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绪论生理学
合集下载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谢谢观看
器官和系统水平。 •以器官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功能发生的过程。
整体水平。 •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各种环境条件和生理情况下,机体各器官 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同化作用又称合成代谢 是指机体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并将其合成、转化为 自身的物质,同时贮存能量的过程;
异化作用又称分解代谢 是指机体不断分解自身的物质,同时释放能量供机体生命 活动的需要,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2、兴奋性
是指机体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 刺激与反应
1.刺激:能被机体或细胞感受到的内外环境变化。 (物理性刺激、化学性刺激、生物
性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
2.反应:机体或细胞接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反应的两种表现形式:兴奋和抑
制
3.刺激和反应的关系 :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细胞发生
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
刺激的强度
足够
刺激作用的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足够 有
(二)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阈强度:如果刺激作用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 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即阈值越大,组织的兴奋性越低;阈 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所以,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 指标。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一、生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一)生理学的概念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生命活动又称功能活动,如躯体运动、腺体分泌、血液循环、呼吸、 消化和吸收等。
(二)研究内容
研究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调节 及其在整体活动中的意义,从而认识和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第一章 生理学基础绪论
,促进医学事
业的发展
皮肤病学
眼科学
精神病学
影像学
神经学
内科学
麻醉学 外科学
口腔病学 儿科学
普通及系统病理学
妇科学
产科学
生理学
免疫学
解剖学
遗传学
胚胎学
药理学
组织学
化学
生物化学
物理学
微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解剖组胚很重 要,
医学入门少不 了,
医学之树它是 根,
根深才能枝叶 茂,
正常结构要牢
•
1、足够的刺激强度
•
2、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
•
3、单位时间内强度变化
•
的幅度(一定的强
•
度-时间变化率)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 阈值: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阈强度 *
• 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高低,与兴奋性成反变关 系;
• 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细胞外液
营养物质 O2 细胞
代谢产物 CO2
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
⑴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⑵提供新陈代谢必需的 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对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正常的 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三、反馈作用
反馈 --被调节者通过反馈信息来
影响调节者活动的过程
类型: 正反馈和负反馈
意义:
实现自动精确调节
负
反
反
馈
信
馈息
业的发展
皮肤病学
眼科学
精神病学
影像学
神经学
内科学
麻醉学 外科学
口腔病学 儿科学
普通及系统病理学
妇科学
产科学
生理学
免疫学
解剖学
遗传学
胚胎学
药理学
组织学
化学
生物化学
物理学
微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
解剖组胚很重 要,
医学入门少不 了,
医学之树它是 根,
根深才能枝叶 茂,
正常结构要牢
•
1、足够的刺激强度
•
2、足够的刺激作用时间
•
3、单位时间内强度变化
•
的幅度(一定的强
•
度-时间变化率)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 阈值:把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 阈强度 *
• 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高低,与兴奋性成反变关 系;
• 阈值越大,兴奋性越低;反之,则越高。
•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外界 营养物质 O2
代谢产物 CO2
细胞外液
营养物质 O2 细胞
代谢产物 CO2
内环境
内环境的作用:
⑴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
⑵提供新陈代谢必需的 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废物
对细胞的生存及维持细胞正常的 生理功能非常重要
三、反馈作用
反馈 --被调节者通过反馈信息来
影响调节者活动的过程
类型: 正反馈和负反馈
意义:
实现自动精确调节
负
反
反
馈
信
馈息
第1章-生理学绪论课件
(2)局部性体液调节(旁分泌): 代谢物组织液扩散临近的组织细胞
32
(二)体液调节
1、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调节机体 的生理功能。
2、调节的主要物质:激素。 3、调节的方式:全身性、局部性体液调节 4、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33
二、生理功能的反馈调节
