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本输出与输入
连平美联储一旦加息会对中国资本流出产生持续压力
连平:美联储一旦加息会对中国资本流出产生持续压力人民币国际化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资本和金融账户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
美联储加息对全球各个经济体带来的影响不尽相同。
对中国来说,很重要的影响可能会聚焦在资本持续流出压力方面。
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前瞻性和综合性相协调的政策安排来应对这一发展趋势。
一、美联储什么时候加息?说到全球金融的平衡,我们一定会把目光投向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央行,去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或者说想要干些什么。
中国的货币政策在2014年四季度以来已经持续向松调整,连续降息降准。
目前很难说降息通道已经结束,但空间已经较为有限。
而在美国方面来看加息这个话题一再被讨论。
我认为美国加息影响事实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过程。
就是从它说考虑加息开始,对全球经济的趋势性影响已经开始了。
说到全球的金融平衡,大经济体之间金融平衡以及央行政策指向非常重要。
这里谈谈我个人对美联储加息对中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美联储什么时候加息?影响因素首先是美国国内就业、物价和经济增长状况等等,同时似乎对全球市场的变化也越来越关注。
也就是说它不会全然不顾世界经济走向而一意孤行。
加息的棋子真正落下来,就表明美国经济总体运行的趋势越来越明朗,也就是说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经济往上走,各方面的数据越来越好,这种情况下未来有可能进一步加息,走上加息通道的可能性通常是存在的。
而从其影响来看,事实上从2014年初这个过程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经济已经产生了影响。
二、美国加息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出口贸易:有利有弊债务:影响总体可控资本流出:持续压力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看法众说纷纭。
加息了美元会进一步走强,这对我们的出口有利也有弊。
因为人民币可以对美元适度的贬值,但人民币和美国的汇率难以脱钩,因而很难对美国形成诸如欧盟、日本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大幅度贬值。
这是因为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确实较大。
鉴于欧元和日元大幅贬值,美元走强于我国对欧盟和日本出口不利。
列强的资本输入与新中国的引进外资的区别(高伟)
高伟(材化一班)
目录Biblioteka 旧中国列强的资本入侵新中国的引进外资
资本入侵与引进外资的区别
过渡页
旧中国列强的资本入侵
一:列强资本入侵旧中国的途径
1.列强攫取中国海关管理权——从关税协定到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掌握海关大权。
2、列强对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鸦片走私更加猖狂;凭借政治 经济特权倾销商品;压低价格收购原料。
资本入侵与外资引进的区 别
从生产关系说,清末的西方的资本输入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了生产关系的变 革。而改革开放以后积极吸收外资,技术,在现有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促进生产力发 展,不断完善我国的各项经济制度,更好的服务与我国经济的发展。 从思想制度上来说,伴随着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入,西方列强的思想文化,社会制 度也先后传入我国。先进的中国人在西方思想的影响下,走上各种各样的救国道路, 也有像新文化运动过程中,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的。全盘西化。总之,中国在摸 索中前进。而现在呢,我们在强有力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 作中心下。吸引外资,以便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影响:我国吸收外商投资保持持续增长,外商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起 到了重要作用。拉动GDP总量的增长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弥补了国 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升级;带 来了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提高了国内的管理水;增加了中国的 财税收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使中国 经济走向全球化。
3、贩卖华工 4、早期的资本输出——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内容页
旧中国列强的资本入侵
列 强 的 资 本 入 侵 给 中 国 带 来 的 影 响
中国资本输出须克服三大难题
动与其他政 治、 非政 治性 因素挂钩 , 就会很敏 感。 因为制度差 异, 中铝 收购 力拓, 中海 油收 购优 尼科等 等股权投 资行为, 都
世 界跑 , 有点像 是投 资殖 民 。
这个 方 案 当然 有 它 的优 越 性 , 以在 劳 工 人数 上 , 可 形
因政 冶 性 因素而流 产。 中铝 投 资越 南铝 矿I 因为地 缘政 而 也 冶、 保因素, 环 遭遇 重重阻 力。 而反对 中铝投资越 南的恰 恰是
越南老一辈 革命家 , 中国人 民的老朋友, 元甲将军 。 武
成 自己 的优 势, 免 出现干扰 投 资方 的强 势工会, 得 企业 避 使
经营 稳定 持 久。 但 是 , 界上 大 多数 国家引进外 资 , 世 都是 多重 目的的 ,
第二 , 制造 业 的股权 投资 , 也有许 多雷 区。
多 的股 票 , 也不能 进入 这些 企业 的董事 会。 因为G 、 E 波音都 是军 民 产品 混 合经 营的 企业 , E G 的航 空 发动 机 , 音 的精 波 确制 导炸弹 、 人驾驶 战机 , 是世 界一流 技术 。 无 都 第三 , 中国 企业去 欧美 投 资设 搞 海尔ma e n s , d a iu 红 旗ma e nuk 恐 怕短 期 内不会有 可能性 。 d ., i 奥巴马 搞了一
中国要成为资本输 出大国, 必须摆脱对廉价劳工的依赖。
最 近 我仔 细阅读 了中铝 投资 越南铝 矿 的相 关资料 , 感 觉 到中 国资本还 没有 解决 这个 问题 , 资本 一旦离境 , 即 如何
பைடு நூலகம்
资产与控股权。
扩张, 对资源 的需 求越 来越 强劲 。 以, 所
海外 投资的 首选 项就 是资源能源资产。 矿产、 源等等资产, 能
中国长、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与影响研究
中国长、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与影响研究作者:周申朱娇来源:《人文杂志》2017年第09期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参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资本跨境流动逐渐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一个重要现象。
国际资本频繁出入我国会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虽然长短期资本流动的动因不尽相同,但是,不论是总资本净流动、长期资本净流动还是短期资本净流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都具有一些共性:资本净流入/流出的增加会导致名义汇率升值/贬值、提高通货膨胀率,并会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短期资本净流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强于长期资本净流动,意味着当前应当高度关注短期国际资本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长期资本流动短期资本流动名义汇率通货膨胀率经济发展水平〔中图分类号〕F8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7)09-0036-10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让各国间的贸易与金融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从而使资本在各国之间的流动规模逐渐变大。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各国经济遭受重创,国际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提高,导致对外投资规模减少,资本流动缓慢。
