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合集下载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完整版)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用泡沫塑料板剪两个圆轮片。
2、把线轴用胶水固定在圆轮片中央。
3、将一根木轴插入线轴中央,再把一根拴有小盘的丝线,固定在木轴的一端。
4、往小盘内放进重物,放开手,滚轮运动起来。




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




实验成功
学生实验报告单
4
姓名
班级
组次
实验时间
11、3
科目
2、将白纸铺在桌面上,把跳棋子放在白纸中央。
3、用手电筒光在跳棋子下上方照射,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
4、将手电筒稍斜一些,仍使光能照在棋子上,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
5、将手电筒再斜一些,仍使光能照在棋子上,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
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成功
签字:年月日
3、分别拉或放线,看看小吊车车臂是怎样升降的。


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实验成功
学生实验报告单
2
姓名
胡思仪
班级
四(1)
组次
2组
实验时间
10、20
科目
科学
实验
内容
玩滚轮
所需仪器名称及数量
剪刀、泡沫塑料板、胶、胶水、长30cm的小木棒、小盘、线、重物、线轴。




实验成功
学生实验报告单
5
姓名
班级
组次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汇编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做沙盘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实验器材
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
实验过程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器材
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纸蝙蝠(分组实验)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实验器材
卡纸一张彩笔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在有两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3)在头部画出“眼睛”。
(4)将每一侧的翅膀向下折。
(5)上下拉动两个翅膀感受力的变化。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科学运动和力实验
日期: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科学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
平滑的斜面
玻璃球
弹簧秤
计时器
实验步骤:
1. 将平滑斜面固定在桌子上,并确保其稳定。

2. 准备一颗玻璃球,用以进行实验。

3. 将玻璃球放在斜面上,让其自由滚动。

4. 使用计时器记录玻璃球从斜面顶端滚动到底端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5. 重复以上步骤多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准确性。

6. 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弹簧秤测量玻璃球在不同位置的重量,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发现玻璃球在斜面上滚动的速度随着斜面角度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玻璃球在斜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作用会影响其滚动速度和加速度。

通过测量玻璃球在不同位置的重量,我们发现其重量并不会影响其滚动速度和加速度。

实验结论:
科学运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形状或改变速度的原因。

实验结果表明,斜面角度的增加会导致玻璃球滚动的速度增加,而重量对滚动速度和加速度没有显著影响。

实验思考和拓展:
1. 在实验过程中,你还能想到其他影响玻璃球滚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因素吗?
2. 你觉得如何改变实验条件可以进一步探究科学运动和力的关系呢?
3. 通过实验,你对科学运动和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请简要说明。

附注:
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实验日期和具体数据,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适当的描述。

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冀教版(精品资料).doc

河北版四年级小学科学学生分组实验报告单冀教版(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或()钩码实验结论:放松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运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 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的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班小组年月日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实验过程:(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4) 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稻谷发芽实验实验目的探究稻谷的发芽过程,并观察影响稻谷发芽的因素。

实验材料•稻谷•塑料袋•湿纸巾•温水实验步骤1.将一些稻谷放入一个塑料袋中。

2.在塑料袋上加入适量的温水,使湿纸巾湿润。

3.将湿润的湿纸巾覆盖在稻谷上。

4.将塑料袋密封好,确保内部湿度不会流失。

5.将塑料袋放置在一处温暖、光线充足的地方。

6.每天观察并记录稻谷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经过几天的观察后,我们发现稻谷开始发芽了。

首先,稻谷的外层开始变软,并逐渐裂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稻谷的根部开始生长,并且从裂开的地方冒出新的幼芽。

随着发芽的进行,幼芽变得越来越长,最终长成了一株嫩绿的稻苗。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稻谷发芽需要温暖和湿润的环境。

温暖的环境有助于加速发芽过程,并促使根部的生长。

湿润的环境则提供了所需的水分,使稻谷能够吸收养分并生长。

除了温暖和湿润的环境,充足的光线也是稻谷发芽的重要因素。

光线可以提供稻谷所需的能量,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并使稻谷的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将塑料袋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以确保稻谷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稻谷的发芽过程,还了解到了影响稻谷发芽的因素。

这对我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结论稻谷发芽需要温暖、湿润和充足的光线。

这些因素为稻谷的根部吸收水分和养分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同时也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和发芽过程。

