品检验的员工。
三、不合格品管理流程1. 不合格品的发现a. 生产过程中,工人发现产品与技术标准、规范、法规不符,及时对产品进行标记,停止生产,并报告工作组长。
b. 检验员在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负责标记、报告上级。
2. 不合格品的处理a. 不合格品应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类,进行退货、报废、整改等处理。
b. 退货不合格品应由仓库进行临时存储,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供应商。
c. 报废不合格品应进行彻底销毁,并填写相应报废记录。
d. 整改不合格品应由质量部门与生产部门协商制定整改方案,并进行整改。
3. 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a. 质量控制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
b. 原因分析包括人员操作失误、设备失效、材料质量问题等方面。
c. 原因分析报告应及时上报上级,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改进措施。
4. 不合格品预防措施a. 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减少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不合格品。
b.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设备失效带来的不合格品。
c.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材料的质量稳定。
d. 加强对不合格品的回溯分析,追踪不合格品的来源,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出现。
5. 不合格品的记录与报告a. 不合格品应有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原因、处理措施等详细情况。
b. 检验员应填写不合格品记录表,上报上级,并及时通知有关生产环节的责任人。
6. 不合格品的监督和复查a. 质量控制部门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引言: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或规格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不合格品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分类和处理不合格品,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一、不合格品识别与定义1. 制定详细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明确产品合格的标准。
2. 建立质量检验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检验等,以及产品最终的出厂检验。
3.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主要不合格品和次要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管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与记录a) 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b) 不合格品应由检验人员发现并录入不合格品记录表,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型、位置等相关信息。
2. 不合格品评估与分类a) 由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处理措施。
b)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类为主要不合格品或次要不合格品。
3. 不合格品处理措施a) 主要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如果不合格品可以修复,进行修复并重新检验。
- 如果不合格品无法修复,应进行报废处理,并记录报废数量和原因。
- 对于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 次要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对次要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但不进行修复或报废处理。
- 在产品出厂前进行额外检验,确保次要不合格品不会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
4. 不合格品追溯和反馈a) 追溯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并进行问题分析,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 将不合格品的信息和处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日后参考和追溯。
c) 向相关部门或个人反馈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改进措施。
三、不合格品管理的监督与改进1. 定期评估不合格品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和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进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不合格品管理的意识和技能。
不合格管理程序

5.2.1首件检验判定为不合格时,IPQC需将检验结果登记在《首件检验报告》上,并立即通知生产部门改善对应,直到首件检验合格后制造部方可正式生产;正式生产前的调机品及不良品数量需记录在《生产记录表》上,以便于后续统计及追溯。
5.2.2 生产部作业员自主检查检出不合格品管理:
5.2.2.1 生产部作业员自主检查检出的不良品需放置于指定不良品箱内,并将不良品数量记录在《生产记录表》中,以便于后续统计及追溯。
①退货或换货:SQE通知供方退货原因,由采购部通知仓库及供应商实施退货或换货;
②特采:由项目或者采购代行提出【特采申请单】,按《特采管理程序》执行。
