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马铃薯组织培养综述

马铃薯组织培养综述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综述摘要: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组织培养技术日益成熟,目前已大量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

掌握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了解影响培养结果的因素,有利于完善培养技术,解决马铃薯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如污染、褐变和玻璃化等。

目前国内专述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的文献不多,本文参考相关研究,就上述方面对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综述。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影响因素;常见问题。

1 前言植物组织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使其生存、生长、繁殖,近年来在生产实践上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马铃薯属茄科茄属植物,是粮菜兼用作物,产量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世界第四位,我国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1】。

马铃薯生产中多采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在其繁殖过程中,易受病毒和细菌侵染导致产量下降,经数代积累可使种性退化【2】。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生产马铃薯的脱毒苗,缩短其生长周期,进行批量快速繁殖。

除了满足生产实践的需要,在科学研究上马铃薯是细胞培养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模式植物之一。

因此,马铃薯组织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

2 植物组织培养概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指植物体任何一个细胞都携带者一套发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信息,在离体培养情况下,这些信息可以表达产生出完整的植株。

根据这一理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20世纪初建立起来,至今发展已比较成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涌现新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

分化了的植物根、茎、叶细胞,通过脱分化培养可以产生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是一种能迅速增殖的无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团。

愈伤组织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培养,提供不同的营养和激素成分,又可再生出完整的小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常见应用领域包括脱毒和快速繁殖、育种研究、低温储存及种质库的建立、药物及其他生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等【3】。

3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3.1基本方法3.1.1表面灭菌由于在培养基上,真菌和细菌的生长远远快于植物试材,导致过盛生长而杀死植株。

马铃薯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

马铃薯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

马铃薯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具有高蛋白、高淀粉、高营养价值,是人们必不
可少的食品之一。

然而,在种植和生产过程中,马铃薯会遭受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害,如
果不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将会严重影响马铃薯的生产和收成。

其中,病毒病是马铃薯种
植中主要的一种病害,如果不及时控制,将对马铃薯产生较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名为“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的方法,该
技术可以有效地使马铃薯保持无病毒状态,同时提高其种植质量和产量。

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是一种采用组织培养和简化脱毒技术相结合的马铃薯繁殖方法。

该方法要先从健康的母株中取出组织,再将其在营养剂和生长抑制剂的作用下进行培养,
使其形成小植株,再进行脱毒处理,最后将其移栽到田间进行种植,达到规模化繁殖的目的。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其快速、高效、节约的特点。

与传统的马铃薯种植方法相比,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可以迅速获得种植质量稳定、无病毒、高产的马铃薯,并且可以大
大降低种植成本。

但是,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它需要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操作,普通农民应用难度较大;其次,它的操作过程需要比较严格的环境和设备控制,对
研究条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者,该技术的成功率也与所选用的材料有关,在选材上也
需要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总之,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马铃薯繁殖方法。

它可以为农民提供
更为优质的马铃薯种苗,并且可以大大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效益,但是该技术在操作和选材
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及试管薯诱导研究进展

马铃薯试管苗培养及试管薯诱导研究进展
壮 ,并提 高增殖系数。高军 现2 , 4 - D O . 5 n 1 g/ L + 6 一B A 1 . 0 mg / L + KT 0 . 9 mg / L + GA 6 . 5 mg / L 适合 青薯2 号 试
1 . 1 培养基类型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 的影响
液体 培养更 有利于试 管苗 吸收营 养 ,使试 管苗 叶色浓 绿 、茎 杆粗壮 、植株 生长健壮 整齐 、是短期 内快繁 及壮 苗
管 苗的生 长 ,而 2 , 4 - D 2 . 5 mg / L + 6 一 B A 2 . 0 m g / L + K T
光 照条件 也是影 响试管 苗生长 的重要 因素 。通常在 初
代培 养和 增殖培养阶段 , 需要弱光 照 , 而在 生根 壮苗阶段 , 则
产脱毒 马铃薯 试管薯 以及微 型薯 ,并进一 步繁殖原 种和 合 格种 薯 ,既能 有效地 防止 种薯退化 ,又能 提高种 薯的生 产 效率 。这种 低成本 的生产规 模化 ,是一项 繁殖速 度快 、科
基进 行 了试 管苗 壮苗 试验 , 发现 MS 液 体培 养基 优于 固体 ,
并且 培养 液用量以1 0 0 ml 三 角瓶 中放 1 0 m l 为最佳 ,与齐恩
存在的问题 , 严 重限制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 1 ] 。
植物快速繁殖技 术始于2 0 世纪6 0 年 代 ,法 国的Mo r e l 用茎 尖 培养 的方法大量 繁殖 兰花并获 得成 功 ,从此 揭开 了植物快 速繁殖技术研 究和应用的序幕【 2 】 。利用 以组 织培养为基础 的 马铃 薯脱毒快 繁技 术 ,能快 速获得 脱毒 马铃薯试 管苗 ,生
要作用 。 因此 ,可以在 马铃薯 茎尖培 养 中加入 适 当浓度 的 生长调节物质 ,促进茎尖的生长发育 。赵文魁t , 2 1  ̄人对试管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

