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被严重低估,今年或已超美

合集下载

中国收入分配四大失衡: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

中国收入分配四大失衡: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到2008年,按汇率计算的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 D P)已跃居世界第三位。

但是,由于长期积累形成的收入分配四大失衡,导致我国消费开支对G D P的贡献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内需和消费不振又直接造成我国过分依赖外部市场,降低了我国的经济安全性和长远发展的潜力,甚至已经影响社会稳定。

我国收入分配失衡的四大表现一、政府积累财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个人收入占比越来越小按发达国家的理念,政府如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该收那么多税,百姓把钱交给政府是为了让政府把钱花到为百姓服务上。

然而我国各级政府竟然存下了大笔存款,成了食利者;同时地方政府还通过扮演“卖地商”的角色,聚集了大量卖地款,而且还属于缺乏监管的账外资金。

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政府存款”项目下的资金额从1999年的1785亿元一路上升到2008年的16963.84亿元,猛增了9.5倍!20年来在劳动报酬和居民储蓄所占份额越来越萎缩的同时,政府储蓄率却在节节攀升,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占G D P 的比重从10.95%升至20.57%,若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

因此,表面看起来中国的储蓄率很高,但其中真正属于百姓的储蓄占比并不高,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07年我国企业储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从10年前的12%上升到23%,而家庭储蓄所占比重却一直徘徊在20%左右。

医疗及社会保障不到位,百姓的大量储蓄也不敢轻易花掉,从而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受到严重抑制。

二、财富越来越向少数人集中而工农大众收入偏低30多年来,我国企业特别是广大职工和基层科技人员为发展我国制造业、扩大对外贸易和开拓国内外市场都做出了很大贡献。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年来,财富却越来越多地向企业高管集中,而广大职工却没有相应提高收入和福利。

从中国与发达国家小时工资水平比较看,中国大约是0 .2美元左右,欧美国家大体上是25—30美元。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国内外环境仍然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

特别是经济增速回落,成为人们热议话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总体趋缓,第二季度增速“破八”以后,不少人认为经济已经见底,三季度增速会转好或趋稳。

但7、8月的宏观数据并未显现出转好迹象。

于是,国内各种担忧的言论又多了起来,国际上中国经济将要“硬着陆”的声音也高了起来,国外媒体上有人认为“中国政府低估了经济下滑的速度,总是跟在曲线的后面”,还有人认为,“全球危机进入第三阶段开始向东扩散,中国和一些新兴市场终于屈从于债务杠杆的影响”。

那么怎样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首先,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不能由此断言中国经济正在走向‘硬着陆’。

如果与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急剧下滑相比较,这一轮经济减速要更加缓和。

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8%,以后逐季放缓,到2009年一季度急剧下滑至6.6%,7个季度下降了8.2个百分点,而这一轮经济放缓比上次要明显温和,经济增速从2010年第一季度的11.9%逐步放缓至2012年第二季度的7.6%,10个季度放缓了4.3个百分点。

比较这两轮经济增速下降的幅度,很难断言中国经济将走向硬着陆。

其次,我国经济总体上呈现稳中趋缓的态势,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一是国内需求实际增速正在回升。

1—8月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同比增长20.2%,与前期基本持平,考虑到通胀走低因素,实际增速有所加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虽然继续回落,但实际增速已由4月份的10.7%上升到8月的12.1%。

二是农业生产形势向好。

夏粮历史性实现“九连增”,秋粮长势良好,全年农业有望丰收,为稳定食品供应和物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东部沿海一些省份经济出现回稳迹象,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上半年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2、0.2、0.4、0.3、0.1个百分点。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困难要大很多 但很可能超美国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困难要大很多 但很可能超美国

龚方雄: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困难要大很多但很可能超美国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行副主席龚方雄(资料图)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两边都变化无常,不能剥离中国看世界,也不能剥离世界看中国龚方雄:全球经济困局和中国机会文字整理/本刊记者覃怡敏第四季度,央行出乎外界意料地加息,这在我的预料之中。

加息反映的是非常复杂的全球和中国的经济环境以及金融环境。

很多人将其解读为国际货币战争愈演愈烈时中国的一种搏击手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是赞同的。

货币战争的说法最近才甚嚣尘上,而我说第四季度要加一次息的观点,是在年初提出来的。

年初,我有两个观点引来了争论:经济会前高后低,股市会前低后高。

当时的判断,是基于对全球经济的认识和对中国经济的综合考量提出来的。

当我的观点是少数派时,我就非常有信心。

把握全球视角很重要,同时要深刻体会到中国特色,这两者不可或缺。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两边都变化无常,不能剥离中国看世界,也不能剥离世界看中国。

困局中的全球经济对于货币战争,我的观点非常鲜明。

现在来讲,应该没有货币战争,其爆发的可能性也不大。

但为什么会用这个词呢?首先是中国出过一本《货币战争》的书,然后国外也有很多观点这样认为。

它反映了货币政策作为仅剩不多的有效的宏观政策,可能越来越多地被各国政府使用。

现在各国面临的经济环境非常艰难,现在的形势是:中国经济已经企稳并出现了短暂的向好形势,与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并存,且并存的时间还会很长。

