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肖四毛中特速记版(1)
【毛中特】第一套【问题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根本保障?【考点】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背诵答案】1.(制度优势总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① 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法律体系等重要制度有机统一。
② 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③ 坚持把社会主义性质和借鉴古今中外制度建设成果有机统一。
2.(实践优势)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的一切成就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抄材料的案例、总结性话语)3.(总述点题)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中国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是当代中国进步发展的根本保障。
【助记贴士】红果研教育【问题2】为什么要“突出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摄性地位”?【考点】党的领导制度的重要性【背诵答案】1.(总:国家层面)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和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层面)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国家学说揭示的科学真理和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3.(总:综合题干点题)70年奋斗历程说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首要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助记贴士】【问题3】如何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考点】怎样发挥制度优势【背诵答案】1.(坚持党的领导)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个最大优势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2.(巩固优势,补齐短板)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制度优势,同时,补齐制度短板,保持并不断增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2015年中考热点专题: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
热点专题: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热点背景:1. 2014年,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被视作上述改革举措能否切实落实的“验证年”。
这一年里,“单独二孩”新政将全面启动,收入分配改革细则、新型城镇化规划、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招考改革总体方案将面世,国企改革总体方案真容有望揭开,养老金并轨有望破题,此外,国防和军队等领域改革也或有新进展,蓝图绘就,中国改革大幕旋即掀开。
在全会决定涉及的15个领域60项任务中,目前已经有至少23项陆续出台了相关措施或已着手细化改革内容。
2. 中新网2014年3月13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日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改革会触动利益、会动“奶酪”,但是为了释放改革红利,尤其是让广大人民受惠,我们义无反顾。
李克强称,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要有所突破。
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有效规范地发挥作用;还要把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给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方面有新的举措,给市场助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
诸多的改革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都说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关键还在于推进落实。
3、新华网北京2014年4月28日电据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28日清晨,正乘船考察长江黄金水道的李克强总理走上甲板察看航道情况。
李克强说,我们正溯江而上。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正是这样,一路航程要不断涉险滩,过暗礁,闯激流。
我们的改革在探索中前行,要行得稳,才能走得远4、2014年6月6日习近平主持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
会议审议了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意见,通过了司法体制改革、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等方案。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他说,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总结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总结——“十个结合”以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已是30年的时间了。
3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但不容置疑的是,30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随后,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时再次强调,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之所以把这个结合放到第一,是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最根本的经验。
“老祖宗不能丢”,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时留给我们的谆谆教导。
因为丢了就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与世界观,就丢掉了共产党人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就丢掉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并长期执政的法理依据。
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今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
但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是我们的宝贵经验。
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和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和重大意义,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动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并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86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课程论谈讨论题
2009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论坛讨论题第一章邓小平理论一、如何看待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答:⑴、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⑵、1957-1977年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⑶、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⑷、对当今世界特征和主题的观察、分析、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请谈一谈邓小平理论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
三、请评价一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四、如何评价邓小平的一生?五、新世纪如何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六、你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哪些?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社会历史条件?答;一、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特定的概念。
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像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主要包涵这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邓小平理论属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思想有继承也有发展,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第三,邓小平理论不是哪一个人的理论成果,而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第四,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创立者,理论成果集中体现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成果。
从内容上来看,邓小平理论系统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形成了科学体系。
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理论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理论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献在于:(1)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指导方针;(2)明确作出了把学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经济建上来的战略决策;(3)提出了一系列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克思主义,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表述严谨的科学命题.其中“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仅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并且构成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经典概括告诉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应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首要任务、根本原则等方面着手.首先,社会主义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必须能够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因而社会主义,尤其是我们这样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次,社会主义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形态,因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原则必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那种把计划经济附加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的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它是判断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定的,不涉及经济成分的性质,不同的经济成分在市场关系中相互联结,不可分割.(2)市场经济是以不同产权主体的存在为前提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标志着我国多元产权主体的形成,并能加速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及原材料的供应,非公有制经济的灵活机制,较强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为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内在于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规定我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主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直接动力,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推动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毛概—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毛概—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第一篇:毛概—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摘要: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中国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
计划经济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它制约人的生产积极性,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从闭关自守的清政府使国家十分衰弱,招致列强侵略,到国内革命战争、二战,四年内战,解放后的中国一穷二白,不具备实行社会主义生产的物质基础。
