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期末基础知识复习

合集下载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

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或℃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

同样,当温度上升到℃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分歧物质的溶解本领分歧,经由过程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水、水蒸气、冰的互相转化第二单元空气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

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能被紧缩和扩张。

紧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4、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一、水的蒸发水是一种液体,虽然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当湿抹布擦黑板一段时间后,它会变干,湿的手也会变干,这是因为水蒸发了。

常见的蒸发现象包括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食物煮干了等等。

杯子装水后,加盖子和不加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速度较慢,放在通风处的蒸发速度也较慢,放在阳光下的蒸发速度则较快。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洗澡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

二、水的沸腾不停地加热水,水会沸腾。

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水面上也会看到很多“白烟”,但这不是水蒸气。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此时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足以烫伤人,一定要注意安全。

温度计100摄氏度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而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在测量水温时,需要保证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同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碰到杯壁和杯底。

在进行实验时,加热后的石棉网和三脚架会很烫,不能用手触摸,需要等它们降温后再收拾和整理。

14.当水沸腾时,水面上的水蒸气温度非常高,触摸会导致烫伤。

15.水沸腾后,可以用来蒸、煮食物、消毒自来水、泡茶、泡方便面等,并且可以获取更多的水蒸气。

三、水结冰1.在常温下,当水温下降到摄氏度时,开始结冰。

2.水结冰时会膨胀,需要更大的空间。

3.为了比较结冰前和结冰后的高度,我们需要在结冰前做好标记。

4.冰块会浮在水面上。

5.冰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固体。

6.冰的温度很低,长时间接触皮肤会导致冻伤。

7.在制作水结冰实验时,加入食盐和碎冰可以获得更低的温度。

8.冰是一种固体,没有流动性,有固定的形状;也是水的固态形式。

9.制作冰淇淋、冰沙、冰棍等冷冻食品需要水结冰。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1. 物体的常见性质
小学三年级的科学研究中,我们会研究到许多关于物体性质的
知识。

以下是物体的一些常见性质:
- 形状:物体可以有不同的形状,比如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 颜色:物体可以具有不同的颜色,比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 大小:物体可以有不同的大小,比如大、小、高、矮等。

- 重量:物体可以有不同的重量,比如轻、重、轻重适宜等。

- 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的材质制成,比如金属、木头、塑料等。

2. 天气与季节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也会了解到关于天气和季节的知识。

以下
是一些小学三年级应该掌握的天气和季节相关的内容:
- 四季: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是四个季节。

不同季节有不
同的天气特点和气温变化。

- 天气现象:我们会研究到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比如晴天、
阴天、雨天、雷阵雨等。

- 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作用和基本的天气预报符号。

3. 植物和动物
在小学三年级的科学研究中,我们还会接触到一些植物和动物
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相关的内容:
- 植物的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基本结构,
以及它们的功能。

- 动物的分类: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比如哺乳动物、鸟类、
鱼类等。

- 动物的特点:研究一些动物的基本特点,比如外形、食物链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的简单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素材 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素材 全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

第一课土壤里有什么1.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空气、和水分等物质的混合物,是植物生长的乐园,因为它能为植物提供养料和水。

2.把土壤放入水中时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有空气。

3.加热土壤,我们观察到土壤的颜色变浅并且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有水分;继续加热,会有烟冒出,并闻到糊臭味,说明土壤里有腐殖质。

4.土壤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是地球陆地生命的营养库。

第二课比较不同的土壤1.土壤按质地分,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类型。

2.沙质土是由大量的沙粒和少量的黏粒混合而成,特点是: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能好;易干旱,养分易流失。

适合西瓜、仙人掌、花生、土豆等生长。

3.黏质土黏粒含量多、沙粒含量少,特点是:质地黏重,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性能好,通气、透水性能差。

适合水稻、芦苇等植物生长。

4.壤土的沙粒和黏粒含量介于沙质土和黏质土之间,富含腐殖质,特点是:不太疏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保水、保肥。

