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共15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国之一。

在这场艰苦卓越的战争中,中国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

然而,胜利并没有使中国陷入自满和封闭的状态,相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对外提供援助。

本文将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

首先,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核心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国深知战争的可怕和破坏力,因此始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国际争端。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倡议,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运动等。

这些倡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其次,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重点是支持发展中国家。

中国从自身的发展经验中认识到,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因此,中国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包括经济援助、技术转让、人力资源培训等。

中国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开展了大量的援助项目,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

此外,中国对外援助政策还注重南南合作和共同发展。

中国坚信,发展中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发展面临的挑战。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中国还积极参与南南合作机制,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全球发展进程。

最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实施方式多样化。

中国通过多边机制、双边合作和民间交流等多种方式提供援助。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援助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同时,中国也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双边合作关系,通过政府间合作项目和经济合作区等方式提供援助。

此外,中国还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对外援助,通过捐款、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提供帮助。

总之,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体现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中国通过推动和平与发展、支持发展中国家、加强南南合作和多样化的援助方式,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共15页word资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共15页word资料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进程中,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

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出建设性作用。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对外援助事业稳步发展。

这里,就2019年至2019年的对外援助情况作一介绍。

一、稳步发展对外援助事业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成套项目建设和物资援助是主要援助方式,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增长显著。

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

为促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更多地投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一)援助资金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

对外援助资金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方式。

无偿援助重点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偿援助323.2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36.2%。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息贷款72.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8.1%。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较大型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优惠贷款497.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55.7%。

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

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

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和战略

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和战略

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和战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雄厚经济实力和丰富资源的国家,自2000年起,中国对外援助的规模和范围逐年扩大,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在当前的全球化时代,中国对外援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

一、中国对外援助的历史和现状中国对外援助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主要是向朝鲜、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提供援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援助的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不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也向部分发达国家提供捐赠和技术援助。

截至2019年底,中国已经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援助,援助额超过400亿美元。

援助内容涵盖经济建设、农业、卫生、教育、文化、安全等多个领域,为受援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1.推动南南合作中国对外援助不仅仅是财政支持,更是推动南南合作的有效手段。

在援助受援国家的同时,中国也积极促进南南合作,通过分享自身的发展经验和技术,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2. 促进和增进国际友谊作为一家大国,中国对外援助也是一种“外交政策”,通过援助建立和增进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得到了提升,地位也得到了提升。

3. 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对外援助帮助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项目,包括公共设施、电力、矿产开发等,帮助受援国家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4. 帮助改善受援国家民生中国对外援助助力受助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救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有助于改善受援国家的民生状况。

例如,在非洲援建的许多学校和医疗设施,帮助了当地人民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三、中国对外援助的战略意义中国对外援助作为外交工具和援助手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国家利益的维护、促进全球治理、推动南南合作等方面都有战略意义。

1. 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中国对外援助可以帮助中国改善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的对外援助 26页PPT文档

中国的对外援助 26页PPT文档
国际援助的体制与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周弘
周弘2009年9月28日研究生院
理解邓小平的判断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 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 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 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第 三世界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3/4 … 南方 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 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 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邓小平文 选》(第三卷)
周弘2009年9月28日研究生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在166个国家开展发展援助。
UNDP宗旨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地区加强经济和社会发展, 倡导变革、提供知识、经验和资源,促进发展中国家的 自力更生。
UNDP的援助资金来源于联合国成员国的自愿捐款,援 款是无偿的,提供专家咨询服务、受援国境外考察、培 训、少量设备和仪器。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国际援助规模
OECD/DAC国家ODA趋势图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周弘2009年9月28日研究生院
国际发展援助活动的主体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联合国发展集团*
方让社法会:各国界与,国包之括间政相府互部合门作、,私调营动企全业社、会民的间力团量,联合国教联育合、国科难学民和署文* 化组织*
体、普通民众以及新闻媒体都参与发展工作。
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周弘2009年9月28日研究生院

中国的对外援助方式

中国的对外援助方式

中国的对外援助方式中国对外援助主要有8种方式: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

成套项目:指中国通过提供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等援助资金帮助受援国建设生产和民用领域的工程项目。

中方负责项目考察、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全部或部分过程,提供全部或部分设备、建筑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和指导施工、安装和试生产。