由于危机后发达国家的激进量化宽松政策,加之各新兴市场国家相继出台各种吸引外资流入的政策,使得大量的国际资本投入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国家。
后危机时代,国际资本流动的原有结构发生了改变,FDI占国际资本流入的比重下降,而短期资本的比重逐渐上升,并且短期资本流入的规模和速度比长期资本更大更快。
短期资本多为类似热钱的投机资本,在追逐利益的动机下,国际资本流入的波动性增强并且可预测性随之下降。
虽然资本的流动是由于市场力量实现的资源配置,并且理论上讲不论是对于资本输入国还是资本输出国都将有利,但在我国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国内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流出,都可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较为剧烈的冲击(例如汇率的急剧变化)。
中国的资本输出与输入
内容摘要资本输出并不是富国的专利。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之中,资本流入和流出同时存在。
随着国民收入上升,流出资本量逐渐增加。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外投资迅速上升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有必要研究中国的资本输出的特殊规律,制订相关的国家政策,给予各种必要的政策支持。
港台企业在国内的投资基本上不具备传统理论中对外直接投资的三种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是,这些企业发展得非常快。
这说明,除了传统的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之外还有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投资方式。
投资的竞争力取决于投资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开拓市场的可能性。
对外投资并不一定需要发生实际资金的流动。
正如许多文献中所阐述的那样,外国直接投资也并不一定需要资金从资本充裕国家流向资本稀缺国家。
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的投资和实际资金流动方向基本一致,来自于港台的投资和实际资金流向基本相反。
从一些案例来看,资本输出和实际资金流向相反的要比流向一致的经济效益更好。
如果我们按照出口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将世界各国排个队,在这个排列中比较靠近的那些国家最容易互相合作。
这也许可以称为跨国投资的"快半拍"准则。
中国资本输出的最佳地区应当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和中国仅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
一般说来,东欧和中亚各国比较符合这一条件。
特别是在那些尚且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里,中国的对外投资既可以在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开展,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在下游环节突破,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家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营销能力。
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
沿海的夕阳产业不仅可以向内地转移,也可以向那些发展程度尚且不如中国的地区转移。
在国内由东向西扩散的同时走出国门,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向一切能够开拓市场的地区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
应当在今后有计划地扶植民营企业,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向世界。
略论今日中国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与近代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不同
略论今日中国引进外资开放市场与近代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不同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了近代文明。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不可否认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但这仅仅是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是痛苦,是灾难。
在当时,列强对我国进行商品倾销、资本输出,同样是外资干预中国经济,在我国正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战略却与百年前的帝国主义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单从本质上讲,这就绝对是不同的。
1840年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每一次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要求要求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1858年《天津条约》又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湾等十个通商口岸;还有开放了伊犁、喀什噶尔等商埠,而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那时的中国就是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无能为力,我们处于被动的劣势地位,只能任由列强对我国进行商品倾销,对我们进行经济侵略,那是耻辱的历史。
而对于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新中国而言,我们的领土完整与主权是无可撼动的,我们是独立自主,日趋昌盛的世界大国。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我国的政治体制也有了明显的改变。
我们肃清了封建主义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发展经济上,我们积极主动引进外资,开放市场,用外资来发展自己,完善社会主义,改善广大人民生活水平,让自己更加繁荣昌盛。
前者不管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中美合作,互惠互利”还是“大东亚共荣”都是赤裸裸的经济侵略。
只有来而无往,只有亏而无赚,只有损失而无利益。
整个国家民族经济处于被奴役,被瓜分,被剥削的地位。
中国近代史三大条约总结
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法、意、奥
镇压义和团运动
1900——1901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
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区
4.5亿两白银
严禁反帝(使清政府成为列强在华统治的工具)
战略驻兵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大条约归纳
战争
国家
原因
时间
中国人民的反抗
条约
内容
影响
割地
赔款
口岸
其他
第一次
鸦片战争
英国
打开中国市场
1840—英斗争
《南京条约》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厦、福、宁、上
关税协定
领事裁判
使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
鸦片战争
英国、法国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1856——1860
太平天国运动、
《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中日
甲午战争
日本
开拓海外市场
1894——1895
左宗棠收复新疆
《马关条约》
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
2亿两白银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侵略范围由沿海向内地延伸)
口岸设厂(列强的侵略方式由资本输出变为输入)
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瓜分中国的狂潮
商品输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到 外国市场倾销,获取利润。
资本输出是指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润 对国外的贷款和投资。
提问: 早期资本输出有哪些方式?