实验拓展除了观察稻谷的发芽过程,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以下问题: - 改变温度对稻谷发芽的影响; - 改变湿度对稻谷发芽的影响; - 改变光照强度对稻谷发芽的影响。

通过这些拓展实验,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稻谷发芽的条件,并进一步探索植物的生长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1.进行实验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将塑料袋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但要避免暴露在阳光下,防止塑料袋过热。

3.观察和记录稻谷的变化情况时,要仔细观察,准确记录。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根据所给的信息,以下是一份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1200字以上)的样例:实验名称: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来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1.绿色植物叶子2.盖有黑色纸的纸箱3.镊子4.清水5.酒精灯6.实验日记本实验步骤:1.准备一片绿色的植物叶子,并将其放入盖有黑色纸的纸箱中。

2.使用镊子将植物叶子夹出,并将其放入一杯清水中。

3.将杯子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并观察一段时间。

实验结果:1.在黑暗中观察植物叶子:植物叶子会逐渐变黄、变脆,并且试验天数越长,叶子变化越明显。

2.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观察植物叶子:植物叶子保持绿色、鲜活,并且试验天数的增加对植物叶子没有明显影响。

实验分析:在黑暗中观察植物叶子会发现它逐渐变黄、变脆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而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这是植物生存和生长的重要过程,同时也释放出氧气供我们呼吸。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发现光合作用对植物的生存和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叶子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能够保持绿色、鲜活,而在黑暗中则会逐渐变黄、变脆。

这说明植物需要光能来进行光合作用,以维持其正常生理状态。

实验思考与延伸:1.我们可以尝试将植物叶子放入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中观察其变化,进一步了解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2.实验中我们只使用了一片植物叶子,下一步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植物叶子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它们的光合作用表现是否一致。

3.可以通过观察绿化植物的作用,进一步了解植物在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

本次实验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重要性。

植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给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之外,还扮演着保护环境和提供美丽景色的角色。

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护好植物,为我们的地球做出积极的贡献。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水的沸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的温度变化,了解水的沸点现象。

实验材料: 1. 一个容器 2. 水 3. 温度计 4. 火源(可以使用电磁炉或煤气炉)实验步骤: 1. 准备一个容器,并将一定量的水倒入容器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确保温度计的指针完全浸泡在水中,读取初始温度。

3. 将容器放在火源上,慢慢加热水。

4. 每隔一段时间,读取一次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当水开始冒气泡并有水蒸气出现时,继续加热水并记录温度。

6. 当水开始沸腾并有水蒸气大量释放时,停止加热,并记录下此时的温度。

7. 等待水冷却,记录下水完全变为液体的温度。

实验结果:根据我们的实验观察,我们记录到以下数据:时间(分钟)温度(摄氏度)0 251 302 353 404 455 506 557 608 659 7010 7511 8012 8513 9014 9515 10016 100(沸腾)17 100(沸腾)18 100(沸腾)19 100(沸腾)20 100(沸腾)21 9922 9723 9524 9025 8526 8027 7528 7029 6530 6031 5532 5033 4534 4035 3536 3037 2538 2039 1540 1041 542 0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当水温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并保持在100摄氏度,直到火源被移除。

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温逐渐降低,并在大约42分钟后恢复到室温(约为25摄氏度)。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的结论。

当水被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分子开始剧烈运动,水开始沸腾并转变为水蒸气。

当环境温度低于100摄氏度时,水蒸气冷却并重新凝结成液体水。

实验结论:水的沸点是指水从液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温度,对于纯净水而言,沸点为100摄氏度。

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大气压力下,水的沸点可能会有所变化。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实验报告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实验报告

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实验报告冀人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关于运动和力的实验是一项重要内容。

本次实验旨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详细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运动与力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则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两个定律为本次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实验材料本次实验所需材料包括:小车、斜面、滑轮、重物、计时器、尺子等。

四、实验步骤1.搭建斜面:将斜面固定在支架上,调整斜面的角度。

2.安装滑轮和重物:在斜面的顶端安装滑轮,将重物通过细绳与滑轮连接。

3.放置小车: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底端,使其与滑轮和重物相连。

4.开始实验:释放小车,让其沿斜面上升,同时启动计时器。

5.观察和记录: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和距离。

6.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小车的运动情况,探讨运动和力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记录了小车的运动时间和距离。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小车的运动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最终停止在斜面的顶端。