项目竣工后,移交受援国使用。

成套项目是中国最主要的对外援助方式。

从1954年开始,中国利用成套项目援助方式为越南、朝鲜两国修复被战争破坏的铁路、公路、港口、桥梁和市政交通等设施,并援建一批基础工业,为两国战后重建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此后,成套项目建设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在对外援助支出中一直占有较大比例。

目前,成套项目援助占对外援助财政支出的40%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帮助发展中国家建成2000多个与当地民众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成套项目,涉及工业、农业、文教、卫生、通讯、电力、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

一般物资:指中国在援助资金项下,向受援国提供所需生产生活物资、技术性产品或单项设备,并承担必要的配套技术服务。

中国对外援助最早是从提供一般物资开始的。

20世纪50、60年代,中国在国内物资十分短缺的情况下,为支持广大亚非国家争取民族解放和发展民族经济,向上述国家提供了大量生产和生活物资。

除单项提供援外物资外,中国还配合成套项目建设提供各种配套设备和物资。

中国始终将国内生产的质量最好的产品作为援助物资,提供的物资涉及机械设备、医疗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办公用品、食品、药品等众多领域。

这些物资满足了受援国生产生活急需,其中一些设备如民用飞机、机车、集装箱检测设备等,还促进了受援国装备能力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

技术合作:指由中国派遣专家,对已建成成套项目后续生产、运营或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就地培训受援国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生产而进行试种、试养、试制,传授中国农业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某一项专业考察、勘探、规划、研究、咨询等。

中国对外援助推动全球发展的责任担当

中国对外援助推动全球发展的责任担当

中国对外援助推动全球发展的责任担当在当今世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发挥着重要的国际角色。

中国以其独特的对外援助政策,积极推动全球发展,并承担着相应的责任。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援助的政策框架、援助领域以及带来的影响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在全球发展中的责任担当。

一、政策框架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以“坚持公正、合理、健康理念”为指导原则,致力于促进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国坚持以“南南合作”为主要形式,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中国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分享发展经验和技术,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经济独立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中国推崇平等、互利的原则,尊重受援国的意愿和需要,遵循非干涉原则,确保援助资金和项目的真正契合受援国的发展需求。

再次,中国注重援助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国将援助项目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中,确保援助项目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效益。

最后,中国重视援助的可见性,通过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提高援助项目的知名度和可信度。

二、援助领域中国的对外援助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经济援助、人力资源培训、医疗援助、教育援助等。

在经济援助方面,中国通过投资和贷款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

例如,中国在非洲国家支持修建公路、桥梁、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中国通过提供奖学金和培训机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专业人才。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中国学习,并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自己的国家,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在医疗援助方面,中国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并提供医疗设备和药物援助。

中国的援助在提高受援国医疗水平,帮助人们改善健康条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教育援助方面,中国提供教育援助,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环境。

例如,中国援建学校和教育设施,提供教材和教学资源等,为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三、带来的影响中国的对外援助政策和行动,为全球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援外专家研究(1949-2019)项目

中国援外专家研究(1949-2019)项目

中国援外专家研究(1949-2019)项目
1949-1959年:
-中国派遣医疗队到朝鲜进行抗美援朝医疗救援
-中国援建的新华医院为越南提供医疗服务
-中国派遣轻工业专家到阿尔巴尼亚开展技术援助项目
1960-1969年:
-中国农业专家前往缅甸推广水稻种植和灌溉技术
-中国动物畜牧专家协助埃及提高禽肉产量
-中国援助越南建设公路和桥梁
1970-1979年:
-中国援助柬埔寨建设工业园区
-中国派遣医疗队到阿尔及利亚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中国派遣石油专家到苏丹进行油田勘探
1980-1989年:
-中国援助肯尼亚建设三个水电站
-中国派遣专家协助越南开展抗洪救灾工作
-中国援建的塞拉利昂中医院为当地人民提供医疗服务
1990-1999年:
-中国援助老挝建设的与泰国连接的黄金公路
-中国派遣水利专家到埃塞俄比亚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中国派遣医疗队到巴基斯坦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2000-2009年:
-中国援助乌干达建设纪念碑路
-中国派遣建筑专家到阿富汗建设工程学院
-中国援建的安哥拉国家地质局为安哥拉的石油工业提供技术支持
2010-2019年:
-中国派遣医疗队到塞拉利昂参与抗击埃博拉疫情
-中国援助津巴布韦建立的数百个太阳能灯和随身光伏电源
-中国援建的老挝南部高速公路缩短了老挝与泰国的交通时间。