答案:办洋行;开银行;经营轮船公司;设工厂。
商品输出为主
甲午中日战争
资本输出为主
:
资 本 输 出 形 式
争做中国的债主
掠夺路权:
借款具有政治奴役性
控制铁路交通大动脉及沿线 地区,便于军事上镇压人民, 经济上掠夺财富。
掠夺矿权
掠夺中国资源,占领市场, 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争相开厂
三 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1 “ 租借地” “势力范围”的概念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强占,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 租借的方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为租 借地。租借期限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
“租界”是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强迫半殖民地国家在其口岸或城市 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经商”的一定区域,成为“国中之国”, 是列强侵略的据点。
第六节
瓜分中国的狂潮
一 瓜分狂潮的背景
1 国际背景:19世纪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相继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加紧了向 外侵略扩张。
2 国内背景:中日甲午战争由于清政府的腐 败无能和对外坚持投降政策,导致甲午战 争中国战败,助长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纷纷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资本输出
1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的概念
“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 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力,不 许其他国家染指。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19世纪末列强划分中国的“势力范围”示意图
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特征及影响分析课件
措施
(三)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 监管机制
• 改革我国的国有银行体系; • 加快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 ; • 逐步取消对国内金融市场准入
的各种不合理限制
措施
(四)有序放松资本账户管制
• 为了减轻国际资本流动对人民币汇率和货 币供给的压力,可以适度放松对资本流出 的管制和鼓励持有外汇政策
• 资本账户的开放应该是循序渐进、有的放 矢的进行
三.中国的证券资本流动
• 中国对外证券投资 • 外国在华证券投资
20 世界 90 年代至今,国际资本流动正处于历史上 的第四次高潮期。在这期间,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 虽然期间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现在的世界金融危 机的影响,但总体上升的势头没有改变。随着与世 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逐步 融入国际证券市场,特别是近几年中国证券市场发 展很快,我国实行了 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和) 和 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制度,极大的 促进了证券资本在中国的流动,尤其是外国证券资 本大规模流入中国证券市场,但是,由于中国证券 市场的不完善,使得中国的证券资本流动呈现明显 的波动性。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 中国资本流出的一部分
外国在华直接投资
• 中国资本流入的一部分
•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资 本的主要流出方式,主要包
括金融类直接投资和非金融 类直接投资。
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8 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 559.1 亿美 元, 比上年增长了 111%,其中新增股本投资 283.6 亿美元,占 50.7%;当期利 润再投资
•必须承担资本输出的经济和政 治风险 •会对输出国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对资本 输入国 的影响
我国资本流动影响
国际投资法部分
第三章国际投资法学第一节国际投资与国际投资法一、国际投资1,资本的定义资本与分配密切相关。
《辞海》上说,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是指投于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价值形态;在会计学上,资本是指所有者权益。
2,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1)直接投资:区别于“官方投资”,指国际私人直接投资,投资者在国外投资经营企业,直接或间接控制其经营企业的活动;间接投资:金融投资,证券投资等。
国际投资法中的投资专指国际私人直接投资。