加上各方面的高度集中和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生产、贸易没有自主性,加之计划指挥想当然的盲目性,使新中国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实行改革开放,一扫以前的诸多弊端,使中国生产大踏步地前进,人民生活大幅提高,国力大大增强,使中国在世界上有了说话的声音。
关键词:改革发展规律生产力社会主义落后中国,是一个多么强大的代名词,我身在其中感受到了它带给我的一切,物质、精神上的安全感。
那都是由于它焕然一新、改革开放的结果,让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这其中,改革开放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历史的进程中,改革开放这是必然的结果,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罢了,经过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在全会中纠正了左倾错误,彻底否定了一些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在原来的中国,一直处于闭关锁国中,经济、文化、政治都没有得到交流,处于“无知”当中,还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还处于“其乐”之中,俗话说得好:没文化,真可怕。
当别人用蛮横的武力打开我们的大门时,我们什么也不知道,就像一个不知所措的小孩,可怜又可气,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长时间的锁国导致了许多方面的衰退、落后。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C )A、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本B、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C、社会主义国家的富民之路D、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2、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D)A、敌我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B)A、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结合起来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C、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D、靠深化和继续发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4、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二、多项选择题1、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是(A、B)A、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世界的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D、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E、世界需要中国2、坚持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相互关系是(A、C)A、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B、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自力更生的基础C、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D、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会削弱自力更生的能力E、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自力更生是相互对立的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内容和形式有(A、B、C、D、E)A、发展对外贸易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D、加强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E、发展国际旅游业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答:(1)、发展是目的(2)、改革是动力。
(3)、稳定是前提。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
(4)、改革发展稳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缺一不可。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第一,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毛概考试论述+简答
1.为什么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首先,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的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其次,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最后,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创新的巨大勇气。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所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
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内在的辩证关系。
答: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党的思想路线中,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都是围绕实事求是的。
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与教训。
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实现了平稳过渡,避免了可能发生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和偏差。
简明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解析
第一次思考题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7.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9.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10.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
11.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4,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2,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3,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联系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并说明基层调处干群之间、民商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
华南理工大学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毛概) 各章题库 (7)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经济发展同人口众多、资金短缺、资源贫乏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5.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6.我国改革的重点是A.政治体制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C.经济体制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7.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改革的目标8.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改革B.开放C.民主D.矛盾9.发展是社会主义的A.目的B.直接动C.结果D.前提10.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A.前提B.目的C.直接动力D.目的和直接动力11.对外开放是A.我国的基本国策B.我国的基本原则C.我国的基本路线D.我国的核心利益12.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开放格局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格局D.有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13.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是A.2001年12月B.2002年12月C.2003年12月D.2004年12月(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因为改革开放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C.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D.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3.社会主义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点是A.目的和作用B.领导力量C.内容和对象D.形式和手段4.改革开放是A.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之路B.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是5.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A.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B.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C.是非对抗性的矛盾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6.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7.发展是A.硬道理B.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C.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B.发展是目的C.发展是手段D.稳定是前提9.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A.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0.对外开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B.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D.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1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A.全方位B.讲平等C.多层次D.宽领域12.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必须A.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B.切实维护国家安全C.提高对外贸易效益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三、辨析题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学习要求:1、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理解我党改革开放的基本政策。
3、掌握改革开放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重点难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
全面认识改革开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1、我国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国内国际背景2、改革开放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3、改革开放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制度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2)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2、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进一步认识(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依然存在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
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1、改革的任务决定中国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邓小平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改变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
政治提纲2
