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师备课备什么
课前五备__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练习备教法
课前五“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一项复杂精细的劳动。
在整个教学工作中,教师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花在了备课上。
有时辛苦的备课却常常得不到等值的教学效果。
究其原因,除了教师本身素质的制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在备什么、怎样备的问题上缺乏全面而明确的主攻方向。
本文整理课前五个方面的备课内容1、备课标:备课标要找准落脚点。
以往的数学课程着眼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现在的新课标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数学教学评价的形式单一,主要形式是测验,学生看不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无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新的评价标准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必须构建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备新课标的过程,也是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过程。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备课标务必找准两个落脚点:一是找准课标确立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实现程度,即不管是知识的积累,抑或技能的培养,都要切实明确并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是“领会”“了解”,还是“熟记”“会用”等;二是找准完成课标要求的教材载体。
就是通过研究课标,把总目标、总任务一一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每一节课上,从而为整个教学活动找到一个准确的落脚点,确保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
2、备教材:备教材要吃透潜在点。
掌握教材内容。
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师工作备课计划
教师工作备课计划一、需求分析在开始备课之前,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科目进行需求分析。
这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和难度等方面的考虑。
通过需求分析,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二、教材选择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备课。
教材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内容丰富有趣,难度适中。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选择一些相关的辅助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分解教学内容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过程,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
可以将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的教学内容,每个小的教学内容可以设立一个特定的教学目标。
这样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有层次,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确定教学策略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适合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选择和应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具准备备课阶段还需要准备教具。
教具是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策略,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具,如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课堂组织备课过程中需要考虑课堂组织。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程的时间和节奏,确定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时间,以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在课堂组织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估备课阶段需要考虑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估手段,如作业、测试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备课记录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备课记录。
备课记录既可以帮助教师回顾备课过程,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料和参考。
教师可以记录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信息,以备将来备课时使用。
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备课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好的备课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那么,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首先,备课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方向。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安排。
其次,备课的基本内容还包括确定教学内容。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定教学内容。
这包括确定要讲解的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点,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
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深度广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三,备课的基本内容还包括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备课的基本内容还包括准备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好各种教学手段,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实验器材、教学模型、教学多媒体等。
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确保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
综上所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准备教学手段。
只有在备课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内容和要求,教师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工作备课规定
教师工作备课规定一、引言备课是教师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然而,在备课过程中,有时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惑。
为了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备课规定,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二、备课时间备课时间的安排是高效备课的基础。
学校要求教师提前一周确定备课时间,确保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
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
三、备课内容备课内容是备课工作的核心。
学校规定,备课内容要覆盖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教师需要全面、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有序性。
四、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备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指标。
通过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备课工作的关键环节。
学校鼓励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研究和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对于备课工作至关重要。
学校规定,教师要充分利用已有的教材、课件、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同时积极寻找并创造新的教学资源。
通过合理调配和使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七、个性化备课个性化备课是尊重教师的创造力和特点的体现。
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需求进行个性化备课,例如选择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案例和教学活动。
通过个性化备课,教师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八、备课反思备课反思是备课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后进行反思,总结备课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通过备课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备课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备课工作的延伸和拓展。