(2)国际私人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与外资合资经营;与外资合作经营;外资独资经营;国际合作开发;外资并购;BOT(Build Operate Transfer)3,资本输入与资本输出接受资本进入的国家→东道国;输出资本的国家→投资国。
注:经济学上一般认为,一国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就有输出资本的基础与“蠢蠢欲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主要的资本输入国;2011年吸收外资1160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中国外汇储备和GDP的大量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10年累计2588亿美元;至2012年累计5319、4亿美元、。
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5090家境外企业直接投资累计9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同期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175、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5%。
2013年,中国GDP总额9、3万亿美元,人均GDP 6767亿美元。
(2010年,中国境内投资人向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125家境外企业直接投资590亿美元,同比增长36、3%);2011年9月6日第15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新闻发布会在厦门召开,会上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中国2010年对外投资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占当年全球对外投资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为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十七位。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商品输入阶段和资本输出阶段。
这两种阶段对中国的破坏程度不同,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商品输入阶段商品输入,主要是在欧洲诸国,尤其是英国,在资本主义发展在前中期时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欧美诸国把中国,视为发展资本主义的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原料(包括茶叶、人口等)的提供产地和商品(如洋布等洋货)的倾销市场。
各类商人从伦敦,或利物浦,或新安姆斯特丹等地出发,穿过好望角和马六甲海峡后北上到达广州、香港和上海。
由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这些商人可以在市场上任意定价,打垮了卖土布的农民和织工。
对中国的侵略性质,或者说破坏程度,主要表现在中国东南沿海诸地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的自耕农生活状态恶化涌入城市,以及买办资产阶级的出现和崛起。
中国又迎来一波出海的热潮,很多中国人被当成“猪仔”,骗去美国等地谋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破产的手工业者和农民等底层劳动百姓,因不堪欺压而加入太平天国或捻军。
这就是商品输入阶段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但这种侵略方式对中国的影响极为有限:在广大的内陆地区,小农经济的地位仍然极为巩固。
在中央的朝廷上,皇帝和手下的大臣还是地主阶级的保护人。
资本输出阶段资本输出主要是在19世纪中后期,尤其是在中法战争之后逐渐由国外传至国内的。
此时经过资本主义多年的发展,在欧美诸国,产生了极为成熟的银行业和金融业;在中国东南沿海诸地,则酝酿出一批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外资企业。
这些国外的银行和投资者,主要通过在租界设厂或者投资进各类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以及压榨中国劳动力,对中国的破坏是空前巨大的。
中国沿江的内陆地区,小农经济也在不断解体,更多的人涌入大城市打工。
中国的工人阶级逐渐出现,和民族资本阶级一起受到国外资本的压榨。
此时国外的资本帝国主义势力进一步加强,他们在北京设立了领事馆和办事处,中央政府的权威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几乎每一道政策的颁布和执行,都得看洋人的脸色。
资本输出的具体例子
资本输出的具体例子
1. 你看啊,中国企业到非洲去投资建厂,这就是很典型的资本输出呀!就像把种子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期待长出丰硕的果实。
这不就是在利用自己的资本优势,拓展发展的空间吗?
2. 美国那些大公司在全球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哇,这也是资本输出呢!就如同一只大章鱼伸出无数的触角,去抓取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3. 日本向国外输出大量的汽车产业资本,这不就是在给别国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自己创造更多利益嘛!这就好比搭起了一座互通的桥梁啊。
4. 韩国的一些财团在东南亚投资各种项目,哎呀呀,这就是资本输出嘛!好像是他们放出了一群开拓者,去抢占新的领地。
5. 欧洲的一些金融巨头向其他地区投放巨额资本,哇塞,这多明显的资本输出呀!这简直就是一场资本的大冒险嘛!