反馈:受控部分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 活动。
• 掌握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原则,从整体上 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
• 是疾病诊断的基础,也是了解自身生理现象的 过程。
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 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
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Meditations》
11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4
二、生理学发展简史 历史发展
黄帝内经 心与血的运动
Willian Harvey (1578-1657)
生理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5
三、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in vitro)
6
四、生理学的重要性
生理学 正常
诺贝尔 生理学与医学奖
医学 异常
9
五、医学生理学 学习重点
兴奋 抑制
静止活动 活动状态的加强 活动静止
活动状态的减弱
15
(四)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强度:保持刺激时间和时间强度变化率不变,能引起 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也称为阈值。 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兴奋性可用阈强度衡量,两者呈 ? 关系
2、足够的作用时间 3、强度时间变化率
16
(五)兴奋性的指标: 阈强度
32
(二)体液调节
1、体液中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运输,调节机体 的生理功能。
2、调节的主要物质:激素。 3、调节的方式:全身性、局部性体液调节 4、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33
二、生理功能的反馈调节
反馈:受控部分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 活动。
• 掌握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原则,从整体上 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
• 是疾病诊断的基础,也是了解自身生理现象的 过程。
唯一能从一个人那里夺走的只是现在。如果这是真 的,即一个人只拥有现在,那么一个人就不可能丧
失一件他并不拥有的东西。— 《Meditations》
11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
4
二、生理学发展简史 历史发展
黄帝内经 心与血的运动
Willian Harvey (1578-1657)
生理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5
三、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in vitro)
6
四、生理学的重要性
生理学 正常
诺贝尔 生理学与医学奖
医学 异常
9
五、医学生理学 学习重点
兴奋 抑制
静止活动 活动状态的加强 活动静止
活动状态的减弱
15
(四)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强度:保持刺激时间和时间强度变化率不变,能引起 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也称为阈值。 阈刺激、阈上刺激、阈下刺激
兴奋性可用阈强度衡量,两者呈 ? 关系
2、足够的作用时间 3、强度时间变化率
16
(五)兴奋性的指标: 阈强度
第一章 绪论(生理学)
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例如血压、体温
40
气温升高
产热装置 (骨骼肌、 内脏等)
重调定?
调定点
下丘脑 体温调 节中枢
散热装置 (汗腺、皮 肤血管等)
体 深 温 部 回 温 升 降 度 高
反馈信息
温度感受器
41
体内许多负反馈调节机制中,都设置了一个 调定点(set point)。负反馈机制对受控部分活 动的调节就以这个调定点为参照水平。 生理学中将调定点发生变动的过程,称为重 调定(resetting)。如:体温调定点、血压调定 点等都可能出现重调定。
19
离体蛙灌流
在体心血管活动调节
20
(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以单个细胞及细胞内物质分子为研究对象 1、各器官、组织由不同的细胞组成, 其 功能活动由细胞的特性所决定; 2、单细胞的生理特性取决于其亚微结构(细 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 的理化性质;转基因;敲除基因 3、常在离体及特定条件下进行。
优点:是可以在清醒条件下长期观察某一活动, 所获得的结果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 缺点:是有时整体条件太复杂、干扰因素较多, 实验条件较难控制。
16
(二)、人体实验:受到伦理学限制 目前主要进行人群资料的调查。 如:血压、心率、肺通气量、肾小球滤过率、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等。 志愿者:特殊环境下生理活动变化:太空、高温、 失重等。
42
2.正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正 反 馈 信 息(+)
举例?
①凝血反应、排尿、排便、分娩、射精等 ②意义:保证某些生理功能迅速完成 ③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较少。 病理情况下出现的恶性循环也是一种正反馈
40
气温升高
产热装置 (骨骼肌、 内脏等)
重调定?
调定点
下丘脑 体温调 节中枢
散热装置 (汗腺、皮 肤血管等)
体 深 温 部 回 温 升 降 度 高
反馈信息
温度感受器
41
体内许多负反馈调节机制中,都设置了一个 调定点(set point)。负反馈机制对受控部分活 动的调节就以这个调定点为参照水平。 生理学中将调定点发生变动的过程,称为重 调定(resetting)。如:体温调定点、血压调定 点等都可能出现重调定。
19
离体蛙灌流
在体心血管活动调节
20
(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以单个细胞及细胞内物质分子为研究对象 1、各器官、组织由不同的细胞组成, 其 功能活动由细胞的特性所决定; 2、单细胞的生理特性取决于其亚微结构(细 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物质(核酸、蛋白质) 的理化性质;转基因;敲除基因 3、常在离体及特定条件下进行。
优点:是可以在清醒条件下长期观察某一活动, 所获得的结果更接近正常生理状态。 缺点:是有时整体条件太复杂、干扰因素较多, 实验条件较难控制。
16
(二)、人体实验:受到伦理学限制 目前主要进行人群资料的调查。 如:血压、心率、肺通气量、肾小球滤过率、红细胞、白 细胞和血小板数量等。 志愿者:特殊环境下生理活动变化:太空、高温、 失重等。
42
2.正反馈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正 反 馈 信 息(+)
举例?