马铃薯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

由于培养物是脱离植物母体,在玻璃瓶中进行培养,所以也叫做离体培养。

在有些情况下,再分化也可不经愈伤组织阶段,而直接发生于脱分化的细胞。

[1]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是人工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植物体的一部分,在人工控制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下繁殖植物,脱除病毒得到无毒苗株,继而在大田快速繁殖的技术。

脱毒及离体快繁,这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广泛和是有效的一个方面。

主要是进行茎尖培养脱除病毒。

对于脱毒苗、新育成、新引进、稀缺良种、优良单株、濒危植物和基因工程植株等可通过离体快速繁殖,同时可不受地区和气候的影响,比传统的繁殖方法快数万倍。

植物组织培养已发展成为一门富有生命力的学科。

[2]植物组织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有很多方面,其中植物脱毒和离体快速繁殖是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应用最多、最有效的一个领域。

通过植物生物技术改良作物是以后农业科学领域最重要的发展之一。

首先用茎尖脱毒获得无病毒植株成功的是法国人莫勒尔,他们用大丽花为原料,在1952 年试验产生了无病毒植株。

在1955 年以马铃薯为材料产生了无病毒植株。

农业生产中,许多农作物都带有病毒,无性繁殖方式植物如马铃薯、甘薯、大蒜等尤为严重,但是感病植株并非每个部位都带有病毒。

[3]一、国内外研究动态(一)研究背景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rn tuberosurn)是双子叶种子植物, 属茄科(Solanceae)茄属(Solanum)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4]马铃薯用块茎繁殖,植株长势逐年削弱、矮化,分枝变小,结薯变小,产量逐年下降,甚至绝产,这种现象叫做种性退化。

马铃薯的培养实验报告

马铃薯的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铃薯的生长习性及繁殖方法。

2. 掌握马铃薯的离体培养技术。

3. 观察马铃薯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马铃薯块茎、无菌水、无菌滤纸、无菌刀片、移液枪、培养皿、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氯化钠、氯化钙、葡萄糖、琼脂、氢氧化钠、硫酸铜、硝酸钾等。

三、实验方法1. 马铃薯块茎表面消毒:将马铃薯块茎洗净,用无菌刀片切去表面1-2cm,用无菌水清洗3-5次,再用70%酒精浸泡1分钟,最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分。

2. 马铃薯芽尖剥离:用无菌刀片将消毒后的马铃薯块茎切成3cm×3cm的小块,确保芽尖位于小块中央。

3. 培养基制备:按照以下配方制备培养基:- 营养基:马铃薯浸出粉20g,葡萄糖20g,氯化钠1g,氯化钙0.5g,硝酸钾0.5g,硫酸铜0.01g,琼脂10g。

- pH值调至6.0-6.5。

4. 培养基灭菌: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分装于无菌培养皿中,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灭菌时间为20分钟。

5. 马铃薯芽尖接种:将灭菌后的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将马铃薯芽尖接种于培养基上,每皿接种3个芽尖。

6. 培养条件:将接种后的培养皿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左右,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7. 观察与记录:每隔一定时间观察马铃薯芽尖的生长情况,记录芽尖的生长高度、叶色、叶形等形态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铃薯芽尖生长情况:接种后第5天,芽尖开始生长,表现为芽尖变绿,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第10天,芽尖高度可达1cm左右,叶片开始展开,颜色鲜绿。