全球经济目前的第一种现象是:全球经济都在恶化当中,中国经济的复苏企稳与全球经济的持续低迷并存。

第二种现象是:全球通缩的风险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通胀风险同时存在。

第三种现象是:资本市场表现迥异。

美国、欧洲、日本的资本市场,今年没怎么上升,但是环顾全球,一些小的新兴市场涨了很多。

比如印度尼西亚,今年的股票涨了40%多。

即使是政局动荡不安的泰国和菲律宾,资本市场也涨了30%多。

新兴市场不但资本市场上升很多,货币升值也非常可观。

全球经济衰退下的中国机遇

全球经济衰退下的中国机遇

全球经济衰退下的中国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 夏 斌各位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论坛,我主要是命题作文,谈一下全球经济衰退下的中国机遇。

一、我们绝对不能低估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影响。

从各种宏观数据表明,这种影响已经是比较显著。

从经济先行指数来看都在持续下降。

发电量从6月份同比增长8.3%,降到10月份的负增长。

与此同时,煤炭的库存、港口的铁矿石库存,曾经一度很紧张的这两项重要物资都已经堆满库存。

港口吞吐量直线下降。

出口订单、工业产值也在明显下降。

财政收入,5月份当月还是同比增长42.6%,到9月份是3.1%,到10月份又是负增长。

这些指标表明,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到全球的实体经济以至于对中国的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二、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2009年中国仍然是有把握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势头。

当然,我们说这个平稳增长并不意味着像2007年那样实现两位数的增长,这也是我们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本身不希望的,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也不希望如此。

如果说在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动荡的局势之下我们能够保证8%以上的增长,那是已经相当可喜,而这恰恰是我们目标的追求。

为什么中国经济在2009年仍然是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增长势头,理由有五点: 第一、我们在实体经济方面,特别是在农业方面,2008年又是粮食连续大丰收,而且是创历史最高纪录。

粮食丰收对于我们在抵御世界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背景之下,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有利的,因为在资金比较松的情况下往往要担心的是物价上涨。

我们的物价指数中33%左右的权重是由食品粮食所组成。

因此,粮食丰收为我们在采取反经济周期政策、采取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防止物价上涨提供了空间。

第二、前面讲到,尽管我们从最近几个月来单月的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直线下降,但从全年来说,由于上半年增长不错,因此全年可能还能保持接近20%的财政收入增长。

与此同时,我们财政资金还没有赤字,去年是稍有盈余。

2023年中美经济增长预期及反差

2023年中美经济增长预期及反差
06
科技政策:美国政府加大对科技产业的 扶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
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01
政府投资: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教 育、医疗等领域的投资,促进经济增 长
03
创新驱动:政府鼓励企业创新,提高 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
02
产业升级:政府推动产业升级,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04
扩大内需:政府通过扩大内需,提高 国内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增长
02
双边贸易额下降: 中美贸易额从 2018年的6335亿 美元下降到2019 年的5412亿美元
03 04
供应链调整:美国 企业将供应链从中 国转移至其他国家, 以减少对中国的依 赖
投资限制:美国限 制中国企业在美国 的投资,中国也对 美国企业实施投资 限制
中美经济增长大反差的原因分析
03
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02
美国消费需求强劲,中 国投资需求强劲
03
美国金融市场发达,中 国金融市场相对落后
04
美国科技创新能力强,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 较弱
05
美国经济全球化程度高, 中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相 对较低
06
美国经济政策相对稳定, 中国经济政策调整频繁
中美两国贸易关系变化
01
贸易战:美国对中 国商品加征关税, 中国采取反制措施
关系
结论
05
对近期中美经济增长大反差现象的总结
01
美国经济增长超 预期,主要得益 于大规模财政刺 激政策和宽松的 货币政策。
02
中国经济增长超 预期,主要得益 于有效的疫情防反差反映了两国 经济政策的差异 和疫情防控效果 的不同。
04
尽管中美经济增 长大反差,但全 球经济复苏仍面 临诸多挑战和不 确定性。

中国当前主要政治风险

中国当前主要政治风险

中国当前主要政治风险中国凭借强劲的经济增长走过全球经济的低迷期,但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风险,其汇率政策、国内经济过热、贸易失衡等问题令人忧心忡忡。

以下是中国面临的几项重大风险:* 汇率及贸易争端中美关系今年伊始呈现的紧张开局已趋于缓和,但由于双方对各自经济增长仍紧绷神经,贸易保护主义与中国汇率政策争议可能挥之不去。

中国6月19日宣布重启汇改,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一改过去两年紧盯美元的做法。

但分析人士称,中国可能只会允许人民币逐步升值。

美国已正式对中国汇改举措表示欢迎,但其国内议员、工会组织及制造业团体已开始呼吁中国加快并深化汇改。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周表示,现在讨论人民币升值能否帮助世界发展重塑平衡仍为时尚早。

美国多位参议员们认定人民币汇率被人为低估,扭曲了贸易关系,导致美国就业岗位流失,扬言通过立法给予惩罚。

美国愈发担忧中国贸易政策,另外伴随两国在西藏、台湾问题上的宿怨影响,再添11月份美国国会选举因素,中美不和谐的声音恐有增无减。

关注热点:——人民币升值速度。

经济学家们预计到今年年底,人民币兑美元将累计攀升2.4%。

但这足以让美国批评人士偃旗息鼓吗?——中美两国的唇枪舌剑。

双方都希望避免重大经济争端,但同时也要保护国内产业,维持在民众中的声望。

未来如出现迹象显示美国国会对美国政策影响力加强,或报复性贸易措施进一步扩大,将会给金融市场增加不稳定因素。

——中国国内对汇率政策的辩论。

受政治体制局限,中国官员与机关部门在汇率问题的观点不太可能出现正面碰撞,但细心关注公开表态,有助外界了解对政策方向走向的暗示。

* 工运风波与社会稳定问题中国近期频现工人罢工,南方尤其严重。

汽车组件、空调生产等众多工厂受到冲击。

多数工人罢工都是以企业方大幅加薪告终。

中国工人薪资水平的快速增长,可能逐步损及中国做为低成本“世界工厂”的竞争力。

2008、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很多人担忧工人失业或引发社会动荡,但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保持了总体上的权威性与控制力,当前工人罢工仍属小规模、局部现象。

