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位误差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实验二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实验二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实验二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1.实验目的(1)掌握用指示表和平台测量平面的形位误差的方法;(2)掌握平面的平面度、平行度和位置度三种形位误差的评定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2.原理本实验三种形位误差的检测原理均为与理想要素比较原理:(1)平面度误差的测量原理用平台的工作表面模拟理想平面,将实际被测平面与模拟理想平面相比较,用指示表测出其差别。

平面可看成由许多直线构成,因此可用几个有代表性的直线的直线度误差来综合反映该平面的平面度误差。

(2)面对面平行度误差的测量原理用平台的工作表面模拟模拟基准平面和理想平面。

(3)面对面位置度误差的测量原理用平台的工作表面模拟基准平面和理想平面,并用量块组的尺寸体现图样上标注的理论正确尺寸。

3.试剂和仪器设备(1)百分表;(2)磁力表座;(3)试件;(4)平台(,1级);(5)量块(83块/套)。

4.实验步骤(1)将被测工件以其实际基准表面放置在测量平台的工作表面上;(2)按图样上标注的理论正确尺寸选取量块组,并将其放置在测量平台的工作表面上;(3)用量块组调整指示表的示值零位;(4)按选定的布点方式在实际被测表面上标出各测点位置;(5)移动测量架,逐点测量各测点至测量平台工作表面的距离。

5.实验数据及其处理(1)测量数据为各测点指示表的示值;(2)按对角线平面法和最小条件求解平面度误差值;(3)按定向最小区域求解平行度误差值;(4)按定位最小区域求解位置度误差值;(5)按图样上标注的形位公差值判断被测要素的合格性。

6.问题讨论(1)按对角线平面法和最小条件评定平面度误差值各有何特点?(2)面对面平行度误差的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的判别准则是什么?(3)面对面位置度误差的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的判别准则是什么?。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是一种用来测量工件形状与位置精度的方法。

常用的形位公差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仪器测量法:使用测量仪器如测量座、千分尺、影像测量仪等,通过直接读数来测量工件的形位公差。

2. 光学投影仪法:使用光学投影仪来对工件进行形位公差测量,通过投影光线的变形来判断工件的形位公差。

3. 三坐标测量法:使用三坐标测量仪器来对工件进行形位公差测量,通过测量工件的三个坐标值来确定工件的形位公差。

4. 触发法:使用触发器将工件的形状与位置信息转化为电信号,通过对信号的处理来判断工件的形位公差。

5. 影像处理法:使用高分辨率的摄像设备对工件进行拍摄,通过对图像的处理来测量工件的形位公差。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进行形位公差测量。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
(一) 圆度误差的评定
圆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多种,GB7235-1987《评定圆度误差的方法-半径变化 量测量》标准中规定了四种圆心所作的圆为理想基准圆,来评定被测零件圆轮廓 的圆度误差。 这四种圆的同心是: ① 最小区域圆圆心
② 最小二乘方圆圆心
③ ④ 最小外接圆圆心 最大内切圆圆心
最小区域圆法评定圆度误差 最小二乘圆法评定圆度误差
Mahr Suzhou 2009-5
三、位置误差测量----跳动误差的测量
跳动与其他一些形位误差项目的关系:
----径向圆跳动与圆度。 -----相同各自半径差为各自公差值上的两同心圆的区域。 -----不同跳动是基准轴线上的同心圆。 -----圆度是振动实测表面的实际浮动。 ----径向圆跳动包含圆度误差,如被测工件有圆度误差,则肯定有径向圆跳动。但有 径向圆跳动不一定有圆度误差,因为还有不同轴的偏心影响。
Mahr Suzhou 2009-5
高低极点图
二、形状误差测量----形状公差种类与形状误差评定
② 平面度误差的评定
三角形准则:三个高极点与一个低极点(或相反),其中一个低极点(或高极点) 位于三个高极点(或低极点)构成的三角形之内或位于三角形的一条边线上。 交叉原则:成相互交叉形式的两个高极点与两个低极点。
2.V型架法
Mahr Suzhou 2009-5
三、位置误差测量----跳动误差的测量
测量跳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顶尖的定位精度明显优于V形块和套筒的定位精度,而且对质量不大的被测件, 只要顶尖和顶尖孔二者之一的圆度误差较小,就可保证较高的回转精度,因此,在 测量跳动时,应尽可能用顶尖定位。 (2)使用套筒和V型块定位时,要注意确保轴向定位的可靠性,特别是测量端面圆 跳动和全跳动,轴向的变动将全部反映到测量结果中去。 (3)很多跳动测量是在车间生产条件下进行的,要避免振动和尘土赃物的影响。 测量前,应对顶尖和顶尖孔、V型块或套筒的工作面、被测工件的支持轴颈等部位 清洗干净。 (4)测量全跳动,保证指示表架沿与被测件回转轴线平行(测径向全跳动)或垂 直(测端面全跳动)方向移动的导轨,除应具备应有的精度外,还要运动灵活,指 示表架移动时,不得有滞阻或摇摆现象。决不能用导轨精度不够或不知精度情况的 测量装置来测全跳动。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二)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二)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