第15天,芽尖高度可达2cm左右,叶片数量增多,颜色更加鲜绿。

2. 马铃薯芽尖形态变化:接种后第5天,芽尖开始分化出茎和叶,茎逐渐变粗,叶片逐渐展开。

第10天,茎粗约1mm,叶片数量约4片,颜色鲜绿。

第15天,茎粗约2mm,叶片数量约6片,颜色更加鲜绿。

生物技术在马铃薯产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在马铃薯产业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1 组 织 培 养 技 术
物 ,碳水 化合 物 含 量 很 高 ,能 够 为人 们 提 供 能量 , 且脂 肪含 量低 ,富含 维生 素 C,同时马 铃 薯 中维 生 素 B和 钾 的 含 量 也 非 常 丰 富 … 。 马铃 薯 原 产 于 南 美 的安第 斯 山 脉 , 由于 耐旱 、耐瘠 、高 产 、稳 产 、 适应 性广 、营养 成分 全面 等特 点 ,目前 已广泛 种植 于世 界各地 ,在农 业 生产 和人 民生 活 中均 占有 重要
地 位 ,现 已 成 为 继 小 麦 、玉 米 、水 稻 之 后 的 第 4大
1 1 脱 毒种 苗 . 马铃 薯 系无性 繁殖 作物 ,在 生长期 间容 易受病 毒 侵染 造 成 退 化 。一 旦 感 染 病 毒 ,无 有 效 药 剂 防
作 物 。我 国是世 界马铃 薯生 产 的第 1 国 ,马铃 薯 大 在 我 国各个 生态 区域 都 有广 泛种植 ,已经发 是 导致 马铃薯 品质 、产量 下 降 的主要 原 因。为 了解 决 这一 问题 ,我 国于 2 0 世纪 7 0年代 初 引进 了 马铃 薯 茎 尖脱 毒 技 术 ,17 96 年于 内蒙古 建立 了第 1 马铃 薯脱 毒 原种场 , 0年 个 8
代逐 渐普及 到各 省 、市 、 自治 区 。 目前 ,马铃 薯脱 病 毒 的方 法 主要有 5种 :茎 尖培养 脱 毒法 、热处 理 脱 毒法 、热 处理结 合茎 尖培 养脱 毒法 、化学 处理 脱
目前 尚无有效 彻 底的办 法 防治马铃 薯生 产过 程 中的这些 病虫 害 ,培育 抗病 虫 害的新 品种是 马铃薯 产业 健康 发 展 的 保 证 ,但 传 统 育 种 方 法 存 在 周 期 长 、育种 范 围窄 、 目标 性状定 向改 良难 、工作 量大 等 问题 ,而生物 技术 的应 用为 马铃薯 产业 的发 展开 辟 了新途径 ,现将研 究进 展综 述如 下 。

【精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精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

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及植物激素在培养中的作用摘要:马铃薯茎尖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

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

本文介绍了马铃薯茎尖培养的意义和方法,综述了植物激素在马铃薯生长中的作用。

关键词:茎尖体细胞组织培养变异植物激素Abstract: Potato virus-free cultivation of the tip meristem, callus formation of new individual remove differentiation, somatic cell mitosis heterochromatin delay of normal living plant copy behavior more serious than natural group, variation and variation of 500 times higher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if add radiation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reagent mutation rate is higher. Therefore, tissue culture of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conditions, is an efficient way of mutation breeding for excessive n-redistribution breeding, potato crop effect is better.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tato meristem-tip culture were reviewed, and the method of plant hormone role in growth of potatoes.Key words: Stem cells; Tissue culture; variation; Plant hormones1马铃薯生态习性和种类对土壤的适应性很强,但对气候要求凉、冷、燥,在湿热地区虽然也能生长,不过一代以后品种就会演化,需要经常从寒冷地区引进新的种。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要点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要点

马铃薯脱毒种苗组织培养技术要点班级:园艺112 姓名:马寅学号:201101070202摘要:各种病毒、真菌、细菌等对马铃薯的侵染是导致我国马铃薯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马铃薯脱毒种苗有巨大应用前景。

本文综合介绍了茎尖培养脱毒法组织培养的各技术要点,收集前沿技术信息。

论述了马铃薯脱毒种苗组织培养过程中以及移栽处理。

关键词:马铃薯脱毒种苗组织培养移栽1、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危害其生产的主要因素栽培种的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2n=48)是双子叶种子植物.属茄科(Solanaceae)茄属(Solanum)一年生喜凉草本植物【l】。