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_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_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

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增长9.2%。

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

GDP:增速降低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仍然强劲,尽管部分经济指标在二季度出现回落,但这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也是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后市场的正常反应。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上半年GDP9.6%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势头不错。

它(GDP增速)没有过十,如果中国经济过了十甚至到了十一、十二,肯定是过热,那么我们的物价问题就会更恶化,所以现在的9.6既不是过热过快也不是下行幅度过大。

下半年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健康,核心还是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关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管理好通胀预期。

这也是告诉我们下半年宏观调控的基本政策,比如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不能改变,比如说把抑制通胀当做第一目标不能改变。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今年全年GDP同比增速仍有望保持在9%以上的稳定增长水平。

只要世界经济不出现二次衰退,我国经济演化为硬着陆的可能性极小。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经济研究总监刘利刚:上半年GDP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基本打消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将严重放缓的担忧,在流动性强劲、经济基本增长动力仍然保持稳定向好态势的情况下,市场也不应过度看空中国经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回落,但是速度非常缓慢,物价涨幅虽然比较高,但环比在下降,因此中国经济出现滞涨,引发硬着陆的可能性很小。

民生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滕泰:上半年宏观数据显示我国宏观经济20年来首次出现软着陆迹象。

上半年GDP的增长速度符合民生证券此前的预测,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全年GDP将在9.2%-9.5%之间,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回稳。

2050年未来中国的样子

2050年未来中国的样子

2050年未来中国的样子中国经济:有望超越美国●GDP将占世界1/5,成为最大经济体●成贸易强国,把握国际分工重要节点●新农村建设达高水平,抹平城乡差距德国柏林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卢佩: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正为世界呈现“体量最大的小康社会”。

按照今年2月普华永道公布的2050年全球经济前景报告,如果以购买力平价(PPP)计算,预计中国2050年将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GDP约占全球比重的20%。

而若以市场汇率计算,中国GDP水平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

2016年美国人均GDP水平约为中国的4倍,而到2050年,这一差距有望缩小为两倍。

我想,中国城乡差距到那时也不会太明显,中国的空气甚至可能比德国还要好,前提是中国继续大力推进绿色工程。

现在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入仅次于美国,到时候也会超过美国。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如果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到2050年我国的GDP总量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再追求二三十倍的增长速度显然不现实,只要能够匀速、稳定增长,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均GDP就足以达到发达国家的中游水平。

当然,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已不能仅仅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例如产业结构是否足够先进、资源环境能否承受经济发展的压力等。

我相信,2050年我国将会实现两个方面的进步:一方面是城镇化规模进一步扩大,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也能很好地解决住房、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入学等问题,真真正正地融入城市;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将达到更高水平,2050年左右城乡差距完全抹平。

2050年,中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将成为贸易强国,贸易大国的地位将十分稳固。

在未来的国际分工中,中国将能把握住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技术,在高附加值的外贸方面实际获利将增加。

此外,未来中国制定的一些标准也将成为世界标准。

日本经济学家、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江原规由:我预计,203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世界的联系将比现在更加深刻。

2023年把握两个时机:后次贷危机的中国机遇

2023年把握两个时机:后次贷危机的中国机遇

把握两个时机:后次贷危机的中国机遇次级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至今尚未平静。

1月22日,美联储紧急降息75个基点,以此来稳定由次级贷危机扩散引发的美国股市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幅震荡。

美联储的紧急行动和18年来的最大幅度的降息至少宣示了三个信息。

首先,挽救美国经济刻不容缓;其次,美国政府将不顾一切防止经济衰退和爆发金融危机的决心;第三,也是特殊重要的信息是,前期美国政府低估了美国次贷危机和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全世界的主流分析也低估了美国次级贷可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今年1月23日至28日召开的全球最有影响的达沃斯经济论坛,原来原定主题是“合作与创新”,但整个论坛从头到尾转变了既定的主题,转而争论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比如争论美国经济是衰退还是放缓,全球经济会遭受的冲击等等。

美国2022年1月份的就业数据公布后,总统布什已经承认:美国经济开头放缓。

2月11日,美联储再次直接向市场注资2000亿美元,并联手全球其他四大中央银行——欧洲、英国、加拿大和瑞士中央银行,再次进行大规模地挽救全球金融市场的行动。

我们认为,中国既要对全球可能经受的一次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的危机,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也要适时地把握难得的机遇。

次贷令华尔街伤筋动骨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令华尔街伤筋动骨的次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凶狠动物”呢?次贷是次级按揭贷款的简称,就是给信用状况较差、没有收入证明和还款力量证明、其他负债较重的个人的住房按揭贷款。

相对于给信用好的人放出的最优利率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更高。

这就相当于把房屋抵押贷款这样一个“信用”产品,贷给了信誉很低的群体。

当利率上升,房价下降时,住房按揭贷款者违约率就开头上升,于是抵押房屋的回手率上升,抵押贷款公司的坏账压力加大,次贷危机就可能爆发。

由于次级贷款的产品链特殊长,通过次贷证券化(MBS)、结构化(CDO),结构产品保险(CDS),进而影响了整个债券市场,从而影响了华尔街靠债券融资收购兼并的巨额业务。

