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v 合践活程学生身各活,在 “手 做”“ ”“探究”“ ”“作 ”“反思”的程中行 “体 ”“体 悟”“体 ”,在全身心参与的活中,、分析和解决 ,体和感受生活,展践新能力。
整理ppt
9
v 3.开放性
v 合践活程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具体活内 容具有开放性。教要基于学生已有和趣,打 破学科界限,合性活内容,鼓励学生跨域、跨 学科学,学生自主活留出余地。要引学生把自己 成的境作学所,在与家庭、学校、社区的持 互中,不断拓展活空和活内容,使自己的个性特 、践能力、服精神和社会任感不断得展。
v 4.程价主多元价和合考察
v 本程要求突出价学生的展价,充分肯定
学生活方式和解决策略的多性,鼓励学生
自我价与同伴的合作交流和分享。提倡多
采用性价方式,避免将价化分数或等
。要将学生在合践活中的各种表和活
成果作分析考察程施状况与学生展状况
v 合践活除了以上活方式外,有党教育活、 博物参等。合践活方式的划分是相的。在活 可以有所重,以某种方式主,兼其他方式; 也可以整合方式施,使不同活要素彼此渗透、融合 通。要充分信息技于各活的支持作用,有效 促解决、交流作、成果展示与分享等。
整理ppt
12
v 2.社会服
v 社会服指学生在教的指下,走出教室, 参与社会活,以自己的足社会 或他人的需要,如公益活、志愿服、勤 工学等,它学生在足被服者需要 的程中,得自身展,促相关知技 能的学,提升践能力,成履尽、 敢于担当的人。社会服的关要素包括: 明确服象与需要;制服活划; 开展服行;反思服,分享活 。
整理ppt
16
v 2.合践活程与学科程
v 在与施合践活程中,要引 学生主运用各学科知分析解决 ,使学科知在合践活中得到延 伸、合、重与提升。学生在合践活 中所的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分析 解决,所得的知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拓 展加深。防止用学科践活取代合践 活。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三是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本
世纪初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十多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面临着不 少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规范和指导。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 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 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 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9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 生成
活动、场馆体验、红色之旅等,亲历社会实践,加深有 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能主动分享体验和感受,与老师、 同伴交流思想认识,形成国家认同,热爱中国共产党。 通过职业体验活动,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 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价值体验—价值澄清—价值内化—价值引领
12
例(价值体认): 《走进老人,关爱老人》 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关爱老人”服务
14
例(责任担当): 《走进老人,关爱老人》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
家庭、社会做起,积极主动的关心老人,帮 助老人,奉献爱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关爱 老人的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5
(3)问题解决:能关注自然、社会、生 活中的现象,深入思考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将问题转化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会运用 科学方法开展研究。能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理 解与解决问题,并做出基于证据的解释,形 成基本符合规范的研究报告或其他形式的研 究成果。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精品课件
未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 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实践项目。
持续深化改革建议
加强师资培训
完善课程资源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培训,提 高其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投入,完 善实践基地、设备等课程资源,为课程的 深入开展提供保障。
推进课程整合
家校互动平台搭建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及时沟通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表现 和进步。
家长志愿者队伍建设
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协助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社会资源引入和利用
社会资源整合
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如博物 馆、图书馆、科技馆等,为学生
提供丰富的实践场所。
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适合中小学 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实践 机会。
鼓励社会参与
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 整合,形成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中,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实践机会,推 动课程的深入开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背
后的科学原理。
艺术与人文整合
02
通过艺术表现和人文关怀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
精神。
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整合
03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各领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
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
探究式教学法应用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01
02
03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 高综合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
纲要的主要变化
• 1、课程目标更明确和细化了:分年段 • 2、课程内容更丰富了:增加了职业体验、班团队活动、 • 专题教育、场馆教育、研学旅行等内容 • 3、从一年级设课到高三 • 4、明确了各段课时 • 5、强调了学校课程规划 • 6、增加了附件部分
纲要的基本框架
正文部分
附件部分
•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 1.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
纲要的主要内容
• 课程总目标
•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
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
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
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 体认,是指体察、认同的意思
小学阶段具体目标
(1)价值体认:通过亲历、参与少先队活动、场馆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 •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 • 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对中 • 国共产党的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责任担当: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务, • 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 • 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3)问题解决: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学校、家庭生活中的现象,发现 • 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 • 究的过程与方法,提出自己的想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掌握手工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
实践能力
及学生的兴趣或个性
管理权限 课程性质
开发的内容
国家课程 必修课程 必须从现实生活中选择
校本课程 可选修可必修 可以从生活中选择、 也可以不从生活中选择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最新)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最新)与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等核心素养。
课程内容涵盖了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领域,旨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通过探究、制作、服务、体验等方式,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素质。
三、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开放生成。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需求出发,选择适合的活动主题,并在实践过程中动态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等。
同时,评价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多样性和活动成果。
四、课程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应该突出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并避免简单地将评价归纳为分数或等级。
教师应该充分肯定学生的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合作交流。
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果。
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经验、整体认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阶段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参与各类活动,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理解并遵守公共空间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和对XXX的感情。
2.责任担当:通过处理生活中的事务,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具有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生活的意愿。
3.问题解决: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小课题,体验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对问题的初步解释。