又名洋芋、土豆,原产南美洲,在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

马铃薯生育期短,产量高,营养丰富,是典型的粮菜两用型作物,是我国四大栽培作物之一。

【2】世界马铃薯面积分布的最大特点是以欧、亚两洲种植为主,两者种植面积占世界马铃薯总面积的78%,其中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1/2 。

而马铃薯的发源地南美洲种植面积只占世界马铃薯总面积的5%。

除整个美洲大陆保持相对稳定外,欧洲的种植面积在持续减少,而亚洲、非洲的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

马铃薯在生产上绝大多数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

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和国际食品政策中心(IFPRI)合作研究表明,到2020年为止,全世界对马铃薯的需求将有望增长40%。

超过水稻、小麦和玉米的增长。

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对马铃薯的需求将增长更快。

[1]2、马铃薯组织培养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2.1组织培养及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发展史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如果给细胞提供和生物体内一样的条件,每个细胞都应该能够独立生活;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细胞全能性的理论是植物组培的理论基础。

1958年,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美国传向世界各地,美国植物学家斯蒂瓦特等人,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进行培养,终于得到了完整植株,并且这一植株能够开花结果,证实了哈伯兰特在五十多年前关于细胞全能的预言。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综述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综述

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综述作者:杨小琴李善才李增伟胡晓燕孙利军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22期摘要综述了近几年来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的研究进展,从马铃薯生产概况及危害马铃薯的主要因素、茎尖剥离发展历史及原理、茎尖脱毒技术要点、影响马铃薯茎尖脱毒效率的因素方面作了概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为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脱毒;组织培养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22-0085-02ReasarchReviewOn Virus-freeTechnology ofPotatoStep-tip Tissue CultureYANG Xiao-qinLI Shan-caiLI Zeng-weiHU Xiao-yanSUN Li-jun(Yulin Institu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Yulin Shaanxi 719000)AbstractIn the paper,the recent studies on step-tip tissue culture of potato were reviewed. The respects about potato production situation,factors of potato production,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ory and outline of virus-free on step-tip,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virus-free on step-tip tissue culture were summaried.Then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was presented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tato step-tip virus-free tissue culture.Key wordspotato;step-tip;virus-free;tissue culture马铃薯栽培分布较广,世界上共有148个国家栽培,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

马铃薯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

马铃薯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

马铃薯育种方法及研究进展作者:殷丽丽,邢宝龙,刘飞,王桂梅来源:《农学学报》 2015年第12期殷丽丽,邢宝龙,刘飞,王桂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8)摘要:简要归纳了国内外马铃薯育种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介绍了引种鉴定、实生种育种、芽变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细胞工程技术育种及转基因技术育种的研究方法,以期获得马铃薯育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马铃薯育种需要借鉴的方向和思路,充分挖掘马铃薯种质资源,加强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的应用,将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为马铃薯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并为继续培育马铃薯新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育种;进展中图分类号:S337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cjas15040017基金项目:大同市星火项目“优质脱毒马铃薯新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广”(201349)。

第一作者简介:殷丽丽,女,1987年出生,山西大同人,博士,主要从事农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

通信地址:037008山西省大同市迎宾东路18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E-mail:cxl_yll@。

通讯作者:邢宝龙,男,1973年出生,山西左云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科研与科技推广工作。

通信地址:037008山西省大同市迎宾东路18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Tel:0352-*******,E-mail:ghsxingbaolong@。

收稿日期:2015-04-25,修回日期:2015-06-24。

0引言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是茄科茄属1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山药蛋、洋芋、土豆,既可利用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也可利用其块茎进行无性繁殖,生产上常用无性繁殖。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其产量和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

由于它生长周期短、营养丰富且适应性强,目前已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1],是世界上广为种植的粮、菜、饲兼用的作物,可通过加工制成各种产品,马铃薯以其独特的经济价值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马铃薯也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材料被广泛研究[2]。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粮油农资的配组方案较为自由,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中,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应用程度较高且范围交广,故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会受到传统技术的限制。

为降低我国粮食的生产风险,在水稻种子的强优组合选配方面,我国杂交水稻的未来发展趋势必然会朝向自由化与基因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大量的测交配组实验,来实现水稻品种的丰富化与多样化,使恢复系育种技术能够取得更先进的成果。