即将到来的可怕的中国大萧条

即将到来的可怕的中国大萧条

即将到来的中国大萧条但是,实际情况是,这是一个美国人的预言,而且是在2004年9月2日写下的预言。

正如Peking Duck在2008年10月3日的评论:“他的神奇之处,不在于他全说对了,而在于四年来完全如同他的预测,事情一件接一件地发生。

”(Not because it’s necessarily right, but because it’s fascinating to see where we actually stand four years after the writer’s prediction.)请看下面这段话,如果告诉你这是四年前写的,你会不会倒吸一口冷气?Unless there is an unforeseen banking, currency, or a derivative crisis spread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is my belief that the Chinese bust will occur sometime in2008-2009, sinc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surely pursue expansionary policies until the 2008 Summer Olympic Games in China.我相信,中国经济的破灭将发生在2008-2009年期间,因为在奥运会之前,中国政府不会放弃经济扩张政策,除非发生了无法预见的全球性银行、货币或者金融衍生品危机。

By then, inflation will be most likely out of control, probably already in runaway mode, and the government will have no choice but to slam the brakes and induce contraction.此后,通货膨胀将失去控制,或者已经失去控制,因此政府不得不踩刹车,使用紧缩政策。

葛卫东文章及采访

葛卫东文章及采访

葛卫东:致良知,致生活葛卫东常说,自己生来就是做投资的,在他眼里,充满未知与风险的期货交易形同一场场刺激的游戏,他不断在“游戏”中见证自己的非凡与睿智,甚至毫不晦涩地许下“没有对手”的傲慢言辞。

从工作到生活,这个在血雨腥风中迅速崛起的期货界枭雄,以从容淡定的心境感悟着万事万物,如他所言,“即便世界再混沌,却终归有机地汇集成了一个整体”,他深信自己有拨开混沌的天赋,以致良知的心境,睿智地生活着。

期货界的枭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刚刚大学毕业的葛卫东觅得的第一份工作是央企中粮集团旗下的一家粮油进出口公司,而他的工作职责与大宗农产品出口有关,这成为葛卫东的期货启蒙课。

由此,他萌生了入行的想法,甚至为之放弃了在旁人看似“铁饭碗”的央企工作机会。

1993年,葛卫东开始小规模尝试期货投资。

随着对期货认识的一步步加深,葛卫东逐渐意识到,做期货的风险其实并不比现货大,他决定将公司转型,全面迈入期货领域。

从农产品到原油,再扩展到金融期货,包括外汇、国债,他几乎涉猎了所有的期货品种。

然而葛卫东最初的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但这并没有消磨葛卫东对的斗志,他说投身期货行当早该学会承受这些,倘若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接受失败,他的建议是,千万不要尝试期货交易了,绝对不适合。

这是身为中国期货界大佬的金玉良言,也是葛卫东十多年从行期货交易的心得。

凭着这股韧劲儿,葛卫东从2004年之后风生水起,最终稳坐中国期货江湖一哥的宝座。

很多人对风险投资市场望而却步,因为那不但需要敏锐的触觉、精准的判断,更仰仗冷静的思维和淡定的心态。

如同葛卫东所言,“很多人做期货都很看重对交易品种的分析,但我做了这行十几年,反而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三点:第一,对基本面的研究;第二,人的洞察力——信息不是优势,洞察力才是优势;第三,心态,心理素质其实有很大一方面是天生的。

”这个特殊的行业要求从业者对风险具备高度的敏感,既不能莽撞地随大流,又不能犹犹豫豫,错失良机。

美各界辩论人民币币值莫拿人民币汇率当“事”说

美各界辩论人民币币值莫拿人民币汇率当“事”说

美各界辩论人民币币值莫拿人民币汇率当“事”说中国在对美贸易中拥有巨大的顺差,对美国制造业造成强大压力,但如因此将美国制造业乃至于全球经济出现的问题都归咎于中国,则无疑是危言耸听。

随着美国大选年的临近,美国一些政客又开始打“中国牌”了,不过这次不像前几年那样,把中国描述成美国未来的竞争对手和潜在的军事威胁,也不是说中国经济快要崩溃了,而是利用选民对当前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满,把攻击矛头转向了国内经济,将美中贸易逆差和中国人民币汇率当作箭靶,指责中国的货币政策导致美国失业率上升,以掩盖由于美国近年外交、政治、军事、经济政策上的失误,引发的种种矛盾和困难。

近来,美国各界在有关是否应当要求中国调整人民币币值的辩论有愈演愈烈之势。

“人民币值钱了”是目前全球瞩目的话题,一方面布什政府和美国国会要求人民币自由浮动的呼声越来越高。

另一方面,很多著名的学者和机构都表示,人民币自由浮动会带来不良后果。

议员发难联名写信不久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16名议员联名写信给布什总统,敦促布什政府动用所有可以使用的手段、迫使中国停止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来推动出口不久前,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16名议员联名写信给布什总统,敦促布什政府动用所有可以使用的手段、迫使中国停止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来推动出口。

议案特别要求财政部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提高关税,以抵消这些进口货由于人民币币值过低所享有的优势。

这项议案还指责日本、韩国也在操纵它们的汇率,并呼吁对这些国家实行贸易制裁。

这项议案的发起人之一、来自宾州的共和党众议员英格利希歪曲说:“中国的外汇政策完全不符合自由公正的贸易原则,因此,必须向中国明确指出,如果它们希望参与全球经济,必须遵守常规。

”在这之前,几位美国参议员也提出了一项议案,要求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实施27.5%的关税,以降低中国产品的优势。

