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及详案(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解放战争。
4.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重大战役及其意义。
2.结合教材内容,对《双十协定》、《五四指示》等重要历史文件进行解读。
1.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2.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和困惑,通过典型案例、实证数据等手段,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事件。
3.注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理性的观点。
4.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观看一部关于解放战争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大决战》、《解放》等,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影片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形象等内容,撰写一篇观后感。要求:观点鲜明,感悟深刻,字数在800字左右。
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质量,按时提交。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提高。
4.通过学习解放战争时期的人物事迹,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崇高的品质和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有初步的了解。但在具体细节、深入分析和辩证思考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可能存在片面性。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设计《解放战争》
(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学设计《解放战争》一. 教材分析《解放战争》是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政府及其军队进行战争的历史。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认识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役指挥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相关内容,对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和战争中的重要战役的识记程度不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认识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2.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役指挥员。
3.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3.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役指挥员。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解放战争的过程、结果和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法:分析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役指挥员。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2.课件:解放战争的战争过程、战役指挥员、战役图片等。
3.教学视频:解放战争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解放战争的战争过程、战役指挥员、战役图片等,引导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解放战争的过程,包括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
重点介绍重要战役和战役指挥员,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课件和教学视频,分析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战役指挥员。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解放战争 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教案标题: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 了解解放战争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并能正确区分解放战争与其他战争;2. 掌握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主要参与方,并能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3. 通过学习解放战争,培养学生对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意识和责任感;4. 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历史研究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流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解放战争相关的影视片段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解放战争的兴趣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知识讲授(15分钟)1.解放战争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解放战争的概念,并解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2.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主要参与方。
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地图等资料,介绍解放战争期间的重要战役和主要参与方,例如淮海战役、辽沈战役等。
三、学习活动(30分钟)1.小组合作研究。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战役或参与方进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并撰写简短报告。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展示解放战争对当地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学生展示与讨论。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对解放战争的理解和认识。
四、拓展延伸(10分钟)为了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扩展知识,教师可设置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进行思考和回答。
例如: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解放战争与其他国家的独立战争有何异同?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鼓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保持探索和思考的态度,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音视频设备,用于播放解放战争相关的影片或展示图片。
2. 解放战争相关的课文、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
3. 小组研究和报告所需的学习材料和工具。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进行口头评估。
2. 对学生提交的小组报告进行评价,重点关注其调研内容和思考能力的展示。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17_解放战争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通过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的学习,教会学生领悟如何处理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尤其是策略问题。
通过图表法引导学生归纳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的阶段和概况,注意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感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百年屈辱的终结,是伟大中华复兴的开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国际国内形势、国共两党力量对比)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认识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回顾民主革命的历程,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的拥护。
从原因上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从史学的角度理解选择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必然。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1.导入出示材料,问题导入: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后,非常困难。
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蒋介石问咋回事?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就说,还是爷爷好。
蒋説爷爷不好,好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毛泽东?抗战后,那可是威风八面,国内外威信极高。
同学想知道答案吗?导入解放战争的学习。
2.内战的爆发运用课本内容,并适当补充材料,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内战爆发的背景。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a.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
b.开展“讲述解放战争故事”的活动,鼓励学生收集、整理、讲述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4.家庭作业:
a.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家族史,了解家族长辈在战争中的经历和贡献,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亲近感。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解放战争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战争胜负关键因素的认识。
2.学生在合作学习、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水平,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现状,如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意义,特别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分析。
4.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总结解放军取胜的关键因素。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相关历史题目,检验学生对解放战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学方法: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练习。
3.教学重点:巩固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运用能力。
4.学生活动:学生认真作答,教师及时批改并反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b.布置一道思考题:“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谈谈你对解放战争胜利意义的认识。”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
5.课后反馈:
a.教师应及时批改学生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b.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解放战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
《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原因;(2) 掌握解放战争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3) 理解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敏感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3. 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制作解放战争的时间轴和人物画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解放战争》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对《解放战争》的背景和原因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战争。