实验二形位误差测量(二)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一、实验目的:跳动测量是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检测方式简单实用,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控制功能。

本实验的目的是:1、掌握形位公差检测原则中的跳动原则。

2、形状误差不大时,用以代替同轴度测量。

3、分析圆度误差与径向跳动的各自特点。

二、实验内容:1、模拟建立理想检测基准。

2、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3、根据指示表读数值,确定各种跳动量。

三、实验仪器:偏摆仪、测量表架、指示表。

四、实验方法:调整偏摆仪两端顶尖同轴,以两顶尖的轴线模拟公共基准,被测工件对顶无轴向移动且转动自如,采用跳动原则,看指示表读数,确定跳动量。

具体检测方法见下表。

五、实验步骤:1、径向圆跳动测量:(1)将指示表安装在表架上,指示表头接触被测圆柱表现,指针指示不得超过指示表量程的1/3,测头与轴线垂直,指示表调零。

(2)轻轻使被测工件回转一周,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截面上的径向跳动。

(3)按上述方法在若干个正截面上测量,分别记录,取各截面上测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

(4)将测量记录填表2-2。

2、径向全跳动测量(1)按上述方法在被测工件连续转动过程中,同时让指示表沿基准轴线方向作直线移动。

(2)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全跳动。

(3)所测数据填表2-2。

3、端面圆跳动测量(1)将指示表测头与被测的台阶表面接触,注意指示表指针指示不得超过指示表量程的1/3,指示表读数调零。

(2)轻轻转动工件一周,指示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圆柱面上的端面圆跳动。

(3)按上述方法,在任意半径处测量若干个圆柱面,取各测量圆柱面上测得的跳动中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

(4)所测数据填表2-2。

六、实验记录表表2-2 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记录七、思考题1、工厂的生产车间常用径向圆跳动测量来判断零件的圆度误差,同轴度误差是否合格,说说其中的道理。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定义及检测方法一、直线度的定义及检测方法定义:直线度是指零件被测的线要素直不直的程度。

检测方法概述:㈠.将平尺(小零件可用刀口尺)与被测面直接接触并靠紧。

此时平尺与被测面之间的最大间隙即为该检测面的直线度误差。

一般公用检测器具-塞尺。

(图片)按此方法检测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误差值作为该件的直线度误差。

㈡.将被测件放在平台上,并靠紧方箱或直角尺(或者将被测件放置在等高V型铁上)。

用杠杆表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检测数值,最大数值与最小数值之差即为该条素线直线度误差。

(简图):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并计算,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被测零部件的直线度误差。

㈢将被测零部件用千斤顶支起,利用杠杆表将被测素线的两端点调整到与平台平行,在被测素线的全长范围内测量,同时记录,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该素线的直线度误差,按同样方法测量若干条素线,取其中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件的直线度误差。