备课基本要求(教师备课制度)
教师备课制度备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㈠备课门类: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教育计划和本校课程改革方案,教师要树立为每一个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素质教育备课观。
小学教学备课包括: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社会、艺术、体育、信息技术、英语、健康、安全、活动课等课备课。
㈡备课内容:每一学科的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三种。
1、学期备课:学期备课,即学期教学计划,要在学期开始前制定出来,计划主要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材分析,学期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措施和教学时间安排。
各单元(课题)所需要的直观教具等,学期教学计划,各教研组在开学一周内进行检查和审定;教导处抽查,验收。
2、单元备课:单元备课,即单元教学计划,要在一个单元教学开始之前制定出来,其内容主要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的目的要求,本单元的知识结构,重难点,学生情况分析,课时划分,每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教学方法和必要的教具等,单元教学计划由教研组长负责检查审定。
3、课时备课:课时备课,即课时教案,它是备课成果的具体体现,由教师个人在授课前一段时间内完成,其内容主要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扼要)、教学内容的重点(要准确)、授课时间、教学方法及教具、具体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
其中具体教学过程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时间分配和练习题的设置等,它是课时教案的主要组成部分,课时教案要求对重难点处理要有具体措施。
㈢备课要求:1、教师备课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教材——⑴要依据大纲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A、疏通小学段所任学科各册教材;B、弄清所任级部教材的基本内容和要求;C、把握学期教材各单元各章节的重难点。
⑵依据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选学有关的教学参考资料,掌握与教材有直接关系的补充资料,印证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⑶根据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教材的目的要求,考虑教学的具体步骤,确立课堂教学结构,确定教学过程中各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达到各个教学环节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达到“堂堂清”。
教师备课安排
教师备课安排一、明确备课目标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是明确备课目标。
在备课之前,教师应该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明确的规划。
例如,确定学生将会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培养学生的何种能力和素养。
只有明确了备课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备课计划。
二、分析教学内容教师在备课之前,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析。
这包括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难点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
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三、选择教学资源备课时,教师还需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教学工具等。
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设计教学活动备课时,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要具有足够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分组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
五、安排教学时间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这包括确定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对教学进度进行合理控制。
只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展开,避免课程进度过快或过慢的情况。
六、制定评价方案备课时,教师还需制定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可以包括课堂测验、作业设计、小组合作评价等形式。
制定评价方案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辅导。
七、准备教学材料备课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准备教学材料。
教师需要根据备课目标和教学活动,准备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教材、手段和实验设备。
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能够提高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深化课前准备教师备课时,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化课前准备。
这包括对相关知识点的梳理和归纳,以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进行预判和准备。
通过深化课前准备,教师可以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提问和课堂互动。
九、关注学生需求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
备课 备课教案需要具备哪些步骤(优秀5篇)
备课备课教案需要具备哪些步骤(优秀5篇)教师应该如何备课呢?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
它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课堂教学艺术重要组成部分。
备课对于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它是青年教师取得教学经验,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如下是作者爱岗的小编帮助大家整理的备课教案需要具备哪些步骤【优秀5篇】,欢迎参考阅读。
教师备课工作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1、制订计划。
学期初,由备课组长提前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时间、中心发言人及研讨主题,提前通知。
组内成员明确分工、内容后,钻研教材,进行备课准备,撰写备课发言稿及教学设计思路,以备集体议课时发言。
2、磨课实践。
首先集体研讨,由主备人写出教案,并执教。
参与听课的老师评课,指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改进。
对教案进行二度修改。
个人执教可根据本班的学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修补,写出个性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付诸教学实践,同时教师还可根据教师本人和班级的实际,随时调整教学设计,以求效果。
3、反思提炼。
在教学结束后,备课组教师根据交流教学情况,反馈教学效果,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改进措施。
在反馈的基础上,各位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认真撰写教后札记,分析成与败,总结得与失,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4、精心设计作业形式,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提倡布置选择性、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作业,把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的批改、评讲应做到细而勤。
认真开展“培优补缺”活动,对后进生要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备课备什么
教师备课备什么新的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备课的内容也有所变革。
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呢?(一)备学生的心智水平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
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
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
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
(二)备教具的使用策略教具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了时间;有的教师由于教具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
有的教师教具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了不少学习时间等。
总之,教具应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习效果。
在备课时,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
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摆放的位置,该亮相时再亮相。
(三)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备课要备哪些内容.
