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资本输出与输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资本输出与输入

徐滇庆耿健*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0年7月6日)

内容摘要

资本输出并不是富国的专利。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之中,资本流入和流出同时存在。随着国民收入上升,流出资本量逐渐增加。根据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外投资迅速上升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有必要研究中国的资本输出的特殊规律,制订相关的国家政策,给予各种必要的政策支持。

港台企业在国内的投资基本上不具备传统理论中对外直接投资的三种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但是,这些企业发展得非常快。这说明,除了传统的跨国公司投资方式之外还有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对外投资方式。投资的竞争力取决于投资企业的比较优势和开拓市场的可能性。

对外投资并不一定需要发生实际资金的流动。正如许多文献中所阐述的那样,外国直接投资也并不一定需要资金从资本充裕国家流向资本稀缺国家。欧美发达国家向中国的投资和实际资金流动方向基本一致,来自于港台的投资和实际资金流向基本相反。从一些案例来看,资本输出和实际资金流向相反的要比流向一致的经济效益更好。

如果我们按照出口产品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度将世界各国排个队,在这个排列中比较靠近的那些国家最容易互相合作。这也许可以称为跨国投资的“快半拍”准则。中国资本输出的最佳地区应当是那些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和中国仅仅差半拍的国家和地区。一般说来,东欧和中亚各国比较符合这一条件。特别是在那些尚且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国家里,中国的对外投资既可以在价值链的上游环节开展,发挥了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在下游环节突破,充分发挥中国企业家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的营销能力。

中国的产业升级过程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沿海的夕阳产业不仅可以向内地转移,也可以向那些发展程度尚且不如中国的地区转移。在国内由东向西扩散的同时走出国门,以跨国公司的形式向一切能够开拓市场的地区发展。

中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表现出很强的竞争能力。应当在今后有计划地扶植民营企业,鼓励更多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走向世界。中国未来的资本输出的主力军必然是那些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 

一,导言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必然会发生资本短缺问题。因此,中国应当尽量争取外国资本流入中国,尚且还谈不上资本输出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误解。资本输出并不一定是富国的专利。世界各国资本流动的历史数据表明:最穷的国家几乎没有资本流出,流入的外国资本也很少。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流入的资本逐渐增加。到了一定程度,在流入资本继续增加的同时出现了资本流出。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资本流入和流出将同时存在于许多发展中国家之中。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国民收入持续上升,流出资本的量逐渐增加。从表1中可见,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美元左右时流出的资本量突然迅速上升。在2600~5600美元之间流出的资本量超过流入的资本量,出现净流出状况。

思潮》,第285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表中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外资流动采用1967~1975年的数据,是加权平均值。

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按照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在1997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860美元左右,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PP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约在3570美元。虽然内地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停留在600美元上下,但是,在东南沿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超过5000美元。因此,在中国必然同时存在资本输入和输出。在目前

阶段出现资本外流现象是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迟早要面对更大规模资本输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回答下列问题:中国的资本输出具有什么特点?应当如何为更大规模的资本输出作好准备?

二,资本的国际流动规律

资本在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商品输出,贷款和海外直接投资。在经济发展史上也体现为三个不同阶段。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输出进入第三阶段:大量海外投资。事实证明,单纯的商品贸易不可能充分利用参与贸易各方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例如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等等)。当贸易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可能遭遇到当地政府所设置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大规模信贷又遇到了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过重,甚至无力归还欠款的问题。于是,为了充分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或者为了绕开市场障碍,跨国投资成了合乎逻辑的选择。从表面上来看,由于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文化,风俗,法律,语言上差异很大,跨国公司对当地市场缺乏了解,直接投资也许会增加风险,提高成本。可是,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了,跨国投资是当今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早期的跨国公司按照产业分工,在经济发达国家生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现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某些生产环节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从原来的产业纵向分工扩展到在产业内的纵向分工。资本增值的过程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跨国公司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各国经济增长率。跨国公司的平均利润率远远超出单纯在某个国家境内经营的企业。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到1999年底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总数超过60000家,拥有30万个海外子公司和附属企业。这些跨国公司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70%以上,占全世界总产出的四分之一。在1999年世界出口总额为7万亿美元,而跨国公司海外附属机构的销售额已经超过11万亿美元。世界上最大的100个经济体当中有51个是跨国公司,49个是国家。也就是说,许多跨国公司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规模。

近年来全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呈直线上升趋势。其累计额在1967年为1041亿美元,1985年超过6500亿美元。增长了6倍多。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8年世界投资报告》,1970年外国直接投资总额400亿美元,1980年上升为1700亿,1989年2320亿,1996年3490亿,1998年4300亿。仅仅

在1996年一年之内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就高达1290亿美元。

三,对跨国投资理论的挑战

3-1 外国直接投资理论要点

世界各国的经济学家对于外国直接投资(FDI)有许多论述。邓宁(John Dunning )提出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有三种优势: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优势。他认为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三种优势的企业才有可能跨国经营。(1)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 specific advantage)也可以称为特殊资产垄断优势。譬如,有的跨国公司拥有高科技优势;在某些非常强调经济规模效益的行业中(例如汽车)有的跨国公司具有经济规模优势;有的跨国公司具有特殊的组织管理能力(例如麦当劳);有的跨国公司具有在金融和货币上的优势或者具有对原材料的垄断等等。特定的所有权使这些跨国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明显的优势。他们能够克服跨国投资的障碍,在竞争中战胜当地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