①凝血反应、排尿、排便、分娩、射精等 ②意义:保证某些生理功能迅速完成 ③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正反馈机制较少。 病理情况下出现的恶性循环也是一种正反馈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组织细胞通过改变代谢途径和速率, 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04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应激反应
01
02
03
定义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在受到 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 所发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 全身性适应反应。
生理意义
应激反应能够帮助机体应 对各种有害刺激,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保证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分类
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和应激 反应的特点,可将应激反 应分为生理性应激和病理 性应激。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 课件
目录
• 生理学概述 •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 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 机体对刺激的反应 •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01
生理学概述
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包括器官、组织和细胞等各个 层次的生理功能。
医学对生理学的影响和推动
医学发展推动生理学研究
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方向和动力。
医学技术对生理学的促进作用
医学技术的进步为生理学研究提供更精确、便捷的方法和手段。
医学与生理学的互动关系
医学实践验证生理学理论,同时生理学理论又指导医学实践,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06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与建议
免疫反应
01
定义
免疫反应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以排除抗原为目的的生
理过程。
02
生理意义
免疫反应能够识别和清除体内外抗原,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防止感
染性疾病的发生。
03
分类
根据免疫反应的特点和机制,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特异性
01生理学-绪论
Harvey 在不同动物解剖中发现了同样的结果 。他终于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血液由心脏“ 泵”出,经由动脉血管流向身体各处,再从静 脉血管流回心脏,从而完成血液循环。他把这 一发现写成了《心与血的运动》一书,正式提 出了关于血液循环的理论。为了使读者信服他 的理论,他在书中写道:推理和实验都表明血 液是由于心室的跳动而穿过肺脏和心脏的,由 心脏送出而分布于全身,在流到动脉和肌肉的 细孔后通过静脉由外围各方流向中心,由较小 的静脉流向较大的静脉,最后流入右心室。
三、生殖
生物体发育成熟后,能生产出与自己相似个体的过程。
意义:繁衍后代、延续种系
第二节 内环境及其稳态
一、内环境
概念:机体细胞所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
脑脊液、房水、关节液和消化液等,都属于无 功能性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40%
主要成分:类似海水
水、电解质
渗透压: 细胞内、外液相等
(二)正反馈
概念: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反过来加强控制部分 活动的调节方式。 eg.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病理情况下的 恶性循环
意义:使某种生理功能逐步加强并迅速完成。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同 特点:控制部分活动不断加强,直到完成 包括:排尿反射、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 意义: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包括:普遍存在
国人将“探路者”号送上了火星,它 发现上面只有石头和沙子。金星上有 生命吗?金星的表层是一层浓浓的硫 酸汽,生命当然不能存在。 幸运二:成为人 幸运概率:1/30000000地球的年龄:46
亿年,人在地球上出现:200万年,有文 字的人类历史:五千年。 幸运三:成为你 幸运概率:1/600亿 母亲从15岁到50岁总共产生约450个卵 子,去掉结婚前10年,约产生300个卵 子,每个卵子都有2亿个精子与它竞争 结合
生理学-1绪论
任何生物个体的寿命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生殖活动产 生新的个体才能使生命得以延续,种族得以繁衍。
课件作者:闫勇
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一、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自然界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
外环境变化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人体也不断地作出反应,以 适应外环境的变化。
例如,当外界气温降低时: 自主性体温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寒战 行为性体温调节:增加衣着、建造房屋、安装取暖设备
课件作者:闫勇
二、 内环境及其稳态
(二)稳态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及各种化学成 分的浓度等)是相对稳定的。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 稳态。
在高等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温: 36 ℃~37℃ pH值:7.35-7.45 血Na+浓度:130-150mmol/L
课件作者:闫勇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 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目的: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一、 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课件作者:闫勇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 的规律性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等处理,待其康复后进行实验。 ▪ 人体实验
课件作者:闫勇
(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 整体水平 ▪ 器官和系统水平 ▪ 细胞和分子水平
课件作者:闫勇
课件作者:闫勇
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一、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
自然界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