这一现象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同时,我们还发现小车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小车上的力成正比,与小车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结果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

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我们可以改变作用在小车上的力的大小,从而观察小车的加速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证明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六、实验结论与意义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发声的音叉可以使平静的水面检出水花,鼓上的纸屑会随鼓面振动而跳跃。
发生的物体在振动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演示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验证空气是否能传播声音
实验材料
闹钟、玻璃罩、抽气筒
实验目的
验证空气能传播声音吗?







1.将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听一听声音。
2.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
实验结论
1.相同距离下所用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越快。
2.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越快。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
实验材料
小车、细绳、塑料尺子、磁铁
实验目的
验证哪些方法能让静止的的小车动起来







(1)用绳子向前拉小车,体验拉力会让小车运动起来。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碰撞试验
实验材料
小车、长方形积木若干、白纸、气球
实验目的
验证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







1.让运动会的小车撞击积木
2.让运动的小车撞击一张薄纸
3.让运动的小车撞击气球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积木被撞击倒下、薄纸被撞破、气球被撞爆。
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能够对其他物体产生影响。
(2)把塑料尺掰弯,体验使用弹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3)在小车上绑上一块磁铁,用另一块磁铁吸引,体验使用磁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4)用手向前推小车,体验推力能让小车运动起来。

冀教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北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小吊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实验器材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胶水钩码剪刀锥子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份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坚固;实验过程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便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者放下钩码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北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小吊车小组成员实验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实验器材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胶水钩码剪刀锥子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份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坚固;实验过程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便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者放下钩码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实验名称北小年级四小组成员时间实验目的判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实验器材每一个人的身体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味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实验过程时,当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时 ,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时 ,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实验名称北小年级四小组成员时间实验目的判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实验器材每一个人的身体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味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实验过程时,当肱二头肌收缩 ,肱三头肌舒张时 ,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 ,肱二头肌舒张时 ,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实验现象或者实验结果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北小年级四时间实验名称做沙盘小组成员实验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内容

科学实验四年级(上)4课.小吊车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制作过程:1.小组分工合作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实验结论: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实验过程:1. 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课.做沙盘(分组实验)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硬纸板学校平面图橡皮泥潮湿的沙土废旧泡沫包装纸小木棍颜料盒剪刀制作步骤: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

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

(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置。

(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指导。

)8课.快与慢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等(学生自带)实验过程: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3.秒表做好归零;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3次),并做好记录实验结论: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活动2:玩小车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实验方法: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9推和拉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河北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河北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2时
4时
影子长度
温度
-2℃
8℃
12℃
13℃
9℃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实验结论: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傍晚影子又长。
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
名称
观测一天中影子方向和温度的变化
实验
名称
影子长短的变化(演示)
实验
器材
螺丝帽、铅笔、白纸、手电筒。
2.将白纸铺在桌面上,把跳棋子放在白纸中央。
3.用手电筒光在跳棋子下上方照射,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
4.将手电筒稍斜一些,仍使光能照在棋子上,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
5.将手电筒再斜一些,仍使光能照在棋子上,观察棋子的影子有多长。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现象:影子的方向是随着光照方向的变化而变化的。
实验
名称
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实验
器材
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实验
器材
自己的手、桌面
实验过程
注意事项:
①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齐,否则不能滚动。
②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
③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
一份报一堆果一个果一句话一棵树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足字旁:跑、跟、跳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报告
实验
名称
纸蝙蝠
实验
名称
玩滚轮(分组)
实验
器材

河北四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河北四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河北版四年级(上)
科学实验报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原理:分别拉动小吊车两根线,小吊车的臂能灵活运动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木板,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毛巾.
原理: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有关
实验方法:
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
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实验目的:探究滚筒转动的原因(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实验步骤:课本36页
注意事项:
①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齐,否则不能滚动。
②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
③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冀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项适合冀教版四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并以此为例,探讨科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名称:水的沸点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沸点及其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水、烧杯、温度计、加热器、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