㈣综合量规:综合量规的直径等于被测零件的实效尺寸,综合量规必须通过被测零件。

二、平面度定义及检验方法平面度是指零件被测表面的要素平不平得程度。

㈠将被测件用千斤顶支撑在平台上,调整被测表面最远的三点A,B,C,(利用杠杆表或高度尺)使其与平台平行,然后用测头在整个实际表面上进行测量,同时记录读数,其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即为被测件平面度误差。

㈡用刀口尺(小型件)或平尺(较大型件)在整个被测平面上采用“米”字型或栅格型方法进行检测,用塞尺进行检验,取其塞尺最大值为该被测零件得平面度误差。

㈢环类垫圈类零件将被测件的被测面放在平台上,压紧,然后用塞尺检测多处,其塞入的最大值即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或者将被测件的被测面用三块等高垫铁在平台上均分支撑,然后用杠杆表在被测面的多处进行检测,取其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作为该件的平面度误差。

三、圆度定义及测量方法定义:圆度是指具有圆柱面(包括圆锥面)的零件在同一横剖面内的实际轮廓不圆的程度。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平行度(一)基本概念平行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基准保持等距离的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保持平行的程度。

平行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与基准相平行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图样上所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平行方向所允许的变动范围。

(二)举例说明面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均为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工程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平面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直线(轴线),而基准要素为一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Φ20H7孔的实际轴线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5mm,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面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平面,基准要素为一直线(轴线)。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08mm,且平行于基准轴线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直线的平行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都是直线(轴线)。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轴线应位于,在垂直方向上平行于基准轴线B,且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如图b所示。

(三)常用检测方法垂直度(一)基本概念垂直度是表示零件上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保持正确的90°夹角状况。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两要素之间保持正交的程度。

垂直度公差是:被测要素的实际方向,对于基准相垂直的理想方向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也就是图样上给出的,用以限制被测实际要素偏离垂直方向,所允许的最大变动范围。

(二)举例说明面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都是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表面应位于,距离为0.02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线对基准平面的垂直度要求是指被测要素为一直线(轴线),基准要素为一平面。

图a所示要求表示:被测实际轴线应在给定的方向上,距离为公差值0.02mm,且垂直于基准平面B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内,如图b所示。

形位公差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检测方法

一、轴径在单件小批生产中,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在大批量生产中,多用光滑极限量规判断轴的实际尺寸和形状误差是否合格;;高精度的轴径常用机械式测微仪、电动式测微仪或光学仪器进行比较测量,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是最常用的测量方法。

二、孔径单件小批生产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大批量生产多用光滑极限量规;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用电子深度卡尺测量细孔(细孔专用)。

三、长度、厚度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偏心检查器检测偏心距值,用半径规检测圆弧角半径值,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用孔距卡尺测量孔距尺寸。

四、表面粗糙度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用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直接进行比较;用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测量用车、铣、刨等加工方法完成的金属平面或外圆表面;用干涉显微镜(如双光束干涉显微镜、多光束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要求高的表面;用电动轮廓仪可直接显示Ra0.025~6.3μm 的值;用某些塑性材料做成块状印模贴在大型笨重零件和难以用仪器直接测量或样板比较的表面(如深孔、盲孔、凹槽、内螺纹等)零件表面上,将零件表面轮廓印制印模上,然后对印模进行测量,得出粗糙度参数值(测得印模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比零件实际参数值要小,因此糙度测量结果需要凭经验进行修正);用激光测微仪激光结合图谱法和激光光能法测量Ra0.01~0.32μm的表面粗糙度。

五、角度1.相对测量:用角度量块直接检测精度高的工件;用直角尺检验直角;用多面棱体测量分度盘精密齿轮、涡轮等的分度误差。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形位公差测量方法