3. 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15分钟):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图片和简介,介绍解放战争的全过程和背后的英雄人物。
4. 小组活动一:时间轴制作(15分钟):根据所学的解放战争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组织学生分组制作解放战争的时间轴,展示解放战争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6. 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带给中国和世界的改变和启示。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并思考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影响。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解放战争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国家、珍惜和平的情感。
要注意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具备较高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民解放战争》是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945年至1949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解放战争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解放战争的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解放战争的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对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解放战争的具体过程、意义以及与抗日战争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学生可能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意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认识解放战争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多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事业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放战争的背景、进程和意义。
2.难点:解放战争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解放战争的艰辛历程。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解放战争与抗日战争的异同,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特点。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数据等,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解放战争的历史视频,便于学生直观了解战争历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局势,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解放战争的背景,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起因。
教学设计3: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斗争;理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补充史料以及视频资料的识读提高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大成就。
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斗争中的重大贡献,明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人民解放战争的经过。
2. 教学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至10月。
1.背景材料1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材料2 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和平局面,可期实现……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未寒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毛泽东先生勋鉴: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蒋中正哿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日毛泽东先生勋鉴:未养电诵悉……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国家前途实利赖之……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材料3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
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蒋介石智囊陶希圣材料4 我准备坐班房……现在苏联红军不入关,美国军队不登陆,形式上是中国自己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三国过问,三国都不愿中国打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和必须去的。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7课解放战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1)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历史背景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重点阐述国内外政治形势、国共两党军事对峙等方面。
(2)结合所学,分析解放战争的重大战役,选取其中一个战役进行详细论述,要求不少于800字,包括战役背景、过程、意义等内容。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关注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但对于解放战争这一历史事件的了解可能仍停留在表面。在学习本章节时,学生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话题:给出与解放战争相关的话题,如“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或“解放战争时期的政策对后世有哪些影响?”等。
3.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话题。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体会解放战争胜利对国家、民族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针对难点内容的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解放战争的历史进程和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组织课堂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3)开展课后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挖掘解放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掌握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提高合作能力。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设计
《解放战争》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
01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教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单元体例单元主题历史要素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全面内战、土地改革、三大战役、南京解放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人民解放战争的相关史事,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了解全面内战的爆发、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二、单元教材分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
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进攻,发起三大战役。
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三、单元学情分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积累起一定的历史知识,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积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影视作品、书刊报纸、网络信息等资源渠道,已经对本单元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是,本单元内容比较琐碎,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通过情境再现、问题引领、史实讲述和多样化资源的运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四、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作出的努力。
2.根据内战爆发时国共力量的对比等相关史事,认识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分析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原因,感悟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精神。
3.通过有关土地改革的文件、图片及影音资料,加深学生对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的理解。
4.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认识到人民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初中解放战争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解放战争的主要历史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史料、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阅读法、视频观看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解放战争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解放战争?它为什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进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然后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
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四、观看视频
让学生观看解放战争的相关视频,增强对解放战争的了解,进一步感受解放战争的历史氛围。
五、小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六、总结反思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对解放战争的认识,提出问题,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讲解、学生讨论、视频观看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同时,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10: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解放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
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
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2.难点: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国内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此时的蒋介石一面准备发动内战,一面采取假和平的策略,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面对蒋介石的险恶用心,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中国的民主革命道路将走向哪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一)内战的爆发:1.重庆谈判:(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提示: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
专题07 人民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中国近代史(7)解放战争【教学设计】解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土地占有不均衡,地主占地多,农民少地或无地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土地改革课堂活动七:通过完成PPT出示的学习任务三,落实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1)说一说图一、图二、图三所示的三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重大意义。