中国的对外援助分布

中国的对外援助分布

中国的对外援助分布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对象是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在援助领域分布中,中国重点关注受援国民生和经济发展,努力使援助更多地惠及当地贫困群体。

一、地区分布中国对外援助地理分布比较均衡。

受援国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中国对其中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援助比重始终保持在2/3左右。

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向161个国家以及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经常性接受中国援助的发展中国家有123个,其中亚洲30个、非洲51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18个、大洋洲12个、东欧12个。

亚洲和非洲作为贫困人口最多的两个地区,接受了中国80%左右的援助。

二、行业分布中国对外援助项目主要分布在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重点帮助受援国提高工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改善基础教育和医疗状况。

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一个新领域。

1、农业:中国将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减轻贫困作为对外援助的优先领域。

农业援助内容主要包括:建设农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农业技术试验站和推广站,兴建农田水利工程,提供农机具、农产品加工设备和相关农用物资,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级农业专家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提供农业发展咨询,为受援国培训农业人才等。

中国援建的农业项目促进了受援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产量,并为发展轻工业提供了原料。

援助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开发示范中心(注:此项目执行单位为湖南省农科院)试种34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平均产量为每公顷8吨以上,相当于该国水稻平均产量的2倍至3倍。

中国不断加大在农业和粮食生产领域的援助力度。

近年来,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为此,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对外援助举措。

如,在2010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高级别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在未来5年内为发展中国家建立30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3000名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为发展中国家提供5000个来华农业培训名额等。

中国对外经济援助

中国对外经济援助


马达加斯加国际会议中心是马达加斯加为迎接定于2009年在塔那那 利佛举行的非盟首脑会议而请求中国援建的。中心占地4公顷多, 拥有1000个座位的主会议厅,建筑面积近1万平方米。建设工程于 2006年9月动工,2008年5月正式落成并交付给马方。 16

由中国政府出资援建的哥斯达黎加国家体育场位于首都圣何塞,占地面积 近10万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是中美洲地区迄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综 合性体育场。体育场于2009年3月12日奠基,2011年3月24日建成移交, 总投资超过5亿元人民币。 17
5


从1954年以来,中国给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军 事援助近90亿元人民币。阿尔巴尼亚总人口才 200万,平均每人达4000多元,可在当时,中国 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元。 1970年至1976年,中国投资10亿人民币,人 工5万余名,只为“友谊”修建坦赞铁路 ,1978年 之前,因意识形态和国家安全而结盟的、包括朝 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均源源不断的接收到来自中国的现汇、技术、物 资、工程,乃至劳动力等诸多项目。

莫桑比克国家体育场位于首都马普托郊区,占地面积近27万平方米,建筑 面积近4.2万平方米,拥有4.2万个座位,是一个具有国际标准比赛场地的综 合性体育场。莫桑比克国家体育场于2008年11月开始建设,2011年1月17 18 日建成移交,总投资近5亿元人民币。
19

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医疗队,截至目 前,共向69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派遣了援外医疗队,累计 派出援外医务人员约21000人次,累计诊治受援国民众约 2.6亿人次,共有近900名医疗队员获得所在国总统授勋的 荣誉。目前共有54支医疗队约1300名医务人员在48个发 展中国家提供服务。——2004年,中国开始对外派遣汉语 教师志愿者。截至2009年底,共向全球70多个国家派遣 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8000人次。2005年2月,中国派出第 一支援外青年志愿者队伍,赴泰国进行为期10天的打捞救 援服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向19个发展中国家共派遣 405名援外青年志愿者,服务范围涉及汉语教学、中医治 疗、农业科技推广、体育训练、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 领域。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援助既是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对外援助政策。

一、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背景和形式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壮大,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主要表现为三种形式:政府援助、商业投资和慈善捐助。