大部分植物都适合生长在壤土中。

第三课岩石与矿物1.介绍岩石应该从岩石的颜色、光泽、花纹、条痕、软硬、组成颗粒等方面的进行。

2.花岗岩的主要特征:颜色多为浅肉红色、浅灰色或灰白色,颗粒较粗,很坚硬。

3.砾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黄褐色,颗粒明显且粗细均匀,坚硬。

4.页岩的主要特征:有灰色、黄色、黑色等各种颜色,颗粒较细,薄片状,较软。

5.石灰岩的主要特征:多为白色、灰色或黑灰色,颗粒细,呈致密块状,硬度不大。

6.大理岩的主要特征:纯白色或有花纹,颗粒较粗,晶莹润泽,较软,容易雕刻。

7.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能够提取有价值矿物的岩石称为矿石。

从矿石中可以提炼出金属和非金属。

第四课播种发芽1.凤仙花种子的特征:小颗粒,呈球形,直径1到3毫米,棕褐色。

2.播种凤仙花的方法:①挑选颗粒饱满、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②选一个合适的花盆,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孔上。

花盆底部铺沙石,沙石上盖疏松肥沃土壤。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要点复习题第一单元:1、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我想到了(农业研究)、(实验剖析)、(医学研究)、(珠峰丈量)、(航天研究)2、我们做过的近似科学家的活动有:(看小鸡出壳)、(看自己的影子)、(察看蚂蚁)、(拆玩具)、(看电视机里有什么)等。

3、(好奇心)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何”,并驱遣我们不停地找寻问题的答案。

4、(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5、科学研究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找寻凭证)、(得出结论)。

6、我知道的科学家的名字有:(琴纳)、(爱迪生)、(居里夫人)、(李时珍)、(袁隆平)、(牛顿)7、英国人(罗杰特)发现了人眼拥有(临时记忆能力)。

(电影)就是依据他解说的原理制作的。

8、纸鹦鹉站起来的奥密是(重物在支撑点的下边)。

第二单元:1、校园里(小花)、(小草)、(树木)、(小鸟)、(蝴蝶)、(毛毛虫)、(蚂蚁)、(蜻蜓)、(蜜蜂)等都是有生命的。

2、自然界中的物体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色有:(能长大)、(会生殖)、(会死亡)(要呼吸)、(要吃东西)、(都对刺激有反响)等。

1/64、(生物)一般可分为(植物)和(动物)。

5、找寻有生命的物体注意:(随时记录)、(注意安全)、(不惊动或损害小生物)、(校外找寻要和大人打招呼)。

6、植物的共同特色是(依赖阳光独立生活,地点一般不挪动)。

7、察看一栽种物,我们能够用(语言)、(文字)和(图画)来描绘。

8、树叶的生长形式有(对生)、(互生)、(轮生)。

9、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10、蜗牛的身体分为(壳)、(头)、(腹足)、(尾),头上有(两对触角),(腹足)能够运动。

11、金鱼的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三部分,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靠(鳍)运动。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第1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1.还能往盒里放粉笔吗?还能往杯里倒水吗?为什么?【解答】一盒装满粉笔的粉笔盒里无法继续放入粉笔,这是因为粉笔盒的空间被粉笔占满,想要放入新粉笔,只能将原有的粉笔拿出来一部分,腾出空间。

同理,一杯装满水的杯子,再往里面倒水,杯子里面的水就会被挤得溢出来。

结论:占据空间,就是新物质排挤原来的物质。

2.水会漏下去吗?【解答】实验现象:漏斗里的水留在漏斗里,并没有漏入玻璃瓶中。

实验分析:空的玻璃瓶装满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瓶口被橡皮泥封住后,只有漏斗口可以进出空气,当快速向漏斗里倒入水后,由于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漏斗里的水无法进入玻璃瓶中,因此水被空气“托”在了漏斗里。

实验结论:漏斗里的水没有漏下去,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3.纸团会不会湿?【解答】实验现象:(1)水不能全部进入杯中。

(2)取出杯底的纸巾,纸巾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分析:在杯底放上纸巾后,杯子里其余部分被空气占据着。

当杯子竖直地向下扣入水中时,纸巾和水之间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杯底的纸巾没有接触到水,因此没有被水浸湿。

实验结论:杯底的纸团没有湿,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4.气球吹得大吗?实验现象: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

实验结论: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5.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说说你的发现。

【解答】实验现象:(1)推动活塞时,活塞会向下移动,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慢慢向上方移动(被空气顶回)。

(2)用大一点儿的力推动活塞,活塞会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得更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迅速向上方移动。

实验分析:注射器中充满了空气,当推动活塞时,由于注射器口被橡皮堵住,空气无法逃出,因此空气被压缩了,体积变小,由于空气的压力,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被压扁了一些。