(2)结合图二说出三大战役的名称。
(3)图三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情况要求同上解题思路:本题考察读图能力,通过图一中图例中晋冀鲁豫和大别山可知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图二可知是渡江战役,图三通过战场分布可知是三大战役。
结合所学可进行作答。
(1)图一: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
图二: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图三:渡江战役,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被推翻。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家国情怀了。
但题干的另外信息“威胁着国民党政府的统治”,而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都不是威胁,已经是占领了。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大别山西逼武汉,南扼长江(南京),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挺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统区,从根本上改变战局,是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
选B命题点三:对重庆谈判的考察右图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1945年的作品《炮弹作花瓶》,(图中的文字为:炮弹作花瓶,天下永太平。
子恺,卅四年九月二日作)。
它体现了人民( )A.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信心B.对解放战争结束的渴望C.对政协协议实施的期望D.对国共重庆谈判寄予厚望解题思路材料中的“1945”“卅四”,可知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再结合花瓶旁边两个人物形象分别代表国共两党,以及旁边文字可推断寄希望于重庆谈判带来和平选D命题点四:对历史思维的考察下列有关解放战争史实的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性内战由此开始B1947年,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解放战争》教学设计
《解放战争》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解放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继续革命的最后一场较量,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领导下,经过数十年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本教学设计将进行一系列针对解放战争的探究及相关活动,以帮助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认识解放战争的战略意义、掌握解放战争的军事战术及其影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和军事战术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能够阅读、理解解放战争相关文献和图片,从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和知识;能够调查和总结相关历史资料及文献,撰写解放战争相关文章和论文。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历史研究的潜能。
三、教学内容1. 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2. 解放战争的战略意义3. 解放战争的军事战术及其影响四、教学方法1. 阅读教学法3. PPT演示教学法4. 实地考察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 师生互动(1)导入——"解放战争"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一个词汇,你们对"解放战争"这个概念了解多少呢?请从历史、政治、军事等多方面让我们听一听你们对解放战争的认识。
(2)激发学生兴趣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及影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教学(1)阅读教学法:教师指定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获取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然后学生可以自由地圈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并进行讨论,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和点评。
(2)PPT演示教学法:在课件中用图文并茂、动画等方式呈现解放战争历史背景、战争进程、作战情况、战争成果等各种信息,让学生快速了解解放战争的相关信息。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在探究解放战争历史事件、战争股金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4)实地考察教学法:带领学生走进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场所,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深入了解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解放战争【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设计试卷随堂检测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内战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战背景的研讨交流,使学生分析内战爆发的必然性,提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展示,认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方针调整的原因及战略反攻方向的选择,掌握观察阅读、获取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学习方法。
开展小组探究性学习、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加深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采取的策略和方针得到了人民的真正拥护。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重庆和谈和三大战役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同方式的努力,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斗争,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这一胜利对中国和世界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点】重庆谈判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义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意愿出发,与国民党在重庆谈判。
这一问题需要联系时代背景认识战后的政治形势和国共两党的意图,所以是难点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和意义,须从本单元内容整体分析和认识,知识跨度大、理论性较强,学生不容易掌握,故又是一难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为物而争,因争而战,故名“战争”新课教学第一篇章:时代的问卷——抗战后中国何去何从一、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思考1:抗战胜利后中国是否有和平之希望?材料一:(共产党)在广泛的民主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同样是联合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
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教案标题:解放战争教案教案目标:- 了解解放战争的背景、原因和意义;- 掌握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培养学生对解放战争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内容:一、课堂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解放战争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解放战争的探索欲望。
- 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你知道解放战争吗?它对中国历史有什么重要意义?”等,以启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解放战争的起因、背景和发展过程,重点强调日本侵略与国共合作的重要性,以及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 简要介绍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 分组让学生选择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具体战役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并以小组讨论或展示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战役的背景、战略、战术以及取得的成果,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并引导他们思考战争中的道德、伦理问题。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所了解的解放战争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 对解放战争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问题:“解放战争对中国人民的意义是什么?”“解放战争对世界的影响有哪些?”等。
五、拓展活动(15分钟)- 提供一些推荐书籍或纪录片,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观看,进一步了解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
- 鼓励学生进行解放战争题材的写作、绘画或剧本创作等拓展活动,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课堂总结与评价(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解放战争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 对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
教案扩展:-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调整教案的难度和深度,提供更多相关资源和资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或观看纪念解放战争的场所,如革命纪念馆、抗日战争博物馆等,以加深学生对解放战争历史的感受。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备课案
语
备注
析 利益、国家民族利益和自身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天然领导者。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天命即人
心”。……道道多助,失道寡助;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利益、国家民族利益
教 和自身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然领导者。
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重庆谈判,内战爆发帮助学生认识蒋介石国民党
目 反人民的本质,以及逆历史必亡的教训。通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帮助
标 学生认识国民党土崩瓦加的根本原因,也就都是中国共产党得天下的根
本。
3.知识能力目标:了解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之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土地改革,理解探究共产党胜利之道。
重
难
重点: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
点
难点:重庆谈判的实质,,共产党胜利之道。
轴
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解
重庆
内战 2.土地改革
1.渡江战役
历
谈判
爆发 3.转战陕北
三大战役 2.解放南京
史
1945
1946.619471 Nhomakorabea48.9
1949.1 1949.4
易
错
1.三大战役的时间和指挥者;
知
2.共产党土地改革在各个时期的具体内容
识
学
科 术
重庆谈判、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土地改革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
本单元主要讲述“解放战争”,包括两课:第 23 课 内战爆发和第 24
单 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时间跨度:1946 年 6 月至 1949 年 4 月。主要
元 分