6. 海湾国家向海外输出石油资本,可不是嘛,这就是资本输出在发挥作用呀!就像水源一样流向各个需要的地方。
7. 印度的一些企业在周边国家进行资本投入,嘿,这就是很鲜活的资本输出例子呀!就如同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呢。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资本输出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从“招商引资”到“资本输出”——中国变身海外投资“大户”
“ 中国而 言 , 对 继续 加 大对 外 投 资 力 度 已成 为其 经 济 持 续 发 展 、 上 台 阶 的必 然 要 求 。 再 目前 中 国海 外 投资 和 吸引外 资 12的 比重 可 望在 不远 的将 来升 至 11 ” 合 国贸发 组织 投 : :。 联 资 和企 业 司司 长詹 晓宁 说 。
可 以获 得更 低 成本 和更 高利 润 时 , 这些 资本 自然 会流 向境外 。 而 随着 经 济全球 化 程度 越来 越 高 , 中国 已经 广泛 进 入 跨 国生 产过 程 和全 球 生 产 网络 之 中。为 保证 供应 链 和市 场 的稳定 , 国企业 便 产 生 了向境外 投 资 的 战略需 求 。 中
经 济 社 会发展 中的辐 射带 动 作用 。各有 关 地 方 、 门要切 实 加 强 领 导 , 心 组织 实 施 , 实 部 精 扎
细致 地做 好改 革试 点 工作 。
( 顾雷 鸣 )
从 “ 商引资" “ 招 到 资本 输 出 " — —
中国 变 身 海 外 投 资 “ 户 ” 大
1 33
此外, 巨量 的外 汇储 备也使 “ 出去 ” 为 “ 国资本 ” 不二 选择 。“ 国 目前 外 汇储 走 成 中 的 中 备全 球第 一 , 而且越来 越 多。 同时 , 中国是个 大经 济 体 , 要实 现工业 化 仅靠 国 内市场做 不到 , 需要 通过 对外 投资 与合作 , 与东道 国一 起发展 。 国务 院发展 研究 中心对 外 经 济研 究 部部 长 ” 张小 济说 。 “ 中国资本 ” 已经起航 , 迹遍 布世 界 各 地 , 足 但这 一 条 路却 走 得 充满 艰 辛 。20 04年 中石
中国将成为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
所 起的推动作用几乎 已经
仅 20 0 9年 9 月,中国 主权 财 富 中国企 业不需 要再 投资和 基金 中国投资 有限责任公 司就 拿 出 卖 运动鞋 给 耐克、 玩具 卖 了近 1 亿美元 , O 收购了哈萨克斯坦石 是 卖 汽 车 零 件 给 麦 格 纳 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股份有限公 司1% 国企业需要使 自己成为耐j 1
巴西 深 海 油 田 的 开 采 活 动 。 近 十 年 和 房 地 产 的 投 资 也 将 成
来, 中国花费了大约 15 亿美 元收购 出 去”的 重 要 组 成 部 10
外 国 资 产 。 既 然 中 国现 在 坐 拥 大 量 看 全 世 界最 知 名 的 对 冲 基
在美联储只关注货 币政策, 它在美国体制中享有独
虽然中国仍 主要将 目光集中在经 手中握有 中国的 3 0 亿美 00
济发展所需的 自然资源上 , 但现在它 金, 而且已经开始把其中
正缓 慢而稳步地扩大 自己的对外投资 投人各式各样的西方投资 范畴。国营和私营企业都开始将 目 光 因 为 它 自己现 在 还 远 未 具
投 向发 展 中国家 以外 的资 产。 中 国已 类资金的能力。 经 人 股 外 国的 银 行 、 用事 业 和半 导 公
有经济学 家尖 刻地讽 刺道 , 如果 指责美联 储 缺乏 对经济危 机的预见性 , 就像是 要求一条 狗去 识别字母表 , 在生理结 构上就 注定这是一件 “ 不可 能完成的任务” 。现在 , 奥巴马和伯南 克所做的正 是 对美联 储进 行生理结 构大改 造这项 “ 不可能完
成 的任 ’ 。
的股 份 。2 0 年夏 天早 些 时 候 , 09 中国 麦格纳。用专家的话 说 , t
控制 。“ 大”与 “J 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 。 / , 这次众议院通过 的金融监管议案, 从本质上说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资本输出方式: 设银行;放贷款;修铁路;办工厂;开矿山。 2、资本输出的性质: 经济侵略 3、资本输出的危害: 便利于侵略者掠夺中国的财富、资源, 更直接地剥削中国人国,严重阻碍了中国民 族经济的发展。
1、概念:指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和其他经 济组织通过对外借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以及用 其他方式筹措的境外现汇、设备、技术等。 2、作用:①补充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加速国民 经济的发展;②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生产技 术、管理知识和经验,培养国内科技人才,提高生产 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③加速能源、交通、原 材料等基础工业的建设和落后地区、部门的开发, 克服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④促进新兴工业部门的 建立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改善;⑤促进进出口商品 结构的变化和出口贸易的增长;
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两次鸦片战争对比示意图
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安尸遇城争 葬的难内期旅 岗 者进间顺 ,人的行,大 今幸估了日屠 称免计 寇杀 万于数天于惨 忠难字夜 案 墓。从的 : 。遇 屠年旅 千 难到杀 顺 者 、月大 葬万抢 屠 于人劫日杀 白之和攻是 玉间强陷中 山,奸旅日 东只的顺甲 麓有事,午 的埋件对战 。 36 1894 11 21 4 3 2 2
共计 150多万平方公里
(三)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资本——帝国主义还向中国勒索巨额赔款, 造成中国严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中 国的经济发展。
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 记者写道: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 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 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 镶有珠王的时计和宝石,又把 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 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 打碎。
1894年旅顺大屠杀惨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公元1900年5月28日,大英帝国、 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 罗斯帝国、日本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等国派 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 中国所引发的战争。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 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 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 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 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赔款最多, 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中国资本输出研究
2 .绕 开贸易壁垒 , 以资本输 出带动商品输 出。中国作 为商
项 目顺差 4 6 亿 美元 , 21 同比增长 1% 其 中, 5, 直接投 资净流入 品输 出大国,经 常遭遇 到一些 国家贸易保护 主义 的围追堵截 。
9 3亿 美 元 , 证 券 投 资 净 流 入 4 7亿 美 元 ,其 它 投 资 净 流 出 根 据 中德 两 国最 近 公 布 的数 据 显 示 ,0 9年 中 国 的 出 口总 额 已 4 2 20 1 1 亿 美 元 。20 21 0 8年 末 中 国 国 际投 资头 寸 表 的 统 计显 示 ,0 8 经 首 次 超过 德 国 , 为全 球 出 口第 一 。这 个“ 一 ” 20 成 第 的称 号 对 我 年 末 , 国对 外 金 融 资 产 2 ,0 亿 美 元 , 上 年 末 增 长 2 % ; 我 923 较 3
廉价 劳动 力和潜在 的市场, 确立 了 自己的世界 工厂 的地位。在接 下来 1 年里 , 0 中国将有可能成 为最重要 的资本输 出国。金融危机