外环境变化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人体也不断地作出反应,以 适应外环境的变化。
例如,当外界气温降低时: 自主性体温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寒战 行为性体温调节:增加衣着、建造房屋、安装取暖设备
课件作者:闫勇
二、 内环境及其稳态
(二)稳态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及各种化学成 分的浓度等)是相对稳定的。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的 稳态。
在高等动物,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体温: 36 ℃~37℃ pH值:7.35-7.45 血Na+浓度:130-150mmol/L
课件作者:闫勇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指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 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目的: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一、 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课件作者:闫勇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 的规律性反应。 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 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等处理,待其康复后进行实验。 ▪ 人体实验
课件作者:闫勇
(二)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 整体水平 ▪ 器官和系统水平 ▪ 细胞和分子水平
课件作者:闫勇
生理学:绪论
部分发出信号,指令受控部分进行某一活动时,受控部分 不 发出反馈信号,而是由某一监测装置在受到刺激后发出前馈信 号,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其及早做出适应性反应,及时地调控受 控部分的活动。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稳态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离体(in vitro)实验
如:骨骼肌实验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四、生殖(Reproduction)
二、兴奋性
刺激(stimulus):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response):机体应答刺激所产生的变化。 兴奋(excitation):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 状态, 或原有的活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 的能力。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
特点:
反应迅速; 起作用快; 调节精确。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影响控制部分,使其 向相反方向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细胞外液( 1/3)
占体液的33% 占体重的20%
本章小结
名词解释
内环境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细胞外液)。
稳态
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离体(in vitro)实验
如:骨骼肌实验
第三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二、兴奋性(Excitability)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四、生殖(Reproduction)
二、兴奋性
刺激(stimulus):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response):机体应答刺激所产生的变化。 兴奋(excitation):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 状态, 或原有的活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兴奋性(excitability):活组织细胞接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 的能力。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
特点:
反应迅速; 起作用快; 调节精确。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一、反馈控制系统
(一)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影响控制部分,使其 向相反方向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通过负反馈调节可使系统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细胞外液( 1/3)
占体液的33% 占体重的20%
生理学1绪论ppt课件
心脏的泵血功能
01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具有不同的收
缩期。
收缩推动血液进入心
室,心室收缩将血液泵入动脉,心室舒张时血液从静脉回流至心房。
03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等指标用于评价心脏的泵血功能。
血液凝固是一个复杂的生 物化学过程,涉及多种凝 血因子和酶的参与,最终 形成纤维蛋白凝块。
纤维蛋白溶解
纤维蛋白溶解是指纤维蛋 白凝块在纤溶酶的作用下 被分解的过程,以保持血 管的通畅。
凝血与抗凝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凝血 与抗凝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状态,以维持血液的正常 流动和止血功能。
04
循环系统
心肌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自适 应能力,能够根据局部环境变化调整 自身的功能状态,以维持心血管系统 的稳定。例如,在动脉血压升高时, 压力感受性反射可使心率减慢、外周 血管扩张以降低血压;而在动脉血压 降低时,该反射则减弱或消失。
05
呼吸系统
肺通气
肺通气的原理
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节 律性扩大和缩小,从而实现肺通气。
03 血液的功能
血液在人体内具有运输、防御、调节和维持内环 境稳定等功能。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 的细胞,主要负责运输氧 气和二氧化碳。
血小板
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凝血功 能,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白细胞
白细胞具有防御功能,能 够吞噬病原体并产生抗体 。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01
02
03
血液凝固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
易化扩散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条件反射:后天获得的、产生在非条件反
射基础上、反射灵活可变、数量无限、高 级神经活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 功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