备课 == 备学生
• 全面了解学生,注重科学发展
•
一个方面是要考虑到对所教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 信心、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学习方法,认知能 力和认知水平及语言知识所处的水平。通常是在教 师最初接触学生时开展。体的教学内容 前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相关知识与能力所处 的水平,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及其认知特点。还 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的困难。
我能做得更好
• 一、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 • 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已有的知识作为基础, 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 教师备课的起始点。 • 二、了解学生的学科思想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 • 在理解和掌握了学科知识的同时,对学科的思想方法也 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这既是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本质把 握,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对学生具有的 学科思想方法进行正确分析,同样是全面了解学生所不 可或缺的,这是教师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基础。 • 三、设计学生的活动 • 四、研究学生思维活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 五、设想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案 • ……
3、备个性差异大的学生
• 学生智商、情商等因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每位学生 都有其自身优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思想看 待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不同层次的潜质。 教师要做到尊重差异和承认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不同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备课。备课中要利用多种反 馈渠道,积极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的条件和情 境,尽可能为每一名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无论是 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各有所长,应注重在教学中进行分 层指导、因材施教。
5教学活动的各个步骤教学环节有效实施djp教学的前提和关键就是必须有一份学案而学案是教师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认真钻研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知识并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把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和学习方法与探究方法等要素有机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之中而编写的一个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案
教师备课指导方案
教师备课指导方案一、介绍备课的重要性备课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还能够提前预设课堂活动和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明确备课目标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备课的目标。
目标可能包括:梳理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资源,评估学生学习等。
通过明确目标,教师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
三、分析教材难点与重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分析教材的难点与重点。
了解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可以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制定教学活动与技巧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制定适合课堂的教学活动和技巧。
这些活动和技巧既可以是小组合作,也可以是独立思考,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准备教学资源备课还包括准备教学所需的资源。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准备课件、教具、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把握课堂时间与节奏备课还需要教师合理把握课堂时间与节奏。
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分配给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考虑个别差异与多元化教学备课时,教师还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元化教学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差异化教学和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评估学生学习备课过程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的评估方式与内容。
通过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九、课后反思与改进备课后,教师需要进行课后反思与改进。
教师可以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及时总结提炼经验,做好备课相关的记录,以便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提升。
十、建立备课分享与交流机制备课不仅是教师个体工作,也是教研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建立备课分享与交流机制,通过分享备课经验、互相借鉴优秀教案,促进彼此的成长与发展。
备课制度(完整版)
备课制度备课是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根据课堂效率,实现由“教会”、“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在向 40 分钟要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下,“预则立,不预则废”。
备课的程序:依据《课程标准》个人初步备课,集体备课,然后个人具体进行个性化补充完成教学案。
备课的内容与要求。
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特点,把握教材内容、目标、要求、重难点。
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一、备教材(一)依据“课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1、通读所任学科的各册教材,建立并逐步完善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2、弄清教材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和基本要求。
3、把握本学期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重难点,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在其中的地位,确定知识点深度、广度、授课起点、落点,提出“三基”与能力以及德育的具体要求和落实的措施方法。
(二)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选学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习,在初备课的基础上多听他们的课和教学建议。
(三)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教学目标要求,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确立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好教学步骤及教学时间。
二、备学生(一)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影响学生接受能力的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浮现的种种问题,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判断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程度。
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活生生思维方法、思维过程、认知策略及反审、认智能力的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治学态度和克服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