③返工或选别:SQE通知并监督供应商实施返工或选别,供应商完成后,返工完成品由IQC再次受检合格后方可入库,返工检出的不良品贴不良标识并退供应商处理。
5.1.3来料不合格的纠正与预防
5.1.1.1仓库仓管员根据《送货单》确认来料名称、规格、数量、包装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放置于不合格品区进行隔离, 并联络采购或品管处理。
5.1.1.2 IQC判定不合格的物料用红色不合格标签进行标识,仓管将不合格品放置于不合格品区进行隔离。
5.1.2不合格品的处置
5.1.2.1来料不合格发生时,由IQC发出《进料检验报告》,通知SQE,由项目、采购部会签后按以下方式进行处置:
①.返工或选别:生产部依据《返工作业指引》对锁定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或选别。
②.报废:生产部依据《报废作业指引》对锁定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置。
5.2.3.2 生产部对IPQC的判定存在争议时,可以请求品质部QE工程师进行复判,如判定可特采出货,生产部需提出【特采申请单】,按《特采管理程序》执行。
5.2.3.3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IPQC需发出《品质异常单》至生产部, 并跟进《品质异常单》的回复及改善效果的确认。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的物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处置与管理,避免误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进料、制程,成品检验或客诉退货等。
3.定义:(无)4.管制流程图:5.流程图说明:5.1异常发生分类及处理5.1.1合格品处理1)当IQC不合格时,生产部可以依据实际的使用状况以“工作联络单”向技术部和厂长申请特采使用,必要时报告总经理批准。
2)特采使用批准后,“工作联络单”应交与质检部确认及保留并应进行标识后,由仓管依《仓储管理程序》办理。
3特采使用驳回/退货时,品管人员应标识“不合格”并开出“品质异常反馈单”交采购部联络供应商退换和分析改进及回复,品管进行确认追踪。
3)使用单位可根据生产需要筛选使用,但须经品管重检合格。
5. 1 .2制程不合格品处理1)当PQC人员巡检发现对产品轻微的不合格时,应要求作业员立即改进,必要时作业人员先进行隔离标示后再处理。
2)自检不良时生产主管应及时安排作业人员进行返工/返修。
3)对于巡检或抽检严重不合格品,依《统计与改进预防管理程序》处理.4)返工品须经品管重新检验合格后进行转序/入库。
5)制程不良须特采使用依据5.1.1 ---1)实施6)无法返工/修的不合格品,应定时依《仓储管理程序》办理报废手续。
5.1.3成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
1)FQC发现缺陷时,应进行标识,必要时生产人员配合进行隔离。
2)对可降级的产品由品管依照相关检验标准进行判定(必要时报厂长或总经理确认)。
1)须返工/修的产品,通知相关生产部进行返工/返修,经品管重检合格后方可入库。
2)对已交付的产品的处理依据《客户沟通与满意度管理程序》进行。
5)对于严重不合格产品须依照《统计与改进预防管理程序》进行处理。
6) 成品特采须在获得客户认可后执行。
7)对于无法返工/返修不合格品,依《仓储管理程序》定期办理报废手续。
5.2品管人员应将上述资料进行整理,形成书面报告以便管理评审会议研讨。
6.相关附件6.1品质异常反馈单7.参考文件7.1 检试验管理程序7.2 客户沟通和满意度管理程序7.3仓储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引言不合格品是指由于生产、设计、质量控制、储存等方面的原因,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规定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而必须进行下岗的产品或服务。
不合格品管理就是指如何有效地将不合格品从生产中消除,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管理措施,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管理流程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1.生产工人自我检查;2.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3.顾客的投诉;4.销售人员的退货反馈。
鉴别不合格品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先对其进行鉴别,以便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鉴别不合格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1.根据图纸、标准和规范进行比对;2.根据质量特点和不合格程度进行评价。
处理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修复:通过技术手段改进不合格品,使其达到合格标准;2.重制:将不能修复的不合格品重新制作,以保证产品质量;3.返工:对已经出厂的不合格品进行改进,达到合格标准;4.退货:将不合格品退回供货方;5.销毁:对无法修复或重制的不合格品进行安全处理。
确认不合格品完成处理后,需要再次进行确认,以便保证所有不合格品都得到了完全的处理。
确认不合格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1.总结统计不合格品的类别、数量和处理方法;2.审批确认不合格品处理结果和效果。
改进管理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及时反馈改进管理,对已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制定改善计划,以确保不合格品不再出现。
处理方式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批次的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
不同的处理方式是:工艺不良工艺不良是指由于生产工艺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品。
常见的工艺不良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夹头不良(孔、盖不全、凹坑、毛刺、断头);2.焊接品质不良(不封口、对位不好);3.拉伸品质不良(损耗超标、肉眼外形不良);4.金属材料质量不良(高钢、杂质、回火不彻底等)。
