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意见和建议

4月1日召集一实小、二实小、恒涛双语的六位骨干老师,立足教学实际,针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和实施建议,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商榷。

一、识字与写字

1、课程标准要求汉语拼音中的声母、韵母只认识不默写。

只认识不默写,看似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实际上导致学生对拼音掌握不牢。以后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拼读速度慢,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生到了中高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后(有些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由于拼音掌握不扎实,读音和写法都极易和英文字母混淆,不仅拼读时出现错误的读音,如:“蕾”的读音应该写作 ,不少学生做练习时写成:la,把汉语拼音ei的读音和英语字母a的读音混淆;而且拼写音节时把拼音写成英文手写体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2、第二学段(3-4年级)识字与写字中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第三学段(5-6年级)识字与写字中要求: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学写毛笔字”由于条件所限,很多学校难以落实。原因:一是大部分语文教师写毛笔字的水平尚难达到指导学生的高度;二是学生缺少练毛笔书法的场所。很少有学校设有专门的书法教室,若让学生在教室里练习,不可避免地会把墨汁弄到书本上、课桌上、地上等,毛笔、砚台的清洗也是个问题,影响到班级、学校的环境卫生。建议可以让有条件的学校把学写毛笔字做为选修课。

二、阅读

1、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中标点的使用与把握:

第一学段(1-2年级):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第二学段(3-4年级):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第三学段(5-6年级):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能否把第二学段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提到第一学段中;把第三学段体会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提到第二学段。

原因:第一学段的课文中,句号和逗号出现的次数很多,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已经体会到了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放到第二学段去体会就有些滞后了;第二学段时,课文中出现顿号,老师就在指导朗读时,教学生体会区分顿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再者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会用到顿号,老师已把顿号的用法教给了学生。等到第三学段再去学,同样也是滞后了。第三学段应

加上体会省略号的用法,因为在高年级课文中经常出现这个标点符号。

2、在第二学段阅读第2条增添初步学会预习,在第三学段中的阅读中增添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从培养学生预习入手。

三、习作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界定不明确,教师在指导时把握不准。“写出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感想。”这个要求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有点过高。

四、囗语交际

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以上两点在教学实践中落实难度较大,目标达成只限于少数优秀学生(囗头表达能力强)。

原因:学生之所以随着年级段的增长囗语表达的欲望和能力却越来越弱,究其原因就在于我们平时就忽略了对这方面的训练,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写字、阅读和写作等部分,兼之评价标准的不明确,考试又考不到,所以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四、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部分小学与初中能否分开制定,最好能像阶段目标一样分学段指导,少一些学术概念和术语,语言能够通俗易懂、具体化有可操作性,对平时指导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五、附录

《课程标准》中要求背诵的优秀诗文推荐篇目大部分与课本中的古诗重复。小学阶段是记忆与积累的黄金时期,为了增加学生古典诗文的积淀,建议规定的必背篇目不要和课本中的古诗重复,还可适当收录一些宋词和优秀现代诗,也可从《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里面适量选取部分内容作为添加。

附件1:观点一:能力和知识

附件2:观点二:口语交际应放在首位

附件3:观点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重构

附件4:2004教育部对《语文课程标准》修改意见

观点一:能力和知识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维度之一的“知识和能力”维度应将“知识”和“能力”的顺序做一个调换,即为“能力和知识”。

一、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警示我们,在当今知识社会时代,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远比背记相应的知识重要。

二、课程标准较教学大纲之最大不同,就在于其与时俱进之特点,而仍将知识放置于能力之前,不能与时代之要求相适应。我们的教育要求培养具有获取知识能力的人,而不是将人培养成为知识的容器。

三、将能力置于知识之前,是告诉每一位教师、学生,学得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拥有这些知识更要,让每一位教师能真正从注重知识传授走向注重能力培养。

三个维度的排列顺序也不符合认知规律,“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属于终结性目标,而“过程和方法”属于形成性目标,将两个终结性目标之间放置形成性目标,极容易引起人的识知偏差,形成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忽视。我们知道,这次课程改革之重要内容便是关注个性的全面发展,关注创造性的发挥,关注人的自尊、自信等方面,所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应受到排列的不公正对待,而应成为首要目标。因此,三个维度之排列顺序应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力和知识”、“过程和方法”。

选自《中学语文》作者:吴云(湖北)

观点二:口语交际应放在首位

为什么传统语文教学培养出来那么多的“不善言谈”、“不愿发表个人意见”的书呆子,原因就在于考试不考,“口语交际”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在阶段目标之中,应做如下的调整:

一是将“识字与写字”目标分解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之中。这样做才是尊重语用学的科学行为。“识字”本应在“阅读”中加以解决,阶段目标却将其单列,使之成为脱离文本教学的理由,进而让部分教师错误的理解用教材教之首要任务是“解决生字词”,而不让学生去感悟文本之意义。

二是根据语用学的观点,结合人类社会语用行为的表现侧重,我们知道,语用行为有以下四种表现:一是听、二是说,三是读,四是写。这“听”与“说”均包含于“口语交际”之中,我们应将“口语交际”置于“阅读”、“写作”之前,使之成为首要的阶段目标。

选自《中学语文》作者:吴云(湖北)

观点三: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重构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以期做到对每一学段的具体要求了如指掌,在学习中发现,现在的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表述不利于老师们尤其是年轻教师把握每一个阶段目标在总目标框架下的位置。应把课程标准中有着内在联系目标重新整合,使老师们对小学语文到底要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有清醒的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