二、形位公差之同心度测量1.概念同心度(◎):被测要素为圆心(点)、工件的圆孔或轴的轴线时,可视作点而不是线,则它们对基准的同轴度称为同心度,同心必定同轴。

如图:外圆的圆心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Ф0.01且与基准圆心同心的圆内。

2.同心度测量方法目前测量同心度主要有5种方法。

1)游标卡尺针对较简易产品且加工精度要求不高的产品主要采用手动测量(游标卡尺)进行管控。

缺点:测量精度不高,相比较其他测量方法效率低。

2)手动影像测量仪针对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且小部分管控的产品主要使用手动影像测量仪。

缺点:手动影像测量仪虽然测量功能强大但它也不能完成自动批量测量。

3)圆度测量仪针对加工精度要求比较高且小部分管控的产品也有采用圆度测量仪去测量。

缺点:圆度测量仪相比较手动影像测量仪功能单一,不能满足全尺寸测量;圆度测量仪检测速度也不如手动影像测量仪。

4)三坐标测量机缺点:三坐标测量机虽然精度很高,但它采用接触式测量,在测量速度上远远不如影像测量仪,三坐标测量机更适合测量三维立体的测量元素。

5)全自动影像测量仪针对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大批量测量首选全自动影像测量仪。

3.如洋关节臂系列便携式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同心度方法概述1)测量时只需用软件中的几何量测量区对应的提取圆功能分别抓取两个圆(圆大时用三、形位公差之平行度测量1.概念平行度(∥):评价平面之间、面线之间、线线之间的平行状态。

一平面(边)相对于另一平面(边)平行的误差最大允许值。

根据定义平行度分为线对线的平行度、线对面的平行度、面对面的平行度、面对线的平行度。

如图:线对面平行公差带是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平面的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如图:面对面平行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

2.测量方法目前测量平行度主要有3种方法1)圆度测量仪缺点:圆度测量仪主要用于圆环、圆柱等回转体工件的测量,有部分用户也拿它测量平行度。

但碰到多曲面工件时圆度测量仪就不一定能够满足需求。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形位公差及其检测方法一、概念:定义: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

形位公差: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总称。

它控制着零件的实际要素在形状、位置及方向上的变化。

形位公差带:用以限制实际要素形状或位置变动的区域。

由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要素所确定。

公差原则: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独立原则与相关要求。

独立原则:图样上给出的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各自独立,彼此无关,分别满足要求的公差原则。

相关要求:图样上给定的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

具体可分为包容要求(E)、最大实体要求(M)、最小实体要求(L)和可逆要求(R)。

形位公差的项目及符号:项目公差带定义示 例说 明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 的两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在给定平面内圆柱表面上的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0.02的两平行线之间0.02在给定方向上、当给定一个方向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示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的两平行平面内0.02、当给定两 个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公差带为截面边长t1*t2的四棱柱内的区域棱线必须位于水平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垂直方向距离为0.01的四棱柱内0.010.023、在任意方向 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的区域d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2的圆柱面内直 线度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0.1圆度公差带是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心圆之间的区域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的两同心圆之间三、位置误差与位置公差:四、检测方法:1、检测原则:直线度的测量:一般用首尾连线评定直线度的误差,常用的有打表测量法与影像测量法。

形位公差的测量

形位公差的测量

图解机械零件精度测量及实例形位公差的5条检测原则: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将被测实际要素与其理想要素进行比较,从而测出实际要素的误差值。

误差值的测量方法有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

直接测量法时用精密平板模拟理想平面;间接测量法时用光束模拟理想直线。

2)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被测实际要素的坐标值(如直角坐标值、极坐标值、圆柱面坐标值)并经过数据处理获得形位误差值。

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被测实际要素上具有代表性的参数来表示形位误差值,如用两点法、三点法测量圆度误差值。

4)测量跳动原则:在被测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向测量其对参考点或线的变动量。

变动量是指指示器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跳动包括圆跳动和全跳动。

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检测实际要素是否超过实效边界,以判断合格与否。

直线度误差:用于控制平面内或空间直线的形状误差,其公差带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形状。