而两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也能够与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相互竞争与合作,并逐渐获得发展的机会,最终取代传统的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的存在与应用,使我国的水稻农业生产迈向新的时代。

我国农业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来进行稻种培育,尽管当下的科学技术还未能够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的得以证明,但不同领域的基因工程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通过研究过程的不断深入,才会对粮食方面的安全性探索出解决办法,故杂交水稻的基因工程,将会对育种技术起到良性推动作用。

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技术为我国实现粮食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持,在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上更实现了重要突破,悉数我国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历程,也反应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对杂交水稻高产育种技术的研究从未停止,相关农业科学家更应利用当下时代的基因工程研究,对水稻的进一步高产作出更深层次的探究,为全人类的粮食生产贡献力量。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高龙梅,吴明阳,刘小英,杨小丽,李 益,胡振兴(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达州 635000)摘要: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马铃薯育种、脱毒快繁等应用研究方面,以及细胞、组织的代谢生理及生化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对马铃薯组织培养中外植体材料的选择及预处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再生植株的诱导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外植体;愈伤组织马铃薯组织培养是指通过无菌操作将马铃薯植株上的器官或组织的片段(外植体)切取下来,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主要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及预处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分化为再生植株等步骤。

培养马铃薯实验报告

培养马铃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的技术。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试剂1. 实验材料:马铃薯(品种:紫花1号)、无菌手术刀、无菌镊子、无菌培养皿、酒精、氯化汞、无菌水、蒸馏水等。

2. 试剂:MS培养基、琼脂、葡萄糖、硝酸铵、氯化钾、硫酸镁、硼酸、钼酸铵、维生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

三、实验方法1. 马铃薯外植体消毒与接种(1)将马铃薯块茎用流水冲洗干净,去皮,切成0.5cm×0.5cm的小块。

(2)用75%酒精对马铃薯小块进行消毒处理,时间为30秒。

(3)用无菌水冲洗3-5次,去除残留的酒精。

(4)将消毒后的马铃薯小块接种到MS培养基上。

2. 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1)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光照时间为12小时/天。

(2)观察愈伤组织诱导情况,记录愈伤组织的颜色、质地和生长速度。

3. 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1)将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上。

(2)观察愈伤组织分化情况,记录分化出的芽、根和苗的数量。

4. 马铃薯试管苗生根(1)将分化出的试管苗移栽到生根培养基上。

(2)观察试管苗生根情况,记录生根时间和生根数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铃薯外植体消毒与接种实验结果表明,消毒后的马铃薯小块在接种后能够正常生长,表明消毒效果良好。

2. 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实验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上诱导的马铃薯愈伤组织呈白色、质地松软,生长速度较快。

3. 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分化培养基上诱导的马铃薯愈伤组织分化出较多的芽和根,表明分化效果较好。

4. 马铃薯试管苗生根实验结果表明,在生根培养基上移栽的马铃薯试管苗能够正常生根,生根时间较短,生根数量较多。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马铃薯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马铃薯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

马铃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马铃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5.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优质种苗的快速无性繁殖
5.1马铃薯标准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见后面) 5.2简化的培养方法 :
• 1)以自来水替代蒸馏水; • 2)以普通食用白糖替代蔗糖;
• 3)以普通棉为悬浮物替代4.5%的琼脂作为支持物。
5.1马铃薯标准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 外植体:剪取经过热处理的发芽块茎的茎尖1~2cm,清水漂洗, 剥去外面叶片。 • 消毒方法:0.1%HgCl2消毒8~10 min,无菌水冲洗4~5次。 • 诱导培养基:MS+GA30.2mg/L+NAA 0.55mg/L+6-BA0.5mg/L。 • 检测培养植株脱毒效果:电子显微镜检测、血清检测或植物接种 检测。 • 快繁所需培养基:1.7 ml/每个芽。 • 继代培养周期:20~30d • 快繁切割技术:以带一个腋芽的茎段为一个单位,剔除异常芽。 • 繁殖系数:3~4/继代周期。 • 培养条件:温度:25~27℃,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日光 照:10~12h 。 • 炼苗:生根培养15d以后,置于可控制光强的遮荫棚内,炼苗 5~10d 。 • 移栽:培养瓶生长的试管苗,达到株高3~5cm具7~8片叶,叶片 绿色,根系生长良好时,从瓶中小心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移 栽于隔虫温(网)室中。
1.马茄属 起 源:拉丁美洲和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 存在问题:种薯质量差,品种退化 解决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马铃薯茎类 脱毒、生产无毒种苗和微型脱毒种薯
2.培养基
• 2.1诱导愈伤组织:
• 2,4-D 1.5~2.0mg/L • 低浓度的GA3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100mg/L硫酸腺嘌呤 和100mg/L水解乳蛋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 3.2获得无菌外植体:

浅谈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浅谈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农 业产 业结构 的调 整 ,我 国马铃薯 的种 植 面积 和总 产量在 不 断的增加 .但在 连年 的栽 培过 程 中 , 由 于 病 毒 或 类 病 毒 (PVX、PVY、PVA、PVS、 PLRV、PSTv等 )的馒 染 和 积 累 ,造成 了 马 铃 薯 质 量 退化 和产 量下 降。 马铃 薯退 化是 由病毒 侵染 及其 在 块茎 内积 累引起 ,病 毒一旦 侵染植 株或 块茎 .就 表现 为植 株 矮 小 、叶 片失绿 、叶片 卷 曲坏 死 ,植 株 顶部 叶 片 变色 、卷 缩 ,块茎 表 现为 变小 、龟裂 、变尖 ,内部 网 状坏 死 等 各种 各样 的退化 。造 成减 产 ,一 般 减产 20~ 30%,严 重减 产80%以上¨]。病状 逐年 加剧 ,使得 栽培 面 积及产 量难 以进 一步提 高 。由于病 毒在 马铃 薯植 株 中是 系统 感染 .到 目前 为 止 ,还没 有像 防治病 虫 害 一 样能 有效 防治植 物病毒 病 的化学药 剂 。因此 ,生产 健康脱毒种苗就成 了马铃薯病毒病 防治 的主要手段 。
20I3(2)
西 昌 农 业 科 技
·15·
的发 育 ,但 可 以提高 脱 毒率 . 制 剂对 马 铃薯 茎 尖 培养脱 毒是 否有 相 同 的效果 ,值 得研 究和探 讨 。刘 华 、冯高 采用 不 同浓 度 高 锰 酸钾 、过 氧 化氢 、新 洁 尔灭 、尿素稀 释 液对 马铃 薯进 行浸 种处 理 ,发 现 病毒 钝 化 明显 。用处 理 过 的薯 块 做种 薯 ,产 量 明显 提 高 。 而Cassells,A.C等 (m 将 病 毒 唑加 入 培养 基 中 ,培 养 马 铃薯 的分 生组 织 和外 植 体 ,可脱 除 马铃 薯 的X、Y、S 和M病 毒 。 2.3 热 处理 的使 用

马铃薯组织培养

马铃薯组织培养

马铃薯组织培养马铃薯组织培养研究进展Potato tissue culture research progress07级生物工程何丽芳摘要:当马铃薯组织脱毒培养,愈伤组织解除分化形成新个体时,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异染色质延迟复制行为较正常活体植株更严重,后代变异较自然群体变异高出500 倍,若在培养过程添加辐射和化学诱变试剂变异率会更高。

因此,组织培养环境不只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的一个重要条件,更是诱变育种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以营养体繁殖的马铃薯作物效果更好。

本文就组织培养在马铃薯育种上的理论体系,应用现状,未来展望做一论述。

发展历史,关键词:马铃薯组织培养愈伤组织Potato organization, callus cultivating virus-free formed when the new individual remove differentiation, somatic cell mitosis chromatin vision of the delay than normal living plant copy behavior more serious than that of the natural group, offspring variation, up to 500 times ,if variation in training process add radiation and chemical mutagenesis reagent mutation rates will be higher. Therefore, Tissue culture environment is not only modern biological technology assisted breeding, 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ditions of mutation breeding in an effective way for YingYangTi breeding, potato crop better effects. This paper tissue culture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potato breeding, theory system, application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doan argument.Keywords: potato tissue culture callus前言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属茄科茄属植物! 常见的育种途径有: 常规二倍体杂交法,四倍体水平的品种间杂交法,远缘种间杂交法 ,2n配子利用法。

马铃薯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马铃薯细胞培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植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马铃薯细胞培养的实验操作技能。

3. 熟悉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马铃薯细胞培养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马铃薯的愈伤组织或胚性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使其生长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

实验过程中,通过添加适当的植物激素和营养物质,调控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马铃薯的再生。