二、党的基本路线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制定的依据和核心内容是什么?答:(1)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制定的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3)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4)其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它(意义)?答:(1)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2)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为什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意义)?答:(1)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2)原因: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如何理解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意义)?答: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意义)?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答:(1)原因: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②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人大题库-中国特色社会-简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答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四大基本问题,这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对这四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四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实践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创造,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既破除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既继承了前人,又创新了内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5.简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毛概课后题答案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7.3为什么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
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改旗易帜。
2、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
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坚持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方向。
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7.4 .如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新的竞争优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实施更为主动的开放战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以开放促发展。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既要借鉴其它文明,也要推动中国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4、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树立开放条件下的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维护国家安全补充1 改革开放的原因和意义版本一原因:尽快摆脱我国当时的贫困落后状态。
尽快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有效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克服封建弊端和左的观念影响。
更好的推进我国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
意义1.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2.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3.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4.改革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具有深刻性和广泛性.5开启了当代中国历史新时期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6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转变7推进制度建设与创新实现了由高度集权向民主法制的历史转变8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9扩大了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由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版本二:1)改革开放的原因: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掌握改革是全面深化的改革,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了解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认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978年,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主要表现:1、是国家综合国力从“濒于崩溃边缘”→“当惊世界殊”的历史;2、是通过一次次思想解放大讨论、破除各种思想束缚→寻找或者回归发展常识的历史;3、是改革不适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建立现代国家发展模式的历史;4、是“放眼向洋看世界”对外开放、加大国际合作逐渐融入世界的历史;5、也是认识到须由单向的经济发展拓展为政治、文化、社会全面推进的科学发展的历史;6、更是探求“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保护私产保障自由、彰显权益的历史因而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历史。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实行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背景国内环境:“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国际环境: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我们党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中深刻认识到,要摆脱我们当时所处的严重困境,要加快改变中国的面貌和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必须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必须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必须通过开放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勇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毛概题库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p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p4-5)它有哪些理论成果?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p12)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p10)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p12、p10、p12、p13)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P12)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
3.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中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2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部分.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1)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2)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则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事实引出的结论。
这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构成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简要说明逻辑证明与实践检验的关系(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否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
(2)承认逻辑证明的作用,并不是说逻辑证明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更不能用逻辑证明代替实践标准。
.劳动力商品与一般商品在使用价值方面有什么不同?(1)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一般的使用价值,而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2)对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来说,一方面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且是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样的?(1)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时,其生产力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而不能超越这个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是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
(2)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创造出来。
不经过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发展,不具备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就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为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品质: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体现时代性要求我们高瞻远瞩,站在时代的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强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唯有把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顺利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文化事业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所有的改革和开放,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然而,无论是改革还是发展,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就难以推进,发展也难以实现。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相当复杂,既面临大好机遇,也遭遇严峻挑战。
只有团结一心,保持稳定,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克服困难,应对挑战。
确保稳定,才能抓住和用好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确保确定,才能渡过改革难关,继续推进和深化改革,为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确保稳定,才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确保稳定,才能妥善解决我们面对的各种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我们应当明确,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而前提只是改革和发展所必要的社会条件,并不是改革和发展的目的。
所以,不仅应当创造和优化稳定的社会环境,而且应当在和谐的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稳定不是稳而不动、稳而不变、稳而凝固、稳而停滞,更不是改革的止步不前和发展的无所作为.而是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稳定,也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稳定。
从这个意义上说.稳定是改革和发展前进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动态性稳定,是一种可控有序状态的发展性稳定。
实践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改革和发展,总会产生和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不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和矛盾如果解决不好,社会就出现不稳定的因素。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仍然落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还不发达、工业化基础薄弱、城乡二元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城乡差别和个人财富差别较大、就业压力较大,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在改革和发展中容易出现不稳定因素的社会原因。
然而,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不能只靠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手段,也不能只靠政策和法律,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改革和发展,即通过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增加社会财富,通过社会财富的增加来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
事实上,哪些地方和单位改革搞得好,经济发展快,哪些地方就繁荣和稳定。
反之,哪些地方改革搞不好,经济发展慢.矛盾就多,问题就大。
随着矛盾的激化和问题的积累,就必然会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和现象。
所以,要实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就必须深化改革,坚持科学的发展观,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