的爆发 , 更加快 中国资本输 出的步伐 。 【 关键 词】 资本输 出; 贸易壁 垒; 融危机 ; 金 直接投 资
中国 已 经 走 向资 本 输 出大 国 性 和 保 值 性 的 基 础 上 , 过 合 理 的利 用 和 管 理 , 仅 为 我 国经 通 不 盈利 性 。
通 过对 2 0 的 中国国际收支 平衡表 和 2 0 08年 08年底 中国 常有利 的选择 。我们 可以通过 资本输 出在别 国设厂进行生产 ,
国 际投 资 头寸 表 的分 析 可得 出 结 论 , 国在 存 在 大 量 资 本 流 入 形成 生产地和销售地 的统 一, 中 这样也就不存在市场进入的障碍
资本主义帝国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近代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与今 日大量引进外资、开放市场的不同点。
根本不同点:在于是独立自主,还是受制于人,是 平等还是不平等。 背景不同:今日中国的民族工业具有一定的国际竞 争力;而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无法与外国资本抗衡, 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结果不同:当今的引进外资、开放市场有利于促进 中国经济发展,增强国力;但在近代中国,资本帝 国主义对中国的商品倾销、资本输出,造成中国经 济极端落后,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
•
①、关税自主权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主权。进出口 税率的降低,有利于资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商 品和掠夺原材料,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本国经 济发展的作用。 ②外国廉价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中国 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并获取高额利润。从19世 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的行政 权。中国海关不仅不能起到抵制外国商品倾销、 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反而成为外国对中国进行 经济侵略和政治控制的一个重要工具。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①资本帝国主义列强 凭借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种种特权, 把中国变成了他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原料的基地; ②中国的对外贸易,从长期出超逐渐转变为大量入超; ③洋货的大量倾销,使得中国名族企业的产品和传统手工 业品受到排挤;直到19世纪末,鸦片依旧占据货物的重要地 位。 ④外国资产阶级还直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洋行,垄断 性的经营进出口贸易;同时,在中国自由开工厂、办银行、 修铁路、开矿山等,获取超额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名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
①、从1840年到1919年,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 资本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20个左右的通商口岸;在这些 通商口岸里,外国人依仗不平等条约享有种种特权,控 制当地的工商、金融事业、甚至设立租界,实行殖民统 治。这些通商口岸大多成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进 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中考历史易混点:“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区别及专题训练
中考历史易混点:“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区别商品输出基本含义:是指自由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加工品到殖民地国家的市场倾销,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主要表现就是掠夺殖民地的原材料和侵占殖民地的销售市场,把掠夺的原材料运到本国进行加工,然后出售到殖民地市场以获得高额的利润,这种侵略以坚船利炮为手段进行的。
存在时间段:存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在1840年至1895《马关条约》签订前的年间里,绝大部分都是商品输出。
本质:控制殖民地的市场,销售在本国加工的工业品,获取经济利益。
资本输出基本含义: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多余的资金)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国家政府或个人为了获取高额利润或利息而对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存在时间段: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如《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表明此时西方侵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本质: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的经济手段。
用钱进行投资和贷款,来获取利益。
温馨提示:在中国,《马关条约》签订以前,列强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来做几道习题,看你是否掌握了?1.近代以来,外国资本虽然也在中国设立了一些工厂、航运、银行等企业,但还没有条约根据,且主要是为其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料服务。
后来列强获得“条约根据”得益于 ( )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马关条约》中,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内容的是:A.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所属各岛、澎湖列岛给日本B.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厂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C.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 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4.阅读下图《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中国社会上的一些性质变迁(1)
这说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 中国只能走其它道路, 于是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
会。1949 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953 年,中国开始了三大改造。 1956 年, 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公有制, 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度变革。 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由于中
2
派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导致国民大革命中途失败。 在此之后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稳定财
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
展。但是受三座大山——官僚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以及战争的破坏, 民族
资本主义无法发展壮大,只能进入死胡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还是没有改变
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这一阶段有了初步发展,并在
1911 年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 。这次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类似于西方三权分立的民主