1.全身性体液调节 指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随血液循 环运往全身,调节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 2.局部性体液调节 指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特殊化学物 质或代谢产物,通过组织液扩散到邻近的细胞组织,并对 其活动发挥的调节作用。
控制方式:双向性
受控部分通过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feedback) 。根据反馈作用的效果不同,将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 反馈:
1.负反馈控制系统 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
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
控制部分 控制信息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 (2)在体实验:是在麻醉状态下通过手术暴露出 要观察的器官,观察和记录某些人为因素对其生 理功能的影响。
• 2. 慢性动物实验 • 慢性动物实验是以清醒、健康的动物为研究对象,
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 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 (二)人体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分子水平 (二)器官、系统水平 (三)整体水平
控制信息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 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使发生的生理过程不断增强直 至完成,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分娩的正反馈控制 子宫收缩 (+)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二)非自动控制系统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ppt课件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实验( physiologyical experiment)
动物实验 人体实验
急性实验 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四、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cell physiology) 如:肌肉收缩
生理特性 生物大分子理化特性
基因表达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organ physiology ) 从器官/系统水平上研究 器官生理学---
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概念: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 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 不灵敏 局限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机器的自动控制或机体内各种功能调节, 都可以视为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 递过程。
动脉血压的负反馈控制
BP
心血管 中枢
心脏活动 小A 扩张
BP
负反馈控制设置有“调定点”,围绕此 点小幅波动以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生理学实验( physiologyical experiment)
动物实验 人体实验
急性实验 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四、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cell physiology) 如:肌肉收缩
生理特性 生物大分子理化特性
基因表达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organ physiology ) 从器官/系统水平上研究 器官生理学---
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概念:不依赖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 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 不灵敏 局限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机器的自动控制或机体内各种功能调节, 都可以视为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信息传 递过程。
动脉血压的负反馈控制
BP
心血管 中枢
心脏活动 小A 扩张
BP
负反馈控制设置有“调定点”,围绕此 点小幅波动以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2、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第一讲+绪论生理学
为___和 ___两种。 (8)负反馈的生理意义在于___,而正反馈的生理意义
在于___。
三、是非题
(1)机体接受刺激后,功能活动由弱变强称为兴奋性增高。 (2)以电刺激器直接刺激肌肉引起受刺激的肌肉收缩,属于反
射的一种。 (3)神经调节主要特点是作用时间持久。 (4)兴奋性越高,引起兴奋所需要的刺激阈越小。 (5)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一种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急性在体实验
急性在体in vivo实验是 将实验动物麻醉,暴露出需 要观察的组织和器官,当即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哺乳动 物动脉血压影响因素。急性 实验条件控制较好,结论比 较可靠,但与机体正常、完 整的功能状态有一定的区别
慢性实验
慢性在体实验是将动物 进行必要的无菌手术等处理 并康复后在其清醒、接近正 常生理状态下进行实验。最 大优点是结果更接近于正常 整体状态,缺点是实验周期 长,干扰因素难于全部消除
(1)动物在体实验分几类,各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以反射为基本方式的
神经调节过程? (3)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举例说明两者的生理意义?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机体常见的正反馈
血液凝固
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
分娩
负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使原控制效应减弱,促使被控制系统生理状态恢复 到调控变化之前。血糖浓度的调节、血压的调节等需要维 持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的调控,均为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的意义
经负反馈调节使系统维持 相对稳定状态,因此,负反馈 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最 重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在于___。
三、是非题
(1)机体接受刺激后,功能活动由弱变强称为兴奋性增高。 (2)以电刺激器直接刺激肌肉引起受刺激的肌肉收缩,属于反
射的一种。 (3)神经调节主要特点是作用时间持久。 (4)兴奋性越高,引起兴奋所需要的刺激阈越小。 (5)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一种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急性在体实验