此外,来自康涅迪格州的民主党参议员利伯曼也提出了一项27.5%提案,要求布什政府通过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以及其他一些措施,迫使中国、日本、韩国停止操纵汇率。

周小川总结十年货币政策:控制通胀表现相当不错

周小川总结十年货币政策:控制通胀表现相当不错

凤凰财经讯 11月17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出席财新峰会,发表了主题演讲。

周小川总结了十年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十个特点,他表示,金融宏观调控要有大的思路,要前瞻性谋划和设计调控的策略和方法,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周小川总结时称,新世纪以来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和增长方面数字还是不错,我们就通货膨胀来讲,跟发达市场经济情况是不太一样的,跟小国比也不太好比,但是如果和金砖几个国家比,主要跟这几个大的新兴国家相比,我们各项指标,包括增长率,通货膨胀波动等等这方面的指标,还是表现相当不错的。

周小川在发言中也指出了中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他也提到,在转轨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中,经济是不对称的,过热倾向可能性大于偏冷的倾向。

他还提到,产出缺口分布不均匀,我们有些行业被称为受鼓励的行业,经常一哄而上,大家上的很猛。

同时有另外一些行业,准入方面比较严格一般情况下不容易进去,这样的话,有一些产能有明显的过剩,另一方面产能还不足,还不加以填补。

以下是发言实录:周小川:各位来宾,下午好,很高兴参加2012年财新峰会,讨论中国与世界。

另外也感谢孙冶方基金会。

我本来应该是今天上午出席这个会议,但是因为临时召开别的会议,所以才到,在此表示抱歉。

周小川:我想讲一个题目,刚才胡舒立女士提到新世纪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特点。

我首先介绍一下是我们副行长在上个月东京国际货币基金年会上一个讲座刚讲过的,这个题目的来源就是说,国际上对中国货币比较感兴趣,特别是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

但从中国人自己角度来看,我们感觉我们很多工作还做的不够,还面临很多挑战,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好。

周小川:如果从全球范围看,大家希望讨论中国货币政策有哪些特点,也是一件好事,就借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了。

原本我打算去东京做这个讲座,并参加IMF年会的,后来易纲副行长代表我去。

大家对这个题目表示兴趣,在国内来讲也是一个共同关心的议题,就这个题目跟大家交流,也希望大家进行讨论,同时提出批评和指正。

2021年健康管理师《专业技能》精选试题(12)

2021年健康管理师《专业技能》精选试题(12)

2021 年健康管理师《专业技能》精选试题(12)问题提问一、营养指导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1.人体所需能量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是:A.脂肪B.谷类食物C.瘦肉D.蛋白质E.蔬果2.对成年人而言,男性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能量摄入量为:A.1800kcalB.2500kcalC.2000kcalD.2250kcalE.1600kcal3.我国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一般人群膳食指南不包括:A.食物多样,谷类为主B.少盐少油,控糖限酒C.杜绝浪费,新兴时尚D.适量吃鱼、禽、蛋、瘦肉E.常吃坚果、海藻和菌菇答案解析1.【答案】B。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健康管理师(技能).第三章-健康指导■营养指导的知识点。

(2)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B属于)。

脂肪(A不属于)和蛋白质(D不属于)是供能营养素,但不是提供能量最经济的来源。

瘦肉主要提供蛋白质而不是碳水化合物(C不属于)。

蔬果提供的是维生素、矿物质(E不属于)。

故此题选择B 选项。

2.【答案】D。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健康管理师(技能)-第三章-健康指导-营养指导的知识点。

(2)对于成年人来说,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能量摄入量男性为2250kcal(D属于),女性为1800kcal(A不属于);中、重体力劳动者或活动量大的人,每天能量摄入应适当增加300〜500kcalo其余选项讲义未提及,是混淆选项(BCE不属于)。

故此题选择D选项。

3.【答案】E。

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健康管理师(技能)-第三章-健康指导-营养指导的知识点(2)2016年我国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包括以下6条:①食物多样,谷类为主(A不属于);②吃动平衡,健康体重;③多吃蔬果、奶类、大豆;④适量吃鱼、禽、蛋、瘦肉(D不属于);⑤少盐少油,控糖限酒(B不属于);⑥杜绝浪费,新兴时尚(C不属于)。

中国经济总量早已超过美国

中国经济总量早已超过美国

中国经济总量早已超过美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做客新浪财经《改革问道》时指出,根据2009年,2010年的数据推算,按不变价格的国际美元,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

2014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年份,它意味着2015年已经开始了一个中国世纪。

胡鞍钢还指出,实际上南方国家的GDP已经超过北方国家。

到2030年,估计南方国家占世界总量的2/3,北方国家从现在不到一半下降至1/3。

现在已经迎来了南方国家的世纪。

中国经济总量在2010年就已经超过美国胡鞍钢:可以说我们是有共识的。

原因何在呢?实际上对经济总量计算有不同方法的。

其实我们早在2011年《2030中国》已经做了很专业研究,一种方法就是一般人认为的汇率法,如果这么计算的话,2013年中国经济相当于美国的56.5%,今年会突破60%。

估计这样的方法也会在2019年前后超过美国。

第二种方法一般没太注意,但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方法,是曼德森用1990年国际美元价格计算,其实在2010年中国就已经超过美国了。