其中,政府援助是最主要的形式,也是中国最为重视的。

政府援助分为无偿援助和有偿援助两种形式。

无偿援助是指不要求受援国家还款的援助,主要是提供物资、技术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有偿援助则是指需要受援国家还款的援助,主要是提供贷款和投资等方面的支持。

二、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目的和影响1. 目的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受援国家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具体来说,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受援国家的基础设施和生产力水平。

中国对外援助主要通过提供贷款、技术支持和物资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受援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2)提升受援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不仅有利于受援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提升受援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增加国际社会对受援国家的重视程度,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

(3)增强受援国家对中国的友好感情。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可以增强受援国家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促进受援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对于巩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影响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援助政策成为中国国际合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2)扩大中国的市场和投资机会。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和投资机会,促进中国与受援国之间的经贸合作。

(3)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信誉度。

中国对外援助政策可以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信誉度,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程度,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011.3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2011.3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全文)汉英对照全文China's Foreign Aid目录前言一、对外援助政策二、对外援助资金三、对外援助方式四、对外援助分布五、对外援助管理六、援外国际合作结束语PrefaceI. Foreign Aid PolicyII. Financial Resources for Foreign AidIII. Forms of Foreign AidIV.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AidV. Management of Foreign AidVI.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Foreign AidConclusion前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Preface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Over the years, while focusing on its own development, China has been providing aid to the best of its ability to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with economic difficulties, and fulfilling its due international obligations.In the 1950s, so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lthough it was short of funds and materials, China began to provide economic aid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to other countries, and gradually expanded the scope of such aid. Since China adopted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ies in the late 1970s, its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with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growing notably. However, China remains a developing country with a low per-capita income and a large poverty-stricken population. In spite of this, China has been doing its best to provide foreign aid, to help recipient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heir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enrich and improve their peoples' livelihood, and promote their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Through foreign aid, China has consolidated friendly relations and economic andtrade cooperation with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promoted South-South cooperation and contributed to the common development of mankind.Adhering to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stressing substantial results,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without imposing any political conditions on recipient countries, China's foreign aid has emerged as a model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一、对外援助政策对外援助历程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前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一、对外援助政策对外援助历程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这段时期,中国克服自身困难,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奠定了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中国根据国情适度调整了对外援助的规模、布局、结构和领域,进一步加强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更加注重提高对外援助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长远效果,援助方式更为灵活。

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
国际援助的 国际援助的体制与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周弘
周弘2009年9月28日研究生院
理解邓小平的判断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 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 题或者说发展 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 发展 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 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第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三世界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3/4 … 南方 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 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 北方就可能没有出路。”——《邓小平文 选》(第三卷)
加大形式多样的发展投入。 加大形式多样的发展投入 高度重视技术合作对 重视技术合作对促进平衡发展的重要意义,降低人为技术转 重视技术合作对 让壁垒,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缩小发展差距创造条件。
周弘2009年9月28日研究生院
1. 2. 3. 4. 5. 6. 7. 8.
联合国千年目标伙伴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消灭贫穷饥饿 千年运动* 普及初等教育 经济和社会事务部 促进两性平等 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 降低儿童死亡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改善产妇保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与疾病作斗争 联合国人口基金* 环境可持续力 世界卫生组织* 全球伙伴关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目标:2000年9月,18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领 目标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导人就《千年宣言》达成了一致,承诺在2015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年以前将全球贫困人口比例减半。宣言包含了8 国际农业发展基金* 项“千年发展目标”,以及相关的18项具体目 标和48项指数。 国际劳工组织* 国际电信联盟* 方式:增加投入——2003年蒙特雷共识各捐助 方式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国曾承诺,到2010年要使世界发展援助总额达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 到1300亿美元,对非洲的援助增加1倍。 联合国发展集团* 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 方法:国与国之间相互合作,调动全社会的力量, 方法 联合国难民署* 让社会各界,包括政府部门、私营企业、民间团 体、普通民众以及新闻媒体都参与发展工作。 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知识点精讲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知识点精讲

2023年高考政治《中国的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知识点精讲中国秉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援助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的表现。

本文将从中国对外援助的概念、发展历程、主要方式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这一知识点。

一、概念与发展历程对外援助,是指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提供物质、技术、金融等形式的支持与帮助的行为。