2. 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并记录水的初始温度。

3.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打开加热器开始加热。

4. 每隔一段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5. 当水开始沸腾时,记录下水的沸点温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初始时,水的温度较低,随着加热的进行,水的温度逐渐上升。

当水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开始沸腾,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实验分析: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水的沸点是固定的,不同海拔、不同压力下的水沸点是不同的。

同时,我们还可以了解到沸点是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转变的临界温度。

科学实验对学生的意义和作用:1. 培养科学精神: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主动观察、思考、实践,培养科学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增强实践能力:实验是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验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5. 培养安全意识:在实验中,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培养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总结: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科学现象,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水的沸点实验作为一项简单而有趣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沸点及其变化过程,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科学素养的机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
4课.小吊车
活动1:做小吊车(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做小吊车并研究小吊车原理
制作材料及工具:小纸盒吊车臂吊臂支架线绳两个铁丝钩一个剪刀锥子胶水钩码
制作过程:
1.小组分工合作
2.观察小吊车模型组装各部分
①四个点要对称,固定牢固;
②绳子要从前往后穿,不要穿反了;
3.调试小吊车分别拉动两根线,看看小吊车的臂能否灵活运动.
实验现象:小吊车能提起或放下钩码
实验结论:
放松上牵引绳,拉紧下牵引绳,吊臂向下运动;
拉紧上牵引绳,放松下牵引绳,吊臂向上运动。

活动2:收与放
实验目的:推断动物与人的肢体运动原理(分组实验)
实验过程:
1.弯曲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2.伸直手臂,感受上臂上下肌肉的长短松紧变化。

3.反复几次体会与小吊车的原理的联系。

实验现象:手臂骨骼就像小吊车的吊臂,肌肉就像绳子,手臂运动时,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时,肱二头肌牵动前臂向内收缩;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时,肱三头肌牵动前臂向外伸展.
实验结论:前臂收缩类似小吊车抬起重物。


前臂伸展类似小吊车放下重物。

6 课.做沙盘(分组实验)
制作目的:通过制作校园沙盘模型培养学生的设计制作能力。

制作材料 :硬纸板 学校平面图 橡皮泥 潮湿的沙土 废旧泡沫 包装纸
小木棍 颜料盒 剪刀
制作步骤:
对校园建筑的布局进行观测
2.用大的硬纸板做底座。

在纸板上画好学校平面图。

(明确建筑物.树木等的位置)
3.用橡皮泥 旧泡沫等材料做出立体的楼房等校园建筑物,根据平面图摆放好位
置。

(可以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泡沫做楼房,硬纸板做围墙,小木棍做旗杆等)
4.要注意建筑物的比例。

四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精确地计算出比例尺,教师适当
指导。


8 课.快与慢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长尺、玩具车(学生自带),橡皮泥,马达、电池
等(学生自带)
实验过程:
1.小组做好分工:赛车手、计时员、测量员、记录员。

2.找好起点(必要时确定好终点);
3.秒表做好归零;
4.在相同时间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 3 次),并做好记录
5. .在相同距离内必须进行多次测量(不少于 3 次),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论:
1: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距离越长,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2:相同距离下所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
活动 2:玩小车
实验目的:研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载重物及路面光滑程度是否有关?(对比试验) 实验材料:秒表(或电子手表), 木板, 玩具车(学生自带),钩码, 毛巾.
实验方法:
1做好小组分工:赛车手、计时员、记录员;
2先测量空车时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3别的条件不变,向小车上加钩码,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4先测量小车放在木板上运动的时间;
5别的条件不变,在木板上铺上毛巾,再测出改变后的小车在木板上运动时间;
实验现象:小车运动的快慢不同
实验结论:小车载重物越多运动越慢
小车运动的路面越不光滑运动越慢
9推和拉
实验目的:能够用实验体验探究出力有大小和方向,推和拉都是力。

(分组实验)实验过程:
(1)三人一组,两人活动,另一人裁判,交替进行。

(2)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推手掌双方要站在相距100厘米的位置,手掌放在中间位置,在准备过程中,不允许用力推或拉对方。