我们事实上也都是用这个方法来计算的。

因为它扣除了物价指数。

另外,国际上也做了比较,他本人终身做了这一件事。

当然,他主要数据算到2008年。

我本人在2009年专门拜访过他,没想到2010年他去世了。

当时我拜访他的时候,我就提出,你的数据算到2006年,但是我们现在经历金融危机会是什么结果?没想到老先生去世之前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把2006年的数据改到2008年。

因此,我们根据2009年,2010年的数据已经推算出,中国按不变价格的国际美元已经超过美国,我在50人论坛内部讲过,几乎没有人认同。

第三种方法就是世界银行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国际比较项目,并于今年的7月3号正式公布。

在此之前,它已经发展了信息,也就是在今年4月底,说中国在2014年按照新的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方法来看将超过美国。

在今年的10月份,IMF再次发表同样的报告,结论和世界银行一样,国际上两个重要的权威机构对此发表了看法。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要承认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要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更不能被阵痛遮蔽结构转型的大视野。

——题记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正处于一个颇为微妙的关键时刻,何去何从,众目所瞩。

如同为温家宝总理“最困难的一年”的判断作注脚,中国经济的总体环境正在不断趋于恶化,经济基本面的悲观气氛日益浓郁。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无休止的动荡引致外需放缓,国内信贷紧缩,能源及其他投入品的成本不断攀高。

至今年,这些不利因素非但丝毫不减,还增加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企业利润回落、股市深度回调、房地产不景气以及近来“大量企业破产”的传言,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使人难免忧心忡忡,备感压抑。

或许是由于多时以来人们听到的几乎都是“坏消息”,因而对“好消息”的期待便愈加强烈。

外生变量不可改,内部我们如何积极应对?从绝对数值看,上半年是10.4%的GDP增长率,7.9%的CPI增幅。

但GDP增速的确在逐步下行:今年一季度增长10.6%,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在当前的形势下,怎么办?——一种看法是,既然经济已经没有“过热”风险,而且美国经济衰退、全球经济滑落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国内CPI也已经从高位不断回落到6月的7.1%,为什么还要继续紧缩?——另一种看法是,经济适度减速本是宏观调控的目标;目前反弹的因素还在,不能因为经济有所放缓就放松紧缩,否则将前功尽弃。

毫无疑问,经济放缓是宏观调控的一个自然结果,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所说,“整个宏观经济正向着调控政策的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7月17日在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时亦称,“经济增速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但问题在于,经济放慢只是适度放慢,还是会出现可怕的大“滑坡”?对这个问题的判断,直接决定下半年国家的经济政策取向。

近几月中央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已陆续组织了多批次人员到各地考察。

中国的GDP有水分吗

中国的GDP有水分吗

中国的GDP有水分吗中国的GDP有水分吗?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很弱智的问题:难道中国的GDP没水分吗?这之中,有专家,也有普通百姓。

笔者曾在讲座时就此提问听众,几乎98%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偶有一两位听众NO,我便会说:恭喜你,答对了!当然,我并不认为中国的官方统计数据是准确的。

数字出官、官出数字,这已不是秘密;各地GDP增速年年超中央数据,一直备受质疑。

多年前关于GDP虚报的段子更是多多。

譬如,一个农民养了几头牛,报上去便变成几十头甚至几百头了。

当时,我曾问过一些乡镇干部,你们数字是怎么统计的,他们几乎都笑了。

正因为积累了这样多的经验,坚信中国GDP有水分,几乎已成国人共识。

但是,如果深入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的统计数字问题多不假,但其最大问题恰恰是统计不足而非过度。

换言之,中国的GDP,不仅没水分,反倒是被严重甩干的。

其下,是我的论证。

一、为什么2004年以来的中国GDP增幅是可信的?2004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得出了该年GDP总量为159878亿元的结论。

同时,该次普查中,国家统计局对各地90年代初甚至80年代虚报的数一刀两断,做了切割。

这表明,2004年之后,中国的GDP统计质量有所提高,虚报现象受到遏制,此后逐年递增的GDP数字应该是可信的。

但应然不是实然。

特别是2004年以来中国GDP的持续高增长率,不能不令人生疑。

我们当然没证据直接证明中国GDP增速的真实性,但是,却有一个间接证实其可信性的路径,这就是中国税收的同步超高增长率。

现将2004年-2009年中国GDP和税收增长率并列如下(其中GDP数据是调整后的):以上数据显示,除2009年度因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税收增幅缩小外(2010年上半年又反弹回来),其余年份,中国的税收增速大都是GDP增速的一倍。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GDP统计涵盖一、二、三产,而中国的一产比重不小、年增速却有限,这就拖了GDP的后腿。

特别在2006年后,一产基本免税,税收主要来自二、三产,而这些年正是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力的年份,这便出现了像2007年税收增速为GDP增速2.41倍的奇迹。

浅谈中美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美经济发展问题

浅谈中美经济关系发展问题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使中国的经济整体上处于落后状态,而美国却正好弥补中国的这些不足之处。

美国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科技,以及先进的体制与管理模式等,但由于劳动力的缺乏而导致劳动力成本昂贵,这样便限制了美国经济的一步发展。

因而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于是两个人即一拍即合,开始了他们合作的道路。

虽然通过大家的合作使得双方的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任何合作与关系都是有其潜在的问题存在,而且这些问题都会给双方致命的打击与伤害!因此,本文通过找出中美经济关系中的瓶颈部分,然后进而提出了如何构建和谐的中美经济关系,为国家发展中美经济关系提供了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中美经济关系;瓶颈;合作引言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最迅速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最先进的发达国家,恐怕在人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出现过两个经济发展水平有如此差距的两个国家的经济联系如此的密切,但又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冲突。