三、实验材料1. 马铃薯:选用新鲜、无病虫害的马铃薯块茎。

2. 试剂:MS培养基、活性炭、琼脂、蔗糖、氮源、磷源、微量元素、植物激素等。

3. 仪器:超净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显微镜、移液器、培养皿、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马铃薯块茎表面消毒:用75%乙醇对马铃薯块茎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2. 块茎切块:将消毒后的马铃薯块茎切成1cm×1cm的小块,去除芽眼。

3. 外植体表面消毒:用75%乙醇对切块的马铃薯进行消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

4. 培养基制备:配制MS培养基,加入适量的活性炭、蔗糖、氮源、磷源、微量元素和植物激素。

5. 培养基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中,121℃灭菌20分钟。

6. 培养基冷却: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加入琼脂,搅拌均匀。

7. 培养基倒平板:将冷却后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用无菌镊子将外植体接种于培养基表面。

8. 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保持25℃、光照强度为2000lx、光照时间12小时。

9. 观察记录:每隔一定时间观察马铃薯细胞培养的生长情况,记录细胞分裂、分化、生根、发芽等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马铃薯细胞培养初期,外植体表面出现少量愈伤组织,细胞分裂旺盛。

2. 经过一段时间培养,愈伤组织逐渐增多,细胞分裂速度加快,形成愈伤组织块。

3.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块逐渐分化出芽和根。

4. 芽分化过程中,细胞分裂速度减慢,芽长出叶和茎。

5. 根分化过程中,细胞分裂速度加快,根逐渐伸长。

马铃薯快繁实验报告

马铃薯快繁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实现马铃薯的无性繁殖。

2. 了解马铃薯脱毒快繁的过程和方法,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3. 探究不同培养基、激素配比、培养条件等因素对马铃薯茎尖生长和脱毒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2. 茎尖: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马铃薯植株,取其茎尖作为实验材料3. 培养基:MS培养基,添加0.1 mg/L NAA、0.1 mg/L 6-BA、0.1 mg/L GA3,pH值5.8~6.04. 灭菌剂:70%酒精、1%氯化汞溶液、无菌水5. 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解剖镜、接种针、培养皿、培养箱、温度计、湿度计、光照计等三、实验方法1. 茎尖剥离:在严格的无菌环境中,将茎尖放置在30-40倍解剖镜下,用接种针小心除去茎尖周围的叶片组织,暴露出顶端圆滑的生长点,用接种针细心切取所需的茎尖分生组织(长度0.1-0.2mm,带有一二个叶原基)。

2. 培养基制备:将MS培养基、激素等成分按照要求混合均匀,调整pH值至5.8~6.0。

3. 接种:将切取的茎尖分生组织接种于制备好的培养基中,放入培养室内进行培养。

4. 培养条件:温度22-25℃,湿度80%-85%,光照强度2000-4000lx,每天光照16小时。

5. 茎尖生长与增殖:30-40天后,茎尖明显增长,此时结合(371)热处理6-8周。

期间经常观察,及时去除污染苗、变褐死亡苗、生长不良的植株。

6. 病毒检测:将剩余的大部分生长正常的苗在继代培养基中再增殖一次,待植株生长到一定大小时进行病毒检测。

病毒检测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7.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获得:根据检测结果,将含有病毒的株系淘汰掉,保留下完全不含病毒的株系,即获得脱毒马铃薯基础材料——马铃薯脱毒试管苗。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培养基对茎尖生长和脱毒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S培养基添加0.1 mg/L NAA、0.1 mg/L 6-BA、0.1 mg/L GA3的培养基条件下,茎尖生长速度较快,脱毒效果较好。

马铃薯组培快繁实验报告

马铃薯组培快繁实验报告

马铃薯组培快繁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探究马铃薯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效果及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
1.马铃薯鲜根茎;
2.呋喃、氯仿、乙酸乙酯等有机试剂;
3.组织培养基。

实验方法:
1.将马铃薯鲜根茎表皮和细胞分离;
2.制备酵母提取物培养基;
3.将马铃薯组织进行无菌培养;
4.对组培快繁效果进行观察并记录;
5.探究温度、光照、培养基成分等因素对马铃薯组培快繁的影响。