政体,但是革命成果被帝国主义的代理人——大军阀袁世凯窃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于是人类社会就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 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
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无报酬,且无人身自由。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应该是在三皇五帝时期。 当时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已经形成了规模
性的农耕经济, 这一历史阶段的突出标志有金属器具的使用、 贫富差距的产生、 文字的成熟、
扩大,而最高的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因此天子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土地分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资本输出与输入徐滇庆耿健*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0年7月6日) 内容摘要资本输出并不是富国的专利。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之中,资本流入和流出同时存在。
随着国民收入上升,流出资本量逐渐增加。
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外投资迅速上升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有必要研究中国的资本输出的特殊规律,制订相关的国家政策,给予各种必要的政策支持。
港台企业在国内的投资基本上不具备传统理论中对外直接投资的三种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是,这些企业发展得非常快。
这说明,除了传统的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之外还有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投资方式。
投资的竞争力取决于投资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开拓市场的可能性。
对外投资并不一定需要发生实际资金的流动。
正如许多文献中所阐述的那样,外国直接投资也并不一定需要资金从资本充裕国家流向资本稀缺国家。
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的投资和实际资金流动方向基本一致,来自于港台的投资和实际资金流向基本相反。
从一些案例来看,资本输出和实际资金流向相反的要比流向一致的经济效益更好。
如果我们按照出口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将世界各国排个队,在这个排列中比较靠近的那些国家最容易互相合作。
这也许可以称为跨国投资的“快半拍”准则。
中国资本输出的最佳地区应当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和中国仅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
一般说来,东欧和中亚各国比较符合这一条件。
特别是在那些尚且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里,中国的对外投资既可以在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开展,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在下游环节突破,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家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营销能力。
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
沿海的夕阳产业不仅可以向内地转移,也可以向那些发展程度尚且不如中国的地区转移。
在国内由东向西扩散的同时走出国门,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向一切能够开拓市场的地区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
应当在今后有计划地扶植民营企业,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向世界。
中国未来的资本输出的主力军必然是那些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
一,导言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发生资本短缺问题。
因此,中国应当尽量争取外国资本流入中国,尚且还谈不上资本输出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
资本输出并不一定是富国的专利。
世界各国资本流动的历史数据表明:最穷的国家几乎没有资本流出,流入的外国资本也很少。
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流入的资本逐渐增加。
到了一定程度,在流入资本继续增加的同时出现了资本流出。
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资本流入和流出将同时存在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之中。
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国民收入持续上升,流出资本的量逐渐增加。
从表1中可见,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左右时流出的资本量突然迅速上升。
在2600~5600美元之间流出的资本量超过流入的资本量,出现净流出状况。
思潮》,第285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表中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外资流动采用1967~1975年的数据,是加权平均值。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
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在1997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860美元左右,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PP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在3570美元。
虽然内地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停留在600美元上下,但是,在东南沿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000美元。
因此,在中国必然同时存在资本输入和输出。
在目前阶段出现资本外流现象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迟早要面对更大规模资本输出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回答下列问题:中国的资本输出具有什么特点?应当如何为更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作好准备?二,资本的国际流动规律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商品输出,贷款和海外直接投资。
在经济发展史上也体现为三个不同阶段。
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输出进入第三阶段:大量海外投资。
事实证明,单纯的商品贸易不可能充分利用参与贸易各方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例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等)。
当贸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可能遭遇到当地政府所设置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大规模信贷又遇到了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过重,甚至无力归还欠款的问题。
于是,为了充分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或者为了绕开市场障碍,跨国投资成了合乎逻辑的选择。
从表面上来看,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文化,风俗,法律,语言上差异很大,跨国公司对当地市场缺乏了解,直接投资也许会增加风险,提高成本。