中国对外援助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积贫积弱,面临巨大压力。

中国政府意识到国际合作与援助对于实现中国的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于是积极倡导并实施对外援助政策。

二、主要方式中国对外援助主要以技术援助、经济援助和官方发展援助为主要形式。

1. 技术援助技术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形式,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合作,帮助其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能力。

技术援助主要包括援建工程、人才培训、科技交流等方面。

2. 经济援助经济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要通过提供援助资金、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等方式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等领域。

3. 官方发展援助官方发展援助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一种形式,通过政府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发展中国家所需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支持。

此外,中国还以援助设施项目、债务减免等方式展开官方发展援助。

三、影响与作用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与作用。

1. 增进友谊与互信中国通过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积极发展友好关系,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互信与合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誉和影响力。

2. 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对外援助与国际合作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同时,通过技术援助与贸易合作,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3. 维护地区稳定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对外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社会、经济等问题,促进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援助文献综述

中国对外援助文献综述中国对外援助文献综述作者:田富先 08国贸本科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部分。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中两极格局终结,多极化趋势日益发展。

世界上各种政治力量出现了新的分化和组合。

然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根源,也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

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区域经济向一体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机遇,但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规模,从而加强了与他们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但对于中国一直以来的对外援助政策,各方都呈有不同的看法,现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国际观点。

美国学者卡珀将中国的对外援助视为中国外交关系的一个手段。

他认为中国外援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1、中国的对外援助与中国历史上的进贡制度有关。

自古以来,中国与外界其他先进文明接触不多。

在东亚以中央帝国自尊的中国与周边不发达地区和小国形成一种进贡效忠与被保护的等级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外援,其主要受援国都是传统上受中国保护的国家,如朝鲜、越南和蒙古2、中国的对外援助与领导人的世界政治观密切相关。

中国领导人把中国视为世界进步力量的代表,经济力量对推动世界革命和变革具有巨大的潜力,而对外援助是经济力量的体现。

3、在实现对外战略目标中,对外援助能够有效地补充和辅助其他外交手段。

4、大量的对外援助有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当然,上述判断还很值得商榷。

但更多资料显示,正是由于中国的慷慨援助,并通常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使中国在第三世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为新生的政权结交了朋友,并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卡珀,1976年)二、国内观点。

(一)中国语言大学的张彩霞认为中国实施对外援助既有宏观战略目标的考虑,也有微观国家利益的追求。

1、宏观上,中国实施外援是为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促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共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2010中国的对外援助

2010中国的对外援助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1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对外援助政策二、对外援助资金三、对外援助方式四、对外援助分布五、对外援助管理六、援外国际合作结束语前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

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但依然是一个人均水平不高、贫困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尽管如此,中国仍量力而行,尽力开展对外援助,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的对外援助,发展巩固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推动了南南合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对外援助坚持平等互利,注重实效,与时俱进,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

一、对外援助政策对外援助历程中国对外援助从帮助周边友好国家开始起步。

1950年,中国开始向朝鲜和越南两国提供物资援助,从此开启了中国对外援助的序幕。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后,随着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

1956年,中国开始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

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

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同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经济和技术合作关系,并援建了坦赞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这段时期,中国克服自身困难,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奠定了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友好合作的坚实基础。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对外援助(2019)(201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发展进程中,中国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减少贫困、改善民生。

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出建设性作用。

中国提供对外援助,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不干涉受援国内政,充分尊重受援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的权利。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重信守诺、互利共赢是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原则。

近年来,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对外援助事业稳步发展。

这里,就2019年至2019年的对外援助情况作一介绍。

一、稳步发展对外援助事业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规模持续增长。

其中,成套项目建设和物资援助是主要援助方式,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增长显著。

亚洲和非洲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地区。

为促进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对外援助资金更多地投向低收入发展中国家。

(一)援助资金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金额为893.4亿元人民币。

对外援助资金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三种方式。

无偿援助重点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中小型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技术合作、物资援助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偿援助323.2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36.2%。

无息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社会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无息贷款72.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8.1%。

优惠贷款主要用于帮助受援国建设有经济社会效益的生产型项目、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较大型成套设备、机电产品等。