当松手后,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因此空气恢复了原来的体积,活塞也被空气顶了起来,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也恢复了原样。

三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总复习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土壤1、陆地表面覆盖着土壤,河边、河底也都具有土壤;土壤上生长着树木,庄稼等植物,也是许多小动物的家园;植物、动物的腐烂部分会变成土壤的腐殖层。

2、土壤是由矿物质、水分、空气、腐殖质等组成的,虽然有机质只占小部分,但对土壤的形成、土壤的肥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土壤中的有机质一般是由动植物残体腐烂分解形成的。

3、土壤根据大小颗粒含量的不同,可以把土壤分成沙土、壤土和黏土三类;把土壤放到烧杯中,上面覆盖上玻璃片,在太阳底下曝晒,出现水雾证明土壤里面有水分;当把土壤放入到水中,出现气泡说明水里有空气;当把土壤在水中充分搅拌之后,静置下来土壤从上到下分为三层,腐殖质层、黏土层、砂土层,说明有腐殖层;土地里面有矿藏,说明土地里面有矿物质4、采集不同的土壤放到瓶子中,并记录性状,然后将几种土壤瓶组成土壤标本盒,可以作为土壤的标本5、不同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同,黏土的保水、保肥性能很好,但是透气性很差;砂土正好相反,保水,保肥性能较差,但是透气性最好;壤土的保水、保肥、透气能力都适中,反而是最能适应各种植物生长的土壤。

6、植物对于特定的土壤有所要求:花生在空气中开花,在地下结果。

花生的花凋谢后会长出果针,果针向下生长,伸入土壤中才能形成花生,这是由于花生的果实形成时候的避光性决定的,所以花生无法在比较致密的土壤环境中生长,花生生长最好的土壤是砂土;水稻对于养分的需求较大,同时对于水分的需求量也较大,但是对于空气的需求量却一般,所以水稻可以在黏土中长得很好。

7、土壤是天然材料,用途广泛。

以土壤为原料制作的器物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有陶器、瓷器、红砖、陕北窑洞等。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陶瓷一般以陶土、高岭土为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序制成,一万年前就已出现过陶器碎片。

中国的瓷器在古代就闻名于世界,宋朝官窑出产的青花瓷,唐朝流传至今的唐三彩都曾在历史上大放光彩,中国的英文名字China也是瓷器的意思,烧制瓷器的温度必须要达到1400多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爪子的功能:搏斗、捕食、爬树
肉垫功能:消音、缓冲、防滑。

2.
3.
通过模拟活动来验证哪种颜色的“小鱼”更不容易被发现,就是在做4.
蜷缩着身子,
乌龟、刺
猬、青蛙、蛇、蝙蝠、熊
: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或繁殖等原因,进行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

1.
有的植物只具备
其中几部分。

像葱这样,
属于
直根系:菠菜、香菜、芹菜、棉花;须根系:玉米、小麦、葱、大蒜。

3
4
5.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

叶的表面有
这是叶
是用来观察物体细节的简单仪器。

2.探究土壤成分实验
(1)用手摸一下土壤,感觉有点湿,是因为土壤里有。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

(3) 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发现沉降物分层,上层
是颗粒较小的
,下层是颗粒较大的
,说明土壤中有和。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冒烟有气味,颜色变浅,同时闻到糊味,说明土
壤里有。

3.
根据含沙量土壤分三类:含沙量较多的土壤叫做
;含黏土较多的叫做
;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叫做。

4.三类土壤特点:
透气性好,但保水性能差。

保水性能好但
透气性差。

透气性能好保水性能也好。

5.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

6. (石英 )(
长石 )( 云母)、白云石等都是。

岩石是由
组成的。

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岩石等称为。

它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

一般用于光学仪器、石英钟等产品零件的制造。

7. 实验过程中,思考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需要改进的,就是在。

1.
2.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3.
4.
6.
2.
3.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4.
7.
8.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球总面积的
9.
其中
10.
11.如何节约用水?
(1) 洗衣服水拖地,拖地用的水冲马桶,养鱼水浇花(2) 随手关水龙头
(3) 洗脸以盆代替水流
1.
2.量筒使用方法:
(1)
(2)将量筒倾斜,瓶口紧挨量筒口,让水缓缓流入量筒内。

(
一选、二倒、三看)
3.天平构成:砝码、托盘、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

表示。

4.
天平使用方法:
夹取时先大后小,放好物品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