三、备教法(一)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状况和心理特点,选择科学的教法,以启示式教学为主,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共同参预教学活动。
备课备什么
要想备一节好课,备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容忽视,那么面对新课程,教师呢?我认为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上课的全过程。
(一)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科书、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
教师备课时钻研教材应完成两项准备工作。
第一,教师自己先要在比较深厚的知识基础上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
第二,明确学科教学目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法方面的要求。
要完成这两项准备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反复钻研教科书。
要真正读懂教科书,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
备课时应把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结合起来学习。
教师在学习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基础上,还应广泛阅读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从中选取合适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
(二)了解学生情况。
如果教师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习活动的主人,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必须考虑提出什么教学目标、创设什么情景、如何引导学生的思路、师生之间选取什么方式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备课时应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对任课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
只有对学生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备课时预定的教学目标才能恰当;教学重难点才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步骤和方法才能较好地调动不同水平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三)设计上课的全过程。
教师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需要具体设计全学期的教学进度计划、每一课题(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每一节课的课时计划,即教案。
教案的主要部分是设计教学过程,这部分要注意:(1)要有鲜明的目标;(2)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接受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3)要设计好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4)要注意备好教具和课件,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概念;(5)备练习,练习设计要有几个不同的层次,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提高;(6)通盘考虑各个教学环节,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做到万无一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太熟悉备课了,谈论备课似乎令人兴味索然,但是哲学家告诉我们,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对它认识越浅,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未尝不是如此。
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师备课,如同影视导演编写脚本,事前功夫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具体操作中的成败。
无论教学怎么改革,都不应淡化备课环节。
课堂需要即兴发挥,但同样需要有效的预设,所以,教师要重视修炼备课这一教学基本功,掌握备课的方法与技巧,努力提升备课的境界。
新的课程理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备课的内容也有所变革。
那么教师备课需要备什么呢?(一)备学生的心智水平备课时,首先应该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兴趣和认知状况,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警醒语。
备学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备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已知什么,想知什么,什么是难点,教师要心中有数,备课要备到“点子”上。
备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包括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现状、智力状况和生活积累。
二是备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是备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准学生的兴奋点,让教学更亲切地走进学生。
(二)备教具的使用策略教具使用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也有一个怎么使用、怎么用好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不乏有这样的现象:有的教师由于对使用的教具不熟悉,上课时手忙脚乱,既影响了课堂气氛,又耽误了时间;有的教师由于教具摆放位置不当,学生过早地看见,待使用时,失去了应有的效果,或用完随意一放,牵扯分散了学生继续学习其他内容的注意力。
有的教师教具演示时间过短,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收了起来,学生感到不满足,影响了学习情绪;或演示时间过长,无意地占去了不少学习时间等。
总之,教具应用得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教材,激发学习兴趣,反之,则影响学习效果。
在备课时,要认真备好教具:一是熟练掌握所用教具,尤其是电化教具、多媒体软件,对操作程序、使用方法要了然于心,做到操纵自如;二是要明确教具的使用目的,应考虑教具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教学任务,使之有针对性、目的性。
三是制定好教具的使用时机和演示的时间,做到方式合情,时间合理,时机适当,用量适度;三是安排好教具摆放的位置,该亮相时再亮相。
(三)备教材的利用价值“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如何挖掘教材、利用教材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研究教材的价值。
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反复认识、全面领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居高临下的把握,使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体系,使知识的发现过程问题化。
其次,教师还应该敢于超越教材,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可以对教材里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大胆批判,可以对教材的顺序进行大胆调整,把教材当着一个例子,一个台阶,一个载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三,在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的目标、重点和难点。
(四)备教学目标的设计课堂教学应该有明确的目标,过去,我们把目光集中在知识目标这一维度上,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这显然是一种短视的行为。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强调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这三个维度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如同立方体长、宽、高三个维度的关系一样,是一个事物的三个方面,三者相辅相成。
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正确把握好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重视目标的整合,在“三维目标”中,“过程和方法”是主轴,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应该在“过程”中体现,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不应该是我们刻意和直接追求的目标,而是隐含和糅合在前两个维度实现的过程之中。