(3种形状)直线度的检测方法:方法一:用刀口尺检测工具:刀口尺(或平尺)、厚薄规或塞尺。

检测方法:将刀口尺(或平尺)与被测要素直接接触,并使两者之间的最大间隙为最小,此时的最大间隙即为该被测要素的直线度误差,误差的大小应根据光隙测定。

当光隙较小时,可按标准光隙来确定即根据颜色估计光隙的大小。

当光隙较大时,则可用厚薄规或塞尺测量。

检测结果处理:测量若干条素线,取最大的误差值作为该被测零件的结果。

方法二:用标准光隙法检测工具:检测平尺、平面平晶。

检测方法:将检验平尺与被测工件与测量工具之间的实际间隙与标准间隙进行比较,根据光隙确定被测尺寸与标准尺寸的差值。

检测结果:当光隙较小时,可按标准光隙来确定即根据颜色估计光隙的大小:光隙为0.5μm时即可透光;光隙为0.8μm左右时呈蓝色;光隙为1.25~1.75μm时呈红色;光隙超过2~2.5μm呈白色。

标准光隙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测量时的实际光隙只有与同样条件下形成的标准光隙相比较,才能够保证足够的测量精度。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

实验二 形位误差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位置度误差的检测原则和基准体现方法;误差的测量原理及方法。

2.熟悉通用量具的使用。

3.加深对平行度、垂直度等位置公差的理解。

二.实验设备测量平板、心轴、精密直角尺、塞尺、百分表、表架、外径游标卡尺等。

三.实验内容1.图2-1为被测件角座,其上提出四个位置公差要求;(1)顶面对底面的平行度公差0.15;(2)两孔的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公差0.05;(3)两孔轴线之间的平行公差0.35;(4)侧面对底面的垂直度公差0.20;2.被测件活塞,要求测量活塞裙部轴线对销孔轴线的位置度三.实验方法步骤 1.按检测原则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测量顶面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图2-1)。

将被测件放在测量平板上,以平板面作模拟基准;调整百分表在支架上的高度,将百分表测头与被测面接触,使百分表指针倒转1~2圈,固定百分表,然后在整个被测表面上沿规定的各测量线上移动百分表支架,取百分表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作为被测表面的平行度误差。

图2-2 测量顶面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图2-3 测量两孔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2.按检测原则,测量两孔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误差。

用心轴模拟被测孔的轴线(图 2-3),以平板模拟基准,按心轴上的素线调整百分表的高度,并固定之(调整方法同步骤1), 在距离为L 1的两个位置上测的两个读数M 1和M 2,被测轴线的平行度误差为=f 211M M L L − 式中:L ——被测轴线的长度。

3.按检测原则1测量两孔轴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图2-4)。

用心轴模拟两孔轴线用 游标卡尺在靠近孔口端面处测量尺寸a 1及a 2,差值(a 1-a 2)即为所求平行度误差。

1图2-4 测量两孔轴线之间的平行度误差 图2-5 测量侧面对底面的垂直度4.按捡测原则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侧面对底面的垂直度误差(图2-5)。

用平板模拟基准,将精密直角尺的短边垂直于平板上,长边靠在被测侧面上,此时长边即为理想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位误差测量方法
摘要:跳动测量是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检测方式简单实用,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控制功能。

形位误差测量
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
一、实验目的:
跳动测量是生产实践中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测量方法,检测方式简单实用,又具有一定的综合控制功能。

本实验的目的是:
1、掌握形位公差检测原则中的跳动原则。

2、形状误差不大时,用以代替同轴度测量。

3、分析圆度误差与径向跳动的各自特点。

二、实验内容:
1、模拟建立理想检测基准。

2、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的测量。

3、根据指示表读数值,确定各种跳动量。

三、实验仪器:
偏摆仪、测量表架、指示表。

四、实验方法:
调整偏摆仪两端顶尖同轴,以两顶尖的轴线模拟公共基准,被测工件对顶无轴向移动且转动自如,采用跳动原则,看指示表读数,确定跳动量。

具体检测方法见下表。

五、实验步骤:
1、径向圆跳动测量:
(1)将指示表安装在表架上,指示表头接触被测圆柱表现,指针指示不得超过指示表量程的1/3,测头与轴线垂直,指示表调零。

(2)轻轻使被测工件回转一周,指示表读数的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截面上的径向跳动。