不合格管理程序(含表格)

不合格管理程序(ISO9001:2015)1.0 目的确保质量管理体系不合格的识别、控制和管理。
2.0 适用范围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和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品,及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
3.0 职责3.1 品质部: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
3.2 生产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和采取纠正措施。
4.0 定义4.1 不合格:指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质量因素。
4.2 特采: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特许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5.0 工作程序5.1 不合格的识别5.1.1 进料不合格品(a) 检查不合格时,由品质部IPQC在进料外包装上,用“不合格”标签标示,并注明不良状况。
(b) 仓管员将不合格进料予以标识和隔离存放。
5.1.2 半成品、成品不合格(a) IPQC、OQC抽查不合格时,由品质部在产品包装容器上或外包装箱上,用“不合格”标签标示,由生产部将其转移到“不合格品区”存放。
(b) 品质部IPQC、OQC填写返修卡,需将返修的每一个步骤填写。
(c) 生产部根据不合格处理单和返修卡进行对不合品的返修。
(d) 返修卡需与不合品一起流动,直到返修至最后一工序,由品管检验OK后回收返修卡存档。
(E) 加工和检查中选出的个别不合格品,可采用红色或有红色标记的容器盛放,并监督返工完成。
5.1.3 客户退货仓管员需跟据退货单上内容对客品退进行确认(退货产品是否一致,数量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将退货品放置“客户退货区”,并通知OQC对不良品进行确认,需返修的OQC需填写返修卡,需将返修的每一个步骤填写。
生产部根据不合格处理单和返修卡进行对不合品的返修。
返修卡需与不合格品一起流动,直到返修至最后一工序,由品管检验OK后回收返修卡存档。
5.1.4 所有的客退必须在3天内完成。
5.2 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5.2.1 进料不合格IPQC按《检验作业指导书》对进料进行检验,并将不合格特征记录在《进料检验报告单》中,由品质部主管在《进料检验报告单》处理意见栏内注明不良内容和处理意见,并组织生产部、工程部和物控部对不合格进料进行评审,当评审意见不一致时由总经理作最终裁定。
不合格品管理控制工作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控制工作程序1. 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规范要求的产品或物料,对企业的质量和信誉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企业需要建立不合格品管理控制工作程序,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避免其进入市场流通,同时还需要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2. 不合格品管理流程2.1 不合格品发现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有可能通过检查和测试环节被发现,也有可能在用户使用过程中被投诉或报告。
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合格品的发现方式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如下:•检查和测试环节:质量控制人员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及时记录并报告。
•用户投诉和报告:客户服务人员负责接收用户投诉和报告,并将其记录并报告给质量控制部门。
2.2 不合格品处理一旦发现不合格品,企业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不合格品进入市场流通。
不合格品处理的具体步骤如下:•停止不合格品的流通:在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停止其进一步流通,以防止影响到其他产品或用户。
•隔离和标识:将不合格品隔离,并进行明确标识,以避免误用或混淆。
•报告和记录:将不合格品的详细情况报告给相关责任人,并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批次等信息。
2.3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除了及时处理不合格品,企业还需要对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避免再次发生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的步骤如下:•收集和整理数据:收集和整理不合格品的相关数据,包括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过程数据等。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不合格品的共性和规律。
•寻找根本原因:通过统计和分析结果,确定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例如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工艺流程不完善等。
•制定改善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不合格品。
2.4 不合格品改进措施为了防止不合格品再次发生,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不合格与修正措施管理程序

不合格与修正措施管理程序1. 引言此不合格与修正措施管理程序旨在确保在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过程时,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修正和改进,以避免对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造成负面影响。