三年中,中国对外提供优惠贷款497.6亿元人民币,占对外援助总额的55.7%。

援外预算资金由财政部按预决算制统一管理。

优惠贷款本金由中国进出口银行通过市场筹措,贷款利率低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由此产生的利息差额由国家财政补贴。

(二)援助分布2019年至2019年,中国共向121个国家提供了援助,其中亚洲地区30国,非洲地区51国,大洋洲地区9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9国,欧洲地区12国。

此外,中国还向非洲联盟等区域组织提供了援助。

(三)援助方式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援建成套项目、提供一般物资、开展技术合作和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派遣援外医疗队和志愿者、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以及减免受援国债务等。

援建成套项目。

中国共在80个国家建设成套项目580个,重点集中于基础设施和农业等领域。

提供一般物资。

中国共向9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物资援助424批,主要包括办公用品、机械设备、检测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生活用品、药品以及医疗设备等。

开展技术合作。

中国共在61个国家和地区完成技术合作项目170个,主要涉及工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种植养殖、文化教育、体育训练、医疗卫生、清洁能源开发、规划咨询等领域。

开展人力资源开发合作。

中国在国内举办1951期培训班,其中包括官员研修班、技术人员培训班、在职学历教育项目等,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培训人员49148名。

派遣援外医疗队。

中国向54个国家派遣55支援外医疗队,共计3600名医护人员,开展定点或巡回医疗服务,诊治患者近700万人次。

派遣志愿者。

中国向60多个国家派遣青年志愿者和汉语教师志愿者近7000名。

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中国向30余个国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包括物资和现汇援助,价值约15亿元人民币。

减免受援国债务。

中国免除坦桑尼亚、赞比亚、喀麦隆、赤道几内亚、马里、多哥、贝宁、科特迪瓦、苏丹等9个最不发达国家和重债穷国共计16笔到期无息贷款债务,累计金额达14.2亿元人民币。

二、推动民生改善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主要内容。

中国重点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促进农业发展,提高教育水平,改善医疗服务,建设社会公益设施,并在其他国家遭遇重大灾害时及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一)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至关重要。

中国通过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派遣农业专家提供咨询和开展技术合作、培训农业技术和管理人员等方式,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应对粮食危机。

2019年至2019年,中国对外援建49个农业项目,派遣1000多名农业技术专家,并提供大量农业机械、良种、化肥等农用物资。

援建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是中国在农业领域开展对外援助的重要平台。

2019年至2019年,中国在贝宁、莫桑比克、苏丹、利比里亚、卢旺达、老挝、东帝汶等17国援建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陆续竣工。

中国通过试验、示范、培训等多种方式,将先进适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给当地民众。

利比里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推广杂交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近千公顷,培训当地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民千余人次。

卢旺达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开展菌草、稻谷等种类的适应性研究、试验和示范工作,注意结合当地传统农业,并将技术培训推广至卢旺达妇女协会、稻谷种植协会等机构。

派遣高级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组。

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派遣的农业专家,积极参与受援国农业规划工作,援贝宁专家组协助起草该国《农业法》和《农业管理法》,援博茨瓦纳、几内亚比绍专家组分别参与编写两国的《农业发展规划》。

协助受援国完成促进农业发展工作,援莱索托专家组协助该国向世界卫生组织申请无口蹄疫国家地位,援毛里塔尼亚专家组协助制定农业综合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建设方案。

积极推广简单适用的农业技术,援博茨瓦纳专家组推广地膜覆盖种植技术,援马里专家组设计推广稻田铁制水耙,帮助当地农民进行精耕细作。

开展农业管理与技术培训。

中国结合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举办近300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研修和培训项目,培训了近7000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

农业培训项目领域广泛,既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管理领域,也涉及农村发展与减贫、粮食安全、农业南南合作等宏观政策制订问题,同时关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与流通等产业链发展议题。

(二)提高教育水平2019年至2019年,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教育水平,支持其教育均衡、公平发展,中国通过援建维修校舍、提供教学设备、培养师资力量、增加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名额、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等,不断加大教育援助力度。