(3)裁判员下达命令后,双方用力推或拉,力争战胜对方。

(4)同一规则再做拉手臂游戏。

实验现象:两个同学同时推,力气大的一方会将力气小的一方推出界线,要想赢,就要增大脚与地面的摩擦力,发现力有大小。

用力推时,必须对正方向,方向偏了,也会输,发现了力有方向。

实验结论: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推和拉会使物体移动位置或变形,推和拉是一种力,方向不同,大小不同,使物体移动的位置远近也不同。

9.推和拉
活动2:纸蝙蝠(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实验材料:卡纸一张彩笔剪刀等
实验过程:
(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2)在有两层纸的一边剪一个三角形的口子。

(3)在头部画出“眼睛”。

(4)将每一侧的翅膀向下折。

(5)上下拉动两个翅膀感受力的变化。

实验现象:推和拉使纸蝙蝠动起来
实验结论:推和拉各是一种力,推和拉的用力方向和结果是不同的
10.常见的力
活动2:自制重锤(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重锤说明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实验材料:铁锁、(螺母、橡皮、橡皮泥、砖头、石子、)细线等。

实验过程:
1.观察重锤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连接的。

2.将细线与铁锁连接在一起,检验是否接牢。

3.用自己做的重锤检测教室是否与地面垂直。

实验现象:重锤的锤线都是与地面垂直的。

实验结论: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拓展活动:玩滚轮
实验目的:探究滚筒转动的原因(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泡沫板或硬纸板、线轴、502胶或白乳胶、细木轴、小盘、细线、钩码或小石子、剪刀、锥子、圆规等。

实验步骤:课本36页
注意事项:
①剪下滚轮时边缘要整齐,否则不能滚动。

②圆板要尽量大一些,一般直径为20厘米~30厘米。

③粘木轴时,将胶涂在圆心的周围,线轴中心一定要置于圆心处。

④小盘细线的一端应固定在细轴上,可以粘在细轴上或与木轴一起插入线轴孔内。

⑤使用胶时不要随意涂抹,万一不小心涂在了衣物和皮肤上,要立即用酒精清除。

实验现象:滚轮转起来了
实验结论:滚轮受到钩码的重力得牵引才运动起来。

12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
活动2感受摩擦力(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实验过程:
1、先让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实验现象:手受到桌面一个力
实验结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13课.我们的地球
拓展活动1:制作地球模型(演示实验)
制作目的:加深对地球的认识
制作材料:旧报纸一个旧皮球颜料和颜料刷一张世界地图或地球仪面糊胶水
制作过程:课本47页
1.用报纸制作一个底座
2.将旧报纸撕成条,用浆糊贴在皮球上,至少贴三层
3.用面糊在球上做出高山.平原的形状.
4.给自制的地球模型涂上颜色.
14课太阳和影子
实验目的:分析一天中影子和温度变化的规律.(演示实验)
实验材料:底座一个(木料或硬纸板)手电筒一个粗铁丝一个尺子一把
铅笔一支
实验过程:
1先在底座中心打一个孔(正好能套进粗铁丝)
2再将粗铁丝插入底座中心孔,固定粗铁丝
3用手电代替太阳对准铁丝从东向西转动
4观察现象并用笔做好标记
5用尺子测量并填好记录表,分析现象
实验现象:一天中影子的长短是不一样的
实验结论:一天中早晨影子长,中午影子最短,傍晚影子又长
15课.昼夜的形成
活动2模拟昼夜的形成(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模拟昼夜的成因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或蜡烛小纸人遮光窗帘
实验过程:
(1)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北方,在桌面中间放好;
(2)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北京(或其他省会城市)的位置贴上小纸人;
(3)用手电筒代替太阳光,在正对地球仪1米左右的地方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的远近,以地球仪上清晰地出现明暗两部分为宜;明确地球仪上的白天部分和黑夜部分;
(4)面对地球仪,使它自西向东慢慢旋转(逆时针方向),将小纸人所在的位置旋转到黑夜部分,接着转动地球仪使小纸人再次转到白天部分;
(5)两人一组,轮流演示同一位置的昼夜变化。

提示:为了帮助学生教师还可以在地球仪旁边放一块钟表,告诉学生地球仪旋转的方向要和表针转动的方向相反。

实验现象:小纸人一会在明亮的一面,一会在黑暗的一面.
实验结论:地球的自转形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影子和太阳温度变化现象记录表
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时间
8时10时12时2时4时影子
长度
温度-2℃8℃12℃1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