(3)按上述方法在若干个正截面上测量,分别记录,取各截面上测的跳动量中的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径向圆跳动。

(4)将测量记录填表2-2。

2、径向全跳动测量
(1)按上述方法在被测工件连续转动过程中,同时让指示表沿基准轴线方向作直线移动。

(2)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指示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该零件的全跳动。

(3)所测数据填表2-2。

3、端面圆跳动测量
(1)将指示表测头与被测的台阶表面接触,注意指示表指针指示不得超过指示表量程的1/3,指示表读数调零。

(2)轻轻转动工件一周,指示表读数最大差值即为单个测量圆柱面上的端面圆跳动。

(3)按上述方法,在任意半径处测量若干个圆柱面,取各测量圆柱面上测得的跳动中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端面圆跳动。

(4)所测数据填表2-2。

六、实验记录表
表2-2 径向圆跳动、全跳动、端面圆跳动实验记录
七、高效跳动测量新方法
摘要:介绍轴类零件的测量方法,主要介绍如何利用太友科技的QSmart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来快速测量轴类零件圆跳动度误差的方法。

测量仪器:偏摆仪、百分表、太友科技QSmart 数据采集仪。

1、偏摆仪的介绍
本仪器主要用于测量轴类零件径向跳动误差,本仪器利用两顶尖定位轴类零件,转动被测零件,测头在被测零件径向方向上直接测量零件的径向跳动误差。

该仪器主要用于检测轴类、盘类另件的径向、圆跳动和端面圆跳动,产品设计新颖,美观大方,精度高操作极为方便。

偏摆仪使用说明:
1)偏摆检查仪是精密的检测仪器,操作者必须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技能,精心地维护保养,并指定专人使用。

2)偏摆检查仪必须始终保持设备完好,设备安装应平衡可靠,导轨面要光滑,无磕碰伤痕,二顶尖同轴度允差应在L=400MM范围内a向及b向均小于0.02MM。

3)工件检测前应先用L=400MM检验棒和百分表对偏摆仪进行精度校验,在确保合格后,方可使用。

2、数据采集仪的介绍
数据采集仪主要是用来连接不同的测仪器进行自动数据采集(如数显卡尺、百分表、高度计、测厚仪、电子称、拉力计等),不再需要人工录入数据,节约人力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由于人工录入所导致的错误。

从而整体提高生产过程中的整体工作效率。

系统用途说明:
1、节约人力,提高效率:用于直接连接检测仪器进行自动数据采集(如数显卡
尺、百分表、高度计、测厚仪、电子称、拉力计等),无需操作人员手工记录数据,节约人力成本;
2、连接多个仪器:数据采集仪配置两个串口,可以同时连接两个仪器进行同时
自动测量;
3、方便数据分析:测量数据自动保存在系统的存储卡中,用户可以使用USB导
出数据文件,以进行相关的分析,用户也可通过网络直接获取测量的数据;
4、报警及防错:软件具备丰富功能,容易操作使用,对于超过规格标准的情况,
系统将以声音及颜色进行报警;
5、移动测量:支持移动测量,可由操作人员在现场移动操作,进行产品的质量
检测;
6、支持手工录入:支持手工录入,与传统的纸张记录模式相比较,避免人工二
次录入,节约人力成本;
3、百分表介绍
百分表是指刻度值为0.01mm,指针可转一周以上的机械式量表。