急性在体in vivo实验是 将实验动物麻醉,暴露出需 要观察的组织和器官,当即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哺乳动 物动脉血压影响因素。急性 实验条件控制较好,结论比 较可靠,但与机体正常、完 整的功能状态有一定的区别
慢性实验
慢性在体实验是将动物 进行必要的无菌手术等处理 并康复后在其清醒、接近正 常生理状态下进行实验。最 大优点是结果更接近于正常 整体状态,缺点是实验周期 长,干扰因素难于全部消除
(1)动物在体实验分几类,各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以反射为基本方式的
神经调节过程? (3)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举例说明两者的生理意义?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机体常见的正反馈
血液凝固
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
分娩
负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使原控制效应减弱,促使被控制系统生理状态恢复 到调控变化之前。血糖浓度的调节、血压的调节等需要维 持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的调控,均为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的意义
经负反馈调节使系统维持 相对稳定状态,因此,负反馈 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最 重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生理学 第一章 绪论
(Regulation of human functional activity )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 由神经反射参与的调节。
1.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反射: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机体对刺激 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一)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1. 反馈概念:受控部分的效应器返回信 息影响控制部分的过程。
2. 反馈分类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反馈信息使原效应减弱 的反馈。 举例:如体温、血压调节 意义:维持内稳态。
剧烈运动
体温调节中枢 指令 (调定点)
压、各种液体成分等) 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1)细胞外液理化特性总在一定水平相对稳定。 (2)相对稳定并不是固定不变。
2.意义:细胞、器官、机体维持正常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因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 失衡而造成。
生理学的轴线就是维持内环境稳态,保证生 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4. 特点:准、快、时间短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中 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 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人体中主要是激素经血液循环而实现的。
体液调节方式
特点:慢、广泛、时间长。
神经—体液调节
感受 器
刺 激
传入 神经
中 传出 效应 枢 神经 器
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 表了有关血液循环的名著 《心与血的运动》,这是历 史上第一部基于实验证据的 生理学著作,首次以实验证 明了人和高等动物的血液循 环途径,证实心脏是血液循 环的中心。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 由神经反射参与的调节。
1.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反射: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机体对刺激 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一)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1. 反馈概念:受控部分的效应器返回信 息影响控制部分的过程。
2. 反馈分类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反馈信息使原效应减弱 的反馈。 举例:如体温、血压调节 意义:维持内稳态。
剧烈运动
体温调节中枢 指令 (调定点)
压、各种液体成分等) 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1)细胞外液理化特性总在一定水平相对稳定。 (2)相对稳定并不是固定不变。
2.意义:细胞、器官、机体维持正常 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因内环境稳态受到破坏, 失衡而造成。
生理学的轴线就是维持内环境稳态,保证生 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4. 特点:准、快、时间短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中 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 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人体中主要是激素经血液循环而实现的。
体液调节方式
特点:慢、广泛、时间长。
神经—体液调节
感受 器
刺 激
传入 神经
中 传出 效应 枢 神经 器
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发 表了有关血液循环的名著 《心与血的运动》,这是历 史上第一部基于实验证据的 生理学著作,首次以实验证 明了人和高等动物的血液循 环途径,证实心脏是血液循 环的中心。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动物实验包括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方法。急性动物实验分为离体和在体两种方法。离体实验 是将活着或者刚处死的动物的器官、组织取出来,置于一个能保持其正常功能活动的人工环境内,观察 某种因素对其功能活动的影响。慢性实验是以完整、清醒的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接近自然的环境中观察 和记录整体或某一器官对各种环境变化的反应规律。
第1 页
生理学——
第一章
C 目录页 ONTENTS PAGE
01 概述 02 人体与环境 03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04 人体功能的调节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概 述
➢ 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 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
一、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第4 页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 门科学。生物体也称有机体,简称机体,是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根据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不 同,可将其分为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等。医学生学习的是人体生理学(以 下简称生理学)。