4.创意物化:通过手工设计和数字作品制作,初步掌握基本技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研究和生活。
初中阶段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社会实践,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形成国家认同和热爱XXX,发展兴趣专长,形成积极的劳动观念和态度,具有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
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
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
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
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
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
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
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2)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大纲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目标,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联合,指引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散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拟订本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切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变为活动主题,经过研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哺育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系统的重要构成部份。
该课程由地方兼备管理和指导,详细内容以学校开辟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行。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哺育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重申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剖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修养,特殊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辟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好的生活世界,指引学生从寻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 或者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拥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取对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切体验,成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防止仅从学科知识系统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行着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己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加并亲自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行过程中,跟着活动的不停睁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依据实质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向调整,使活动不停深入。
4.课程评论主张多元评论和综合观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论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必然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 解决议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论与火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论方式,防止将评论简化为分数或者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样表现和活动成就作为剖析观察课程实行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照,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论。
解读综合实践课程纲要
*首先是发展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是发展学生对浩如烟海的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
以上几个方面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
②、*综合实践活动非指定领域: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如何理解新课程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含义?
*劳动技术课以后还有没有了,有许多说法:到2004年以后劳动技术课就没了,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首先应该讲:劳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优良传统,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对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磨练意志品质、树立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处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个常抓常新有生命力的课题。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顺应了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的举措因为:人们对18世纪启蒙运动中产生的分科主义课程体系的教育方式,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它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可以概括成三句话: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生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生活世界回归并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在欧美诸国纷纷行动起来,在中小学开展了以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学习设计”活动的新型课程,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我国的台湾省则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七大学习领域之一,他们都呈现出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
*它又是以实践为手段,以创新、实践、发展为主线、对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让学生以主动探索、积极参与,围绕着“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四大知识模块构建的主线索,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创造性人格发展。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市公开课一等奖全国优质课特等奖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起,提高教学效果。
网络教学
借助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学和 在线学习,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
智能化教学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 术,实现个性化教学、智能评估
和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 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 感受、体验和探究知识。
案例教学法
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 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能力。
项目式学习法
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 ,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 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创新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像 、声音等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
结果性评价
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实践成果的质量、创意性、实 用性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作品展示、报告演讲、答辩等,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 公正性。
结合方式
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重视学生的实践 成果。通过权重分配等方式,将两种评价结果综合起来,形成全面的评价。
05 师资队伍建设与 培训机制
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制定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明确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时
间表。
建立完善的选拔机制,选拔热爱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加入专
兼职教师队伍。
加强专兼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 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
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
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
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
《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还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具备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素。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课程性质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
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