知识点:重庆谈判,内战爆发之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三大战役,渡江战 役和土地改革。重在告诉学生:道道多助,失道寡助;共产党始终把人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整体立意和构想湖南城步西岩镇中学杨爱勇尊敬的各位评委:您们好!大家辛苦了!我进行教学设计的是现行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七单元:解放战争。
本单元是中国近代史的结束部分,它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之后又一个奋斗历程;另一方面,解放战争的胜利,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讲授这个单元时,我打算先给学生放映一段《辽沈战役》的电影(大约5分钟),由此引入“解放战争”这个单元,并板书该单元标题。
然后,我再按教材的顺序,分别讲授《内战爆发》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两课的内容。
讲授这两课的内容时,我打算充分运用电影资料、图片和图表等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完毕,每堂课后,我都撰写了教学反思。
详情请见具体教学设计:第23课内战爆发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难点: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何时?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又是在何时?2、抗日战争开始于何时?何时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二、导入新课先给学生放映如下电影镜头:蒋介石刚逃到台湾的时候,处境非常困难。
他的孙子有一天晚上饿了,翻出饼干就吃,她妈妈夺过去不让吃,孩子哭了。
蒋介石问咋回事?他的媳妇连忙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蒋介石。
老蒋长叹一声,说:“孩子,你吃吧!爷爷让你吃!”孙子赶紧说:“还是爷爷好!”老蒋又一声长叹,说:“爷爷不好!要是好的话,咋会把你们带到这个鬼地方来!”从此以后,老蒋经常站在高山上,遥望大陆思考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输给了共产党?输给了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我老蒋那可是威风八面,神气十足,国内外威信极高。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答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3课:内战爆发。
三、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重庆谈判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蒋介石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面对蒋介石的盛情邀约,“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毛泽东为什么会去重庆呢?学生回答: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3、教师出示图片,并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找出重庆谈判的有效信息。
A.时间:1945年8月B.地点:重庆C.人物:蒋介石、毛泽东D.结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a. 内容: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
b. 意义: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争取了主动。
4、教师讲述:按照《双十协定》的要求,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
会议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教师强调: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目标导学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教师讲述: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2、教师指出:美国公然支持蒋介石打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请看外国友人拍的照片:教师强调:国民党凭借着强大的优势,向中共控制的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3、教师讲述: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目标导学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教师出示:《全面内战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表》,提问:在敌人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人民解放军是怎样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学生回答: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要求全党全军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并且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
教师强调:解放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2、教师提问:全面进攻失败后,国民党被迫收缩战线,改为重点进攻。
国民党重点进攻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重点进攻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教师再要学生说一说:人民解放军是如何粉碎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的?学生回答: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下面图片,加深理解!3、教师讲述: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教师提问:为什么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其进攻就被人民解放军挫败了?学生讨论后回答:一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二是党中央、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三是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四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四、课堂小结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
但是蒋介石既定的内战政策,使中国面临战火再燃的危险。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和召开了政治协商会议。
但是,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
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战略反攻的新时期!板书设计时间:1945年,蒋介石、毛泽东《双十协定》的签订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6年6月国民党全面进攻国民党重点进攻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歼敌方针和原则解放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教学反思本课知识内容前后逻辑性强,层层推进,最终要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结论。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文字、图片、图表等多种史料,并在恰到好处的问题设置中,让学生知道:中共为争取和平与国民党进行斗争的史实,使学生感知和平、民主的来之不易,增强学生维护和平、民主的自觉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更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形成,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难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顺利进行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二、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教师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的?学生回答: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制定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在新解放区内进行土地改革。
3、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解放区的土改有哪些成效?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4、教师展示材料: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材料二:解放区的农民送亲人参军教师提问:根据上述材料,说一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教师过渡:那么,广大人民群众支持下的解放战争,又有哪些发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前线战况。
目标导学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教师讲述: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反攻,共消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进入被动防御作战。
2、教师讲述: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有关三大战役基本情况表。
4、教师提问: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和力决战的地点为什么首选东北战场?学生回答:①东北是我军在兵力上唯一超过敌军的一个战场;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占领地区狭小,补给困难;③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④东北的工业相对发达,可以用它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
5、教师提问: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决北平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①和平、民主在当时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②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③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兵家所推崇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6、教师讲述: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7、教师出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
教师讲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8、教师提问:解放南京意味着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①反动势力方面:统治全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②革命力量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劳动人民接管了国家领导权,劳动人民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9、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③选择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即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④掌握了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并进行武装斗争;⑤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并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四、课堂小结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开始推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建统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着武汉、南京。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进行,基本上打垮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能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打败国民党军队,用事实再一次向世人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板书设计《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总路线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三大战役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战役——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主要是关于一系列战役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