下面我们主要看看中美之间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纠纷。

一、中美经济关系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关于中美经济关系现状,我想我们不能笼统的说中美经济关系是怎样的,因为经济关系中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多的。

比如体现在汇率、贸易、知识产权、气候问题等以及这些问题所带来的政治冲突层面的问题,然后将这些方方面加以综合与提炼,如此才能反映中美经济关系的全部面貌。

中美经济关系的发展史和现状已经充分证明,每一个方面的问题,都不会是单独出现,而是与其他方面呈现更多的关联,如贸易不均衡与两国汇率争端就直接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使得两国的贸易不均衡更加严重化等等,下面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中美在经济往来中阻碍两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中美经济发展中的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有关贸易与投资的关键性问题,当然美国也不例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济被严重低估,今年或已超美世界银行(World Bank)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若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或将在今年取代美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世界银行最新报告的结论让外媒大为讶异。

在此之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预测,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19年超过美国。

不过,中国并未高调接茬。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日报道称,中国曾努力阻止这份经济报告的起草,“已为此抗争了整整一年”。

那么的GDP是否真如世行所言将于今年超美呢?世行WDI数据库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已达161577国际美元,是美国的96.2%。

今年上半年美国实际GDP增长2.2%,中国实际增长7.4%,如果中国实现全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则美国全年实际增速必须达到3.5%以上才能避免被中国超越。

这意味着下半年美国实际GDP增速必须达到4.8%,这对美国来说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除非美国再次修改GDP统计方法。

看来按购买力平价测算,今年美国GDP 被中国超越已经是毫无悬念了。

那么购买力平价是否靠谱呢,这就要从中国GDP被低估的情况说起。

以下是中国GDP低估的情况:1、中国统计第三产业在核算方法上是能不算就不算(如黄赌毒不算),能少算就少算,如自住房租金、政府服务等,美国自住房租金占GDP的10%左右(其实整个西方包括印度的GDP核算方法都一样,自住房租金一般都占GDP的10%左右,比如日本2011年自住房租金6221.25亿美元,占比10.6%),中国约2%左右,美国政府服务占GDP的13%左右,中国约3%左右,尽管中国政府对经济的介入程度更深。

仅此两项按相同口径中国就比美国少算了近20%的GDP。

2、因中国人使用现金结算量大,统计难度大,使三产统计遗漏的多,比如家政服务,现在从农村出来从事保姆、月嫂等职业的人越来越多,工资越来越高,这部分人的收入在国外也是计入GDP的,而中国是不计算的;餐饮业现金结算量大且很多私人消费不开发票,很多排档还是通宵营业;中国父母对子女教育投入也是很大的一块,比如我在孩子身上从小到大花在各类培优上的钱就至少有十万以上,都是现金支付且没有正规税务发票;由于税制的原因,中国大量个体工商户瞒报营业收入,每年的实际营业额远大于统计数据。

3、中国第三产业占比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12》2011年中国第三产业只占GDP的43.3%,与中国同组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56.7%,如果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不含中国(中国占了权重的50%),第三产业将占GDP的64%。

就连重债穷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都有47.8%,比中国高出4.5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结构所谓的“畸形”,是因为第三产业被严重低估,中国的餐饮、娱乐、快递、维修等服务行业在发展中国家中绝对是最便利、最快捷的,甚至不亚于发达国家,如很多中国人晚上吃饱喝足了,消化消化,去唱歌,唱完歌十点十一点了,累了,去洗脚、按摩、桑拿,按完出来,爽了,也饿了,然后去吃夜宵,真的是一条龙服务,而西方发达国家夜生活很少,一到晚上街面上冷冷清清,一般晚上都在家带孩子,看电视剧,或宅在家上网,只有周末才会去酒吧玩。

所以说中国三产比重低,经济结构失衡完全是自欺欺人,中国目前实际的第三产业比重至少应为GDP的55%以上。

4、中国建筑业也存在严重低估,众所周知中国消耗了世界50%以上的钢材,60%以上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世界一半以上的建筑施工机械在中国施工,中国每年新建的厂房、铁路、桥梁、港口、公路、住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是美国的10倍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再造一个法国,但中国建筑业GDP却仅仅于美国基本上差不多,因此,中国建筑业GDP应该存在严重的低估。

我们可以比较中日两国房屋建筑情况,来看看中国建筑业GDP被低估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建筑业季度数据库显示,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34.58亿平米,竣工房屋价值4.67万亿,单价1355元/平米。

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14年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日本房屋竣工面积12650.9万平方米,价值213030亿日元,折合17228亿元,单价13618元/平方米。

2012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5617亿美元,2011年日本建筑业增加值3316亿美元,2012年中国房屋竣工面积是日本的27倍,但建筑业增加值却只有日本1.69倍。

就算日本房屋建筑比中国质量和档次高一些,按中国3平米折算日本1平米,中国建筑业增加值也应该近10倍于日本。

5、中国农村建房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在发达国家,农民建房是计入GDP的,而中国从来没有计入。

近些年来农村自建房每年都有10亿平米左右,按每平米1000元计也有1万亿。

还有农村通过互助、义务劳动建设的桥梁、道路等也都没有计入GDP。

6、联合国颁布了国民经济核算新的国际标准,即《国民账户体系,2008》(简称2008年SNA),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GDP统计已采用这一新核算标准。

很多国家的GDP 上修幅度很大,如尼日利亚将GDP上修了80%,阿根廷上修了27%,韩国上修了9%,美国上修3.6%等等。

中国也将按新标准对GDP作出修订,将将研究与开发支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入、雇员股票期权等计入GDP。