百分表的圆表盘上印制有100 个等分刻度,即每一分度值相当于量杆移动0.01毫米。

工作原理
百分表的工作原理,是将被测尺寸引起的测杆微小直线移动,经过齿轮传动放大,变为指计在刻度盘上的转动,从而读出被测尺寸的大小。

百分表是利用齿条齿轮或杠杆齿轮传动,将测杆的直线位移变为指针的角位移的计量器具。

组成部分
百分表的构造主要由3个部件组成:表体部分、传动系统、读数装置。

4、圆跳动误差及圆跳动公差的定义
圆跳动误差: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时,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

圆跳动公差是被测要素在某一固定参考点绕基准轴线旋转一周(零件和测量仪器件无轴向位移)时,指示器值所允许的最大变动量。

符号用“↗”表示。

圆跳动公差的分类
圆跳动公差的按其被测要素的几何特征和测量方向,可分为四类:径向圆跳动公差、端面圆跳动公差、斜向圆跳动公差、斜向(给角度的)圆跳动公差。

具体如下:
1)径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

圆柱面绕基准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时,在任一测量平面内的径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2)端面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半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

当被测件绕基准轴线无轴向移动旋转一周时,在被测面上任一测量直径处的轴向跳动量均不得大于公差值0.05mm。

3)斜向圆跳动公差带定义:径向圆跳动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且母线垂直于被测表面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圆之间的区域,除特殊规定外,其测量方向是被测面的法线方向。

八、利用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来测量圆跳动
下面以阶梯轴零件举例说明如何测圆跳动公差:
1、将偏摆仪活动顶尖定位手柄松开;
2、将活动顶尖及固定顶尖之间的距离调节到与工件长度相当的位置;
3、锁紧活动顶尖定位手柄;
4、压下轴固定手柄,将工件两端中心孔对齐两顶尖,放开轴固定手柄,将工件固定好;
5、将百分表安装到表座上;
6、调节表座杆,使百分表底端轻触到待测圆柱面,并将百分表调零.
7、用数据采集仪连接好百分表:
8、开始测量,转到零件一边,采集仪会自动采集仪读取测量的最大最小值,多测量几个位置。

9、数据处理:数据采集仪软件里已嵌入计算圆跳动误差的公式在里面,采集仪会自动计算圆跳动误差值,无需人工去计算跳动误差值。

10、分析结果:数据采集仪会自动根据所测得的跳动误差值,以轴类零件规定的圆跳动公差值进行比较,一旦圆跳动误差值大于圆跳动公差值,则系统会自动报警,表示该轴类零件测量结果不合格。

11、测量完成后将工件拿下,收好偏摆仪百分表以及数据采集仪,清除在偏摆仪
上留下的污垢,并做好导轨和顶尖的润滑工作。

总结:
利用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来测量圆跳动误差值的优势:
1)无需人工用肉眼去读数,可以减少由于人工读数产生的误差;
说明:由于测量圆跳动误差值时,需要测量到最大值跟最小值,最后的圆跳动值由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最终才得出圆跳动误差值,但是如果由人工去读数时,很难直接判断出哪次是最大值,哪次是最小值,这就需要多次去测量去判断,这样就很容易判断错误,而且当一台偏摆仪一次性连接几个百分表来同时测量时,那工作量会更大,更容易出错。

直接利用数据采集仪连接百分表,采集仪就会自动读取测量的最大值跟最小值,完全不需要人工去操作。

2)无需人工去处理数据,数据采集仪会自动计算出圆跳动误差值。

说明:圆跳动误差计算公式已嵌入数据采集仪软件中,当测量完毕后数据采集仪会马上计算出圆跳动误差值,无需人工再去把测量的数据输入电脑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可以减少人工计算数据的繁琐工作,而且测量效率高。

3)测量结果报警,一旦测量结果不在圆跳动公差带时,数据采集仪就会自动报警。

说明:只有当所测量的圆跳动误差值小于轴类零件的圆跳动公差值时,该零件才算符合生产要求,才算合格,反之则不合格。

一旦测量结果大于圆跳动公差值时,数据采集仪就会发出报警功能,提醒相关人员该零件不符合生产规格要求,需要进一步去完善,这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