2. 定义2.1 不合格不合格是指产品或过程在满足相关规定或标准方面出现的缺陷或不符合。
2.2 修正措施修正措施是指对不合格产品或过程进行改进和纠正的行动和措施。
3. 不合格管理程序3.1 不合格报告和记录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或过程时,相关人员应立即填写不合格报告并进行记录。
不合格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不合格项目的具体描述和细节;- 不合格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职务;- 不合格对质量和客户的影响评估。
3.2 不合格评估和分类不合格报告应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评估和分类。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确定所需的修正措施。
根据评估结果,将不合格进行分类,如下所示:- 严重不合格: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产生重大影响;- 一般不合格: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产生一定影响;- 轻微不合格: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产生轻微影响。
3.3 修正措施的确定和执行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不同类别的不合格,确定相应的修正措施,并制定修正计划。
修正措施可能包括以下方面:- 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产品或过程的具体缺陷进行纠正;- 预防措施:通过改进流程和设备,预防类似不合格的再次发生;- 管理措施:加强对不合格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和纠正。
修正计划应明确指定责任人和时间表,并监控其执行情况。
修正措施执行完成后,应进行验证和确认其有效性。
3.4 不合格记录和审核修正措施执行的结果和效果应进行记录,并进行定期审核。
审核的目的是确保修正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不合格记录和审核结果应妥善保存,并作为质量改进的依据。
4. 结论通过实施不合格与修正措施管理程序,我们能够及时处理不合格产品或过程,并采取适当的修正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利用这一管理程序,我们能够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不合格管理程序

5.4不合格品分析与处理:
5.4.1不合格品应由技术部门查寻不合格发生的根源,找出处理和改善
方案。
5.4.2根据不合格程度,可分别对不合格品作出以下处置:
5.4.2.1原材料:不合格品由进料检验员现场检测后,立即由供应商送货人员拉回。
A..退供应商
B.特采
5.4.2.2在制品如因投错料不合格时,由技术主管确认看是否可以调整,若无法调整时则由技术部填写《联络单》经总经理批准后报废处理。
4.0权责:
4.1技术部:负责不合格品的检验和鉴别。
4.2各部门:负责执行不合格的处理和纠正预防措施。
5.0内容重点:
5.1产品不合格控制原则:不合格品未作适当处置列“不准入库,不准流转,不准出厂”。
5.2不合格品之鉴定:
5.2.1技术部人员对生产和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批次予以鉴定。
5.2.4.3.3对发生的重大品质问题,成品检验不合格及客户投诉退货时,技术部按《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发出《纠正预防措施单》经相关权责人员批示后通知给相关责任部门或供应商,且需对改善结果进行跟踪和评价。
5.4.3.4对于改善结果无法作出评价或无法跟踪时,技术部建议:
A.供应商:采购部在每季度评比时扣分或取消其供应商资格:
A.进行返工调整使其达到原接收标准。
B.降级使用时,须与客户协调,经客户认可后进行。
5.4.3不合格品处置决定和权限:
5.4.3.1来料不合格退供应商或特采,由技术部人员决定处理,必要时由总经理裁决。
5.4.3.2成品出现不合格时,由技术员用便条纸写上〝不合格待调整〞字样贴于不良品容器上,然后放置于不良品区,由技术主管调整,生产线返工处理。
不合格管理程序

不符合情况管理办法1.目的针对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事件采取有效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消除存在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因素,减少由此产生的不利于公司质量、环境、健康安全的影响,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达到客户满意。
2.范围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对体系中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潜在的事故、事件和不合格因素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职责3.1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体系总体运行情况,并向总经理汇报。
3.2质量管理部对事件、处理、过程、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监测和测量的管理。
3.3各责任部门负责事故调查、分析、处理、环境监视和测量的执行与管理,制定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并执行。
3.4销售部负责处理客户意见,并达到客户满意。
3.5车间主任和各班班长对生产过程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进行具体的巡查工作,并保持对巡查结果的记录。
3.6总经理、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协调跨部门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检查和验证工作。
4.程序4.1 不合格品控制:经标示之后不合格品,未做出处理前不得使用。