实验结果:
经过6个月的组培, 马铃薯组织得到快速繁殖, 从单个组织增殖到100个以上, 可见组织培养在马铃薯鲜根茎中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探究因素对组培快繁的影响过程中, 发现温度、光照和培养基成分三者间都有显著影响。

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组织培养, 但也容易导致组织失去活性。

光照则会影响植物代谢活动以及组织培养过程中细菌或真菌的生长, 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导致组
织死亡。

而培养基成分则是影响效果较大的因素之一, 其中激素的添加比例、营养因素的比例、蔗糖的浓度等都将会影响组培效果。

实验结论:
马铃薯组培快繁具有一定的优势, 适宜的培养条件下, 可实现快速繁殖, 以便进行后续的育种和研究工作。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 需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调节, 保证组织能够生长、分化、产生完整的植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2获得无菌外植体:
• 自来水下冲洗5 min,然后置于5%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5 min,再置于75%的酒精中浸泡20 s,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3~5次
图1 发芽的马铃薯
图2 切下的茎尖 注:茎尖下方为医用四号针头(直径0. 4 mm)作为参照物。
4.脱毒苗病毒检测
• 核酸斑点杂交(Nucleic acid spot hybridization, HASH) • 1)提取PVY的全长RNA,变性,将变性混合物点 样在预先经处理的NCM膜上,烘烤; • 2)使用DIG- DNA标记试剂盒制备由地高辛标记的 PVY探针; • 3)点样后的NCM膜先在预杂交液中进行预杂交, 然后在杂交液中进行杂交,洗涤; • 4)杂交物与抗DIG碱性磷酸酯酶反应,洗涤,加 入底物。
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内容简介
• • • • • 1.马铃薯概况 2.培养基 3.外植体 4.脱毒苗病毒检测 5.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优质种苗的 快速无性繁殖(快繁、工厂化生产)
1.马铃薯概况
• • • • 科 属:茄科、茄属 起 源:拉丁美洲和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区 存在问题:种薯质量差,品种退化 解决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马铃薯茎类 脱毒、生产无毒种苗和微型脱毒种薯
5.马铃薯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优质种苗的快速无性繁殖
5.1马铃薯标准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见后面) 5.2简化的培养方法 :
• 1)以自来水替代蒸馏水; • 2)以普通食用白糖替代蔗糖;
• 3)以普通棉为悬浮物替代4.5%的琼脂作为支持物。
5.1马铃薯标准化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 外植体:剪取经过热处理的发芽块茎的茎尖1~2cm,清水漂洗, 剥去外面叶片。 • 消毒方法:0.1%HgCl2消毒8~10 min,无菌水冲洗4~5次。 • 诱导培养基:MS+GA30.2mg/L+NAA 0.55mg/L+6-BA0.5mg/L。 • 检测培养植株脱毒效果:电子显微镜检测、血清检测或植物接种 检测。 • 快繁所需培养基:1.7 ml/每个芽。 • 继代培养周期:20~30d • 快繁切割技术:以带一个腋芽的茎段为一个单位,剔除异常芽。 • 繁殖系数:3~4/继代周期。 • 培养条件:温度:25~27℃,光照强度:2000~3000lx,每日光 照:10~12h 。 • 炼苗:生根培养15d以后,置于可控制光强的遮荫棚内,炼苗 5~10d 。 • 移栽:培养瓶生长的试管苗,达到株高3~5cm具7~8片叶,叶片 绿色,根系生长良好时,从瓶中小心取出,洗去根部培养基,移 栽于隔虫温(网)室中。
2.培养基
• 2.1诱导愈伤组织:
• 2,4-D 1.5~2.0mg/L • 低浓度的GA3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100mg/L硫酸腺嘌呤 和100mg/L水解乳蛋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 2.2诱导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MS+GA30.1mg/L+NAA0.1mg/L+6-BA0.5mg/L • MS+GA30.2mg/L+NAA0.1mg/L+KT0.5 mg/L
• 2.3诱导发芽:
• MS+NAA0.2mg/L+6-BA0.3mg/L
3.外植体
• 3.1外植体的种类:
• 叶片0.5cm2、块茎0.25cm2 X 0.3cm 、茎0.5cm、原生质 体 • 茎尖切取控制长度在1.0~1.5mm,带有3~4个叶原基可以 取得成活率与不带毒的相对平衡(图2)。快繁可取数毫米 大小,脱病毒培养要求取小于1mm的茎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