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4.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本课程要求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提倡多采用质性评价方式,避免将评价简化为分数或等级。
要将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成果作为分析考察课程实施状况与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依据,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的时候上海 市起草、教育印发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
一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迫切需要
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中小学生文化 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而创新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必须切实加强对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补上实践育人短板。
2018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发布了《中国义务教育 质量监测报告》。监测报告显示,学生参与动手实验、实践调查的 机会较少,如八年级学生在本学期物理课上做过3次及以上动手实验 的比例为38.7%,从来没有做过动手实验的比例为23.8%;生物课上做 过3次及以上动手实验的比例为19.3%,从来没有做过动手实验的比 例为47.1%。
二、《纲要》的研制过程
2001
2014
教育部基础司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
有关专家
杭州师范大学教科院张华教授
2016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 中国教科院郝志军研究员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指导纲要初稿》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要(讨论稿)》附件
二、《纲要》的研制过程
三是,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的迫切需要
近20年来,各地和学校积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 实践探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但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对该课程性质、形态等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实施 过程中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如把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一般的课 外活动,或者把它等同于学科课程,依据固定教材,按部就班地 上课。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
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
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着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
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
《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还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具备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素。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
❖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专题教育 ❖ 可将相关专题教育, 如优异传统文化教育、革
命传统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教育、法治教育、知识产权教育等, 转化 为学生感兴趣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让学生经过 亲历感悟、实践体验、行动反思等方式实现 专题教育目标, 预防将专题教育简单等同于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 全教育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主要时间节点, 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
19/24
❖ 2.组织方式 ❖ 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 也能够个
人单独进行。小组合作范围能够从班级内部, 逐步走向跨班级、跨年级、跨学校和跨区域 等。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利用各种组织方式。 要引导学生依据兴趣、能力、专长、活动需 要, 明确分工, 做到人尽其责, 合理高效。既要 让学生有独立思索时间和空间, 又要充分发挥 合作学习优势, 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参加意识与 合作沟通能力。勉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伎俩 突破时空界限, 进行广泛交流与亲密合作。
4/24
二、课程目标
❖ (一)总目标 ❖ 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与大自然
接触中取得丰富实践经验, 形成并逐步提升对 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络整体认识, 含有 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处理、创意物化 等方面意识和能力。
5/24
(二)学段目标 1.小学阶段详细目标
❖ (1)价值体认: 经过亲历、参加少先队活动、场馆 活动和主题教育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取得有主动意义价值体验。了解并恪守公共空间基 本行为规范,初步形成集体思想、组织观念,培养 对中国共产党朴素感情,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2)责任担当: 围绕日常生活开展服务活动,能处 理生活中基本事务,初步养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 热爱生活态度,含有主动参加学校和小区生活意愿。
江苏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 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问题的解决制定活动方案。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 流,针对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进行交流, 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
——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
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整合性、连续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 考察探究、 社会服务、 设计制作、 职业体验
考察探究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学习
在课程实施中,切实让学生亲历实地考察、访谈、研究、实验、创 意设计、动手操作、体验等多样化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解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解读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成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必修课令狐采学来源:教育部新闻办人民教育1030近日,教育部宣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介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合?它都有哪些活动方法?随小编一起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介入。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办事、制作、体验中学习,阐发和解决现实问题。
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合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静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成长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
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依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
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不同。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阐发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获得延伸、综合、提升。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明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阐发。
要避免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合?综合实践活举措为一门课程,不合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
《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立异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另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但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还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法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具备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过程以写实记录为主, 活动计划、活动过程记录、调查或实验用表、
出勤登记表、活动中获得的资料与数据、
学习体会、日记、研究报告等
形式:文档、图片、音像资料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 验,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 问题的解决制定活动方案。
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加强方法指导,组织学 生进行相互交流,针对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有 针对性的辅导。
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样化的 形式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总结 和改进。
——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
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 整合性、连续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
考察探究、 设计制作、 社会服务、 职业体验
考察探究的主要方式是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小组合作或者个人学习
在课程实施中,切实让学生亲历实地考察、访谈、 研究、实验、创意设计、动手操作、体验等多样化 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