改善教学条件。

中国援助了80余个教育设施项目,包括援建或维修中小学校、大学院校、图书馆等,有效改善了受援国的教学环境。

中国为受援国无偿提供计算机、教学用具、文体用品等大批教学设备物资,帮助受援国建设大学网络平台和远程教学系统,为受援国丰富教学方式、扩大教学覆盖面创造了条件。

培养师资力量。

中国举办了30多期院校高级管理人员培训班、高等教育管理培训班、职业教育管理培训班、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研修班、现代远程教育研修班等,为发展中国家培训千余名教育官员、校长和教职人员。

支持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在苏丹援建的恩图曼友谊职业培训中心累计为苏方培训学员数千名,为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中国已启动该中心的改扩建工程。

中国积极帮助受援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至2019年,中国与埃塞俄比亚联合开展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累计向埃方派出400余人次教师,培训当地农业职业院校教师1800名、农业技术人员35000名。

增加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名额。

2019年至2019年,中国政府共资助76845名留学生来华学习。

为促进地区发展,中国不断扩大非洲国家来华留学政府奖学金名额,加大对东盟国家以及太平洋岛国等来华留学的支持,帮助上述地区欠发达国家培养人才。

(三)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医疗卫生是中国对外援助的重点领域之一。

2019年至2019年,通过援建医院、提供药品和医疗设备、派遣医疗队、培训医疗人员、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开展疾病防治交流合作等形式,中国支持受援国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疾病防控水平,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援助设施和设备。

中国援建约80个医疗设施项目,其中包括综合性医院、流动医院、保健中心、专科诊疗中心、中医中心等,有效缓解受援国医疗卫生设施不足的问题。

同时,中国向受援国提供约120批医疗设备和药品物资,包括多普勒彩超仪、CT扫描仪、全自动生化仪、母婴监护仪、重要手术器械、重症监护检测仪、核磁共振仪等高端医疗设备,以及防治疟疾、霍乱等疾病的药品。

派遣医疗队。

中国对外派遣55支援外医疗队,累计3600名医护人员,在受援国近120个医疗点开展工作,培训当地医护人员数万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受援国医疗服务供需矛盾。

在援外医疗工作中,医疗队员通过观摩示范、专题讲座、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培训当地医务人员,内容涉及疟疾、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病人护理以及糖尿病、风湿病治疗等领域,针灸、推拿、保健、中医药等中国传统医学。

三年中,100多名中国医疗队员因贡献突出获得受援国颁发的勋章。

开展“光明行”活动。

中国通过政府与民间渠道并进的方式积极开展“光明行”活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治疗更多眼病患者。

从2019年起,中国先后派医疗队赴朝鲜、柬埔寨、孟加拉国、越南、巴基斯坦等亚洲国家,为当地眼科疾病患者免费实施治疗。

2019年11月,中国“光明行”医疗队首次赴非洲,为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苏丹等国千余名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

提供传染病防控援助。

三年中,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了60批抗疟药、甲流疫苗及霍乱疫苗,并开展传染病防治培训,以上援助项目累计金额近2亿元人民币。

2019年,中国与科摩罗启动青蒿素复方快速控制疟疾合作项目,使科摩罗莫埃利岛的疟疾发病率较同期下降90%。

2019年至2019年,在进一步巩固已开展灭疟项目成效的同时,中国在科摩罗昂儒昂岛推广灭疟项目。

(四)建设公益设施为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改善民众生活条件、开展社会公共活动,2019年至2019年,中国积极援建城市和农村公共福利设施、民用保障性住宅以及社会活动场馆,提供相关设备及物资,并开展运营管理技术合作。

实施打井供水项目。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打井供水项目29个,共打水井600余眼。

中国派遣高级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家,克服自然环境恶劣、疾病侵袭及恐怖主义威胁等困难,帮助受援国打井供水。

中国在多哥的卡拉区和中央区各打出200眼饮用水井,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和南苏丹朱巴市科托尔地区共打出38眼水井,并修建配套潜水泵和发电机组。

在尼日尔援建的津德尔供水工程,解决了该地区数十万居民的饮水问题。

改善民众居住环境。

中国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援建民用住宅、经济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项目80个,总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

中国结合受援国当地生活习惯和环境特点,科学设计住宅外观,合理安排内部结构,在节约建筑成本的同时,严把建筑质量关,努力为受援国民众建造简洁美观、结实耐用的经济型住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