4.2 进料控制4.2.1 库管员进料市应发给品控部原辅料抽检通知单,由品控部负责检验,检验发现不合格品时,填写“原辅料检验报告” 同实物交生产部主管确认。
仍判不合格品,检验员在包装上注明不合格,同时将信息反馈采购。
库管员对不合格品隔离堆放于不合格品区,采购立即联络供应商。
4.2.2 不合格品的处置4.2.2.1 退货:由物流部或采购部通知供应商办理退货手续4.2.2.2 换货:由物流部或采购部通知供应商办理换货手续。
4.3销售服务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在销售服务过程中,遇有因业务员的原因与顾客争执,由销售部长或销售服务部责令相关人员改善,情节严重的需留有处理证明,事后有顾客投诉,由客户服务中心针对该情形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责令相关部门或人员改善处理。
4.4配送过程的不合格的控制:送货过程中若客户对送货人员有不满意的由销售部依据客户满意度调查管理程序进行后续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对可疑和不合格的产品或材料进行标识、记录、评审、隔离和处置,使生产过程中各阶段所产生的不合格输出得到有效控制,防止不合格产品被误用,确保不合格输出不流入下一流程或交付至顾客。
对可疑或不符合的质量管理活动进行识别、记录、评审和处置,使质量管理活动符合合规义务。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从材料进厂到制造、交付全过程的不合格输出控制,包括可疑产品的控制,以及生产管理活动中的全部环境要素的控制。
3.权责
3.1生产各部门:
3.1.1负责生产过程发现不合格/不符合输出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
3.1.2负责交付产品不合格输出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
3.1.3加工过程中产生废品时,负责物料的补充。
3.2采购部:
负责公司采购物料、设备入厂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输出的控制,包括物料、设备不合格的退
货、返修;
3.3品质部:
3.3.1负责监控公司各部门就生产过程及不合格输出的统计分析及质量/环境管理的实
施。
3.3.2负责来料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输出的记录、标识、隔离、审理;
3.3.3负责所管范围不合格输出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3.3.4负责顾客抱怨的不合格输出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3.3.5负责生产过程发现的不合格输出向顾客提出让步接收申请。
3.3.6负责对生产过程及交付产品不合格输出制定并实施质量计划(即QC工程图)。
4.定义
4.1不合格输出: 不符合环保要求、顾客要求和规范的产品或材料。
4.2一般性不合格输出: 指选择性返工品、只能报废的不合格输出以及需退回供应商部
门的不合格物料或产品。
4.3可疑的产品或材料: 任何环保状态、检验和试验状态不确定的产品或材料。
4.4返工: 对不合格输出采取的措施,以满足规定要求。
4.5返修: 对不合格输出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尽管产品可能不符合原
始要求)。
4.6让步接收: 指对使用或放行未能满足顾客和/或规定要求的产品和/或服务的授权。
4.7降级: 指对不合格输出改变等级,以使其满足不同的规定要求。
4.8不符合:指没有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例如违反法规及文件要求、引起相
关方投诉、监测结果不符合标准等情况
5.程序
5.1识别:每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将不合格品放置在红色不合格品盒内、贴上不合格品标
签进行管制。
5.1.1进料不合格品:进料经IQC人员依IQC检验标准检验不合格后。
贴上红色不合格
品标示卡进行标识,并放置于退货区内。
5.1.2制程中不合格品:制程品经IPQC检验不合格后,放置在红色不合格品盒内并
及时报给生产组长处理。
5.1.3最终检验品:最终检验依OQC检验标准判定不合格后,应将其立即放置于返工品区,
并通知生产部返工。
5.1.4客户退货:客户退货品放置于退货品区,依客户抱怨处理办法办理。
5.2隔离:不合格品放置区应由相关部门规划区域标识并管理,所有不合格产品品名、规
格、数量、生产时间、批号及退货时间.都用标签标识注明管制。
5.3检讨: 不合格品必要时.可根据发生状况由品质负责人召集相关部门检讨评估.是否可
以再利用或报废退回厂商处理,并按照《改进措施管理程序》办理。
5.4返修处理:
5.4.1半成品、成品、客户退货等不合格品经检讨分析,生产部在品质部指导下进行返
工筛选或重新修正。
5.4.2.品质组长每周整理、统计[品质异常改善报告]。
5.4.3.待返工品返修处理后,检验员依据检验标准检验判定合格后入库,经返修后,操作
员依检验标准自主检查,品质人员检验合格后,将返修品再导入正常流程。
5.5让步接收
5.5.1让步接收时机:
a.安全或特性情形时
b.规格变更库存品经客户同意时
c.不合格品,经返修降级使用时
d.生产急用或客户同意使用时
e.HSF不合格品,不适用让步接收
5.5.2让步接收处理方式:
a.制成不合格品由品质部依客户要求处理,经客户同意,再经各部门讨论评审可让步接
收时,经客户同意,并将要求事项联络相关部门处理。
b.进料不合格时,参照《进料作业规范》办理,由IQC人员填写[来料检验报告]一联
品质、一联采购、一联仓库,有让步接收需求时,由业务部计划根据生产情况若需
“让步”时,IQC填写[来料检验报告]并经相关部门评审、会签,运营总监审批后
于进料标签上标示合格方可入库。
5.6客退品处理:
当业务部接收客户退货信息后,立即填写[退货通知单]通知仓库签收后并知会品质
部,品质部应召集相关部门按照《改进措施管理程序》进行办理。
5.7报废处理:
凡本公司除日常检验中所发现的不合格品无法返修,仓库填写[报废申请单]经品质确认,副总批准方可报废。
其余因退货库存品及制程中发生整批同一不合格因素所造成的不合格品,若无法返修或让步接收时由相关部门开立[报废申请单]经品质确认,副总批准方可报废。
6.相关文件
6.1《记录管理程序》
6.2《采购管理程序》
6.3《改进措施管理程序》
7.使用表单
7.1 [品质异常改善报告] PZ-QF-008-A 保存3年
7.2 [报废申请单] CC-QF-007-A 保存3年
7.3 [首件检验记录表] PZ-QF-002-A 保存3年
7.4 [让步接收申请单] PZ-QF-004-A 保存3年
7.5 [退货通知单] YW-QF-007-A 保存3年
8.附件流程图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