(五)备教学情景的创设创设教学情境,能够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的真切性,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活动的主动性,以广远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创设教学情境的途径是多样的,如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考虑学生实际、教学内容、班级特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要故弄玄虚,牵强附会。
(六)备教学过程的构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想使课堂教学有序、有效地开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构建。
教学过程的构建,首先要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变程序式课堂教学为建构式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的构建,其次要遵循教材的实际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教材的内容不同,呈现的形式不同,采取的教学程序也不同。
例如:“情境——活动——体验”、“问题——讨论——总结”、“自择——自悟——交流”等等,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优越性。
无论采取何种程序,都要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问题的生成,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活动的展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当然,教学过程是个动态过程,它常常需要调整和变化。
(七)备学习方式的选择现代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主提问、自主讨论、自主选择、自主创造、自主领悟、自主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开发学生潜能。
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我们说“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教学理念,而不能将其理解成教学模式。
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既要整体考虑又要分开考虑,既可以贯穿全篇,也可以体现在某个环节上,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
例如合作学习,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有的是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就没有必要合作。
又如自主学习,是在老师主导的前提下的自主。
教师要启发情境、创造条件、指明方向,有针对性地对某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备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备问题的设计、备情境的创设、备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觉地生成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方式,因为在备课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可能预测到,但不能了解到学生活动实质和展现的方式,这还要靠在实际教学中临场的监测和调控,及时调整策略。
(八)备师生问题的生成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课堂教学。
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是展开合作交流的导索,有问题才有自主、创造、发现、体验。
反对教师的串问,但不能否定教师的问。
教师的问要问到关键,问得得法,问得有价值。
教师要少问,尽量把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地问。
问题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入点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但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性、层次性,体现情境性、启发性、艺术性。
现在教学最难的是备学生的问题,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是不确定的。
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教师也要有预测,预测凭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凭教师的教学经验,凭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这就是说要做充实的准备,有积蓄才能沉着应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准备的问题是一回事,学生提出问题是另一回事。
教师除了必要的几个问题之外,不要把自己准备的其他问题强加给学生。
问题是由学生自己生成,学生的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解决,出乎意料的问题师生都解决不了,可放在课后。
(九)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应该是教师、载体(文本、媒体、景观、实物)、学生的对话过程,对话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
学习活动分为内隐的和外显的两种:内隐的如:思维想象、自我对话、师生的情态对话等;外显的如:谈话式、问答式、品读式、讨论式、合作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观察式等,具体一点说就是听、说、读、写、算、问、画、演、唱。
教师备课时应在什么教学环节上,选择什么样活动方式呢?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来巧妙地安排。
教学活动要有设计但不拘泥于设计,教师要有应变的能力,这才是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建议在课堂中起主导的作用。
另外,教师也应参与自主活动的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条件、资料等。
(十)备课程资源的开发很多教师把一本教材、一册教参、一个课堂当着课堂教学的惟一资源,其结果导致生生同书本、师师同教案、校校同结果的局面,课堂呈现一种内容单一、形式呆板、气氛沉闷、效率低下的状况,教学严重地脱离自然,脱离社会,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现代的课堂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这种开放是全方位的,包括思维的角度、情感态度、内容的选择、学习的方式等。
教师应该充分开发和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仅要备知识点(重点、难点),还要备知识背后蕴藏着的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备书本这些传统的“文本性”材料,还要备网络上的有关教学资源,即“超文本”材料;不仅要备书本知识,还要备教师经验性知识、学生的体验性知识和生活性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材上预设的结论性、事实性知识,更要重视复杂多变的课堂上师生积极探究而生成的新知识。
教师应善于对资源进行筛选、辨识、整合、汲取和优化,使课堂教学既具有效度,也富有宽度和深度。
(十一)备教学语言的优化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启发学生求知,开拓学生视野,指导学生探究的重要渠道,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使之具有感染力、吸引力和穿透力。
教师要精心准备好五种课堂教学语言:其一,设计好激情诱趣的“入课语”;其二,设计好启发思维的“设问语”;其三,设计好承上启下的“过渡语”;其四,设计好点拨解惑的“讲解语”;其五,设计好画龙点睛的“总结语”。
板书也是教师课堂的语言,板书是教案内容的浓缩,是将精心构思的教学思路外化为直观形式展现在黑板上。
好的板书应具有符合“这一篇”的独特个性;具有符合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和学习实际的针对性;具有启发性功能,能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视觉上的美感。
板书设计应力求简洁、新颖,书写要工整,布局要美观。
教师还要注意设计自己的体态语言,使之成为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辅助力量。
(十二)备学科作业的设计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的反馈形式,备作业应做到“三个清楚”、“两个注重”、“两个指导”、“两个注意”、“一个知道”。
三个清楚:一弄清楚作业的训练意图,训练目的。
二弄清楚作业在内容上的广度与深度。
比如答题,需要回答出几个方面内容,回答到什么程度。
三弄清楚作业的格式要求。
两个注重:注重留“以少胜多”的作业,注重留能力含金量高的作业。
两个指导:备如何指导作业中的难点;备如何指导后进生。
两个注意:注意将作业中的有关思考与练习题有机地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与以前同类作业比较异同,使作业发挥巩固、发展学生技能的作用,避免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
一个知道:知道学生完成作业大体需要多长时间,注意分量适当,使学生的课业负担控制在适度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