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
(一)体液与内环境
第9 页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 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细胞代谢所需的O2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 境中摄取,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代谢产物也只能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 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必须为细胞生存和活动提供适宜的理 化条件。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细胞是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 单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细胞的生理特性。 例如,骨骼肌收缩时的肌丝滑行;细 胞兴奋时细胞膜中通道的开放和离子 的跨膜运动等。可见,细胞和分子水 平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细胞内各超微 结构的功能和生物分子的特殊物理、 化学变化过程。
第1 页
生理学——
第一章
C 目录页 ONTENTS PAGE
01 概述 02 人体与环境 03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04 人体功能的调节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概 述
➢ 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 生理学研究的3个水平
一、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第4 页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 门科学。生物体也称有机体,简称机体,是有生命的物体的总称。根据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不 同,可将其分为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和人体生理学等。医学生学习的是人体生理学(以 下简称生理学)。
第二节 人体与环境
二、内环境及其稳态
(一)体液与内环境
第9 页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故 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称为机体的内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细胞代谢所需的O2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 境中摄取,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和代谢产物也只能直接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 运输,由呼吸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内环境还必须为细胞生存和活动提供适宜的理 化条件。因此,内环境对于细胞的生存以及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细胞是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 单位,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细胞的生理特性。 例如,骨骼肌收缩时的肌丝滑行;细 胞兴奋时细胞膜中通道的开放和离子 的跨膜运动等。可见,细胞和分子水 平的研究,主要是研究细胞内各超微 结构的功能和生物分子的特殊物理、 化学变化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反馈与负反馈
❖ 根据反馈信息对控制系统影响的不同,可将反馈分为正反 馈与负反馈两种不同类型
❖ 血液凝固、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分娩过程均为正反馈的 实例。这些生理过程通过正反馈不断增强和加速,保障在 最短的时间内得以较快完成
正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称为正反馈。 正反馈使原控制效应得到加强,促使生理控制过程加强加 快,这种反馈在机体调节控制中常见于需要快速完成的一 些生理过程之中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生理学将细胞外液称为 内环境。正常情况下,内环 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 如O2的含量、离子浓度、温 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等保持 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内环 境稳态
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 是因为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是由很多复杂的酶促反应组成, 而酶促反应只有在一定的理化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此外, 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也只有在一定的离子浓度下才能维持正常
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 对于反射而言,反射弧的五个部分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缺
一不可的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速度较快、持续时间短调节的结 果较准确、针对性强而影响面较窄
快
准
短
窄
体液调节
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体液运 输而发挥的调节作用称为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 例如进食后随着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消化、吸收,血中 葡萄糖浓度升高,刺激胰岛产生的胰岛素,胰岛素有选择 地作用于机体某些细胞,经多种途径使进餐后血糖恢复到 正常水平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
生理学常以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刺激阈的大小 来作为衡量机体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所谓刺激阈是指刚刚 引起机体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对于组织而言,刺 激阈越小的其兴奋性越高,反之,兴奋性越低的刺激阈越 大
刺激与反应
引起机体功能改 变的内外环境变化称 为刺激
机体接受刺激后 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 反应
(1)动物在体实验分几类,各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以反射弧为结构基础,以反射为基本方式的
神经调节过程? (3)什么是正反馈、负反馈,举例说明两者的生理意义? (4)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兴奋性
❖ 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 引起机体功能改变的内外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接受刺激后