中国GDP被严重低估还能从消费与生产两方面的数据来印证。

消费方面我前面说了很多GDP被低估的情况,大部分涉及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如果被低估那么消费也必然被低估。

以中美两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例,2012年美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86万亿美元,中国为3.29万亿美元,中国占美国的67.7%。

2012年中国GDP是美国的50.66%,美国居民消费占GDP的70%,中国只占35%。

按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应该只有美国的1/4,结果却占了美国的2/3,这还是按汇率反映的两国消费水平。

实际上中国实物产品的消费总量是远高于美国的,如中国的水果、蔬菜、肉类、鱼类和鸡蛋的总消费量分别是美国的9倍、20倍、2倍、10倍和5倍,汽车、智能手机、空调和服装的总销量分别是美国的1.4倍、3.4倍、8.2倍和2.2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原因是美国消费支出中只有30%的是实物消费,70%是医疗、教育、住房、法律服务等消费(比如美国医疗消费支出占GDP的18%,人均近9000千美元)。

而中国消费支出中80%的实物消费,只有20%是服务消费,事实上按我前面所列被低估的GDP项目,中国的服务消费水平被严重低估。

另一个原因是汇率被严重低估,按世行2011年ICP国际比较项目,中国购买力平价汇率是3.51,被低估了44%。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19%,GDP只占世界的12%,但中国却消费了世界30%的农产品,26%的汽车,30%的家用电器,人均住房面积甚至远超地广人稀的高收入国家俄罗斯,境外旅游消费支出也高居世界第一。

中国人的消费水平即使与人均GDP一万美元左右的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

如果中国居民消费支出只占GDP的35%,这可能吗?可见中国的统计方法让消费被严重低估了,如果按照美国的统计方法,中国真实的消费率至少应该比官方公布的数据高10到15个百分点,达到GDP的60-65%,居民消费率为45-50%。

生产方面2013年,中国以占全球19%的人口,生产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农产品和近一半的工业品。

主要农产量产量(2012年数据)在世界总产量的份额分别是:谷物产量5.4亿吨(21%)、水果2.4亿吨(32%)、蔬菜7.1亿吨(58%)、肉类8387万吨(28%)、鸡蛋0.29亿吨(41%)、鱼类5729万吨(36%)。

主要工业品产量及其在世界总产量中的份额分别是:发电量5.4万亿度(23%)、原煤36.8亿吨(47%)、粗钢7.9亿吨(49%)、电解铝2206万吨(46%)、精炼铜649万吨(29%)、黄金428.1吨(14%),水泥24.2亿吨(59%)、平板玻璃77898万重量箱(60%)、硫酸8123万吨(32%)、烧碱2859万吨(40%)、纯碱2435万吨(42%)、化肥7037万标准吨(35%)、化学纤维3922万吨(68%)、塑料7415万吨(24.8%)、光伏电池组件27GW(60%)、发电机组1.26亿千瓦(60%),彩电1.28亿台(49%)、冰箱9340万台(50%)、空调14333万台(88%)、洗衣机7202万台(51%)、微型计算机3.4亿台(91%)、手机14.6亿部(81%),汽车2211.7万辆(26%)、民用船舶4534万载重吨(43%)、机床95.9万台(38%)。

从某种程度上说,现在世界就只有两个国家,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外国。

在基础建设方面,2013年里中国新增的公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铁路里程、高速铁路里程、港口吞吐容量、发电装机容量等等,也都位居世界首位并占增量的一半以上。

在军工生产方面,2013年中国海军共服役导弹驱逐舰2艘,导弹护卫舰3艘,轻型导弹护卫舰9艘,大型补给舰2艘,常规潜艇4艘,潜艇支援舰2艘,核潜艇1艘、双体测量船2艘、水声装备试验船1艘和扫猎雷舰2艘,总数量排世界第一。

由于众多的服役和下水数量而被网友戏称为下饺子,海军现在是“一年装备一个舰队,下水一个舰队,开工一个舰队”。

2013年服役新战机世界第一,俄罗斯《军工信使》报称中国一年战机产量已超北约28国总和,同时在生产歼-11B、歼-15、歼-16、歼-10、JF-17、歼轰-7、轰-6M/K、K-8和L-15,年产量足以保障装备两个航空兵师。

此外,还生产不计其数的多种型号无人机,以及直8、直9、武直10、直11、直15、武直19直升机。

综上所述,不论是生产还是消费,中国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国,但中国名义GDP总量却只有美国的54.6%,这明显与事实不符,所以世行预测今年中国购买力平价GDP将超过美国是有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一般来说GDP第一的国家,工农业产值、对外贸易、发电量、货运量、汽车产销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也理应是世界第一。

但目前暂居GDP第一名的这个国家以上指标全部排名第二,确实名不符实。

而目前GDP排名第二的,以上指标全部高居第一,而且多个指标领先幅度在20%以上。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制造业产值占美国的比例从2004年的37%提高到2012年的128.2%,占世界的比例从2004年的9.1%提高到2012年的22.6%。

随着GDP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销量一路高速狂飙,从2005年的576万辆增长到2013年的2198万辆,年均增长18.22%,净增1622万辆,占世界销量的份额从8.7%增长到25.8%,短短8年间先后超过了日本和美国,直到超过了这两国的总和。

同期,世界汽车销量从6596万辆增长到8539万辆,年均增长3.28%,净增1943万辆,中国贡献占了83.5%,如果剔除中国则世界其他国家年均仅增长0.6%,净增321万辆,增长近乎停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