可是,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了,跨国投资是当今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早期的跨国公司按照产业分工,在经济发达国家生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某些生产环节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
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从原来的产业纵向分工扩展到在产业内的纵向分工。
资本增值的过程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跨国公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各国经济增长率。
跨国公司的平均利润率远远超出单纯在某个国家境内经营的企业。
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
到1999年底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总数超过60000家,拥有30万个海外子公司和附属企业。
这些跨国公司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70%以上,占全世界总产出的四分之一。
在1999年世界出口总额为7万亿美元,而跨国公司海外附属机构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100个经济体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49个是国家。
也就是说,许多跨国公司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规模。
近年来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呈直线上升趋势。
其累计额在1967年为1041亿美元,1985年超过6500亿美元。
增长了6倍多。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1970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400亿美元,1980年上升为1700亿,1989年2320亿,1996年3490亿,1998年4300亿。
仅仅在1996年一年之内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就高达1290亿美元。
三,对跨国投资理论的挑战3-1 外国直接投资理论要点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对于外国直接投资(FDI)有许多论述。
邓宁(John Dunning )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有三种优势: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
他认为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种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跨国经营。
(1)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也可以称为特殊资产垄断优势。
譬如,有的跨国公司拥有高科技优势;在某些非常强调经济规模效益的行业中(例如汽车)有的跨国公司具有经济规模优势;有的跨国公司具有特殊的组织管理能力(例如麦当劳);有的跨国公司具有在金融和货币上的优势或者具有对原材料的垄断等等。
特定的所有权使这些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明显的优势。
他们能够克服跨国投资的障碍,在竞争中战胜当地企业。
(2)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出口,技术转让,租赁设备和出售特许经营权等方式来发挥所有权优势和产地优势从而避免在当地直接生产,但是,却不能避免较高的交易成本和风险。
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和经营风险,跨国公司可以在企业内部实行生产中间过程的供给和交换关系。
用企业自己内部程序来配置资源,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或者在跨国公司内部利用技术转让来实现利润。
所以,市场内部化成为跨国公司最具有竞争力的理由之一。
巴克莱(P.Buckley),卡逊(M.Casson)等人发展了市场内部化学说。
他们认为进行外国投资并不一定需要垄断优势,关键在于要创造比外部市场更有效的行政结构或内部市场。
例如,技术转让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
由于市场规模有限,不能形成足够的竞争市场,因此,经常出现外部市场不完全的问题。
通过跨国公司可以将不确定的市场内部化,技术买卖的双方通过行政手段整合在一个组织中,不再涉及到向外部转让技术的问题,从而避免了市场不确定所带来的风险。
海纳特(F.Hennart)提出了交易成本学说。
他认为在进行某些经济生产活动时,企业可能比市场更有效率。
之所以跨国公司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就在于在企业内部分配资源往往比市场竞争更加有效率。
(3)区位特定优势(Location specific advantage)是决定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
区位优势指的是:a)由于所在国设定了某些贸易障碍,(例如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使得原来可以正常进行的出口贸易遇到不可逾越的障碍。
于是为了避开这些贸易障碍,直接到市场所在国设厂就成为理性的选择。
例如,在美国对日本汽车实行“自愿出口限额”之后,为了回避这一限制,日本汽车公司纷纷到美国和加拿大设厂。
b)所在国的市场。
在某些情况下只有进入所在国才能开拓市场,取得市场份额。
c)相对劳动成本。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具有不同的价格结构和质量,基础设施,通讯和交通状况也不一样。
当生产技术已经标准化之后,产品的生产成本就成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关键因素。
跨国公司必须与当地资源和宏观经济环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站住脚。
邓宁归纳出两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是:(1)在国外生产的成本比国内生产要低;(2)跨国公司自己生产的成本要比本地企业低。
确实,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跨国公司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些理论。
目前世界上大的跨国公司几乎都是那些资金密集度高,规模经济比较显著的产业以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如食品、化工、石油、机械、冶金、汽车、电子仪器、电器、计算机等。
这些产品的营销具有生产批量化,规模化的特点,需要特殊资产投资:有形资产(机器设备,销售网点)和无形资产(专业销售人才,售后服务),具有相对的垄断优势。
在世界400家跨国大企业中汽车、电子产业占有很大比重。
服装,皮革,木材,家具和印刷行业只有27家,占6.7%。
3-2 跨国投资的经典理论所遇到的挑战外国直接投资经典理论是根据西方跨国公司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可是,这些理论却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国的情况。
进入中国的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多数来自于欧美。
来自于香港、台湾的企业大多投资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他们把原来在港台生产的产品转移到中国大陆以后,利用原有的销售渠道,扩大出口,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经过20多年实践,欧美企业中有不少赚钱的,但是其利润率显然比不上港台企业。
这正是港台企业总数和投资总量远远超过欧美企业的原因。
由表3可见,港台投资比重远远超过了西方工业列强。
表3 中国大陆吸引外资来源和比重资料来源:裴长洪,“对外商来华投资潜力的分析”,1999年经济蓝皮书,第236页。
港商和台商所投资的许多企业生产玩具、雨伞、鞋帽、五金工具等。
他们既不是高科技产业,也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这些产业是香港和台湾在七十年代发家的支柱行业。
由于香港和台湾的劳工成本迅速上升,使得他们在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日渐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