机体发生的功能变化称为反应
兴奋与抑制
❖ 机体接受刺激后,功能活动由弱变强或由静止到活动的变 化称为兴奋
❖ 机体接受刺激后功能活动由强变弱或由活动到静止则称为 抑制
可兴奋组织
机体不同组织以及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其兴奋性是 不同的。以肌肉、神经和腺体三类组织兴奋性较高,只需 要很小的刺激即可引起明显的反应,称为可兴奋组织
生命的基本特征
适应性 新陈代谢
生殖
兴奋性
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与能量交换,从而达到不断 自我更新的生命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同 时伴随能量的产生、转化、贮存、释放和利用,即能量代谢
同化与异化
❖新陈代谢包括同化与异化两个方面。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并转换为自身成分,以实现生长、发育、更新、修复,称为同 化作用 ❖体内成分不断破坏、分解,转化为代谢产物并排出体外的过程 称为异化作用
描述生命现象
解释生命现象
控制生命现象
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 础医学课程。医学的主要目 的是防治疾病,促进人类健 康。只有全面系统掌握机体 各系统、各器官的正常的生 命过程和规律,才能正确认 识和正确预防、治疗各种疾 病
三个层次的生理研究
亚细胞及分子水平
器官系统水平
细胞组织水平
生理学实验研究方法
急性在体实验
急性在体in vivo实验是 将实验动物麻醉,暴露出需 要观察的组织和器官,当即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哺乳动 物动脉血压影响因素。急性 实验条件控制较好,结论比 较可靠,但与机体正常、完 整的功能状态有一定的区别
慢性实验
慢性在体实验是将动物 进行必要的无菌手术等处理 并康复后在其清醒、接近正 常生理状态下进行实验。最 大优点是结果更接近于正常 整体状态,缺点是实验周期 长,干扰因素难于全部消除
为___和 ___两种。 (8)负反馈的生理意义在于___,而正反馈的生理意义
在于___。
三、是非题
(1)机体接受刺激后,功能活动由弱变强称为兴奋性增高。 (2)以电刺激器直接刺激肌肉引起受刺激的肌肉收缩,属于反
射的一种。 (3)神经调节主要特点是作用时间持久。 (4)兴奋性越高,引起兴奋所需要的刺激阈越小。 (5)负反馈是维持机体稳态的一种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自然科学。需创造条件,以 便对生命活动进行反复观察、精密分析与综合探讨
慢性实验
急性实验
急性离体实验 急性在体实验
急性离体实验
急性离体实验是将实验 动物组织器官从体内取出, 放置在适宜环境下当即进行 实验。如图示腓肠肌刺激与 反应的实验。急性实验条件 控制较好,结论比较可靠, 但与机体正常、完整的功能 状态有一定的区别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材
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护理等专业用
生理学
第一讲 绪 论
【学习目标】
❖ 掌握:兴奋性、兴奋组织;阈刺激;兴奋、抑制、刺激引 起反应的条件,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理化性质相 对恒定的重要意义。
反馈系统
❖ 机体控制系统通常是一种闭环系统,即控制部分发出信号 改变受控制部分的活动
❖ 控制部分也可发出信号返回到控制部分,并改变控制活动 的强度,称为反馈feedback
❖ 控制部分返回到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
反馈系统
刺激
反馈回路
感受器
中枢
效应器
传入神经(控制系统)传出神经(被控系统)
反应
(6)对于一个反射活动而言,反射弧五个部分以反射中枢 最为重要。
(7)体液调节的特点之一是作用范围相对较广泛。 (8)一般而言,慢性动物实验比急性动物实验的结果相对
更为可靠。 (9)条件反射通常反射弧都是比较固定的。 (10)对于人体功能来讲,自身调节的意义远非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重要。
四、问答题
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结构与功能联系
理论与实践结合
课堂与自学结合
机体与环境联系
课堂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兴奋
(2)负反馈
(3)刺激
(4)反应
(5)体液调节 (6)适应性
(7)同化作用 (8)离体实验
(9)生理学 (10)反射
二、填空题
(1)机体调节的方式有___ 、___和 ___三种。 (2)反射弧由___、 ___、 ___、___和 __
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
❖ 机体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反应包括行为调节和生理调节 两个方面
❖ 生理调节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种调节机制
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神经调节:反射与反射弧
❖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实现对机体功能 活动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
❖ 熟悉: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适 应性和生殖),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反射、条件反 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反馈性控制。
❖ 了解:人体生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前馈、自身调节。
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生理学。研究 的对象是活的、正常的、完整的机体
预测生命现象
_等五部分组成。 (3)新陈代谢包括___和 ___两个方面,___和 _
__两个过程。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体液调节特点是__
_、 ___和 ___。
(5)常见的正反馈调节有___ 、 ___、 ___、和 ___。
(6)生命的基本特征是__、___、 ___和___。 (7)动物生理实验分为__和 ___两大类,前者又可分
机体常见的正反馈
血液凝固பைடு நூலகம்
排尿反射
排便反射
分娩
负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称为负反馈。 负反馈使原控制效应减弱,促使被控制系统生理状态恢复 到调控变化之前。血糖浓度的调节、血压的调节等需要维 持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的调控,均为典型的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的意义
经负反馈调节使系统维持 相对稳定状态,因此,负反馈 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最 重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的特点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相比较,其调节速度较慢,作用 范围较广,但调节结果也比较精确
广
慢
久
生物控制理论
❖ 人体调节系统如同一个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的自动控 制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在对机体各器官系统的调 节控制中起着控制作用,称为控制系统
❖ 机体其它器官系统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控制,称为 被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